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政策解读共6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9.53 MB
- 文档页数:63
**县健康扶贫政策知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县紧紧围绕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下简称“贫困人口”)“看病少花钱、报销少跑腿”目标,统筹各项政策资源,坚持因地因人施策、因病分类救治,做到精确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切实做到脱贫不脱政策,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一、贫困人口怎样看病?1、门诊就医:贫困患者凭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直接到县域内定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既可享受单次限额120元/人次,费用报销比例90%的门诊统筹医保报销政策。
但县直医疗机构、民营医院等医疗机构暂不执行。
2、住院治疗:(1)县域内定点机构:贫困患者凭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办理入院登记手续后,即可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免交住院押金和“三免四减半”优惠政策、优先入住“扶贫病房”等待遇。
(2)县域外定点医疗机构:贫困患者凭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转院证明办理入院手续。
但需先行垫付医药费。
3、办理转诊转院手续(1)因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设备等条件限制,贫困患者需要转县外就诊的,必须到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保院(主要负责转诊产科、妇科疾病患者)、县第五人民医院(主要负责转诊晚血病人、肝病患者)等县级公立医院开具转诊单,再到县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服务中心备案。
(2)在外务工人员,因突发疾病住院治疗的,出院后需要务工企业或居住所在地的居委会出具相关证明。
(3)如未办理转诊手续的贫困患者,只按照基本医保相关政策规定报销,不能享受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健康扶贫政策相关待遇。
二、贫困人口医药费用怎么报销?1、本县内定点机构住院报销所需材料贫困患者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申请民政医疗救助报告(由定点医疗机构统一提供样本由患者填写),出院时,只在医院自负10%的总医疗费用即可,不用跑腿报销。
2、县外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所需材料在县外住院的贫困患者需先行垫付医药费,出院后携带如下材料(如有外伤的,病人需提供外伤调查表)到县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服务中心进行审核报销,结算后的费用会在规定工作日内汇入其个人账户。
健康扶贫的政策有哪些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我国贫困⼈⼝的健康扶贫问题重视程度越来越⾼。
那么,⼤家知道健康扶贫的政策有哪些吗?在此,店铺的⼩编为⼤家整理了健康扶贫的政策有哪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欢迎⼤家阅读,希望能对⼤家有所帮助。
健康扶贫的政策有哪些1.为健康扶贫对象进⾏免费体检,建⽴健康档案。
由乡镇卫⽣院和社区卫⽣服务中⼼为辖区内健康扶贫对象进⾏体检,体检后为贫困⼈⼝建⽴健康档案。
2.提供家庭医⽣签约服务。
成⽴了由卫⽣院医护⼈员和村医组成的家庭医⽣团队,为签约居民服务,以贫困⼈⼝为重点提供家庭医⽣签约服务,签约服务率为100%,对⾏动不便的⽼年⼈、残疾⼈和卧床患者实施上门服务,并对贫困⼈⼝⾼⾎压、糖尿病和脑卒中患者针对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
3.健康扶贫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给予补贴。
即建档⽴卡的贫困⼈员先⾃⼰全额缴费180元,后政府予以补助60%。
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参保个⼈缴费部分由政府医疗救助基⾦给予全额资助。
4.区域内住院治疗免起付线,提⾼健康扶贫对象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例。
建档⽴卡的贫困⼈员在城乡医保统筹区内住院治疗,免起付线,医疗费基本医保⽀付⽐例提⾼5%,⼤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病保险⽀付⽐例提⾼10%,门诊特慢性病患者⽀付⽐例提⾼5%。
如下表:5.实⾏健康扶贫对象住院“⼀站式”报销便民服务。
定点医疗机构设⽴健康扶贫⼀站式结算窗⼝,实现基本医保、⼤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站式信息对接和时结算。
6.实⾏健康扶贫对象县域内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
我县健康扶贫对象在融⽔县域内住院看病不⽤交押⾦,直接持医保卡(或农合本)、有效⾝份证件和《精准帮扶⼿册》即可住院治疗,出院时只需交个⼈⾃付部分费⽤即可,减轻患者垫资压⼒。
7.“9+1”种⼤病专项救治。
2017-2020年,根据患病情况,分病种、分批次组织对因病致贫的建档⽴卡农村贫困⼈⼝和经民政部门核实核准的农村特困⼈员以及低保对象实施⼤病集中专项救治。
健康扶贫政策宣传一、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确保农村贫困人口看得起病。
1、提高城乡居民医保保障水平农村贫穷人口(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经民政部门核实标准的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贫困残疾人)农村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提高10%。
2、提高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伏线降低50%,大病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90%。
3、提高民政医疗救助水平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贫困人口中的低保对象和非低保对象患重特大疾病《指9种大病: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癌、儿童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住院治疗,其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政策范围内的自负费用(不含起付线以下部分),医疗救助分别按照70%、50%的比例救助。
4、两补贴a、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县财政按50%的标准给予补贴,特困人员全额补贴,参保率达到100%。
b、实施“扶贫特惠保”家庭综合保障保险。
1、意外伤害/自然灾害保险保障,除社会医疗保险和任何第三方已经补偿或者给付部分,在保险额度内,对其余额按90%的比例给付保险金;2、大病保险补充保障,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或疾病住院达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最高赔付5万元。
5、一减免对罹患9种大病农村贫困人口实际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类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基金等渠道支付后,个人自付部分我县给予50%的减免。
6、一兜底农村贫困人口在我院住院治疗医药费用通过“一站式”结算后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赔付等综合补偿及医院减免,自付费用个人支付仍有困难的,实行政府兜底保障,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救助。
二、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农村贫困人口看得起病1、提升医疗救助能力a、按照国家卫计委下发的(村卫生室管理办法)建设和完善村卫生室b、提升服务能力,县城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c、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建立过程医疗协作医联体。
健康扶贫政策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内容一、健康扶贫是什么?健康扶贫是通过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实施疾病分类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等手段,让贫困人口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防得住病,确保贫困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
二、健康扶贫要为贫困户做什么?由镇村医务人员与所有贫困户签订协议,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家庭成员重点帮扶。
宣传健康扶贫政策,根据所患疾病类型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和康复指导意见。
总的来说就是指导贫困户没有病如何防病,得病了到哪里治疗,治疗后如何报销,得病后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三、享受健康扶贫优惠政策的人群有哪些?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均可享受健康扶贫优惠政策。
四、健康扶贫“三个一批”是什么?大病进行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通过三个一批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贫困户顺利脱贫。
五、什么是“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是指按照“保险在先、救助在后”的原则,参保患者在县域内住院时,完成基本医保报销后,符合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大病保险、扶贫特惠保险标准的,各类医保政策顺次衔接、同步结算。
“一站式”结算服务报销政策(1)基本医保参保财政补助政策。
2022年度大中专院校(包括技工学校)学生及中小学在校学生参保缴费标准为**元/人。
对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一类保障对象及孤儿的参保资金由县民政局全额资助(**元/人),农村低保二类保障对象参保资金由县民政局每人资助**%(**元/人),农村低保三、四类保障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资金由县民政局每人资助**%(**元/人)。
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对象的参保资金由县卫计局全额资助(**元/人)。
(2)“先看病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制度。
从2022年6月1日起,农村贫困人口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实行“先看病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工作,不收取住院押金,不设起付线,不合规医疗费用控制为零;住院合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等保障后实际补偿比例达到**%以上。
健康扶贫都有哪些政策
健康是每个⼈都想拥有的,更是⼤家都追求的。
⽽扶贫也是国家⼤⼒发展的⼀个政策。
那这两个点结合起来就有了健康扶贫政策。
那么什么是健康扶贫,以及健康扶贫都有哪些政策呢?那么下⾯就让店铺⼩编带您了解⼀下吧!
⼀、什么是健康扶贫
健康扶贫是通过提升医疗保障⽔平、实施疾病分类救台、提⾼医疗服务能⼒、加强公共卫⽣服务等⼿段,让贫困⼈⼝能够享受基本健康服务。
⼆、健康扶贫都有哪些政策
患病的参合群众就近选择镇或村两级新农合定点机构(村卫⽣室、镇医院)享受普通门诊治疗服务,其个⼈诊疗费⽤年封顶线为80元,可户内通⽤。
累计在80元之内的,由新农合基⾦全额报销。
如果门诊基⾦该年度没有使⽤或使⽤不完80元的,可将结余部分,滚动累加到下⼀个年度使⽤。
门诊报销⽐例在原基础上提⾼;住院报销⽐例在原基础上提⾼5%;提⾼慢性病报销⽐例;降低乡(镇)内住院起付线100元;各项检查费降低15%;开通健康扶贫绿⾊通道,设⽴专⽤贫困患者病房,提供爱⼼早餐。
以上就是店铺⼩编为您整理的有关于什么是健康扶贫,以及健康扶贫都有哪些政策的相关资料。
但如果您有更多的有关于什么是健康扶贫,以及健康扶贫都有哪些政策的其他相关问题,那么我们欢迎您向店铺进⾏咨询!我们是⼀定会⽤⼼为您解答的!。
健康扶贫政策内容是什么[健康扶贫政策要点]健康扶贫政策要点1、贫困人口全员参保:贫困群众100%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用由县财政承担。
2、贫困群众县域内住院报账政策:取消贫困群众县域内住院报销起付线。
县域内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控制在10%以内,贫困群众自付不得超过住院总费用的10%,超额部分由所住医疗机构给予减免。
3、贫困群众县域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县域内公立医疗机构住院不缴纳住院预付款,只需与医疗机构签定就诊和结算协议,诊疗后由定点医疗机构与医保、民政医疗救助等经办机构直接结算,贫困患者出院时付清个人自付费用。
4、贫困群众大病保险报销标准:大病保险起付标准12000元,按年度累计合规医疗费用高低分段累进支付,具体分段及支付比例为:1.2万元-3万元(含3万元,下同)报销50%、3-6万元报销60%、6-10万元报销70%、10万元以上报销80%。
5、特殊门诊补助:对符合政策规定的11种慢性疾病,按确定治疗方案在乡镇卫生院实施,门诊实际发生费用按90%报销,全年累计不超过6000元。
6、可在门诊治疗的重大疾病按住院费用报销:对符合政策规定的21种可在门诊治疗的重大疾病,在最高报销限额内按住院费用报销。
7、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在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患有慢特重大疾病需要门诊维持治疗的未能纳入报销的合规门诊费用;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个人支付的控制在10%以内政策范围外的住院费用和经批准转入异地就医未能完全报销的住院费用;上述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后符合相关规定的予以救助;门诊救助扣起付线600元,报销90%,封顶线为每户自然年度内不超过5000元;县域内住院救助不扣起付线,报销100%,封顶线为每人次不超过5000元;县域外住院救助不扣起付线,报销60%,封顶线为每户自然年度内不超过5000元。
县域内住院救助为“一站式”出院及时结算,特殊门诊和经批准转县域外住院救助为申请审批后30日内打卡支付到人。
健康扶贫内容及要点健康扶贫是指通过针对贫困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提供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服务的措施,促进贫困人口的健康水平提高,从而减少贫困的现象。
健康扶贫的目标是使贫困人口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健和健康服务,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状况。
健康扶贫的内容之一是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很多贫困人口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
因此,健康扶贫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为贫困地区提供医疗设施和医疗资源,包括建设医疗机构、培养医疗人才、提供医疗设备和药品等。
这样可以让贫困地区的人民能够及时就医,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健康扶贫的内容还包括健康教育。
贫困地区的人们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缺乏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的知识。
因此,健康扶贫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
这可以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开展健康知识培训等方式来实现,让贫困地区人民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问题,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保健知识。
健康扶贫的内容还包括提供健康服务。
贫困地区的人民往往面临着较高的疾病风险和健康问题,他们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服务。
因此,健康扶贫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为贫困地区提供健康服务,包括定期的健康体检、疫苗接种、慢性病管理、孕产妇保健等。
这样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及时发现和管理自身的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状况。
健康扶贫是为了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健康状况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通过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健康服务等方式,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获得基本的医疗保健和健康服务,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从而减少贫困的现象。
健康扶贫旨在为贫困地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状况。
我们应该重视健康扶贫工作,为贫困地区人民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健康扶贫政策明白纸一、医疗救助实施依据根据《廊坊市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实施细则(试行)》廊人社发〔2017〕249号、《廊坊市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廊卫发〔2017〕112号、《关于做好贫困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廊卫发〔2017〕144号、《廊坊市城乡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方案》廊卫发〔2017〕40号文件实施。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慢病患者实施签约服务,力争在2017年底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中的慢病患者“应签尽签”。
2、实施贫困慢病签约患者分类管理,开展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中医干预等服务。
家庭医生团队按约定的服务包项目和频次提供服务,动态掌握签约对象健康情况,并根据病情及时转诊,引导其合理就医。
三、农村贫困人口7种大病专项救治组织对“健康扶贫管理数据库”里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经民政部门核实核准的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和低保对象中,罹患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7种大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
2018年底,7种大病集中救治要覆盖到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和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以及农村低收入家庭中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父母。
四、城乡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1、实施对象。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贫困患者(以下简称“参保贫困患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6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父母,因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担的患者(因患者造成家庭基本生活困难且个人自付合规医疗费用超过家庭前12个月总收入50%以上的),各县(市、区)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群等贫困群体。
2、实施机构。
参保贫困患者所在县域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含公立及社会办医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在显著位置张贴相关流程图。
馆陶县健康扶贫政策一、实施健康扶贫目标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二、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不花钱”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资助。
三、三重保障线(一)基本医疗保险政策1、住院待遇住院起付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起付线降低50%。
住院报销比例:县内乡(镇)卫生院、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合规医疗费用报销90%。
未向医保经办机构备案,转往外地医疗机构的,起付线为3000元,其中转往三级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合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报销比例为40%,转往非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合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报销比例为30%。
2、普通门诊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统筹不设起付线,封顶线每人每年400元,报销比例为70%。
3、门诊慢性病普通慢性病(18种):普通慢性病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6000元,报销比例为75%。
普通慢性病病种包括:高血压(3期高危及以上)、风心病、肺心病、心肌梗塞、各种慢性心功能衰竭、脑血管病后遗症(有严重功能障碍)、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精神障碍、慢性中重度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严重肢体功能障碍或严重脏器损伤)、系统性红斑狼疮、癫痫、活动性结核病、帕金森病、器官移植术后治疗(仅限于使用抗排异免疫调节剂)。
重大慢性病(4种):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15万元,报销比例为90%。
重大慢性病病种包括:恶性肿瘤放化疗、白血病、终末期肾病和重症精神病。
(二)大病保险报销政策取消大病保险住院报销起付线,大病保险年度支付限额提高到50万元。
(三)医疗救助政策1、门诊大额慢性病医疗救助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具有18种普通慢性病和4种重大慢性病资格的人员,在规定的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合规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按政策报销后,合规医疗费个人年自付部分超过1000元以上部分,由医疗救助资金按70%的比例救助,年度救助累计限额不超过2万元。
农民生活的养老保险与健康扶贫政策解读 随着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老保险和健康扶贫政策对农民的保障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将对农民生活的养老保险与健康扶贫政策进行解读,以期帮助广大农民了解相关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际应用。
一、农民生活的养老保险政策 农民生活的养老保险政策是指国家为农民提供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农民在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求。具体来说,农民养老保险政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国家大力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设立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完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晚年生活保障。
2. 养老保险参保范围扩大:国家鼓励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并扩大参保范围。现在,农村居民可以通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待遇。
3. 养老金发放政策:农民退休后,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养老金待遇。国家会根据个人缴费历史和个人账户资金累积情况来确定养老金的发放额度,确保退休农民生活得到保障。
4. 农民养老保险补贴政策:国家为缴费困难的农民提供养老保险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农民家庭经济条件和缴费能力确定,适度倾斜给予补贴,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养老保险的好处。
通过以上政策的实施,农民在退休后可以享受到一定的养老金待遇,保障了他们晚年生活的基本需求。
二、农民生活的健康扶贫政策 农民生活的健康扶贫政策是指国家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医疗保障的一项政策。该政策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医疗问题为出发点,具体措施如下:
1. 健康扶贫定点医疗机构:国家在农村地区设立健康扶贫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基本药物、基本医疗设备等。
2. 建立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制度:国家对贫困人口的大病医疗费用进行补助,帮助他们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贫困人口只需支付一部分医疗费用,其余费用由政府承担。
3. 完善健康扶贫保险制度:国家鼓励农民购买健康扶贫保险,减轻农民因病致贫的风险。健康扶贫保险可以为农民提供医药费用报销、住院津贴、重病保障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