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

课题小马过河课型讲读课文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会读“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0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过程与方法

在分角色朗读课文中,了解小马思想的变化。懂得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的做事方法。

教学重点

1.会读“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0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

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素

材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教具

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钟一、激趣导入

师:(出示课件2)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

新朋友,它是谁呢?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

吗?

问: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

我们来一起学习《小马过河》。(板书:小马过河)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

过的?过河了吗?……)

通过图片引起学

生兴趣,又通过问题,

引入课文,进一步提高

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

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

2.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

(会写的字、会认的字)(出示课件3)

3.重点指导难写字的书写。(出示课件4)

“愿”:上边的“原”第二笔要写得略长些。

“麦”:第三笔竖与第五笔撇不要写成一笔。

“突”:下边是个“犬”,不要写成“大”。

“命”:不要丢掉第三笔横。

三、理解课文

1.教师范读,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语: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既

然是事情发展为顺序,就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我们把这篇课文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为三个部

分。(出示课件5)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小马往磨坊去的途

中遇到一条小河,这是起因。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小马不知河水的深

浅,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家去问妈妈,这是经过。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小马最终通过自己的尝

检查了预习的内容,

明确了学习目标,同时

告诉学生在识字方面

要善于总结。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

容的方法,使学生从整

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试过了河,而且还明白了一个道理。

2.学习第一部分。(出示课件6-7)

(1)请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小马要去磨面,被小河拦住了

去路。)(板书:小马为难)

(2)小马愿意帮妈妈做事吗?(愿意)你从哪个词

体会到的?

(3)“怎么不能?”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

“怎么不能?”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很肯定的态度,说明小马很想向妈妈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

(4)小马来到河边,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从小

马的心理活动中体会到什么?

过渡语:小马这时离家太远了,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他该向谁求助呢?

3.学习第二部分。指名读课文第4—7自然段。

(1)(出示课件8)小马先问谁?是怎么说的?(老牛,说:“水很浅,刚没过小腿,能蹚过去。”)(板书:老牛很浅)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读一读。

(2)小马正要过河的时候,谁告诉他水很深的?是

怎么说的?(松鼠,说:“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

淹死的!”)(板书:松鼠水深)

师: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在这条小河里,他眼看着小马

就要下河,准备过河,这时候松鼠的心情这样?(紧张着急)你从哪里知道的?抓住词语感受松鼠的紧张、着急、

担心。

(3)(出示课件9)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映?他为什么会感到很吃惊?

(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

为什么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呢?你能动脑筋告诉

小马吗?

(因为老牛个头大,所以说小河的水很浅。松鼠小所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既能很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明白读课文不能为了读而读,不能盲目地读。

以他说水很深。)

(4)小马动脑筋了吗?他是怎么做的?(没有,他跑回家问妈妈。)(出示课件9)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分钟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先学到这里,课下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看看小马从妈妈那里得到了什么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加点字注音。

磨坊

..()马蹄.()既.然()

伯.伯()突.然()呼唤.()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老马一()麦子一()小河

一()老牛一()松鼠一()伙伴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2)小马驮着口袋,()地往磨坊跑去。

(3)小马听了松鼠的话,()收住脚步。

4.选词填空。

突然虽然果然

(1)天气预报说下午有雨,刚吃完午饭,大雨()哗哗地下起来了。(2)弟弟()才6岁,可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草丛中()钻出一只野鸡,吓了妹妹一跳。

【答案】

1. mòf ang tíjìbótūhuàn

2.匹袋条头只个

3.(1)浅深(2)飞快(3)连忙

4. 果然虽然突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2.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

钟一、复习导入。

师:(出示课件11)同学们,谁能回忆一下上节课我

们讲的什么内容?(小马帮妈妈去磨面,路过一条小

河,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小马不知道怎

么办回家去问妈妈)(板书:小马过河小马不

知道怎么办问妈妈)

复习导入,既复习了上

节课的知识,又是和下

一课有一个很好的衔

接。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第1-6自然段读准字音。

2.小马回到家里妈妈对他说了些什么?(分角色

朗读)

三、理解课文

1.小马回到了家里,妈妈是怎么对他说的?有

没有像老牛和松鼠一样,告诉小马能过去或者是不能

过去?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想想妈妈对它说了些什

么?读7自然段。(出示课件12)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

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理解妈妈的话:光,只。不能只听别人的话,

别人说得对不对,要动脑筋想想,还应该亲自去试一

试,才能把事情做好。

2.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

和老牛、松鼠说的一样吗?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读

第8自然段。(出示课件13)

(板书:高大矮小)

(出示课件14)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

也不像(松鼠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

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老牛、小马和松鼠三

者间的高矮关系。

3.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出示课件15)

(早自己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

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板书:开动脑筋,敢于尝试)

巩固上一节课所学

的知识,又引发学生想

象,培养学生具体形象

思维。

抓住重点段落进行阅

读品味,理解课文深层

次的含义。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四、拓展实践

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你

遇到的困难?说一说自己会是怎么解决困难的。(出

示课件16)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为难的事的时候,不能只听别

人说得对不对,要动脑筋想一想,有的时候还要在长

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难题解

决,事情做好。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理论”联系了

“实际”,对学生个性

健康发展有帮助。

板书

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yuàn yì yí kè xiǎo mài tū rán

è

2.多音字注音组词。

_____() _____()难没

_____() _____()3.选字填空。

半伴

(1)我只做了一()作业,下课铃就响了。

(2)下课了,我和我的小伙()一块玩游戏。

4.用关联词填空,并用这个关联词造句。

原来河水()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愿意一刻小麦突然

2.nán难题nàn 困难méi 没有mó淹没

3.(1)半(2)伴

4. 既也原来星星既不是一闪一闪的眼睛,也不是一颗一颗的宝石,而是无数颗

星球。

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是一篇富有吸引力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的是小马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浅。小马问老牛,老牛认为过得去;小马问松鼠,松

鼠认为过不去。最后在老马的鼓励下,小马大胆去尝试,终于过了河。故事

说明了遇事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紧

抓住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主,时时刻刻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为主轴。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一、运用图片,激发兴趣。

在进入本课的学习之前,我首先出示了一张“小马过河”的卡通图片。

同学们看到图片后非常兴奋,他们纷纷评论图中的小马,气氛非常热烈。利

用这个机会,我适时地引入了本课的学习: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匹小马要干什么去吗?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呢?看着同学们充满期盼的亮晶晶的眼睛,我引导孩子们打开课本,进入了

本课的学习。

二、发挥自主性,解决生字词。

生字词一直是一个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生字词的教学。我要求同学们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解决生字词,并对生字词的书写加

以指导,同时也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这样激发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

三、充分阅读,分段解析,获得感悟。

获得感悟的最好办法就是阅读。我引导学生们运用多种方式阅读课文,

同时通过老师的范读,给学生的朗读做一个榜样。同学们在反复朗读的过程

中得到了体验。为了能让同学们理解课文,获得感悟,我把文章分成了几个

部分,引导他们认真学习每一个部分,这样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获得

体验。

四、课外延伸。

我引导学生运用这节课获得的体验来进行拓展实践,引导他们把所学运

用到现实生活中,让他们明白如何解决困难,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这节课的遗憾在于,对于拓展实践这个环节,我用的时间较少,同学们没

有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没能完全把握孩子们的所得,希望在今后的教学

中,我有所改进。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

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

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

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作者介绍】

《小马过河》是一篇语言优美,含有深刻哲理的童话,一直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小马

过河》发表于1955年,30多年来,多次被选入教材,并被译成英、法等十几种文字。1980年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讲评奖时被评为一等奖。但《小马过河》的作者在哪里?评奖单位

大费周折,反复寻找才在浙江瑞安农村找到他,当时他正在一所农村中学当代课老师,彭文

席在中学时代就喜爱文学,高中毕业后到一所小学任教。他写过十多篇童话,《小马过河》

是他在29岁时发表的。《小马过河》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早在宋代诗人陆游就写下了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古人学问无移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yuàn yìmài zi yīng gāi lìkè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mómò

1.他正琢磨.()着去磨.()坊的路怎么走,就看见一位老人走来,于是,他赶紧走

上前去问路。

jíjì

2.你既.()然不想留在这里,那就请你立即.()走吧。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

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

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

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

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

试一试就知道了。”

1.为什么牛伯伯说河水很浅,松鼠却说河水很深?

2.读“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你遇到难题了会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愿意麦子应该立刻

二、1. mómò 2. jìjí

三、1.因为老牛个子高,所以觉得水很浅,松鼠个子小,所以觉得河水很深。

2.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还要自己去试试。

四、示例:遇到难题,我首先要想办法,不能退缩。实在不行,就去找人帮忙。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他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干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他人说,自身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学生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考虑: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协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考虑: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小马是怎么想的?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小马想的话,轻读。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考虑: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注意“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 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和老牛说的比较,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 (1)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获奖

二年级14.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做事情要动脑筋,要自己去试试,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一张小马的图片)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问: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小马过河》。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二、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二)学习第一、二段:1、小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你从哪里知道的?2、通过朗读来表达小马很乐意帮妈妈做事。(二)学习第三、四段1、小马驮着麦子、唱着歌儿王磨坊走去,可是,它怎么停下来了?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自由读3、4段。①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理解“为难”:小马想到底能不能过去啊?是过去还是不过去呢?它觉得很为难。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为难的事,请你说一说。②读句子,感受小马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过河而感到为难。2、正在小马觉得为难的时候,它遇到了谁?粘贴老牛的图片。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吗?为什么呀?(出示幻灯片)板书:很浅请学生到黑板上指出“刚没小腿”在哪里。3、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所以老牛觉得过河是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对小马说时,说多轻松啊!你能像老牛一样的读读这个句子吗?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你能给“立刻”换个词吗?(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趟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5、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可是有人不同意,你知道是谁吗?它为什么不同意小马过河?(出示幻灯片)朗读句子。板书:很深6、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就在这条小河里,他眼看着小马就要下河,准备趟过去,这时松鼠候心情怎样?(紧张、着急)你从哪里知道的?抓住词语感受松鼠的紧张、着急、担心。你想当当那只着急的松鼠吗?指导学生朗读松鼠的话。7、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映?他为什么会感到很吃惊?(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为什么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呢?你能动脑筋告诉小马吗?8、可是小马动脑筋了吗?他是怎么做的?(四)学习第五、六段:1、小马回到了家里,妈妈是怎么对他说的?有没有像老牛和松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教案

《小马过河》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他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干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他人说,自身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学生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考虑: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协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考虑: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小马是怎么想的?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小马想的话,轻读。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考虑: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注意“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学实录精选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学实录精选 1. 《小马过河》教学实录之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人物语气。 2.理解老马的话,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还要自己动脑筋去想,敢于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老牛、小马、松鼠贴图,小马头饰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播放《三只小熊》一遍,之后循环播放《两只老虎》。生听到音乐后,便自动跟唱起来。 师:好听吧!来,会唱的唱起来;(师手势示意学生起立)会跳的跳起来就更棒啦!(师做简单示范动作) 音乐结束,学生意犹未尽。 师:好玩儿吧!如果能够放开来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你会觉得更有意思。 【教后反思:在第一课时中,学生相对拘谨,不爱举手发言,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同时也为了缓解初次面对大型公开课的怯场情绪,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前互动的环节,耳熟能详的旋律,简单有趣的律动让学生们很快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课堂中来。】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组词语,谁给大家读读。

出示:老马小马老牛松鼠 麦子小河磨坊 师:(见小手林立)都想读啊,那好,小火车开起来…… 生开小火车大声朗读所示词语。 师:再小声读读这些词,边读边想像,你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一个有趣的故事。 师领生小声慢读。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 生大声齐说:小马过河! 师:(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马过河》。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吗?(师指所示词语)如果能用上这几个词就更棒啦! 两生回答,师引导用所示词语说故事梗概。 【教后反思:选择故事主人公及故事重要线索,七个词便支撑起一个有趣的故事框架,让学生借助这些关键词,先读中回味,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串讲,不仅回顾了上节课所学,对文本有了整体把握,同时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二、精读品悟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说,小马是听了妈妈的话才试着趟过河的。妈妈的话可真神奇!她是怎样说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把这句神奇的话找出来。 1.揭示妈妈的话 根据生答出示:孩子,光听别人说,不能了解河水究竟有多深。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神奇的话。(生齐读) 师:这里的“别人”指谁?(老牛和松鼠) 贴老牛和松鼠图。 师:老牛和松鼠是怎样说的呢?

部编版二下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孩子们,你们谁读过《小马过河》的故事? 那么,谁能告诉老师,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呢? 今天,老师将这这些小动物都带到这里来了,想不想看一看? 老师出示小马、老马、牛伯伯、小松鼠的图片。 来,我们跟他们大声地打声招呼:嗨,你们好!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小马过河》这个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自由读课文。师提要求:轻轻地打开书49页,像老师这样端好书。(稍等)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三.多种形式识字、写字。 1.带拼音识字。 大屏幕出示13个生字。这些生字你认识哪个? 学生随机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棚,让几个学生组词,从而理解字意。 匹、磨重点抓住字音、字形进行指导。 1.磨、驮引导学生猜字谜记忆字形。 哗,听一段哗哗流水声理解字意。 挡,利用做动作理解字意。 死、昨、试强调平翘舌音。 在学生汇报到匹、磨时,教师点击课件,两字的拼音变红,引起学生注意。 汇报死、昨时,两字变蓝,引起学生注意这两个字是平舌音。学生注意到后,教师带读,重点强调。 2.游戏识字。 小青蛙听说我们在认字,它也来凑热闹,瞧,教师展示青蛙上楼梯课件。 从你开始,大声读第一层楼梯上的字,要是这个小朋友读对了,我们就跟着大声读一遍;然后你看吧,小青蛙就会跳上一个台阶。 学生开火车读打乱顺序的13个生字,教师操作课件,读对一个,小青蛙跳上一个台阶。全部认完,掌声响起。 3.词语中巩固识字。 教师出示词语,男生认读——女生认读——全班认读。 第一组:磨坊麦子哗哗 第二组:一匹亲切昨天 第三组:驮起试试试一试 4.指导写“麦”字。 观察——范写——临写——评价 四.再读课文,要求课文读流利。 1.引导学生数一数、标一标课文的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师生、生生互评。 3.朗读1、2自然段,感受小马的乐于承担。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部编版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通过朗读、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亲自尝试的道理。 3、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模式: 以读为主,读演结合,感悟故事道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质疑、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法及学法: 教法:(1)图片及多媒体直观展示法;(2)读演结合促悟法。 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读演结合促悟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生: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课件出示小马的图片(生笑了,说:“小马。”)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我们跟他打声招呼吧!生:嗨!小马你好!师:小马很高兴认识大家,他给我们带来一个有关他的有趣的童话故事。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小马过河。) 板书课题。师:通过读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小马为什么过河? 生:小马过去河了吗?

生:小马是怎样过河的?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这个故事中,让我们一起到故事中寻找答案吧!(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让我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记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课文,边标出自然段。(生自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8个)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刚才老师发现有几位同学边读边带着表情,说明他读得很认真,很投入。 2、解决生字词。(ppt)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词。(ppt) 2、动画播放,复习课文基本内容。 3、解析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师: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结局又怎样呢?咱们再来默读课文,边读边 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不懂的问题,请标上问号。读书吧(生默读课文。) 师;你知道了小马为什么过河? 生:老师,我知道了小马一开始没有过去河,后来听了妈妈的话才过了河。 师:你回答得很完整,已经把课文的大概内容概括出来了,很了不起。 师:还有哪些地方你不明白,也说—说。 生:老师,我明白为什么老牛说水很浅,而松鼠说水很深呢? 师:谁能为他解答这个问题。 生:因为老牛很高,而松鼠身材很小,所以他们一个认为水不深,一个认为水深。 师:说得不错,你很善于思考。 师:小马愿不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呢? 生:愿意。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弄懂课后题1。 2、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3、能联系上下文,弄懂下面几个词语:为难、连蹦带跳、去路、没、趟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妈妈说的话。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略知一、二段 1、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怎样?为什么? 生:我觉得它很懂事,因为它懂得帮妈妈做事。 生:我认为它是个听话的孩子。因为它一听说能帮妈妈做事,就很高兴。 二、抓中心句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小马第几次来到河边才过了河?它是听了妈妈说的哪句话才下决心过河?用“~~~”画出来,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词 1、(出示投影片),抽学生逐段读课文三、四、五、六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妈妈所说的“别人”在课文中指谁? B、“别人”都是怎么说的?用“=”画出来,想一想,它们说的话对吗? C、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用“一一”画出来。 2、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A、学生答了1、2问后,发散:这时候,如果你是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想一想它们谁说的话有道理。 生:我会自己去试一试。 B、学生答第3问,并抓重点词“立刻”、“连忙”。 四、读最后一段,体会中心句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它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2、(出示投影片)看图说说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你从老马的话中想到了什么? 生争论:妈妈的话一定是对的。 生:我想今后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生:我会亲自动手去做一做。 生:我会去做试验,找到解决办法。 五、总结,延伸中心句 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4 小马过河【教案】

14 小马过河 ?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正确读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准确感知故事内容,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2.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大多是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自主识字,也可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识记,如,利用偏旁认识“挡、试、叹、唉”;结合图片识记“棚、蹄”;利用动作表演识记“驮”字等。 (2)写字:“伯、该、刻、掉”的左右占位略有不同,可迁移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让学生谈谈写好这些字应注意的要点。“愿、意、突”等字点画较多,引导学生观察点画的不同。 2.朗读教学 课文对话较多,教学时,应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每种小动物说话时的不同心情和语气,由扶到放,创设情境,读悟结合。 3.理解运用 本课可以按照“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教学思路展开。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课题猜测: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结合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接着,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来讲述故事。最后请学生利用装饰物将故事演出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相关动物头饰。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棚、驮、磨”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麦”3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课文,走进故事 1.谈话激趣,引出故事。 (1)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课件出示小马图)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小马的课文,名字叫《小马过河》。(板书,读题) 2.设疑引文,初入故事。 (1)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2)这匹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又是怎样过河的?大家赶快读一读文中的故事吧。 板块二认读字词,正确读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学生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 马棚驮到磨坊挡住愿意 为难吃惊突然没过小腿 (1)同桌互读,正音。 (2)开火车读,巩固字音。 3.读准多音字:磨坊.、没.过小腿、为难。 (1)学习“坊”:我们学习过的第12课中,“街坊”应该怎么读? (2)播放“坊”的微视频,思考:文中指磨面粉的作坊的“坊”,应该读几声? 课件出示: “坊”是一个多音字,当它表示街巷的名称或牌坊时,读一声,比如:牌坊、街坊。当它表示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时,读二声,比如:织布的地方——织坊,榨油的地方——榨坊。 (3)联系语境学习“没”:文中“没”就是淹没的意思,在本课中读什么?

(完整)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教案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教案设计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3.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 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 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不但 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 谁呢?(教师出示小马图片)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 (教师板书课题)齐声将课题读两遍。 (二)检查预习 过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 1.图片中,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干什么? (学生试说:小马准备过河,松鼠说水太深不能过,黄牛说水很浅可以过。)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2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 这些生字能读正确吗? (课件出示) yuànyìmàiikètdiàomìn 愿意麦该刻突掉命 同桌互读生字,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生字,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愿、意”是整体认读音节,“命”是后鼻音。 (课件出示) tuómòfándnbóqinlitíjì 驮磨坊挡伯浅哩唉蹄既

部编版《小马过河》教案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4、小马过河》部编版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通过朗读、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亲自尝试的道理。 3、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模式: 以读为主,读演结合,感悟故事道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质疑、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法及学法: 教法:(1)图片及多媒体直观展示法;(2)读演结合促悟法。 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读演结合促悟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生: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课件出示小马的图片(生笑了,说:“小马。”)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我们跟他打声招呼吧!生:嗨!小马你好!师:小马很高兴认识大家,他给我们带来一个有关他的有趣的童话故事。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小马过河。) 板书课题。师:通过读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小马为什么过河? 生:小马过去河了吗? 生:小马是怎样过河的?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这个故事中,让我们一起到故事中寻找答案吧!(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让我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记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课文,边标出自然段。(生自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8个)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刚才老师发现有几位同学边读边带着表情,说明他读得很认真,很投入。 2、解决生字词。(ppt)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词。(ppt) 2、动画播放,复习课文基本内容。 3、解析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师: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结局又怎样呢?咱们再来默读课文,边读边 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不懂的问题,请标上问号。读书吧(生默读课文。) 师;你知道了小马为什么过河? 生:老师,我知道了小马一开始没有过去河,后来听了妈妈的话才过了河。 师:你回答得很完整,已经把课文的大概内容概括出来了,很了不起。 师:还有哪些地方你不明白,也说—说。 生:老师,我明白为什么老牛说水很浅,而松鼠说水很深呢? 师:谁能为他解答这个问题。 生:因为老牛很高,而松鼠身材很小,所以他们一个认为水不深,一个认为水深。 师:说得不错,你很善于思考。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14 小马过河【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14 小马过河【教 案】 14 小马过河 ?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正确读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准确感知故事内容,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2.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大多是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自主识字,也可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识记,如,利用偏旁认识“挡、试、叹、唉”;结合图片识记“棚、蹄”;利用动作表演识记“驮”字等。 (2)写字:“伯、该、刻、掉”的左右占位略有不同,可迁移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让学生谈谈写好这些字应注意的要点。“愿、意、突”等字点画较多,引导学生观察点画的不同。 2.朗读教学 课文对话较多,教学时,应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每种小动物说话时的不同心情和语气,由扶到放,创设情境,读悟结合。 3.理解运用

本课可以按照“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教学思路展开。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课题猜测: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结合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接着,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来讲述故事。最后请学生利用装饰物将故事演出来。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棚、驮、磨”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麦”3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课文,走进故事 1.谈话激趣,引出故事。 (1)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课件出示小马图)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小马的课文,名字叫《小马过河》。(板书,读题) 2.设疑引文,初入故事。 (1)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2)这匹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又是怎样过河的?大家赶快读一读文中的故事吧。 板块二认读字词,正确读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马过河》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马过河》 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正确读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准确感知故事内容,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2.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大多是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自主识字,也可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

识记,如,利用偏旁认识“挡、试、叹、唉”;结合图片识记“棚、蹄”;利用动作表演识记“驮”字等。 (2)写字:“伯、该、刻、掉”的左右占位略有不同,可迁移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让学生谈谈写好这些字应注意的要点。“愿、意、突”等字点画较多,引导学生观察点画的不同。 2.朗读教学 课文对话较多,教学时,应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每种小动物说话时的不同心情和语气,由扶到放,创设情境,读悟结合。 3.理解运用 本课可以按照“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教学思路展开。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课题猜测: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结合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接着,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来讲述故事。最后请学生利用装饰物将故事演出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相关动物头饰。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棚、驮、磨”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麦”3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课文,走进故事 1.谈话激趣,引出故事。 (1)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课件出示小马图)(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小马的课文,名字叫《小马过河》。(板书,读题) 2.设疑引文,初入故事。 (1)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小马过河 教案

114 小 马 过 河 1 ?

作者:彭文席 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段导读:概括介绍故事的主人公。 2 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①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②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③麦子驮(tuó)到磨(mó)坊(fānɡ)④去吧。”[句导读:这句话写了小马过河的原因——老马让小马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段导读:写故事的起因,讲小马第一次帮妈妈干活儿——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小马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dǎnɡ)住⑤了去路,3河水哗(huá)哗⑥地流着。小 2①连蹦带跳:蹦和跳两种动作差不多同时发生。 ②愿意:认为符合自己的心愿而同意。 ③口袋:用布、皮等做成的装东西的用具。 ④磨(mò)坊:磨面粉的地方。 3⑤挡住:拦住。 ⑥哗哗:形容水流的声音。 ⑦为(wéi)难:感到难解决,难应付。

马为难⑦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句导读:这句话写了小 马的心理活动,说明他不动脑筋,遇到事就依靠别人,自己不去尝试。]可他已经离家很远了。 段导读:写小马遇到了困难。 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dā)嗒嗒⑧跑过去,4问道:“牛伯(bó)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句导读:这句话用了“……请您……好吗”的句式,体现了小马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老牛说:“水很浅(qiǎn)⑨,刚没⑩小腿,能蹚过去。” 段导读:写老牛告诉小马河水很浅,能过河。 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tán ɡ)过去。突(tū)然,5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句导读:这句话用惊讶、激动的语气读。]小马吃惊地 4⑧嗒嗒嗒:拟声词,本课指马蹄声。 ⑨浅(qiǎn):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 ⑩没 立刻:马上。 5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例句)奶奶这次病得太突然了。 吃惊:受惊。 连忙:赶快、急忙。(例句)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连忙跑进了教室。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

《小马过河》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是第四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说一段话。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理清,一段话的先后顺序,按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情况是本问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1)多媒体直观法。我利用笔记本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三、说教学流程。 1、图片导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课我用主人公小马的图片来提问,让学生马上进入角色。 揭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小马过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里我安排了一次听课文录音,“听说读写”最首要的是听,

部编版 新教材《小马过河》教学教学教案

欢迎共阅 教材解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小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去,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昨天刚被淹死,不能过。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文章篇幅较长,涉及的事物较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提问:通过读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他怎样过河?过河了没有?) 3、训练说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坊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组织学生讨论:要是把磨坊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 里?(磨房前面) 过渡:小马可真懂事呀!他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了吗?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本中, 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整体入手,捕捉重点,理清脉络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如何? 2、集体强化,梳理课文脉络: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两次) 哪几个自然段是说小马第一次过河?(三至四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是说小马第二次过河?(6自然段) 小马两次过河的结果一样吗?(第一次过不了河;第二次趟了过去。) 3、口头填空。 3、请你用为难的语气把此时小马心里的想法读给你的同桌听。 (二)解决第二个问题: 1、同是一条河,老牛和松鼠说的一样吗? (1)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两种动物图片及它们所说的话。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教学生字“蹚”)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小马过河教案(完美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小马过河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认识10 个生字,会写8 个字。 2. 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尝试的道理。 2. 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识字、写字。 2.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

友,而且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小马图片)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 (教师板书课题)齐声将课题读两遍。 (二)检查预习 过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A. 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B. 读正确生字新词。 C. 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 1. 图片中,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干什么? (学生试说:小马准备过河,松鼠说水太深不能过,黄牛说水很 浅可以过。)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2 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 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这些生字能读正确吗? (课件出示) yu àn y ìmài ɡāi k èt ūdi ào mìnɡ愿 意麦该刻突掉命 同桌互读生字,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生字,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愿、意”是整体认读音节,“命”是后鼻音。

最新部编版 新教材《小马过河》教案资料

《小马过河》 教材解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小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去,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昨天刚被淹死,不能过。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文章篇幅较长,涉及的事物较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精亲自尝试的道理。 3、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老牛、小马、松鼠、老马图片及头饰;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训练学生说话 1、激趣: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小马图片)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小马第一次来到咱们这个集体中,看到这么多张生面孔,他的心里太紧张了,谁愿意随便对他说点什么,让他放松放松? 2、导入课题,引导提问。 教师激情导入:听了大家的发言,小马真高兴,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新朋友,现在它不紧张了,而且他还特别愿意和大家共同来分享一个有关他的童话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教师板书课题)齐声将课题读两遍。 引导提问:通过读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他怎样过河?过河了没有?) 3、训练说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坊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教案

14 小马过河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教学时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也可以播放与课文有关的动画视频或通过分角色表演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建议 为了突出重点,巧破难点,顺利实现三维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为了更好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议不使用传统教学的“以教为主”,转而采取“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以“教师的适时引领”为辅的新型学习方式,目的是在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进而能更加喜欢学习语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过程与方法】 采用图片直观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老马、小马、老牛和松鼠的图片,多媒体课件,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谈话导入 1.出示小马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 2.同学们,这匹小马想要过河,可是有个问题难住他了——这条河水深不深?你们猜猜看,小马最后解决这个问题了没有?他成功地过河了吗?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四、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案

14 小马过河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尝试的道理。 2.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小马图片)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 (教师板书课题)齐声将课题读两遍。 (二)检查预习 过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 1.图片中,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干什么? (学生试说:小马准备过河,松鼠说水太深不能过,黄牛说水很浅可以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2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这些生字能读正确吗?加好老师好童学微信每日免费分享课件教案:hlshtx08 (课件出示) yuàn yì mài ɡāi kè tū diào mìnɡ 愿意麦该刻突掉命 同桌互读生字,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生字,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愿、意”是整体认读音节,“命”是后鼻音。 (课件出示) tuó mò fánɡ dǎnɡ bó qiǎn lǐāi tí jì 驮磨坊挡伯浅哩唉蹄既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注意“浅”是前鼻音,“坊、挡”是后鼻音。 3. 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朗读课文,听老师范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小马想要驮着一袋子麦子到磨坊磨面,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不知该不该过去,后来亲自试试,就过去了。) 4.指导识记和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课件出示。愿意麦该刻突掉命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