园林树木学名词解释2015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园林树木学名词解释1.大树:一般指胸径在15-20cm以上,或树高在4~6m以上;或树龄在20年以上的树木,在园林工程中均可称之为“大树”。
2.单轴分枝:树木的顶端优势明显,主干由顶芽不断向上伸长而形成,侧枝由各级侧芽形成,这种分枝形式,称为单轴分枝,也称为总状分枝。
3.短截:又称短剪,指对一年生枝条的剪截处理。
4.古树名木: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或社会意义的木本植物。
5.合轴分枝:主干的顶芽在生长季节中生长迟缓或死亡,或者顶芽是花芽,花后由紧接顶芽下面的腋芽生长代替原有的顶芽生长,如此每年交替进行使主干继续延长。
6.花木:指在花期、花色、花易、花形、花香等方面具特色的树种。
7.花芽分化:树木的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8.花芽形成:即从生长点顶端变得平坦四周下陷开始,到逐渐分化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以及整个花蕾或花序原始体的全过程,称为花芽形成。
9.化学肥料:由物理、化学工业方法制成,其养分形态为无机盐或化合物的肥料。
10.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是在较长时期段内供给树木多种养分的基础性肥料,如腐殖酸类肥料、堆肥、厩肥、圈肥、粪肥、鱼肥、骨粉、血肥、复合肥、长效肥以及植物枯枝落叶等。
11.乔木:树体高大,有直立发达的主干,主侧枝分布鲜明的树木。
12.适地适树:使栽植树种的生态系特性与栽植地立地条件相适应。
13.疏剪:即从分枝基部把枝条剪掉的修剪方法。
14.树木的被迫休眠:是指落叶树种在自然休眠后,如果外界缺少生长所需的条件,仍不能生长而处于休眠状态,一旦条件适宜,就会开始生长。
15.树木的生命周期:树木繁殖成活后经过营养生长,开花结实,衰老更新,直至生命结未的全过程。
16.树木的相关性:树木各部位器官之间,在生长发育的速率和节律上部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抑制的关系,称树木的相关性。
17.树木的引种驯化:是通过人工栽培,使野生树成为栽培树,外地树成为本地树的技术经济活动。
园林树木学名词解释园林树木学是园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园林中各种树木的分类、生态特性、生长习性、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对几个园林树木学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树种:指的是一种具有相同特征的树木的集合。
树种是树木分类的基本单位,不同树种在形态、生态特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常见的树种有松树、柏树、柳树、梧桐树等。
2. 种质资源:指的是树木的遗传资源,包括不同树种的种子、芽、叶片、花等。
种质资源的采集和保护对于树木的培育和繁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树木遗传改良和保护传统树种。
3. 生态位:指的是树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生存位置和功能。
不同树种根据其生长习性、光合作用强弱、生态位宽窄等差异,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通过合理配置树种的生态位,可以提高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 耐旱性:指的是树木对干旱条件的适应能力。
不同树种对水分需求不同,有些树种能够适应较干燥的环境,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可以在干旱地区进行人工造林和园林绿化。
5. 耐寒性:指的是树木对寒冷条件的抵抗能力。
不同树种对低温的适应能力不同,一些树种能够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具备较强的耐寒性,可以用于北方地区的园林绿化。
6. 适应性:指的是树木对不同生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不同树种对光照、土壤、湿度、风速等环境因子的需求和适应能力不同,适应性强的树种可以在各种生境条件下生长,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7. 习性:指的是树木的生长特性和行为习惯。
树木的习性包括树型、树冠形态、根系特点等,这些习性决定了树木在园林设计、修剪和养护中的应用方式。
8. 园艺树种:指的是经过人工选育和繁殖改良的树木。
园艺树种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坚硬性和适应性,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地、公园、庭院等园林环境中,常见的园艺树种有樱花、玫瑰、海棠等。
以上是对园林树木学中几个常见名词的解释。
通过对园林树木学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树木的分类和特性,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园林设计和绿化工作,提高园林的生态效益和观赏价值。
一名词解释: 1. 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称园林树木学。
2. 生长——植物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细胞的分裂和扩大导致体积和重量不可逆的增加称生长。
3. 物候期——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的生命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在形态和生理机能有与之相应的规律变化,称物候期。
4. 开花期——指观测株上5%的花瓣完全展开至残留约5%的花这一时期。
5. 芽的潜伏力——当枝条受到某种刺激或冠外围枝处于衰弱时,能由潜伏芽发生新梢的能力称芽的潜伏力。
6. 叶幕——指叶在树冠内集中分布区而言,它是树冠叶面积总量的反映。
7. 温周期——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的适应性称温周期。
8. 湿生植物——在潮湿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类型。
9. 中性植物——在PH值在6.5~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最佳的植物称中性植物。
10. 色相——各种群体所具有的色彩形象称色相。
11. 种——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
这种类群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近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后代而使种族延续,它们在自然界中又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12. 干性——树木中心干的强弱和维持时间的长短称干性。
13. 层性——由于顶端优势和芽的异质性,使主枝在中心干上的分布或二级枝在主枝上的分布形成明显的层次称之为“层性”。
14. 生存条件的不可代替性——生态因子虽互有影响、紧密联系,但生存条件是不可代替的,缺一不可用另一来代替。
15. 生长期积温——植物在生长期中高于某温度数值以上的昼夜平均温度的总和称该植物的生长期积温。
16. 自然群体——生长在一定地区内,并适应于该区域环境综合因子的许多互有影响的植物个体所组成。
它有一定的组成结构和外貌,依历史的发展而演变。
17. 群系组——根据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同属或相近属)生活型(3级或4级)近似或生境相近而分为群系组,但划入同一群系组的各群系,其生态特点一定是相近的。
园林树木学名词解释
园林树木学名词解释: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在进行园林(包括风景区)规划设计、绿化工程、园林建筑、城市园林的管理和养护等诸方面的工作中,都要具备园林树木学的知识。
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园林树木的分类、形态、生态、繁殖、栽培和景观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园林树木学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
1、园林树木:指那些在园林中应用的树木,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藤本植物等。
2、乔木:高大直立,有明显的主干,树高一般在5米以上,分枝点较高,能形成树冠的树木。
3、灌木:矮小丛生,没有明显的主干,或主干低矮,一般在5米以下的树木。
4、藤本植物:不能直立生长,需要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的植物,包括各种瓜果、花卉等。
5、常绿树:四季常绿,终年保持绿叶的树木,如松树、柏树等。
6、落叶树:在秋季会落叶的树木,如杨树、柳树等。
7、生态习性:指树木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对环境条件的反应。
8、观赏特性:指园林树木的形态、色彩、芳香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表现。
9、土壤质地:指土壤中沙、粘土、粉砂的比例以及土壤的结构状况等。
10、病虫害防治:指对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包括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
11、整形修剪:指根据园林美学的要求,对树木进行修剪和整形,以达到特定的景观效果。
12、古树名木:指那些树龄较长、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或生态价值的树木,是园林中的重要景观资源。
13、耐阴性:指树木在阴暗环境下生长的能力。
14、适应性:指树木在不同的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能力。
名词1.园林树木: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统称为园林树木。
包括具有一定绿化美化价值以及对环境有改善和防护作用的乔木、灌木、藤木等。
2.园林树木学: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的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称为园林树木学。
3.种:是指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这类群众的所有个体都具有着极其近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而使种族延续,他们在自然界又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人们就把这种客观存在的类群,作为分类生的基本单位,称为种4.变种:是种内的变异类型,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变化,但是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5.亚种:是种内的变异类型,这个类型除了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的变化特点外,在地理分布上也有一定较大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6.变型:是指种内在形态特征上变异比较小的类型,例如花色不同,花的重瓣或单瓣,毛的有无,叶面上有无色斑等等。
7.栽培品种: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而是由人工培育而成的植物,当达到一定数量成为生产资料时即可称为该种植物的栽培品种8.双名法: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提出的植物命名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规定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作为植物的学名,头一个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多为名词;第二个字是种名,多为形容词。
以此二名作为一种植物的学名。
但是完整的学名,尚要求在双名之后,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第一字母应大写)和命名年份,但是在一般使用时,均将年份省去。
9.定距检索表本检索表中,对某一种性状的描述是从书页左边一定距离处开始,而与其相对的性状描述亦是从书页左边同一距离处开始,其下一级的两个相对性状的描述又均在更大一些的距离上开始,如此逐级下去,距书页左方愈来愈远,直至检索出所需耍的名称为止。
10.平行检索表:每一相对性状的描写紧紧并列以便比较,在一种性状描写之末即列出所需的名称或是一个数字。
此数字重新列于较低的一行之首,与另一组相对性状平行排列,如此继续下去直至查出所需名称为止。
综合其他] 园林树木学一些必考的名词解释孑遗植物:也称活化石植物,是指起源久远,在新生代第三纪或更早有广泛的分布,而目前大部分已经因为地质、气候的变化而灭绝,只存在很小的范围内,这些植物的形状和在化石中发现的植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远古祖先的原始形状。
且其近缘类群多已灭绝,因此比较孤立,进化缓慢的植物。
起源于第三纪(以前)经历第四纪冰川保留至今的裸子植物。
乡土树种: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树种。
乡土树种是与当地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土壤条件达成稳定平衡,对原产地环境具有天然适应性的树种。
原产地:某一树种原来的天然分布区叫原产地。
行道树:指的是沿道路两旁栽植的成行的树木。
植物的双名法:规定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作为植物的学名。
头一个字是属名,第一个字应大写,多为名词;第二个字是种名,多为形容词。
物侯期: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长期适应这种周期变化的环境,形成与之相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有规律变化的习性。
即生物的生命活动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人们通过其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来认识气候的变化,称为“物侯期”。
古树名木: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
间断分布:同种(或近缘种)植物,分布于两个或多个不相连续的地区,称间断分布。
连续分布:某一树种以大量个体较普遍地分布于产区。
裸子植物:它们的胚珠外面没有子房壁包被,不形成果皮,种子是裸露的,故称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具典型的花,胚珠包藏于由心皮封闭而成的子房中,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
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
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灌木是没有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比较矮小,不会超过6米,从近地面的地方就开始丛生出横生的枝干。
2015年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树木学》绪论1.概念:园林树木:凡适合在园林中应用的、用于绿化和观赏的木本植物统称为园林树木。
2.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特点:①种类繁多(我国是世界园林植物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植物种类世界第三,种子植物超过25000种,乔灌8000,有“花卉王国”“世界园林之母”)②分布集中③特点突出(1.多季开花的种与品种多;2.早花种类及品种多;3.珍稀黄色的种类与品种多;4.奇异类型与品种多)3.中国特产的园林树种:在中国有许多植物是世界他处所无而仅产于中国的特产科、属、种。
如,银杏,金钱松属,水杉属,鹅掌楸,水松属,梅花,金钱松,银杏,珙桐,桂花,牡丹,木香,栀子花,南天竹……活化石(孑遗植物):水杉,银杉,鹅掌楸,水松,穗花杉第二章.园林树木分类1.列举自然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的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2.人为分类法(填空,举4~5种实例)●⑴按观赏特性分类:①观花类②观叶类③观姿类(雪松,老的白皮松,棕榈类)④观果类(腊肠树,佛手)⑤观干类(红瑞木,白桦,竹子)⑥观根类(板根(木棉)、膝根、气生根(榕树))●⑵按园林用途分类①园景树(独赏树):凡是在园林中应用的作为园林局部的中心景物,形成特殊景观效果。
如:金钱松、鹅掌楸、雪松、南洋松、银杏等②庭荫树:指栽培在园林绿地中,取其绿荫为主,兼顾观赏的树木。
如:七叶树、悬铃木、榕树、樟树、银杏等③行道树:栽植在街道两旁,为人和车辆提供遮荫,同时美化街景的树木。
以乔木树种为主。
如:国槐、银杏、芒果、榴莲、榕树、洋蹄甲、七叶树④花果树如:山桃、榆叶梅、迎春、玉兰、金银木、山楂⑤垂直绿化树如:紫藤、凌霄、地锦、常春藤、金银花等⑥绿篱树花篱(连翘),果篱,彩篱(洒金榕、金叶女贞),刺篱(枸骨、十大功劳)⑦木本地被树:园林中用于对裸铺地面或斜坡进行覆盖的树种。
高度50cm以上。
如:地锦、五叶地锦、山荞麦、金银花、平枝栒子、铺地柏、沙地柏、偃柏等⑧工矿绿化树⑨盆栽盆景树如:榔榆、叶子花、榕树、五针松、苏铁第三章.园林绿化在城市绿化中的功能1.园林树木的生态功能(列举):①调节空气碳氧平衡②净化空气③调节气候④防风⑤减弱噪声⑥杀死细菌⑦监测环境⑧防火防震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2.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色香姿韵,能列举,结合应用)(一)色彩美●1、花色美·红色系:海棠花、榆叶梅、凤凰木、刺桐、扶桑、石榴等·黄色系:蜡梅、迎春、连翘、黄刺梅、金丝桃、黄蝉、黄花夹竹桃。
《园林树木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园林树木:指在园林中栽植应用的木本植物而言的。
2、生命周期:指从繁殖开始经幼年、青年、成年、老年直至个体生命结束为止的全部生活史而言。
3、植物的生物特性:4、生活型:是植物对所在环境综合条件长期适应而表现在外貌上的类型。
5、植物群落:生长在一起的植物群体。
6、植物的生态学特性:二、填空1、世界五大公园树种:金钱松、南洋杉、雪松、日本金松、巨杉。
2、木犀科有哪些属?哪些常用植物?运用?答:雪柳属、女贞属、白蜡树属、木犀属、连翘属、茉莉属、丁香属、木犀榄属、流苏树属。
雪柳:多栽培作自然式绿篱或防风林之下木,以及作隔尘林带等用。
白蜡:树干通直,常作行道树用。
连翘:北方优良的早春观花灌木。
女贞:作园路树,或修剪作绿篱用。
桂花:与秋色叶树种同植,有色有香,是点缀秋景的极好树种。
3、木兰科有那些属?哪些常用植物?运用?答:木兰属、北五味子属、木莲属、南五味子属、含笑属、八角属、鹅掌楸属。
木兰:宜配植于庭院室前,或丛植于草地边缘。
白玉兰:最宜列植堂前,点缀中庭。
含笑:适宜在小游园、花园、公园或街道上成丛种植。
鹅掌楸:优美的庭荫树和行道树。
八角:可作庭荫树及高篱用。
4、蔷薇科植物有哪些特征?有哪些属?哪些常用植物?运用?答:特征:1、萼片和花瓣常5枚。
2、雄蕊着生于花托边缘。
3、蔷薇型花冠。
亚科:绣线菊亚科、梨亚科、蔷薇亚科、梅亚科。
属:绣线菊属、木瓜属、苹果属、梨属、蔷薇属、山楂属、枇杷属、石楠属。
火棘:在庭院中常作绿篱及基础种植材料。
山楂:可作庭荫树和园路树。
枇杷:果供食用,多植于庭院内。
石楠:园林中孤植,尤宜配植于整形式园林中。
木瓜:花美果香,常植于庭院欣赏。
5、竹类:杆尖畸形——佛肚竹、龟甲竹、金镶玉竹、花孝顺竹、小琴丝竹、花毛竹、黄槽竹。
6、攀援植物:爬山虎、五叶地锦、常春藤、金银花、爬行卫矛、葡萄、紫藤、木香、凌霄、络石、扶芳藤。
7、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荷花,菊花,月季,桂花,杜鹃花,水仙花、茶花。
园林树木学名词解释
1长日照植物——植物在开花以前需要有一段时间,每日光照时数大于14小时数的临界时数称长日照植物。
2 抗盐植物——指根细胞膜对盐类的透性很小,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
植物体的高渗透压是由于体内有较多的有机酸、氨基酸和糖类所形成的。
如田菁、盐地风毛菊。
3 植被型组——凡是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的形态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
4 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称园林树木学。
5 开花期——指观测株上5%的花瓣完全展开至残留约5%的花这一时期。
6 自然分类系统——是着眼于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的分类系统,又叫植物系统学。
7 离心生长——树木自播种和发芽或营养繁殖成活后以根颈为中心,根向地、芽向空中不断扩大空间的生长。
8 自然休眠——亦称深休眠或熟休眠,是由于树木生理过程所引起的或由树木遗传特性所决定的,落叶树木进入自然休眠后,要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结束。
未通过时,即使给予适合生长的外界条件,也不能萌芽生长。
9 芽序——定芽在枝上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顺序性。
10顶端优势——一个近于直立的枝条,其顶端的芽能抽生最强的新梢,而侧芽所抽生的枝,其生长势多呈自上而下递减的趋势,最下部的一些芽则不萌发。
这种顶部分生组织或茎尖对其下芽萌发力的抑制作用,叫做“顶端优势”。
11. 园林树木——凡适合于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统称园林树木。
12. 年周期——植物在一年中经过的生活周期称年周期。
13. 落叶期——观测树木秋冬开始落叶至树上叶子全部落尽时止。
14 生长势——在一定时间内,枝条加长和加粗生长的快慢称“生长势”。
15 旱生植物——在干旱的环境中能长期忍受而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类型。
16 水生植物——在水中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类型。
17品种——由人工培育而成的植物当达到一定数量成为生产资料时即称为该种植物的品种。
18. 生命周期——植物从播种开始,经幼年、性成熟、开花、衰老直到死亡的全过程称生命周期。
19 被迫休眠——落叶树木在通过自然休眠后,如果外界缺少生长所需的条件时,仍不能生长,而处于被迫休眠状态。
一旦条件合适,就会开始生长,这类休眠称被迫休眠。
20. 芽的异质性——由于芽形成时,随枝叶生长时的内部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使处在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着大小、饱满程度等差异的现象称“芽的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