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水回用水质标准【最新精选】

中水回用水质标准【最新精选】

中水回用水质标准【最新精选】

中水回用水质标准

1 总则

1.1 为统一城市污水再生后回用做生活杂用水的水质,以便做到既利用污水资源,又能切实保证生活杂用水的安全和适用,特制订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厕所便器冲洗、城市绿化、洗车、扫除等生活杂用水,也适用于有同样水质要求的其他用途的水。

1.3 本标准由城市规划、设计和生活杂用水供水运行管理等有关单位负责执行。生活杂用水供水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执行情况。

1.4 本标准是制订地方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作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的依据,地方可以本标准为基础,根据当地特点制订地方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作生活杂用水的水质标准。地方标准不得宽于本标准或与本标准相抵触;如因特殊情况,宽于本标准时应报建设部批准。地方标准列入的项目指标,执行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未列入的项目指标,仍执行本标准。

2 水质标准和要求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项目厕所便器冲洗,城市绿化洗车,扫除浊度,度105溶解性固体,

mg/l12001000悬浮性固体,mg/l105色度,度3030臭无不快感觉无不快感觉ph值6.5~9.06.5~9.0bod,mg/l1010cod,mg/l50505cr氨氮(以n计),mg/l2010总硬度(以caco计),mg/l450450氯化物,mg/l350300阴离子合成洗3

涤剂,mg/l1.00.5铁,mg/l0.40.4锰,mg/l0.10.1游离余氯,mg/l管网末端水不小于0.2总大肠菌群,个/l33

2.1 生活杂用水的水质不应超过上表所规定的限量。

2.2 生活杂用水管道、水箱等设备不得与自来水管道、水箱直接相连。生活杂用水管道、水箱等设备外部应涂浅绿色标志,以免误饮、误用。

2.3 生活杂用水供水单位,应不断加强对杂用水的水处理、集水、供水以及计量、检测等设施的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放水、清洗、消毒和检修等制度及操作规程,以保证供水的水质。 3 水质检验

3.1 水质的检验方法,应按《生活杂用水标准检验法》执行。

3.2 生活杂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必须建立水质检验室,负责检验污水再生设施的进水和出水以及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

分散式或单独式供水,应由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或报请上级指定有关单位负责水质检验工作。

以上水质检验的结果,应定期报送主管部门审查、存档。]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GB/T18920-2002

项目冲厕道路清扫、消防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 PH 6.0~9.0

色/度? 30

嗅无不快感

浊度/NTU? 5 10 10 5 20 溶解性总固体(mg/L)? 1500 1500 1000 1000 五日生化需氧量10 10 20 10 15 (BOD5)/(mg/L)?

氨氮(mg/L)? 10 10 20 10 2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1.0 1.0 1.0 0.5 1.0 铁(mg/L)? 0.3 - - 0.3 -

锰(mg/L)? 0.1 - - 0.1 - 溶解氧(mg/L)? 1.0

总余氯(mg/L) 接触30min后?1.0,管网末端?0.2 总大肠杆菌(个/L)? 3 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水质指标

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水质指标

GB/T 18921-2002

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序号项目河道类湖泊类水景类河道类湖泊类水景类 1 基本要求无飘浮物,无令人不愉快的嗅和味

2 PH值 6.0~9.0

3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10 6 6

4 悬浮物(SS)? 20 10 —(a)

5 浊度(NTU)? — 5

6 溶解氧? 1.5 2.0

7 总磷(以P计)? 1.0 0.5 1.0 0.5

8 总氮? 15

9 氨氮(以N计)? 5

10 粪大肠杆菌(个/L)? 10000 2000 500 不得检出 11 余氯 (b)? 0.05 12 色度(度)? 30

13 石油类? 1.0 1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5

注1:对于需要通过管道输送再生水的非现场回用情况采用加氯消毒方式;而对于现场回用情况不限制消毒方式。

注2:若使用未经过除磷脱氮的再生水作为景观环境用水,鼓励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在回用地点积极探索通过人工培养具有观赏价值水生植物的方法,使景观水体的氮磷满足此表要求,使再生水中的水生植物有经济合理的出路。

a:“—”表示对此项无要求。

b:氯接触的时间不应低于30min的余氯。对于非加氯消毒方式无此项要求。

8.3化学废水主要监督项目及控制标准

设备名称监督项目控制指标单位监督周期备注

PH 6,9 废水贮存槽出口运行时监督余氯 0.5,1 mg/L

PH 7,9

清净水槽浊度 ?10 NTU 运行时监督

COD 10,50 mg/L 7.6工业废水主要监督项目及控制标准

原水水质:SS?1500ppm 短时最大SS:?5000mg/L 含油?500ppm

出水水质: SS?10ppm 含油?5ppm

3.2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工艺:

生活污水调节池?初沉缺氧池?接触氧化池(分三级)?二沉池?过滤池?消毒池?出水。 3.5 技术协议书中明确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中各处理单元的设计参数值。

各级工艺去除率见下表:

项目 COD BOD SS NH-N 总磷 3

去除去除去除去除去除进水出水进水出水进水出水进水出水进水出

水率率率率率

Mg/l Mg/l % Mg/l Mg/l % Mg/l Mg/l % Mg/l Mg/l % Mg/l Mg/l % 单元

初沉缺400 320 20 200 160 20 250 150 40 50 50 - 5 5 - 氧

接触氧320 96 70 160 48 70 150 105 30 50 15 70 5 4 20 化

二沉池 96 67 30 48 38 20 105 47 55 4 2 50 过滤池 67 54 20 38 30 20

47 9 80 2 1 50 设计进水水质:COD,400ppm BOD,200ppm SS,250ppm 氨氮,50ppm Crs

总磷,5ppm 含油,40ppm

出水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96):

COD,50ppm BOD,20ppm SS,10ppm 氨氮,15ppm Crs

总磷,1ppm 含油,5ppm

指标限值 1、微生物指标 ? 总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检出

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不得检出大肠埃希氏菌(MPN/100mL或

CFU/100mL)不得检出菌落总数(CFU/mL) 100 2、毒理指标砷(mg/L)0.01 镉(mg/L) 0.005 铬(六价,mg/L)0.05 铅(mg/L) 0.01 汞(mg/L)0.001 硒(mg/L) 0.01 氰化

物(mg/L)0.05 氟化物(mg/L) 1.0 硝酸盐(以N计,mg/L)10 地下水源限制时为20 三氯甲烷(mg/L) 0.06 四氯化碳(mg/L)0.002 溴酸盐(使用臭氧时,mg/L)0.01 甲醛(使用臭氧时,mg/L) 0.9 亚氯酸盐(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时,mg/L)0.7 氯酸盐(使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时,mg/L) 0.7 3、性状和化学指标色度(铂钴色度单位)15 浑浊度(NTU-散射浊度单位) 1 水源与净水技术条件限制时为3 臭和味无异臭、异味肉眼可见物无 pH (pH单位)不小于6.5且不大于8.5 铝(mg/L) 0.2 铁

(mg/L)0.3 锰(mg/L) 0.1 铜(mg/L)1.0 锌(mg/L) 1.0 氯化物(mg/L)250 硫酸盐(mg/L) 250 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 总硬度(以CaCO3计,mg/L) 450 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mg/L)3 水源限制,原水耗氧量>6mg/L时为5 挥发酚类(以

苯酚计,mg/L) 0.002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0.3 4、指导值总α放射性

(Bq/L)0.5 总β放射性(Bq/L) 1 ? MPN表示最可能数;CFU表示菌落形成单位。当水样检出总大肠菌群时,应进一步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水样未检出总大肠菌群,不必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 ? 放射性指标超过指导值,应进行核素分析和评价,判定能否饮用。

附录表2

消毒剂名称与水接触时间出厂水中限值出厂水中余量管网末梢水中余量

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游离氯,mg/L)至少30min 4 ?0.3 ?0.05 一氯胺(总氯,mg/L)至少120min 3 ?0.5 ?0.05 臭氧(O3,mg/L)至少12min 0.3 0.02 如加氯,总氯?0.05 二氧化氯(ClO2,mg/L)至少30min 0.8 ?0.1 ?0.02 水质非常规指标及限值附录表3 水质非常规指标及限值指标限值 1、微生物指标贾第鞭毛虫(个

/10L) <1 隐孢子虫(个/10L)<1 2、毒理指标锑(mg/L) 0.005 钡(mg/L)0.7 铍(mg/L) 0.002 硼(mg/L)0.5 钼(mg/L) 0.07 镍(mg/L)0.02 银(mg/L) 0.05 铊(mg/L)0.0001 氯化氰 (以CN-计,mg/L)0.07 一氯二溴甲烷(mg/L) 0.1 二氯一溴甲烷(mg/L)0.06 二氯乙酸(mg/L) 0.05 1,2-二氯乙烷(mg/L)0.03 二氯甲烷(mg/L)

0.02 三卤甲烷(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的总和)该类

化合物中各种化合物的实测浓度与其各自限值的比值之和不超过1 1,1,1-三氯乙

烷(mg/L)2 三氯乙酸(mg/L) 0.1 三氯乙醛(mg/L)0.01 2,4,6-三氯酚(mg/L) 0.2

三溴甲烷(mg/L)0.1 七氯(mg/L) 0.0004 马拉硫磷(mg/L)0.25 五氯酚(mg/L)

0.009 六六六(总量,mg/L)0.005 六氯苯(mg/L) 0.001 乐果(mg/L)0.08 对硫磷(mg/L) 0.003 灭草松(mg/L)0.3 甲基对硫磷(mg/L) 0.02 百菌清(mg/L)0.01 呋喃丹(mg/L) 0.007 林丹(mg/L)0.002 毒死蜱(mg/L) 0.03 草甘膦(mg/L)0.7 敌敌畏(mg/L) 0.001 莠去津(mg/L)0.002 溴氰菊酯(mg/L) 0.02 2,4-滴(mg/L)0.03 滴滴涕(mg/L) 0.001 乙苯(mg/L)0.3 二甲苯(mg/L) 0.5 1,1-二氯乙烯(mg/L)0.03

1,2-二氯乙烯(mg/L)0.05 1,2-二氯苯(mg/L)1 1,4-二氯苯(mg/L)0.3 三氯乙烯(mg/L) 0.07 三氯苯(总量,mg/L)0.02 六氯丁二烯(mg/L) 0.0006 丙烯酰胺

(mg/L)0.0005 四氯乙烯(mg/L) 0.04 甲苯(mg/L)0.7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

酯(mg/L) 0.008 环氧氯丙烷(mg/L)0.0004 苯(mg/L) 0.01 苯乙烯(mg/L)0.02 苯

并(a)芘(mg/L)0.00001 氯乙烯(mg/L) 0.005 氯苯(mg/L)0.3 微囊藻毒素-LR(mg/L) 0.001 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氨氮(以N计,mg/L)0.5 硫化物(mg/L) 0.02 钠(mg/L)200

附录表4

1、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CFU/mL) 500

2、毒理指标砷(mg/L)0.05 氟化物(mg/L) 1.2 硝酸盐(以N计,mg/L)20

3、化学指标色度(铂钴色度单位) 20 浑浊度(NTU-散射浊度单位)3 水源与净水技术条件限制时为5 pH(pH单位) 不小于6.5

且不大于9.5 溶解性总固体(mg/L)1500 总硬度 (以CaCO3计,mg/L) 550 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mg/L)5 铁(mg/L) 0.5 锰(mg/L)0.3 氯化物(mg/L) 300 硫

酸盐(mg/L)300 5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要求 5.1 采用地表水为生活饮用水水

源时应符合GB 3838要求。 5.2 采用地下水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应符合GB/T

14848要求。 6 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要求 6.1 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要求应按照卫生部《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执行。 7 二次供水卫生要求二次供水

的设施和处理要求应按照GB 17051执行。 8 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要求 8.1 处理生活饮用水采用的絮凝、助凝、消毒、氧化、吸附、pH调节、防锈、阻垢等化学处理剂不应污染生活饮用水,应符合GB/T 17218要求。 8.2 生活饮用水的输配水设备、防护材料和水处理材料不应污染生活饮用水,应符合GB/T 17219要求。 9 水质监测 9.1 供水单位的水质检测供水单位的水质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9.1.1 供水单位的水质非常规指标选择由当地县级以上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协商确定。 9.1.2 城市集中式供水单位水质检测的采样点选择、检验项目和频率、合格率计算按照CJ/T 206执行。 9.1.3 村镇集中式供水单位水质检测的采样点选择、检验项目和频率、合格率计算按照SL 308执行。

9.1.4 供水单位水质检测结果应定期报送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送水质检测结果的内容和办法由当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商定。 9.1.5 当饮用水水质发生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当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9.2 卫生监督的水质监测卫生监督的水质监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9.2.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定期对各类供水单位的供水水质进行卫生监督、监测。 9.2.2 当发生影响水质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时,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确定饮用水监督、监测方案。 9.2.3卫生监督的水质监测范围、项目、频率由当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10 水质检验方法生活饮用水水质检验应按照GB/T 5750执行。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表A.1 生活饮用水水质参考指标及限值指标限值肠球菌(CFU/100mL) 0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CFU/100mL)0 二(2-乙基己基)己二酸酯(mg/L) 0.4 二溴乙烯(mg /L)0.00005 二恶英(2,3,7,8-TCDD,mg/L) 0.00000003

土臭素(二甲基萘烷醇,mg /L)0.00001 五氯丙烷(mg/L) 0.03 双酚A(mg/L)0.01 丙烯腈(mg/L) 0.1 丙烯酸(mg/L)0.5 丙烯醛(mg/L) 0.1 四乙基铅(mg /L)0.0001 戊二醛(mg/L) 0.07 甲基异莰醇-2(mg /L)0.00001 石油类(总量,mg/L) 0.3 石棉(>10?m,万/L)700 亚硝酸盐(mg/L) 1 多环芳烃(总量,mg /L)0.002 多氯联苯(总量,mg /L)0.0005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mg/L)0.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mg/L)0.003 环烷酸(mg/L) 1.0 苯甲醚(mg/L)0.05 总有机碳(TOC,mg/L) 5 萘酚-?(mg/L)0.4 黄原酸丁酯(mg /L)0.001 氯化乙基汞(mg /L)0.0001 硝基苯(mg/L) 0.017 镭226和镭228(pCi/L)5 氡(pCi/L) 300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朋友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2016年阜蒙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2月26日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县长吴青林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一、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2015年是稳增长异常艰难、保民生极为艰巨、促稳定最为繁重的一年,也是全县上下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努力克服国内经济下行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经受住了特大旱灾的严峻考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全力确保重点项目积极推进、民生工程有序实施,全县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 (一)坚持科学务实发展,经济指标趋稳向好。围绕县域“三化”和保障改善民生,大力实施稳增长政策措施,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严格做实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坚决挤出原有数据水分,经济运行逐月改善,呈现出降幅收窄、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到年末,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3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6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实现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7万元。高标准编制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确立了全面转型发展战略,我县产业基础优势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彰显。 (二)坚持扩大对外开放,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县招商局及45个招商分局,招商战略和主攻方向进一步明确。参加省、市招商及开展自主招商活动26次,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3个,其中亿元以上21个,招商引资到位额预计实现40亿元,出口创汇预计实现4200万美元,全市出口大县地位进一步巩固。“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取得扎实成效。全县研发包装5000万元以上项目44个、竣工投产2000万元以上项目78个。新开工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61个,其中亿元以上13个。神华五间房风电场、惠农生物质热电联产、凯莱英医药原料及中间体等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华润驿马池风电场、十家子国际玛瑙宝石城、巴新铁路白玉都车站货场等亿元以上项目投产运营。 (三)坚持优化服务环境,工业经济运行平稳。积极应对经济下行,主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资金、市场难题,累计为企业协调落实贷款3.25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预计实现97亿元,增加值预计实现22亿元。伊利乳业、晟宇铸造、大鹰水泥、天予化工、力达铸造等一批骨干企业产销态势平稳,成为全县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五个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产业定位进一步清晰,累计入驻企业130户,新开工项目19个,预计实现产值124亿元,投入952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集群辐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四)坚持扩量提质增效,现代农业亮点凸显。示范带建设成果进一步扩大。大力实施“三个一百”工程,完成各类工程建设33.34万亩,成功打造辽宁金地番茄种植及深加工、辽宁金果树莓二期、桑港现代农业科技园、

金亿亨冷棚葡萄产业园等104处精品示范典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开展,年内流转土地38万亩。新

增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农民合作组织249家、家庭农场2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壮大。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节水农业16.4万亩,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骨干工程12项,投资1.2亿元的佛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实施保护性耕作70万亩、深松100万亩,成功承办辽宁省秋季现代农机装备展示交易会和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现场会。新建、改扩建高标准畜禽养殖小区34个。种植业、养殖业政策性保险投保分别达到101.5万亩和6.5万头,有效降低了农民生产经营风险。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成立阜蒙县农业信息中心,村级益农信息社实现全覆盖。启动实施“供销e家”工程,泡子、旧庙供销合作商厦开工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动植物防疫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我县编制的《树莓组培育苗技术规程》荣获辽宁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深入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4.4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万亩,中小河道治理30公里。实施草原沙化治理20万亩,良种补贴人工种草19万亩。完成闭坑矿山生态治理232亩。打击非法采挖专项行动成效显著,被毁河道、林地、耕地得到有效恢复。大气污染防治、污染物总量减排、燃煤锅炉取缔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宜居乡村建设有序推进,东梁镇吐呼噜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

闲乡村”。 (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规划管理成效明显。全面完成县、乡、村三级宜居乡村建设规划及佛寺镇传统村落、县域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物业管理条例》(草案)通过县人大常委会二审。启动实施工程运输车辆专项整治行动,城乡道路交通设施得到有效保护。依法整治非法营运三轮车,城内公交投入试运营,县城交通秩序和居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征收开发齐头并进。完成旧城区改建和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660户。城乡地产开发面积实现140.3万平方米,其中小城镇地产开发面积实现90万平方米。蒙古贞新城阳光

上城、和美雅苑、凯旋国际、世纪豪庭等13个项目开工建设;东梁温泉城宝地?斯帕温泉小镇地产项目全面开工,辽城?沁温泉度假区地产项目主体完工。全县房地产业投资额和销售额预计分别实现3.6亿元和6.42亿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蒙古贞新城铺设供热、供水、燃气管网25公里。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东梁镇、伊吗图镇、湖畔橙饰3个安置小区、113栋回迁楼全面开工。农村公路体制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新建、维修农村公路543公里。锦阜高铁路扩能改造、郑大线铁路电气化改造、京沈客专工程顺利实施,辽西北供水管线铺设工程全部竣工。蒙古贞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竣工,二期投入试运行。 (六)坚持培育特色产业,现代服务业活力彰显。葛根苏木(瑞应寺)旅游度假、温泉旅游、玛瑙产业、蒙古贞新城商业中心四个服务业集聚区持续发展壮大,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宝地?斯帕温泉小镇、阿尔善温泉度假区投入运营,兴荣商业中心工程建设与运

营招商同步推进。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3户,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44亿元。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区域整合、多元打造”的发展思路,以葛根苏木(瑞应寺)旅游度假区、海棠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关山旗敖包风景区、塔营子大辽懿州古城为核心的全县大旅游格局基本形成。以蒙古贞庄园和畅想生态家庭农场为代表的都市农业项目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预计实现35亿元。 (七)坚持深入挖掘潜力,财政管理不断加强。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监管,确保应收尽收。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争取各类资金32亿元,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得到有效保障。严格执行新《预算法》,切实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资金使用效益稳步提升。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行政成本进一步缩减。完成县城投公司重组,成功承贷农发行贷款1.3亿元。置换政府性不良贷款1.4亿元。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余额107亿元。 (八)坚持保障改善民

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除发展大街排水工程外,其他9项民生工程全部高质量完成。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7所,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新建校舍1.9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所。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县审核验收。公共文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蒙古贞健身安代舞》等4个节目多次参加国家和省、市展演并获金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圆满完成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体制综合改革,成功创建“全国中蒙医药工作先进县”。县蒙医

医院顺利通过国家第二批重点民族医医院评审验收,异地新建项目被省政府评为“世纪杯工程”。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社保提标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资政策得到落实,绩效工资将按政策兑现。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申请专利18项,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15亿元。铸造产业基地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氟产业开发区研发中心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实现深度合作。大力推进精准扶贫,1.9万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认真贯彻《蒙古语文工作条例》,蒙古语文学习使用得到进一步加强。成功承办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2015年度蒙古语文翻译专家工作会议。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九)坚持依法科学施政,社会管理平安稳定。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政风行风明显好转。深化政府机构、行政审批、医疗卫生、商事制度改革,撤并政府机构8个,取消、接收行政职权296项,办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644份。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公开重点领域信息375条,受理民心网群众诉求、县政府公开电话2754件,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社会监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五大系统”为重点的惩防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督查考核得到强化,软环境建设成效明显。深入开展“打非治违”、“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专项行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逐步完善,基层安全监管能力进

一步增强,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六五”普法工作圆满收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法制政府工作大力推进,政府

法律顾问制度建立运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得到完善,信息搜集和稳控化解能力全面提升。扎实开展“雷霆扫毒”、“百日会战”、“缉枪治爆”专项行动,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农村视频建设开创全省先河,全县382个行政村实现高清视频全覆盖。“交巡合一”警务模式收到良好效果。“平安阜蒙县”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扩大。与此同时,保险、邮政、通信、统计、粮食、气象、社区建设取得新成绩。双拥共建、外事侨务、沉陷治理、应急处置、妇女儿童、民兵预备役、老龄及残疾人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各位代表,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回首“十二五”,我们走过的路非常艰辛、十分不易,但迈出的步伐很稳健、很扎实,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过去五年,是全县综合实力快速攀升的五年。全县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稳步增长,年均分别递增7.3%和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492亿元, 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1.9倍和1.5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大幅提升,民生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开启了争先升位、富民强县的新征程~过去五年,是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52:19:29调整优化为38:21:41。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摆脱了对煤铁金等传统资源型产业的过分依赖,以氟化工、铸造、玛瑙、新能源、温泉旅游为重点的接续产业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增长极。氟产业开发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玛瑙产业集群被命名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县新能源装机容量位居全国前列,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进

一步坚定;现代农业取得新进展。推动耕地占补平衡,新增有效耕地面积17万亩。累计争取资金5.53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70万亩,获得“全国‘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称号。启动实施沈阜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工程,打造

精品示范项目195处,示范带内作物亩均增产13%以上,“公司+基地+农户”产销模式得到深入推广,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和农业避旱增收水平进一步增强。“畜牧强县”建设扎实推进,建设高标准畜禽养殖小区172个,畜牧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和谐发展态势基本形成;服务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东梁温泉城天水谷温泉度假村、宝地?斯帕温泉小镇等大型休闲旅游品牌效应不断彰显,拉动经济增长作用稳步攀升。蒙古贞宾馆、京都国际广场等一批商贸服务业项目成为城市发展新地标,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升级,新兴产业强势崛起,站上了产业转型、加快发展的新起点~过去五年,是全县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的五年。希日塔拉公园和蒙古贞广场落成启用,玉龙公园升级改造完成,县长途汽车客运站投入运营。新建改造给排水管网50公里,建设广场绿地10万平方米。东梁镇、伊吗图镇沉陷区治理工程全面启动。建成了世纪豪庭、凯旋国际、天成一品等一批精品住宅小区,新增城乡地产开发面积783万平方米,是“十一五”时期的11倍。新建、维修农村公路1978公里,村村通油路目标全部实现。巴新铁路、阜盘高速及北延伸线工程如期竣工通车,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宜居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阜蒙县生

态县发展与建设规划》颁布实施,东梁镇被评为“省级宜居乡村示范镇”,大固本镇、佛寺镇、泡子镇被评为“省级生态镇”,大板镇衙门村、佛寺镇佛寺村等25个行政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蒙古贞新城和重点镇建设初具规模,树立了井然有序、独具魅力的城乡新形象~过去五年,是全县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社保、养老、医疗、救助等社会公共服务全方位提标扩面,公教人员工资及津补贴、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年人均分别增加5760元和1428元,住房公积金由5%提高至8%,城乡取暖费标准统一由500元提高至80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7万人,共计支付养老金3.23亿元。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3

亿元,建设廉租房234套,改造农村危房5294户。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3.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68万人次,完成劳动力就业培训1.5万人次,“零就业家庭”持续保持动态为零。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04亿元,全县贫困人口净减少11.2万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体广场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累计为民兴办实事61件,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相继实施,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幸福感、自豪感显著提升。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蒙医医院增挂辽宁省蒙医医院牌子,县蒙医医院、县中医院分别晋升为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和二级甲等中医院。县政府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县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持续增强,铸就了民生幸福、百业俱兴的新辉煌~过去五年,是全县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的五年。简政放权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精简行政职权143项,

政府服务职能和行政效能大幅提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编制完成34个政府部门权责清单,政府履职更加规范、高效、透明。累计争取用地指标1382公顷,有力保障了全县194个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围绕五个产业集群、两个新城和沈阜现代农业示范带工程,抢抓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产业转移有利契机,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1000余人次,相继引进了远东铜业、锦州宝地、北京信达等一批单体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镇带、产业带、旅游带发展框架全面拉开,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进入了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的新阶段~各位代表,历经五年艰苦奋斗,全县发展形势令人鼓舞,发展成就催人振奋~发展的前提是团结实干,成绩的背后是和衷共济。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倾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领导班子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更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县人民团结奋进、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中省市直单位、

驻县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阜蒙县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为自治县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部分行业、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严峻复杂,土地、资金等要素供应偏紧,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不快,一些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刚露头角,还没能挑起经济

发展大梁;县城建管水平和农村环境整治,与省、市发展战略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宜居乡村建设工作急需加力;农业现代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能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财政增长后劲不足,税源紧缺、增收因素少,民生刚性支出增多,收支矛盾还很突出;廉政和作风建设任重道远,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甚至“中梗阻”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些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十三五”主要目标任务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注定是我县发展史上又一个不平凡的五年。未来五年是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的重要机遇期,是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全面建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顺应全县人民期待的小康社会关键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出以“速度放缓、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必将释放巨大制度红利,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一轮东北振兴”等政策战略进入实质推进阶段,要素资源加速流动,对外合作日益密切,党中央、国务院扶持东三省的意愿和政策正在发酵升温,为我县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深入实施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战略构建了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崭新格局,“十三五”时期必将是全省积蓄力量的释放期、产业优势的

转化期、“三化”加速推进的黄金期。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风帆高扬的总态势下,我县将责无旁贷担当旗手标杆,必须当好“辕马”

满劲前行。三是我县作为全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15个县域经济重点扶持县、首批强县扩权改革试点县之一,集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省级开发区、辽宁省服务业聚集区于一身,在全省县级区域屈指可数。特别是多年累积的产业基础点多面广,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都可以落地生根,增长动力转换、多元支撑发展的条件和前提已经具备,完全可以大做文章、做大文章。我们要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十倍的付出、百倍的干劲,闯过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深坎陡坡,全力以赴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的可持续增长。要确保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新引进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企业200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创新社会治理,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建设,奋力开创美丽富庶、和谐开放新局面,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今后五年,我们要实现的总体目标是: 坚持工业强县,打造实力阜蒙县。坚持以做大总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为突破口,以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动力,加快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提升工业集群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做强支柱产业,全力打造氟化工、铸造、农产品三个百亿集群,全面建成全国氟产业、智能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基地;培育新兴产业,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50万千瓦,产值突破20亿元,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形成;打造优势产业,玛瑙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0亿元,建成东北亚玛瑙文化中心。到2020年,工业增加

值实现50亿元,年均增长15.3%。坚持农业富县,打造幸福阜蒙县。加强粮油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坚定不移地优化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民收入,全面形成“现代农民发展农业、现代科技支撑农业、现代装备改造农业、现代经营引领农业”的多点支撑格局。全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化系统化布局、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品牌化产业化经营。到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4%,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年均增长8.4%。农业产业结构成功转型升级,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根本转变。坚持三产兴县,打造活力阜蒙县。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服务质量,全面构建以海棠山、乌兰木图山为核心的自然观光生态区;以瑞应寺、关山旗敖包为主体的祈福朝拜民俗区;以东梁温泉、十家子玛瑙为品牌的养老购物休闲区;以国华农家乐、七家子毛岭沟为重点的乡村体验经济区,形成大旅游发展格局,全力争创国家旅游强县。到2020年,创建国家5A级景区1处,全县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创建东北地区重要的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中心,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成葛根苏木养老产业带。着力构建保险、再保险等为一体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3%。坚持生态立县,打造宜居阜蒙县。突出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

展,统筹推进造林绿化、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治理。到2020年,万元GDP能耗下降18%,森林覆盖率达到36%,城区绿化率达到35%。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引领、产城融合、改革创新、文化传承”发展思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构建“一心一轴两带三区”的新型城镇体系。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万元,年均增长7.6%;城镇化率达到28%,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建成国家级卫生县城。坚持民生安县,打造和谐阜蒙县。围绕“民生脉动、百姓诉求、群众福祉”给力加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以养老、就业、扶贫、低保为主的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以教

育、文化、卫生为主的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以民主法治、社会稳定为主的平安阜蒙县建设再获新成绩。到2020年,实现全县农村公路“屯屯通”,50050名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自治县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意义特别重大。我们要咬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把稳增长作为全县中心工作,把转方式、调结构和推进产业转型发展、打造新的增长点,作为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根本着力点,准确把握新常态下中央、省、市政策走向和全县发展的新趋势,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为“十三五”强势开篇筑牢基础、打开局面~ 2016年,我们主要预期发展目标是: ??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40亿元,增长6%;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亿元,增长6.3%;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6.4亿元,增长

6.7%;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5万元,增长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增长

7.6%。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全力抓好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大力实施项目攻坚,切实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和优化升级,紧盯国际、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条长、拉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和知名企业,力求在引进项目质量上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重点瞄准长三角、京津冀、沈阳、大连等地区,扎实开展系列招商推介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全年招商引资到位额实现45亿元,增长12.5%;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增长7.1%。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下大力量实施一批产能扩张和技改项目。加快东北特钢球团、济钢球墨铸铁管、大唐四方庙风电场、北京多元温泉养生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伊利二期、力达二期、晟宇铸造二期、远东铜业等技改项目投产达效。全年新开工2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60个,其中亿元以上20个;竣工投产2000万元以上项目60个;研发包装5000万元以上项目

40个。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启动“为企业服务年”活动。鼓励晟宇铸造、排山楼金矿等骨干企业转型升级,力促远东铜业达产达效,帮助大鹰水泥、三沟酒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破解小微企业发展难题,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提升集群竞争实力。充分发挥政府融资平台作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扶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集群承载力。

依托集群基础优势,引导产业加速集聚,加快形成规模效益,提高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力。“五个产业集群”新开工项目达到29个。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补齐协调发展短板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效益并重,完成土地流转40万亩,新建、改造各类工程44.3万亩,打造市级精品示范项目100处,全面建成沈阜现代农业示范带,实现“四年任务三年完成”目标。以示范带建设成果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巩固粮食生产大县和花生“一县一业示范县”地位不动摇。统筹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推广、产业化发展。提升杂粮、树莓、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初级农产品就地转化率,支持现有农业产业化企业做大做强,引进一批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就业安置充分的新型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草食性畜牧业,着力推动畜牧业持续增收,年内建设高标准生态养殖小区30个。建设节水农业工程9万亩。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实施保护性耕作75万亩、深松100万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建设阜蒙县供销社物流配送中心。启动实施国有林场改革。完成35个乡镇12316金农服务热线平台建设。强化农技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管理、农机推广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严把生态红线,实现绿色发展。完成人工造林9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0万亩,治理中小河道20公里。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