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173.66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研究综述摘要: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一批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国际型人才。
但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教师得不到必要的培训、双语教程选择标准模糊、高校管理缺失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研究思路等进行研究,能够深化对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认识,有利于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07-02随着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纷纷开展中英双语教学。
追溯我国近代双语教学,从解放初期就初露端倪。
当时国内曾一度掀起以俄语为第二大语种的双语教学浪潮,这是我国第一次成规模、系统地将除汉语外的他国语言正式引入中国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和与时俱进的政策,对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浪潮迫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重新做出相应调整。
目前,国内对高校双语教学研究主要包括双语教学内涵、模式、元素、思路及发展趋势。
一、双语教学内涵的研究《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对“双语教育(学)”的定义是: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尽管《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已经明确了“双语教育(学)”的定义,但是研究人员对这一定义在我国特定的背景下,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一种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双语教学,另一种是外语(主要指英语)汉语双语教学。
对以上两种理解,叶新于2003年指出,前者是“不可或缺的传统双语教学”,后者是“带有时代特征的中外语(尤指英语)双语教学”。
我国大量对“双语教学”内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后者,即“双语教学”主要是使用英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此外,对“双语教学”内涵的研究还频繁出现对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本质研究。
西藏高等教育中的双语教学策略之我见[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需求更多的是综合性人才,特别是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
在西藏高等教育当中,双语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
学生的必修课中是均包含了藏语文和汉语文,因此在西藏高等学院教学当中,一定要将双语教学和母语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一个良好的处理。
[关键词]:西藏高等教育双语教学双语教育是指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在学校教育中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地方民族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
而双语教学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语言由两种不同的语言担任,通常是指非语言学科的课程部分或者全部由非母语完成。
但其内涵会因地区、国家存在部分差异。
在全面认识双语教学之前,还需分清两对关系:一个是教学语言和语言教学的关系;另一个是在学科教学中母语和第二语言的使用度之间的关系。
只有清楚了这两对关系,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双语教学。
随着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提高,也相应的促进了汉语言教育的进步。
在学校教育中,双语教学逐渐代替了单一的藏语教学。
一、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的需要在人类发展历程当中,为了能够适应两个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逐渐出现了双语现象。
可见,双语不仅仅是一类单纯的使用语言问题,还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
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分布特点,以及民族关系等特点决定了双语的演变规律和特点。
只有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紧密的结合,才能够对于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历史沿革有进一步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民族多样化的国家,汉语是我们的国语,也是我国不同民族进行生活交往,人民文化、经济往来的通用语言。
在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这样的规定,若学校或班级主要招收少数民族,在教学当中可使用本民族通用的文字、语言,同时在教学中也要使用全国的通用语言;对于没有本族文字的民族,则以全国通用语言、文字实施教学,然后由本民族语言完成辅助教学。
新形势下双语教育发展思路探讨作者:唐广阳张丽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07期【摘要】双语教育分为狭义的双语教育和广义的双语教育。
狭义的双语教育是指必须使用外文教材。
广义的双语教育可以理解为没有教材采用语言和外语使用比例限定的更广泛的双语教育形式。
狭义的双语教育对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师的外语水平及教材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制约了双语教育发展规模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英汉双语教育,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对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
从某种程度上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双语教育发展思路应当从广义的双语教育入手,强调更广泛的与教学综合要素相适应的双语教育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双语教育英文教材双语人才国际接轨【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91-02根据双语教育的发展要求,应当把双语教育分为狭义的双语教育和广义的双语教育。
在我国目前形势下,应当大力推动广义的双语教育,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
狭义的双语教育是指:教师利用两种语言作为课堂用语进行除外语教学之外的课程教学或传授专业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
其特征是:必须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使用率不得低于 50%。
广义的双语教育可以理解为没有教材采用语言和双语使用比例限定的更广泛的双语教育形式。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双语教育一般是指汉语和英语,汉语和英语均是传授知识、启迪思维的媒介,在双语教育中,二者可相辅相承,学生能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思维,能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在两种语言间进行自由切换。
我国双语教育的发展有一定起伏性,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加大了我国对双语教育的需求。
中国加入WTO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促成了开展双语教育活动的热潮。
各高校争先开设以英语原版教材为基础的双语教育课程,推动了双语教育的较快发展。
浅议新形势下高校中外联合办学【摘要】目前,对于很多高校来说,招收留学生情况也是参差不齐,除了学生素质存在差异外,在招收规模方面也是差距很大,有的学校多达上千人,而有的才几十个,究其原因,不得不提及联合办学这一招生模式。
本文就联合办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分析了联合办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希望能通过探讨联合办学来扩大招生规模,最终使国际交流与合作早日步入实质性轨道,真正带来实效,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联合办学;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领域里出现的新生事物,随着高等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的类型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各个高校的办学经验的增长,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了合作办学,以此来通过引进了国外优质教育的资源,更新办学理念,培养国际化人才。
一、现状1、各个高校通过开展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优秀师资,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迫使人们对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进行反思和创新,从而推动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2、中外合作办学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校的办学条件,满足了人民群众丰富多样的教育需求,培养了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实用人才。
3、改变了国内教材内容陈旧、体例呆板的状况,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
4、中外合作办学,可以为节省很多成本。
据统计,不少学生只要花四分之一的成本甚至更少就能在国内享受到国外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
而这些人通过合作办学都具有着较好的外语基础和交往能力,了解国外历史、政治、文化和风土人情,毕业后往往成为外企争相聘用的人才。
5、地域方面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等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比较发达的地区。
6、合作办学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模式有2+1、3+2等,合作对象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经济发达、科技及教育先进的国家,既有学校,也有企业和社会组织,甚至个人。
虚拟仿真实验与CLIL双语教学模式在信息安全课程上的研究与实践作者:朱剑林,孟博,唐菀,侯睿,陈瑶,汤渊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33期朱剑林,孟博,唐菀,侯睿,陈瑶,汤渊(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网络工程教研室,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本文研究信息安全课程特点,将虚拟仿真实验和基于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Leaning)双语教学模式引入到信息安全的课程教学中。
探索在信息安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将英语的语言能力培养与信息安全的专业内容融合起来,语言和学科共同发挥作用;运用虚拟仿真实验等辅助手段,将信息安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专业的认知程度。
关键词:双语教学;CLIL;虚拟仿真实验;信息安全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274-03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改革专题研究项目(NO.JXZX2014312);湖北省普通高等院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CY12001);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2013191,2010150);中南民族大学网络技术类课程教学团队(JTX11003);中南民族大学精品课程(JPX10011)作者简介:朱剑林(1981-),女,江苏建湖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分布式计算。
一、引言信息安全学科是在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它针对信息生成、存储、传输、处理和交互的各个环节,用数学方法刻画和描述其变换的过程和状态,建立安全控制与管理模型,进而保障信息及信息系统的高安全性、高可信性和高可用性。
在当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做好民族高校信息安全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为国家储备适应全球形势变化的复合型信息安全人才越发重要。
中南民族大学在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其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在本科阶段开设了信息安全方面的课程,计算机科学学院的信息安全专业硕士点于2012年开始招生。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探索作者:黄晶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02期【摘要】全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进入新阶段以来,试点高校的英语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普通高校学习借鉴的范例。
然而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照搬示范院校的作法。
本文拟探讨在新形式下普通高校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新课程改革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99-02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教育改革的一个窗口。
教育部于2006年批准南京大学、江苏大学、等31所高校为改革示范试点院校,全面推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改革实施以来,这些试点高校的英语教学呈现出新的面貌,教学效率和效果显著提高。
它们的改革经验在全国各地得以推广和借鉴。
试点院校拥有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在教学资金、师资力量和科研创新团队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在学习它们的经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普通高校的自身特点和现实情况。
它们面临更多的困难、问题和挑战,对于示范单位的经验不能照搬照抄。
本文拟从管理主体、引导主体、学习主体和学习媒介四个方面论述普通高校在大学英语新一轮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管理主体专业性方面教育部200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 这就赋予各高校英语教学很大的机动性,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大纲,规划教学目标。
由于示范院校获得了显著成效,广大普通高校也纷纷向这些院校学习取经,但却是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与学分制的制定等方面盲目照搬示范院校的作法。
并且许多学校还是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与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挂钩,导致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积极性低下。
是 试周刊2013年第8期 高 校双 语教 学 研 究 尤 芳 (安阳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 要: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对双 语教学的阐述,提出了目前双语教学所面对的困难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双语教学认识误区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应 对策略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的 大中小学校掀起双语教学的热潮。对于大学来说,时代要求我 们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因此各高校越 来越认识到开展双语教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但是,这项工作 应如何起步、如何推动和规范尚在探索之中。在这种形势下, 地方高校面对外语水平有限的师资条件、学生基础和周边环 境。更应及早认真组织力量进行双语教学的研究.以促进双语 教学的开展,提高教学效率。 二、双语的认识误区 对“双语”望文生义的理解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 误的。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误区:(1)将双语简单地理解为“加强 英语”,“双语”班就是英语强化班或“尖子班”;(2)将双语理解 为“计算机语言”+“英语”;(3)将双语理解为“汉语”+“英语”; (4)将双语理解为二门外国语,如“英语”+“日语”;(5)将双语 理解为在课外活动中加入英语兴趣小组等。这些理解抽去了 “双语”和“双语教学”的内核,违背了“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 育的初衷。 三、双语教学的定义 关于双语.至今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双语本身指从以 两种语言为母语到除母语外能够使用至少一门外语进行交际 沟通的所有情况。通常,双语使用者是指能在任何场合,根据 语言交际的需要,熟练有效地使用两种语言中的任何一种进 行听、说、读和写的人。 所谓双语教学,就是指除母语外,还将一门外语作为学 生课堂学习的主要用语。双语教学就其功能而言,是通过两 种语言(即母语和所学的外语)在教学中并用而确定的教学 原则。 双语教学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简单渗透层次,比 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外语讲述重点内容和关键词等.主旨 是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第二层是整合层次,教师讲 课时交替使用中外文,让学生学会用外语表达中文内容:第三 层是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来思考解答问 题。以培养学生使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四、双语教学的模式 “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1)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 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 学。(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 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 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 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 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因此,过渡性双语教学即指开始 前有一段非双语教学作为过渡期.以避免学生进校就因不适 应有接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而其目的仍 是逐渐向沉浸式教学过渡。 中国不像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 不是中外并重,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双语 教学只能是“保持型双语教学”。 五、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可以肯定的是双语教学确实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 在教学实践环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在普通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出国 经历,他们的口语发音不是很纯正,尽管授课前均进行了短 期的口语培训,但对英语的应用尚不能流畅自如,制约了双 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我国高校中能从事双语教学的 教师为数不多,教师能力单一,专业教师英语能力较差.普 通英语教师又不懂专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双 语教学的开展。从长远着眼,必须尽早建立双语教学师资的 培训体系。 可以派出培训或校内培训,建议有条件高校把专业素质 高、口语流利的专业课教师送往国外著名高校进行业务培训. 或者请一些国外高校的教学名师到校进行交流讲学.也可以 由校内高水平专业教师或外语教师进行培训,有条件的可聘 请外教培训;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自学提高,通过开展双语教 学比赛等形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双向交流 来提高双语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出英语水平高、学科知 识强的复合型教师。 (二)教材的选用 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关系到双语教学质量。有些学校的双 语教学就是随便找一本外语书做教材,多加几节外语课,就称
2012年第0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1,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77期)Total No .277基金项目:本文是大连理工大学教改基金项目:《国际班外国留学生双语能力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MS201150)。
收稿日期:2011—10—20作者简介:杜芳(1970—),女,湖北秭归人。
大连理工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院长助理,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
王松岩(1972—),男,辽宁沈阳人。
大连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国际班外国留学生双语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杜芳1,王松岩2(1.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24;2.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02)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来华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探讨如何在中外学生构成的国际班中培养外国留学生的英汉双语能力,培养国际班双语人才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以及如何解决,这将对提高大学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知名度,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班;留学生;双语中图分类号:G64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093—03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来华留学生越来越多。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2020年,我国留学生的规模要达到50万人。
因此,近年来,来华留学生迅速增加。
然而,大连理工大学留学生数量并没有出现大幅度提升的发展势头,这与大连理工大学在全国高校的排名是极不相称的。
作为中国985学校,211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的优势并不在语言教学,而在理工科。
但是这一优势一直没有体现出来,使留学生英语授课力量薄弱。
因此,在校领导的积极推动下开设中外学生国际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