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时 此地 此身”为题目水作文三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朱光潜三次主义作文你知道朱光潜吗?他有特别有趣又超有内涵的“三次主义”呢。
先说这“三此主义”中的“此身”。
咱就活在这个身体里,这身体就在此时此地,就像你不能用别人的身体去生活一样。
这意味着我们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己的事儿得自己干。
比如说你想考个好成绩,不能指望着别人替你学习。
你不能总是空想,“要是我有个超强大脑就好了”,然后啥也不做。
你得用你自己的这个身体,坐在书桌前,拿起笔,翻开书,这才是“此身”该有的态度。
这就像是一场一个人的战斗,你的身体就是你的武器和铠甲,你要带着它去冲锋陷阵,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无论是学习的压力,还是和朋友相处的小烦恼。
再讲讲“此时”。
时间这东西可不会等人,朱光潜说的“此时”就是告诉我们要抓住当下。
很多人总是怀念过去或者幻想未来,却把现在给浪费了。
就像有些同学总是说“我以前学习多好啊,那时候我很努力”,然后就看着现在下滑的成绩唉声叹气。
还有的人呢,老是想着“我以后要成为超级厉害的人”,可现在却天天在那刷手机、打游戏。
这可不行啊!此时你有机会去学习新知识,此时你可以去锻炼身体,此时你能够去和家人朋友好好相处。
你看那些成功的人,哪个不是抓住每一个“此时”去努力奋斗的呢?比如说那些运动员,他们不会说“我明天再训练”,而是在每一个“此时”都在挥洒汗水,才有可能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
最后就是“此地”啦。
我们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这就是“此地”。
不要总是抱怨自己的环境不好,什么“我要是生在大城市就好了”“我这个学校资源太差了”之类的。
朱光潜的“此地主义”就是要我们在现有的环境里积极行动。
就像一颗种子,不管落在肥沃的土地还是贫瘠的山岩上,都要努力生根发芽。
你要是在一个小县城读书,那就在这个小县城里挖掘一切可以学习的资源,图书馆里的书、学校里的老师,都是你的宝藏。
要是在工作上,哪怕你所在的公司不是行业顶尖的,你也可以在这个“此地”做出成绩,和同事们一起努力把业务做好,把自己的能力提升起来。
朱光潜三此主义作文你有没有听说过朱光潜的“三此主义”呀?这可真是个超酷又超实用的理念呢。
“三此主义”,简单来说就是此身、此时、此地。
先说说“此身”吧。
咱们每个人都拥有这么一个身体,这个身体可是咱们在这个世界上闯荡的本钱。
就像打游戏,你的角色就是你的“此身”。
你不能老是想着让别人替你去战斗,去做事情。
比如说,你想要学习一门新技能,像弹吉他。
你不能总是幻想着自己有一天突然就会像摇滚明星一样潇洒地弹奏,而自己的手却从来不去碰吉他。
你的“此身”得动起来,去拿起吉他,去感受琴弦的触感,哪怕一开始弹得像锯木头一样难听。
这就是“此身”的意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梦想自己去用身体力行去追逐。
再聊聊“此时”。
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很多人都有拖延症,总是想着明天再做,明天再开始努力。
但是“此时”就这么白白溜走了。
就好比你说要减肥,今天看到美食,心想“今天先吃吧,明天再减肥”。
可是明日复明日,减肥永远是明天的事。
而“此时”主义告诉我们,现在就去做。
你想减肥,那这一顿饭就开始控制食量,现在就放下那块高热量的蛋糕,出门去跑个步。
不要辜负了“此时”这个宝贵的时刻,每一个当下都是我们改变和成长的机会。
最后就是“此地”啦。
我们常常会眼高手低,看着远方的美好,却忽略了脚下的土地。
比如说,有些人总想着去远方寻找灵感,去大城市才能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却没有好好利用自己所在的“此地”。
也许你生活在一个小县城,但这个小县城也有它独特的资源和机会。
你可以在这里开一家有特色的小店,把当地的文化和特色融入进去。
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此地”的不足,幻想着远方的美好。
我们要在自己所在的“此地”,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你会发现原来“此地”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朱光潜的“三此主义”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打开我们积极生活的大门。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都能遵循“此身、此时、此地”的原则,那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变得不一样。
我们会变得更加自律,更加珍惜时间,也更加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
此时此地此身——学习林一心主任讲话有感学习了林一心主任的讲话,感触很深,想用温家宝总理在湖南大学对大学生们提出的六个字来概括我的感想与体会——此时、此地、此身。
此时,是指凡现在应该做的事,立即行动起来,决不推延到将来。
此地,是指凡这里应该做的事,就从所处的岗位做起,决不等待到别处。
此身,是指凡自己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决不推诿给他人。
一、此时做什么?此时的我,从事人大工作不久,还缺乏做好工作的十足的底气,迫切地需要通过学习和思考,改造、提高和修养自己,提升素质和能力。
一是学。
学习是增强底气的源头活水。
本人要力戒浮躁,时刻保持孜孜不倦、求学求知的态度,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觉悟,一种修养,一种提高。
要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学习,把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学深吃透,增强政治鉴别力,提高认识和分析形势的能力、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
要加强研究生学位的学习,广泛吸纳法律、社会、历史等一切有利于搞好工作与提升素质的元素,拓宽知识面,掌握新知识,充实提高自己。
要努力学习人大机关运行的专业知识和各委、室涉及的业务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与时俱学、与时俱改、与时俱进,通过学习提高观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成为人大工作的行家里手,做到日精其学、日新其业。
二是思。
一个人生命的长度不可控制,但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可以由自己来把握。
这就要在善学、多学、深学的同时,做到善思、多思、深思。
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精于思考,乐于思考,才会有超乎寻常的新见和创造。
对今天的我来说,要紧的是象温家宝总理在他的《仰望星空》一诗中倡导的那样,多一些仰望星空,不断进行深刻的道德批评和精神反省,思考做人的理想、信仰、责任和担当,张扬生命的尊严呼声、权益呼唤、道德崇尚和精神追求。
作为一个公民,我常常思考,如何做到利而不喜,害而不惧,贵而不高,贱而不移;作为一名公仆,我常常思考,如何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党性与人性的关系、守业与创业的关系;作为人大干部,我常常思考,怎样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实在人”、工作上的“带头人”、为民服务的“贴心人”。
此身,此时,此地-----读《谈美书简》有感什么是“美”?用莎翁的话说:“这是一个问题。
”但毫无疑问,没有人知道答案,包括历史上任何时期的任何一位大师。
他们耗尽毕生的精力也只是在人类对美的认知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见解,但却从未揭开“美”的面纱。
其实在我看来,“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因为很少会有人对美的认知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美”是无定义的。
在《谈美书简》中,朱光潜先生引用了他的一位“老朋友”给“美”下的定义,并对其刻板和迂腐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朱光潜先生也是反对套用空洞的抽象概念去给“美”铸一座密不透风的牢笼的。
在朱光潜先生看来“人是审美的主体,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人在审美中具有最高的意义,美离不开人。
”同时,美也是属于社会价值范畴,它的适用主体是人。
这便是说我们要去认识美。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美呢?我的观点是:不需要定义,只需要感受。
但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我们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在这一点上,朱光潜先生给了我们十分重要的提示,那便是既要把握对“美”的理性认识,又要注重对“美”感性认识。
而对于《谈美书简》这本书,朱光潜先生以耐心的口吻,以一位长者的身份用信件的方式,将自己平生对美学感悟向我们娓娓道来,并对一些重要而关键的问题向美学的入门者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因而这本书相比较其他美学著作易懂。
他在美学问题上对我们的帮助不仅是思想上的,也是方法上的。
朱光潜先生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委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该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这是朱光潜先生严谨治学的思想体现,值得我们去学习。
以此时此地之此身,行应为能为之事,不推诿不拖延,是立足当下的踏实,是着眼于未来的担当,是直面苦难进而解决困难的一剂良方。
在清醒的自我认知之基础上,“三此”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割裂的,三者缺一都会给塞责留下可乘之隙。
此身之所以为此身,正是其时其地所使然。
因而,此身当所为之事,绝不可脱离具体的“时”“地”。
如民主革命之际,陷于泥沼的中国,让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为枪作为自身救亡爱国的方式,找到自己一生忠于的事业。
此时,此身所处的地位与环境亦非一成不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照样可以做好事。
个人不应该怪环境的恶劣,空间的狭小限制了自己的拳脚——躲在父母摊位下,以书本垒成一方净土的小女孩,便是鲜明的例子。
面对诸多苦难,了解并实现自身之所能为,无疑是与困难中找到机遇并化解苦难的上上之策。
此地的此身,也当顺时应势,把握良机。
如老牌企业“杭州天堂伞业集团”顺应市场需求,跨界发展服饰产业;如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或战或和,在每一个重要关头做出重大而正确的抉择,铸就辉煌伟业。
可见,个人在时代洪流的面前,并非只能在“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慨叹中幻想着未来的“机遇”,要知道未来正是由无数个此时汇聚而成的。
只有走好此时此地的路,才能遇见更好的“将来时”“将来地”与“将来身”。
脚踏实地,着眼“三此”,诚然重要;放眼未来,回首过往,“瞻前顾后”亦不可缺。
只有在大的框架与计划中,“三此”方是有目标、有意义的;只有“以史为镜”,“三此”才能免于重蹈覆辙;只有抬望眼,“三此”才是不局限一时一地的碌碌无为,而具有大气魄。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想将来时,将来地,将来身之规划,回望过去时、过去地、过去身之得失;行好此时,此地,此身之事,消沉困苦自愈,未来自然可期。
1。
高考作文备考:三此著身,干在当下(名师指导+满分技法+范文素材)一,作文原题朱光潜先生在武汉大学任教期间,看到有些青年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一味烦闷、消沉,提倡奉行“此身,此时,此地”的“三此主义”,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请写一篇文章,对朱光潜的观点加以评说。
二,名师解题材料显示,朱光潜先生对青年学生提出了“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强调青年要有担当,做应该做并且能够做的事,不推诿给别人。
意在考察考生是否认清社会现实,具有社会责任、国家认同感;“此时”强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作为21世纪的青年,此时的应该做并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勤于学习,勇于探究,各个时代的青年有不同的任务去完成。
意在考察考生的自主发展意识,是否能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
“此地”从两个角度出发,我的地位和我的环境,能在当下做好该做的事,不到想象中更好的境地中去完成。
总的来看,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当代,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做学问,水平有高低,成就有大小,然而,除去大小、高低,三此主义是做学问唯一可靠的途径。
三此主义,是行动是至上者,没有行动至上就不配是一个知识分子,就不配称为民族和时代的良心。
三,审题立意由于典型任务的限制性,题目中要求“请写一篇文章,对朱光潜的观点加以评说。
”则要求考生必须综合以上情况,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三此主义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注意行文中要体现自身的价值判断,不可脱离实际,高谈阔论。
但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勇立时代潮头?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是行动,空谈误国,实干才能兴邦立国!考生在作文过程中阐明此身,此时,此地体现出了什么精神,在论述过程中写清对这三个关键词的理解,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次论述。
此身、此时、此地一前两天看《歌德谈话录》,看到十多页,忍不住回头看译者是谁,朱光潜,嗯,不服不行。
没有一字不直白,但像饱熟不坠的果子,重得很。
常有人把艺术说得云山雾罩的,看到这样的话就格外亲切,“我只是有勇气把我心里感觉到的诚实地写出来,……使我感到切肤之痛的,迫使我创作《维特》的,只是我生活过,恋爱过,苦痛过,关键就在这里”。
说的人,译的人,都平实而深永。
朱光潜,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教科书似的人物,歌德也是,老觉得隔了十万八千里。
一听到别人郑重地说“老先生如何如何”,我就觉得隔膜,不爱去看。
所以只是知道他们的存在。
二齐邦媛写在战火中的武大,朱光潜当时是教务长,已经名满天下了,特意找到这个一年级的新生,让她从哲学系转学外文,说:“现在武大搬到这么僻远的地方,哲学系有一些课开不出来,我看到你的作文,你太多愁善感,似乎不适于哲学,你如果转入外文系,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有问题可以随时问我。
”当时的艰困,朱光潜上课时“一字不提”,只是有天讲到华兹华斯的《玛格丽特的悲苦》,写到一个女人,儿子七年没有音讯,说中国古诗有相近的话:“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竟然语带哽咽,稍停顿又念下去,念到最后两句,“Ifanychancetoheaveasigh,Theypityme,andnotmygrief。
(如果有人为我叹息,他是怜悯我,而不是我的悲苦)”,他取下眼镜,眼泪流下双颊,突然把书阖上,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满室愕然,无人开口说话。
八十多岁的齐邦媛,一生流离,去国离乡,却一直记得这个瞬间,“即使是最绝望的诗中也似有强韧的生命力……人生没有绝路,任何情况之下,弦歌不辍是我活着的最大依靠”。
三朱光潜是个敏感的人,学生到他家中,想要打扫庭院里的层层落叶,他拦住了,“我好不容易才积到这么厚,可以听到雨声”。
但他没有颓废感伤的浪漫主义病,他喜欢人生的一切趣味。
写过一个外交官,本来无须,下巴光光,但一直拿手在腮边捻,有人看不惯,觉得是官气,他却看得很有趣味,觉得诙谐。
以此时此地此身为题目水作文三篇以此时
此地此身为题目水作文三篇
请以此时
此地
此身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下水作文三篇
1。
此刻此地此身
此时,此地,此身,是朱光潜老先生的格言,意思是此时可做的绝不拖到明天;此地可做的绝不等待想象中的条件;此身可做的绝不推诿给他人。
此时,就是金融危机之时、就业困难之时、竞争加剧之时。
此时的艰难是有目共睹的,此时的机会也是随处可见的。
此时最重要的,是不能等待。
如果你已经找到了一份工作,那就要珍惜机会、热爱岗位、奋发努力。
做好每一件事,待好每一个人,争取早日创造出让人刮目相看的业绩。
如果你还没有签订就业协议,那就拓宽视野,调整目标,先从自己能够找到的事情做起。
干大事固然光荣,干小事也并不可耻。
有无数个成功者,当初都是从小事起步。
此地,就是学业有成之地、自己熟悉之地、现实立足之地。
中国有句俗语,叫这山望着那山高。
站在这座山上,看那座山会觉得很高、很美、很神秘。
站在那座山上,看这座山,也会觉得很大、很俏、很雄伟。
但如果把两座山上的树木和花草交换一下,就会发现,树,不一定能茁壮成长。
花,也不一定能芬芳艳丽。
所以当羡慕别人的时候,要知道同样还有很多人在羡慕自己。
此地无论是否如愿,都应该是发奋之地、蓄锐之地、起步之地。
此身,就是风华正茂之身、坚忍不拔之身、脚踏实地之身。
青年人最大动力是希望,最大的财富是年轻。
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变化非常快。
30年以前,谁能想到今天的中国,会有这么多的高楼、这么多的汽车、这么多的电脑和?而谁能断言,3年以后、10年以后、30年以后,我们又将进入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每个人都是一座富矿,今天的任务,就是不退缩,不逃避,勇敢地走下去,做好自己的事情,担起自己的责任,开发自己的潜力。
大学生们应该记住这6个字,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记住这6个字。
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
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
此地,是说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2。
此刻此地此身
此刻,让拖沓的鞋底快快抬起到一个高度;此地,让疲惫的头脑轻扬起一个角度;此身,让稚嫩的肩膀慢慢压出一个弧度。
鞋底的高度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时间如此美好,莫把良辰美景辜负,莫要让人生等待拖延。
你看到飞鸿踏雪的足迹了吗?那是鸿鸟忙碌的证明;你听到涛声依旧了吗?那是大海奋斗过的昭示;你问到玫瑰花香的气息了吗?那是美人绽放过的印痕。
你是否也应该收拾行囊,踮起脚尖,努力奋斗呢?无论现在做什么,都不要拖着,因为我们像雪,像浪,像花,等不起,输不起,念之间就可能没有了证明。
此刻,抬起一个高度,让我们把青春的花朵浇灌出灿烂的笑容。
别让鞋底与地面摩擦弯曲的脚印。
头脑的角度
有人喜欢用忧郁的眼神,以四十五度的角度忧郁地凝望星空。
这样的情感太脆弱了,我
们不能这样。
我们的头脑疲惫了,我们只需轻轻一扬,便能让精神振奋。
我们的年轮摆在眼前,虽是多愁善感的年龄,我们并不需要那样彷徨,我们尚需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岗位做起,在此,为此。
我们不能不劳而获,我们还需从自己的一点一滴中汲取经验,之后才能鱼跃龙门,折桂蟾宫。
此地,轻扬起一个角度,用我们年轻的思想铺就通向美好未来的大路。
肩膀的弧度
小时候,重重的书包会在肩膀上压出小小的弧度。
长大了,才知道,肩膀上还跳着无形的担子。
肩膀上的弧度就这样一直在慢慢增加。
对于我们自己应该做的,而且必须做的,我们要勇于承担。
有的人总在反复问着自己:我何方,又情归何处,谁会在下一刻呼唤我?我告诉他:是责任在呼唤!是责任让沉醉的心灵清醒。
如果责任的担子摆在面前,就勇敢的挑起来,然后面带微笑,坚毅而从容地承担下去。
尽管我们的肩膀还显稚嫩,我们会勇敢向前,不会退缩。
此身,压出一个弧度,将我们的梦想挑起,坚持着,让我们用责任摘取未来的荣光。
此刻,把鞋底抬起;此地,把头脑扬起;此身,就把肩膀压起。
用我们沸腾的青春,火热的激情,去描绘未来美好的蓝图!
3。
此刻此地
此身
温家宝总理视察湖南大学时深情寄语:希望同学们记住六个字:此时、此地、此身。
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立即做起来,不要拖延到以后;此地,就是在你所处的岗位做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不要等到别的地方;此身,就是自己应该而且能够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要推给别人。
笔者认为,总理话语中的精神核心是责任——一份就在当下、不在别处的责任担当。
担当责任,就要从此时开始。
此时无论是阳光明媚,还是阴雨绵绵,都是时间长河中不可缺少的一段,人类不可能逾越此时而直达未来。
有些青年,总认为现在干事业的时候还没有来、出力气的时机还不成熟,因而总是碌碌无为,那么,这个时候、这个时机永远不会来。
岂不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我们身处此时,就当认清此时,把握此时,珍惜此时。
担当责任,就要从此地出发。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这是人类永恒的哲学拷问。
但具体到个人回答起来也很简单:我是湖南青年,我在湖南,我和湖南一起走向美好的明天。
湖南在我脚下,责任也在我脚下,无论我现在在干什么,我都有一份振兴湖南的责任,把湖南的事情做好了,就是在为中国做贡献;无论你是在读书还是在工作;无论你是在军旅还是在商海,你都可以为湖南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今天,你为此地湖南添砖加瓦,明天你就能为中国建功立业。
担当责任,就要从此身做起。
天上不会掉馅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别人不会把美好的生活送到你手里来,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
温总理说,作为天下人,应该以天下为己任,勇敢地担当起来条件不足畏,命运不足信,得失不足计。
以此身之累,换苍生之福,我们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