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3.37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及分析: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本课标首先给出了教师在讲授内、外力这部分内容时要具体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即是将教学内容寓于生活,从实例出发来开展教学;然后给教学提供了方向和目标,在教学完成后,学生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能够自主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内、外力的因素以及与内外力相关概念的掌握;最后也同时指出了教学的落脚点也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本课标既阐述学习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这部分知识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也强调了本节课知识学习所需要的载体以及途径。教学是以示意图为载体,通过运用载体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为目标来完成教学的。课标既说明了地球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教学所要到的教学目标,也说明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应该通过的途径和运用的载体。

二、教材分析:

(一)整体分析:首先,这节内容是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知识构成,也是理解物质内部运动的基础;其次,是整章内容的知识起点,剩下的两节内容是对这节内容知识点的具体分析和实例解析;再次,这节内容也是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学习做好铺垫。所以这节内容的学习相当重要。

(二)具体分析:从教学内容出发,对教材的解析也可以分为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教材分为三个大的教学知识点,一是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影响;其中包含了三个小的教学点,即(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2)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形式是地壳运动,(3)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具体是什么。第二个教学知识点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影响,外力作用也有三个小的教学点,即(1)外力作用的概念;(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以及几种表现形式的内部联系;(3)外力作用对于塑造地表形态的影响。第三个教学知识点就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这个知识点包含了三个小的教学内容:(1)岩石圈的三大岩类;(2)三大岩类的形成机制;(3)三大岩类之间的相互转形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过程与方法维度:(1)教材中设计了一个活动探究并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了几个问题,重在对问题探究的训练,并注重对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2)教材中有九幅景观图,一幅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幅的设计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方便学生图文转化,将抽象的原理性知识具象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1)教材中的景观图不仅具有教学意义,同时还具有观赏意义,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2)教材中涉及到的案例探究、活动都设置有难度相当的题目,不仅给学生的问题思考提供方向,同时也在对学生思维模式形成的一种培养。

(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1)内力作用营造地表形态的表现形式,及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的两种形态的教学;(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的三种方式,及三种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3)三大岩石的形成机制,和相互转化的物质运动规律。

2.难点:内外力运动的具体方式以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理解,怎样把握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动态性和联系性的具体过程的学习。

三、学情分析:在通过前面章节对地球上的大气及地球上的水循环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地理学习的思维方法,对理事物及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对物质循环的动态性和联系性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所以在这节中所涉及到的内外力相关的基本概念应该让学生多自主归纳,教师做最后的记录者和点评人,规范学生的回答。对于原理性较强的岩石圈的物

质循环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等学生主体性较强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是对学生地理性学习的一种鼓励和尝试。这节内容会涉及到很多景观图的解析,学生对于视频和图像的接受度要比单纯的文字要强很多,所以本节的教学中应多注重图文结合,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和图文转化的能力。

四、知识结构的分析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变质作用

表现形式岩浆活动水平运动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主要形式)

垂直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是地表变得高

低不平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概念: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外力作用四种方式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坦

岩石物质循环图: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能辨别什么是内力作用,什么是外力作用,并能举例说明内外力作用的具体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内外力作用的具体含义。

(2)辨别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趋势;列出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表现形式,结合实例分析地壳运动的方式;说出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四种方式,明确四种方式的运动模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根据提供的地貌图片分析不同地貌的成因;

(3)说出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阐述三大岩石的形成机制;能够画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示意图,并能解释循环过程的具体环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内、外力概念的归纳,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对景观地貌图和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增强学生的图文转化

的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内、外塑造地表形态的具体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学生的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所居住城市的地貌及岩石的构成做一个调查报告,认识内外力作用对所居住城市地貌形成的影响以及了解居住城市的岩石构成,加深对所居住城市的了解,培养对其感情;(2)通过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学习,结合前面章节所学的其他物质循环的形式,能够归纳总结出物质循环的循环模式,形成联系的、动态的思维模式,提升自己的地理素养;(3)通过分析各种地貌景观的成因,感受到祖国多样的地貌构造,丰富对祖国山川、河流的感性认识。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解决法、讨论法

七、教学媒体:多媒体、语言、黑板

八、课时:两个课时

九、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