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4学时)

  • 格式:doc
  • 大小:951.0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4学时)

目标与要求:

1.掌握炔烃的命名与制备方法

2.掌握炔烃的亲电加成和亲核加成(加成类型,加成 取向),在合成中的应用 3.掌握炔烃的两种还原方法及在合成中的应用(顺、反烯烃的制备) 4.知道末端炔烃的特殊性质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5.掌握二烯烃及D-A 反应 6.了解速度控制与平衡控制 7.掌握共轭效应

教学重点:炔烃重要的理化性质,炔烃亲核与亲电加成,二烯烃及D-A 反应,共轭效应 教学难点:炔烃亲核与亲电加成,二烯烃及D-A 反应,共轭效应 主要内容:

1.炔烃的命名与制备方法

2.炔烃的亲电加成和亲核加成(加成类型,加成 取向),在合成中的应用 3.炔烃的两种还原方法及在合成中的应用(顺、反烯烃 的制备) 4.末端炔烃的特殊性质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5.二烯烃

6.速度控制与平衡控制 7.共轭效应

第一节 炔烃的结构

炔烃:分子中含碳碳叁键的不饱和烃。通式为C n H 2n-2

在乙炔分子中,两个碳原子采用SP 杂化方式,即一个2S 轨道与一个2P 轨道杂化,组成两个等同的SP 杂化轨道,SP 杂化轨道的形状与SP 2、SP 3杂化轨道相似,两个SP 杂化轨道的对称轴在一条直线上。两个以SP 杂化的碳原子,各以一个杂化轨道相互结合形成碳碳σ键,另一个杂化轨道各与一个氢原子结合,形成碳氢σ键,三个σ键的键轴在一条直线上,即乙炔分子为直线型分子。

每个碳原子还有两个末参加杂化的P 轨道,它们的轴互相垂直。当两个碳原子的两P 轨道分别平行时,两两侧面重叠,形成两个相互垂直的π键。

碳原子杂化示意图

碳碳键 单 键 双 键 叁 键

键长

(nm) 0.154 0.134 0.120

杂化

2s 2p sp 杂化 2p

22

C

1

C

2

H

3

H

4

键能(KJ) 345.6 610 835

第二节炔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

1.异构: 碳键异构, 三键位置异构.

2.命名:

(1)普通命名:乙炔为母体,其他炔烃作为乙炔的衍生物:

(CH3)3CC≡CH(CH3)3CC≡CC(CH3)2CF3C≡CH

叔丁基乙炔三氟甲基乙炔

二叔丁基乙炔

(2) 系统命名

A. 以含三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称为某炔.

B. 从靠近三键的一端开始编号.

C. 以位次最小的炔碳表示三键的位置.

D. 取代基的位次和书写遵守优先基团后列原则.

E. 当有卤原子取代时, 卤原子作为取代基, 炔为母体.

当有烯键时,以炔为母体,编号应使烯键和叁键的位次之和最小. 若两者都位于同等位次, 则应以双键位次为最小(次要基团优先)

F. 复杂的化合物在命名时可把炔基作为取代基.

第三节炔烃的物理性质

1. bp: 沸点比相应的烯烃高

(1) 乙炔,丙炔,1-丁炔为气体.

(2) 碳架相同的炔烃, 三键在链端的较低.

2. 密度比相应的烯烃高d < 1

3. 溶解性:弱极性,不溶于水,易溶于非极性或弱极性有机溶剂中;

4. 炔烃具有偶极矩.

5. 烷基支链多的炔烃较稳定.

6. 易燃烧,炔氧焰温度高达:3500 0C,可用于熔融及焊接。。

第四节炔烃的化学反应

●炔烃中的叁键中的碳为sp杂化,sp杂化轨道含较多的s成分,电子离核比较近,不易给出

电子。

●杂化轨道的电负性问题:

●电负性大小: sp >sp2>sp3,sp杂化轨道的原子电负性大。虽然炔烃中有两个π键,也不

易给出电子,因此炔烃的亲电加成速度比烯烃的亲电加成速度慢。

●由于sp 杂化C电负性较大,故≡C—H 上的H 有一定酸性。

1.末端炔烃的酸性和炔化物

与叁键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氢原子活泼性较大。因SP杂化的碳原子表现出较大的电负性,使与叁键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氢原子较之一般的碳氢键,显示出弱酸性,可与强碱、碱金属或某些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金属炔化物。

叁键碳上H原子的活性

1)乙炔与熔融的钠反应,可生成乙炔钠和乙炔二钠:

CH≡CH

+ Na + Na

2)丙炔或其它末端炔烃与氨基钠反应,生成炔化钠: + NaNH 2 炔化钠与卤代烃(一般为伯卤代烷)作用,可在炔烃分子中引入烷基,制得一系列炔烃同系物。

如:

+ RX + NaX 由于Na (K )金属炔化物的碱性强于H 2O ,当遇水时,立即分解为炔烃

RC ≡C -Na + + H-OH

RC ≡C -H + Na +OH -

3)末端炔烃与某些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重金属炔化物。例如,将乙炔通入硝酸银的氨溶液或氯化亚铜的氨溶液时,则分别生成白色的乙炔银沉淀和红棕色的乙炔亚铜沉淀:

+ Ag(NH 3)2NO 3 + NH 4NO 3 + NH 3 + Cu(NH 3)2Cl + NH 4Cl + NH 3 上述反应很灵敏,现象也很明显,常用来鉴别分子中的末端炔烃。 利用此反应,也可鉴别末端炔烃和叁键在其他位号的炔烃。

+ Ag(NH 3)2NO 3 + Ag(NH 3)2NO 3 不反应 注:干燥的金属炔化物遇热或受撞击易爆炸,可用硝酸分解:

AgC ≡CAg + 2 HNO 3

HEAT

H C ≡C H + 2 Ag NO 3

2.加成反应

1)催化加氢

炔烃的催化加氢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加一个氢分子,生成烯烃;第二步再与一个氢分加成,生成烷烃。

C

C H H

C C H

H

H

H

H 2 / Pt

C

C H H H

H

H H 2 / Pt

催化剂:Pb 、Pt 、Ni (很难停留在烯烃价段)。

Lindler 催化剂:钯附着于碳酸钙及少量氧化铅上或用硫酸钡做载体的钯。 催化氢化活性:炔大于烯。炔烃比烯烃易于加氢 使用不同催化剂可得顺反异构体: 顺式加氢 Lindlar 催化剂: Pd-BaSO 4 (喹啉)或Pd-CaCO 3(含微量Pb(OAc)2; Ni 2B 硼化镍催化氢化也可得到顺式烯烃

特点: C ≡C 可只 顺式加成 1 H2 得顺式 C=C 烯烃 反式还原氢化成反式烯烃

反应条件:液氨中金属Na(K,Li)的还原

C

C C 4H 9

C 4H 9

3C

C

H C 4H 9

C 4H 9

H

3(E)-5-癸烯

CH 3CH 2C ≡CCH 2CH 3

o C

H

H 3CH 2C H

CH 2CH 34

2)亲电加成

(1) 加卤素

C C H Na C C Na Na C C H R C C R Na C C R Na C C R R C C H H C C H H C C Ag Ag C C Cu Cu C C H R C C R Ag C C R

R

液氨

液氨

H 2

RC C 4(CH 2)n -CH=CH 2

CHR CH (CH 2)n -CH=CH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