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整理粤教版网络技术应用教案doc资料

最新整理粤教版网络技术应用教案doc资料

最新整理粤教版网络技术应用教案doc资料
最新整理粤教版网络技术应用教案doc资料

1.1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环境】: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极大的方便,也可以让书生不足不出门户可以知道天下的事情。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教师活动】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支持下,将多台可以独立运行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用于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系统称作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起源于一个名叫ARPANET的广域网;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创办;最初只连接了位于不同地区的四台计算机。1983年正式命名为Internet,即因特网。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①服务器:在网络上提供资源的计算机称为服务器。

②工作站:在网络上使用资源的计算机称为工作站。

③网络设备:连接计算机与传输介质、网络与网络的设备。常用的设备有路由器、网络适配器、交换机、网桥、光电转换器等。(实物展示)

④网络协议:网络中为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常用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 协议等。

⑤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用户和计算机网络的接口,支持局域网络的通信及资源共享。网络操作系统则承担着整个网络范围内的资源管理,支持各用户间的通信。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Windows 2000、UNIX、Linux等。

【计算机网络功能】

①数据通信。如: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

②资源共享。如:网上浏览新闻、网上查找学习资料等,学校的电子阅览室。

③协同工作(分布处理)。如:办公自动化电子数据交换远程教育、电子银行、电子商务

【网络的分类】

①按网络覆盖范围来分类: 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 AN)。

②按交换方式来分类:Ethernet(以太网)、分组交换网,A TM (异步传输模式)网,帧中继网等等(电路交换网络)一般的电话线路采用的就是电路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Ip电话采用的也是分组交换技术

③按拓扑结构来分类:总线网,环形网,星型网、树型、混合型等(总线网):优点:节点的插入和拆卸非常方便,易于网络的扩充;缺点:容易引起信号的冲突和竞争环形网):优点:结构坚固、负载能力强且均衡、无信号冲突;缺点:技术较为复杂(星型网):优点:增加站点容易,成本低;缺点:是中央节点出故障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可靠性欠佳

④通信媒体类型:有线网,无线网,陆地网,卫星网等等

【计算机网络的典型应用】

1.管理信息系统:一卡通系统(售饭、用水)

学生管理系统(学籍、成绩、德育、健康)

2.办公自动化:OA、电子办公平台(文件、邮件、留言、视频会议)

3.信息检索系统:图书管理中检索书籍借阅情况、公安网中检索某指纹信息

4.电子收款系统

【作业】画出本机房的网络拓扑结构

1.2不同的连接策略

【涉及课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能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的功能、主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各自的优缺点

过程与方法:

根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设计网络的连接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选择”意识,学会“选择”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体现。

【教学重点】

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主要的网络拓扑结构

【教学难点】

组成方案的完成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各类网络设备的图片

【教学过程】

讨论交流引入新课

引入:如果要将同一房间中的两台计算机连成网络,可以简单地用点到点的对等网连接,如果两台计算机分散在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可以使用调制解调器(modem)实现连接。如果要实现三台或三台以上的计算机组网,那要用一些网络连接设备把它们连接起来。那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网络连接设备。

学生观看

新课解讲

教师:

一、网络中的连接设备

常用的网络连接设备有: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

提出问题:如果李明和张军家的邻居要加入他们的局域网,你为他们选择一种连接设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次回到案例分析,并回答相应问题。

二、网络的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中,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称之为网络拓扑(network topology)。根据计算机网络的拓扑(Topology)结构可以分为总线形结构、星形结构、环形结构、树结构、网状形结构等。

1、总线型结构:

2、星形结构:

3、环形结构:

通过学习,掌握几种拓扑结构图的画法。

学生实践活动

(1)继续完成组网方案

(2)并完成小节综合练习。

学生打开“组网方案.doc”,以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完成。

1.3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知识

2.知道信息交换方式

3.区分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IP电话的特点体会科学技术的力量,加深对信息技术的感情

重点信息交换方式

难点数字信号、分组交换与线路交换

教学过程

一.展示目标

引入:从课文案例(贝尔发明电话)入手,引出本课主题。

展示目标:1、了解网络中的数据通讯方法;2、了解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3、知道IP电话通话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

阅读提纲:

1、在通讯与信息处理中,数据用什么表示?

2、调制解调器起什么作用?

3、IP电话使用的是什么交换技术?

学习要求:全面阅读课文内容,思考回答阅读提纲。

三、交流与反馈

1、交流:

(1)讨论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异同;

(2)交流IP电话使用的心得。

2、分析点评:

用模拟与数字波图比较两种信号

以传统打电话为例子,分析传统电话技术与分组交换技术的异同。

即分组交换中将数据信息划分为“一系列”的“组”(包)

四、实践与探究

任务:

(1)利用搜索引擎查找ADSL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查找关于信息交换的技术资料。

二人为一组,查找上述内容知识并归纳。

五、评价

你现在对网络通信有较深入的了解了吗?

你能说出IP电话便宜的原因否?

1.4网络协议

【教材分析】

“第四节网络协议”内容是讲述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本节内容的安排是通过任务驱动和学生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物理上的连接不足以让网络能相互通信交流,让学生动手安装网络协议,更好地把网络协议的概念呈现在学生面前。解释如何把复杂问题分层分解的思想与方法是通过让学生了解寄信的过程,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认识分层思想的好处。OSI层次模型的内容设计并没有像传统教材那样逐一介绍其各层的功能,而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分层及分层的好处是什么。通过OSI/RM与TCP/IP协议的比较,可以让学生学会进行知识迁移,掌握新的知识。

【涉及课标】

1、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2、能描述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3、能描述因特网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

4、能描述OSI模型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与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断“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

过程与方法:

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法,能够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参数。对TCP/IP协议的配置参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操作,学会进行结果验证。

【教学重点】

了解与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断“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2)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法。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过网络的定义,学习了网络由三个组成部分?下面我找个同学回答一下网络的组成部分?

网络由计算机、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网络软件(主要是指网络协议),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网络协议。

一、网络协议

打电话的过程,拿起电话听一下有没有拨号音,可果有再拨号。当听到对方的铃声后,等候对方拿起话机。双方开始通话,双方都会约定使用同一种语言。我们都得服从这样的一个通话规则,否则双方无法通话。

协议:通信双方所共同遵循的规则。

同样,在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通信设备之间,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之间交换信息也要有一些规定和约定,这就是网络协议。

在网络组建过程中,具体选择哪一种网络通信协议,主要取决于网络的规模、网络的兼容性和和网络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在局域网中一般采取NETBEUI,IPX/SPX和TCP/IP三种协议。这三种协议的特点详见课本P21表1-6

二、安装网络协议软件

现在网络教室中能够使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共享,就是因为计算机中已经安装并配置好了网络协议。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是如何安装网络协议,让计算机能够真正“对话”。

活动任务:

任务一:检查安装的硬件

检查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通过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系统”,打开“系统属性”窗口中的“设备管理器”选项卡,可以检查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

任务二:安装NetBEUI网络协议。

任务三:让同学们观察,如果把教师机上TCP/IP协议卸掉,只保留NETBEUI,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演示具体操作步骤,让学生们自己练习安装一下NETBEUI(5分钟)

讨论归纳:

(1)安装网络协议的过程如何,期间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2)网络协议为什么不与网卡驱动程序、网络应用软件都集成到一起,这样不是更简单吗?为什么要单独安装网络协议软件呢?(为后面讲述分层思想时作一个铺垫)

总结:

(1)要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一个网络协议,首先要安装好网卡,然后安装好网卡对应的驱动程序,最后安装网络协议。

(2)因为在计算机网络设计中如果把以上的软件都打成一个包,只要硬件设备或应用软件稍作改动,整个软件包都要重新设计。

三、网络协议OSI模型

1、分层体系结构

对一复杂问题的解决与分析,可以采用一种分层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在计算机网络协议的设计中,就采用了这种分层设计的思想。前面所述的三种协议都是一种分层的体系结构,不同协议的分层结构是不同的,每种协议都会有独特的层次结构和组织方式,是由各自的生产厂商自行定义的。

2、OSI层次模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规模与数量都得到了迅猛增长,但是许多网络都是基于不同的硬件和软件实现的,这使得它们之间不兼容,而且很难在不同标准的网络之间进行通信。为了解决不同标准的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研究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简称OSI层次模型)。分层情况如下:

用Flash动画演示一下(osi.swf)

应用层:提供各种应用——文件传输、电子邮件、万维网等

表示层:数据转换、压缩与解压缩、加密与解密

会话层:建立传输规则,传输内容

传输层:分组、流量控制、查错与错误处理

网络层:确定传送地址、选择传输路径。——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信号同步、差错校验、流向控制——交换机

物理层:传输信息的介质、将数据以实体呈现并传输的规格、接插件的规格。——中继器、集线器

OSI层次模型的优点:

(1)分层中的每一模块便于研发,更易于理解

(2)网络部件能够标准化

(3)允许不同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

(4)各层功能相对独立,易于维护

(5)各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接口,同时也为它的上层提供接口

同学们,网络模型“为什么分层”、“分层设计有什么好处”?

采用分层的原因:网络通信的涉及因素多而复杂,包括:通信线路、传输技术、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业务、安全等。

分层的优点:将复杂的网络通信问题分解为多个可在不同层次上处理的部分;提供了模块化的设计,对部分层的修改、增加不影响其它层。

四、TCP/IP协议简介

TCP/IP协议,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网络协议,它是计算机世界里的一个通用协议,在OSI 参考模型出现前10年就存在了,实际上是许多协议的总称,包括TCP和IP协议及其他100多个协议。

TCP/IP协议是一种分层的体系结构,分为四个层,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用Flash动画(tcp/ip.swf)演示一下与osi参考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应用层:定义了面向应用的协议,网络应用都要依赖于这些不同的应用协议。如FTP,TELNET。

传输层:有两个并列的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TCP协议负责保证数据按次序、安全、无重复地传递,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用于一次传输交换大量报文的情况,如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

UDP提供的是高效率服务,用于一次传输交换少量报文,如ICQ,OICQ。

端口是TCP和UDP与应用程序打交道的访问点,就像通道两端的门一样,进行通讯时门必须是打开的。80是WWW常用的端口,21和20是FTP常用的端口,23是Telnet服务的端口等。

网际层:分配地址、打包、路由数据。如IP协议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它提供将一个数据报从一台计算机或设备传送到另外一台计算机或设备的方法以及网络寻址的方法。

网络接口层: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

练习:

练习(1)中,假设学生作为网络生产厂商是否愿意采用OSI参考模型作为产品开发的模型。问题的提出实质上是要我们在关注OSI分层模型体系的优点的同时,能够认识到其不足,养成辩证的思维方式。作为一个国际标准,要满足所有用户的要求,其开发周期势必很长,并且完成的结果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有许多地方式是复杂且不必要的,最终OSI标准未能普及。但网络生产厂商会在设计自己的产品时与OSI分层模型联系起来,以它作为思考的出发点。

1.5局域网的组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双绞线的标准线序(对等线与交叉线),并尝试交叉线的制作。

(2)熟悉网卡,知道网卡的用途,并尝试进行安装。

(3)理解网络组建的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以及网络协议的配置。

(4)学会简单对等网的组建。

2、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多种方法对网络进行测试。

等网组建的过程,理解组网的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建立对等网,加深对网络的认识。

(2)通过对等网络的组建,能够关注家庭、学校、社会上网络的情况。

(3)在组网的过程中,加强与他人讨论和交流的能力。

(4)通过对等网络的组建,提高学生在网络组建方面的自我效能感。

【学习重点】

1、双绞线的制作

2、网络的配置

3、网络组建的基本思想。

【学习难点】

1、对等线与交叉线之间的区别与制作方式

2、网络的配置和测试

【教学策略】

1.任务探究法

2.小组学习:每4个学生为一组,每组一台计算机,学生们要合作安装网卡,进行网络的设置,然后小组中制作一条交叉线,最后能做到组间互相访问。

3.反思学习:在学习和制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资源】

1、能够连通互联网的多媒体电脑室。

2、实验室,内有已经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带网卡的计算机16台、RJ45接头(水晶头)若干、网线若干(包括部分已经钳制好的交叉线),网线钳28个、网线测量仪14个、交换机4台

3、教师预先编写好的学生组网活动手册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3分钟)

问题:“小明家新买了一台电脑,他的旧电脑还运行着windows me,现在希望把原来电脑里的大约20G的数据复制到新电脑里,请同学们帮他想一想,有些什么好办法?”听取学生列举方案,并提出:“如果使用对等网的连接

学生列举方案:

1、硬盘对拷

2、双机互连,通过局域网共享数据

……

提出问题,引出对等网络的组建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

2.上网搜索了解双机互连的各种方法。(7分钟)

提出问题:1、什么是对等网;2、对等网的连接方式有哪几种;3、分别需要哪些设备?学生分组(4个人一组),带着问题上网寻找小型网络的组建方案,并将其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组内讨论。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网络探究双机直连的对等网网络组建的多种方案。

3.确定网络连接的方案(3分钟)

教师总结,并确定实验方案1.双机通过网线直接连接;2.通过交换机/集线器实现网络的连接

学生发言,选择一种组网方案,并说明该组网方案需要哪些设备

确定组网的方案

4.了解网线制作的方法(5分钟)

问题:“双绞线的标准线序有哪些?双绞线的连接线序有哪些?”

学生上网查找并把网线制作的线序标准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知道双绞线的两种连接线序

了解双绞线的标准线序,并了解双绞线的两种连接线序(T568A和T568B),为网线的制作做好准备

5.网线钳的使用,及交叉线的制作(10分钟)

1.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线序的不同用途。

2.教师示范网线钳的使用,并提示交叉线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讨论不同线序的网线的不同用途,知道两机直接使用的是交叉线。

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学习交叉线的制作。

6.网络的配置(5分钟)

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配置

探究网络的配置

对网络的配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7.网络的测试(7分钟)

1.问题:

网卡是否正常工作,如何判断?

如何判断网线是否正常

网络连通的多种判断方法

网络不同可能存在的问题

2.请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

1.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搜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

2.同学间分享

3.听取教师的总结,

网络的测试是一个较难的工作,而且互联网上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情况列举,因而教师通过这个环节,把网络配置及网络测试的相关的注意事项告诉学生。

8.试验一:双机直连(具体见流程图)(33分钟)

任务一:网卡的安装

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认识网卡,并安装硬件和软件

把组网过程分为四个任务,学生组内再进行分工合作,完成任务以后组内进行交流学习。引导学生间通过组内合作,组间交流,学生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协作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问题,并不断通过反思学习来解决问题。

任务二:网线的制作

制作用于双机直连的交叉线

任务三:网络的连接配置,以及网络的测试

网络的配置,需要组间的协调

任务四:实现数据共享

共享数据并进行数据的传输

实验二:多台计算机间通过集线器/交换机连接

学生把网线接到交换机上,并进行网络配置。

让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实验二的操作。

9交流和总结(7分钟)

1.请学生交流组网的体会。

2.对本课进行总结。

1.部分学生与全班分享一下自己在组建网络过程中的体会。

2听教师总评。

通过学生的自评,交流中初步学习使用反思学习的方法。

课外拓展

小明打算通过宽带连接到互联网,请你帮他想一想,如何使小明的这两台计算机同时连到互联网,有哪些解决方案?

有兴趣有条件的学生在课外研究

让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

第二章 2.1 接入因特网

教学设计

本节作用与地位:

本节课为高一年级信息技术选修课《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因特网的接入与管理》的第一节,是在学生具备了基本网络基础知识后进一步认识网络而设置的章节,它能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实用性角度与学生一起探究因特网的接入问题。对学生理解因特网的运作原理和使用因特网都有很好的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计算机学习,基本上具备了使用网络及操作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接入因特网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故本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可以。但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奇,计算机使用不熟练,会一定程度影响教学进度。另外学生可能易被电脑吸引而忽视本课的教学任务。

本课中提到了许多接入因特网的方式,其中涉及到了相应设备及网络拓扑,要学生一下子理解这些设备的作用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认为本节重点应该是因特网的接入方式及配置因特网接入。难点是配置局域网接入。

教学方法:目标体验教学法,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学法指导: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自主评价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地点:电脑室

教学中其它问题:

1、保证无盘站工作正常

2、广播教学软件能正常工作。

第二章2.1 接入因特网

课时安排1 本节课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因特网的常见接入方式;

2、了解因特网上的服务组织及基本运作。

技能:

掌握因特网接入方法;

情感:

体验因特网接入过程,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重点因特网的接入方式及各种接入方式的特点

难点配置因特网的接入

引入:广播展示一个因特网动画“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请学生欣赏。

交流:你家里接入了互联网了吗?用的是什么方式接入?关于因特网你最想学习什么?

一、展示目标

1、提出问题:如何接入因特网?因特网是怎样运作的?

2、引出本节课课题——接入因特网。

3、出示目标:

(1)了解因特网的常见接入方式;

(2)掌握至少一种因特网接入方法;

(3)了解因特网上的服务组织及基本运作。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任务:

(1)因特网有那些常见接入方式?

(2)接入因特网前要做好哪几项工作?

(3)因特网有那些服务组织?

2、自学要求:

围绕自学思考题,全面阅读课文所有内容;

三、交流与反馈

1、布置任务:小组分工合作访问因特网服务商网站,调查因特网接入的申请办法、计费方式、接入技术、所需硬件及软件配置等信息,并阅读相关技术资料,完成表2-1填空。(1)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学习结果;

(2)教师分析归纳接入方式。

用表格方式归纳。

拨号接入方式:普通MODEN、ISDN拨号接入、ADSL虚拟拨号连接;

专线接入方式:CABLE MODEN接入方式、DDN专线接入方式、光纤接入方式;GPRS接入技术、蓝牙技术与HOMERF技术;

局域网接入方式:

2、任务:通过代理服务器接入因特网。

交流:按照前面的接入方式介绍,请大家分析我们电脑室电脑接入因特网的方式是那种?任务:

按照课文图2-9代理服务器设置图示,将自己的电脑通过代理服务器方式接入因特网。告诉学生代理服务器IP地址:192.168.4.2 端口号:80

查看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予以指导。

四、实践探究

1、从因特网服务供应商那里获取介绍资料,设计一个图表来比较分析它们提供的服务;

2、实践操作:

(1)访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网站,调查:

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

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

(2)调查我国国家主干网的情况了解中国科技网、中国科研教学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建设情况。

3、试调查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因特网服务组织,并了解其提供了哪些服务,并对这些服务进行比较。

4、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e613286455.html,/,了解一下cnnic负责开展的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等多项公益性网络统计调查工作。

了解学生实践探究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五、小结评价

学生自主评价:

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方式有:;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课程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课题】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
互作用。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环境】: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
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
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
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 LAN
10 千米以内
城域网 MAN
10 千米到 60 千米以内
广域网 WAN
100 千米以外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粤教版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粤教 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第一章 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第一节 认识计算机网络
(第 1 周)1 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
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
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
能.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
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
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 LAN
10 千米以内
城域网 MAN
10 千米到 60 千米以内
广域网 WAN
100 千米以外
交流:除我们了解的校园网、网络实验室这类局域网以外,请与同学们交流,看能否
为城域网和广域网举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你是否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因特网,谈谈你的看法。
2、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网络聊天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请你谈谈这种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教科版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

信息安全 执教人:xx 【教材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如何保障计算机免受病毒、黑客的侵害。但偏重文字资料,没有涉及具体操作。 教材中的两个表格分别介绍了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表现、常见类型举例)、常见病毒(病毒名称、病毒类型、表现形式或危害、变种情况)等内容。内容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可操作性不强。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具备较好的操作技能,整体水平较高,可以快速地利用网络搜索到需要的信息。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计算机经常遇到病毒,因此学生对病毒的危害有一定的体验基础,然而对病毒的查杀和处理方法缺少系统地认识,对其他的计算机安全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使他们真正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以及黑客入侵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常见的防护措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了解xx入侵的危害; 2、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病毒爆发的迹象通过网络搜索获取查杀病毒的解决方法;掌握病毒的常见防护方法; 掌握防范xx入侵的简单方法; 3、情感目标:

意识到计算机在使用中存在多种信息安全的隐患,自觉地参与到维护信息安全实践中,保障信息的安全。 【重点难点】: 掌握应对病毒、xx的常见防范措施。 【教学方法设计】: 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的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上课铃响,上课仪式后,教师计算机中的“关机”程序被远程计算机定时启动,立即打开大屏幕投影,“屏幕广播”教师计算机的桌面。教师和学生共同发现教师的计算机出现“倒计时关机”提醒画面。 师:糟糕!我的计算机是不是有问题了?提示系统即将关机,请保存所有正在运行的工作,然后注销。未保存的改动将会丢失。离关机还有XX秒了,你们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生:老师中毒了。 师:我先退出屏幕广播,大家赶快到网络上搜索一下,病毒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来解决? 生:上网尝试查找病毒名称和解决方法。 师:唉,我的计算机已经被关机了。大家抓紧时间,帮帮我。(重新打开教师计算机) 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隔一段时间)先询问学生查找的关键词,再视情况提示:查找时可以把病毒爆发的迹象作为关键词,在搜索的结果中选择权威网站信息。生:上台演示搜索过程,师解说操作步骤。师:可能是哪种病毒?生:回答。 师:病毒的爆发迹象有哪些?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综合测试一 教科版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综合测试一教科版 一、选择题 1 . 1965 年科学家提出了“超文本”概念,“超文本”的核心是()。 A .链接 B .网络 C .图像 D .声音 2 .下列软件中可以查看信息的是()。 A .游戏软件 B .财务软件 C .杀毒软件 D .浏览器软件 3 . IntemetExplorer ( IE )浏览器的“收藏夹”的主要作用是收藏()。 A .图片 B .邮件 C .网址 D .文档 4 . Http 是一种()。 A .域名 B .高级语言 C .服务器名称 D .超文本传输协议 5 .区分局域网(LAN )和广域网(WAN )的依据是()。 A .网络用户 B .传输协议 C .联网设备 D .联网范围 6 .网页文件实际上是一种()。 A .声音文件 B .图形文件 C .图像文件 D.文本文件 7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是()。 A .分布处理 B .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 C .提高计算机可靠性 D .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 8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包括()。 A .总线拓扑结构、环型拓扑结构和星型拓扑结构 B .环网拓扑结构、单环拓扑结构和双环拓扑结构 C .单环拓扑结构、双环拓扑结构和星型拓扑结构 D .网状拓扑结构、单总线拓扑结构和环型拓扑结构 9 . IP 地址由多少位二进制数组成()。 A . 16 B . 32 C . 64 D . 128 10 .当个人计算机以拨号方式接人互联网时,必须使用的设备是()。 A .网卡 B .调制解调器 C .电话机 D .浏览器软件 11 .互联设备中的Hub 称为()。 A .网卡 B .网桥 C .服务器 D .集线器 12 .构成计算机网络的要素主要有:通信主体、通信设备和通信协议,其中通信主体指的是()。 A .交换机 B .双绞线 C .计算机 D .网卡 13 .如果网页中的文字内容比较多,为了搜索段落方便,可以插人()。 A .图片 B .文字 C .动画 D .书签 14 .用FrontPage 制作网页并保存网页后,文件的扩展名是()。 A . DOC B . HTM C . TXT D . THM 15 .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A .动态网页就是指动态HTML ,通过JavascriPt 和ASP 都能实现动态网页 B .网页上只要有“动”的效果就是动态HTML 效果 C . JavascriPt 是一种面向浏览器的网页脚本编程语言,ASP 是一种服务器编程技术 D . ASP 服务器运行完ASP 程序后返回给浏览器的是ASP 源代码 二、填空题 1 .中国在国际互联网上的顶级域名是。 2 .计算机系统主要由和两部分组成。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课题】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 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 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环境】 :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 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 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 ,总结归纳计算 机网络的功能. 总结: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 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

《网络技术应用》知识点(全面)

《网络技术应用》知识点 班级:姓名: 一.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由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起来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二.网络的功能 三.网络的分类 1.按覆盖范围分 1)局域网(LAN):十公里以内 2)城域网(MAN):几十公里以内 3)广域网(WAN):几十公里~几千公里 2.按网络拓扑结构分 四.网络的组成 1.网络硬件 1)工作站(客户机):享受服务的计算机 2)服务器:提供服务、管理网络的计算机或软件 3)传输介质

4)通信连接设备:调制解调器、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桥、中继器、 接线器…… 2.网络软件 1)网络操作系统: Win 2000server、Win NT、Unix、Linux…… 2)网络应用软件:文件上传/下载工具、网络媒体播放器…… 3.网络协议 五.局域网的组建过程 1.确定网络规模 2.确定网络拓扑结构 3.选择网络硬件设备 4.安装网卡 5.连接网线 6.安装网卡驱动程序 7.安装网络协议 8.设置网络参数 9.实现网络共享 六.网络软件结构:C/S与B/S 浏览器/服务器(B/S,Brower/Server)结构:使用该结构,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操作。 客户机/服务器(C/S,Client/Server)结构:使用该结构,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如CuteFTP等。 七.网络协议 1.概念 互联网计算机在相互通信时必须遵循同一的规则称为网络协议 2.作用 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规则” 3.TCP/IP 4.其他协议

5.原理:分层解决 OSI模型:是作为标准制定的,是一种理想的概念模型,并不是实用的协议体系。 八.IP地址

2.1接入因特网-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三网络技术应用课堂同步练习

2.1 接入因特网课堂同步练习题 1、下列属于无线接入因特网技术的是() A.ADSL B.DDN C.ISDN D.GPRS 2、如果我们要申请ADSL宽带上网服务,一般可以找电信、联通、网通等,这些部门属于() A.ASP B.ICP C.ISP D.IR 3、接入因特网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通过电话线路直接与ISP连接,另一种方法是连接到已经接入因特网的() A.局域网 B.地区主干网 C.城域网 D.广域网 4、家庭中常用的因特网接入方式是() A.光纤接入 B.GPRS接入 C.ADSL接入

D.DDN专线接入 5、某处于环境恶劣高山之巅的气象台要在短期内接入Internet,现在要选择连接山上山下节点的传输介质,恰当选择是() A.光缆 B.双绞线 C.无线传输 D.同轴电缆 6、判断:因特网接入方式中ISDN和ADSL接入方式均属于虚拟拨号的连接方式。() 7、下列哪种方式必须使用调制解调器() A.局域网上网 B.广域网上网 C.专线上网 D.电话线上网 8、调制解调器的主要功能是() A.管理用户访问权限 B.防止用户浏览不良网络信息 C.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相互转换 D.提高网络安全性 9、以下关于ADSL中正确的是() A. 连接因特网的一种方式 B. 与上下行的数据传输速率是相同的

C. 是一种网络服务器 D. 通过ADSL上网时无法接打电话 10、采用电话拨号方式连接因特网时,以下不需要具备或无需安装设置的是() A. 调制解调器 B. 设置TCP/IP协议 C. 电话线 D. 安装并设置NETBEUE协议 11、小红的父母均各自配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小红使用的是一台装有有线网卡的台式电脑,由于工作和学习需要,每个人都需要在家上网,请你为他们选择比较合理的家庭上网方案() A. 为每个人分别申请ISP提供的上网账号 B. 申请一个ISP提供的有线上网账号,通过自备的无线路由器把各台电脑连接起来 C. 在家里每个房间预设上网端口 D. 设一个专用房间用于上网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练习题复习题(教科版分章节)有答案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高一选修) 第一章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 1. FTP服务器提供匿名登录,其用户名一般采用的是( ) A. FTP B. Telnet C. anonymous D. Internet 2. 常用窗口式的FTP客户端软件是( ) A. WorD. B. CuteFTP C. Cterm D. WPS 3. 病人坐在家中打开电脑进入网上病情诊断的网址,医生便可以对病人的身体进行常规诊断,这种应属于() A. 远程医疗 B. 自动控制 C. 虚拟现实 D. 网络计算 4.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因特网的交流已经做到() A. 仅文字交流 B. 仅声音交流 C. 仅图像交流 D. 文字、声音、图像皆可 5. 下列方法设置的密码,你认为最安全的密码是() A. 以8位数字作为密码 B. 以8个字母作为密码 C. 以字母和数字组成的8个字符作为密码 D. 都一样,因为都是8位密码 6.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非对称密钥(公开密钥)加密算法在加密与解密中采用不同的密钥 B. 软件防火墙是通过纯软件件的方式来实现,价格便宜,个人用户较多使用这类防火墙 C. 计算机病毒是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写的 D. 对称密钥加密算法的特点是运算量大、速度快,安全强度高 7. 下列不属于元搜索引擎特点的是() A. 搜索时,用户必须多次提交搜索请求 B. 可利用多个搜索引擎,同时搜索多个数据库 C. 目前一般只支持AND、OR、NOT等较低级的操作 D. 为了借用尽可能多的搜索引擎,一般只使用简单、直接的搜索策略 8. 危害信息安全的两大源头是病毒和黑客,黑客是() A. 计算机编程的高手 B. Cookies的发布者 C. 网络的非法入侵者 D. 信息垃圾的制造者 9. 以下不属于计算机安全措施的是() A. 及时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漏洞补丁程序 B. 安装并定时升级正版杀毒软件 C. 安装软件防火墙 D. 不将电脑联入互联网(因特网) 10.某站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他们可以在站点上发帖子,发信件进行交流和讨论.据此,你认为该网站体现了因特网的哪些应用功能( ) A. FTP和BBS B. BBS和E-mail C. Telnet和E-mail D. E-mail和FTP 11. 以下因特网服务功能的缩写对应的中文名称是:E-mail;FTP;Telnet;BBS;WWW 1. 文件传输 2. 电子公告牌系统(论坛) 3. 电子邮件 4. 信息检索(万维网服务) 5. 远程登录() A. 21534 B. 35124 C. 31524 D. 25134 12. 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一条是() A. 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 B. 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

4.5网站的发布与管理-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三网络技术应用课堂同步练习

4.5 网站的发布与管理课堂同步练习 1、要使自己的网站对浏览者产生持久的吸引力,最需要做的是()。 A.网站的发布 B.网站更新 C.网站设计 D.宣传网站 2、下列软件中,可以用来上传网页的是()。 A.FlashGet B.CuteFTP C.Netants D.Outlook 3、关于网站建设,下面哪种说法是不够正确的?() A. 网站内容应该精炼,以使用户在较短的时间内捕捉到网站的核心内容。 B. 网站应加强管理与维护,以保证网站内容常“新”不衰。 C. 网站版面设计应别具匠心、风格独特,以体现站点拥有者的文化底蕴。 D. 网站版面的设计应大量使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以造成视觉冲击。 4、关于因特网中的WWW服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WWW服务器中存储的通常是符合HTML规范的结构化文档。 B. WWW服务器必须具有创建和编辑Web页面的功能。 C. WWW客户端程序也被称为WWW浏览器。 D. WWW服务器也被称为Web站点。 5、已知FTP服务器的IP地址为210.67.101.3,登录的用户名为“KITE”,端口号为23,通过FTP方式实现登录时,以下输入正确的是() A. FTP://210.67.101.3 B. FTP://210.67.101.3:KITE C. FTP://210.67.101.3/KITE:23 D. FTP://210.67.101.3:23 6、某同学在机房里设计制作了一个网站,为了能让别人都能在网上看到自己的网站,他应该采取的最佳做法是() A. 将自己的网站复制给别人 B. 将网站通过E-mail发给所有同学 C. 将网站文件夹共享 D. 将网站上传到Web服务器发布 7、下列关于网站开发中网页上传和网站发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Frontpage或Dreamweaver MX既可以制作网站,也可上传网页。 B. Frontpage或Dreamweaver MX只能制作网站。 C. 只要安装了Windows 2000就可以发布网站。 D. 只能使用Frontpage或Dreamweaver MX发布网站。 8、在Frontpage 2003中,如果要验证网页中链接的有效性,可以通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页眉内容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课题】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 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 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环境】: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 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 机网络的功能.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 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页脚内容 30

5.3服务器端技术应用-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三网络技术应用课堂同步练习

5.3 服务器端技术应用课堂同步练习 1、可以用于制作动态网页的技术有()。 ①IE ②ASP ③JSP ④PHP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关于ASP网页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ASP可以和HTML或其他脚本语言相互嵌套 B.编辑ASP网页时不需要发布就可以直接通过IE浏览器预览效果C.ASP是一种Web服务器端运行的脚本语言,程序代码得到保密D.ASP以对象为基础,可以使用ActiveX控件扩充其功能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服务器端编程技术的是() A. ASP B. PHP C. JSP D. JavaScript 4、相比于静态网页,以下哪个特征不属于动态网页的优点?() A. 速度快 B. 交互性好 C. 个性化强

D. 维护方便 5、以下关于IIS的说法正确的是() A. IIS是一种编程语言,它嵌套到HTML语言中。 B. IIS上只能运行ASP脚本,不能运行PHP脚本。 C. IIS运行在服务器端,是动态网页运行的环境之一。 D. IIS运行在Windows系统,但它是由SUN公司研发的。 6、多选:下面关于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A.静态网页的内容不会自动改变,网页文件没有被修改时,每次访问返回的内容都相同。 B.动态网页返回的内容会根据用户选择的不同而改变。 C.在访问动态网页时,用户可以通过IE中查看源文件的方法查看动态网页的源代码。 D.动态网页具有交互性、个性化和自动化的特点。 7、填空:要想查看ASP网页,我们需要安装或Web 服务器组件。 8、填空:为了提供交互性,目前互联网上的网站多采用动态网页技术,动态网页通常把用户提交的数据保存在中。 9、判断:ASP中,客户端浏览器可以看到原始的脚本程序代码。() 10、简答:试比较ASP六个对象的使用范围、使用形式、执行机制的异同。 【答案】

网络技术应用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一)、《网络》模块的课程任务 (二)、《网络》模块的内容结构 (三)、《网络》模块的教材分析 一、《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的课程任务 1、介绍网络的基本功能和因特网的主要应用。 2、通过本模块的学习: 学生应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 掌握网站设计、制作的基本技术与评价方法; 体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3、是对义务教育阶段以及必修模块相关内容的 疏理、重构、提升 二、《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的内容结构 三、《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的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二、教材体例 三、教材内容 教材结构 因特网应用 ?内容标准: (1)通过使用因特网,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特点与应用领域;了解因特网服务组织的类型、提供的服务与服务特点。 (2)通过尝试与分析,了解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类型与特点;知道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又称集成搜索引擎)等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产生背景、工作原理与发展趋势;掌握常用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 (3)通过使用或演示,了解与人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特网应用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初步了解其基本工作思想。 (4)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利用因特网获取所需信息、实现信息交流;体验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分析其局限性。 网络技术基础 ?内容标准: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能描述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 S 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能描述因特网T C P/I P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 (3)能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粤教版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环境】: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极大的方便,也可以让书生不足不出门户可以知道天下的事情。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教师活动】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支持下,将多台可以独立运行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用于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系统称作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起源于一个名叫ARPANET的广域网;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创办;最初只连接了位于不同地区的四台计算机。1983年正式命名为Internet,即因特网。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 ①服务器:在网络上提供资源的计算机称为服务器。 ②工作站:在网络上使用资源的计算机称为工作站。 ③网络设备:连接计算机与传输介质、网络与网络的设备。常用的设备有路由器、网络适配器、交换机、网桥、光电转换器等。(实物展示) ④网络协议:网络中为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常用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 协议等。 ⑤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用户和计算机网络的接口,支持局域网络的通信及资源共享。网络操作系统则承担着整个网络范围内的资源管理,支持各用户间的通信。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Windows 2000、UNIX、Linux等。 【计算机网络功能】 ①数据通信。如: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 ②资源共享。如:网上浏览新闻、网上查找学习资料等,学校的电子阅览室。 ③协同工作(分布处理)。如:办公自动化电子数据交换远程教育、电子银行、电子商务 【网络的分类】 ,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2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 重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 花缭乱, 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 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功 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 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 通过传输介质和 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 LAN 10 千米以内 城域网 MAN 10 千米到 60 千米以内 广域网 WAN 100 千米以外 交流:除我们了解的校园网、网络实验室这类局域网以外,请与同学们交流,看能否为城域 网和广域网举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你是否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因特网,谈谈你的看法。 2、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网络聊天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请你谈谈这种说法正确吗?为 什么? 3、完成在线随堂小测。
1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粤教版

第一章
第一节
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认识计算机网络 (第 1 周)1 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 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 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 :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网 络的功能.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以 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 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 LAN 10 千米以内 城域网 MAN 10 千米到 60 千米以内 广域网 WAN 100 千米以外
第1页

交流:除我们了解的校园网、网络实验室这类局域网以外,请与同学们交流, 看能否为城域网和广域网举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你是否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因特网,谈谈你的看法。 2、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网络聊天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请你谈谈这种说 法正确吗?为什么? 3、完成在线随堂小测。
第2页

网络技术应用练习题复习题(教科版分章节)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分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 1. FTP服务器提供匿名登录,其用户名一般采用的是( ) A. FTP B. Telnet C. anonymous D. Internet 2. 常用窗口式的FTP客户端软件是( ) A. Word B. CuteFTP C. Cterm D. WPS 3. 病人坐在家中打开电脑进入网上病情诊断的网址,医生便可以对病人的身体进行常规诊断,这种应属于() A. 远程医疗 B. 自动控制 C. 虚拟现实 D. 网络计算 4.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因特网的交流已经做到() A. 仅文字交流 B. 仅声音交流 C. 仅图像交流 D. 文字、声音、图像皆可 5. 下列方法设置的密码,你认为最安全的密码是() A. 以8位数字作为密码 B. 以8个字母作为密码 C. 以字母和数字组成的8个字符作为密码 D. 都一样,因为都是8位密码 6.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非对称密钥(公开密钥)加密算法在加密与解密中采用不同的密钥 B. 软件防火墙是通过纯软件件的方式来实现,价格便宜,个人用户较多使用这类防火墙 C. 计算机病毒是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写的 D. 对称密钥加密算法的特点是运算量大、速度快,安全强度高 7. 下列不属于元搜索引擎特点的是() A. 搜索时,用户必须多次提交搜索请求 B. 可利用多个搜索引擎,同时搜索多个数据库 C. 目前一般只支持AND、OR、NOT等较低级的操作 D. 为了借用尽可能多的搜索引擎,一般只使用简单、直接的搜索策略 8. 危害信息安全的两大源头是病毒和黑客,黑客是() A. 计算机编程的高手 B. Cookies的发布者 C. 网络的非法入侵者 D. 信息垃圾的制造者 9. 以下不属于计算机安全措施的是() A. 及时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漏洞补丁程序 B. 安装并定时升级正版杀毒软件 C. 安装软件防火墙 D. 不将电脑联入互联网(因特网) 10.某站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他们可以在站点上发帖子,发信件进行交流和讨论.据此,你认为该网站体现了因特网的哪些应用功能( ) A. FTP和BBS B. BBS和E-mail C. Telnet和E-mail D. E-mail和FTP 11. 以下因特网服务功能的缩写对应的中文名称是:E-mail;FTP;Telnet;BBS;WWW 1. 文件传输 2. 电子公告牌系统(论坛) 3. 电子邮件 4. 信息检索(万维网服务) 5. 远程登录() A. 21534 B. 35124 C. 31524 D. 25134 12. 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一条是() A. 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 B. 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 C. 感染病毒的计算机具有对病毒的免疫力 D.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特殊的寄生程序 13. CIHv1. 4病毒破坏微机的BIOS,使微机无法启动。它是由日期条件触发的,其发作日期是每月的26日,这主要说明() A. 该病毒在每月的26日开始传染 B. 有些病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电脑硬件系统 C. 病毒都具有很大破坏性 D. 一般病毒是藏在电脑的BIOS里面的 14. 下列关于电脑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反病毒软件可以查、杀任何种类的病毒 B.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被破坏了的程序 C. 反病毒软件必须随着新病毒的出现而升级,提高查、杀病毒的功能 D. 感染过计算机病毒的计算机具有对病毒的免疫力 15. 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一般采用什么方式采集和存储信息() A. 人工方式 B. “蜘蛛”程序 C. 关键字检索 D. 检索工具

粤教版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粤教版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1.1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环境】: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极大的方便,也可以让书生不足不出门户可以知道天下的事情。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教师活动】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支持下,将多台可以独立运行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用于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系统称作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起源于一个名叫ARPANET的广域网;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创办;最初只连接了位于不同地区的四台计算机。1983年正式命名为Internet,即因特网。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①服务器:在网络上提供资源的计算机称为服务器。 ②工作站:在网络上使用资源的计算机称为工作站。 ③网络设备:连接计算机与传输介质、网络与网络的设备。常用的设备有路由器、网络适配器、交换机、网桥、光电转换器等。(实物展示) ④网络协议:网络中为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常用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等。 ⑤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用户和计算机网络的接口,支持局域网络的通信及资源共享。网络操作系统则承担着整个网络范围内的资源管理,支持各用户间的通信。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Windows 2000、UNIX、Linux等。 【计算机网络功能】 ①数据通信。如: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 ②资源共享。如:网上浏览新闻、网上查找学习资料等,学校的电子阅览室。③协同工作(分布处理)。如:办公自动化电子数据交换远程教育、电子银行、电子商务 【网络的分类】 ①按网络覆盖范围来分类: 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粤教版普通高中《网络技术应用模拟试题二》附答案

粤教版普通高中《网络技术应用模拟试题二》附答案

《网络技术应用》模块测试卷二 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表示局域网的英文缩写是()。 A.WAN B.LAN C.MAN D.ADSL 2.广域网与LAN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A.采用的协议不同 B.网络范围不同 C.使用者不同 D.通信介质不同 3.下图所示的网络连接图反映的是()网络拓扑 结构。 A.环形结构 B.总线结构 C.星形结构 D.树型结构 4.下列传输介质中采用RJ-45头作为连接器件的是 ()。 A.细缆 B.光纤 C.双绞线 D.粗缆

5.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的核心思想就是 分层,该模型将网络分为()层。 A.4 B.5 C.6 D.7 6.互联网计算机在相互通信时必须遵循同一的规则 称为()。 A.安全规范 B.路由算法 C.网络协议 D.软件规范 7.IP地址是计算机在因特网中唯一识别标志,IP 地址中的每一段使用十进制描述时其范围是()。 A.0-128 B.0-255 C.-127-127 D.1-256 8.关于因特网中主机的IP地址,叙述不正确的是 ()。 A.IP地址是网络中计算的身份标识 B.IP地址可以随便指定,只要和主机IP地址不 同就行 C.IP地址是由32个二进制位组成

D.计算机的IP地址必须是全球唯一的 9.对下一代IP地址的设想,因特网工程任务组提出6将IP地址空间扩展到()。 创建的IP V A.64位 B.128位 C.32位D.256位 10.某用户上网时输入https://www.doczj.com/doc/e613286455.html,,其中的http是()。 A.文件传输协议 B.超文本传输协议 C.计算机主机域名 D.TCP/IP协议 11.IP电话非常便宜,因为它使用了()数据交换技术,降低了资源占用成本。 A.分组 B.报文 C.网络 D.电路12.学校电子备课室给教师提供打印服务,为方便教师打印材料,合理的方案是()。 A.给每个老师发磁盘,用磁盘携带要打印的文件到安装打印机的计算机上去打印

高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知识点粤教版选修3

《网络技术应用》知识点 (一)因特网应用(因特网诞生于 1969 年初,前身是阿帕网,我国的四大骨干网: CERNET 、CSTNET 、 Chinanet 、 ChinaGBN ) 1 、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远程登录、文件传输、信息浏览和检索、电子公告牌系统( BBS )、电子邮件等. 因特网服务通过信息交流、信息获取、资源共享等功能来实现. 2 、 FTP 的概念: FTP 是因特网文件传输协议 , 是FTP 服务使用的协议 . FTP 的使用:在IE 浏览器中进行 FTP 服务的登录、文件的传输.( B/S ) 使用窗口式的 FTP 客户端软件如: CuteFTP ,登录到一个 FTP 服务器上进行文件的传输.( C/S ) FTP 有两种登录的方式:匿名登录、以指定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3 、远程登录( Telnet )的概念:一台计算机根据一定的协议,通过网络连接到另外一台计算机上去,登录成功后,则可以与其进行交互性的信息资源共享. Telnet 的使用:在IE 浏览器中输入远程登录的服务器的地址 使用图形用户界面的远程登录工具软件如 Cterm . 4 、因特网服务分类 通讯类电子邮件、 BBS 信息类远程登录、文件传输检索类 www 5 、因特网的应用领域: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网上娱乐等. 6 、因特网应用的发展趋势: 1 )网格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它利用网络将大型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设备集中在一起,使计算能力大幅提升. 2 )虚拟现实技术:伴随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新技术,它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供用户研究或训练.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 3 )无线网络应用技术 7 、掌握与人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特网信息交流工具(如电子邮件、 QQ 、 MSN 、聊天室、 BBS 等)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其基本特点. 8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利用因特网获取所需信息、实现信息交流;体验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分析其局限性. 因特网较好地支持了人们的交流,使我们的交流变得更加广泛、快捷和方便,但语言壁垒对网上跨文化交流有阻碍作用. 9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10 、计算机病毒的五大特征: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破坏性,其中传染性是判断一个计算机程序是否是病毒的首要条件. 11 、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途径:软盘、光盘、网络. 12 、网络病毒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来自电子邮件,另一种来自于下载的文件.网络病毒具有感染速度快、扩散面广、难于彻底清除、破坏性大等一些新的特点. 13 、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定期访问 windows update 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时升级,定期进行查毒、杀毒;安装防火墙;对于一些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要轻易打开;从网上下载文件时要谨慎;当发现网络中有一台计算机感染了计算机病毒应立即把它从网上切断. 14 、目前最好的防病毒软件能做到的是:检查计算机是否染有已知病毒并作相应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