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的建设思路与方法
- 格式:wps
- 大小:174.07 KB
- 文档页数:19
浅谈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摘要:虽然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灾害的预报能力,但是大部分的突发事件都是难以预测或者预报时间与发生时间相隔很短,却对提供物资保障的应急物流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应急物流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介绍了应急物流和应急物流系统的概念及内涵,提出了对于我国应急物流系统构建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物流;应急物流系统The Brief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in ChinaZhao Yan(Wuhan Railway V 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Abstract: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has raised the forecasting capability of disaster, but most of theemergencies are difficult to predict or there is a very short time apart between the forecasting time and the happening time,thus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of providing material support must face to a very high demand, so there is a great practical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s and contents of emergency logistics and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have been introduced, and several idea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inChina have been mentioned.Key Words: emergencies; emergency logistics;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一、前言因为奥运会的举行,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令人高兴和期盼的;但是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又是多灾多难的:年初的雪灾、5月12日四川大地震、随后南方多个地区的持续降雨等都给国人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痛。
应急物流建设摘要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年都会因为自然灾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所以需要充足的应急物资来解决这些突发事件救助伤者、生存供给、卫生防疫、灾后重建等问题,避免灾害演化为灾难。
目前,我国应急物流系统还比较薄弱,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充分发挥应急物流的保障能力,有必要对我国应急物流系统进行研究改善,建立一套适合国情的应急物流系统。
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丰富有关应急物流的相关研究理论,完善研究体系,不仅如此,课题的研究对于应急物流的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为了更好的了解应急物流的发展情况,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模型法以及经验总结法,对应急物流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课题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概述了课题研究时采用的方法,对课题研究所需的概念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对应急物流的特点和建设的原则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应急物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第三部分分析了应急物流建设的现状,并基于DEA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是对文章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关键词:应急物流;现状;问题;措施Emergency logistics constructionAbstractOur country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higher incidence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world, because of natural disasters every year caused huge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es, so need enough emergency supplies to deal with these emergency rescue the wounded, survival supplies, health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and so on questions, avoid disaster evolution for the disaster. At present, China's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is still relatively weak, and it i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aximize reduce the loss caused by sudden public events, give full play to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upport capability,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in domestic, to set up a set of suitable for the situation of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Through the research can enrich the research of emergency logistics theory, the perfect research system, not only such, research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logistics also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logistics, subject literature study method, model method and experience summary method,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log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the topic will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first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analyzes the research status quo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bout the subject,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methods,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ubject study. The second par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 logistics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logistics is mainly studied,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e solution of the specific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DEA'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the article.Keywords:Emergency logistics; Status quo. Problem; Measures目录引言 (1)第一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 (2)1.3 研究意义 (3)1.4 研究内容、方法 (3)1.4.1 研究内容 (3)1.4.2 研究方法 (3)1.5 应急物流概念 (3)1.6 应急物流性质 (4)1.7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7.1 国外研究现状 (4)1.7.2 国内研究现状 (5)第二章应急物流的基础性研究 (7)2.1 应急物流特点 (7)2.1.1 急迫、多样性 (7)2.1.2 时效性 (7)2.1.3 供应弱经济性 (7)2.1.4 非预见性 (7)2.2 应急物流中心建立原则 (7)2.2.1 信息化 (7)2.2.2 高效性 (8)2.2.3 统一规划 (8)2.2.4 经济性 (8)2.3 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 (8)2.3.1 衔接不畅的运输组织 (8)2.3.2 不完善的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物流预案 (8)2.3.3 物资储备少,不合理的储备仓库布局 (9)2.3.4 信息化程度偏低的应急物流 (9)2.3.5 不健全的应急物流体系 (10)2.3.6 突发事件应急物流理论研究有待加强 (10)2.3.7 不健全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 (10)2.3.8 不完善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 (10)2.4 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完善措施 (11)2.4.1 加快“绿色通道”的建设 (11)2.4.2 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物流预案 (11)2.4.3 加强物资的储备能力 (11)2.4.4 加快应急物流的信息系统建设 (12)2.4.5 构建运输模型,提高运输效率 (13)2.4.6 对应急物流理论研究加强 (13)2.4.7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应急物流进行 (13)2.4.8 完善应急物流的基础设备 (13)第三章现实中应急物流方案的选择 (15)3.1 应急物流发展现状 (15)3.1.1 信息技术、装备设施的建设 (15)3.1.2 应急物流运输体系的建设 (15)3.1.3 应急物流储备体系的建设 (16)3.1.4 应急物流法规体系的建设 (16)3.1.5 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指挥体系的建设 (16)3.2 基于DEA综合评价 (17)3.2.1 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 (17)3.2.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17)3.2.3 基于DEA模糊综合评价 (18)3.2.4 基于DEA的模糊综合评价 (22)第四章总结 (24)参考文献 (25)致谢 (26)引言应急物流最初应用主要就集中于军事领域,但是,在全球、区域性突发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地区之间的军事冲突等频繁的发生,应急物流系统的目的就是提供应急的物资,追求时间效益的最大化,最小化的人类生命财产损失,这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中各个国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物流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与应用实践探索物流运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物流运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各种突发事件也时有发生。
这些突发事件可能对物流运输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影响,从而进一步对社会经济秩序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建立和应用物流运输应急预案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物流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与应用实践展开探讨,提供一些具体的步骤和建议。
1. 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在编写物流运输应急预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预案的目的和范围。
目的是为了确保物流运输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减少损失并保障人员安全。
范围包括了预案所适用的物流运输方式、运输环节和相关部门。
2. 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应急预案编写需要多个部门和专业人员的协同合作。
建立一个专门的应急预案编写团队,由相关部门的代表和专业人员组成,负责编写和完善应急预案。
这个团队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全面了解物流运输的运作机制和风险特点。
3. 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在编写应急预案之前,需要对物流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这包括自然灾害、设备故障、运输事故等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通过评估和分析,确定各个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为后续的应急响应流程制定提供依据。
4.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响应流程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个部门和人员应该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并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这些流程应该包括预警、报告、决策、协调、处置等环节,确保步骤清晰、流程顺畅。
5. 制定资源调配计划:物流运输突发事件发生时,资源的调配是非常关键的。
在编写应急预案时,需要明确各类资源的需求和可调度性,制定资源调配计划。
这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技术资源等各种资源的调配方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调集和有效利用。
6. 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物流运输突发事件需要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调。
供应链应急物流系统逻辑模型及建设要点分析【摘要】随着一些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出现,物流行业的应急问题和应急风险规避成为影响其后续发展的重大因素。
一般在物流运作中供应链的应用十分重要,能有效提高应急物流的运作效率,缩短保障时间和减少灾害损失。
本文则从供应链应急物流系统逻辑模型建设方面给予分析,并探究其中建设要点,以供分析。
【关键词】供应链应急物流系统逻辑模型建设应急物流是指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对物资、人员、资金等需要紧急保证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
而供应链则是将物流中的各个环节有效链接起来,节省供应时间,可以说,供应链运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供应链物流活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其建立逻辑模式十分也是保证应急物流正常供应的关键点。
一、供应链应急物流系统相关概述应急物流指以提供突发性公共卫生时间或自然灾害所需物资为目的,最大化追求时间效益和最小化是缩小灾害损失的特种物流活动。
而供应链应急物流指供应链成员企业在突发性扰动因素干扰下以尽快恢复常态供应链物流系统运行且降低供应链价值损失为目的而采取的补救性物流活动。
它的特征具有经济性、突发性和多样性、短暂性等。
首先是经济性;它与一些非商业应急物流如军事应急物流、救灾应急物流等相比,经济性是它最重要的特征。
虽然供应链应急物流的目的是以尽快恢复常态系统运行,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弱化,但这种弱化不代表放弃对经济的追求,因为对于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来说,经济性是其重要特性。
所以供应链应急物流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减少非常态下供应链的价值损失,如果恢复常态的成本高于现状成本,那么供应链的成员会选择等待时机,直到扰动因素消失前不会做任何措施。
其次突发性和多样性;一般扰动因素出现在时间地点都不确定的情况下,之所以说它具有多样性,是因所存在的扰动因素中还包括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
供应链应急物流活动的多样性与突发性受扰动因素影响,从而也要要求应急系统具有灵活性是,以此来应对不同因素的扰动,提供详细的应急措施。
快递物流行业应急物流优化策略第一章:应急物流概述 (2)1.1 应急物流的定义与特点 (3)1.1.1 应急物流的定义 (3)1.1.2 应急物流的特点 (3)1.1.3 应急物流的重要性 (3)1.1.4 应急物流面临的挑战 (3)第二章:应急物流现状分析 (4)1.1.5 应急物流需求分析 (4)1.1.6 应急物流能力现状 (4)1.1.7 应急物流体系不完善 (5)1.1.8 应急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 (5)1.1.9 应急物流人才队伍短缺 (5)1.1.10 应急物流法律法规不完善 (5)第三章:应急物流需求预测 (5)1.1.11 引言 (5)1.1.12 需求预测方法概述 (6)1.1.13 需求预测方法选择 (6)1.1.14 需求预测准备工作 (6)1.1.15 需求预测模型建立 (7)1.1.16 需求预测结果输出 (7)1.1.17 需求预测流程优化 (7)第四章:应急物流资源配置 (7)1.1.18 资源配置原则 (7)1.1 实时性原则 (7)1.2 效率原则 (7)1.3 安全原则 (7)1.4 协同性原则 (7)1.4.1 资源配置方法 (8)2.1 需求预测法 (8)2.2 优化算法 (8)2.3 动态调整法 (8)2.4 多目标决策法 (8)2.4.1 优化应急物流网络布局 (8)2.4.2 加强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8)2.4.3 提高应急物流运输能力 (8)2.4.4 加强应急物流信息化建设 (8)2.4.5 完善应急物流协同机制 (8)第五章:应急物流网络优化 (9)2.4.6 网络布局的重要性 (9)2.4.7 网络布局优化的原则 (9)2.4.8 网络布局优化的方法 (9)2.4.9 运输路径优化的重要性 (9)2.4.10 运输路径优化的原则 (10)2.4.11 运输路径优化的方法 (10)第六章: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10)2.4.12 设计原则 (10)2.4.13 系统设计 (11)2.4.14 系统开发 (11)2.4.15 系统运行管理 (11)2.4.16 系统维护 (11)第七章:应急物流协同配送 (12)2.4.17 引言 (12)2.4.18 协同配送模式概述 (12)2.4.19 协同配送模式选择原则 (12)2.4.20 协同配送模式选择策略 (13)2.4.21 引言 (13)2.4.22 配送路线优化策略 (13)2.4.23 配送资源整合策略 (13)2.4.24 配送过程监控策略 (13)2.4.25 协同配送协调策略 (14)第八章:应急物流安全与风险管理 (14)2.4.26 概述 (14)2.4.27 安全风险管理策略内容 (14)2.4.28 风险评估 (15)2.4.29 风险应对 (15)第九章:应急物流政策与法规 (16)2.4.30 背景与意义 (16)2.4.31 政策法规体系构成 (16)2.4.32 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内容 (16)2.4.33 政策法规实施 (17)2.4.34 政策法规监督 (17)第十章:应急物流能力提升策略 (18)2.4.3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8)2.4.36 优化资源配置 (18)2.4.37 提升应急物流技术 (18)2.4.38 完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18)2.4.39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8)2.4.40 资源配置优化方面 (18)2.4.41 应急物流技术提升方面 (19)2.4.42 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完善方面 (19)第一章:应急物流概述1.1 应急物流的定义与特点1.1.1 应急物流的定义应急物流是指在突发事件或灾害发生时,以满足紧急救援需求为目标,对物资、人员、设备等资源进行快速、高效、有序的调配与运输的物流活动。
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物流和运输前言:应急物流是指在突发情况下,为了满足灾区人民的生活需求和恢复生产经营的需要,通过调配各类物资和运输工具进行迅速运输的一种举措。
应急物流在应对地震、火灾、洪涝等自然灾害,以及疫情、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物流系统、运输方式及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应急物流系统1. 仓储体系应急物流的仓储体系是应急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仓库需要满足灾后、突发事件等情况下物资快速储备和运输的需要。
仓库需要合理规划,设备齐全,储备物资种类齐全,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2. 运输系统运输系统是应急物流中的核心环节,包括道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
在应急预案中需要明确各类运输方式的使用规范,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运输工具。
此外,还需要合理规划运输路线,确保物资的快速、安全运输。
3. 物资调配系统物资调配系统是应急物流的关键环节,包括物资采购、分发、管理等环节。
应急预案中需要设立专门的物资调配机构,负责统筹各类物资的采购与分发工作,确保物资能够迅速送达灾区。
二、运输方式1. 道路运输道路运输是应急物流中最常用的运输方式,具有覆盖范围广、运输能力强、适应性好等特点。
在应急预案中,应合理规划道路运输网,提前设立物资储备点,确保物资能够及时调配和运输到灾区。
2. 水路运输对于临近水域的灾害地区,水路运输是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
应急预案中需要明确河流、湖泊等水域的运输能力,配备相应的水上运输工具,以备应急需要。
3. 航空运输航空运输具有速度快、能力大、适应性强等特点,适用于紧急情况下远距离的物资运输。
在应急预案中,应提前与航空公司建立合作机制,确保物资能够通过航空快速运输到达灾区。
4.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具有稳定、安全、大容量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物资的运输。
在应急预案中,应与铁路部门合作,合理利用铁路资源,确保物资能够迅速运输到位。
三、改进建议1. 强化物资储备完善应急预案中的物资储备制度,建立多级储备体系,确保各类物资能够及时供应。
军民融合背景下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思考
当今,军民融合是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新热点,物流作为军民融合的重要部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军民融合时代,构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又具有军民融合特色的应急物流体系就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物流的优势以满足军民融合的需求。
一方面,可以充分结合“海综合实验区”和军民融合的特点,联合德阳市物流行业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军民融合的发展优势,构建和优化抢救物资的应急物流体系,实现应急物资尽快到达需要抢救的地点,并在科学有效的情况下达到有效使用效果。
另一方面,更明智的物流投资战略和运用工具也是改善应急物流体系的备选方案。
例如,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应急物资的精准追踪,智能无人车的应用强化应急物质的传输,以及导航定位系统的运用可以显著提高应急物资的传输速度,从而更好地满足军民融合的需求。
此外,结合具体情况,应尽快开展物流倡议,优化完善军民融合应急物流体系,优化一线物流员工服务质量,并采取更有效地安全保障措施,以免不必要的损失,客观地为全社会的奔走提供有力支持,有效抵制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任何行为。
总之,要构建一个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军民融合物流体系,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有效的物流工具,建立可靠的后勤安全保障系统,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促进应急物资及时送达,提升社会交通服务质量,以及更有效地抵御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只有这样,军民融合的应急物流体系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有效运作,从而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贡献。
浅谈我国铁路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摘要]本文分析应急物流保障体系研究现状及成果,旨在为我国铁路快速处理突发性事件,使铁路应急物资运输实现“拉得出、运得快、高效准确”的目标,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稳定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提供借鉴。
[关键词]铁路运输;应急物流1应急物流的概述1.1应急物流概念应急物流是指为满足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物资需求所产生的特殊物流活动,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
强调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物流效益的实现。
1.2应急物流特点(1)不确定性。
由于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具有不可预测性,这就决定了应急物流的规模、作业范围与流程等变动很大。
(2)时效性。
应急物流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送达需求者手中,才能发挥其效用和价值。
超出时限就失去了应急的意义。
(3)非常规性。
应急物流享有很多特殊待遇,如优先装车、开行“五定”班列等,且参与主体多,政府、军队等协同作业。
(4)公益性。
应急物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非营利性活动,更多是一种国家意志的体现。
物流企业参与应急物流运作更多考虑的是社会效益与企业形象,属弱经济性活动。
2我国铁路应急物流体系现状及问题应急物流是应对非常时期的非常活动,对常规物流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家整合交通运输管理职能,完善立体交通体系的过程中,铁路应急物流建设一方面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运力瓶颈;另一方面也亟待完善应急物流体系。
2.1运力方面的问题(1)卖粮遭遇运输难东北地区的粮食运输长期受到外运难的困扰,尤其在铁路部门运力紧张的时候,申请到车皮的概率极小。
虽然2008年铁道部实施了抢运行动,但由于这次抢运行动浩大,铁路方面停止了大型施工,只留下必要的维修施工,腾出运行线,通过抢时间增加车次,把粮食抢运出去,导致铁路运输能力在抢运之初便接近饱和状态,但东北粮的运输只是全国总体运量的一部分而已。
(2)抢运电煤问题大长期以来,煤炭运输都存在运输供需矛盾。
应急物流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应急物流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如何高效地实施应急物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应急物流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一个完善的应急物流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
针对不同的事件,需要有相应的物流准备和应对措施。
例如,针对自然灾害,需要提前储备足够的救援物资和设备,确保在灾害发生后能够及时投入救援工作。
而对于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医疗物资和药品能够迅速到达受灾地区。
其次,应急物流方案还需要充分考虑资源调配和运输通道的保障。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能会导致交通中断或者通信中断,因此需要提前规划好多条应急运输通道,确保物资能够顺利运达灾区。
同时,需要建立资源调度中心,实时监控物资的运输情况,及时调整运输路线和方式,确保物资能够最快速度到达目的地。
最后,应急物流方案还需要充分考虑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有一支高效的物流团队能够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团队的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还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物流信息系统和无人机配送等,提高物资运输的效率和精准度。
综上所述,应急物流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应对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物流方案,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有效地进行物资运输和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应急物流工作,不断完善应急物流方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重大自然灾害下的粮食应急物流体系构建重大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储存和运输等环节都会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粮食应急物流体系非常重要。
该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构建:1.粮食储备:根据历史灾情和地区特点,建立一定规模的粮食储备库。
储备粮应分布在各个重要的粮食产区和交通节点,以便灾情发生后能及时调拨到受灾地区。
2.应急物资储备:除了粮食储备外,还需要在各个地区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包括紧急物资如饮用水、食用油、面粉、食盐等,以及应急设备如发电机、通讯设备等。
这些物资和设备能够满足灾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抢险救灾需要。
3.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全国粮食应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各个环节的信息,包括灾情预警、储备粮库存情况、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运输车辆调度情况等,以便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4.运输网络:在灾害易发地区建立快速响应的物流运输网络,包括道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
确保在灾情发生后能够迅速调度运输车辆和物资进入受灾地区,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5.协同配合机制:建立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的协同配合机制,确保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的顺利运行。
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分工明确,应急物资的调配和运输可靠高效。
6.培训和演练:定期进行灾害应急物流演练,包括粮食储备库的调拨、物资运输的协调和运输车辆的调度等。
通过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应对灾害的能力。
7.技术支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加强对粮食应急物流的监控和管理。
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粮食应急物流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重大自然灾害下,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和顺畅运行。
只有建立一个高效、科学的物流系统,才能保障受灾地区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减轻灾区的困难和重建工作的压力。
建设应急物流运力保障系统实施方案建设具备物流大数据、风险预警、指挥调度、通行审核、动态监测、信息发布等重点功能的应急物流指挥协同平台,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跨环节、跨系统协同共享。
一、建设应急物流指挥调度系统建立指挥调度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指挥调度工作机制,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沟通会商。
将各类骨干企业和行业组织纳入应急物流指挥调度系统规范管理,依托平台实现指挥调度工作的高效协同。
制定指挥调度工作规则。
研究规范预案启动、指挥协调、责任分工、部门协同、中期评估和补偿动员等全流程全环节程序,加强对物流大面积中断风险的研究评估,完善应急物资、人员以及运输车辆优先通行机制。
二、建立应急物流分级响应机制建立分级响应机制。
根据事件影响范围和发展态势,建立分级标准,明确多种突发事件环境下应急物流保障需求,细化物流资源投入结构、运行组织方式等,确定分工与协作职责,分级分类建立应急物流响应机制。
形成应急保障预案。
按照全市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对接铁路、民航、水运、邮政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布局和运力保障系统,科学编制突发事件应急物流保障预案和专项处置预案,督促指导各区完善区级应急预案编制计划,形成试点政策成果。
三、建设应急物流指挥协同平台推进应急物流设施和运力数字化。
对储备设施及运力保障清单进行数字化改造和可视化管理,形成应急物流资源地图。
建立应急物流数据信息采集、共享、监控等管控规范,加强数据资源整合。
推进货运无人仓、机、车、港建设,推广无接触配送。
完善应急物流指挥协同平台功能。
聚焦满足应急物流大数据、风险预警、指挥调度、通行审核、动态监测、信息发布等重点功能,组织平台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提高物资运输、配送、分发和使用的调度管控水平。
提升跨平台间协同处置能力。
整合优化网络货运平台、城市共同配送平台等社会化平台资源。
加强与智慧城市、智能道路指挥等城市运行平台对接,衔接政府和企业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应急物流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及时联通。
自然灾害下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本文主要从构建应对自然灾害的物流体系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应急物流的构建措施,以期在救灾重建中起到一定建议作用。
标签:自然灾害应急物流构建一、自然灾害下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重大疫情、严重自然灾害、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
它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以及弱经济性等特点。
应急物流包括由突发性因素产生的应急物流需求和满足这些物流需求而进行的应急物流供给活动。
我国目前应急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1)我国现行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具有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不计物流运作成本和代价高昂的特点。
(2)应急物流配送指标体系不健全,配送方式欠灵活,交通运输存在较大问题。
(3)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难以满足应对紧急状态的要求。
(4)应急物流指挥体系不完善,军地物流服务保障自成体系、各自为政。
1.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进行应急物流管理GIS主要用于支持地理查询及最终的空间决策。
GIS在应急物流中的价值在于将设计用来做决策支持的技术整合到一个对于大量重大空间决策有迫切需求的领域所产生的利益。
由于这个原因,最近几年里,GIS 在应急物流中的应用变得非常活跃。
利用信息技术和GIS有效地改善应急物流。
2.由政府和港口经营组织及社会力共同参与的应急组织系统这种应急组织系统通常包括政府机构、非政府公共组织、新闻媒体、港口及临港企业、港口腹地的相关组织等主体,政府与港口组织共同制定应急计划并且明确分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突发事件由政府出面协调处理一般性事故事件由港口出面组织协调处理。
3.把社会物流纳入到应急物流体系(1)推动物流的社会化功能的全面发展,让全社会认识到物流的社会价值;(2)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特别是物流部门与非物流部门的协调机制;(3)中国应急物流机制的建立,还有赖于专业第三方物流和逆向物流产业的发展。
4.建立应急物流保障机制(1)监测预警及应急预案机制。
应急服务方案运输紧急服务是指在危险、紧急、突发事件发生后,为了迅速andamp; 有效地应对和解决危机事件而提供的一种紧急服务。
针对运输方面的紧急服务,主要包括紧急物流和紧急运输。
下面将介绍一种完备的应急服务方案,针对运输紧急服务,以下是应急物流和紧急运输的方案。
一、应急物流方案1. 与政府建立合作建立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该地区的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的风险,并获得合作。
与政府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和信息共享,从而提高应急物流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2. 建立应急物流中心建立专门的应急物流中心,可以集中地收集、储备和管理应急物资。
通过提前囤积足够的物资,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提供紧急供应。
应急物流中心应该具备高效的仓储设施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以确保物资的迅速配送。
3. 建立预警系统建立强大的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突发事件的情况。
预警系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气象卫星、地震监测系统等,收集各种相关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灾害事件,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 制定应急物流计划制定完善的应急物流计划,详细规定各个环节的执行步骤和负责人,并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
计划应涵盖物资储备、运输路线选择、仓储管理、配送服务等方面,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高效地响应。
二、紧急运输方案1. 提前准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提前准备好所需的紧急运输工具和设备,如应急车辆、应急船只等,并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运输网络,与相关物流公司和交通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调配运力。
2. 实时信息共享建立快速、准确的信息共享系统,避免信息断链,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调。
通过信息共享,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交通状况和供应链动态,从而更好地组织运输活动。
3. 灵活的路线选择根据实时的路况信息和突发事件的情况,灵活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以确保货物能够快速、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应急物流实施方案
在现代社会,突发事件时常发生,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交通事故等,
这些事件往往会给物流运输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建立健全的应急物流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应建立相应的物流应急预案。
例如,对于自
然灾害,可以制定应急运输路线和转运方案;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建立物资储备和紧急配送计划。
这些预案需要在平时经常进行演练和调整,以确保在实际应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实施。
其次,应建立健全的物流信息系统,以便及时获取和传递应急信息。
在突发事
件发生时,物流企业需要迅速了解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及时调整物流运输方案。
因此,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能够帮助物流企业及时获取和传递信息,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突发事件的影响。
此外,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建立应急物流协调机制。
在突发事件
发生时,物流企业需要与政府部门、公共安全机构、医疗机构等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应急物流方案。
只有通过各方的协调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物流挑战。
最后,应加强物流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物流从
业人员需要具备应急处置的技能和经验,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决策和行动。
因此,物流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建立健全的应急物流实施方案,对于保障物流运输的安全和顺畅具有重
要意义。
只有在平时做好预案制定、信息系统建设、协调机制建立和人员培训等工作,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有效地应对挑战,确保物流运输的正常进行。
、、、应急物流网络建设与优化应急物流网络建设与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疫情等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应急物流网络建设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应急物流网络建设与优化是落实、保障国家稳定发展和民生安全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应急物流网络建设的意义、应急物流网络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急物流网络建设的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应急物流网络建设的意义应急物流网络建设是指在突发事件中,通过物流网络将救援物资、生活物资、灾后重建材料等物资迅速转运到灾区。
建设应急物流网络的目的是通过物流网络让应急物资更快、更准确地送到需要的地方,以便在灾难之时,尽可能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应急物流网络建设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障人民财产安全。
应急物流网络建设可以在突发事件中,快速运送物资到受灾地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维护社会稳定。
应急物流网络建设可以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积极作用,维护社会的稳定,降低社会恐慌情绪。
3. 促进经济发展。
应急物流网络建设可以提高经济的复原能力,促进灾后重建,为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帮助。
二、应急物流网络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在应急物流网络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建设进度慢。
应急物流网络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目前建设进度仍然较慢。
2. 资源配置不足。
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运输需要大量的资源,在突发事件中,这些资源有时会出现缺乏的情况。
3. 协调不畅。
应急物流网络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协调不畅问题仍然存在。
4. 管理体制不完善。
应急物流网络建设涉及多个部门,管理体制不完善,难以实现有效运作。
三、应急物流网络建设的优化为了更好地建设应急物流网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 建设快速反应机制。
在突发事件中,需要及时响应,迅速部署,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物资的及时、准确、全面运输。
2. 加强资源储备和调配。
应急物流网络建设需要大量资源的储备和调配,需要加强对物资的储备和调配管理,保证物资的储备和调配。
健全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实施方案(二)健全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实施方案引言应急物流是指在突发事件或灾害等紧急情况下,通过各种物流手段和资源调配,为灾区人民提供必需品和救援物资的体系。
健全我国应急物流体系是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方案旨在提出实施方案,为应急物流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提供指导。
目标1.建立高效的应急物资调配体系,确保救援物资的及时到达;2.提高应急物流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能够迅速应对不同紧急情况;3.增强应急物流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物资流动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4.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形成联合应急物流体系。
方案内容1.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在各省市设立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统一管理和调度物资;•根据灾害类型和地域特点,科学确定储备物资种类和储备量;•制定储备物资更新和补充计划,确保储备物资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2. 完善应急物流运输网络•建设完善应急物流运输网络,提高物资运输效率和覆盖范围;•加强地面运输、航空航运和水运等不同运输方式的协调运作;•建立应急物流节点仓储设施,实现快速装卸和中转。
3. 提升应急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做到物资流动信息全程可追溯;•优化物流信息系统,提高应急物流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推广应急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数据互通。
4. 加强应急物流人员培训和演练•建立应急物流人员培训机制,提升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定期组织应急物流演练,检验应急方案和处置预案的有效性;•加强应急物流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应急工作的整体应对能力。
5. 深化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加强与公安、卫生、交通等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机制;•建立应急物流应对预案,明确各部门和机构的职责和协作方式;•定期开展应急联合演练,提高协同作战和应急响应能力。
结论通过以上方案措施的实施,可以健全我国应急物流体系,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在灾害和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高效地提供救援物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物流管理学年论文 题目:建设应急物流的思路和方法 学 院: 经管学院 专 业: 物流管理 姓 名: 贺明华 学 号: 2307100135 指导教师: 黄丽萍 目录 物流管理学年论文.................................................... 1 摘要................................................................ 1 第一章 前言......................................................... 2 1.1应急物流的含义............................................... 2 1.2应急物流的发展背景........................................... 2 1.3应急物流的特点............................................... 2 1.4发展应急物流的意义........................................... 3 第二章 我国应急物流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6 2.1我国应急物流的现状........................................... 6 2.1.1组织环节 ............................................... 6 2.1.2仓储环节 ............................................... 6 2.1.3运输环节 ............................................... 6 2.1.4配送环节 ............................................... 7 2.1.5信息传递 ............................................... 7 2.2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7 2.2.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 7 2.2.2组织机制不健全 ......................................... 7 2.2.3应急物流指挥体系不完善 ................................. 8 2.2.4保障体制不健全 ......................................... 8 2.2.5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不合理 ................................. 9 2.2.6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 ................................. 9 2.2.7法律法规及政策建设薄弱 ................................ 10 第三章 建设应急物流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11 3.1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思路...................................... 11 3.1.1建立应急物流体系所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 11 3.1.2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思路 ................................ 12 3.2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方法...................................... 13 3.2.1建立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机构 .............................. 13 3.2.2完善应急物流通道网络的建设 ............................ 14 3.2.3大力整合应急物流资源,提升应急物流运作能力 ............ 14 3.2.4加强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 15 3.2.5完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和政策 ............................ 15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1
摘要 随着突发性应急事件的增多,应急物流的出现与发展尤为必要。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重大雪灾,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2009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甲型H1N1流感”,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2011年7月23日在甬温线发生动车追尾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等等“天灾”、“人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逐年上升,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考验。近年来,突发自然应急事件中暴露出来了一系列物资运送与管理问题,在突发性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由于低效的应急物流配送造成的损失约占总损失的15%—20%。 在这种突发事件频发的形势下,解决或处理伤者救助、卫生防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恢复秩序等问题,减少受灾面积、人员伤亡,防止灾难的进一步扩大,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进而产生巨大的应急物流需求。因此,要加快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提升应急物流运作能力、大力整合应急物流资源,来促进我国应急物流的建设和发展。 2
第一章 前言 1.1应急物流的含义 应急物流(Emergency Logistics)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 应急物流系统是指为了完成突发性的物流需求,由各个物流元素、物流环节、物流实体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实施从起始地向目的地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过程。应急物流体系的完善和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决定着应急物资的保障能力。
1.2应急物流的发展背景 尽管当今世界科技高度发达,但突发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天灾”,决策失误、恐怖主义、地区性军事冲突等“人祸”仍时有发生,这些事件有的难以预测和预报,有的即使可以预报,但由于预报时间与发生时间相隔太短,应对的物资、人员、资金难以实现其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 从宏观层面上看,中国属于自然灾害高发国家,公共卫生设施、国家处突的经验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急需对应急物流的内涵、规律、机制、实现途径等进行研究。 从微观层面来看,一方面企业决策所需的信息不完备以及决策者的素质限制等原因,任何决策者都无法确保所有决策均正确无误,另一方面,因道路建设断路等使货物在途时间延长、交货期延长,因信息传递错误而导致货到而不能及时提取等也会产生应急需求,企业迫切需要制定预案,对不可抗拒的和人为造成的紧急状况进行有效地防范,将应对成本降到最低。
1.3应急物流的特点 应急物流是一般物流活动的一个特例,它具有区别于一般物流活动的特点: (1)突发性和不确定性 应急物流是针对突发事件的物流需求,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受灾地点和时间 3
的不可预知性,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里准确地估计灾害的持续时间、强度大小以及灾难引起的后果程度、物品需求的数量等因素。因此,当危机突然爆发时,要求马上做出正确的有效的应急反应。通常使用的一套物流运行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物流需要,必须要有一套应急的物流机制来组织和实现物流活动。 (2)非常规性与紧迫性 应急物流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许多平时物流的中间环节将被省略,整个物流流程将表现得更加紧凑、物流机构更加精干,物流行为表现出很浓的非常规色彩。特别是应急物流机构往往都是根据需要临时建立的,各种应急物流设置也都是临时调配的,因此具有临时性。但应急物流的活动却具有紧迫性,之所以是应急物流,就在于其急和快。应急物资多具有抢险抗灾、挽救生命之用,往往事关全局,故应急物流的速度决定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后果的严重程度,故应急物流活动具有紧迫性。 (3)弱经济性与公益性 在灾难面前,平时物流的经济效益原则将不再作为一个物流活动的中心目标加以考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成了第一位的选择。因此应急物流目标具有明显的弱经济性,甚至在 某些情况下成为一种纯消费性的行为。在应急物流中更多的是社会公共事业物流而非商业物流,而公共利益相对于经济利益也必然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故应急物流体现出了强烈的公益性特征。 (4)政府与市场共同的参与性 由于危机事件的发生对社会及人民生活的影响极大,应急物流的供给不可能像一般的企业内部物流或供应链物流,根据客户的订单或需求提供产品或服务。应急物流供给是在物流需求产生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全社会采购所需的应急物资。而为了保证应急救助工作的顺利完成,救灾指挥部门的运作必须首先依靠强有力的政府职权。所以应急管理工作往往伴随着政府和社会的介入,因而应急物流活动的协调和一体化运作是应急物流运作的主要问题。
1.4发展应急物流的意义 (1)应急物流是做好应对准备的重点建设工程。 我国现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体制,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