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路径变异汇总统计表

临床路径变异汇总统计表

临床路径变异汇总统计表
临床路径变异汇总统计表

罗源县医院罗源县医院罗源县医院罗源县医院罗源县医院罗源县医院罗源县医院

医务质控科2013年

(月份)临床路径变异汇总统计表

原因选项(可多选):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文本本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 科室: 年份: 西充县人民医院

西充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和相关专业的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某种手术指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各临床科室、相关科室应当参照本制度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三、成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管理指导评价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和“指导评价小组”),工作开展在医院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由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以下简称“科室实施小组”)具体实施,院长任管理委员会主任,科室主任为科室实施小组第一责任人。 四、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全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对相关临床与医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对院内各部门统一协调、督导并定期

检查各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 五、管理委员会应定期(每季度)组织召开由院领导主持,医疗、护理、质控主管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定期组织召开医疗、护理、医技、药房等部门的协调会;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及相关委员会,对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路径实施科室。 六、科室实施小组应定期(至少每季度一次)召开临床路径总结评估会议,根据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对试点疾病的监测指标(如入组率、完成率、住院天数、费用等)进行分析评估,并上报医务科。总结影响试点疾病质量监控的问题,对管理委员会的反馈意见及时落实,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七、临床路径文本的制定应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和文本,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严格按照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对于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 八、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在患者入院时向其详细介绍临床路径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应的诊疗项目等,并将患者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九、经治医师应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以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十、诊治过程中出现变异的,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医嘱及病程记录中,护理应将变异记录在临床路径护理篇中,并对变异情况

临床路径中变异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

临床路径中变异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 【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路径中变异因素的分析提出适合实际的临床路径改进建议和措施方法调查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三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的执行率,分析路径的变异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论在临床路径中通过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健全管理制度、加快临床路径管理软件和网站平台的开发,可以增加临床路径的入组率和降低变异率,从而真正使临床路径成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临床路径;变异因素;改进措施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是指医疗机构的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包括医师、临床医学专家、护士以及医院管理者等)共同制定的,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或手术的标准化的照顾计划[1]。我们把患者偏离临床路径的情况或沿着临床路径接受医疗护理的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成为变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常见病,多发病,费用多,诊断明确,治疗护理有模式可循、手术或处置方式差异小,需住院治疗的病种,治疗效果和住院日期较明确,特选择阑尾炎+阑尾炎切除术、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正常分娩(剖宫产)三个进入路径病种病历500例。查阅变异记录本,并收集这500个患者变异和退出的相关病历信息。 1.2 方法 通过医院管理者、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者、科室负责人及相关科室医务工作者座谈,了解我院临床路径的开展情况及面临的困难及疑惑;分析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出现变异及退出的记录,为临床路径管理患者变异及退出原因分析提供依据,并提供改进措施。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结果 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普外科阑尾炎+阑尾炎切除术共进入临床路径180例,发生变异41例,正性变异4例,负性变异37例。眼科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共进入临床路径152例,发生变异37例,正性变异5例,负性变异32例。产科正常分娩(剖宫产)共进入临床路劲168例,发生变异40例,正性变异7例,负性变异33例。 2.2 变异原因分析 变异按着发生方向分为正性变异和负性变异。负性变异根据变异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与系统相关的变异、与患者相关的变异、与医务人员相关的变异[2]。也有按着发生来源可分为患者本身、医务人员、医院和社区相关4类[3]。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 科室: __________________ 年份: _________________

封丘县人民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并同药剂、检验及财务等部门共同制定临床路径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科室实施路径疾病病种:

封丘县人民医院临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各科室: 临床路径一般应当按照以下流程实施(流程图附后): 一、患者住院后病房经治医师首先对患者时行检诊。经治医师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告个案管理员及科主任。 二、符合准入标准的,在《临床路径登记本》中登记,经治医师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在长期医嘱中下达“进入临床路径”医嘱,根据医师版临床 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护士在病房护士工作站录入“进入临床路径”医嘱。(注: “进入临床路径”该条医嘱不收费) 三、相关护理组对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进行评估,根据医嘱和相应的护理版临床路径为病人实施整体化护理,包括入院宣教(环境、制度等)、健康教育、正确执行医嘱、病情观察、护理措施的落实等。 四、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不能空项。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相关护理组完成护士版临床路径表。如果患者中途退出临床路径,经治医师和相关护理临床路径的原因。 五、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院时,经治医师要在《临床路径登记本》中逐项登记该患者信息,有无变异等,中途退出临床路径的患者信息也要登记,并注明退出原因。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试点工作中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分析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中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分析

————————————————————————————————作者:————————————————————————————————日期: 2

【关键词】临床路径试点变异退出 【摘要】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试点医院执行临床路径的过程中,变异和退出的例数相对较多。本文通过现场查阅临床路径试点医院变异记录本,收集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变异和退出的相关病历信息,对变异和退出的原因进行分析,为试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广义的变异是指事物的性质、状态或情形发生了变更或变化,因而表现出与以前有所不同或者有差别[1]。临床路径的研究人员对变异给出两个定义,定义一:变异是假设的标准中出现偏差的过程;定义二:变异是任何预期的决定中有所变化的过程[2]。我们把病人偏离临床路径的情况或在沿着临床路径接受医疗护理的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称为变异。 1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中变异分析的过程和意义 变异分析过程:当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出现变异时,首先需对变异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查明变异的原因。实施小组及时讨论变异出现的原因并上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变异原因分析对变异进行处理,如果是临床路径本身存在问题,应该及时组织专家对临床路径文本进行必要的修订、完善临床路径的相关内容,以减少或避

免变异的发生。 ……稿件来源:《中国医院》杂志。(详细内容见该刊) 2 资料来源与方法 2.1资料来源 2010年3月,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办公室对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医院进行督导和基线调查,汇总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医院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督导组与医院管理人员、试点科室医务人员现场座谈记录;现场查阅变异记录本,并收集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变异和退出的相关病历信息。 2.2方法 本文通过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督导组专家与医院管理者、试点科室负责人、试点科室相关医务人员座谈,了解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的总体状况和面临的困难与疑惑;分析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出现变异和退出的记录,为临床路径管理患者变异及退出原因分析提供依据。

临床路径PDCA分析

PDCA案例一: 2014年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 问题背景: 自2012年6月开始执行临床路径管理,最初入径病种12种,涉及8个科室,2013年全年临床路径总入径数:1158人次,完成人数879,中途退出人数279,入径率55.89%,入组完成率75.9%,好转治愈率75.82%,2014年1-6月份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评价持续下降(详见下图),因此由张守仁院长组织讨论整改此项问题。 问题: 临床路径入径人数、入径率下降。 未入径完成中途退出入径率入组完成率1月111 56 19 40.32% 74.67% 2月111 35 8 27.92% 81.40% 3月122 35 9 26.51% 79.55% 4月131 26 9 21.08% 74.29% 5月114 33 15 29.63% 68.75% 6月125 31 7 23.31% 81.58% 目标: 提高临床路径执行率,使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至少达成三级医院指标:入径率达

50%,入组完成率70%。 寻找问题的原因: 一、信息数据搜集 1、通过嘉和病历系统统计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指标及效果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 2.综合今创病案信息管理系统,提取临床路径经济学评价数据及执行效率评价指标数据。 (见附表:2014年1-6月临床路径统计表及2013年临床路径统计表) 二、召开相关职能科室及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议 1、 通过各次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方法,收集临床路径问题出现的原因,问题解 决的瓶颈及应采取的整改措施。(详见各次会议记录摘要) 2、 通过会议决定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张守仁院长亲自把 关,任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组长,副组长:孙成宏院长,以及朱新兵、陈维峰、范律贤、田雷、庄玉芝、刘景兰为成员;并建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见南医政字【2014】31号发文) 三、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1、 鱼骨图原因分析 临 床路径入径及完成率下降 患者原因 监管问题 信息系统问题 临床医护人员 ICD 编码更换 职能科室无任何监管 嘉禾系统编码未更新 对路径统计数据无分析 路径管理委员会无作为 科室人员入径积极性差 执行流程不熟悉 路径维护工作不到位 患者不配合治疗 患者对路径不了解 新临床路径系统引进延误 患者提前出院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报告.docx

2016 年度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报告2016 年全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如下: 一、全院临床路径病种月统计情况 序号科别 病种住院入径出径入径率变异平均路径病种名称 人次人次(%)数住院日 总人数 11212121007 4.08 2323232100187.28 合计 1、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 181 人, 出径 175 人,变异 97 人,入径率为 87.02%,出径率为 96.69%,变异率 53.59%,平 均住院日 7.34 天。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出 径 175 人,变异 97 人,入径率为 87.02%,出径率为 96.69%,变异率 53.59%,平均 住院日 7.34 天。 2、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 2015 年病种未入径 27 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 年病种未入径 27 人 3、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2015 年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 6 人(其中外三科 4 人[ 胆囊结石 2 人、腹股沟疝 2 人] ,外一科急性阑尾炎 1 人,内 五科 1 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 二、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符合路径未入径6 人:其中内二科3 人(住院号164175、主管医生张子陆,住院号164669、164745 主管医生周胜利,漏入径),内六科1 人(住院号164435、主管医生宋艳红,漏入径),内五科1 人(住院号164534、主管医生周江敏,漏入径),外一科急性阑尾炎 1 人(住院号 164834、主管医生黄根,漏入径)。 2、变异原因笼统,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或未做评估说明 3 人:其中产科 12 人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住院号分别是: 164358、164773、164612、164275、164373、165380、 165074、164715、164714、164748、164849、 164919),儿科 3 人 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76、163903、164188),内二科 16 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45、163924、164007、164572、165046、163853、 164815、164507、 164437、 164489、164610、164640、 164753、164755、164756、 165130), 3、变异情况统计分析: 181 例入路径病种变异97 例,变异率 53.59%(其中产科 24 例,占 77.42%;儿

1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及职责

关于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的通知 医务处发[2014]第9号 各科室: 为进一步加强各相关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根据医院实际,特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普外科1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吴柏华 副组长:殷秀玲 个案管理员:张立飞 医师医疗组成员:祝凯华、黄超、韩建旭、王丰强 护理医疗组成员:黄丽、冯敏、王舒、顾银星 普外科2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徐本文 副组长:蒋明丽 个案管理员:杨晨曦 医师医疗组成员:周飞、丁辉、殷均山、葛荣忠 牛四龙、黄昌明、任船 护理医疗组成员:仲婷婷、周红娟、蔡红艳、费学娥 妇产科1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董艳 副组长:夏明 个案管理员:汤同会 医师医疗组成员:张松英、张力敏、汪源源、焦艳 鲍明珠、张珍、卢良花、胡芬芳

护理医疗组成员:宋考明、陆金华、王茂芹、魏迁 妇产科2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周东霞 副组长:谢青 个案管理员:赵丹玲 医师医疗组成员:陈晓超、刘爱玲、葛志娟、左罗、仲苏静 程怡、钱兆珠、陈汝英、张红梅 护理医疗组成员:刘玉娟、张林玲、陈祝祝、吴庭 泌尿烧伤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郁全胜、王庆明 副组长:祝雪青 个案管理员:崔勇 医师医疗组成员:陈志永、范建华、陈猛、孙继才、王宗南 张守俊、王湘臻 护理医疗组成员:李姗、方竹雅、陈茜茜、单海薇 五官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张一航 副组长:梁玉伟、李强、潘铮 个案管理员:陆婷婷、刘志元 医师医疗组成员:王亮、王全芝 护理医疗组成员:张晓莉、刘珊珊、徐锦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刘连松 副组长:刘晓鸿

个案管理员:吕茂洲 医师医疗组成员:周大志、杜春雷、章超、李光波、刘冬红 翟晓雷、卢志林 护理医疗组成员:耿芹、张薇、胡美媛、任丽梅 胸心外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郁松 副组长:姜玉 个案管理员:汤井双 医师医疗组成员:汤成刚、周杰、戴绍兴、蒋浩、季中华护理医疗组成员:王园、蒋健、张亚琼、张会进 骨二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吴勇 副组长:赵宏 个案管理员:燕好军 医师医疗组成员:王洪俊、胡绵虎、黄林海、鲍恩虎、张大威 於睿 护理医疗组成员:单苏阳、胡敏利、胡珊、钱芳 心内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周长高 副组长:仲谨、赵守静 个案管理员:马超、胡敏 医师医疗组成员:高新春、葛恒松、李勇、吴开霞、马超 费金雷、蔡东东 护理医疗组成员:蒋捷、李如、李会、臧娟、陈莉

临床路径变异分析报告

临床路径入径率低、变异率高原因分析及下步一部改进计 划 一、临床路径管理方面 我院共归入路径管理的三个病种,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 存在问题: (1)路径设计繁琐,科室重视程度不够,入径率低,变异率高。 (2)工作执行力度存在缺陷。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部分科室的临床路径工作滞后,执行不到位。 (3)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变异和退出的标准掌握不到位,科室存在开始时对临床路径不够熟悉,开展较困难,所开展的病种例数少。 (4)科室没有定期组织对本科室临床路径实施进行评估与分析,并及时修订相关病种临床路径,建立健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制度,并纳入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 我院已有3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逐渐扩大范围。 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负责实施路径管理的具体落实工作。 2、高标准制定临床路径方案,优化规范病种诊疗规范

在制定医院临床路径标准过程中,精简流程,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选取最新标准,药物费用标准适用基层患者,制定出了符合精神病专科医院特点,适合本医院开展,能够真正规范临床工作,促进合理用药,减轻患者负担的临床路径方案。 3、深化落实,全程监督科室临床路径实施。 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带动住院病人的整体费用更趋合理,促进医院服务流程的整合和再造,避免各种原因造成的时间浪费和医疗行为的随意性,避免工作的遗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差错和事故的发生。为保证我院临床路径工作落到实处,强化监督检查职能,每月统计科室开展情况,质控时对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进行询问,查阅科室相关记录,了解临床路径实施情况。 4、逐渐将路径管理纳入绩效考核方案,与信息科沟通电子病历系统设置。 5、尽快对临床路径进行修改,修改后在指定科室先期试点,跟踪实施效果,逐渐铺开到全院。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八年四月十八日

临床路径年度总结

自贡市贡井区中医医院 2016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2016年结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和医院实际,我院临床科室对以下科室开展了如下病种的临床路径: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科(颈椎病N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肛肠科(混合痔)、康复科(面神经炎、中风病)。针对以上病种临床路径我院制定了实施方案,2016年1月至今,我院严格按照卫生部要求执行临床路径规范,开展临床路径诊疗工作,按规定使用药物,如果病情变化,无法执行临床路径时,将退出临床路径,确保患者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诊疗服务,根据疾病诊疗指南确定出院标准。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种制度 医院通过院委会、贯彻落实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营造试点工作氛围。一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于医务科,具体负责全院临床路径的上报,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二为了加强管理、利于临床路径的推行,制定了临床路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及奖惩制度。 二、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修订路径病种、优化路径流程、完善路径文本。根据医院相关要求,部分科室调整了路径病种,由去年4个科室5个临床路径病种增加到4个科室6个临床路径病种。 2、临床路径入径率、完成率达到二级医院评审要求,加强对单病种管理。今年截至9月共完成临床路径256例,入径率39%、完成率80%,其中出现变异、退出的路径共50例(详见附表1)。 3、逐渐完善临床路径的内涵建设。医务科联合药剂科等职能部门对全院的临床路径模板合理性、规范性、基础药物的选择等进行了审核,给予了整改建议。 4、增加住院电子病历首页临床路径填写,建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平台,使临床路径更利于管理、统计。 5、医务科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变异及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进行统计。 三、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务人员对临床路

临床路径变异分析

临床路径变异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临床路径入径率低、变异率高原因分析及下步一部改进计划 一、临床路径管理方面 我院共归入路径管理的三个病种,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 存在问题: (1)路径设计繁琐,科室重视程度不够,入径率低,变异率高。 (2)工作执行力度存在缺陷。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部分科室的临床路径工作滞后,执行不到位。 (3)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变异和退出的标准掌握不到位,科室存在开始时对临床路径不够熟悉,开展较困难,所开展的病种例数少。 (4)科室没有定期组织对本科室临床路径实施进行评估与分析,并及时修订相关病种临床路径,建立健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制度,并纳入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 我院已有3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逐渐扩大范围。 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负责实施路径管理的具体落实工作。 2、高标准制定临床路径方案,优化规范病种诊疗规范 在制定医院临床路径标准过程中,精简流程,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选取最新标准,药物费用标准适用基层患者,制定出了符合精神病专科医院

特点,适合本医院开展,能够真正规范临床工作,促进合理用药,减轻患 者负担的临床路径方案。 3、深化落实,全程监督科室临床路径实施。 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带动住院病人的整体费用更趋合理,促进医院 服务流程的整合和再造,避免各种原因造成的时间浪费和医疗行为的随意性,避免工作的遗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差错和事故的发生。为保证我院临床路径工作落到实处,强化监督检查职能,每月统计科室开展情况,质控 时对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进行询问,查阅科室相关记录,了解临床路径 实施情况。 4、逐渐将路径管理纳入绩效考核方案,与信息科沟通电子病历系统设置。 5、尽快对临床路径进行修改,修改后在指定科室先期试点,跟踪实施效果,逐渐铺开到全院。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八年四月十八日

临床路径小组年度工作计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路径小组年度工作计划 篇一:临床路径工作计划 篇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a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让患者接受更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医管发〔20XX〕99号)、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暂行办法》(见湘卫医发〔20XX〕71号)及湖南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通知》(湘卫医发〔20XX〕84号)要求,并结合我院三级 综合医院的创建要求,经医院研究决定,从20XX年10月15日起,对我院16个专业26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为确保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的实效性,特制定本工作计划。一、启动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评估小组、临

床路径实施小组。2、各临床科室,在卫生部正式公布的专业病种内选择符合本科室的病种(各内科至少一个病种、各外科至少两个病种)开展建立临床路径工作。3、各临床科室指定个案管理员(医师、护士各一名)。4、建立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信息平台。5、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修订临床路径文本样稿。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 年12月) 1、组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培训。(各临床科室医生以及临床路径管理人员)。 2、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于20XX年11月20日前上报临床路径文本样稿至医务部。 3、建立临床路径开展奖惩机制。 4、20XX年11月21-30日审核临床路径文本,同时开展临床路径医疗系统网络表单制作。 5、临床路径紧急情况警告值制度管理严格遵守危急值管理制度实施。 6、制度临床路径相关统计表单。三、开展预评估阶段(20XX年12月1日起)1、验收各科室临床路径医疗系统网络表单。 2、临床路径文本定稿后严格按出入径标准开始全院实施。 3、每月对本院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4、每季度对本院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总结。 附件:1、临床路径病种目录 2、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3、临床路径工作人员相关职

(推荐)临床路径季度分析

内二科2017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总结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目的是使医生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处置,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少病患住院时因医护人员处理程序不同而产生的各种变异情况,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缩短其住院天数,帮助患者加强对健康教育、所患疾病的了解,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治疗,并促使患者满意率上升。 本季度共计出院患者499例,进入路径列数338例,入径率为75.3%,变异完成率:100%。 归纳其变异及退出的原因主要为:临床路径刚实行,临床医生的认识不足,科室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到位。临床医生的认识不足。临床路径工作培训不够到位。内科老年患者基础疾患多,导致应用其他疾患药物出现变异。临床医生的经验用药,以及传统的用药习惯,导致抗生素使用与路径规定有差别。 具体改进措施:继续组织专家审核我科病种和路径,进一步规范,加大宣传。我院将结合各科实际,进一步增加适宜病种,提高单病种的入径率,降低变异率及出径率。我科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大培训力度,突出中医特色,以临床路径管理为抓手,提高全院医疗质量。科室建立临床路径的实践小组,人员包括:科主任、主

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主管护师和护理小组长或个案管理者。人员应具体分工,制定出每个人的具体任务。必须在患者入院时就向其讲解临床路径的意义、方法,鼓励患者参与到这项新项目中。加强医护沟通与交流。

内二科 2017-04-12

单病种临床路径

创生骨科医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医药卫生体质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诊疗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 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关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住院总(科秘书)负责相关材料的收

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 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 (一)进入路径病历的准入要求: 1诊断明确; 2.除骨科专科疾病以外,无其他内外科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 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 (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 1.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科室个案管理员和科室临床专家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患者的准入评估; 2.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单病种临床路径文本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3.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做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住院期间的诊疗计划(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 4.经治医师会同管理员根据每天的诊疗服务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进行变异情况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5.单病种临床路径文本中服务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6.出现以下情况时,患者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2015年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报告

2016年度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报告2016年1-11月份全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如下:

1、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出径175人,变异97人,入径率为87.02%,出径率为96.69%,变异率53.59%,平均住院日7.34天。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出径175人,变异97人,入径率为87.02%,出径率为96.69%,变异率53.59%,平均住院日7.34天。 2、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年病种未入径27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年病种未入径27人 3、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2015年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6人(其中外三科4人[胆囊结石2人、腹股沟疝2人],外一科急性阑尾炎1人,内五科1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 二、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符合路径未入径6人:其中内科3人(住院号164175、主管医生张子陆,

住院号164669、164745主管医生周胜利,漏入径),内六科1人(住院号164435、主管医生宋艳红,漏入径),内五科1人(住院号164534、主管医生周江敏,漏入径),外一科急性阑尾炎1人(住院号164834、主管医生黄根,漏入径)。 2、变异原因笼统,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或未做评估说明3人:其中产科12人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住院号分别是:164358、16477 3、164612、164275、164373、165380、16507 4、16471 5、164714、164748、164849、164919),儿科3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7 6、163903、164188),内二科16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45、163924、16400 7、164572、165046、163853、164815、164507、164437、164489、164610、164640、164753、164755、164756、165130), 3、变异情况统计分析: 181例入路径病种变异97例,变异率53.59%(其中产科24例,占77.42%;儿科18例,占56.25%;妇科2例,占50%;属患者因素69例(占71.13%),属医护因素4例(占4.12%),属系统因素19例(占19.59%),属出院因素5例(占5.15%)。 4、科室上报资料仍存在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 其原因是统计出错和入院诊断不符合ICD-10编码及标准诊断对应程序规定,医生自由录入所致,请各科室按照11月份全院临床路径病种月统计情况逐一核查。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路径而实施的,传统路径也即是每位医师的个人路径,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针对某一疾病可能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了费用、预后等等的可评估性。临床路径通过设立并制订针对某个可预测治疗结果病人群体或某项临床症状的特殊的文件、教育方案、患者调查、焦点问题探讨、独立观察、标准化规范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执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目前(2009年12月)已经组织专家制定出呼吸、消化、皮肤等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如皮肤科的带状疱疹、,儿科的、,妇科的子宫肌瘤、宫颈癌等。但并非一成不变的治疗方案,进入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 症时,或需要出院、转院时,应当退出当前临床路径。每家综合试点医院至少选择2个治疗专业的病种, 作为试点规范临床治疗路径。 其中22个专业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肾病学、内分泌、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胸外科、心脏大、妇科、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肿瘤科。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医院各科室: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医药卫生体质改革近期重 点实施方案(2009-2011)》和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州卫字【2010】15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 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 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 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 的管理、督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隶属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 责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 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临床路径工作计划

篇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a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让患者接受更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医管发〔2009〕99号)、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暂行办法》(见湘卫医发〔2011〕71号)及湖南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通知》(湘卫医发〔2011〕84号)要求,并结合我院三级综合医院的创建要求,经医院研究决定,从2013年10月15日起,对我院16个专业26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为确保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的实效性,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启动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1月) 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评估小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2、各临床科室,在卫生部正式公布的专业病种内选择符合本科室的病种(各内科至少一个病种、各外科至少两个病种)开展建立临床路径工作。 3、各临床科室指定个案管理员(医师、护士各一名)。 4、建立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信息平台。 5、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修订临床路径文本样稿。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1、组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培训。(各临床科室医生以及临床路径管理人员)。 2、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于2013年11月20日前上报临床路径文本样稿至医务部。 3、建立临床路径开展奖惩机制。 4、2013年11月21-30日审核临床路径文本,同时开展临床路径医疗系统网络表单制作。 5、临床路径紧急情况警告值制度管理严格遵守危急值管理制度实施。 6、制度临床路径相关统计表单。三、开展预评估阶段(2013年12月1日起) 1、验收各科室临床路径医疗系统网络表单。 2、临床路径文本定稿后严格按出入径标准开始全院实施。 3、每月对本院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4、每季度对本院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总结。 附件:1、临床路径病种目录 2、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3、临床路径工作人员相关职责 4、临床路径管理培训计划 5、临床路径统计表 6、临床路径绩效考核奖罚制度 医务部2013-10-30 附件1:邵阳医专临床路径管理科室及病种目录 附件2: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一、成立邵阳医专附属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和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工作开展是在医院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工作实施小组具体实施; 二、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对相关临床与医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对院内各部门统一协调、督导并定期检查各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 1.临床路径的定义是什么? 答: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与程序。临床路径以循证医学证据和诊疗指南为基础,以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相对于临床诊疗指南而言,临床路径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全流程,重点关注诊疗过程中诊疗行为的规范性和时间顺序性、各科室见的协同性、以及诊疗的结果,其内容更简洁,操作性更强,是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促进科室协作的重要手段。 2.临床路径的准入和退出标准是什么? 答:临床路径患者准入标准:符合诊断依据、诊断明确、能够按路径的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的患者。 临床路径患者退出标准: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他科室实施治疗;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不得不中止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由于入院前检查检验结果报告不准确或其他原因,导致入院第一诊断有误(第一诊断发生变化)而进入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的患者。 3.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病种的原则是什么? 答:⑴常见病、多发病;⑵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⑶结合我院实际,优先考虑卫生部已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4.临床路径实施流程是什么? 答:⑴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 ⑵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⑶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继续配合的内容;⑷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⑸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⑹临床路径表及变异记录表在科室单病种与临床路径资料盒里保存。临床路径病例登记表及临床路径病种质量控制情况统计表在次月7日前提交到质控科。 5.卫生部公布的需要网络直报的单病种有哪些? 答:①急性心肌梗死、②心力衰竭、③社区获得性肺炎(成人,住院)、④缺血性卒中/脑梗死、⑤髋、膝关节置换术、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⑦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住院)、⑧围手术期预防感染、⑨剖宫产、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围手术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 6.目前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的科室有:(待科室上交完整临床路径后填写)。 7.目前我院需要网络直报单病种的科室有:心内科(2)、呼吸内科(2)、神经内科(1)、骨科(4)、儿科(1)、普外科(1)、妇科(1)、胸外科(1)、神经外科(1)、产科(1)。 住院诊疗 1.缩短平均住院日应当包括哪些方面的措施? 答:有解决影响缩短平均住院日各个环节等候时间的措施(如患者预约检查、院内会诊、检查结果、术前准备等);有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的措施;应用“临床路径”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有相关管理人员与医师均知晓缩短平均住院日的要求并落实各项规定。

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及单病种管理工作制度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隶属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关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医务科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 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 (一)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 1.诊断明确; 2.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

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 (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 3.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等。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 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六、做好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 七、对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达到入组率不低于80%、入组完成率不低于70%。 八、对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进行实时监测,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持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