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5
生物制剂对温室大棚有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李胜男;郭荣君;刘志奇;王九明;李世东
【期刊名称】《长江蔬菜》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比较了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109 cfu/g)和氨基寡糖素对有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白粉病发病较轻时,连续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和氨基寡糖素700倍液能较好地控制白粉病的发生,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7.2%~90.7%和52.5%~91.5%。
建议在有机黄瓜未发生白粉病或白粉病病情指数小于10的情况下应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控。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李胜男;郭荣君;刘志奇;王九明;李世东
【作者单位】北京诺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00016;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诺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00016;北京诺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00016;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421
【相关文献】
1.2种生物制剂对有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J], 唐洪杰;魏萍;姚夕敏;徐玉恒;马宗国;沈庆斌
2.2种生物制剂对有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J], 唐洪杰;魏萍;姚夕敏;徐玉恒;马
宗国;沈庆斌;
3.防治西葫芦和黄瓜白粉病的生物制剂的筛选 [J], 毕扬;张艳杰;郭巍;张汀;李华义;韩兴;王成顺;李亚宁
4.多功能生物制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应 [J], 郝林华;林学政;陈靠山
5.靠山多霸多功能生物制剂防治温室黄瓜白粉病初报 [J], 冯艳青;罗素娥;赖良运;谢雪花;胡新喜;黄科;刘明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瓜白粉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应用抗病品种。
可选用津杂2号、津杂3号等较抗病品种。
重病地与非寄主植物进行两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病残体,并深翻土地。
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棚室内湿度。
防治植株徒长或脱肥早衰。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湿27%高酯膜乳剂100倍液,在叶面上形成一层薄膜组织病菌侵人或抑制菌丝生长。
定植前,棚室用硫磺熏蒸消毒。
100立方米空间用硫磺0.25千克,锯末0.5千克,点燃熏蒸一夜。
黄瓜生长期发生白粉病可用硫磺熏蒸消毒。
按每100立方米空间用硫磺0.15千克,锯末0.5千克,装盆,点燃熏烟。
(2)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剂防治。
药剂可选用2%武夷菌素(B0-10)水剂200倍液,或2%农抗120(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30%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或20%敌唑酮胶悬剂4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6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喷施。
枯草芽孢杆菌 H1和 H2对黄瓜的促生作用范瑛阁;李莎;赵静;但红霞【摘要】通过种子萌发和田间苗期试验,测定枯草芽孢杆菌 H1、H2对黄瓜的促生作用。
结果表明:H1、H2的各倍稀释液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50、100倍稀释液对种子的胚轴和幼苗鲜重有一定提升;100倍稀释液对黄瓜幼苗的株高、根系长度、叶绿素、磷和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枯草芽孢杆菌 H1、H2对黄瓜的生长、干物质的积累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此结果为枯草芽孢杆菌的进一步应用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4页(P158-160,161)【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黄瓜;促生作用;萌发;生长【作者】范瑛阁;李莎;赵静;但红霞【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 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阿拉尔 843300;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阿拉尔 843300;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阿拉尔 843300;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2.201黄瓜原产于印度的热带潮湿森林地带,自传入中国后已有2 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深受人们的喜爱[1]。
长期以来,白粉病是困扰黄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黄瓜白粉病每年5—6月大面积暴发[2],在黄瓜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发生,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3]。
长期以来,白粉病主要依靠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会引起环境污染、药物残留增加、病原菌抗药性提高等社会问题。
随着生态农业及无公害食品产业的兴起,使人们倍加关注无污染、无残留、对有益微生物无影响的植物病害防治方法[4]。
本试验从黄瓜根际土壤筛选出2 株枯草芽孢杆菌H1、H2,用其菌悬液对黄瓜种子进行浸种、灌根后,对其萌发情况、幼苗期与花期植株的氮、磷、钾、叶绿素含量进行初步探索,旨在为黄瓜的无公害生产提供一条可行途径,为植物病害的防治和生物农药的大规模开发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枯草芽孢杆菌对农作物的作用,附使用方法1、抗拮作用:枯草芽孢杆菌高抗重茬,在生长期间它可以分泌细菌素、有机酸类物质、脂肽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2、杀菌溶菌:枯草芽孢杆菌可消耗、分解病原菌,导致其菌丝发生断裂,避免病菌进一步危害作物。
3、调节生长:枯草芽孢杆菌可产生类似植物生长激素的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一、枯草芽孢杆菌对农作物的作用1、抗拮作用(1)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可高抗重茬,它在生长期间可以分泌细菌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枯草菌素)、有机酸类物质、脂肽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或将其溶解。
(2)枯草芽孢杆菌分泌出来的“几丁质酶抗菌蛋白”可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
(3)枯草芽孢杆菌可通过争夺空间、养分等方式达到对致病菌的竞争性抑制。
2、杀菌溶菌(1)枯草芽孢杆菌可伴随病原菌的菌丝一起生长,从而消耗、分解病原菌,导致其菌丝发生断裂,避免病菌进一步危害作物。
(2)枯草芽孢杆菌可以病害,比如小麦白粉病,水稻稻瘟病、赤霉病、纹枯病、炭疽病,黄瓜霜霉病,番茄青枯病、灰霉病等。
3、调节生长枯草芽孢杆菌在繁殖过程中,可产生类似植物生长激素、细胞分裂素的物质,比如增加赤霉素、吲哚乙酸等内源激素的含量,降低脱落酸的含量,这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植物抵抗病原菌的侵染。
二、枯草芽孢杆菌使用方法1、拌种种植西瓜、黄瓜、西红柿、茄子等蔬菜,时可在播种前用枯草芽孢杆菌悬浮种衣剂(300亿芽孢/毫升)和种子按照1:50(或1:100)的比例做拌种处理,拌种后可在种子外部形成保护层,从而达到抑制枯萎病、根腐病等土传病菌侵染种子的效果。
2、喷雾防治稻瘟病、黑胫病、赤星病、黄萎病、枯萎病等病害,可在发病初期亩用7.5-10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00亿CFU/克)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
3、灌根西红柿、黄瓜、茄子、西瓜等枯萎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亩用200-250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亿/克)兑适量清水做灌根处理即可。
黄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黄瓜病害主要有黄瓜霜霉病、黄瓜褐斑病、黄瓜灰霉病、黄瓜蔓枯病、黄瓜角斑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疫病、黄瓜白粉病、黄瓜菌核病、黄瓜烂龙头、茶黄螨、蓟马、根结线虫病等。
一、黄瓜霜霉病1、发病症状: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
在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为淡褐色,潮湿时病斑生有黑色霉层。
病叶由中上部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干枯。
2、药剂防治:用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75%克抗灵1500倍液,另加300倍液的白糖和醋防治霜霉病;当混合发生角斑病时加入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倍液。
近年的新型药剂如10%科佳悬浮剂,成分为氰霜唑,是一种新的进口药,用在黄瓜、甜瓜和葡萄的霜霉病的预防,一般在定植缓苗后喷2-3遍,用2000倍液,间隔7~10天。
也可以作为治疗剂,发病初期用1000~15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7~10天。
此药持效期为10~14天,施药后1小时降雨不影响药效,可于大多数杀虫剂、杀菌剂混用,如与53%金雷500倍液混合,增加内吸传导性。
二、黄瓜灰霉病1.发病症状:病菌从败谢的雌花中侵入,长出灰褐色霉层,继而侵入幼瓜,造成顶部腐烂,变软萎缩,大瓜受害病部先发黄,直至腐烂脱落。
叶茎受害,多为病花落在叶面及茎部引起,形成大型枯斑,使茎叶腐烂,导致植株死亡。
2.药剂防治:用50%扑海因600倍液,或50%速克灵10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50%克菌丹1000倍液喷洒,连续3~4次。
三、黄瓜炭疽病1、发病症状:在茎和叶柄上形成圆形病斑,初呈水浸状,淡黄色,后变成深褐色。
叶片受害时,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病斑,红褐色,病斑边缘有明显的一圈黄晕,叶片上病斑多时,往往汇合成不规则形的大斑块。
后期病斑上出现许多小黑点,潮湿时长出粉红色粘质物,干燥时病斑中部易破裂形成穿孔。
瓜条发病时,表面形成圆形、淡绿色凹陷形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点,后期在病斑表面产生粉红色粘稠物。
生物制剂对温室大棚有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作者:李胜男郭荣君刘志奇王九明李世东来源:《长江蔬菜·学术版》2014年第06期摘要:比较了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109 cfu/g)和氨基寡糖素对有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白粉病发病较轻时,连续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和氨基寡糖素700倍液能较好地控制白粉病的发生,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7.2%~90.7%和52.5%~91.5%。
建议在有机黄瓜未发生白粉病或白粉病病情指数小于10的情况下应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控。
关键词:生物制剂;有机黄瓜;白粉病中图分类号:S436.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12-0063-03黄瓜白粉病由白粉菌(Sphaerotheca cucurbitae)引起,可在黄瓜整个生育期侵染,具潜伏期短和再侵染频繁的特性[1],是为害保护地栽培黄瓜的重要病害[2]。
白粉菌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湿度在80%以上,最适温度20~25℃[3],生产上使用大量化学杀菌剂控制黄瓜白粉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病菌会逐渐产生抗药性,增加了该病害的防治难度。
生物防治因具有环境友好、对人畜无毒[4,5]等优点而在绿色蔬菜生产中受到人们的关注。
枯草芽孢杆菌对多种植物病害具有防治作用,且能产生抗逆耐热芽孢,利于生物制剂的生产,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6]。
目前我国对有机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投放要求更加严格,新的有机产品标准(GB/T 19630-2011)[7]规定绿色蔬菜生产中可允许使用的有机合成的中毒和低毒杀菌剂、农用抗生素类产品[8,9]在有机蔬菜生产中不能使用,因此,建立适合有机蔬菜生产的病害防控技术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符合有机蔬菜病害防治要求[7]的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制剂和氨基寡糖素在有机园区温室大棚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构建有机黄瓜生产中白粉病的防控技术体系提供指导。
河南农业2023年第34期三、结论由江苏瑞邦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0%精喹禾灵乳油在花生出苗后,禾本科杂草3~5叶期施药1次,对花生田的马唐、牛筋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10%精喹禾灵乳油的施用剂量以有效成分用量45~60 g·hm -2为宜,每667 m 2用水量40 kg。
(责任编辑 刘素芳)459045a bA BC95.9686.80a cA C93.4285.10a bcA CD94.4386.25注:上表中的数据为各处理的平均值。
表中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在0.01和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注:上表中的数据为各处理的平均值。
表中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在0.01和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2345673045609045——3.714.37 4.95 3.20 --20.98a a a a -c A A A AB -C 4.724.754.774.694.553.59 4 718.754 748.754 775.754 695.504 550.253 595.25二、调查时间及方法(一)调查方法田间调查采用4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株的全部叶片,每片叶按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录。
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二)调查时间和次数调查共开展2次,第1次时间为4月27日(第1著性差异,未达到极显著性差异。
第2次施药后7 d,各处理相对防效均在74.58%以上,各处理的相对防效在74.58%~84.22%。
其中,处理3的防效达84.22%;处理1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处理2与处理4间无差异,均显著低于处理3。
处理123表1 不同处理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平均病指6.925.865.35平均防效/%63.0368.7871.45第1次施药后7 d差异显著性c Cb Ba A平均病指6.234.473.87平均防效/%74.5881.7184.22第2次施药后7 d差异显著性c Cb Ba AZHIWU BAOHU 植物保护。
黄瓜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一)黄瓜霜霉病1.症状该病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
初发病时,叶背出现水浸状淡黄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并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型黄色斑,发病严重时小病斑汇成大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后长出灰黑色的霉层。
病叶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
2防治方法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结瓜后及时摘掉下部老黄叶根外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者喷施1:1:100的尿素和糖的混合液,提高功能叶片糖总含量,提高叶片生理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1)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2)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3)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4)5%百菌清或5%万霉灵粉尘剂,每亩1公斤,每7~10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3~5次。
(二)黄瓜白粉病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
发病初期叶背及叶面产生白色圆形粉状斑点,扩大后成片,长一层白色粉状物,并逐渐变为灰白色,叶片变黄后干枯死亡,不脱落。
2.防治方法保护地熏蒸消毒。
在定植前先用硫磺粉或百菌清烟剂消毒。
用硫磺粉熏蒸的方法是每55立方米用硫磺粉0.13公斤,锯末0.25公斤。
如用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用药250克,分放几处傍晚点燃后密闭一夜,次日早上打开门窗通风。
可选用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农抗120生物制剂100PPM,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没7-10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三)黄瓜细菌性角斑病1.黄瓜种植技术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但有时也危害茎和瓜。
子叶受害,初为水渍状,圆形或卵圆形凹陷斑,产生针头大小水渍状斑,后变淡褐色,受叶脉限制呈三角形,湿度大时叶背面斑上产生白色菌脓,干后为一层白色透明膜。
以后变为黄褐色斑,干枯。
病斑后期质脆,易开裂穿孔。
茎及果实上病斑水渍状,近圆形,后变为淡灰色,病斑中间常产生裂纹,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早落。
有什么特效药可以防治作物白粉病?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我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就和青瓜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白粉病首要为害作物的叶片,也为害茎和穗子,自麦苗到抽穗均可发病,在叶片上开端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开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由麦类白粉菌引起,首要为害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白粉病特效药有哪些吧!黄瓜白粉病特效药发病期间用控白可湿性粉剂50克每亩,或控白水乳可用5%百菌清粉尘,或进步硫磺粉喷粉。
特别应提及的是用0.1~0.2%的小苏打溶液喷雾防治效果杰出,小苏打为弱碱性物质,可抑制多种真菌的成长延伸。
喷洒后可分解出水和二氧化碳,尚有促进光合作用之效,并且价廉、安全、无污染。
月季白粉病特效药发芽前喷施5硫合剂,发病初期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也可喷施0.02~0.03%高锰酸钾溶液。
甜瓜白粉病特效药1、每20~30毫升乙嘧酚醚菌酯晋级精准复配(控白)加水15公斤。
每7天喷药一次,喷药2~3次。
该药在白粉病单独发作地块或同时细微发作霜霉病的地块选用。
注意在配药时不能和其它任何农药和化肥混配,配药要用清水,渠水要通过沉积后才可配药。
2、80%硫磺400倍加72%苯噻霜脲氰600倍喷雾,150克硫磺加100克苯噻霜脲氰加水60公斤,也可以用三唑类杀菌剂,如腈菌唑、氟菌唑等。
葡萄白粉病特效药1、在葡萄芽膨大而未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40~50倍液6月开端每15天喷1次波尔多液,接连喷2~3次进行防止。
2、发病初期喷药防治,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倍喷雾,10%氟硅唑1500倍喷雾、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乙嘧酚控白8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醚菌酯控白8000~1000倍液,200/0三唑酮硫三唑酮·硫磺悬浮剂20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600倍液。
枯草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立枯病效果及对黄瓜的技术作用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病原菌,能侵染多种大田和园艺作物,如棉花、水稻和黄瓜等,并引起严重减产[1-3]。
目前预防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依靠栽培技术[4],当危害特别严重时,往往要使用化学杀菌剂[5]。
然而,目前的栽培技术和化学防治不能完全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并且化学药剂的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生物防治是防治立枯病的一种有效和环境友好的方法。
多种微生物,如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哈慈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已经被证明能有效防治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枯草芽孢杆菌[6-9]。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多种优良性状的野生菌株登记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的叶部和土传病害,生产上所使用的剂型多为可湿性粉剂,本研究利用自主研发的枯草芽孢杆菌环保型新剂型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立枯病,为枯草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推广应用于防治黄瓜立枯病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由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分离保存。
供试药剂:1012 CFU/g枯草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由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研制;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Serenade,由美国AgraQuest公司提供,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由江苏百灵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植物:黄瓜,品种为中农8号1.2 方法1.2.1 枯草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立枯病试验将立枯丝核菌从保存斜面转到PDA培养基进行活化,27 ℃培养5 d,随后将其加入含有3%风干燕麦粉的砂土进行混合,接种的混合物在27 ℃和20%湿度条件下培养21 d,然后将培养物以3∶100比例与草炭土混合[10],成为带菌土,用于播种黄瓜。
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摘要: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环保的新型农药,有效地控制黄瓜白粉病的发生,
设立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试验结果
表明,该药剂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推荐适宜施用制剂量为300~450克/
公顷,视病情发生情况一般施药两次以上。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黄瓜在陕西洋县栽培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约250公顷。近年来,依托自然环
境优势,打造朱鹮品牌,发展有机农业是洋县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因此,筛选引进、
示范、推广高效、低毒、环保的新型农药势在必行。为了验证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
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适宜用药量,为该药剂的推广应用
提供科学依据设立本试验。
1 试验条件
1.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黄瓜白粉病(
Erysiphe cichoracearum、Sphaerotheca fuliginea)
黄瓜,品种为津优1号,试验时正值黄瓜结瓜期。
1.2 环境条件
试验在陕西省洋县洋州镇东联村菜地进行。试验地面积728米2,前茬为菜花,4
月8日大田定植,定植时平畦栽苗,畦宽1.35米,株距0.3米,每畦双行定植,667
米2定苗3300株。土壤类型为轻壤土,有机质含量2.9%,PH值为6.6,肥水条件良
好。定植前667米2施有机肥2500公斤,氮肥50kg,普钙40公斤,硫酸钾12公斤,
管理水平中上。试验于2011年5月5日实施,正值黄瓜结瓜期。
2 试验设计和安排
2.1 药剂
2.1.1 试验药剂
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武汉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市场购买。
2.1.2 对照药剂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江苏建农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市场购买。
2.1.3 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处理编号 药 剂 施药剂量
(制剂量:克/667米2)
1 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10
2 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20
3 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30
4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CK) 100
5 清 水(CK) /
2.2 小区安排
2.2.1 小区排列
随机区组排列(小区排列图略)。
2.2.2 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15平方米
重复次数:4次
2.3 施药方法
2.3.1 使用方法
采用全株叶片、果实均匀喷雾施药。
2.3.2 施药器械
新加坡产Jacto牌HD—400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工作压力0.2~0.3Mpa,喷孔
直径1.33mm。
2.3.3 施药时间和次数
施药三次,5月5日在病害初发生时第一次施药,5月16日和5月27日分别进行
第二次和第三次施药,施药期间正值黄瓜结果期。
2.3.4 使用容量
药液施用量为750升/公顷。
3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3.1 气象及土壤资料
3.1.1 气象资料
5月5日第一次施药,天气晴,微风,平均温度22.1;
5月16日第二次施药,天气多云,微风,平均温度21.0℃;
5月27日第三次施药,天气晴,微风,平均温度23.0℃。
3.1.2 土壤资料
土壤类型为轻壤土,有机质含量2.9%,PH值为6.6,肥水条件良好。
3.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3.2.1 调查时间和次数
施药前基数调查(5月5日),5月16日、5月27日、6月6日分别进行第一次、
第二次、第三次施药后调查。
3.2.2 调查方法
每小区随机取五点调查,每点2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以每一片叶上病斑面积
占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76
分级方法: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4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40%以上。
3.2.3 药效计算方法
∑(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
病情指数=----------------------------×100
调查总叶数×9
CK0×PT1
防治效果(%)=(1- -------------)×100
CK1×PT0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3.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供试药剂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各处理对黄瓜生长安全,无
药害发生。
3.4 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试验期间,试验作物正值生长期,长势良好,可明显提高黄瓜商品率和产量。
3.5 对其它生物影响
试验期间黄瓜霜霉病也有一定程度发生,调查过程中发现供试药剂1000亿活芽
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同期发生黄瓜霜霉病有一定的兼治效果。
4 结果与分析
表2 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结果
(末次药后10天)
处 理 药前病指
平均 病指 平均防效
(%)
差异显著性
5% 1%
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10克/667米2
1.82 3.56 72.30
d C
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20克/667米2
1.72 2.23 81.64
b AB
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30克/667米2
1.87 1.97 85.08
a A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667米2(CK)
1.77 2.73 78.16
c B
清水(CK)
1.60 11.30
/ / /
表3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 方 F 值 F0.005 F0.001
区组间
11.3164 3 3.7721 2.859
3.86 6.99
处理间
222.3034 3 74.1011 56.154
误 差
11.8764 9 1.3196
总变异
245.4962 15
统计分析方法: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用DPS软件系统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
(1)试验结果表明:(见表2)供试药剂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
性粉剂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末次药后10天,其10克/亩、20克/亩、
30克/亩处理平均防效分别为72.30%、81.64%、85.08%,对照药剂15%三唑酮可湿性
粉剂100克/亩平均防效为78.16%.
(2) 对末次药后10天各小区防效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利用DP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见表2)。差异显著性比
较结果:供试药剂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克/667米2处理的
防效最高,与其20克/667米2处理的防效存在显著差异,与其10克/ 667米2处理
和对照药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667米2处理的防效存在极显著差异;供试
药剂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克/667米2处理的防效与对照药
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667米2处理的防效存在显著差异,与其10克/667
米2处理的防效存在极显著差异。
(3) 结论与建议
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
20克/667米2~30克/667米2处理在末次药后10天的平均防效均达到81%以上,并
且对供试作物黄瓜生长发育未产生不良影响,建议对其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一般在
病害发生初期开始用药,推荐适宜施用制剂量为300~450克/公顷,视病情发生情况
一般施药两次以上。
喷药时应注意事项:在早晨露水干后施药最佳,且一定要注意叶片正反面都要喷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