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富油气凹陷_满凹含油_论_内涵与意义

富油气凹陷_满凹含油_论_内涵与意义

富油气凹陷_满凹含油_论_内涵与意义
富油气凹陷_满凹含油_论_内涵与意义

文章编号:100020747(2004)022*******

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

———内涵与意义

赵文智,邹才能,汪泽成,李建忠,李明,牛嘉玉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富油气凹陷指陆相沉积盆地中烃源岩质量好、规模大、热演化适度与生烃量和聚集量都位居前列的含油气凹陷。富油气凹陷形成“满凹含油”的条件是:①烃源岩生烃总量大,可保证各类砂体聚油成藏;②有效烃源岩面积大,为各类砂体与烃源岩提供最大接触机会,有利于油气运聚成藏;③湖盆振荡变化使砂、泥岩频繁间互,为各类岩性2地层圈闭形成创造条件。富油气凹陷呈满凹分布的岩性2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最大湖泛面、不整合面与断层面的控制,油气在有利沉积相带、岩性或地层尖灭带、沉积阶段古地形坡折带、裂缝带与次生孔隙发育带相对富集,“甜点”则位于斜坡背景上发育的主砂体以及有裂缝和鼻状隆起背景参与成藏的各类砂体中。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的提出是对“源控论”与“复式油气聚集”理论的发展,可使油气勘探跳出二级构造带范围,实现满凹勘探,大规模拓展勘探范围。图8表2参15

关键词: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岩性2地层油气藏;;“甜点”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陆相石油地质理论的核心要点可以概括为陆相生油论、源控论与复式油气聚集理论[1]。石油勘探家基于“源控论”得出了勘探找油的“定凹选带”认识;基于陆相生油理论拓展了勘探范围,并进一步引伸提出了煤成油的认识;基于复式油气聚集理论,总结了断陷、坳陷盆地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并通过以划分评价二级构造带为核心的综合研究,有效地指导了勘探实践。

随着勘探的深入,尤其是一系列岩性2地层油气藏的发现,人们注意到陆相沉积盆地中很多油气藏分布在生烃凹陷的低部位,甚至是向斜的中心部位,用二级构造带的划分标准很难包括在内。本文作者在“富油气凹陷”概念的启迪下,提出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的观点,即陆相盆地中有一类凹陷的油气分布已经超越了二级构造带的范围。提出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勘探找油气要跳出二级构造带的范围,拓展到全凹陷。为论证这一观点的客观性,本文重点讨论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的形成条件、内涵及其在指导深化勘探中的意义。

1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的概念与内涵

1.1“富油气凹陷”概念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在我国东部地区油气勘探实践中提出了生油凹陷控制油气分布的认识,即后来的“源控论”[2],对指导发现油气田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勘探程度提高以及地质认识的深入,油气地质工作者认识到不同凹陷中的油气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于是又产生了“富生烃凹陷”[3]、“富油气凹陷”[4,5]的概念。龚再升等[3]提出的“富生烃凹陷”强调生油气凹陷成因和生烃量,指出富生烃凹陷是被动热事件初期形成的半地堑,一般为陆相沉积,湖相生油,烃源岩生烃强度大于50万t/km3,油气资源丰度一般大于15万t/km2。袁选俊、谯汉生[5]等在研究渤海湾盆地油气资源分布的基础上,将资源丰度大于20万t/km2、资源规模在3亿t以上的凹陷称为“富油气凹陷”,强调资源丰度以及勘探潜力。可见,富油气凹陷是从一个凹陷的生烃总量出发,表述凹陷资源丰富程度的概念,源自对东部裂谷盆地的研究。其内涵强调凹陷的烃源岩质量、规模、热演化程度及生、排烃总量。这一概念指出了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对陆相沉积盆地中一系列凹陷进行了分级评价,对指导选择重点勘探靶区有重要意义。

其实,除东部裂谷盆地之外,陆相坳陷盆地(包括前陆盆地)也存在富油气凹陷,控制相应盆地中生烃与油气藏的分布。因此,从广义角度,富油气凹陷是指陆相沉积盆地中那种烃源岩质量好、规模大、热演化适度与生烃量和聚集量都位居前列的一类含油气凹陷。衡量富油气凹陷的优劣,除生烃强度、资源丰度和资源总量外,还应考虑在整个凹陷范围内发现油气藏的机会与单体油气藏的丰度和规模。

1.2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的概念与内涵

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观点的提出得益于最近

5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2004年4月 PETRO LE UM EXP LORATI ON AND DE VE LOP ME NT V ol.31 N o.2

图1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勘探成果图

几年岩性2地层油气藏勘探的突破,尤其

是近3年来,东部探区立足于富油气凹陷的精细勘探,揭示了在二级构造带以外的斜坡区以及深凹陷部位都有油气藏分布,油气藏类型以岩性2地层型为主,呈现满凹含油的趋势。 例如,近几年一系列勘探发现揭示,松辽盆地南部的长岭凹陷区具有满凹含油的特点(见图1)。长岭凹陷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的南部,北与古龙凹陷相连,东与大庆长垣—扶新隆起相接,西以大安阶地为界与西部斜坡过渡,整体呈近南北向延展的向斜,小断距(一般小于50m )断层非常发育。在凹陷区已发现油田8个,累计发现三级储量超过2亿t ,包括储量规模超亿吨的大情字井油田,凹陷的高部位、斜坡甚至向斜中都有油藏分布(见图2a )。如在长岭凹陷西部斜坡发现的花17井、花24井、黑135井、乾177井与凹陷东部及北部乾183井、乾170井获

高产油流,显示出油气成藏已经超越了正向二级构造带范围。位于黑帝庙凹陷中心区的黑100井最近在姚家组葡萄花油

层获日产10.2t 的油流,更说明具有满凹含油的特征(见图2b );古龙凹陷向斜低部位的古11井也在葡萄花油层获得了日产6m 3的油流

(示“向斜”深部位岩性油藏分布,剖面位置见图1.)

图2 长岭凹陷东西向油藏剖面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位于延长组沉积期的湖盆

中心,近年来针对长3、长4+5以及长8层位的勘探均取得良好效果。渤海湾盆地在多个凹陷的深部位发现了一系列岩性油气藏,如南堡凹陷在高—柳构造带低部位的沙三段和沙一段扇体中获高产油气流。

“满凹含油”是指在富油气凹陷内,优质烃源灶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陆相沉积多水系与频繁的湖盆振荡,导致湖水大面积收缩与扩张,使砂体与烃源岩不仅间互,而且大面积接触,从而使得各类储集体有最大的成藏机会,因而含油范围超出二级构造带,并在包括斜坡区的凹陷深部位都有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呈现整个凹陷都有油气成藏的局面。“满凹含油”论并不意味着在凹陷的每一个部位都可以发现油气藏,而在于强调勘探理念的变化。“满凹含油”论的提出使勘探领域跳出了“二级构造带”范围,可以实现满凹陷勘探。勘探范围不仅包括已有的正向二级构造带,也包括广大的斜坡区和凹陷的低部位。

与“满凹含油”论相对应,还有一个油气资源经济性问题,即富油气凹陷并不是所有的油气聚集都有经济

性,油气聚集的丰度和品位有较大变化。这就涉及到优质油气资源分布的主控因素与分布规律问题。实际上,在确立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观的前提下,优质油气资

6石油勘探与开发?专家论坛 V ol.31 N o.2 

源的分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笔者将在后文讨论。

2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的形成条件

2.1烃源岩生烃总量大,可保证各类砂体聚油成藏

如前述,富油气凹陷发育陆相沉积盆地中最优质的烃源岩,表现为烃源岩质量好、规模大、热演化适度与生烃总量大,可保证与之相关的各类储集体聚油成藏。

东部断陷盆地主要表现为幕式拉张活动,沉积充填主要受控于沉降速率。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强烈的裂陷期[6],由于构造沉降强烈,湖水较深,沉降速率大于沉积物供给速率,欠补偿沉积湖泊的营养和浮游生物生产力都达到较高水平[7],因此,深湖—半深湖沉积物形成于良好的富氢有机质堆积环境,发育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多以Ⅰ—Ⅱ1型为主。龚再升等[3]在研究近海湖盆时指出,当裂陷期沉降速率在200~400m/M a时,湖盆发育达到鼎盛期,是烃源岩发育的重要时期。湖盆最大扩张期的沉积主要是厚度较大的深湖,如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三段深灰色泥岩厚度超过1500m,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辽河西部凹陷的E2s3和E2s4烃源岩累计厚度超过500m,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据最新分析资料,辽河西部凹陷总生烃量为235.49亿t,石油资源量为26.6亿t,运聚系数高达10.06%,生烃强度达0.071亿t/km2,分别是东部凹陷和大民屯凹陷的26倍及11倍。

大型坳陷湖盆构造相对稳定,以发育统一的湖盆沉积为特征,湖平面升降是控制沉积环境与相带组合的主导因素。湖盆扩张期的湖侵范围很广,湖泊中心部位常常发育优质烃源岩。如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段沉积期是最大湖侵期,深湖—半深湖相泥岩烃源岩面积达8.5万km2[8],占同期湖盆面积的60%,有机质类型多以Ⅰ—Ⅱ1型为主,有机碳平均含量为2.17%,盆地中心吴旗一带烃源岩厚100m以上,向盆地边缘减薄,在靖边—子长—延安一线为30m左右。松辽盆地主要烃源岩发育在青山口组青一段,是暗色泥岩,除在盆地边部如滨北地区砂岩含量较高外,在中央坳陷区几乎全区分布,烃源岩厚60~80m,有机碳含量平均为2.207%,有机质类型多以Ⅰ—Ⅱ1型干酪根为主,有效烃源岩面积达6.5万km2,占湖盆总面积的53%。

中西部地区发育的前陆盆地处在盆山结合部位,有最深的汇水,发育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烃源岩厚度大[9,10]。尤其是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气候潮湿,形成的前陆盆地如库车坳陷、川西坳陷、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与准噶尔盆地南缘等均发育优质烃源岩。库车坳陷侏罗系总有机碳含量一般大于1.0%,主要为2.5%~4.0%,三叠系总有机碳含量主要为2.0%~3.0%[11],烃源岩厚100~800m,有效烃源岩面积1.6万km2,占同期湖盆面积的53%。

由此可见,富油气凹陷发育在不同类型的陆相沉积盆地中,发育优质烃源岩,可为与之有联系的各类砂体提供充足的油源。

2.2有效烃源岩面积大,为各类砂体与烃源岩提供最

大接触机会,有利于油气运聚成藏。

有效烃源岩是已进入成熟门限大量生、排烃的那部分烃源岩。富油气凹陷不仅烃源岩质量好,规模大,而且有效烃源岩所占比例很高,因而使成藏范围和规模较大。统计数值表明,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中的富油气凹陷有效烃源岩面积占同期湖盆面积的比例均超过50%(见表1),明显高于一般的陆相沉积凹陷。

表1 主要富油气凹陷烃源岩面积与凹陷面积统计表

富油气凹陷

名称

层位

有效烃源岩

面积(km2)

凹陷面积

(km2)

有效烃源岩面积

占凹陷面积比例

(%)

东营凹陷E3970570069

沾化凹陷E1450280055

辽河西部凹陷Es31690256066

歧口凹陷Es32380383562

南皮凹陷E2k1165145580

板桥凹陷Es374997177

松辽盆地K26490012200053

鄂尔多斯盆地T38500014000060

准噶尔盆地P416008000051

由于有效烃源岩面积占凹陷面积比例大,来自不同方向的水系形成的各类砂体有较大机会与烃源岩接触。在渤海湾盆地的富油气凹陷中,主水系砂体与烃源岩接触的面积高达80%以上;坳陷湖盆这一比值相对要低,但不同水系发育规模不一,比值也有所不同(见表2)。

表2 富油气凹陷中主水系砂体与烃源岩接触面积统计表

盆地

(凹陷)

水系与层位

砂体

面积

(km2)

与烃源岩

接触面积

(km2)

与烃源岩接触的

砂体面积

比例(%)

辽河

坳陷

齐家

Es1+231630696.8

Es334528081.2

西八千

Es1+240535788.1

Es335030085.7

兴冷

Es1+230329396.7

Es322521595.6

鄂尔多北部三角洲T3y580003700063.8

斯盆地西南三角洲T3y200001350067.5

松辽

盆地

K2qn312000560046.7保乾三角洲K2qn218000870048.0

K2q4360001900052.7英台三角洲K2q4500250055.6

北部三角洲K2q440002300052.3

7

 2004年4月 赵文智等: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内涵与意义

保乾水系发育在松辽盆地西南部,以三角洲沉积

体系为主体,呈北东向伸入长岭凹陷(见图3)。该水系在泉头组—嫩江组沉积期长期发育,水系规模随着湖侵和湖退发生变化(见表2)

图3 松辽盆地姚家组二、三段沉积体系展布图

泉头组沉积时期水系规模最大,即使在湖侵最大期的泉四段沉积期,水系规模也有3.6万km 2,三角洲前缘砂体分布面积近2万km 2,与烃源岩接触面积高达52.7%。青山口组沉积期,保乾三角洲砂体演化有三个主要特点:①物源方向总体由西南向西北方向逐步迁移;②三角洲发育经历了退积、加积和大规模迁移三大过程,前缘朵状体由深湖型朵叶体转变为浅湖型树枝状体;③青三段沉积晚期,来自通榆水系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与保乾水系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在乾安一带叠加连片,形成大面积以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为主体的砂体,重点含油层段是青山口组二段、三段砂体,与有效烃源岩的接触面积比值高达40%~60%,使得该水系发育的各类砂体有充足的油源供给,并聚集成藏。该区岩性油藏成藏的特点是:①含油层系多,以青山口组为主;②微相控制着单砂体分布与岩性圈闭位置和规模;③最有利的储集体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④多个含油砂体叠加连片形成连片含油面貌。随着勘探的深入,大情字井和乾安油田有连片趋势,可形成3亿t 以上规模的超大型岩性油藏区。2.3湖盆振荡变化,使砂、泥岩频繁间互,为各类岩性2地层圈闭形成创造条件

陆相沉积盆地受构造与气候的联合作用,湖盆的水进、水退频繁发生。低位域和高位域沉积期,砂体相对发育。有时来自盆地四周的水系向盆地注入,可以使砂体几乎覆盖全凹陷;而最大湖侵期由于湖盆扩张,砂体退缩,烃源岩可以扩及很大范围,构成剖面上生储盖组合(见图4)。伴随着湖盆振荡变化,这样的组合在剖面上还可重复多次。同时,多水系形成的砂体横向上岩性变化快,不仅使烃源岩与储集体大面积接触,

图4 松辽盆地南北向层序地层格架剖面

8石油勘探与开发?专家论坛 V ol.31 N o.2 

且因岩性侧向变化极易形成多种类型的岩性圈闭。由图4可见,在有些时间段,烃源岩的扩展范围与砂体向湖盆中心的推进规模均较大,从而使油源岩与储集层间互,这是满凹连片含油的基础。

断陷湖盆多物源、短水系,碎屑物质入湖快速,砂体与湖相泥岩接触机会和面积均较大。陡坡有冲积扇直接入湖,形成近岸水下扇等重力流沉积;缓坡发育河流—三角洲与滨湖砂坝等砂体;湖盆中心又有浊积砂体。这些砂体侧向与烃源岩接触,上下往往被烃源岩包围,构成良好的生储盖配置组合,可形成各类岩性油气藏。坳陷湖盆沉积相带多呈环带状分布,沿湖盆长轴方向往往发育大型曲流河三角洲,短轴方向则形成辫状三角洲。一系列三角洲前缘砂体呈带状或席状叠置于烃源岩之上或夹于烃源岩系中,可形成连片分布的含油层系,如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发育六大三角洲体系,在8万km2范围内都有砂体分布,并与烃源岩间互。、北两大主水系,北岸水系以发育曲流河三角洲为主,北东向展布,延伸长度达到300km;南岸水系以辫状河三角洲为主,北东向展布,延伸长度150km[8]。这两大水系形成的长6段前缘相带与长7段烃源岩的接触面积达5.6万km2,占有效烃源岩分布面积的82%以上。

3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的基本特征

3.1经济资源受主砂体、裂缝与鼻状构造控制

前已述及,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既强调在有效烃源岩范围内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现油气聚集,即油气藏的形成并不局限于正向二级构造带范围内,也强调并非所有的油气聚集都有经济性。因此,要确保跳出正向二级构造带进入凹陷区的油气勘探有较好的经济回报,还需要特别关注经济资源的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

跳出二级构造带进入向斜区的油气勘探主要发现的是岩性2地层型油气藏。这类油气藏的特点是:①单体规模不大,但多个油藏错列叠置,可以形成大面积连片的油藏复合体;②单个油藏油柱高度不大,油水系统多,但油藏复合体范围内总的油层厚度不小;③油层总体平缓,油水分异不彻底。因此,单井原油产量总体偏低。例如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所发现延长组长6段和长2+3段的岩性油藏,对3577口井统计,在无压裂措施情况下单井日产量一般小于2t,实施压裂措施后单井平均日产量达到3.2t;松辽盆地大庆长垣两侧凹陷区的岩性油藏,在无改造措施情况下单井日产量一般小于4t,储量丰度平均20万~40万t/km2,百万吨产能建设投入较高,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根据近几年对岩性2地层油气藏油气富集与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在呈席状分布的砂体中,主砂带、裂缝发育带以及与鼻状构造背景配位的各类储集体可使低丰度聚集的大面积岩性2地层油气藏“贫中有富”,国外称之为“甜点”(sweet point)。很显然,在特定探区,如果能对上述三类岩性2地层油气藏分布的规律有客观认识,对提高岩性2地层油气藏探明储量的动用率和勘探效益都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三例可以说明“甜点”对岩性2地层油气藏中经济资源的控制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石油聚集是典型的岩性油藏。对安塞地区长6段砂体与单井原油产量对应关系的研究显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主体部位的单井产量明显高于主砂带之间的井。笔者认为,这是主砂带控制石油聚集“甜点”的实例。此外,研究表明,受基底断裂“隐性”活动的作用,该区还发育北东向的裂缝系统,不仅对主砂带有控制作用,而且在砂体中产生裂缝,对石油的富集和产量的提高均有作用[8]。由图5可见,主砂带砂层组厚度一般为25~35m,单砂层厚度也比较大,单井日产量一般大于15t,最高超过50t。而主砂带以外或之间单井日产量一般小于6t

图5 陕北地区延长组长6段砂体与石油产量关系图

松辽盆地北部长垣以东的太卫地区,姚家组葡萄花油层(P油层)属三角洲前缘相砂体,埋深1.2~1.4 km,主砂体呈北西2南东向延展,断层则呈近南北向,最近几年在葡萄花油层获得了相当多的石油地质储量。在图6所示范围内已钻探井20口井,将砂体、单井日产量与断裂系统放在一起分析油气的主控因素,发现裂缝对改善单井日产量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产井与断

9

 2004年4月 赵文智等: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内涵与意义

裂系统关系密切,而与主砂体的关系相对较弱,是裂缝

系统控制岩性2地层型油气藏聚集“甜点”的典型实例之一

图6 松辽盆地太卫地区裂缝发育带与石油产量关系

大庆长垣西侧葡萄花构造是伸向古龙凹陷的大型鼻状隆起,葡西油田位于其西侧,发育有葡萄花(P )和黑帝庙(H )两套油层,是受西部和北部水系控制形成的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相砂体,油层埋深小于1500m 。该区是典型的构造背景上的岩性油藏,目前已提交探明储量6559万t 。统计显示,鼻状构造的主体部位储量丰度明显较高,可达50万~60万t/km 2,储量可动用程度和效益均较高,而鼻状构造以外储量丰度明显降低,说明鼻状构造背景对石油富集发挥了重要作用(见图7)

图7 葡西油田葡萄花和黑帝庙油层储量丰度与鼻状构造关系

综上所述,虽然陆相沉积盆地中的富油气凹陷可以在有效烃源岩范围内的任何部位形成油气聚集,但相对经济高效储量的形成则有一定条件。前述主砂

体、与砂体配位的裂缝系统以及鼻状构造背景都对油气的相对富集高产有控制作用。作好上述三要素空间吻合关系与分布特征的研究,对加快岩性油气资源的发现节奏和提高勘探效益均有帮助。

3.2岩性2地层油气藏往往受“三面”控制,有“五带”富

集特征 陆相沉积盆地多物源、多水系与湖盆振荡导致湖水大范围的收缩与扩展,使岩性、岩相在三维空间频繁变化,易形成岩性2地层型圈闭,这是富油气凹陷得以满凹含油的重要条件。因此,对岩性2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的总结有益于指导跳出正向二级构造带以后的油气勘探工作。

按照油气聚集层段与油源的关系,岩性2地层油气藏可以分为近源自生自储型和远源它生它储型两大类。前者是指油源岩与储集层是同时异相沉积,二者存在直接接触关系,或由同期沉积的侧向转接而建立联系;后者则是指油源岩与储集层是异时异地沉积,二者间一般没有直接接触关系,往往通过断层或不整合面的沟通,异地建立生烃、排烃与聚集的联系。因上述两种类型的岩性2地层油气藏的成藏要素与过程不同,主控因素与分布规律有别。

统计显示,多数岩性2地层油气藏的形成受“三面”(最大湖泛面、不整合面与断层面)控制,具有“五带”富集的特点。

最大湖泛面指陆相沉积盆地中由最大湖侵期沉积形成的等时界面。一般在最大湖侵期,湖盆汇水范围最大,水体最深,富有机质泥质沉积岩最发育,往往是烃源岩和盖层发育最好的时期[12]。根据层序演化发育规律,最大湖侵期往往水体由小变大。在低位域阶段,储集体比较发育,覆盖范围较大,伴随着水进,砂体退积或呈错列叠覆或侧向搭接,使穿时性储集层不规则连接;最大湖泛期过后往往发生水退过程,高位域砂体又呈进积式向湖区推进。因此,在最大湖泛面上、下往往集中了相对多的烃源岩和储集体,构成较好的生储盖组合,形成油藏当属必然。以松辽盆地为例,青山口组一段沉积期是第一最大湖泛期(m fs 1),发育以泥岩为主的沉积层系,湖盆面积达14.7万km 2,发育优质烃源岩,是松辽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层系;第二最大湖泛期(m fs 2)沉积出现在嫩江组一段沉积阶段,形成的

湖盆范围达10.5万km 2,也发育一套暗色泥岩,是良

好的盖层。两大湖泛期泥岩之间发育的生储盖组合控制了松辽盆地已发现石油储量的93%[13](见图8)。相似的情况在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也存在。

不整合面往往是陆相沉积盆地中湖盆开始发育的

01石油勘探与开发?专家论坛 V ol.31 N o.2 

底床,或者是湖退至最大并经一段时间的剥蚀和沉积侵蚀冲刷之后,新一期湖侵开始的底界面,往往是低位域各类砂体发育的主要界面。随着湖侵—湖退的发生,沉积层序往往由低位域→湖侵体系域→高位域变化。因此,不整合面上下往往储集体也相对集中发育,加上不整合面往往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与不整合面相关的各类砂体形成油气藏的机会很高。据对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临盘油田已发现探明储量的统计[12],层序边界附近所发现的储量占整个古近系总探明储量的83.4%

图8 松辽盆地探明石油储量分布与层序地层关系

断层面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主要得益于以下条件:①断层两侧的地层错位往往形成地形上的阶地或坡折带,或者断层作用至地表形成软弱带,为河流下切并选择流向创造条件,因此在断层某一侧和沿其走向往往沉积储集体,如河道砂或各类扇体;②断层的生长活动往往导致湖盆不对称沉降,使深汇水区靠近大型断层的下降盘,是烃源灶最易发育的部位,这样,在断层的一侧,烃源岩和储集体不仅有较大的接触机会,而且断层与烃源灶直接接触,为油气高效运移创造条件[14];③断层可以把油气输送至与断层联系的等时和异地的各类优质储集体中,形成不完全受源控的油气聚集[9];④沿断层面的涂抹,还使断层在适宜层段形成封闭,使油气聚集过程发生。

总之,在追寻和总结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的分布特征时,要特别关注“三面”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应围绕“三面”的上下和左右,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岩性2地层圈闭的识别以及油源与圈闭组合关系的研究和成图,这可能是有效和快速发现富油气凹陷中一系列岩性2地层油气藏的捷径。

所谓“五带”指有利沉积相带、古地形坡折带、裂缝带、岩性或地层尖灭带与次生孔隙发育带,这“五带”对油气成藏、富集与分布的控制是显而易见的。在前述“甜点”与“三面”控油的讨论中已有较多述及,为避重复,在此就不过多讨论了。只强调一点,有利沉积相带与岩性、地层尖灭带对岩性2地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

控制相当重要,很多岩性2地层圈闭的形成,既需要适宜的岩性组合与岩比条件,储集体在侧向又要有尖灭式终止条件。

统计表明,我国陆相沉积盆地中已发现的岩性2地层型油气储量有55.3%分布在三角洲前缘相带中,其次是河流相和水下扇砂体,分别占13%和12.6%,而洪积、冲积扇与滩坝砂体各占5%~6%。有利沉积相带对油气富集的控制在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和松辽盆地长垣两侧的凹陷区最为典型。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68%分布在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体中,只有10%和2%分布于三角洲平原相和前三角洲相孤立砂体中。松辽盆地沿古龙—长岭主力生油凹陷的西侧,发育一系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在三角洲前缘相带、岩比在20%~40%的带状范围内,石油成藏概率最大,找到的储量最多。这都是有利沉积相带控制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极好实例。

可见,在富油气凹陷中,只要坚持“满凹含油”观,相信勘探无禁区,围绕“三面”和“五带”,分层次系统做好配套研究和工业制图,以岩性2地层型油气藏为主要目标的勘探工作在成功率与成效方面,都会得到显著改善。

4“满凹含油”论提出的意义

总结与发展与油气矿产资源勘探有关的石油地质理论,不仅要有充分的地质依据,而且要有良好的需求前景。新观点和新认识的提出,除了具有总结已有勘

1

1 2004年4月 赵文智等: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内涵与意义

探实践的意义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指导对未知资源的发现。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的提出主要是出于这个目的,希望能对即将大规模展开的岩性2地层型油气藏的勘探和储量增长有所帮助。

在过去几年中,岩性2地层型油气藏所发现的储量已占全国每年所探明石油储量的一半以上,根据最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15],剩余石油资源总量的一半以上也主要分布在岩性2地层型油气藏中。前述表明,岩性2地层型油气藏并不完全受正向构造单元的限制,有相当一批分布在凹陷广大斜坡的低部位,甚至是向斜的中心部位。可见,“满凹含油”论对勘探的指导意义是存在的。

4.1跳出二级构造带,实现满凹勘探

前已述及,提出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在于强调勘探理念的转变,即在富油气凹陷的有效烃源灶范围内,找油勘探不应设置禁区,坚信在每一个部位都有可能发现油气藏。这一理念的提出突破了以往“定凹选带”的认识,可改变以往油气勘探多集中于正向二级构造带范围内的做法,实现满凹勘探。相信这一认识对拓展勘探范围、推动岩性2地层油气藏储量的发现节奏和规模都有积极作用。

4.2催生岩性2地层区带的建立与划分标准

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的提出,突显出已有二级构造带概念的局限性,急需要建立岩性2地层区带的概念,并提出相应的划分评价标准。

二级构造带指沉积盆地中或一级构造单元(如隆起或坳陷)范围内,受特定构造环境控制所形成的一组局部构造(包括背斜、断块、断鼻等)的集合体,如背斜带、断阶带、鼻状隆起带、断裂带等。二级构造带具有三维空间含义,即其平面范围一经划定,构造带包括该范围自上而下的所有沉积层系。在二级构造带范围内的一系列局部构造具有相似的形成条件和发育历史,因而油气成藏条件相似。如果其中的某一个局部构造发现了油气,则构造带范围内的所有构造或圈闭都具有形成油气藏的可能性。

岩性2地层区带指在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的联合作用下形成的在岩性、岩相组合与构造发育历史上密切相关的地层段,受纵向层段和平面地理范围的双重限定,其含义与二级构造带的概念有较大差异。不同层段形成的区带范围是变化的,讨论岩性2地层区带必须先界定层段,然后才能划出范围。此外,对岩性2地层区带的划分更多地要在沉积环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源与岩性、地层变化带空间展布的组合关系来实现,同时考虑不同沉积相带油气聚集与分布的特征。

有了岩性2地层区带的概念与划分标准,在富油气凹陷满凹勘探时,就有了客观认识油气分布规律和指导加快勘探节奏、提高勘探效益的有效工具。

4.3确立陆相层序地层学工业性应用与储集层反演技

术在岩性2地层油气藏勘探中的核心地位

石油工业发展百余年,有效发现油气藏的勘探技术多种多样。岩性2地层油气藏最大的特点是目标的隐蔽性,识别难度大,需要行之有效的技术保证被发现。最近几年针对岩性2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实践表明,这类油气藏的识别和描述也需要一系列勘探技术的综合配套使用,但最核心的技术有别于针对构造类油气藏的识别与评价,其中以陆相层序地层学评价技术的工业性应用和储集层反演预测技术最为关键。

层序地层学在石油界已出现几十年了。该技术强调在等时地层框架内分析并确定生、储油岩体在三维空间的组合与变化,是客观预测岩性2地层圈闭分布与变化的有效工具。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工业性应用,通过统一使用露头、井下、地震资料,以层序边界识别以及层序划分和对比为起点,借助三维地震数据体、层拉平和储集层反演预测技术,在宏观沉积环境与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对不同体系域各类储集体几何形态与空间位置的描述。针对储集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反演技术,达到描述单砂体或最小成因单元砂层组几何形态的目的,是岩性2地层圈闭识别评价的关键。陆相层序地层学工业性应用技术与针对不同对象行之有效的储集层反演预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针对岩性2地层油气藏的识别与评价成为现实,而且识别精度和准确性越来越高。加上三维地震与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技术进步,使富油气凹陷满凹勘探得以实现,也是到目前为止被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4.4坚持满凹勘探,重点寻找“甜点”

在结束本文核心内容讨论之前,作者想重复一点,即富油气凹陷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与演化历史为满凹含油提供了基础。因此,应该跳出正向二级构造带,向一片“蓝色”的向斜区(凹陷的向斜区在构造图上常被染成蓝色,以示低部位)推进,实现满凹勘探。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富油气凹陷中并非所有的油气聚集都有经济性,油气相对富集于斜坡背景上的主砂带以及有裂缝系统和鼻状隆起背景的“富块”,亦称“甜点”。富油气凹陷应该在坚持满凹勘探的基础上,重点寻找“甜点”,以实现油藏勘探的高回报。

5结论

富油气凹陷烃源岩质量好、规模大、热演化适度、

21石油勘探与开发?专家论坛 V ol.31 N o.2 

生烃总量大;有效烃源灶范围占凹陷比例大,为伸入凹陷的各类砂体提供了与烃源岩直接接触的最大机会,可保证各类砂体以最大概率聚油成藏。富油气凹陷具备满凹含油的石油地质条件,是陆相沉积盆地中岩性2地层油气藏最发育的地区,控制了这类油气聚集的主体。

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的提出,可使勘探不受正向二级构造带的局限,实现满凹找油,勘探范围有了大规模拓展。这一论点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以往“定凹选带”的勘探理念,催生岩性2地层区带的建立,并制定相应的划分评价标准。这一认识在未来大规模发现陆相沉积盆地剩余油气资源中的地位,可以与20世纪70~80年代提出的“源控论”和“复式油气聚集理论”相比,也可以说是后两个理论在新勘探形势下的深化与发展,对指导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间岩性2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富油气凹陷呈满凹分布的岩性2地层油气藏主要受最大湖泛面、不整合面与断层面的控制,并在“五带”相对富集,即有利沉积相带、岩性或地层尖灭带、沉积阶段古地形坡折带、裂缝带与次生孔隙发育带。“甜点”则在悬挂于斜坡背景上的主砂体以及有裂缝和鼻状隆起背景参与成藏的各类砂体中。

参考文献:

[1] 赵文智,何登发,李小地,等.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导论[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2] 胡朝元.生油区控制油气田分布———中国东部陆相盆地进行区

域勘探的有效理论(源控论)[J].石油学报,1982.3(2):9213.

[3] 龚再升,等.中国近海大油气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

[4] 谯汉生,方朝亮,牛嘉玉,等.中国东部深层石油地质[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5] 袁选俊,谯汉生.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J].石

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2):1302133.

[6] 赵文智,池英柳.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层系区域分布规律与主控因

素[J].石油学报,2000,21(1):10216.

[7] 吴国瑄,朱伟林,黎明碧,等.古湖缺氧条件是控制富生油凹陷形

成的重要因素[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9,13(1):126.

[8] 赵文智,胡素云,汪泽成,等.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在上三叠统

延长组石油聚集中的控制作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

(5):125.

[9] 赵文智,等.中国含油气系统基本特征与评价方法[M].北京:科

学出版社,2003.

[10] 赵文智,何登发,等.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勘探技

术[J].石油学报,2001,22(1):6213.

[11] 赵文智,何登发.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及其意义[A].勘探

家[C],2000,5(3):1211.

[12] 谯汉生,纪友亮,姜在兴.中国东部大陆裂谷与油气[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13] 袁选俊,薛良清,池英柳,等.坳陷型湖盆层序地层特征与隐蔽油

气藏勘探———以松辽盆地为例[J].石油学报,2003,24(3):112

16.

[14] 赵文智,何登发,瞿辉,等.复合含油气系统中油气运移流向研究

的意义[J].石油学报,2001,22(4):7213.

[15]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评价项目组.主要

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评价报告[R].北京:中国石油股份公司,

2003.

第一作者简介:赵文智(19582),男,河北昌黎人,博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勘探科研管理工作。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部,邮政编码: 100083。

收稿日期:2004202224

(编辑、绘图 王孝陵) The intension and signi fication of“Sag2wide Oil2 B earing Theory”in the H ydrocarbon2rich Depression with terrestrial origin

ZH AO Wen2zhi,Z OU Cai2neng,W ANG Z e2cheng,LI Jian2 zhong,LI Ming,NI U Jia2yu(Research Institute o 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PetroChina,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A hydrocarbon2rich depression means one developed in the terrestrial sedimentary basins,with the s ource rocks of high T OC,large scale and suitable thermal ev olution as well as huge am ount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migration.The conditions of sag2wide oil2 bearing formation in such depressions should be:①massiv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rovides su fficient s ource for accumulation in all kinds of sand bodies;②large scale effective s ource kitchens usually occupy larger portion of the sags,which offer m ore opportunity for direct contact between s ource and reserv oirs;③lake vibration through time causes frequent alternation and variation of sandstone and mudstone in vertical and lateral directions,which provides suitable condition for formation of different kinds of lithostratigraphic traps.The formation of sag2wide distributing lithostrigraphic traps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max lake flooding sur face,uncon formities and fault sur face.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are dominantly located in fav orable sedimentary facies zones,lithological or stratigraphic pinch out belts,slope2breaks at syndepositional stages,fracture zones and secondary pore zones,which are usually called“s weet points”.The “s weet points”are m ore likely to occur in the major sand bodies and sandstone noses with structural background.Sag2wide oil2bearing theory could develop the theories of“S ource C ontrol Accumulation”and “C om posite Z one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which can expand the plays bey ond sub2structure zones and widely enlarge the target scope.

K ey w ords:Hydrocarbon2rich Depression;Sag2wide Oil2Bearing Theory;Lithostratigraphic T rap;F ormation Factor;“S weet P oint”

31

 2004年4月 赵文智等: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内涵与意义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陶宏开教授的见解:素质分为心理素质,专业素质,整体素质。现行的应试教育被教育者以听为主,而素质教育以被教育者的主动性为主。言简意赅!但是高度有限,只针对孩子,却忽视了教育者自身以及所有社会人士。 1.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思想下的社会主义社会,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胡锦涛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是高素质的理想社会。没有高素质,“和谐”从何谈起?没有高素质,“社会主义”将是虚幻的理想社会。 2. 素质教育,应该从全社会的高度发起。CCTV-1的公益广告,历经几十年,现在已经推起高潮。但是,素质教育不应该假借某某活动知名(如:学雷锋日,奥运会,博览会……)发起,社会是每一个个体组成的,生活由每一天每一秒每一瞬间组成,每一个社会人,每一个生命活动都在体现你的素质。“桥上的人在看风景,桥下的人在看你。”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3.素质教育应该从新闻人物做起,充分发挥新闻人物的社会效应。毛主席的时代,是特殊时代,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人民服务……那个时代,领导,榜样,先进,模范,标兵,做老实人……当年令人激动万分的一些词语,现在已经慢慢淡出。可是现在只有政府官员,没有了“领导”!“为人民服务”换成了“形象重于生命”。“是谁领导我们闹革命,是谁领导我们翻了身?”——谁能领导我们搞教育革命,素质教育。——“我们的亲人,毛主席!”“我们的亲人,共产党!”??? 4.人民的力量是无限的。领导带头,群众加油!为全人类,为社会主义建设,加油! 编辑本段素质教育的目标 ①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成功的人格,人格养成专家叶长强先生,因兴趣使然结识众多海内外文化大家、儒释道等百家要人、社会精英人士及名人骚客。浸淫于浩若烟波的中华文化中,总结出人格之精髓——大成模型,填补了国内外人文教育的空白。大成模型是对往圣先贤人格发展的总结与提升,以人体结构为模型,将全息人格分为道、德、知行、时间、契约、行为、结果、情感、抉择九个部分,以生命进化为前提,在外和内谐的格局内呈螺旋状平衡向道接近成长模型。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产生过较大影响。这一模式在今天已暴露出某些不足。(1)“先确定目的然后确定手段”的做法,在课程设计中未必可行,不应把目的和手段完全分开。(2)忽视了在一定情况下进行点滴改进的必要性,同时也忽视了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教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随机处

浅谈柏拉图的理念论

浅谈柏拉图的理念论 摘要: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 家和思想家。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文 章通过阐述柏拉图理念论的内容、如何认识理念论以及对理念论的反思和评价,探讨了其对 以后哲学发展起到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柏拉图; 理念论; 思想体系 柏拉图这位西方的“孔子” ,对西方乃至世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其思想核心的理念论 ,因其开创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形而上学而获得了特殊地位 ,所以许多现代西方哲学家认为西方两 千多年来的哲学不过是对柏拉图的注释 ,或归结为柏拉图主义。纵观柏拉图的理念论,虽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但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部分。 一、理念论的提出背景 柏拉图理念论是对其先师苏格拉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自他开始,哲学从“一心向外”转向对内心境界的关注。在苏格拉底看来,对你自己的认识 ,就是关于德性的知识。人之所以缺乏美德,是由于缺乏美德的知识 ,一个人 只有知道什么是善,才去做善;一切恶行都是由于人们不认识善才做 出的。苏格拉底认为,具体的美德是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不同的,必须找到共同的永恒的东西,这就美德的概念,它是美德的最真实 的东西。柏拉图一方面继承了苏格拉底关于心灵内在的思想,另一方 面又进一步把心灵内在原则、定义外在化 ,从而创立了理念论。 在当时的社会,柏拉图起初也对民主政权保有一定希望,但当这

个政权以“渎神和毒化青年”之罪处死苏格拉底后 ,引起柏拉图对民主政权极为不满与憎恨。在这种社会政治背景下 ,他目睹这一切,便产生了寻求治国道路的志向。柏拉图把对现世的拯救落实到对人的心灵的拯救上。他认为,只要净化人的心灵境界,使人的心灵变得善良,社会就会安宁,国家就会治理好。在这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的驱使下 ,他主张哲学家作统治者,并冒着生命危险,为实现其“理想国”而奋斗。 二、理念论的主要内容 柏拉图的“理念”是从苏格拉底关于“是什么”的定义而来,它的基本规定之一就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不过“理念”并非单纯的抽象概念,而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存在之根据的实在。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感觉事物是多而理念是一,它作为其自身是永恒不变的自我完善的整体。 于是柏拉图认为,感性世界是一个不断流动变化的世界,其中的事物都是既在存在又不存在、既确定又不确定的,我们对它们不能形成任何真理和知识,只能形成意见。只有当我们凭借逻辑从这些事物上升到确定的“定义”,我们才能说有了确定的知识。而一切定义不是指称个别事物的,而是指称这些“理念”的,因此只有理念才是确定不移、不变的存在,尽管它们是看不见、而只能被思想到的,但它们是唯一的真理。任何具体的东西都只有“分有”了与它相应的理念,才能存在。但万物和自己的理念相比都是不完善的,它们都必须努力趋近于自己的理念,却永远也达不到理念。所以,理念就既是万物的本

最新 “城中村”社区治理的内涵及理论基础-精品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城中村”社区治理困境与善治研究 【引言】善治语境下“城中村”治理探究引言 【第一章】“城中村”社区治理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第二章】“城中村”小区治理的问题透视 【第三章】善治语境下“城中村”社区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 【第四章】“城中村”社区治理对于我国基层发展的影响 【结论/】“城中村”社区善治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一、“城中村”社区治理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一)主要概念简析 1. 社区 社区属于基本概念,其最早出现在古代欧洲拉丁语中,代表着亲密合作的伙伴关系或者共同体。19 世纪后期,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在其进行的社会学研究中,首次引入德文 Gemeinschaft,随后在其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中,F·滕尼斯通过对比Gemeinschaft 和 Gesellschaft,提出了两者存在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社会学领域引起较大反响。英文社区(Community)一词的产生要追溯到美国社会学家罗密斯。 罗密斯将滕尼斯的着作《社区与社会》译成英文,命名为《Community and Society(社区和社会)》。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觉醒并着力于对民主的追求。在此背景下,费孝通等将英文Community 翻译成“社区”进行社会学研究,这是社区一词在中国的起源。从古代欧洲拉丁语发展到现在,社区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均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均是建立在对社区形态、特征的描述基础之上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但是其本质上是一致的。 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社区概念已经突破了单纯的社会学概念范畴,而成为了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由政府试图构建的社会实体或社会单元。[6]社区一词的普及呈现出一种自上而下的态势,是政府政策引导的结果。20 世纪 90 年代,在关于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民政部强调要发挥社区建设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设立若干个“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来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一词推广。但社区真正成为社会学研究和社会改革实践的热点与焦点,并进而成为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耳熟能详的大众词汇则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完善居民自治,建设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这是首次提出社区建设与发展目标,给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政府从一定程度上引领了社区概念的传播,同时也意味着社区一词并非单纯学术意义上的概念,而是具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特定区域。

基于审美素养在音乐教学的培养

基于审美素养在音乐教学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05-09T09:41:03.487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3月上作者:谭静[导读] 小学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诠释。 谭静 深圳市宝安区径贝小学广东深圳 518102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小学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诠释 ,明确提出了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其核心价值是审美体验。反观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 ,我们不难发现 ,小学音乐的许多实际教学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没有从审美的角度方面让学生感知、理解音乐 ,学生也不能在音乐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音乐课堂缺失了音乐 ,流失了美感 , 并没有真正体现出 “以审美为核心 ”的教学理念。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的核心审美体验价值理解得不够 ,另一方面是对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审美体验缺少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音乐教育 ,从根本上说是艺术审美的教育,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审美是一种感性认识 ,是一种人类普遍的情感需要 ,人们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形象促发情感来理解和体察对象世界 ;审美又是一种高尚的情趣 ,是一种自由的鉴赏,美作为一种理想中的目的与道德境界紧密相联。因此 ,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素养的培养应包括两个要点 : ①对于音乐教师来说 ,最重要的工作应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美。②对于学生来说 ,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音乐知识、技能的承袭 ,而是表现在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和享受 ,以及得到启迪、感染、陶冶、净化、顿悟等教育效应方面。 二、小学音乐教育审美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营造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视听环境音乐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基本条件 ,选择具有欣赏价值并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学内容是极其重要的。音乐欣赏教材要体现经典性与文献性 ,展示人类音乐文化的精粹 ,展示美的结晶。在课堂中要积极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视听环境。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艺术化 ,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并有利于小组交流与活动 ,挂图应具有视觉欣赏的意义 ,其他教学手段 (幻灯、录像、多媒体等 )的运用也都应努力遵循创设审美气氛与情境的原则。 2.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教学方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感性入手 ,采用体验的方式 ,以情动人 ,以美感人 ,重视教育教学的潜效应。小学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 ,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来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 ,使情操得到陶冶。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 ,进入角色意境中 :可通过表演 ,或对主题及发展旋律哼唱 ,或为作品创编伴奏 ,或通过乐器演奏 ,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 ,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 ,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 ,达到提高审美素养的目的。 (1)借助形象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合适的情境 ,营造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同时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 ,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激发学生探究、表现、创造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常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有 :①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音乐教师要学会利用语言来描绘特定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绪 ,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来完成审美体验。②妙趣横生的气氛渲染。有一则《叫卖调》的欣赏课例 :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特意在课堂上创设了 “集市一角”的叫卖场景 ,一时间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招呼声等交织在一起 ,有效地创设了一种 “叫卖场景 ”,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音乐 ,学生心里直接产生了美的心理体验 ,审美情趣得到了发展。③其乐融融的场景烘托。如在教学一年级《长鼻子》一课时 ,在音乐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上大象的各种图片,丰富了学生视觉的感受 ,并以它作为音乐学习的补充材料 ,拓宽了音乐教学的人文内涵。在这一课上学生一进入音乐教室 ,就被这浓浓的氛围所吸引。④丰富体验的电教手段。现代电教手段通过视、听的共同作用 ,将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情境 ,将音乐与真实的画面结合在一起,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 ,在多种感官的综合运动中获取音乐的信息和审美体验。 (2)审美创造 ,体验情感。在教学中,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 ,才能达到音乐教育 “以美感人 ,以美育人 ”的目的 ,达到审美体验的功效。情感出自于兴趣 ,对某事物产生兴趣 ,必然乐此不疲 ,在无数次的循环反复中 ,必然产生了情感 ;兴趣源自于乐趣 ,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到整个过程充满了乐趣 ,无数次乐趣的积累 ,必定形成浓厚的兴趣 ;而乐趣产生于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所体验到的愉悦。在多年的教学中 ,我认识到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 ,使学生喜爱音乐 ;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来体验音乐的美感 ;以自己生动活泼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健康的审美体验。例如在教学歌曲《老鹰捉小鸡》、《春天里》和欣赏《龟兔赛跑》、《百鸟朝凤》等乐曲时,教师都可以让学生戴上头饰来饰演不同的角色 :老鹰、鸡妈妈、小鸡 ,红太阳、小燕子、小青蛙、花朵 ,乌龟、小白兔、小猴子 ,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 ,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 ,从而用心去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感。 (3)以形悦目 ,引导想象。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途径之一是听赏中的想象,它也是学生对音乐审美感知的再表现、再创造。音乐不同于美术 ,它是无形的艺术 ,看不到也摸不着 ,需要学生在聆听的同时 ,展开想象的翅膀 ,将音乐作品的形象与熟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将无形的音乐与实实在在的符号联系起来 ,探究性地、自主性地来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 3.让学生成为音乐审美的主体广大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要尽量避免在课堂上作长篇说教 ,而要充分给予时间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活动体验 ,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学生真正作为音乐审美的主体 ,让教师的教学过程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审美活动 ,使学生得到艺术享受而感到满足 ,这样学生的音乐鉴赏素养和水平就会很快得到提高。总之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挖掘、融入审美因素 ,培养、拓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欣赏音乐 ,在多听、多唱、多做的过程中受到审美教育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展开想象 ,将音乐作品的形象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 ,进而净化心灵 ,培养高尚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 ,提高审美品位 ,使学生的身心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XXXX年饮水思源不忘本 富而思进播春风(可编辑).doc

XXXX年饮水思源不忘本富而思进播春风(可编辑) 饮水思源不忘本富而思进播春风XX县政协委员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尉然成风凌均安付崇国XX县政协自七届一次会议以来在委员中广泛深入地开展“提一件提案、报一条经济信息、办一件实事、反映一条社情民意、参加一次视察调研活动”的“五个一”活动动员委员发挥自身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而贡献力量。 两年来广大政协委员立足本职岗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经济发展多做贡献涌现了吴良明、纪大朋、黄修凤等一批优秀委员。 敢立潮头泛商海**年月不到岁的吴良明离开工作单位县广播电视经营部拿出自己仅有的少量资金购进电器商品办起了自己的广播电视销售中心。 他学过经济管理知识加上在经营部积累了营销和管理经验经商“如鱼得水”生意日渐红火,经营不断发展壮大。 **年元月他将广播电视销售中心更名为“XX县新星电器有限公司”。 其经营从家用电器销售扩展到维修安装、印刷等方面的业务由小规模纳税人发展为一般纳税人拥有十字街门市部、平价电器商场、售后服务中心、文印中心个经营网点。 如今,吴良明的XX县新星电器有限公司已经拥有流动资金余万元年实现销售额余万元累计交纳税金余万元。

**年吴良明原来所在的广播电视经营部因经营体制不顺、管理不善倒闭了。 眼看着原来与自己相处工作、配合默契的几名年轻人下岗了吴良明心里真不是滋味便萌生了拉他们一把的想法。 于是他接纳了宁松、李伟等一批下岗职工并商定每人拿出元作为广播电视销售中心的周转资金。 在吴良明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创业经营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效益越来越好。 就这样下岗职工和社会待业青年到他的公司就业的也就越来越多。 现在,公司从业人员已达名其中接收安置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名吸纳安置社会待业青年名。 吴良明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管理根本。 他为全体员工落实劳动用工政策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大病统筹和意外伤害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关心员工冷暖视员工为家人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以公司为家更加勤奋工作。 目前四名下岗职工已成为公司业务骨干和主要负责人月收入超过元。 其他员工月收入超过多元加上福利和奖金全年收入超过万元。 新星电器公司发展起来了下岗职工有保障了。 他还带领公司员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在今年全县抗灾救灾中他们捐献钱物价值多元在扶贫助学中每

美学的意义范围与价值

97學年度應用美術系美學課程綱要 美學的意義、範圍與價值 (一)美學的原意 直感或直覺。 西方哲學的一支。反省美以及與藝術有關的問題。 Aesthetics,美學之父Alexander Baumgarten (1714-62):泛指研究感性的 知識,藝術的理論,美。 感性的本質vs. 美學的工具-文字的本質incompatible (相對於科學︰研究理性的學問,自然科學,社會科學。) 感性的對象︰1. 大自然 2. 人、事、物 3. 藝術 藝術的表現︰三種的結合 1. 概念(文字)2. 視覺藝術 3. 聽覺藝術 感性︰直覺,本能,感受,心理 理性︰思惟,思想,概念,意念 感性vs. 理性 藝術vs. 理論incompatibility (二)美學的範疇 (三)美學的基礎是什麼? (1)人的思考機能(理性哲學)—哲學 (2)人的心理(狀態與反應)—心理學 (3)個體(個人)之因素,群體(社會文化)之因素 (四)知識 (1)理性的知識:對象是普遍、抽象的概念。建立在客觀、清晰的邏輯基礎 上。 (2)感性的知識:對象是特殊、具體的物體。探究主觀的感受。 (3)理性的知識有絕對的客觀標準嗎? 能容許個別的差異性嗎? 感性的知識 呢? (4)如果感性的知識無一定之客觀標準,它因人,因文化,因時代而異。那 麼感性的知識有研讀探討的意義與價值嗎? (5)若有,其意義與價值為何? (五)美學主要探索的問題 (1)解釋藝術家的創造活動有關的問題 (2)藝術哲學:藝術、藝術創作、藝術品的定義,描述、解釋、評價,包含

藝術理論、藝術批評。 (3)藝術社會學:藝術品的社會功能與價值:藝術與道德的關係,藝術與查 禁制度,藝術在人生中的地位,藝術與宗教、政治、經濟等的關係。 (4)美的解釋: 1.美是什麼?美如何定義? 2.美是一個極為主觀的字,也是充滿了歧義的字。各式各樣的解釋。 3.美是人心的主觀感受嗎?或是具有客觀的性質? 4.美有客觀標準嗎?主觀、客觀都是某種程度的存在。 5.狹義的美:立即感到愉悅的一種美,較容易感受到的,或是較表層 的美。 6.廣義的美:較深層的美,較不容易感受到的美,較複雜的感受的美, 也許需要知識、素養才能體驗的美,甚至不是愉悅,或可能是不快, 或甚至是醜、惡之感的美。 (5)審美是什麼?感受、理性(知性、意識)、精神共同作用的一種身、心、 靈的活動。 (6)審美對象 i.大自然之事、物:自然美 一、形象性之美 二、多樣性之美 三、變換性之美 ii.藝術品 一、形象之美:外觀形式之美 二、內涵之美:人各種智慧與精神現象之美 三、精純性之美:相對於現實之蕪雜 四、恆常性之美:相對於現實之短暫 iii.人之美 一、人體之美 二、人性之美:真、善(以事、形展現) 三、人群之美 iv.審美的對象不同會造成審美態度的差異:欣賞一朵真實的花與欣賞一幅畫裡的花的不同。 (7)審美態度 i.方法、途徑、角度、觀點、個性、文化(個體、群體) ii.三種知的方式,直覺,知覺,了解。 Bergman The 7th Seal 第一場戲。 iii.類型:Isolationism vs. Contextualism。 Aestheticism vs. Moralism。

柏拉图的理念论存在着许多问题

?柏拉图的理念论存在着许多问题:理念与事物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理念如何分有或是摹仿理念?自然万物可感而不可知,理念可知而不可感,我们怎样认识理念??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批判理念论的不是别人而是柏拉图自己,而且他的自我批评毫不客气,就连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的批评实际上也没有超过柏拉图。古人在讨论问题时,注重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当自己原有理论体系无法解决问题时,他们毫不讳言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只要有必要,他们毫不犹豫抛开原有的体系,去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哲学是什么?-- 解决问题。可是后来有的哲学家则略有不同,当他们营造起一套体系之后,其很重要的工作任务是如何维护自己的体系。 ?在《巴门尼德篇》中,柏拉图以"少年苏格拉底"代表他自己的理念论,以巴门尼德为批评者,深入探讨了理念论所面临的问题。 ?前期:理念与具体事物,两者不可分,同时又认为,具体事物是流变不定的,只有理念是永恒不变的;人们不禁要问:载负理念的事物生生灭灭,理念何以能独立自存? ?中期:柏拉图把理念从具体事物中抽取出来,组成了一个独立王国—理念世界或可知世界,剩下的那些纯物质的部分则组成现象(理念的影像)世界或可见世界。比如:“日喻”“线喻”“洞穴之喻”;“模仿说”—先有扇之理后有扇之器。 ?后期:是不是所有具体事物都有理念? ?第一,关于理念的普遍性问题。 ?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浓厚的价值含义,所以虽然按理念论所说,每类事物都有一个同名理念作为存在的根据,但是对树、火、人等自然物是否存在理念的问题,他却犹疑不决,感到没有把握;对头发、污泥、秽物等低下事物,他虽然认为如果有这类理念实在太荒谬了,但如果要否定它们也有困难,因为这样一来,势必将否认任何事物都因理念而存在的理论前提。于是,柏拉图对这个引起他不安的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恐怕陷入无底的谬说泥坑中而殄灭"。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形而上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宇宙万物的根据或本质是"真",而"真"与"善"和"美"应该有共通之处,至少"真"不应该是"不善"或"恶",所以人们才会陷人疑惑之中:如果宇宙万物具有统一的根据或本质,难道说善与恶都来源于同一个根据?就基督教来说,如果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还存在着恶?显然,从形而上学的角度看,我们不能只承认善的理念,而不承认恶的理念。 ?第二,关于理念被分有问题。 ?事物分有理念而存在,这是柏拉图坚定不移的信念。 ?至于怎样分有,却是一个难题。柏拉图承认,事物对同名理念的分有只能有两种方式,或者是分有整个的理念,或者是分有理念的一部分,但这两种方式都有困难。 因为理念的首要特性是单一完整性,而事物则是多数的。如果每个事物都分有一个整体的理念,那么有许多事物就需要有许多个理念。这就与理念论的基本原则,即多数同类的事物只能有一个同名的理念,发生了矛盾。如果事物分有理念的一部分,那同样破坏了理念的完整性,把同一理念肢解成很多部分了。例如,如果大的事物分有"大的理念"的一部分,因为部分小于整体,它分有的便是小而不是大了。如果相等的事物分有"相等的理念",由于部分小于相等自身,它所分有的便不是相等了。 如果小的事物分有"小的理念"的部分,因为整体大于部分,那么"小的理念"相应于小的事物,就是大而不是小了。既然只能有两种分有方式,而这两种方式都难成立,

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教学设计

《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富民政策;财富中的“德”的含义;理解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含义、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对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归纳的方法;学习搜集资料、利用资料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培养开拓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如何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富裕后如何正确使用财富 三、教学过程设计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引出配有愛满神州捐款画面“富而思源富而思进”课题) 师:(情景导入)“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特别在面对大灾大难面前中华民族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知道的事例都有哪些呢? 生:自由交流(师尽可能引到5.12汶川地震、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印尼海啸-----)

师:在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特别一些企业家们用自己的行动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那么你们所知道的乐善好施的人物都有哪些呢? 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慈善人物(明星如赵本山、刘翔、比尔.盖茨、李嘉诚----- ) 师:改革开放30年以来,很多人依靠良好的社会环境,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奉献社会,表现出“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高尚境界。 (一)富而思源 师:(出示教学目标、重难点) 出示配有(江苏黄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图片陈光标的名言: 如果你又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 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在家中; 如果你又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 生:自由交流,谈各自的看法(提问学生)

师:从同学们的谈论中可以看到富裕之后要学会感恩,学会学会与他人分享,而陈光标总裁的身上体现了这种“富而思源”的高尚品质,同时也符合了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那么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呢? 1、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生:阅读课本P40回答 师:当我们拥有比他人更多的财富时要学会与他人分享,这是我国富民政策的要求,那么凭什么我辛苦赚来的财富要与他人分享?如何与他人分享?(出示思考题) 2、富而思源的“思源” 指什么? 3、“富而思源的” 具体表现方式什么? 生:参看课本P40-41交流讨论 师:富而思源,感恩社会,不仅体现个人的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先富起来的人担当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事实上,现在已经有许多富裕起来的人在履行着自己的这一责任。 4、探究题(出示两则学生阅读资料,感受富而思源的实践) ★材料一:陈光标: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光标带领120名操作手和60台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队千里救灾,还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多年来他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

科学素养与人文的内涵

科学素养与人文的内涵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对科学教育进行的反思,就强调今后的科学教育应该对科学知识与科学研究过程有更广泛的理解,这种理解要扩展到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的进一步认识;要比过去更强调要打破科学与人文学科的截然区别、相互对立的传统,代之以科学的人文主义.这就涉及:“学生需要具备怎样的‘对科学技术的理解程度’,才能适应社会,求得自身的发展?”等问题,而这些问题要求我们正确理解科学素养和人文的内涵. 一、何谓“科学素养” 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韦氏大词典》对“素养”(1iteracy)一词的解释是:an abili.ty to read a short simple passage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it(阅读-小段简单文字并能就其相关的问题进行回答的能力)(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etionary,1976).可见,“素养”的原意指人们参与读写交流所应具备的读写技能的最低水平.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要求人不仅要能够读、写简单的书信文字,而且要能够读懂诸如产品使用说明书、列车时刻表、合同协议书之类的东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普通公民理解科学技术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社会生活中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素养”概念很自然被扩展为“人必须具备的适应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的最低水平”.由于其中赋予了“对科学与技术的最起码的理解”这样的内涵,于是就有了“科学素养”的说法.又因为,当传统的文化习俗对人们施加影响时,这种对“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可以帮助人们超越原有的文化习俗,进而共同创造更新、更有力量的文化形式.所以“科学素养”概念包括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知识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个人生活质量与社会责任、科学技术文化的塑造等多方面的思考. 1.国际科学教育界对科学素养的界定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教育长官詹姆斯·卢瑟福提出2061计划,旨在为与科学素养相关的科学教育改革规划一个长期的、规模宏大的前景.其核心著作——《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将“科学素养”定义为“应理解科学核心概念和原理;熟悉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能够按个人和社会目的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并从以下维度来理解科学素养:

论柏拉图“理念论”的影响

论柏拉图“理念论”的影响 前言:在整个西方哲学史的理论框架中,柏拉图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就曾对此明确表述:“公正的说,关于西方哲学最令人信服的特征就是一系列对于柏拉图思想的注脚。在哲学领域内,没有一个问题不能从他的作品中找到一些观点。” 1 这无疑是对柏拉图地位的巨大肯定,而奠定他如此重要地位的,正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理论——即作为本体论又作为认识论的“理念论”。作为本体论的“理念论”,将我们面前的世界永远的划分为了永恒真实的“理念世界”以及变动不居的“现象世界”,致使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在对两个世界的弥合中龃龉前行;而作为认识论的“理念论”,则为我们提供了本质直观的认识方法,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留下了争斗的永恒焦点(尽管经验主义也会潜在的伴随着理念论的影响),哪怕是现代西方哲学也无法躲避“理念论”所投下的倒影。可以这样说,“理念论”所提出的问题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史发展的方向,在其后的诸多哲学家中,要么赞同柏拉图,要么反对柏拉图,但无论如何,柏拉图都是西方哲学史上无法绕开的人物。 一、作为本体论的理念论及其影响 “理念论”作为本体论可以说是一种理念实在论。在柏拉图看来,人的认识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见,一类不可见”2,前者为可感的具体事物,后者则是理念。理念是具体事物的本质,是可感事物的依据与原型,是永恒的、单一的、绝对的存在;而可感事物则是暂时的、多样的、流变的存在,是对理念的分有与摹仿。个别事物分有什么样的理念,就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但却永远不如理念完满。例如,桌子的理念是一张完美的桌子原型,它只能存在理念世界,而匠人所制造的所有的桌子都只不过是“用他们的眼睛注视着它们的类型”,然后制造出来3,这不过是对桌子理念的分有。万物皆有其“理念”,这些理念才是最真实、最完满的存在,它们构成了一个独立于可感的现象世界之上的、本体的理念世界,由此我们面前的世界被划分为了两个不同的层次:作为本体的“理念世界”与作为其摹本的“现象世界”。这种对于两个世界的划分在洞穴比喻和日喻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论述。这个划分正式将哲学的方向指向了理智的、超感性的世界,而可感的现象世界则成为了不那么真实的摹本,两个世界从此分裂,如何连接两个世界,重新建立两个世界之间的关系,则成为今后整个哲学史中最重要的问题。 近代的每一位哲学家几乎都在对柏拉图二分世界的困境做出回应,可以说,整个近代哲学,无论是唯理论还是经验论都在为跨越两个世界之间的鸿沟做出努力。笛卡尔虽然坚持心物二元论,却企图通过一个小小的松果腺连接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斯宾诺莎则是将精神和物质化为实体的两种属性,具体的分殊化为实体的样式,通过属性二元论将两个世界合而为一;莱布尼茨是将世界的本源追溯到彼此孤立却内在一致的“单子”上,希望通过前定和谐解释两个世界的关系。经验论方面,洛克也是个彻底的二元论者,在对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做出区分过后,洛克也对世界进行了二重化的划分,可感对象的属性是可感的现象,而实体则是属性背后的根源,是只知其存不知其为何物的、不变的、永恒的超验存在。为解决洛克的问题,后来者在两个世界中进一步做出选择,要么物体是所有性质的集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意识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的意义、特征、实施方法做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幼儿审美素质培养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个伟大进步,它充分肯定和明确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其核心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提高人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品质,使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 1 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幼儿审美素质教育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意义。 1.1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心理学范畴的“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即人的“个性”。伦理学范畴的“人格”是指人的品德和尊严,是人之“善”的本性。 以美术活动为例,幼儿以其内心的需要出发,通过色彩、形态等造型语言来进行表现,并将这种表现传达给观众(家长、教师、同伴)。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体验到幼儿创作时的感受,对其造型和表现流露出赞许之情。观众的同感和赞许反馈回幼儿,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幼儿对自我表现的自信、喜悦等良好的情绪体验。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自由创造的快乐体验,其创造力和自我表现的愿望被不断激发,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也得到培养。 1.2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助于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 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高度专门化的,有着明显的分工。每一半球的功能独立、完整,又是相互配合的。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斯佩里博士研究发现,在一般情况下,大脑左半球主要具有言语的、分析的、逻辑的、抽象思维的功能。左右半球能够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任何复杂的心理活动,例如艺术活动、科学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大脑两半球不同功能、不同工作方式的互补与协调才能进行。 上述研究表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审美活动主要是由大脑右半球支配的,对幼儿进行审美素质教育将有助于他们大脑的健康、协调发展及大脑右半球潜能的开发。 1.3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幼儿所接触到的美的事物及创美活动中所整合的各种知识经验,他们从事审美活动时所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的发展。已有很多事例表明,在幼儿期就有浓厚的审美活动兴趣并经常参加审美活动的幼儿,他们上学后即使是在有固定知识结构的学习中,也往往具有感悟力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作灵敏协调、感情充溢等特点。 2 审美素质教育的内涵 2.1 审美素质的内涵

柏拉图理念论的影响

三、理念论的功绩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理念论的产生标志着西方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开创了强调共相、追求普遍性和形而上者的哲学道路。追求世界的本源、共相、绝对、形而上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哲学认识实践活动具有的基本表现形式,从柏拉图及其它许多古代思想家提出和强调共相问题以来,共相问题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一直流传到今天,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追求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共相问题。 理念论发现和提出了个别与一般的矛盾现象,指出了个体事物可以被人感觉到,一般事物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认识特征,揭示了同名可感事物是若干或许多、同名理念是一的客观事实,初步界定、区分和彰显了个别事物与一般事物,创立了现象和理念的基本概念,对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理念论的缺陷 我认为:柏拉图的理念论存在以下十个缺陷。 1、理念论仅仅发现和界定了普通名词表述的许多个体事物共同具有的理念,而没有发现和界定专用名词表述的许多可感个体事物共同具有的理念; 我认为:理念是人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自然事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抽取出来的,具有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认识特征、作为个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或组成元素依存在各种个体事物之中的实体自然事物。 人们用专用名词表述和界定一个可感个体事物时,常常不是指同一个可感个体事物,而是指具有前后相继关系的,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差别的多个可感个体事物。 例如:人们用专用名词“太阳”表述和界定的可感事物,就不是指处在同一个时间段、处在同一个空间位置、具有完全相同亮度的同一个太阳,而是指具有前后相继关系的、处在不同时间段、处在不同空间位置、具有不同质量、具有不同亮度的许多个具有共性也有个性的太阳,是指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多个有差别的太阳。 客观事实告诉我们,不仅普通名词表述的许多可感个体事物共同具有同一个理念,而且专用名词表述的许多有差别的可感事物也共同具有同一个理念。 2、理念论仅仅发现和界定了部分可感个体事物共同分享或分有的理念,而没有发现和界定全部可感个体事物共同分享或分有的理念; 部分可感个体事物共同具有的理念同全部可感个体事物共同具有的理念是不同的,部分可感个体事物具有的理念仅仅存在于部分可感个体事物之中,只有全部可感个体事物共同具有的理念才普遍存在于每一个可感个体事物之中,部分可感个体事物具有的理念所包含的内容和规定,多于全部可感个体事物具有的理念所包含的内容和规定。 例如:生命是部分可感个体事物具有的理念。

浅谈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2-11-27T10:38:40.403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10月总第98期供稿作者:郝金辉 [导读] 学生接受审美教育,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学校教育是主要的。 郝金辉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中学265300 学生接受审美教育,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学校的音乐教育,面对日益发展的流行音乐的猛烈冲击,我们必须保持清新的头脑,明确学校担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战略重任。因此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坚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的原则,达到育人的目的。而流行音乐重在娱乐,表现树人的思想内涵较少,不利于青少年正常发育的东西较多,因此不应该纳入课堂作教材。 怎样才能使学校音乐审美教育能占据绝对的支配地位而不被流行音乐的巨大冲击波所淹没呢?我认为,别无它法,只有教育、引导,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硬性禁止的方法。只有因势利导,兼顾现代审美意向,注重审美导向教育,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学校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要把民族音乐放在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排斥外来的健康的音乐,要使学生既欣赏到典雅的民族音乐之美,也能欣赏到情感强烈、节奏变化对比大的现代音乐之美。 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格调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能领略到各种不同的美:华彩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雄壮的美、隐秀的美、古典音乐的美、现代音乐的美……通过多听、多练、对比,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审美要有修养,既要有文化修养,更要具有音乐知识。音乐知识越丰富,修养就越高,认识美的视野就更广阔,识别美的能力就越强,就不会被那些庸俗、低劣的东西所迷惑。音乐审美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自觉抵制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的侵蚀。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在“吸引力”上下功夫,把课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达到审美的目的。

西方哲学史·柏拉图的理念论(三)

西方哲学史·柏拉图的理念论(三) 二、可知世界与可感世界 将世界二重化,划分为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或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这是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他从存在论和知识论的角度进行论证,阐明了区分两个世界的理由。 在某种意义上说,柏拉图关于两个世界的思想继承了巴门尼德两条道路的学说,不同之处在于他不是把感觉事物仅仅看作“非存在”,而是看作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现象,因而对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的哲学进行了某种综合。一方面与赫拉克利特一样,柏拉图认为感官所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生灭变化中,而生灭变化的事物既不是不存在也不是存在,既不是无也不是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是既有又无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东西,亦即我们所说的现象。另一方面与巴门尼德一样,柏拉图认识到在现象之中不可能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因此在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的、相对的和暂时的事物世界之外,一定存在着另一个稳定的、绝对的和永恒的世界作为它们的根据,否则一切都将失去存在,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从知识论的角度看,这两个世界一个是可感的对象,一个是可知的对象。存在是知识的对象,不存在作为空无,是无知的对象,而介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事物则是意见的对

象。我们对于始终处在生灭变化之中的感觉事物只能产生个别、偶然、相对的意见,唯有超越于感觉事物之上的真实的存在才是普遍、必然和绝对的知识的对象。既然意见与知识有别,它们各自的对象也一定是不同的。 柏拉图曾经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来论证两个世界的学说,其中最著名的是日喻、线喻和洞喻。 “日喻” “日喻”即太阳之喻。犹如可感的事物世界由太阳所主宰,可知的理念世界由“善”理念所统治。万物之所以有可见性,眼睛之所以有视力,都是因为有太阳。同理,理念之所以有可知性,心灵之所以有认识理念的能力,皆因善理念的存在。“给认识的对象以真理,给认识者以知识能力的实在,即是善的理念”,它是“知识和一切已知真理的原因”,比其它理念“具有更大的价值,更高的荣耀”。[5] “线喻” “线喻”即线段之喻。在“日喻”之后,柏拉图进一步用“线喻”形象而明晰地说明了两个世界及其关系:“用一条线来代表它们。将这一条线分成二个不相等的部分,一部分相当于可见世界,另一部分相当于可知世界。然后按同一比例将各个部分再行划分,一部分是比较清晰的,另一部分比较模糊”。 [6]可见世界的第一部分是影像,第二部分是影像的原本,即具体事物,这“两部分有不同的真实程度,摹本之于原本,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