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涿州总体规划

涿州总体规划

涿州总体规划
涿州总体规划

《2004—2020年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一、编制背景

我市于1982年编制完成了涿州镇的城市规划,1986年撤县建市后,又于1990年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又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从上一轮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全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发挥了较好的规划指导作用。但是在新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形势下,上一轮总体规划已表现出不适应性,亟需通过城市总体规划的重新编制进行调整。

2004年,市委、市政府根据上一轮城市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迅速发展的要求,瞄准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决定编制新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4月初,通过招标,确定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始编制《2004年—2020年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7月份,召开《涿州市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说明会,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9月份通过了河北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11月份,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初步设计方案》,并与我市交换了意见。目前,《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待今年上报审批后实施。

二、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重点和城市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合理规划市域城镇体系,推进市域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衔接,处理好发展的时序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地发展。

规划重点:研究确定我市在“大北京”地区、河北省、保定市城市发展的区域地位;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调整城镇空间布局,精简发展主体;调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布局,确定城市人口规模、适宜的城市用地规模和发展方向,形成合理布局、富有特色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空间支撑和保障;发掘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强调“以人为本”,从我市滨河的特点出发,保护自然水系,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树立经营城市的观念,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生态建设,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平台;研究城市科学的发展时序,加强近期建设与长远规划的协调,强化城市规划建设方案的可操作性。

发展目标:到2020年,将涿州建设成为综合实力较强、产业结构优化、科学技术先进、社会高度文明、服务体系完备、城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安全便捷、环境良好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和京郊生态新城。

三、城市的性质

大北京南部地区以现代制造业、旅游文化休闲产业为主导的冀中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四、规划期限和规模

本次规划期限为15年,从2004~2020年,分近、远两期。近期为2004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用地,东至幸福渠,北到拒马河,西到大马村附近,南至机场,总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到2010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控制在30平方公里以内,城区人口达到27万人;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控制在44平方公里以内,城区人口达到40万人。

五、城市主要发展方向

今后15年,涿州城市主要向东、向北发展,实行“东拓北延,适当西展,滨河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

东拓:就是涿州城区跨过京深高速公路向东发展到东张村村西。

北延:就是城区向北延伸到拒马河。

适当西展:就是将西关河向西推出1公里左右,开挖外河,外迁107国道,使原107国道成为城市道路,并依此拓展城市区域,规划期作为预留用地。

滨河城市:就是依托城市西侧、北侧的河道,增加两岸绿地,优化城市景观,体现滨河城市的特色。

六、城市总体布局

坚持“布局合理、远近兼顾”的原则,将城区规划成“两心、两轴、四片,绿色环绕的滨河城市”的总体布局。

两心:北部全市公共中心、西部老城区副中心。

两轴:南北向的亨通大街发展走廊、东西向的范阳路发展走廊。

四片:老城片区、城南片区、城北片区、城东片区。

沿西关河、北拒马河、京广铁路、京深高速、107国道等绿色生态廊道,突出抓好沿107国道西关河段、北拒马河沿线的绿色景观及城市设计,形成沿河自然风景线。规划建设老城公园、镇安寺公园、市民中心公园、城南公园等城市公园。

七、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布局:规划了老城北片区、老城中片区、老城南片区、城南西片区、城南中片区、城南东片区、新城南片区、新城北片区、新城东片区共九个居住区。至2020年,居住用地达到1367.7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31.1%,人均34.2平方米。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到2020年,中心城区将形成“主副中心、点线布局、职能明确”的公建布局结构。其中市级公共服务中心1个,公共服务副中心1个,片区级中心3个。

在北部新区规划建设新的行政中心,围绕行政中心布置文化中心、商贸金融中心、旅游休闲服务中心,同时结合园林绿化的建设,形成整个涿州市的行政、文化、金融核心区。

围绕鼓楼大街和双塔,建设老城文化和传统商业中心,成为涿州城市副中心。分别规划城西、城南、城东3个片区级中心。

3、工业仓储用地

针对城区内工业用地较为分散的现状特点,对各工业企业加以梳理和集中,形成东部开发区、南部工业区和北部工业区三个工业仓储片区。

东部开发区为现代制造业基地,南部工业区为新材料产业基地,北部工业区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工业用地面积为774.1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7.6%。

仓储用地主要结合工业区和对外交通设施布置4处集中仓储区,仓储用地面积为70.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6%。

4、道路交通系统

城市道路规划形成“九纵、八横、两环”的布局结构。

九纵:由西向东分别为107国道、东大街、规二路、教军场街、东兴大街、鸣泽大街、火炬路、经二路、东外环路。

八横:由北向南分别为北外环路、滨河二路、北环路、华阳路、范阳路、冠云路、结义街-龙马路、南环路。

两环:内环由滨河二路、经二路、冠云路、东大街组成。外环由北外环路、东外环路、结义街-龙马路、107国道组成。

5、绿化景观系统

规划布局突出以西关河、拒马河环绕城区的自然景观优势,利用穿城铁路的防护绿地,依托重要道路绿化景观及不同级别的公共绿地,形成“四面环青屏,处处邻绿景,河水绕城廊,绿网织全城”的城市网状绿化体系。

——在中心城内外形成绿网,外环西侧、北侧依托滨河绿化,东侧、南侧依托城市外环路道路绿化。

——规划布置11处市级公园和7处区级公园。各种绿地有机结合,相互沟通、融合,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开敞式绿色空间网络。

——依托城市西侧西关河和北侧拒马河及周边生态绿地形成滨河绿地景观。——依托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的防护绿地,城市内环和主要景观道路,以及结合内外环布置的主要公共绿地,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

到 2020年,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规划建成区绿地率30%。涿州城市绿地总面积688.3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15.7%,人均绿地17.2 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412.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0.3平方米;生产防护绿地面积275.9公顷,人均用地6.9平方米。

6、景观风貌规划

通过“继承历史,依傍水系、绿化城市”形成“古今相映、新旧互衬,绿水相依”的宜居城市形象,塑造涿州城市形象特色。

——将现代城市功能与历史风貌保护结合起来,在鼓楼大街双塔保护范围形成以涿州古城街坊和历史商业街市为主的历史景观风貌。

——加强区域水环境的改善,对绕城河段进行整治,包括河堤防护林地。加强以水体、水景为核心的土地使用,利用景观提升土地价值,创造新的城市意象。——城市绿化做到点上绿色成景,线上绿色成荫,面上绿色成林。规划形成老城区的零售商业景观风貌区、现代都市风貌区、现代工业园区、滨水景观风貌区。

八、全市城镇体系规划

近期规划形成三级城镇体系,第一等级为涿州城区。涿州城区人口规模为27万;第二等级为松林店、码头、东仙坡、东城坊四个中心镇,松林店人口达到1.5万,其余镇人口达到0.3万;第三等级为高官庄、百尺竿、义和庄、豆庄四个一般镇。人口规模分别达到0.15万人左右。

远期涿州市域形成涿州城区和中心镇两级城镇。到2020年,涿州城区人口达到40万人。形成松林店、码头、东仙坡、高官庄、东城坊五个中心镇,松林店镇人口达到4.7万人,其余镇人口为1.5万人。

城镇空间形成“一心引两带、一环串五珠”的发展格局。“一心”即涿州城区,“五珠”为松林店、码头、东仙坡、高官庄、东城坊五个中心镇。“两带”指以107 国道、京广铁路交通走廊所形成的南北向和以涿涞公路为依托的东西向城镇发展带。“一环”指影视城路、旅游大道、松高路、幸福渠路形成的环状公路网,它是市域内部五个中心镇间的主要联系通道。

九、远景规划设想

远景规划的期限为2020-2050年,人口规模达到7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70平方公里。城市发展方向主要向北、向东两个方向扩展,适当向西发展。城市布局继续延续“两心、两轴、四片”的结构。

工业用地发展,开发区组团向东、向南推进,城南工业组团则向东完善。远景规划在西关河以西1公里新修河道,作为泄洪河道,原西关河形成城市内河,107

国道外迁到城市外围。依托交通优势和景观优势,在城西和城北分别形成低密度居住区,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同时吸引北京居民。

关于《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的补充规定

长沙市城乡规划局关于《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的补充规定 为了加强规划管理,统一规划许可审批标准,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对《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下称《技术规定》)未明确的内容以及概念易模糊、产生歧义的条文作出如下补充规定。 第一条城市建设应按规划成片实施,一般应以街坊为单 位,以规划道路为界限,规划蓝线原则上应划至用地周边规划道路中心线。无单独建设条件和规划部门认为不适合单独建设的,必须按规划要求整合周边用地。(新增-修改《国土与规划协同工作会议纪要》长规纪[2009]186号)第二条多个控规地块组合的项目,各地块规划指标经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可在用地范围内部总量平衡。(新增) 第三条居住或商住用地的容积率一般不得小于1.0。(新增-修改《规划审查规定(试行)》长规发[2008]93号第十九条) 第四条工业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原则上不得低于1.0,绿地率不高于15%,生活设施、后勤保障、办公服务等配套设施用地面积一般不得超过项目总用地的7%。(新增-摘录《政府办公厅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长政办发[2010]6号) 第五条非居住建筑(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以及幼儿园、托儿所生活用房和大、中、小学教学楼除外)位于居住建筑北向时,其建筑间距按该非居住建筑在居住建筑南向同型布置的建筑间距控制,其间距最小值低层不小于6米,多层不小于9米,同时须满足消防和各专业规范要求(两栋建筑间距值内插建的情况除外)。(新增-修改《居住建筑间距和日照管理规定》第十一条(二))

第六条高层建筑位于南侧,与相邻居住建筑为非平行布置时间距按下表: 注:①表中“S”为南北向布置时的标准间距值; ②表中“a”为相邻建筑的夹角。 ③表中“间距”为建筑南北向重叠部分的平均间距。 ④建筑间最近点距离在建筑间距Ⅰ、Ⅱ、Ⅲ类区分别为0.5S、0.6S、0.7S。 (新增-修改《居住建筑间距和日照管理规定》第十条(四)) 第七条高层建筑,临城市规划道路为建筑主朝向且建筑主体直接落地的(无裙房),退让规划道路可按《技术规定》要求减少2米。(新增)第八条在项目建筑基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开放空间的,不另奖励增加可建建筑面积。(修改《技术规定》第3.8条) 第九条居住及商住用地内商业建筑原则上应集中设置。临12米以上城市道路的商业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4米的骑楼(临城市道路仅设置集中的人流出入口的大型商业可不设骑楼),且应配建为其服务的相对独立的停车场(库)。(修改《技术规定》第6.9条) 第十条居住用地及商住用地临路幅宽度26米及以上城市道路设置的商业其建筑总长度(含建筑底层商业部分)不应超过用地临城市道路边线总长度的30%;临路幅宽度26米以下城市道路设置的商业其建筑总长度(含建筑底层

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论证报告成果规定(试行)

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论证报告成果规定 (试行) 长沙市规划管理局 二O一O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修改原则 第三章修改论证 第四章修改论证报告成果一般要求 第五章用地及指标修改论证报告成果要求第六章道路修改论证报告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局部修改工作的管理与技术审查,保证控规修改论证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我市行政辖区范围内修改经批准的控规,编制控规局部修改论证报告应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修改原则 第三条控规修改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提出的规划原则,并应当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控规修改范围面积累计占原控规总面积50%以上,或修改范围总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应重新编制控规,不作为局部修改处理。 第五条原则上不予修改的控规内容按照《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规定(试行)》执行。 第三章修改论证 第六条控规局部修改,原则上应结合该项目申请修改的内容和周边地区的现状、规划情况,进行控规修改论证。 第七条控规修改论证应由申请单位委托具有城市规划编制乙级以上资质(含乙级)的单位进行。由市规划局承担控规修改论证设计费用的,从定点单位中按采购程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第八条控规修改论证应以该片控规范围为主要研究范围,并结合控规编制单元进行分析论证。 第九条控规修改论证结论应不突破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论证要点通知单的规定。 第十条控规修改论证内容应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有所侧重。主要包括: 一、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设施承载能力论证。其中必须包括是否满足国家规范、地方标准及解决方案等。 二、城市交通影响论证。如交通量、交通组织(含静态交通)等。

长沙市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几项具体规定(试行)长规发[1998]14号

长沙市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几项具体规定(试行) 长沙市规划管理局文件 长规发[1998]14号 各有关设计院、所、公司、建设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设计水平,便于统一审查管理,根据〈城市规划法〉及有关详规编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几项具体规定。 一、编制原则 所编制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下进行。须准确标明周边地形地物实际情况,同时须标明地下管网、空中线路走廊及规定保留树木等情况。所编制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反映实际地形。详规中确定的相关要素(坐标、标高、平曲线要素等),注重与已规划而暂未实施的路、桥、建筑物、构筑物、各类管网市政公用设施等相衔接。 二、规定规围 本规定的使用范围限于城市局部地区(地段)之修建性详细规划,包括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工厂区、综合区、专业规划区及单位用地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工作阶段 四、可分为方案审查和成果审批两个阶段 (一) 方案阶段(规模较小的可省) 1、该方案所选用的有关国家规范及其内容摘要。 2、城市规划道路及城市现状道路。 3、现况地形地物(用地红线范围四至方向定位),指北针,比例尺。 4、方案优缺点比较说明,包括设计依据,指导思想、位置和规模、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5、地形复杂时应标明与相邻之间地物的关系,建筑物与档墙、护坡、踏步

等的关系。 6、可用徒手(或直尺)、铅笔(或彩笔)等自由表达。 7、简要文字说明。 (二)成果阶段 1、设计图纸 (1规划位置(重点工程或够居住组团级以上规模的)一般可用小比例尺附在总平面图的一角。 (2)总平面图,依据采用方案进一步完善设计内容。 (1)城市规划道路坐标、平曲线要素、标高及城市现状道路。 (2)城市坐标网、水准点。 (3)用地红线范围四至方向定位(注明控制点坐标,如单位四址天然阻隔可不标)。 (4)地形地物现况,表示在同一图上,,为表示与周围相应的环境关系现况表示范围需超出用地四至范围不少于30米。 (5)主要项目(包括道路)的位置坐标和设计标高、尺寸、建筑层数、建筑物编号(或名称)、道路交叉点、主要变坡点的坐标、标高、破向箭头等。(6)绿化及美化设施的布置示意。 (7)风玫瑰或指北针、比例尺(1;500或1:1000)。 2、图纸设计简要说明 (1)所选用的有关国家规范、地方法规及内容摘要。 (2)设计依据 (3)本工程所提供图纸来源、比例等。 (4)说明场地周围环境以及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居住建筑现况及其相互关系。 (5)概述场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地理情况以及场地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绿化状况是否保留或拆除等情况。 (6)概述建筑物布局方式,空间组织与周围环境协调方式等。 3、图例(按国家有关制图标准并标注建筑物使用情况可省)。 各单位编制详细规划必须符合以上规定要求。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图

长沙市路网规划综合设计设计要点

长沙市路网规划综合设计设计要点 (讨论稿) 一、规划背景 本项目旨在通过评估既有规划路网系统和统筹道路工程深化设计成果,深化、论证和完善道路交通规划,提高城市道路控制要求的合理性。为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优化城市路网结构以及交通设施建设管理及工程项目实施提供依据与技术指引。 二、规划范围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4年修订)确定的都市区范围。 三、规划依据 (一)《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4年修订); (二)《长沙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0-2020)》; (三)《长沙市快速路及其立交系统规划》; (四)《长沙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 (五)其他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及控规层次城市设计成果; (六)国家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四、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 (一)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开展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分析现状道路网及其运行状况,整理出现状 - 1 -

道路基本信息表,包括起讫点、红线宽度、长度、车道数、交叉口形式等。 (二)规划梳理及评估 整合梳理长沙市城区骨干道路交通工程规划设计、控规层次城市设计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道路交通设计等成果,形成快、主、次、支规划路网图及基本信息表,对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道路网进行评估,提出道路网优化思路。 (三)路网交叉口校核 依据路网优化思路,提出主要路网交叉口优化提升建议,包括交叉口形式、衔接匝道及其实施控制分析等内容,并对整合成果的道路交叉口形式、车道数、控制点等内容进行校核,保障道路通行能力的基本匹配。 五、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三部分,最终成果将形成道路规划综合成果(含图、表)。正式成果须提交包含电子文件的光盘2张,A3格式文本、图集及附件6套。 六、时间进度要求 项目总体要求在2015年12月前完成。 七、其他要求 专家评审会议纪要及其它相关会议纪要一并视为设计要点。 - 2 -

长沙市规划管理局建设项目规划审查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设项目规划实施管理,保障规划审批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相关规范、规章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审查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临时建设、城乡个人居住用房修建、危房翻建及装修工程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试行。试行期为一年,试行过程中有修改或增补内容的,以“补充规定(之一……,之二……)”形式更新。 第二章各类规划审查适用范围 第四条需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项目范围 (一)物流中心、体育场、展览馆、会议中心、酒店、医院、学校等重要的公共建筑; (二)对外交通枢纽、公共交通枢纽、大型停车场、大型加油站等重要的交通设施项目;

(三)一类地区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工程和超过5万平方米的居住建筑工程; (四)其他地区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工程和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居住建筑工程; (五)城市规划部门或公安交通部门认为属交通敏感或饱和地段的建设项目以及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的其他建设项目。 第五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编制工程管线规划;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总图)时,应当编制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在编制并审批通过工程管线规划或管网综合后方可进行单体设计。新建、改建道路设计应编制管线综合设计,设计深度同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六条用地面积在45亩以上(不含45亩)的建设项目及市政情况较复杂的其他项目应在审批总平面图(修建性详细规划)时编制和审批竖向及管线综合规划。 第七条下列项目在报建时须提供建(构)筑物夜景亮化设计资料和图纸: (一)城市标志性建(构)筑物; (二)城市主、次道路(W≥30米)两厢的高层建筑及高度超过50米的建筑;

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城市商业规划(47页).doc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控制指标和标准 .................................................................. 第三章城市商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 .................................................. 第四章城市商业中心布局规划 .............................................................. 第五章社区商业服务设施规划 .............................................................. 第六章商业街建设规划 .......................................................................... 第七章商品市场建设规划 ...................................................................... 第八章商业零售业态建设规划 .............................................................. 第九章物流配送业建设规划 .................................................................. 第十章规划主要实施措施 ...................................................................... 第十一章附则 ..........................................................................................

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标准

长沙市地方标准 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标准 CSGH/002-2005 2005年6月实施 主编单位:长沙市规划管理局

关于执行《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成果标准》的通知 长规发[2005]100号 各规划设计单位: 现将《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标准》(CSGH/002-2005)印发给你们,自二00五年六月一日起请参照试行。 本标准由长沙市规划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具体解释等工作由长沙市规划管理局总工室负责。 长沙市规划管理局 二00五年六月二十七日

目次 1 总则 (1) 2 阶段成果 (1) 3 规划文本的内容与格式 (4) 4 图纸的内容及深度 (21) 5 分图图则的基本内容 (24) 6 规划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 (26) 7 现状调研报告及基础资料汇编的基本内容 (32) 8 电子文档 (34) 9 附则 (52) 附录A 文件封面格式 (53) 附录B 图则示范样本 (55) 附录C 本规范用词说明 (57) 附加说明 (58)

1 总则 1.0.1 为了统一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的内容、深度及格式,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审批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和其它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特制定本标准。 1.0.2 凡在长沙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遵照本标准执行;在长沙市其他市辖范围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宜参照本标准执行。 1.0.3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遵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2 阶段成果 2.1 一般规定 2.1.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由法定文件和技术文件两部分组成。法定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图纸(含分图图册),技术文件为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现状调研报告)。 2.1.2 本标准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现状调研阶段、方案阶段、初步成果阶段和正式成果阶段。 2.1.3 所有阶段的成果文件应采用A3幅面装订(图纸大于A3幅面则折叠为A3幅面装订)。 2.1.4 规划文本、图纸应装订为一册,附件(规划说明书、现状调研报告、基础资料汇编)装订为一册。

关于《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的补充规定

长沙市城乡规划局关于《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的补充规定 为了加强规划管理,统一规划许可审批标准,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对《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下称《技术规定》)未明确的内容以及概念易模糊、产生歧义的条文作出如下补充规定。 第一条城市建设应按规划成片实施,一般应以街坊为单 位,以规划道路为界限,规划蓝线原则上应划至用地周边规划道路中心线。无单独建设条件和规划部门认为不适合单独建设的,必须按规划要求整合周边用地。(新增-修改《国土与规划协同工作会议纪要》长规纪[2009]186号)第二条多个控规地块组合的项目,各地块规划指标经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可在用地范围内部总量平衡。(新增) 第三条居住或商住用地的容积率一般不得小于1.0。(新增-修改《规划审查规定(试行)》长规发[2008]93号第十九条) 第四条工业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原则上不得低于1.0,绿地率不高于15%,生活设施、后勤保障、办公服务等配套设施用地面积一般不得超过项目总用地的7%。(新增-摘录《政府办公厅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长政办发[2010]6号) 第五条非居住建筑(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以及幼儿园、托儿所生活用房和大、中、小学教学楼除外)位于居住建筑北向时,其建筑间距按该非居住建筑在居住建筑南向同型布置的建筑间距控制,其间距最小值低层不小于6米,多层不小于9米,同时须满足消防和各专业规范要求(两栋建筑间距值内插建的情况除外)。(新增-修改《居住建筑间距和日照管理规定》第十一条(二))

第六条高层建筑位于南侧,与相邻居住建筑为非平行布置时间距按下表: 注:①表中“S”为南北向布置时的标准间距值; ②表中“a”为相邻建筑的夹角。 ③表中“间距”为建筑南北向重叠部分的平均间距。 ④建筑间最近点距离在建筑间距Ⅰ、Ⅱ、Ⅲ类区分别为0.5S、0.6S、0.7S。 (新增-修改《居住建筑间距和日照管理规定》第十条(四)) 第七条高层建筑,临城市规划道路为建筑主朝向且建筑主体直接落地的(无裙房),退让规划道路可按《技术规定》要求减少2米。(新增)第八条在项目建筑基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开放空间的,不另奖励增加可建建筑面积。(修改《技术规定》第3.8条) 第九条居住及商住用地内商业建筑原则上应集中设置。临12米以上城市道路的商业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4米的骑楼(临城市道路仅设置集中的人流出入口的大型商业可不设骑楼),且应配建为其服务的相对独立的停车场(库)。(修改《技术规定》第6.9条)

长沙容积率管理技术规定试行-长沙城乡规划局

长沙市容积率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1、编制依据 为贯彻国家城市规划管理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我市容积率管理,依据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1年修改)》(以下简称《总规》),借鉴国内外城市和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目前容积率管理需求,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总规》确定的都市区1范围内的地块容积率2上限控制,具体的地块容积率应通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 3、适用用地类型3 本规定主要为居住用地(R)、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中的商业用地(B1)和商务用地(B2)、工业用地(M)的容积率管理提供依据。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中的娱乐康体用地(B3)、公用设施用营业网点用地(B4)和其他服务设施用地(B9)、公用设施用地(U)、物流仓储用地(W)等用地的容积率依照相关规划建设标准和行业规范确定。 注1:都市区范围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将规划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涉及的乡镇以及与城市建设用地远景拓展涉及的乡镇整体纳入都市区范围,都市区总面积1930平方公里。 注2:本规定中地块容积率是指地块内各类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地面以下的停车场和设备用房等除外)的综合与地块净用地面积的比值,为地块净容积率。 注3:本规定所采用的用地分类依据2010年12月24日发布,2012年1月1日实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确定。

基于城市开发和项目建设的实际需求,本规定在高强度开发地区提出商住综合体项目用地(CR)的容积率控制要求,中心城区除高强度开发地区以外的区域,不应再布局商住综合体项目用地。 第二章一般地区用地容积率控制 1、居住用地(R)、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容积率控制 1.1 强度分区 本规定适用范围内用地共划分为三级强度分区(详见附图1)。 1.2 容积率控制 ①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和商务用地各级强度分区上限容积率按表1和表2确定。 表1 居住用地容积率上限 强度分区强度1区强度2区强度3区 容积率上限 3.0 2.4 1.9 表2 商业用地和商务用地容积率上限 强度分区强度1区强度2区强度3区 容积率上限 5.0 4.0 3.0 2、工业用地(M)容积率控制 2.1 工业用地原则上应在长沙市各类产业园区布局,园区以外不宜布置工业用地,二环线以内区域禁止布局工业用地。 2.2容积率控制 各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上限按表3控制。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只是分享

目录 前言 (1) 一、总则 (7)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 三、城市性质及规模 (10) 四、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1) 五、城市形象规划 (13) 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4) 七、生态保护与园林绿地规划 (17) 八、综合交通规划 (20) 九、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4) 十、防灾减灾规划 (26) 十一、分区发展与规划控制导则 (27)

前言 长沙,古称潭州,别名“星城”,素有“楚汉名城”、“屈贾之乡”、“革命圣地”之美誉。悠悠湘江,巍巍麓山,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如今的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更是著名的山水洲城、幸福之都。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市先后六次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第六版总体规划——《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简称03版总规),对长沙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03版总规的实施面临新的形势与背景:一是2007年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长沙在城市发展模式转变方面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赋予了长沙新的历史使命;二是2009年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要求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对长沙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三是2008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要求长沙进一步发挥区域带动能力;四是长沙城市社会经济超常规发展,03版总规提出的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在2008年底提前实现,需要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使其更好地指导城市的发展;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经实施,要求维护和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 按照国家有关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的要求,长沙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本次总体规划修改工作: 2009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关于修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请示,经过部际联席会议审查,2010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关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意见的函》(建规函〔2010〕330号)函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长沙市开展《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修改工作; 2011年5月-6月,长沙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对总体规划修改方案进行了为期

长沙市规划管理局城乡规划公示暂行规定

精心整理关于印发《长沙市规划管理局城乡规划公示暂行规定》的通知 长沙市规划管理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的监督管理,加强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规范城 乡规划行政行为,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切实保障公众权益和国家利益,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和《湖南省城市规划公示制度(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城乡规划公示是指在长沙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制定、修改公示以及市局规划实施管 ??????? 第五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公示。 第六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制定批前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编制的说明、规划编制的依据、规划文本的主要条款及有关

图纸等。 第七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修改前应当公示,广泛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前款规定的批前公示主要内容包括:修改说明、修改前后有关图纸的对照和文字说明以及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变更情况等。 个 目; (二)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项目; (三)风景名胜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 (四)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项目;

(五)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对相邻建筑或周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前款规定的批前公示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及简要说明、相关图纸、公示意见受理部门联系人及电话等。 第十三条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对相邻用地或建筑周边关系和环境 (二)已作出建设工程规划行政许可,对原规划行政许可内容进行变更,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公示的。申请变更部分房屋已销售的,一般应征得购房人的书面意见。 前款规定的批前公示主要内容包括:修改说明、修改依据、修改前后的相

《长沙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05-2020)》(2011年修订)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控制指标和标准 (4) 第三章城市商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 (9) 第四章城市商业中心布局规划 (11) 第五章社区商业服务设施规划 (17) 第六章商业街建设规划 (19) 第七章商品市场建设规划 (22) 第八章商业零售业态建设规划 (27) 第九章物流配送业建设规划 (40) 第十章规划主要实施措施 (42) 第十一章附则 (44)

1、长沙市城市大型零售网点现状图 2、长沙市城市商品市场网点现状图 3、长沙市城市四、五星级酒店现状图 4、长沙市城市交通流向分析图 5、长沙市城市体系结构规划图(2005-2020)2011年修订 6、长沙市城市特色街规划图(2005-2020)2011年修订 7、长沙市城市商品市场规划图(2005-2020)2011年修订 8、长沙市城市大型零售网点规划图(2005-2020)2011年修订 9、长沙市城市四、五星级酒店规划图(2005-2020)2011年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更好地适应长沙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规范商业网点的建设与管理,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的有效管理,长沙市商务局组织对《长沙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05-2020)》进行修订。 第二条本修订主要对商业中心,社区商业服务设施,商业街,商品市场,大型商业零售网点,高星级酒店及餐饮,物流配送业等七部分进行规划。 第三条规划修订依据 1.《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0年修订); 2.商务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商建发〔2004〕180号); 3.商务部、财政部和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号); 4.湖南省地方标准《商业分级设置规范》和《商业业态规划》(湘商建设〔2004〕6号); 5.《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6.《长沙市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 7.《长沙市商品市场网点“十五”计划和到2015年长沙规划纲要》; 8.《长沙市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9.《长沙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05-2020)》。 第四条修订期限 1.近期规划:2011年-2015年; 2.远期规划:2016年-2020年。 第五条规划修订范围 长沙市都市区:包括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不包括莲花镇和雨敞坪镇),望城区的高塘岭镇、星城镇、黄金镇、雷锋镇、丁字镇,长沙县的星沙街道、泉塘街道、湘龙街道、暮云镇、黄花镇、榔梨镇、黄兴镇、安沙镇、跳马镇和干杉乡,总面积1930平方公里。2020年都市区城市人口

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标准

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标准 CSGH002 (试行本) 长沙市规划管理局 2003年10月 说明 1、编制目的: 规范编制工作,提高审批效率,便于规划管理。 2、编制依据: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长沙市规划管理局《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深度规定》 3、使用要求 凡在长沙市规划区范围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按此标准试用,试行时间为2003年10月1日至2004年10月1日。如有问题,与规划局总工室联系。 目录 第一章成果要求 (1) 第二章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基本内容及格式 (3) 一、总则 (3) 二、规模及用地布局 (3) 三、土地利用性质 (3) 四、土地开发强度 (5) 五、道路交通 (6) 六、市政设施 (8) 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12) 八、绿地系统 (13) 九、历史文化保护 (13)

十、城市设计 (14) 十一、城市生态环境 (14) 十二、农民安置 (14) 第三章 AUTOCAD电子文件标准 (15) 一、AUTOCAD图层 (15) 二、图示符号 (19) 三、控制指标块形式 (22) 第一章成果要求 一、现状分析阶段 1、现状资料汇总及分析报告。 1.1除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外,还应调查以下内容:①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专项规划的要求。②正在使用的规划和已办手续的用地红线及正在办理手续的用地项目。 1.2现状数据:应使用与文本规划值对应的表格内容进行整理。 1.3 用地评定成果中应有各类用地的数据统计。 1.4 已办手续未用及正在办理手续的项目应分项列表统计面积。 2、图纸(除位置图外,均在1:2000地形图上制作) 2.1 区域位置图 2.2 用地现状图 2.3 用地评定图 2.4 基础设施现状图 二、方案阶段 1、方案说明(第一次提交的方案不得少于两个,经审查后综合成一个方案)。并附上阶段成果及审查会议纪要。 2、图纸(除位置图外,均在1:2000的地形图上制作) 2.1 区域位置图 2.2 用地现状图 2.3 建筑质量评定图 2.4规划方案图(第一次提交的方案不得少于两个,经审查后综合成一个方案)。 三、初步成果阶段 1、文本 2、图纸(除位置图外,均在1:2000的地形图上制作) 2.1通过审查的(上阶段完成的)区域位置图、用地现状图、建筑质量评定图 2.2用地规划图(当用地规划图不能清晰反映有关情况时,增加下列图纸) 2.2.1 基础设施规划图(含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 2.2.2 绿地系统及水面保护规划图 2.2.3 村民安置用地规划图 2.3 道路交通规划图 2.4控制指标规划图

长沙市总体规划

长沙城市总体规划:9年后城区扩至4960平方公 里 2011年06月24日 13:58 来源:中国新闻网卜劲文雷娟 [我要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大中小] 昨日上午,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听取了副市长李军关于提请审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修订成果的议案说明。到2020年,长沙规划区总面积约4960平方公里,范围拓展到宁乡城区、金洲新区和浏阳工业新城,将构建一个可承载千万级人口的新型大都市区域。 规划面积增加到4960平方公里 新版总规划将2003版规划层次中主城区调整为中心城区。同时,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将规划区、都市区、中心城区的范围进行了调整。 修改后的总规划区在2003版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增加了长沙县的10个乡镇、宁乡县的11个乡镇、浏阳市的4个乡镇,总面积由2893平方公里增加到4960平方公里。都市区在原规划基础上增加了长沙县的黄兴镇、安沙镇、跳马镇和干杉乡等四个乡镇,总面积由1450平方公里调整为19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以行政村界线为基础,包括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各街道的全部及坪塘镇、含浦镇的一部分,望城县的高塘岭镇、星城镇、黄金镇、雷锋镇的全部及丁字镇的一部分,长沙县星沙街道和梨镇的全部,以及长沙县的暮云镇、黄花镇、黄兴镇的一部分,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 长沙将成千万人口新型大都市 修改后的总规中2020年都市区城市人口660万,城镇建设用地66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城市人口629万,城市建设用地629平方公里。规划至2020年全市总人口为1000万,城镇人口780万。规划长沙中心城区形成一个特大城市、宁乡城区和浏阳城区形成两个中等城市。 城市空间结构上,总体规划在原来两条生长轴线的基础上增加一条南部生长轴,构筑“一轴两带多中心、一主两次六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一轴”为湘江服务功能轴,“两带”为北部发展带和南部发展带,“多中心”为由城市主中心、副中心和组团中心构成的多中心体系。“一主”为河东主城,“两次”为岳麓片区、星马片区,六组团为坪浦组团、高星组团、金霞组团、暮云组团、黄黎组团和空港组团。 2020年湘江过江通道达20座

长沙大规划来了到你所在的片区会有什么变化

精心整理长沙大规划来了到2020年你所在的片区会有什么变化 提示:'长沙观察'为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微信官方平台今天继续来聊长沙的发展,《长沙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透露,到2020年,将长沙建设成为中部一流、国内领先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全力打造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打造成为有特色、强辐射、高 现代商贸、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等产业。望城片以望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浏永片以浏阳市主城区为中心,以金阳新区、大瑶、镇头、沿溪为副中心,发展电子商务、旅游产业、文化创意等产业。宁金片以宁乡县主城区为中心,以沩东新城为载体,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现代物流、旅游产业等产业。麓谷

片依托长沙高新区,重点发展信息消费、检验检测、动漫游戏等产业。金霞片以金霞经济开发区为主体,依托“一区三港”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跨境电商、健康养生等行业。空港片以黄花镇为主体,发挥航空、地铁、磁悬浮轨道等交通资源优势,发展临空经济,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住宿餐饮等行业。高铁片以黄兴镇和黎托乡为主体,以长沙南站 年, 6%3500元/ 构3-4家,引进各类金融后台服务中心4-5家,形成与长沙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将长沙打造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现代金融基地。 现代物流深入推进高星物流园、湾田国际物流城、海驿智能物流园、普洛斯空港物流园、金桥物流中心、高岭国际商贸物流城等园区的建设发展,构建以霞凝港、黄花国际机场为依托,公路、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体的多

式联运物流网络,打造我国中部地区的物流大通道。重点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及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物流智能化管理方面的应用,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建设,提高物流企业配送的精准化、智能化。到2020年,力争将现代物流业培育为千亿级产业,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突破5万亿元,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显着降低;强化长沙作 网络。特色商业街建设方面,重点建设浏阳河风光带特色街、梅溪湖旅游商业特色街、中山路商业街、三和路风情休闲街等特色商业街。大市场发展格局方面,重点建设金霞经开区市场群、望城经开区市场群、黄兴镇市场群、丁字市场群、跳马镇(白竹)市场群、安沙镇市场群、双江口镇市场群、永安镇市场群、莲花镇市场群、镇头镇市场群十个市场群,重点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