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学导论课程论文

动物学导论课程论文

动物学导论课程论文
动物学导论课程论文

动物学导论课程论文

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班级:1206班

姓名:孙思佳

学号:201212910627

野生动物的保护

从茹毛饮血中成长起来的人类,离不开对野生动物的利用,但过度的捕杀野生动物,将危及人类自身,因为每种野生动物都有它存在于自然界的生态地位和功能。它们和我们共同享有地球家园,真正的和平共处是各安其处,互不干扰。

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与自然状态下,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软体动物、鱼类、昆虫及其他动物,它们分为濒危野生动物、有益野生动物、经济野生动物和有害野生动物四种。

一、濒临灭绝的原因

动物是地球上一项重要的可更新资源。自有人类以来,对动物资源的利用一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动物资源的依赖更有所增加。由于环境的恶化和动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森林、河流、湖泊、土地等)日益缩小,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对生物多样性最直接的威胁,就是来自于对其所依赖生境的破坏。虽然动物生境的改变也有自然的因素,但绝大部分的坏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在人类工业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工业过程都要烧煤,也要熔化金属,所以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质。所以大气变暖,酸雨等问题也就接踵而至,虽说现在看上去气候变暖不太剧烈,但据侧,在未来的50年里,地球将平均变暖1~4?C;而酸雨对鱼类赖以生存的水体,动物最终食物的来

源——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都存在着危险。由于多数物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都是狭隘的,它们的进化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物种今天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他们适应了过去已经变化的环境条件。如果未来的条件变化的比过去快,那么许多物种就不能足够快地进化来加以适应,也就无法继续生存,它们的适应能力跟不上环境的变化速率。而人类更为直接地破坏动物生境的途径是乱砍伐树木,使土地沙漠化??????使野生动物失去栖息地。以及为了获取动物资源,直接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使野生动物被捕杀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繁殖的速度。而对于自然本身所造成的破坏,比如说地震、火山,它们改变了野生动物原来生活的栖息地,使它们完全在这些自然灾害中灭绝或是数量大量减少造成濒临灭绝的境地。但这些方面相对于人为使之灭绝的可能是小之又小的。

二、野生动物的保护

野生动物在受到人类经济活动干扰以前,都是以他们特有的生存方式来适应自然界的,由于自然灾害和人类经济活动等诸多影响,是许多野生动物变成了濒危动物,如何保护它们和他们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是拯救野生动物的关键。保护野生动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支持

保护野生濒危的动物,资金的投入是一定的,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时首选的措施之一。按世界自然联盟(IUCN)所采纳的定义,自然保护区是指:专门用来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陆地区域(或)一个海洋区域。它是一个自然资源所在的区域,也是一个与文化资源

有关的区域,还是一个用法律或其他有效手段来管理的区域。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可以保护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而且还可以使其他种类的野生动植物得到很好的保护。这些受保护的区域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生态过程;保存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及遗传变异,防止自然遗传遭到不可逆的损伤;保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保卫物种持续利用所必需的栖息地;并为科学研究、教育、培训、休闲及

旅游提供机会。施行物种的再引进,发展和壮大野生种群。再引进工程是保护、壮大极度濒危动物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

2、法律保护

法律保护野生动物是最强制的手段。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而制定法律。通过明文规定的法律条文对捕猎、杀害保护动物等已构成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资源的强制促使才能引起人民的重视,减少对动物的捕杀,减少对脆弱的生态平衡的破坏。如同现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自9世纪以来一直是商业渔猎的目标,人们捕鲸目的是为了获取其肉、油其他产品。由于当时猎手比较少,武器也原始,捕捞率还不高,所以在许多世纪里,这些活动对鲸种群的冲击并不大。可到了19世纪,蒸汽捕鲸船和叉抢的出现,捕捞量和利润也急剧上升了,离岸不远的那些鲸,种群出现了迅速衰竭,捕鲸船不得不向更远的远海和海岸驶去,去寻找新的目标。20世纪初,人们还组织了捕鲸船队,并配置了能在海上处理尸体的船只,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捕鲸的效率。 1903/1931年,捕鲸最高产量达到了总重360万吨,但这还没有达到

年捕鲸个体数量的峰值,直到1960/1961年才达到9万只的高峰。这两个数值的不同步现象,反映出种群在被耗尽的同时,鲸的个头也在变小,它也是过度开发的特征之一。194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成立了,它是人们对当时捕鲸高峰的一种反应,也是出于对利润低落的考虑。该委员会是由大部分捕鲸国家与某些不捕鲸的国家所共同组成的,制定一些条文,为每种鲸和每个国家制定捕鲸限额。从而使鲸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回升。

3、舆论宣传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是我、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

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而对于保护野生动物这件事情来说,我们要的不仅仅是监督政府对保护野生动物的力度,还应该注重宣传在我们大众之间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播放有关野生动物的宣传片来加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利用刊登报纸,广播的宣传来达到效果;还可以使用信息,邮件,人人,微博等现代手段加强意识。

这个世界是人类和动物共同拥有的世界,二者息息相关,共同生存。人类无止境的贪婪毁灭的不仅是动物,更长远的来说也是我们人类本身。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我们在地球能长久地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

动物学导论论文

蚂蚁 学院:土木建筑学院姓名:乔学兵学号:201214060105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蚂蚁的进行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总结如下。 使读者大致了解了蚂蚁的社会结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等 关键词:大力士进攻互助准备食物 1.引言:蚂蚁已知最早在白垩纪就出现了,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1亿多年了, 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蚂蚁的踪影。蚂蚁小而精悍,完美的生理构造使得它们能经受住种种考验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最强的生物。它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下面就听我慢慢道来。 2.1小小大力士 说起大力士这个词,首先人们想到的可能是彪形大汉或身体庞大的动物,比如老虎,狮子,大象等。很少有人想到蚂蚁这个词,在我们印象中,蚂蚁似乎是弱小的代名词,但是我要说不,我认为它是大力士,你可能会怀疑,会惊讶,但当你看过我以下的复述,你就会赞同了。 据力学家测定,一只蚂蚁能够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还能够拖运超过自身体重1700倍的物体。有研究表明,10多只团结一致的蚂蚁,能够搬走超过它们自身体重5000倍的蛆或者别的食物,这相当于10个平均体重70公斤的彪形大汉搬运3500吨的重物,即平均每人搬运350吨,对于人来说,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举起超过他本身体重3倍的重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蚂蚁的力气比人的力气大得多了。从相对力气这个角度来看,蚂蚁是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2.2和平与战争 蚂蚁之间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由于蚂蚁的大量繁殖,原来的蚂蚁巢穴已经蚁满为患了,食物来源也越来越贫乏,为了家族的兴旺发达,蚁后决定让未来的蚁王、蚁后带着一部分工蚁开辟新的疆土,工蚁们要发挥大力士的作用负责搬运食物、保护幼蚁、蚁王、蚁后;兵蚁则担任开路先锋,对付敌人的进攻。而工蚁中天资聪明伶俐的侦察蚁则负责新家的选址工作。 然而蚂蚁之间又确实存在着互助行为,这些习性保证了蚂蚁大家族的繁荣。在某种林蚁(蚁属蚂蚁)(比如深棕林蚁)的巢里,蚁后由于某种不知的原因死亡,这时整个家族就有灭绝的危险。同时,附近有另一只另一种蚁后(比如红林蚁)正在匆忙的想组建自己的巢。她离开了自己原来的家但是又找不到自己的同伴,她终于跑进了另一种蚂蚁的家。这可能会发生什么呢?她被接纳了!深棕林蚁像对待原来的蚁后一样对待她,新生的红林蚁和深棕林蚁相处很好,这样逐步的,政权就实现了和平交接。 2.3未雨绸缪的智者 蚂蚁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辛勤地劳动。那么到了严寒的冬天它

动物保护学课程论文

动物保护学结业论文 目录 一、引言 3 二、大学生动物保护教育 3 三、动物保护的对象 3 1、以保种为目的的动物保护 3 2、以动物健康为目的的动物保护 3 四、保护动物的意义 4 五、大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这些动物 4 1、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且要广泛普及宣传 4 2、开发和采用先进的繁殖生物技术 4 3、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 六、参考文献 5

摘要:针对高校大学生动物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动物保护意识不强的状况,在高校开设“动物保护学”公选课有很重要的意义。且关于动物保护的对象的概念、举例说明了其意义,和大学生该如何去保护这些要保护的对象。 关键词:动物保护对象;动物保护学;法律法规;大学生

一、引言 动物保护学是研究怎样防止动物濒危或灭绝、避免或减轻动物因患疾病、损伤等原因所致的痛苦以及相关福利的一门科学。它是动物学、生态学、动物行为学、畜牧学、兽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多门自然学科的交叉,同时还涉及法学、伦理学及社会学等社会科学领域,是正在发展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大学生动物保护教育 大学生普遍存在动物保护意识淡薄、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认知程度较低的状况。开设“动物保护学”公选课旨在通过课程的教学不断提高大学生动物保护的意识,目的不是培养动物保护的专门人才,而是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珍爱生命,提高大学生尊重生命、善待动物的意识和理念。进而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动物保护的行列中来。通过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数个家庭可带动一个社区,使全社会都来关爱动物、保护动物。 三、动物保护的对象 动物保护的对象包括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两大类。在这两大类中根据保护动物的目的不同,又可以像如下那样的细分: 1、以保种为目的的动物保护 其保护对象包括濒危的野生动物、种群大幅度下降的家畜地方品种等。如,白唇鹿、马鹿、野驴、盘羊、雪鸡等。 2、以动物健康为目的的动物保护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附件1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A nimal bioloy)课程编码:***-*****14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数:60 课内实验时数:24 学分:2.5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动物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科基础课。其目的和任务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分类、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以及和人类的关系等,并通过对其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对动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的学习态度。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生物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表示“了解”;表示“理解”或“熟悉”;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绪论 第一节动物学概论的发展简史 动物学概论的有关概念;研究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动物学的分支学科;动物学的发展简史○;动物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 重点:学习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及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难点:

分支学科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作业:简述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思考题:如何才能学好动物学概论?第二节动物分类系统 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生物界的划分△;动物分类系统;动物进化路线○;动物学领域主要的学派及代表人物。 重点:动物分类系统 难点: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启发式作业:主要的动物分类系统有哪些?思考题: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章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动物细胞的细胞器功能;动物细胞的类型;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凋亡△;细胞修复△;细胞再生○。 重点:动物细胞的结构难点: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演示法作业: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哪些?第二节动物细胞的周期与细胞分化 动物细胞的周期;动物细胞的分化;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G 1期的特点○;S 期的特点○;G 2的特点○;动物细胞分化的特点。 重点:动物细胞的周期难点:动物细胞的分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作业:动物细胞的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第三节多细胞动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动物的组织;动物的器官;动物的系统;动物细胞的连接方式;动物体的结缔组织类型○;动物体的肌肉组织类型○;动物体的神经组织传导方式和传导原理△。 重点:组织、器官、系统的定义、组成难点:各个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动物科学专业概论论文

动物科学专业概论论文动物科学专业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专业:**** 班级:*班 姓名:*** 学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动物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动物科学专业的基本任务正是通过对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规律的学习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 当代,人们对动物产品的需求主要有对肉、蛋、奶、皮、毛的需求。 肉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产肉大国。1990年肉类总产量便攀升至世界第一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为世界肉类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由于我国肉类生产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中国肉食品工业的迅速崛起。在我国,食品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座上头把交椅,而肉类工业总产值仅占其中第四位,发展潜力相当可观。我国肉类行业现有2000多个加工企业,其中大中型企业200多家,还有总量300万吨以上的冷藏设施。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外资与中外合资肉类加工企业及民营加工企业迅速发展,现今已有数百家。我国肉类加工业在组织形式、产品结构、技术进步和营销方式等方面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肉类市场的流通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肉类加工制品发展快,科技含量逐步提高,逐步实现与市场经济接轨,与国际化接轨。有些生产工艺及加工技术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 但在我国,肉制品加工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品结构不太合理,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具体可概括为三多三少:即高温肉制品多,低温肉制品少;初级加工多,精深加

工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这充分反映了我国肉类科技与加工水平还比较低,不能适应我国肉类生产高速发展和人们消费增长的需要,特别是肉制品产量仅占肉类总产量的3.88%,年人均仅仅1.8KG,与国外发达国家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的50%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蛋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禽蛋资源丰富,品种多样,是世界禽蛋生产和消费大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鸡蛋生产模式在行业构造和生产方式等方面也产生了“趋利性”演化,由本来的“天井式”户外散养,演变为具备必定生产规模和技术含量的、特地满意蛋品市场需求的专业化养殖厂生产模式;此模式在逐步解脱传统生产经营方式限度的同时,逐步形成了原料洽购与产品销售两端在外的市场化、专业化跟集约化的行业发展态势。中国已经连续2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产蛋大国的地位,蛋品产量超过世界蛋品产量的40%,比第二位到第三十位的产量总和还要多。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直接消费鲜鸡蛋11.14公斤/人,已大大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然而,时期在发展,社会要提高。中国的蛋品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持久因循传统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以致产业发展速度迟缓,市场集中度低。目前,我国的蛋品行业基本上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时期,还处于“分散”生产的发展阶段。我国在很多方面的蛋产品生产尚属空白,而国外则已经比较发达。 奶

动物学导论

动物学导论——水母 水母就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它们的寿命大多只有几个星期,也有活到一年左右,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长些。水母的身体有95%以上就是水份,其她则就是蛋白质与脂质所构成,所以水母的身体会呈现透明状,就就是因为身体内的水份之故。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还有各种因素的影响,水母大规模出现。我国常见的约有8种,即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口冠海蜇等。 水母就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肉食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已知道的约有200种。或指立方水母纲的种类,该纲以前认为就是钵水母纲的一目。水母一词广义也指具水母型(的刺胞动物,如水螅水母、管水母与不属钵水母纲的栉水母与海樽。本纲的水母分为两型∶自由游泳的水母及营固着生活的种类。营固着生活的形似水螅的种类构成十字水母目。 水母的出现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5亿年前。水母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左右,直径从1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 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就是水,其体内含水量一般可达百分之 九十七以上,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们在运动之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就好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 水母的伞状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伞状体膨胀。而当水母遇到敌害或者在遇到大风暴的时候,就会自动将

气放掉,沉入海底。海面平静后,它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生产出气体让自己膨胀并漂浮起来。水母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就是水母的“耳朵”。由海浪与空气磨擦而产生的次声波冲击听石,刺激着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使水母在风暴来临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就能够得到信息,从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科学家们曾经模拟水母的声波发送器官做试验,结果发现能在15小时之前测知海洋风暴的信息。 水母的身体构造 水母的身体有95%以上就是水份,其她则就是蛋白质与脂质所构 水母的身体有95%以上就是水份,其她则就是蛋白质与脂质所构成,所以水母的身体会呈现透明状,就就是因为身体内的水份之故。水母具有三胚层,最外就是表皮层),最内层则就是胃皮层,由胃皮层构成一简单的体腔,只有一个开口,兼具口及排泄的功能,在表皮层及胃皮层之间的则就是中胶层。以钵水母为例,水母的身体有几个构造: 胃腔 即就是由胃皮层所形成的胃腔,也就是水母的消化系统,胃腔内有胃水管系统,内有许多的触手状的胃丝,胃丝上又有刺丝胞,可将吃进来的饵麻醉,再放出消化液来进行消化。生殖腺也就是位於胃腔壁上,同样就是发源於胃皮层。

实验动物学论文

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等各领域的应用 摘要:实验动物是指用于科研、教学、生产、检测、鉴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其人工饲育的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并严格控制其所携带的微生物。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重要的条件,它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它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许多领域研究课题成果的确立和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它的提高和发展又会把许多领域课题的研究引入新的境地,推动生物医学的发展。 关键词:实验动物重要应用地位前景 正文: 1.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回顾生物医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研究成果,往往与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密切相关。 1628 年,英国科学家哈维通过对蛙、狗、蛇、鱼、等动物的解剖与生理研究,发现了血液循环是一个闭锁的系统,阐明了心脏在动物体内血液循环中的作用。1878 年,德国科学家科赫通过对牛、羊疾病的研究,发现了结核杆菌,指出了细菌与疾病的关系等科学突破。生物医学家巴甫洛夫指出,“没有对活动物进行实验和观察,人们就无法认识有机世界的各种规律,这是无可争辩的”。[1] 2.简述实验动物种类及其在现代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性 实验动物按传统的动物学分类:即啮齿类动物、畜类哺乳动物、禽类、鱼类、非人灵长类。按微生物等级分类:即无菌动物(BM)、无抗原动物、已知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普通动物(K)。我国将实验动按微生物等级分四级,即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无菌动物(BM)。按遗传学特性分类: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动物、突变系动物、远交系动物、系统杂交动物和普通杂种动物五种类别。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里,进行实验研究的条件可概括为A EIR 四个基本要素。所谓A是指Animal(动物),E 是指Equipment(设备),I 是指Information(信息),R 代表Reagent(试剂)。[2]实验动物是实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实验动物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条件。 3.实验动物在相关领域广泛应用 3.1制药工业方面 实验动物在制药工业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新药的研制,必须通过安全性试验,其中包括动物的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毒性试验,三致试验(致癌、致畸、致突变),有的还要利用实验动物模型进行效果试验,证明对机体无毒性或安全可靠、有效后方能申请报批,否则可能会给人类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如1962年西德某药厂生产一种反应停药物给孕妇使用,结果造成畸胎儿发生率增高,给子孙后代带来灾难。药品出厂前,每批都要用实验动物进行检测,以确保绝对安全。化工产品的毒副作用对生命的影响,都是从动物实验中获得的结果。因此,实验动物在医药、化工领域里被称为“有生命的试剂”,是各种药理、毒理实验工作的重要条件,成为衡量医药、化工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3] 3.2畜牧科学方面 疫苗的制备和鉴定、生理试验、胚胎学研究、营养饮料的分析、保持健康群体以及淘汰污染动物等工作,都要使用实验动物。特别是在畜禽传染病的研究工作中,常急需要有合格的实验动物进行实验。目前在兽医科学研究上,由于所用试验动物或鸡卵不合乎标准,质量很差,严重影响科研效果,甚至在某些疫病

动物学课程实习报告

动物学课程实习报告 动物学课程实习报告 一、报告人详细资料: 学校:广东海洋大学。 学院:水产学院。 专业:海洋科学班级:海科1101 姓名:王俊鹏。 所属小组: B 组 学号:[1**********]0 实习地点:白蝶贝自然保护区、南三岛、兴海楼 时间:2019年5月7日~5月20日。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习要求学会并掌握潮间带动物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所采集到的标本特征,用所学的动物学知识对其进行初步分类(即高级分类阶元门、纲的分类)。掌握动物分类学知识,对常见动物标本作进一步分类,并能认识常见的动物种类,掌握动物标本的一般制作方法——浸泡法,剥制法。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及实验技巧。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三、生物种类: 星虫动物门: 星虫 身体柔软,长筒状,形似蠕虫,不具体节,无疣足,亦 无刚毛。一般体长约10厘米,最大的可达30?40厘米。营底栖穴居生活。体前端有一细长能伸缩的吻,是摄食和钻穴的辅助器官。吻前为口,口的周围有触手,展开似星芒状,因而称为星虫。 腔肠动物门: 珊瑚纲柳珊瑚 通常生长在海流稍强的砂底和礁石交界处,附著在坚硬 的底质或平坦的礁石上 钵水母纲水母

水母又叫做海蛰,是一类很低等的多细胞动物。水母的 身体柔软,没有坚硬的骨骼。整个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圆形的伞部,下部垂挂着许多须状物,称作腕或触手。在海水中,水母像是一团团半透明的胶状体,似成形又未成形,时起时落,随波荡漾。 海鳃目海笔 海笔和珊瑚一样,隶属腔肠动物门,它是八放珊瑚中极 为特化的一类,最大的个体可高达一公尺。由於外形和中世纪所使用的鹅毛笔相似,故而得名。 环节动物门: 多毛纲沙蚕 体长圆柱形,两侧对称、后端尖,具许多(80?200多个)体节。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头部发达,由口前叶和围口节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躯干部有许多结构相似的体节,每个体节两侧具外伸的肉质扁平突起,即疣足。尾部为虫体最后 1 节或数节, 亦称肛节, 具一对肛须、肛门开口于肛节末端背面。刚毛有毒腺,刺到皮肤有红肿疼痛的现象。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帽贝科嫁? 贝壳呈斗笠状。壳长一般2?4厘米,壳高约为壳长的三 分之一。壳周缘呈长卵圆形。壳质薄,色多变,通常为锈黄色。壳内面银灰色,具光泽,能透视壳面色彩。壳顶位于近前方,常磨损。 骨螺科疣荔枝螺 贝壳呈卵圆形,一般高33mm宽21mm壳面布有疣状突起,壳色灰白,突起为黑灰色。生活在潮间带中潮区的上区岩石缝内。 骨螺科黄口荔枝螺 形似疣荔枝螺而大,高70 毫米。壳面具细而低的螺肋,肩部具结节。壳黄褐色,有纵走紫褐色花纹。壳口内黄色。栖于低潮区。 骨螺科焦棘螺 贝壳表面具有雕刻纹和各种突起物。前沟比较长。多数生活在浅海泥沙、岩石或珊瑚礁间。 骨螺科红豆荔枝螺

动物学导论论文2500字

海洋大型浮游生物——水母 摘要: 水母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它们的寿命大多只有几个星期,也有活到一年左右,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长些。水母的身体有95%以上是水份,其他则是蛋白质和脂质所构成,所以水母的身体会呈现透明状,就是因为身体内的水份之故。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还有各种因素的影响,水母大规模出现。 引言: 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动物,成千上万的生命在地球上生存,海洋里的浮游生物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水母这种大型的海洋浮游生物就有250多种!可是近年来,英国大片水域出现大规模水母,这种反自然的现象是不是在预示着一场灾难呢? 水母(英文:Jellyfish)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肉食动物, 在分类学上隶属腔肠动物门(又称刺胞动物门(Cnidaria))、钵水母纲(Scyphozoa),已知道的约有200种。或指立方水母纲(Cubozoa)的种类,该纲以前认为是钵水母纲的一目。水母一词广义也指具水母型(钟形或碟形)的刺胞动物,如水螅水母、管水母 (包括僧帽水母)和不属钵水母纲的栉水母和海樽。本纲的水母分为两型∶自由游泳的水母及营固着生活的种类(以柄栖附于海草及其他物体上)。营固着生活的形似水螅的种类构成十字水母目(Stauromedusae)。 水母的出现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5亿年前。水母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左右,直径从1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 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体内含水量一般可达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们在运动之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就好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 水母的伞状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伞状体膨胀。而当水母遇到敌害或者在遇到大风暴的时候,就会自动将气放掉,沉入海底。海面平静后,它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生产出气体让自己膨胀并漂浮起来。水母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是水母的“耳朵”。由海浪和空气磨擦而产生的次声波冲击听石,刺激着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使水母在风暴来临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就能够得到信息,从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科学家们曾经模拟水母的声波发送器官做试验,结果发现能在15小时之前测知海洋风暴的信息。水母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是一种低等的腔肠动物,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体内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为水,根据伞状体的不同做分类:有的伞状体发银光,叫银水母;有的伞状体则像和尚的帽子,就叫僧帽水母;有的伞状体仿佛是船上的白帆,叫帆水母;有的宛如雨伞,叫做雨伞水母;有的伞状体上闪耀着彩霞的光芒,叫做霞水母;因为水母没有呼吸器官与循环系统,只有原始的消化器官,所以捕获的食物立即在腔肠内消化吸收. 它们的寿命大多只有几个星期,也有活到一年左右,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长些。 我国常见的约有8种,即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口冠海蜇等。 水母的身体构造 水母的身体有95%以上是水份,其他则是蛋白质和脂质所构成,所以水母的身体会呈现透明状,就是因为身体内的水份之故。水母具有三胚层,最外是表皮层(epidermis),最内层则是胃皮层(gastrodermis),由胃皮层构成一简单的体腔,只有一个开口,兼具口及排泄的功能,在表皮层及胃皮层之间的则是中胶层(mesoglea)。

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

动物附肢的发育和再生研究 摘要脊椎动物附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器官,它具有许多不对称的部分。虽然脊椎动物的附肢都是由体壁中胚层和外部的表皮共同形成的,但他们的最后形式却各不相同。在附肢中每一块骨和肌肉的位置都精密的组织在一起。一些两栖类具有恢复被截断附肢的能力。有尾类附肢明显的再生能力使它成为一个极好的研究附肢再生的系统。 Abstract Vertebrate appendages is an extremely complex organ, it has many asymmetric part. Although vertebrate appendages by the body wall mesoderm and the formation of a common external skin, but their final form, but different. Attached to each limb in a position of both bone and muscle tissue with precision. Some amphibians have to restore the ability of truncated limbs. Urodeles regenerate appendages make it obvious an excellent study with limb regeneration system. 关键词附肢发育再生 Keywords limb development regenerate 前言 脊椎动物,特别是鸡和两栖类附肢的发育包含了大量各种各样诱导的相互 作用。再生现象在动物中普遍存在, 一般认为在动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过程中, 再生能力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这与组织和器官分化程度有关。不少资料报道两栖 动物的再生能力很强, 尤其是在它们的幼体或蛙类的蛾抖阶段更是如此。并认为

实验动物学实验论文

实验动物学实验论文 实验名称:切断大鼠迷走神经的肺水肿模型制备设计班级:2013级生物技术班 设计人员:陈建文罗晓明叶东芹卿晓玲 设计日期:2015年11月 切断大鼠迷走神经的肺水肿模型制备(陈建文罗晓明叶东芹卿晓玲)

【摘要】[目的]:肺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过切断大鼠迷走神经,模拟人类肺水肿探究制备大鼠肺水肿模型的方法,提供一种较好符合临床肺水肿病理生理特征的实验性肺水肿动物模型。[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夹闭一侧迷走神经组和双侧夹闭组,夹闭迷走神经,观察动物的体征变化,确定大鼠肺水肿动物模型。[结论]:三组大鼠肺系数之间并无明显差异。 【Abstract】Objective]: pulmonary edema is a common disease, cut through the vagus nerve in rats, simulation human pulmonary edema inquiry system for preparation of the rat model of pulmonary edema, providing a consistent clinical pulmonary edema path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of pulmonary edema. Methods: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sham operation). The ra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bilateral occlusion group. [Conclus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in the lung coefficient. 【关键词】肺水肿切断迷走神经术大鼠动物模型 肺水肿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肺内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调,使大量组织液在很短时间内不能被肺淋巴和肺静脉系统吸收,从肺毛细血管内外渗,积聚在肺泡、肺间质和细小支气管内,从而造成肺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在临床上表现为极度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发绀,大汗淋漓,阵发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对称性湿啰音。肺水肿为内科危急重症,临床症状凶险,病情发展急剧,易并发呼吸、循环衰竭,病死率极高,如果不及时诊治,会引发严重的后果。目前,国内外复制实验性肺水肿的模型很多,如油酸诱导,注射生理盐水,吸入光气等方法,都有很明显的现象。我们采用切断迷走神经的方法,对大鼠肺系数等指标进行观察,观察肺水肿模型是否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SD大鼠24只,体重 200-290g,雌雄随意,由成都医学院实 验动物中心提供。 1.2实验药品与试剂:3.6%水合氯酸。 1.3实验仪器与器械:电子天平,注射器,烧杯,手术器械(解剖刀,解剖盘,解剖剪刀,手术线眼科镊等)、滤纸,计时器等。 2 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个组,A组B组C 组各8只大鼠。A组为假手术组,将大鼠称重,麻醉(用 3.6%水合氯酸麻醉,按100g/1mL的量)后,仅找出迷走神经,不做任何处理;B组为实验组,将大鼠称重麻醉(用3.6%水合氯酸麻醉,按100g/1mL的量)后,找出一侧迷走神经,用手术剪剪断;C组也为实验组,将大鼠称重麻醉(用3.6%水合氯酸麻醉,按100g/1mL的量)后,找出两侧的迷走神经剪断。手术处理后,观察大鼠有无呼吸频率改变、湿啰音、咳血、身体抽搐等体征变化,0.5小时后处死所有大鼠。在解剖时,先结扎气管以免液体外溢,然后将肺和心脏一同取出,剪去心脏和表面的脂肪组织,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液体,最后分别将各组大鼠肺称重,计算肺系数(肺系数=肺重量(g)/大鼠体重(kg))。

动物学课程描述

Zoology Module 1: Zoology and its branch(3 hours, 1 week) 1. Explain biological dividing line 2. Explain the definition of zoology 3. Explain the main branch of zoology 4. Explain the purposes, task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learning zoology

5. Explain the brief history of zoology 6. Explain the fossil and geologic time Module 2: Potozoa(3 hours, 1 week) 1. Explain principle characters of Protozoa 2. Explain classifies of Protozoa 3. Explain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tozoa and humans Module 3: Spongia (3 hours, 1 week) 1. Explain the origin of metazoan 2. Explain principal characters of spongia 3. Explain classifies of spongia 4. Explain economic significances of spongia Module 4: Coelenterate (3 hours, 1 week) 1. Explain main characters of coelenterate 2. Explain classifies of coelenterate 3. Explain economic significances of coelenterate Module 5: Platyhelminthes (3 hours, 1 week) 1. Explain main characters of Platyhelminthes 2. Explain classifies of Platyhelminthes 3. Explain relationships of parasite and host Module 6: Protocoelomate (3 hours, 1 week) 1. Explain main characters of Protocoelomate 2. Explain classifies of Protocoelomate 3. Explain economic significances of Protocoelomate Module 7: Annelida (3 hours, 1 week) 1. Explain main characters of Annelida 2. Explain classifies of Annelida 3. Explain economic significances of Annelida Module 8: Mollusca (3 hours, 1 week) 1. Explain main characters of Mollusca 2. Explain classifies of Mollusca 3. Explain economic significances of Mollusca Module 9: Arthropoda (3 hours, 1 week) 1. Explain main characters of Arthropoda 2. Explain classifies of Arthropoda

海洋生物学课程论文

海洋生物学导论公选课论文论文题目双壳类特征及种类的介绍 所在学院交通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年级 09级 学生姓名黄晓辉 学号 091375026 编号 116 2010年 11月14 日成绩

双壳类特征及种类介绍 摘要:双壳类又称瓣鳃纲,为软体动物的一个纲,约有2万种。体具两片套膜及两片贝壳,故称双壳类。双壳类是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的门类之一,分布很广,由赤道到两极,,由潮间带至5800米的深海,由咸化海至淡水湖泊都有分布,其生活时代最早可追溯到寒武纪初。通过多方面收集整理资料,本文对双壳类各种特征进行系统介绍,依据绞合齿的形态、闭壳肌发育程度和鳃的结构等,进行系统分类。 关键词:双壳类列齿目异柱目真瓣鳃目 前言 双壳类因具有大小完全相等的两壳而得名,两壳左右对称,每一壳无对称面.因此可和腕足类区别。瓣鳃纲约有2万种,依绞合齿的形态、闭壳肌发育程度和鳃的结构等,分为列齿目、异柱目、真瓣鳃目等三个目。其生活环境:生活在水中,大部分海产,少数在淡水,极少数为寄生,主要以底栖爬行或固着生活,以海藻或浮游生物为食。一般运动缓慢,有的潜居泥沙中,有的固着生活,也有的凿石或凿木而栖,少数营寄生生活。具有食用性、药用性和工业用途。 1.特征 1.1分布历史 双壳类因具有大小完全相等的两壳而得名,两壳左右对称,每一壳无对称面.因此可和腕足类区别。双壳类是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的门类之一,约有2万种,分布很广,由赤道到两极,,由潮间带至5800米的深海,由咸化海至淡水湖泊都有分布,其生活时代: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初,地史上有四个繁盛期:O(奥陶纪)__S(志留纪)早期。D(泥盆纪)淡水型出现,海生的继续繁盛。[1]广大地质古生物工作者先后在全国各地泥盆系中,采集了大量双壳类化石,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双壳类已被证实是泥盆系的主要门类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知的泥盆纪双壳类达40余属,200余种。中生代为取代期,海生的取代腕足类的地位。始新世至现代,为本类的全盛期。[2] 1.2壳与外膜 大多数双壳类有两枚相似的壳,身体可以完全缩入壳内。壳的大小、形状、颜色等随种而异。最小的壳仅有2mm长,如珠蚬类(Sphaeriidae)的一些种,最大的壳长可超过1m,壳重达300kg,如砗磲(Tridacna)。两壳背面有一突出部分称为壳顶(umbo),壳顶所在的一端为前端。根据壳顶位于身体的前端背面,可以将壳定位。围绕壳顶形成许多细密的同心线,称为生长线,随着年龄的增加、生长线也增多。两壳的前、后端及腹缘游离,背面有韧带(ligament)及绞合齿

动物赏析论文

《动物赏析》论文 摘要: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的行为规律,揭示动物行为的产生、发展和进化以及动物行为与动物生活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物科学领域内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但是动物行为的研究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文从动物行为学的发展史、动物行为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以及动物行为学的现实意义等多个方面对动物行为学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希望对广大读者对动物行为学的整个发展史,研究领域,及其对现实生活生产带来的意义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动物行为学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意义 动物行为的研究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描述性的,在理论研究方面,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与国外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中国,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人员却屈指可数,绝

大多数研究者并没有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很多人的研究并没有切入国际研究的主流,整体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到目前为止,国内仍没有形成专门的动物行为学教材、期刊。但据已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和资料显示,我国在动物行为某些领域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在生物行为学的各个领域的发展必将攀上一个新的台阶!希望在我的介绍下课让大家基本了解一下有关动物行为学的发展。 1动物行为学发展史 1.1 20 世纪前的发展史 20世纪以前是动物行为学的萌芽时期,是动物行为学经历的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 人类祖先对周围动物的认识,可以从他们的绘画(岩画、壁画)中体现出来。早在旧石器时代(34000一1050年前),人们所绘动物中,以马为最多,其次是野牛,共占60%,其他有鹿、长毛象、山羊、羚羊、野猪、犀牛及食肉类动物狐、狼、熊、狗等,而鱼、鸟极少见。约有10%的动物身上绘有箭头,表明与人类狩猎生活有关。虽然所绘动物并不都是猎食对象,但它体现了早期人类对周围动物的观察。随着动物家养的开始,人类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活周期和行为。在文明时代的早期,古埃及人开始了练习人工孵卵。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384一322Bc)开创了观察、描述动物行为的新纪元。他能对动物行为的观察

现代生物技术选修课论文

XXX 化学化工学院 应化1506班 学号1502150623 讲课教师:余润兰周洪波朱建裕时间:2015年12月20日

现代生物技术结课论文 一、心得 要说自己的专业与生物学科的关系,我身为应用化学专业学子才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俗话说“生化一家亲”,都是理科不说,甚至还专门有生物化学这门学科!可见它们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互相连接成片。从小生物就是我最喜欢的学科,没有之一。小时字都认不全的我,整天坐在电视机前,盼望着《动物世界》开播,吃饭都喊不应。百科全书里关于生物体的部分也是被我翻得破烂。那时,像达尔文这样的科学家就是我的男神! 然而上了高中之后,生物对我的意义就变了。它变成了课本上密密麻麻的知识点,被反复背诵反复记忆,大量的题目也渐渐磨灭了我对它的热爱。说实话第一次听您的课,我感到有一丝失望。因为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那一部分,是我在高中阶段烂熟于心的知识。ppt上的知识点,都是生物课本上被我拿记号笔重重圈上的句子。 但是随后我接触到了一些新的:生物技术与食品发酵的关系,与医学的关系,与环境治理等等等等,像是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我只是受了应试教育的迫害,只顾写题从而忽略了生物的趣味性和大自然的神奇之处。那些奇妙的微生物,那些神奇的方法,竟有如此之功效!人类真的是极其具有智慧的生物,在千百万年的进化中对这个领域了解如此之深! 虽然我的专业不是生物,但总存在着像生物化学这样的交叉学科,也总存在着许多共同的研究领域。上过短短几节生物技术选修课,我不敢不负责任地说它给了我多么多么深刻的影响,但我能很负责任地说,它拓宽了我未来选择就业或者研究方向的视野。 二、现代生物技术目前的进展: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他组成部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的新物质或新品系,并与工程原理相结合,加工生产生物制品的综合性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五个领域。

动物医学专业导论报告

动物医学——我的专业 动物医学专业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有效地防治畜禽、伴侣动物、医学实验动物及其他观赏动物疾病的发生。它是生物医学及社会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动物医学研究已经从过去的以畜牧业发展服务为中心内容扩展到了公共卫生事业、社会预防医学、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伴侣动物及观赏动物医疗保健及食品卫生、医药工业、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过连续四周的专业导论,我对兽医又有了新的认识,当代中国兽医方面人才紧缺,我国现有“兽医”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较低,在国际上是不能称之为兽医的。现在我国正加紧培养此方面的专业人才,此专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它将为我国的兽医方面提供大量的专业人才,使我国的农业走上正轨的发展道路,是我国农业,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当今社会,人民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畜牧产品的要求自然也会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努力,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夏伤自己的力量,保证我国的畜牧产品的安全,这也是为我国长早受益的具体表现。 在未来社会中,畜牧兽医的责任任重而道远,它担负的不仅仅是为动物治疗,新的时代,他要求我们要为动物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为病情的早期控制储备人才。未来的我们将以动物疫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预防、早期防治与治疗和疫病的后期处理,这都给现在的我们提出了艰巨的任务,这既是我们的荣耀,也是我们的负担,我们的使命是光荣而艰巨的。 我们专业的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动物营养学课程论文

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 摘要: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为了更好的掌握查阅、收集、整理、归纳与分析《动物营养学》相关资料的方法;为了对《动物营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为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故而归纳各家对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的研究写了这篇综述论文。 关键词:转化;措施;效率;反刍动物 引言 反刍动物属哺乳纲,偶蹄目,反刍亚目。我们在生活中所熟知的反刍动物以牛、羊为最。其他不怎么常见的如骆驼、鹿、长颈鹿。这类动物都生有复杂的反刍胃,可以反刍食物,即可以把吞入胃中的食物呕到嘴部咀嚼充分后再吞入腹中。反刍动物一般都有四个胃骆驼较为特殊有三个胃。四个胃分别为瘤胃、网胃、瓣胃以及皱胃。不同的胃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具有不同的功能与作用[1]。我国作为一个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具有丰富的饲料资源。这对我们研究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的畜牧业来讲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文 1提高植物性饲料转化效率的方法 我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秸秆饲料资源相当丰富。如何很好的利用这些饲料资源成为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由于秸秆类饲料中各有机物质的消化率普遍较低,一般很少超过50%[2]。其中粗蛋白在3%~6%不等。粗灰分含量很高,对动物有营养意义的矿物元素很少。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都很低,尤其是钙和磷的含量很低[3]。含磷量在0.02%~0.16%,而日粮配方所需的含磷量都在0.2%以上。远低于动物的日需要量。于是如何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成为动物科学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1.1 物理法 我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秸秆饲料资源相当丰富。如何很好的利用这些饲料资源成为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由于秸秆类饲料中各有机物质的消化率普遍较低,一般很少超过50%。其中粗蛋白在3%~6%不等。粗灰分含量很高,对动物有营养意义的矿物元素很少。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都很低,尤其是钙和磷的含量很低。含磷量在0.02%~0.16%,而日粮配方所需的含磷量都在0.2%以上。远低于动物的日需要量。于是如何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成为动物科学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对于植物饲料在我国主要就是各种秸秆,且多为农作物秸秆。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不外乎破坏植物细胞壁,弱化或破坏木质素与纤维素或半纤维素之间的结构,使饲料主要是

动物学教学大纲完整

《动物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动物学》的课程性质: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学校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本课程以动物的演化为线索,主要介绍无脊椎动物(原生、多孔、半索、扁形、原腔、环节、软体、节肢、棘皮、腔肠动物门)及脊椎动物(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的结构和演化。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获得从事动物学教学和动物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三)《动物学》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线索,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亚门)、纲(亚纲)及目(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兽类)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与纲(脊椎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和生态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四)《动物学》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五)教学建议: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紧紧结合各类微生物结构功能、生命活动及应用等问题加以分析讨论,对抽象理论过程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辅助进行,加深学生的理解。由于专业需要对于动物形态解剖部分应详细讲解。 (六)考核要求: 采用期中、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按平时占10%(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等);期中成绩占20%;期终成绩占70%。试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试。 二、教学内容 Chapter1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动物学的概念 2、掌握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重点: 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难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