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格式:ppt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30
减低预处理强度的脐血移植在成人患者中的应用【摘要】减低强度(RIC)预处理方案现已在脐血移植中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是为了减少成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移植相关发病率及死亡率,现在它已被大部分人所接受。
RIC-UCBT实验的结果显示脐血的植入时间缩短了,从12天到24天不等,而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却并不高于清髓性UCBT。
尽管减低了预处理强度,但移植后恶性疾病复发的发生率却没有明显升高的趋势。
本文将回顾多个RIC-UCBT实验的研究结果,与清髓性UCBT进行比较,讨论RIC-UCBT的潜在植入率,并且提出RIC-UCBT的最佳治疗策略。
【关键词】减低强度预处理,脐血,成人【介绍】与亲缘或非亲缘的成人供体干细胞移植的基本原理相似,在成人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的主要原因是其可能减少骨髓抑制相关发病率及死亡率。
预处理强度不足从而影响干细胞植入一直是最受关注的问题,这种担心也阻碍了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造血干细胞数量较少的脐血移植中。
这种担心被证明在很大程度上是杞人忧天,并且RIC方案在UCBT 中也已得到了逐步的应用。
本文中我们将回顾RIC方案的基本原理及RIC方案移植的主要成果。
作为一个工作定义,我们使用RIC去代表强度低于传统骨髓预处理方案的所有方案。
1、临床实验在移植物中的T反应细胞足以影响供体植入这一假说的基础上,Baker等人在成人RIC移植患者中进行了一项大样本先导实验。
在剂量逐级减低的治疗方案下,应用Flu+TBI(200 cGy)+BU(8mg/kg 总数,n=21)/CY(50mg/kg,n=22)来治疗43名患者。
超过一半的患者接受了双份脐血移植,并且所有的患者均使用环孢素及MMF进行GVHD预防性治疗。
几乎所有的脐血HLA不合均≤2/6位点,且注射的CD34+细胞中位细胞数BU组是3.7105/kg,CY组是4.3105/kg。
虽然两组的早期植入率相近(分别是88%和94%),但只在BU组中出现了移植物排斥,其移植后42天的长期植入率仅为76%,相比之下,CY组长期植入率则达到94%(P<0.01)。
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原理、冻存及回输山东省立医院姜玉杰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原理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是经过大剂量放、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预处理,清除受体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阻断发病机制,然后把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回输给受体,以替代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细胞,从而使患者正常的造血及免疫系统得以重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
HSCT的基本流程•Injection:供者注射动员剂(G-CSF)•Mobilization:干细胞动员•Collection:干细胞采集•Storage (Cryopreservation):干细胞分装储存(冻存)•Conditioning:预处理•Transfusion:干细胞回输•Engraftment & recovery:植入和恢复HSCT基本流程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34 造血细胞的一种重要标志,CD34+细胞占骨髓细胞的1%~4%•CD117 是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IgSF(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CD117+约细胞占骨髓细胞的1%~4%•50%~70%的CD117+骨髓细胞表达CD34供体造血干细胞采集标准•选择合适的方式,通过外周血或骨髓采集供体的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需要采集到一定的数量:•单个核细胞须达到4-6 ×108/;•CD34+细胞(造血干细胞)在HLA半相合时,应达到达到2 ~4 ×106/kg 和1 ×107/kg,全相合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可适当放宽标准;•如有HLA抗原理想的脐带血,也是儿童患者合适的干细胞来源。
血液成份分离基于它们不同的重力,在一定的离心力下分离细胞.PlasmaPacked red cells BuffycoatGranulocytes1.085*Monocytes1.065*Lymphocytes1.071*Platelets1.048**Average specific gravity of cell type shown*以上显示的为细胞的平均比重自体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采集时机:•WBC>5 109/L BPC>50(30) 109/L CD34+细胞>1%•采集用血细胞分离机COBE Spectra Baxter CS 3000•采集细胞数(移植阈)•MNC >6~8 108/Kg•CD34+ >2 106/Kg•多发性骨髓瘤(二次移植)体外净化技术•物理学方法:微波加热(42-43℃)、光敏剂步化青(MC-540)•药物学方法:选择药物:血液学毒性小、易灭活、对肿瘤及正常造血干细胞杀伤存在较大差异。
止血敏联合美司钠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作用摘要目的:了解止血敏联合美司钠对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作用。
方法:对4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按预防出血性膀胱炎的措施分为单用美司钠未使用止血敏组和止血敏与美司钠联合使用组两组,结合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单用美司钠组共17例患者,8例发生出血性膀胱炎;止血敏与美司钠联合使用组共25例患者,1例发生出血性膀胱炎。
两组间出血性膀胱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1岁者39例。
异基因移植11例,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9例(其中慢粒急变期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骨髓白血病M2a型1例;自体移植31例,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9例,霍奇金病(HD)2例,肺癌7例,乳腺癌2例,骨髓转移癌1例。
移植前肾功能正常,泌尿系统正常,无血尿及感染。
1.2预处理方案1.2.1异基因移植采用非清髓标准预处理方案CTX 3.0g/d静滴(-7d,-6d),阿糖胞苷(Ara-C)2.0g/d静滴(-5d~-2d),氟达拉宾(Flu)50mg/d静滴(-5d~-1d),霉酚酸酯(MMF)2.0g/d口服(-4d~-1d)。
1.2.2自体移植的预处理方案CAE方案7例,包括NHL5例,肺癌2例;CAE+卡铂1例(肺癌);CEV+卡氮芥2例(NHL);ICE9例,包括NHL7例,HD1例,肺癌1例;ICE+吡柔比星2例(肺癌);ICE+长春新碱1例(肺癌);难治性淋巴瘤方案9例,包括NHL5例,HD1例,乳腺癌2例,骨髓转移癌1例。
1.3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采用甲强龙、环孢素(CsA)、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预防GVHD。
1.4HC的预防措施42例患者在预处理时均使用美司钠(江苏恒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于输注CTX或IFO后的0h、3h、6h、9h? 4个时段共4次静滴,300~400mg/次),并且均使用速尿利尿和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若干问题单丽珠;宋腾;王华庆【摘要】对于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案为解救化疗有效后给予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HDCT/ASCT)。
常用的解救方案之间没有优劣,如BEAM,CBV,IGEV等。
解救化疗后行PET检查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有重要的预后价值。
降低预处理强度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RIC-alloSCT)可作为ASCT后复发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就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综述。
%The standard therapy forrelapsed/refractory Hodgkin lymphoma (RR-HL) consists of salvage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high-dose chemotherapy and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 Salvage therapy is not obviously superior to commonly used regimens such as BEAM, CBV, and IGEV. Functional imaging with 18F-fluoro-2-deoxy-D-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canning is a critical predictor of the outcome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salvage chemotherapy and before ASCT. Meanwhile, re-duced-intensity conditioning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ay induce a strong response in some patients with relapsing or pro-gressing HL after ASCT. 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some problems i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reating RR-HL.【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解救化疗;自体移植;霍奇金淋巴瘤【作者】单丽珠;宋腾;王华庆【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中美淋巴血液肿瘤诊治中心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中美淋巴血液肿瘤诊治中心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中美淋巴血液肿瘤诊治中心天津市300060【正文语种】中文多数霍奇金淋巴瘤患者(Hodgkin's lymphoma,HL)经化疗或放化疗联合可以达到治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异质性疾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以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表现为难治性一系或多系细胞减少的血液病。
任何年龄男、女均可发病,约80%患者大于60岁。
【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MDS的病因尚不明确,继发性MDS见于烷化剂、放射线、有机毒物等密切接触者。
通过G6PD同工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等克隆分析技术研究发现,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异常克隆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障碍,出现病态造血,在骨髓原位或释放入血后不久被破坏,导致无效造血。
部分MDS患者可发现有原癌基因突变(如Nγαs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如+8、-7),这些基因的异常可能也参与MDS的发生和发展。
MDS终未细胞的功能,如中性粒细胞超氧阴离子水平、碱性磷酸酶也较正常低下。
【分型及临床表现】FAB协作组主要根据MDS患者外周血、骨髓中的原始细胞比例、形态学改变及单核细胞数量,将MDS分为5型: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 with ringed sideroblasts,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 with excess blasts,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 in transformation,RAEB-t)、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
WHO提出了新的MDS分型标准,认为骨髓原始细胞达20%即为急性白血病,将RAEB-t归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并将CMML归为MDS/MP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保留了FAB的RA、RAS、RAEB;并且将RA或RAS中伴有2系或3系增生异常者单独列为难治性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refractory cytopenia withmultilineage dysplasia,RCMD),将仅有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的RA独立为5q-综合征;还新增了MDS未能分类(u-M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