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精品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0.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结构的欣赏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

文档内容:经典结构的欣赏

章节: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

课时:第2课时

作者:根据西安市长安一中蒋建波老师教学设计修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经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等典型建筑结构的欣赏。

(2) 学会对比、类比、归纳、优化等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2) 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透过经典结构的欣赏,让学生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从技术、文化等角度欣赏并评阶典型结构的设计案例,并在自己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

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编者对本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研读课标,我们就知道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经典结构的欣赏过程,不仅能分别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节教材通过对赵州桥、飞檐、斗拱、蛋形椅、补充案例的欣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在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2. 教学策略设计

(1)本课时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分析结构设计作品。此外,还可以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进行全面分析。

(2)本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中外经典结构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3)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当“导游”的角色进行漫游导说,尽量创设出“旅游”情境和营造出“旅游”的气氛,让学生产生犹如亲临其境的感受。学生随“导游”观赏各处的经典结构,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4.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艺术的欣赏具有较好的基础,加上前三节的学习,对结构的欣赏有

一定的知识准备。但大多数都是零散、片面的。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师生互动、观看视频、作品的赏析等环节,进行积极思考,形成欣赏角度,加深对结构的理解,丰富设计的内涵。

六、教学准备

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情感, 本课时收集不同类型的丰富的经典结构图片通过投影机播放让学生鉴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技术和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七、教学过程

1. 复习提问: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哪些角度进行?

技术文化

2.引导学生回答:

技术的角度主要有:

结构的使用功能的实现;结构的稳固耐用;结构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文化的角度主要有 :

结构的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3.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选择 2~3 个学生谈谈自己所欣赏的案例,从功能、结构设计、材料和审美等角度进行简单分析。

检查技术小论文完成情况。

4.教材拓展

经典案例的欣赏:

中国古建筑

从建筑的材料工艺看,中国的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体,通过复杂的柱、梁、

檩、结构工艺,实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杜牧《阿房

宫赋》)的意境,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深度空间的庭院或庭园式建筑形式。西洋式古

典建筑则以体势雄豪宏壮争胜。通过巨大的岩石堆垒与雕刻,以单体建筑自身的

巨大穹顶、高廊伟柱,从而形成一种立体布局的壮伟的城堡式结构。

王家大院

山西晋中的王家大院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

长城

外国古建筑

西方古代建筑大多使用石头作材料,由于石头有很好的抗压能力,而抗拉性较差,这就决定了西方古代建筑必然产生以抗压为主的构造形式,如拱、墙、柱等。这些构造形式在西方古代建筑中用得特别多,直到18世纪都没有大的变化。西方古代建筑风格的源头只有一个,那就是罗马。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扩

张,这种建筑构造特点也就随之传播到其它地方,并相应地出现了一些地域性的风格差

别,但从总体上看,都没有脱离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仍然是以墙、柱、拱、圈为构造特

征。这些建筑特征在今天的欧美各国到处都能见着。

古希腊的建筑风格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

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

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

造型格式。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陶立克、爱

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

拜占庭建筑的风格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2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主要有四个特点:第一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第二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那体量既高又

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第三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

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

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

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第四是色彩灿

烂夺目。拜占庭建筑的代表: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现代建筑的欣赏:

19世纪,三种新建筑材料的出现,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第一是钢铁。钢材料及其连接工艺的出现,对传统的建筑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据说,用钢铁建造的纪念性建筑: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就是为了纪念钢铁用于建筑的成功。

第二是混凝土。最早的混凝土出现在意大利,主要成分是火山灰。一直到1860年,真正意义上,用工业方法制造的混凝土产生在美国的波特兰。法国人用这种“液态石头”加上铁网,制造出了一个非常坚固的花盆,德国人则首先将其用在了房屋建筑上,在慕尼黑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跨度的会堂,至今犹在。

第三种材料是平板玻璃。以前的建筑主要是由墙来承重,建筑物上层的重量要由其下面的墙来承受。这种结构限制了建筑物向空间发展,要不然就会使建筑变得粗大笨重,巴黎圣母院的墙就有5米厚。到1890年,美国出现了革命性的建筑方法。施工中先建造柱子,使用木头为墙板,木墙不再承力,完全由柱子承担载荷,墙只起围护作用。1911年,德国出现了玻璃幕墙。这种玻璃幕墙不

仅能起到很好的围护作用,而且采光好,是至今仍广泛采用的建筑材料。这

三种材料的出现,催生了现代建筑。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耸立在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悉尼市

贝尼朗岬角上。建筑造型新颖奇特、雄伟瑰丽,外形犹如一组扬帆出海的船

队,也像一枚枚屹立在海滩上的洁白大贝壳,与周围海上景色浑然一体,富

有诗意。不为世人所知的是,其设计师乌特松不愿因建设资金问题修改设计方案与州

政府吵翻后,愤然辞职离开澳大利亚,再也没有重登这块大陆,至今没有亲眼实地看看

这座自己呕心沥血奉献的闻名遐迩的建筑奇迹

美国圣路易市杰斐逊国家纪念碑

美国圣路易市杰斐逊国家纪念碑埃罗·沙里宁是20世纪中叶美国最有创造性的建

筑师之一。他设计了一系列新奇独特的作品,表现了丰富多彩的建筑语汇。埃罗·沙里

宁1961年9月1日死于脑科手术中。1962年美国建筑师协会追授他金质奖章。使

沙里宁名闻世界的是圣路易市杰斐逊国家纪念碑。这座高宽各为190米的外贴不锈钢

的抛物线形拱门,造型雄伟,线条流畅,象征该市为美国开发西部的大门。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坐落于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上,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

览群隔江相望。塔高468米,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高塔和左右两侧的南浦大

桥、杨浦大桥一起,形成双龙戏珠之势,成为上海改革开放的象征。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设计者富于幻想地将十一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

从蔚蓝的空中串联到如茵的绿色草地上,两个巨大球体宛如两颗红宝石,晶莹夺目,

与塔下新落成的世界一流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1999财富论坛上海年会主会场)

的两个地球球体,构成了充满“大珠小珠落玉盘”诗情画意的壮美景观。

5.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