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各剂型优点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0
中药膏药的剂型特点有哪些中药膏药,作为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剂型特点在治疗疾病、缓解症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承载着千年的中医智慧,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那么,中药膏药到底有哪些剂型特点呢?首先,中药膏药具有局部给药、直达病所的特点。
相较于口服药物需要经过消化系统的吸收和代谢,中药膏药可以直接贴敷在患病部位或相关穴位上。
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迅速到达病灶,提高了药物的局部浓度,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比如,对于跌打损伤导致的局部肿痛,贴敷活血化瘀的膏药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受伤部位,快速消肿止痛。
其次,中药膏药的药效持久。
一般来说,一张膏药可以贴敷数小时甚至数天,持续不断地释放药物成分。
这种缓慢而稳定的药物释放方式,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治疗效果,减少了患者频繁用药的麻烦。
而且,在这段时间内,药物能够逐渐渗透到深层组织,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关节炎、肩周炎等,能够起到长期调理和改善的作用。
再者,中药膏药使用方便。
它不需要复杂的操作和特殊的设备,患者自己在家就可以轻松完成贴敷。
而且,膏药通常体积较小,便于携带,无论是在家中、工作场所还是外出旅行,都能随时随地进行治疗。
这对于那些行动不便或者工作繁忙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非常便捷的治疗选择。
另外,中药膏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
由于药物是通过皮肤局部吸收,避免了口服药物经过胃肠道和肝脏的首过效应,减少了对胃肠道的刺激和肝脏的代谢负担。
同时,局部用药也降低了药物在全身血液循环中的浓度,从而降低了全身性副作用的发生风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皮肤敏感的人群,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但总体来说,其安全性相对较高。
中药膏药的适用范围广泛。
它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外伤、筋骨疼痛等疾病,还可以用于内科疾病的调理,如咳嗽、哮喘、胃脘痛等。
此外,对于一些妇科疾病、儿科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可以说,中药膏药几乎涵盖了各个科室的多种病症,为不同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治疗选择。
中药剂型是指中药的不同制剂形式,常见的中药剂型包括:
1.草药饮片:即中草药煎剂片剂,是将中草药煮煎后浓缩而成的固体制剂,常用于中药煎
剂的代表剂型。
2.中药颗粒:将中草药制成微小颗粒状,便于口服和溶解,方便患者服用。
3.中药丸剂:将中草药研磨成细末,再按一定比例配伍、添加辅料制成丸剂,常见的有水
丸、蜜丸等。
4.中药胶囊:将中草药粉末或提取物填充在胶囊中,方便患者服用和保存。
5.中药口服液:将中草药煎剂或提取物制成液体剂型,常见的有膏剂、糖浆、口服溶液等。
6.中药外用贴剂: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与粘合剂混合后制成贴剂,用于外用贴敷治疗。
7.中药膏剂:将中草药研磨成细末,配合辅料制成膏状剂型,用于外用涂抹。
8.中药注射剂:将中草药提取物或浸膏制成的溶液剂型,通过注射途径给药。
这些中药剂型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病情和患者需求选择使用,每种剂型都有其特点和适应症。
在使用中药剂型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说明书正确使用,并注意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使用中药,如何选剂型宜华当前,许多患者在治病过程中需要使用中药。
但是医生在开药时,却是有的人服用汤剂,有的人服用胶囊,有的只是外用膏剂。
这是为什么?使用中药怎样才能选对剂型呢?剂型是根据药物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应用的形式。
剂型的不同,可能导致药物的作用性质和速度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
因此,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中药剂型才是保证和提高药物疗效的关键。
汤剂:吸收快、作用强、便加减汤剂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剂型。
将饮片放在水中煎煮一定时间,然后取汁服用,就成了汤剂。
它既可由单味中药煎煮而成,也可由几味、十几味甚至几十昧中药配伍成复方后煎煮而成。
汤剂具有吸收快、作用强的优点,又可根据临床具体病症灵活处方,为最常用的剂型。
就目前的汤剂使用而言,一般一服中药一日分2次服,胃纳正常、脾胃功能良好的患者,放在空腹、饭前30分钟服用为好,以利于药物的吸收。
消化功能不好、食后作胀者,则放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比较合理。
有些长期服用的中药,尤其活血化瘀、养阴生津、祛风化湿等类药物,容易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则应在餐后5—10分钟服用。
对于服中药后胃有不舒服的患者,也可以一服中药煎好后分成4次服用。
对于夜寐不安的患者,可以把中药浓煎好后,集中放在晚饭后及睡前30分钟服用。
巾成药:剂量准、易携带、易保存中药材经炮制后,除了可以按医师处方要求调配汤剂外,还可以将饮片加工成丸、散、膏、丹以及多种中成药剂型。
1.丸剂是指将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它又分蜜丸、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蜡丸和微丸等。
丸剂是目前中成药里最常用的剂型,它的药效较为持久,同时也可以减少部分药材的不良气味。
但丸剂的服用量大,而且不便吞服,儿童在服用时更要注意安全。
(1)蜜丸:是指用蜂蜜将药材细粉黏合起来的丸剂,根据药丸的大小和制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蜜丸(每丸在0.5克以上)、小蜜丸(每丸在0.5克以下)。
浅谈中药剂型的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摘要:中医药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创新改变,既继承发扬了传统中医中药的宝贵经验,又积极吸收了外国医学的精华。
不同的中药剂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且对疾病治疗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汤、膏、丸、散、丹、酒剂等,经过了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及治疗的实际需要,又出现茶、露、锭等传统的剂型。
随着现代制药工艺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口服液、颗粒剂、胶囊、片剂、注射液、栓剂等临床常用的剂型。
关键词:传统剂型;现代剂型;临床疗效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目前在世界上最具影响的科学领域之一,千百年来其在疾病防治、康复保健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1。
中药应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疾病时,需将药物制成各种剂型,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接触或导入机体,促进机体吸收并发挥应有的疗效,也就是说中药剂型是药物应用的最终形式。
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治疗过程中,不同的药剂类型对人们同一病症的治疗的效果是存在差异的。
因此,寻找出最佳的临床中药剂型方式,以此充分发挥出中药治疗的疗效成果,显得尤为重要。
1 中药剂型选择1.1 中药药性与剂型选择包括传统的药性理论、药物所含化学成分的性质以及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如风热表证所用银翘散方,用散剂或水煎剂较好,改成蜜丸或片剂则欠妥,因方中薄荷、荆芥中挥发性有效成分在热压灭菌时或用热蜜和药时容易挥发损失,且蜂蜜药性甘和黏腻,易致留邪;汤剂在煎煮过程中各成分相互作用,这对成分溶出、分解及新物质的生成等都有很大影响。
如三黄汤中的成分小壁碱可与其中的黄岑昔、大黄中的蹂质产生不溶于水的生物碱复盐,出现混悬,但随汤剂入胃后经胃液作用仍可分解起效,若制成注射剂,这种混悬物被滤去,反使药效降低;因此,大承气汤汤剂有效,改成注射剂则无效”。
1.2 根据处方量选择剂型处方量与剂型有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处方中药物体积小便于成型,体积大不易成型。
一般水煎煮或乙醇回流提取的中药材收膏率可达20%~25%。
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通过蜂蜜为媒介将其充分粘合在一起制成蜜丸,这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
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
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
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
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
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
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
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将所有的中药材或者部分重要的药材通过煎煮提取其煎液,然后和适量的辅料或者药物的细粉末等一起粘合成药剂即可。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
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
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
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
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6)蜡丸: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
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
处方中含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中成药,都可制成蜡丸。
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品种已不常见。
(7)微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酒泛丸,或以百草霜为衣,采用现代技术制成。
微丸直径小于2.5毫米,体积小,应用剂量小,服用方便,吸收平稳。
微丸适宜于刺激性药物,贵重或细料药材多制备成微丸。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比较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是中医药治疗的两种常用剂型,它们在临床上的疗效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临床疗效比较的角度,对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是通过现代制药技术,将中药饮片粉碎、浸膏、蒸干,再通过喷雾干燥或减压干燥等工艺,制成颗粒状剂型。
中药配方颗粒具有单次剂量准确、易于储存和使用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中药配方颗粒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颗粒中的药物颗粒状,吸收速度会受到一定影响,导致药效发挥缓慢。
部分颗粒在制备过程中,会使用一定的添加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于某些药材来说,颗粒制剂也难以完全保留其所有有效成分。
二、传统中药饮片传统中药饮片是指将中药药材经过制备加工,制成成品后,可直接用水冲泡服用的中药制剂。
传统中药饮片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尽可能保留中药药材的原始成分和药效,吸收速度快,治疗效果显著。
由于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传统中药饮片一直在中医药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传统中药饮片也存在一些问题。
饮片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温度、湿度等要求较高,易受环境影响而失效。
由于传统加工工艺的限制,部分药材中的有害成分无法去除,安全性难以保证。
传统中药饮片的剂量不易控制,容易出现过量或者不足的情况。
三、临床疗效比较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在临床疗效中各有千秋。
在相同剂量条件下,部分研究表明,中药配方颗粒能够更好地调控药物释放速度,保证药效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稳定,从而提高药效的持续性。
而传统中药饮片则能够更好地还原药材原有的成分,吸收更迅速,能够更快地发挥药效。
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中更加方便,无需再进行药材的加工和冲泡程序,而传统中药饮片则需要相对较多的时间进行制备和服用。
对于某些药性较温和的病症,传统中药饮片采用温煮温泡方法可以起到更好的调理作用。
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各有其优劣,无法一概而论。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主要特点以及临床效果研究【摘要】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是中医药领域中常见的药物剂型。
本文首先介绍了这两种药物剂型的概述和应用范围。
接着分析了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特点以及他们在临床上的效果研究。
中药配方颗粒具有方便携带、易于服用、剂量准确等特点,临床效果研究表明其在各种疾病中具有显著疗效。
而中药饮片则是常见的制剂形式,具有较好的药效和稳定性,也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支持其治疗作用。
本文指出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特点、临床效果研究、临床应用、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中药药材1. 引言1.1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概述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是传统中医药中常用的制剂形式之一。
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中药熬制后浓缩成颗粒剂型,方便服用和携带,具有易保存、易吞咽、易吸收等特点。
而中药饮片则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或切成薄片,以泡水煮服的形式使用,具有原料易获、制作简便、疗效确切等特点。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涵盖了内、外、妇、儿、皮肤科等多个领域。
其疗效被众多医生和患者所认可,逐渐成为中医传统药物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和验证,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便捷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发展与传统中医药的传承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体现。
其独特的制剂形式和疗效优势为中医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医药的国际化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中医药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应用范围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根据中医理论,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包括感冒发热、消化不良、高血压、糖尿病、风湿关节炎、焦虑抑郁等。
服中药如何选剂型?发布时间:2021-08-20T09:21:14.164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5期作者:朱先云[导读] 医生这样开药有什么说法吗?那么应该怎样选择中药剂型,成为重点研究的问题。
四川省彭州市天彭镇西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彭州 611930目前,许多患者在治病过程中会使用中药作为治疗手段。
但是有些医生开药方式却不同,有些患者会服用汤剂,有些患者会服用胶囊,还有些患者会使用外用膏药。
医生这样开药有什么说法吗?那么应该怎样选择中药剂型,成为重点研究的问题。
根据药物性质、用药目的以及给药途径等,将原材料药品加工成为适合医疗应用的形式,称为剂型。
选择剂型的不同,会导致药物作用性质与速度之间的差异,从而给药物的临床效果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剂型十分重要,是提高物品疗效的关键。
一、汤剂汤剂具有具有吸收快、作用强的特点,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中药剂型。
汤剂主要指将饮片挡在水中煎煮一段时间,然后形成浓缩药汁,让患者服下。
汤剂可以使用单种药材煎煮而成,也可以在其中添加不同性质与作用的中药材,形成配方之后煎煮而成。
汤剂是一种可以根据临床具体病症灵活使用与调配的处方。
目前,汤剂的使用情况为一副中药一般分为两次服用,针对胃功能以及脾功能良好的患者,可以选择空腹服用,时间固定在饭前30分钟内服用效果最佳,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针对消化功能紊乱、食后胃胀者,可以选择饭后15-30分钟内服用药物。
有些需要长期服用的中药药物,如活血化瘀、养阴生津、调节内分泌等类药物,会给脾功能造成一定负担,因此,要选择在饭后5-10分钟之内服用药物。
对于服用中药后胃部不舒服的患者,可以将一副中药分成几次服下。
对于夜晚无法入睡的患者,可以将中药煎煮完成后,集中放在晚饭后或者入睡前30分钟服下,有利于患者快速入睡。
二、中成药中药药材经过加工炮制之后,不仅可以按照医生医嘱调配成汤剂,还可以将药材加工成为药丸、丹药、散、膏等中成药剂型。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比较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是目前常见的中药剂型,它们在临床应用中有着不同的特点与优势。
本文将从临床疗效比较的角度,分析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的优缺点。
中药配方颗粒相比传统中药饮片在临床疗效上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因为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研究现代化的产物,其制备工艺更加精细、提取效率更高,因此其药效更加稳定。
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去除一些无效的成分,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中药配方颗粒的溶解速度快,易于吸收,作用迅速,能够更好地发挥药效。
临床试验也证明,中药配方颗粒在某些病症中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中药饮片。
中药配方颗粒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中药配方颗粒制备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其中一些活性成分,从而降低其疗效。
因为配方颗粒会经过高温煮沸和喷雾干燥等工艺步骤,这可能使得其中的一些温度敏感的成分发生破坏。
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复杂,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对于一些中医药生产企业来说,设备投资和人员培训都是一项巨大的成本压力。
相对的,传统中药饮片在一些方面也具备一些优势。
传统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只需要进行研磨、灭菌等一些基本的处理步骤,因此对于一些小型中医药生产企业而言,其生产成本较低。
传统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上具有较长的历史积累,治疗效果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更容易得到认可。
传统中药饮片的制剂方式与服药方式更接近于中医经典理论,更符合中医药传统的理念和用药习惯。
传统中药饮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传统中药饮片的制备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工艺上的问题,导致药效的不稳定性。
传统中药饮片的制剂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药材经过研磨和加工后可能会导致其中的一些营养成分丧失,药效降低。
传统中药饮片在煎煮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对患者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风险。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在临床疗效上各有优劣。
中药配方颗粒在药效稳定性和作用迅速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其制备过程复杂,成本较高。
中成药剂型的特点和作用中药剂型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有:汤剂、丸剂(包括蜜丸、糊丸、水丸、蜡丸、浓缩丸)、散剂、膏剂(蜜膏、铅硬膏、软膏)、丹剂、胶剂、酒剂、锭剂、油剂、灸剂、熨剂、茶剂、曲剂等剂型。
现把各种剂型的特性及采用成型基质的作用和目的简要介绍如下,供中药制剂工作者参考。
1 汤剂汤剂又称汤药,系由医生辩证施治,临症组方而成,一般多用于治疗急性病、并发症和疑难症患者时采用之。
服用后迅速被体内吸收,发挥治疗作用。
汤剂的特点是根据“辩证施治”而拟方,对同一病症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所用的药味与剂量也不同,因此不能以成药来代替汤剂。
2 丸剂丸者缓也,取丸以缓图疗效。
由于设计这类剂型是根据不同病情和药物的特性,所以使用的成型基质是各不相同的。
根据基质可分为蜜丸、糊丸、水丸、蜡丸、浓缩丸五种类型。
2.1 蜜丸系用蜂蜜作为成型基质制成。
蜂蜜具有润肠、润肺、止咳、解毒、营养等作用,故设计蜜丸剂型大多是对虚弱病、咳嗽病和病后恢复期需要调补的慢性病。
另外蜜丸本身又具有缓缓发挥疗效的特点,因此在补益门、妇科门、痰嗽门、肠胃门多制成蜜丸。
蜂蜜本身又是很好的防腐剂,熬炼得当,包装严密,可经久而不失效。
蜂蜜熬炼后相当黏稠,制成丸剂服用后逐渐地被吸收而发挥治疗作用。
蜜丸一向有大蜜丸、小蜜丸的分别,但由于近年来多将蜜丸改成定量丸型,致使服用不便,若恢复小蜜丸,每一克5~6粒,不仅服用方便,剂量准确,且不需口嚼而显苦味、异味,患者乐于接受。
因此剂型的改革应以有利于患者为重,不应单纯强调产量而忽视治疗效果。
2.2 糊丸用淀粉调成糊状或使用动物脏器以及果实、蔬菜汁液等为基质制成的丸剂谓之糊丸。
服用后药物的吸收和发挥作用也很缓慢,这样使一些刺激性大、或作用剧烈和有毒性的药物,减轻了刺激作用或避免引起中毒。
糊丸基质:江米淀粉多用于透表药;黄米淀粉多用于败毒药;神曲淀粉多用于助消化药;枣泥多用于补脾健胃药;姜汁多用于散寒止呕药;胆汁多用于消炎解毒药,清心经、肝脾之热;兔脑多用于催产药等。
小儿中药的剂型如何选孩子吃中药可以选择不同的中药剂型。
如汤剂、中成药、免煎颗粒剂等等,这些不同的剂型,应该如何选择呢?各种剂型的优缺点是什么?哪些剂型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呢?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
中药汤剂是医生根据孩子的情况加减各种药物,然后组成的方子,也就是我们传统中医所开的各味药材的组合。
父母拿药回家之后,需要先浸后煎。
中医汤剂一般疗效最显著,也可根据个体调节,缺点是煎药过程比较复杂,需要花一点时间。
建议平时在家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服用中药汤剂。
中成药是厂家已经做好的成药,有一个特定的方子,里面的药是固定的,对一类特定的疾病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中成药可以有颗粒冲服的,有胶囊吞服的,还有口服液等。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选用合适的剂型:年龄小的,学龄期前的,一般可以用颗粒剂、口服液,若药味苦,孩子可能不愿意服用,也可采用多次少量服用的方法;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用胶囊,避免了味苦之弊。
中成药的好处是服用简单方便,减去了煎药的辛苦,缺点是不能对症加减,药效没有中药汤剂好。
免煎颗粒剂是将单味中药煎煮浓缩后的颗粒剂型,无需煎煮。
医生根据孩子的体质及病情,开具处方,一般有十几味药物,每味药物都是单独包装,将所有药物混匀,用适量、较热的水冲开,分多次服用即可。
颗粒剂的浓度较高,现在已经受到了很多年轻家长的认同,究其原因,一方面,处方是为孩子量身定做的,另一方面,可以控制冲服的水量,避免过多孩子吃不下,同时节省了煎药的时间。
目前,这类药物都是自费的,不纳入医保的范围,家长可以根据情况开具。
若外出旅游,工作繁忙,不妨用颗粒剂,简单又有效。
优点缺点适合中药汤剂药物可以根据孩子情况可灵活变化。
需要煎煮,不是很方便。
病情简单或复杂;由中医医生开具;在有时间煎煮的情况下。
中成药服用简单方便,少了煎药的辛苦。
不能对症加减,药效没有中药汤剂好。
病情简单的患者;中医及西医医生都可以开具免煎颗粒剂处方是为孩子度身定做的;可以控制冲服的水量,避免过多孩子吃不下;节省了煎药的时间;颗粒剂的浓度较高。
中药剂型的分类及举例中药剂型是指中药经过炮制、加工后制成的药物形式。
根据中药剂型的不同特点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中药剂型的分类进行简述,并给出一些具体的举例。
一、草药剂型草药剂型是中药颗粒、散剂等以生药材为基础制成的剂型。
它们通常是以草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位为原料,经过炮制和加工制成的。
草药剂型广泛应用于中药的内服和外用,具有疏风散寒、清热解毒、养阴安神等功效。
举例:•葛根颗粒: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症状。
•金银花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
二、制剂剂型制剂剂型是中药以草药为基础,经过提取、浓缩等工艺制成的剂型。
制剂剂型常用于中药的内服治疗,常见的制剂剂型包括浸膏、丸剂、胶囊等,其特点是药效稳定、服用方便。
举例:•蝉蜕膏:以蝉蜕为原料制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性皮肤病。
•金匮肾气丸:采用人参、枸杞子、茯苓等中草药制成,具有益气、健脾、补肾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导致的体倦乏力等症状。
三、外用剂型外用剂型是中药以药膏、贴剂等形式制成的剂型,主要用于中药的外用治疗。
外用剂型通常能够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
举例:•透皮黄连散:由黄连、黄柏、连翘等中草药制成的药物,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病等。
•龙血竭贴剂:主要成分为龙血竭、穿山甲鳞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外伤后的瘀血、肿胀等症状。
四、注射剂型注射剂型是中药通过注射途径给药的剂型。
中药注射剂对病情危重、需要快速起效的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举例:•三七注射液:由三七、生地、决明子等中药成分制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中风、血栓等疾病的治疗。
五、口服液剂型口服液剂型是中药经过制剂处理后制成的液体剂型,常用于治疗儿童和老年人等不适合吞咽固体药物的人群。
举例:•牛黄清心丸口服液:以黄连、牛黄、丹参等中草药为主要成分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高热、急性喉炎等症状的治疗。
中药制剂与剂型制备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总提取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按物态分类的剂型:1、液体剂型,如合剂、糖浆剂、露剂、搽剂、注射剂、洗剂、涂膜剂等。
2、固体剂型,如丸剂、片剂、颗粒剂、散剂、胶囊剂、膜剂、锭剂等。
3、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凝胶剂、贴膏剂等。
4、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
根据药物在溶剂中的分散特性,分为真溶液型液体制剂、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乳浊液型液体制剂、混悬液型液体制剂。
按制备方法分类有浸出制剂和无菌制剂。
药物剂型影响着药物作用的快慢、强弱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刺激性等,决定着给药途径等。
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有根据药物性质、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根据生产和“五方便”的要求。
《中国药典》对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作出了如下规定,除另有规定外,其微生物限度均以本标准为依据。
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标识无菌的制剂和原辅料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2、用于手术、严重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3、非无菌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制品制剂、不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4、非无菌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
5、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标准6、有兼用途径的制剂中药制剂在制备的各个环节均可能被微生物污染,其主要途径包括原药材、药用辅料、制剂设备与器械、制药环境、操作人员、包装材料。
药物化学降解及其影响因素: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
通常有关贮存条件的规定为:1、遮光,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黑色包装材料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
2、密闭,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3、密封,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4、熔封,将容器熔封或用适宜的材料严封,以防止空气与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
5、阴凉处,贮藏温度不超过20度。
6、凉暗处,在避光条件下贮藏且温度不超过20℃7、冷处,贮藏温度为2℃~10℃8、常温:贮藏温度为10℃~30℃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1、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调节PH,降低温度,改变溶剂,制成干燥固体。
中成药分类中成药是一类中医药制剂,是指将中草药熬煮、提取或加工后,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饮片等多种剂型,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
中成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成分,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特点。
本文将从中成药的发展历程、分类、应用、副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中成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被世界各地所瞩目,中成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
中成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然而具体的分类则是在近代形成的。
中成药根据其来源和制剂形式可以分为多种分类,常见的有方剂类、丸剂类、散剂类、片剂类、胶囊剂类、注射剂类、颗粒剂类等。
下面将对这些常见的中成药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方剂类是中医药传统剂型,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通过配伍多味天然药材,经过煎煮、炒炙等炮制工艺制成的剂型。
方剂类中成药包括丹参类、黄芪类、柴胡类、防风类、葛根类等,常见的有六味地黄丸、四物汤、逍遥丸等。
丸剂类是将药物粉末或浸膏在工艺和辅料的作用下制成团状制剂。
丸剂类中成药有多种剂型,如水丸、酒丸、膏丸等。
丸剂类中成药常用于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等方面。
常见的丸剂类中成药有十全大补丸、养血安神丸、六味地黄丸等。
散剂类是将药物经过研磨和筛选制成细粉末状的药物。
散剂类中成药容易溶解和吸收,常用于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等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散剂类中成药有银翘散、祛风解表散、清热解毒散等。
片剂类是将中草药煅烧、粉碎、筛选后制成片剂的制剂。
片剂类中成药的优点是口服方便,剂量准确,易于保存。
常见的片剂类中成药有小柴胡片、活血止痛片、抗病毒片等。
胶囊剂类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装填到胶囊内,制成胶囊剂。
胶囊剂类中成药的优点是口服方便,有利于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
常见的胶囊剂类中成药有当归软胶囊、血脉通软胶囊等。
注射剂类是将现代制剂技术应用于中成药的一种新型剂型。
注射剂类中成药经过提取和加工后,制成注射液。
2020版我国药典的中药制剂剂型1.引言2020年是我国药典迎来了新的一版,其中对于中药制剂剂型的规定也有了新的更新和调整。
中药制剂剂型一直是中医药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关乎药物的配方制备,更是与药物的疗效和用药途径息息相关。
本文将深入探讨2020版我国药典中关于中药制剂剂型的规定,并就此展开深入探讨。
2.中药制剂剂型的定义和分类我们来了解一下中药制剂剂型的定义和分类。
根据2020版我国药典的规定,中药制剂剂型是指经加工制备而成的中成药的剂制形式。
按照其给药途径的不同,中药制剂剂型可以分为口服剂型、外用剂型和注射剂型等多种类型。
在口服剂型中,又可以细分为颗粒剂、丸剂、散剂、糖浆剂、冲剂和胶囊剂等不同种类。
这些剂型的存在,为中药的应用和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也反映了中药制剂在用药途径和制备方法上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3.2020版我国药典中的中药制剂剂型规定在2020版我国药典中,对于中药制剂剂型有了新的规定和要求。
对于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原料药和辅料的选择、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在丸剂和散剂方面,也对其剂型特点和应用范围做出了明确的说明。
对于口服液、糖浆和胶囊等剂型,也都有了具体的制备和标准规定。
这些新的规定旨在为中药制剂剂型的规范化和质量控制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促进中药制剂的安全有效使用。
4.个人观点和理解就我个人而言,对于中药制剂剂型的规定和标准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传统的中医药治疗中,中药制剂剂型的选择往往影响着药物的疗效和用药效果,因此对于其规范化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制定明确的标准和规定,可以保证中药制剂剂型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水平,也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打下基础。
5.总结2020版我国药典对于中药制剂剂型的规定是紧跟时代潮流的产物,其对中药制剂剂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今后的中医药发展中,我们也期待相关规定能够更好地指导和规范中药制剂剂型的生产和应用,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
膏方能补什么 补虚扶弱 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均应冬令进补膏方,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 抗衰延年 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可以在冬令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出现头晕目眩、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减退等,进补膏方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纠正亚健康状态 膏方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较为显著、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不少年轻人因精力透支,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等亚健康状态,膏方可使他们恢复常态。 防病治病 针对患者不同病症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尤其对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易反复感冒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复发,抗转移,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适用对象 编辑 ⒈慢性病人的进补:原来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节,可以结合它的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从目前临床应用膏方的情况来看,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伤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药,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⒉亚健康者的进补:现代社会中青年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⒊老年人的进补:老年人,由于它的生理特性,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⒋女性的进补:对于女性来说,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若脾胃能吸收饮食中的营养,充分 滋养全身脏器及皮肤腠理,当脾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⒌儿童的进补: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服用季节 编辑 一、冬令进补 膏方,又有人习惯称其为冬令膏方。顾名思义是在冬令季节里服用。为什么要在冬令时节服用膏方呢?这要从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气候环境息息相关说起。 自然界气候环境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产生影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谨慎地起居饮食、衣着行走是十分重要的。秋冬季节是收获的重要季节,人体为适应外界渐冷的气候会作出相应的调整,血液在消化道为多,消化腺、消化酶分泌增多,消化机能增强,食欲旺盛,体内高热量食品需求增多,容易吸收,并把营养藏于体内,同时代谢降低,消耗减少。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冰冻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 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就是适应冬天气候环境,是一种养藏的方法。如果违反了这种冬令的养生方法,到了春天便要发生痿厥一类疾患,使人们对春生之气的适应能力减弱。 由此可见,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长期以来,人们就讲究“冬令进补”,在冬天,内服滋补膏方,强壮身体,到了来年春天,精神抖擞,步行矫捷,思维灵敏,在民间也有“冬令一进补,春天可打虎”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二、实时调补 有的中药房在一年四季均为患者加工膏方,这是不是说一年四季均可服用膏方呢?实际上,运用膏方进行冬令滋补是其使用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膏方既有滋补身体的作用,又有治疗预防的功效,因此,不在冬季,如处在慢性损耗性疾病的过程中或大病后,手术后,患者身体非常虚弱时,可以采用膏方调治。根据虚弱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在滋补的同时,配合理气、和血、调中、化浊、通腑、安神、固涩、通络等药物一起使用。 中医的调补有很多方面选择,有药酒、药粥,还有药膳等,但在应用中药汤剂进行辨证施治后,继用膏方又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是它可以继续配伍其他治疗的药物,二是服用方便,三是符合虚弱身体进行缓慢康复的原则,其补益是王道缓缓收工,决不能采用霸道蛮补,否则孟浪用事不能达到目的。 因此,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并严格掌握膏方的使用方法,不在冬令季节,同样可以服用膏方。 济华中医馆膏方的三大特色 ⒈名药:精选道地药材膏方采用的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黄明胶、鳖甲胶等的原料,严格监控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保障原料正宗,保障产地正宗,保障济华中医馆膏方的确切疗效。 2、名医:膏方专家针对不同的性质和体质类型,经辨证后配方制膏,一人一方,量体用药,方能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目的。济华中医馆膏方专家,在充分体现中医理、法、方、药的前后一致和君、臣、佐、使的得当配伍的基础上,做到虚实兼顾、寒温得宜、升降并调、气血同治、动静结合,从而达到阴阳平衡“以平为期”、“以和为贵”的目的。 3、名法:沿袭古法工艺膏方的定制加工流程,主要有七个步骤:配方、浸药、提取、浓缩、收膏、分装、凉膏。济华中医馆严格按照 “一人一方一锅”的规范煎制膏方,通过定制的模式,真正做到无添加剂、无防腐剂、无明胶,保证了膏方的安全、绿色和可靠。
附上 我们的一罐好膏是怎样练成的logo 和成品展示 中药丸剂的特点
蜜丸是将药物细粉以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可塑性的固体药剂。蜜丸在中成药中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由于蜂蜜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滋补作用;味甜能矫味;并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解毒的作用。这些均符合祖国医学“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除众病、和百药”的论述。蜂蜜还含有大量的还原糖,能防止药材有效成分的 氧化变质;蜂蜜炼制后粘合力强,与药粉混合后丸块表面不易硬化,有较大的可塑性,制成的丸粒圆整、光洁、滋润,含水量少,崩解缓慢,作用持久,所以是一种良好的粘合剂。蜜丸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病。
水蜜丸是指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的药丸。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
中药水丸(糊丸)现在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它们具有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便于糖尿病人服用等特点。
浓缩丸系指药物或部分药物的煎液或提取浓缩成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制成的丸剂。体积小,便于服用。根据所用粘合剂不同,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和浓缩水蜜丸。浓缩丸是目前丸剂中较好的一种剂型,其特点是药物全部或部分经过提取浓缩,体积缩小,易于服用和吸收,发挥药效好;同时利于保存,不易霉变。 图片成品展示
中药胶囊剂的特点 1.能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因药物装在胶囊壳中与外界隔离,避开了水分、空气、光线的影响,对具有不良嗅味、不稳定的药物有一定程度的遮蔽、保护与稳定作用; 2.药物在体内的起效快: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粉末或颗粒状态直接填装于囊壳中,不受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胃肠道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一般情况下其起效将高于丸剂、片剂等剂型;
图片成品展示
中药散剂的特点 中药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混匀而制成的粉状药剂。
散剂是古老的剂型之一,在中国最早的医药典籍《黄帝内经》中已有散剂的记载
散剂的特点古代早有论述:“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因散剂比表面积较大,因而具有易分散、奏效快的特点;散剂能产生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此外,制法简便,剂量可随症增减,当不便眼用丸、片、 胶囊等剂型时,均可改用散剂。但由于药物粉碎后比表面较大,故其嗅味、刺激性、吸湿性及化学活动性等也相应地增加,使部分药物易起变化;挥发性成分易散失。故一些腐蚀性强及吸潮变质的药物,不宜配成散剂。
图片成品展示 中药配方颗粒的特点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制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颗粒。 国内以前称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商品名及民间称呼还有免煎中药饮片、新饮片、精制饮片、饮料型饮片、科学中药等。是以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等生产工艺,加工制成的一种统一规格、统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的新型配方用药。
概念 编辑 从概念上讲,所谓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精制而成的纯中药产品系列。它保证了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能够满足医师进行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药性强、药效高、同时又具有不需要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作用迅速、成份完全、疗效确切、安全卫生、携带保存方便、易于调制和适合工业化生产等许多优点。中药配方颗粒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发展极快。韩国、日本、台湾、香港除满足本地区外还大量出口。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严重滞后,中药配方颗粒推广极慢。 其有效成分、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和传统中药饮片完全一致,保持了传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既能保证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和辨证论治、灵活加减的特点,优于中成药,又免去了病人传统煎煮的麻烦,同时还可灵活地单味颗粒冲服,卫生有效。 特点和用法 编辑 一、 方便 1、能够替代传统饮片供中医师临床辨证施治; 2、不需要煎煮,临用时温开水配成冲剂; 3、小剂量精细包装,冲服浓度可自行调解,服用剂量小; 4、单位药物重量轻,体积小,储存和运输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