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初一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初一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初一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初一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7年级上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试卷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如图所示,将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

A.球B.圆柱C.半球D.圆锥

2.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

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垂线段最短

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通车.一列往返于北京和广州的火车,沿途要经过石家

庄、郑州、武汉、长沙四站,铁路部门要为这趟列车准备印制()种车票.

A.6B.12 C.15 D.30

4.经过任意三点中的两点共可以画出的直线条数是()

A.一条或三条B.三条C.两条D.一条

5.手电筒发射出来的光线,给我们的感觉是()

A.线段B.射线C.直线D.折线

6.延长线段AB到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C在线段AB上B.点C在直线AB上

C.点C不在直线AB上D.点C在直线BA的延长线上

7.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cm,BC=4cm,

则AD的长为()

A.2cm B.3cm C.4cm D.6cm

8.点A、B、C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BC=2,则AC

等于()

A.3B.2C.3或5 D.2或6

9.已知线段AB=16cm,O是线段AB上一点,M是AO的中点,N是BO的中点,则MN=

()

A.10cm B.6cm C.8cm D.9cm

10.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D是AC的中点,如果CD=3cm,AB=10cm,那么BC

的长度是()

A.3cm B.3.5cm C.4cm D.4.5cm 11.如果延长线段AB到C,使得,那么AC:AB等于()

A.2:1 B.2:3 C.3:1 D.3:2

12.如图,C、B是线段AD上的两点,若AB=CD,BC=2AC,那么AC与CD的关系是为

()

A.C D=2AC B.C D=3AC C.C D=4BD D.不能确定

13.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cm,DB=7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

的长等于()

A.3cm B.6cm C.11cm D.14cm

二.填空题(共13小题)

14.如图,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

15.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它等于3cm,则线段AC=_________

cm.

16.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且AB=20cm,则AC=_________cm.

17.在修建崇钦高速公路时,有时需要将弯曲的道路改直,依据是_________.

18.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若AB=12,AC=8,则CD=

_________.

19.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2,则BC=_________.

20.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若AB=10,AC=6,则CD= _________.

21.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且AB=13,CB=5,M、N分别是AB、CB的中点,则

线段MN的长是_________.

22.已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M、N分别为线段AB、BC的中点,且AB=60,BC=40,则MN的长为_________.

23.线段AB=4cm,在线段AB上截取BC=1cm,则AC=_________cm.

24.如图,延长线段AB到C,使BC=4,若AB=8,则线段AC的长是BC的_________

倍.

25.如图是一个时钟的钟面,下午1点30分,时钟的分针与时针所夹的角等于

_________°.

26.计算:50°﹣15°30′=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4小题)

27.如图,已知M是线段AB的中点,P是线段MB的中点,如果MP=3cm,求AP的

长.

28.直线上有两点A,B,再在该直线上取点C,使BC=AB,D是AC的中点,若BD=6cm,求线段AB的长.

29.已知M、N两点把线段AB分成比例1:4:5的三个部分,C是AN的中点,已知CB=12,求:

(1)AC的长;

(2)MC:CN.

30.已知线段AB和CD的公共部分BD=AB=CD,线段AB、CD的中点E、F之间的距离是14cm,求BD和AC的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A

2.A

3.D

4.A

5.B

6. B.

7.B

8.D

9.C

10.C

11.D(

12.B

13.B(

二.填空题(共13小题)

14.4.

15.5或11cm.

16.10cm.

17.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8.2.

19.1.

20.2.

21.4.

22.10或50.

23.3cm.

24.3

25.135°.

26.34°30′.

三.解答题(共4小题)

27。解:∵P是MB中点

∴MB=2MP=6cm

又AM=MB=6cm

∴AP=AM+MP=6+3=9cm.

28.解:如图1所示,

∵BC=AB,D是AC的中点,

∴设CD=x,则BC=2x,

∴BD=CD+BC=x+2x=3x=6cm,解得x=2cm,

∴AB=AC+BC=2x+2x=4x=8cm;

如图2所示,

设BC=x,

∵BC=AB,

∴AB=2x,

∴AC=AB+BC=2x+x=3x.

∵D是AC的中点,

∴DC=AC=x,

∵BD=6cm,

∴BD=DC﹣BC=x﹣x=6cm,

∴x=12cm,

∴AB=2x=24cm.

综上所述,线段AB的长为8cm或24cm.

29.

解:如图,(1)由AM:MN:NB=1:4:5,得

MN=4AM,NB=5AM.

由线段的和差,得

AN=AM+MN=4AM+AM=5AM.

由线段中点的性质,得

AC=CN=AM.

由线段的和差,得

CB=CN+BN=AM+5AM=12.

解得AM=.

AC=AM=×=4;

(2)由线段的和差,得

MC=AC﹣AM=AM﹣AM=AM=×=,

CN=AC=4,

MC:CN=:4=3:5.

30.解:如图,设BD=x,则AB=4x,CD=5x,

∵E、F分别为线段AB、CD的中点,

∴AE=BE=AB=2x,DF=CF=CD=2.5x,

∴DE=BE﹣BD=2x﹣x=x,

∴EF=DE+DF=x+2.5x=3.5x,即3.5x=14,解得x=4,∴BD=4,

AC=AE+DE+CD=2x+x+5x=8x=32.

浙教版数学初一上册动点问题

初一数学上册动点问题 对于数学动点,要在动中取静.在线上运动,那么线的长度就是定量.如果是组成三角形,那么有两个点在运动,那那个不动的点就是定量.再根据运动的时间和长度进行分类,根据长宽高判断面积周长等 动点总要在极端上出考题1.两端是极端2.一个极端在中间(抛物线)3.特殊点(1)轴对称(2)平移(3) 旋转(4)列方程表示未知量,结合极端情况 动点的问题你要去用未知数如、(x.t.y)等大胆的去设如{有一点p以A为起点沿AB以每秒2个单位运动到B那么设AP为2t如果以知AB为6那么PB为6-2t. 点睛:速度公式和方程思想 练习: 1.数轴上A为-40,B为80 (1)一蜘蛛P从B出发3个单位/秒向左移动蜘蛛Q从A出发2个单位/秒设两个蜘蛛在C相遇C对应的数是多少? (2)若蜘蛛Q从A出发向左移动,蜘蛛P从B出发向左移动,设蜘蛛P在数轴上D点追上蜘蛛Q,D为多少? 2.甲、乙两物体分别从相距70米的两处同时相向运动,甲第1分钟走2米,以后每分钟比前1分钟多走1米,乙每分钟走5米, ⑴甲、乙开始运动后几分钟相遇? ⑵如果甲、乙到达对方起点后立即折返,甲继续每分钟比前1分钟多走1米,乙继续每分钟走5米,那么开始运动几分钟后第二次相遇? 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⑴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⑵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⑶当点P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P点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4.点P从A点出发沿着线段AB向点B匀速运动,点P出发4分钟时距A地240cm,此时点Q也从点A出发沿着线段AB向点B匀速运动,再经过6分钟点Q追上点P,又经过2分钟点Q到达点B处,此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分钟 (1)求点A与点B的距离; (2)当线段PQ的长为40cm时,求t的值 5.在数轴上有A、B两点,A、B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分别是a和b,a的倒数等于它本身,|b|=3,a <b且ab<0. (1)求线段AB的长; (2)动点P、Q分别从点A、O同时出发,沿线段AB方向同向而行,其中一个点到达B点时停止,另一个点继续运动,直至也到达B点停止,P、Q的运动速度分别是2个单位/秒和1个单位/秒,M是PQ的中点,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Q都在线段OB上运动时,请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线段OM的长; (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t值使线段OM的长度是7/4.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①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②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1.2 有理数 1.有理数(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 (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以用m/n(其中m,n是整数,n≠0)表示有理数。 2.数轴 (1)定义: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①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初一数学有理数单元测试题

初一数学有理数单元测试题 令狐采学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考生注意:1、本卷共有24个小题,共100分+10分 2、考试时间为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都有A、B、C、D四个选项,请你把你认为适当的选项前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 B 负整数的相反数就是非负整数 C 有理数中不是负数就是正数 D 零是自然数,但不是正整数 2、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A -27与(-2)7 B -32与(-3)2 C -3×23与-32×2 D ―(―3)2与―(―2)3 3、在-5,- 1,-3.5,-0.01,-2,-212各数中,最大的 10 数是() A -12 B - 1 C -0.01 D -5 10 4、若其中至少有一个正数的5个有理数的积是负数,那么这五个因数中,正数的个数是() A 1 B 2或4 C 5 D 1和3 5、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而小于4的所有的正整数的和是() A 8 B 7 C 6 D 5 6、计算:(-2)100+(-2)101的是() A 2100 B -1 C -2 D -2100 7、比-7.1大,而比1小的整数的个数是() A 6 B 7 C 8 D 9

8、如果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差等于0,那么这个数只能是( ) A 0 B -1 C 1 D 0或1 9、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全长约为63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63×102千米 B 6.3×102千米 C 6.3×104千米 D 6.3×103千米 10、已知8.62=73.96,若x2=0.7396,则x 的值等于( ) A 6.8 B ±0.68 C±0.86 D ±86 二、填空题(本题共有9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1、一幢大楼地面上有12层,还有地下室2层,如果把地面上 的第一层作为基准,记为0,规定向上为正,那么习惯上将2楼记为;地下第一层记作;数-2的实际意义为,数+9的实际意义为。 12、如果数轴上的点A 对应有理数为-2,那么与A 点相距3个 单位长度的点所对应的有理数为___________。 13、某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是。134756≈(保留四个有效数字) 14、()2=16,(-3 2)3=。 15、数轴上和原点的距离等于32 1的点表示的有理数是。 16、计算:(-1)6+(-1)7=____________。 17、如果a 、b 互为倒数,c 、d 互为相反数,且m=-1,则代数式2ab-(c+d )+m2=_______。 18、+5.7的相反数与-7.1的绝对值的和是。 19、已知每辆汽车要装4个轮胎,则51只轮胎至多能装配辆汽车。 三、解答题 20、计算:(本题共有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8+(―4 1)―5―(―0.25) (2)―82+72÷36 (3)721×143÷(-9+19) (4)25×43―(―25)×2 1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知识点汇总

a 32a n a n a a a )(121n x x x n x +++=Λ)(212211n f f f n f x f x f x x k k k =++++++=ΛΛ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a x x +='])()()[(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Λ2s s = b b =b a ab ?=2a a )0()(2≥=a a a 浙教版 初中数学 中考知识点汇总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像√3,π,???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按正负也可分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2.自然数(0和正整数);奇数2n-1、偶数2n 、质数、合数。科学记数法:n a 10?(1≤a <10,n 是整数),有效数字。 3.(1)倒数积为1;(2)相反数和为0,商为-1;(3)绝对值是距离,非负数。 4.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2)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5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1)常见的非负数有: 6.去绝对值法则: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零的绝对值是零,“0”;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7.实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法则,定律,顺序要熟悉。 8.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分式。有理式,无理式。根式。 9.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10. 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平方根: 11. (1)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同类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12.因式分解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 13.指数:n 个a 连乘的式子记为 。(其中a 称底数,n 称指数, 称作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为正数;负数的奇次幂为负数,负数的偶次幂为正数。 14. 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n ; ②a m ÷a n =a m-n ; ③(a m )n =a mn ;④( ab )n =a n b n ; ⑤ 15.分式的基本性质 = = (m ≠0);符号法则: 16.乘法公式:(a+b )(a-b )=a 2-b 2; (a+ b)2= a 2+2ab+b 2; a 2-b 2=(a+b )(a-b ); a +2ab+b 2 = (a+ b)2 17.算术根的性质:① = ;② ; ③ (a 0,b ≥0); ④ (a ≥0,b >0) 18.统计初步:通常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所具有的特征。(1).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平均数: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 均数) ① ; ② ③若 , ,… , , ; 则 (3)极差:样本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它是刻划样本中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 方差:方差是刻划数据的波动大小的程度。 标准差: (4)调查:普查:具有破坏性、特大工作量的往往不适合普查;抽样调查:抽样时要主要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5)频数、频率、频数分布表及频数分布直方图: 19.概率:用来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学量 (1)P (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0〈P (不确定事件A )〈1。

浙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集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及有理数的分类; 2 .能辨别正、负数,感受规定正、负的相对性; 3 .体验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概念 难点: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数学抽象思维一次重大飞跃。 三、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这样来的.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三)介绍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1.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 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我们把自然数叫做正整数,自然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2.给出有理数概念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初一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班级: 座位: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从生活中找出三个物体的形状与圆柱类似的例子、、。 2、图形由、、构成的;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 3、从七边形的某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结这个点与各个顶点,可以把七边形分为 个三角形。 4、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可围成种不同的圆柱。 5、圆柱的侧面面展开图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 6、把右图所示的平面图形折叠,围成的立体图形是。7 有n(n>1)盆花设每个图案的花盆总数为s,则s与n之间的关系是 。 ………… n=2,s=3 n=3,s=6,n=4,s=9 8、已知某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 9、用一个平面去截某一几何体,若截面是圆,则原来的几何体可能是。 10、用一个平面去截某一几何体,无论如何截,它的截面都是一个圆,则这个几何体一定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下面各个图形中,旋转其中一个能与另一个重合的是( ) 12、下列平面图形经过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13)

14 ( ) ) 15 (A )长方体 (B )正方体 (C )圆柱 ( D )圆锥 16 ( ) (A) (B) (C) 17、下列图形中,哪一个是四棱柱的侧面展开图( ) (A ) (B ) 18、已知正方体的各个侧面分别标上字母a ,b ,c ,d ,e ,f 在下面,c 在左面,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d 在上面 (B )e 在前面 (C )f 在右面 (D )d 在前面 三、解答题(21、22小题各5分,其余每小题各6分,共4619、已知三棱柱、四棱柱和五棱柱的顶点数、棱和面数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把六棱柱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填在上表中;(2出n 棱柱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 20、请你画出右图的三视图。 21、下列A 组图形中的每个平面图形,折叠后都得到B A 组: B 组:

(完整版)最新版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节重难点.doc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各章节重难点 第一章有理数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正数:大于零的数 负数:小于零的数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负分数和正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整数 正整数 零 负整数 正分数 自然数 分数 负分数 1.2数轴 数轴: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相反数:如果两个数符号不同,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注意,零的相反数是零。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1.3绝对值 绝对值: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绝对值相等。 注:任何数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零。(非负数) 1.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一般地,我们有: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总结: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 2.1有理数的加法 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零;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在有理数运算中,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仍成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班级: 座位: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从生活中找出三个物体的形状与圆柱类似的例子、、。 2、图形由、、构成的;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 3、从七边形的某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结这个点与各个顶点,可以把七边形分为 个三角形。 4、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可围成种不同的圆柱。 5、圆柱的侧面面展开图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 6、把右图所示的平面图形折叠,围成的立体图形是。7 有n(n>1)盆花设每个图案的花盆总数为s,则s与n之间的关系是。 ………… n=2,s=3 n=3,s=6, n=4, s=9 8、已知某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 9、用一个平面去截某一几何体,若截面是圆,则原来的几何体可能是。 10、用一个平面去截某一几何体,无论如何截,它的截面都是一个圆,则这个几何体一定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下面各个图形中,旋转其中一个能与另一个重合的是( ) (A) (B) (C) (D) 12、下列平面图形经过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13、下列图形中,属于圆锥的是( )

(A) (B) (C) (D) 14 ( ) 15、下列几何图形中,它的三视图有可能相同的是( ) (A )长方体 (B )正方体 (C )圆柱 (D )圆锥 16、下列平面图形中,哪一个是右边几何体的左视图( ) (A) (B) (C) (D) 17、下列图形中,哪一个是四棱柱的侧面展开图( ) (A ) (B ) 18、已知正方体的各个侧面分别标上字母a ,b ,c ,d ,e ,f ;其中a 在后面, b 在下面, c 在左面,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 d 在上面 (B ) e 在前面 (C ) f 在右面 (D )d 在前面 三、解答题(21、22小题各5分,其余每小题各6分,共4619、已知三棱柱、四棱柱和五棱柱的顶点数、棱和面数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把六棱柱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填在上表中;(2)请你根据表中反映的规律,写出n 棱柱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 20、请你画出右图的三视图。

浙教版初一数学(上)教学内容整理

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有理数的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自然数的用法:计数、测量、标号、排序 自然数的分类 按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分按整数、分数分 正整数 正有理数正整数 正分数整数零 负整数 自然数零自然数 负整数正分数 负和理数分数 负分数负分数 数轴 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相反数 概念: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其他都相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绝对值 概念:把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结论: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2)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3)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送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2、有理数的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 乘法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b+a*c 4、有理数的除法 除以一个数(不等于零),等于乘于这个数的倒数。 5、有理数的乘方 a*a*a----*a=a n 个 符号:正数的任何次方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方是负数,偶次方是正数;0的任何次方都是0。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作a×10n的形式,其中a的整数位数只有一位的数,即 1 ●乘方运算与加、减、乘、除一样,也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乘方的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应将底数用括号括起来。 ●-1的奇次幂是-1,-1的偶次幂是1 ●(-2)2表示2个-2相乘,结果是4,-22表示22的相反数,结果是-4。 (-3)3和-33的计算结果都是-27,但是意义不同,前者表示3个-3相乘,后者表示3个3乘积的相反数。 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的。 7、准确数和近似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 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的数叫做负数. 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与“正”相对.增长-1,就是减少1;既没有增加又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增长率是0. 增长1就是增加1. 归纳如果一个问题中出现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它们. 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它们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用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 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用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m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是表示“没有”. 有理数 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 数轴 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它满足以下要求: (1)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2) 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 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 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 方法依次表示-1,-2,-3,….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原点是数轴的“基准点”. 分数或小数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归纳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 ▁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边, 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 相反数 归纳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 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 关于原点对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一般地, a和-a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这里,a表示任意一个数,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例如: 当a=1时,-a=-1, 1的相反数是-1;同时,-1的相反数是1.

初一数学单元测试题

初一数学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本题满分20分) 1、在△ABC 中,∠A=∠B=∠C ,则∠A= ° 2、在△ABC 中,∠A=∠C=2 1∠B ,则∠B=_____ ___° 3、在△ABC 中,∠A :∠B :∠C=1:2:3,则∠C=__ ____° 4、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7和9,则第三条边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5、已知:△ABC ≌△DEF ,AB=10cm ,EF=12cm ,AC=8cm 则DE= cm ,BC= cm ,DF= cm 6、如图,已知CE ⊥AB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思考过程:CE ⊥AB ⊥AB ∠AEC=∠BFD=90° ( ) ?? ???=∠=∠∠=∠BD AC B A BFD AEC △≌( ) ( ) 7、已知如图,∠B=∠(1)若以“ASA (2)若以“AAS (3)若以“SAS 8、如图,已知AB=CD ,

9、如图9,已知△ABC 中,AD ⊥BC ,CE ⊥AB , 若∠B=500,则∠AOC= °;若∠AOC=2∠B 时,则∠B= ° 10、如图10,已知AB ⊥BC ,∠A=40°,∠AOC=150°,则∠C=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题满分20分)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0 5 4 B 、3 4 2 C 、1 11 8 D 、5 3 8 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 ( ) A 、一个锐角 B 、两个锐角 C 、 一个钝角 D 、一个直角 3、具备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中,不一定全等的是 ( ) A 、 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 B 、 三边对应相等 C 、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 D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4、已知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该三角形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5、已知Δ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满足关系式∠B+∠C=3∠A ,则此三角( ) A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 B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 C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D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6、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 A 、斜边相等 B 、一锐角对应相等 C 、 两锐角对应相等 D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7、已知△ABC ≌△DEF ,∠A=80°,∠E=50°,则∠F 的度数为 ( ) A 、 30° B 、 50° C 、 80° D 、 100° 8、对于下列各组条件,不能判定△ABC ≌△C B A '''的一组是 ( ) A 、∠A=∠A ′,∠B=∠B ′,AB=A ′B ′ B 、∠A=∠A ′,AB=A ′B ′,AC=A ′ C ′ C 、∠A=∠A ′,AB=A ′B ′,BC=B ′C ′ D 、AB=A ′B ′,AC=A ′C ′,BC=B ′C ′ A B D C E O A B C 图9 图10

浙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部分)

1、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 )0a (a a a 1a a >?= ; 0 a 1a a 0, n<0, m<|n|,那么m ,n ,-m , -n 的大小关系( )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 a 的相反数是( ) (A )a (B )-a (C )a 1(D )1a - 的绝对值是( ) (A )5(B )-5(C )15(D )15 - 3. ()3---????化简后是( ) (A )-3(B )3(C )3±(D )以上都不对 4.若5a =,则a 的值为( ) (A )5(B )-5(C )5±(D )10 5.若23x -=,则x 的值是( ) (A )5(B )-5(C )5或-1(D )-1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小的有理数是0 (B )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C )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数是负数 (D )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7.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是的数是( ) (A )(B )(C )或(D )7 8.数轴上点A 表示的的数是-3,把点A 向右移动5个单位,然再向左移动7个单位到A ′,则A ′表示的数是( ) (A )-5(B )-6(C )-7(D )-4 9.数轴上A 点表示5,B 点表示-3,则A 与B 的距离是( ) (A )-8(B )8(C )2(D )-2 10.若3,2a b ==,且0,0a b f f ,则a b +的值为( ) (A )-5(B )5(C )-1(D )1 11.若a b =,则a 与b 的关系式是( ) (A )a b =(B )a b =-(C )a b =±(D )无法确定 12.向东为正,那么向西走-30米表示( ) (A )向东走30米(B )向西走30米(C )向南走30米(D )向北走30米 13.若1243 x ≤p 且x 是整数,则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共有( )个 (A )2(B )3(C )4(D )5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0、-3、12-、π、12 、、4、···中,整数有 ;分数有 ;有理

初一数学单元测试卷

初一数学单元测试卷(一)班级:姓名: (§1.1--§1.5) 一.填空(每空3分,共60分) 1.正方体有个面,个顶点,条棱,这些棱的长度都。 2.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 3.圆锥由个面组成,其中一个是的,另一个是的。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 5.用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得到的截面始终是圆,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6.哪个几何体的表面能展开成下面的图形?把名称填在横线上: ;;; 。 7.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最多可以得到边形。 8.将一枚硬币在桌面上快速转动,可看到一个球体,这种现象说明。 9.试举两个三视图完全相同的几何体的例子:、。 10.把一个八边形的一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连接,可把这个八边形分割成个三角形。 二.判断(每小题3分,共15分) 1.所有几何体的表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 2.棱柱的侧面可能是三角形。() 3.棱锥的底面边数和侧面数相等。()

4.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特殊的四棱柱。 ( ) 5.正方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完全相同。( ) 三.选择(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用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得到的截面是四边形,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 (A )圆锥; (B)圆柱; (C)球体; (D)以上都可能。 2.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 ) (A ) (B) (C) (D) 3.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 ) (A ) (B) (C) (D) 4.下列平面图形,不能沿虚线折叠成立体图形的是 ( ) (A ) (B) (C) (D) 5.图中的圆锥的三视图是 ( ) (A )三个三角形; (B )主视图和左视图是三角形,俯视图是圆; (C )主视图和左视图是三角形,俯视图是圆和圆心; (D)主视图和俯视图是三角形,左视图是圆和圆心。 四.画图(每小题5分,共10分) 1.右图是由五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请画出它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并注明。

(完整版)2018浙教版最新初中数学目录.doc

浙教初中数学总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 1 章有理数第 2 章有理数的运算第 3 章实数第 4 章代数式1.1 从自然数到分数 2.1 有理数的加法 3.1 平方根 4.1 用字母表示数1.2 数轴 2.2 有理数的减法 3.2 实数 4.2 代数式 1.3 绝对值 2.3 有理数的乘法 3.3 立方根 4.3 代数式的值 1.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2.4 有理数的除法 3.4 实数的运算 4.4 整式 2.5 有理数的乘方 4.5 合并同类项 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4.6 整式的加减 2.7 近似数 第 5章一元一次方程第 6 章图形的初步知识 5.1 一元一次方程 6.1 几何图形 6.5 角与角的度量 6.9 直线的相交5.2 等式的基本性质 6.2 线段、射线和直线 6.6 角的大小比较 5.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6.3 线段的长短比较 6.7 角的和差 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6.4 线段的和差 6.8 余角和补角 七年级下册 第 1 章平行线第 2 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 3 章整式的乘除 1.1 平行线 2.1 二元一次方程 3.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2 二元一次方程组 3.2 单项式的乘法 1.3 平行线的判定 2.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3 多项式的乘法 1.4 平行线的性质 2.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3.4 乘法公式 1.5 图形的平移 2.5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3.5 整式的化简 3.6 同底数幂的除法 3.7 整式的除法 第 4 章因式分解第 5 章分式第 6 章数据与统计图表 4.1 因式分解 5.1 分式 6.1 数据的首级与整理 4.2 提取公因式法 5.2 分式的基本性质 6.2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4.3 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 5.3 分式的乘除 6.3 扇形统计图 5.4 分式的加减 6.4 频数与频率 5.5 分式方程 6.5 频数直方图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12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A.-2 B. C.- D.2 2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3和 B.(-2)2和4 C.-25和(-5)2 D.7和|-7| 3.对0.07038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精确到0.001的是( ) A.0.07 B.0.071 C.0.0707 D.0.070 4.在数轴上有A,B两点,点A表示-3,点B与点A相距512个单位长度,则点B表示的数是( ) A.2.5 B.-8.5 C.2.5或-8.5 D.-2.5或8.5 5.计算(-1)÷52×(- )的结果是() A.-1 B.1 C.5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一定是负数 B.|a|一定是正数 C.|a|一定不是负数 D.-|a|一定是负数 7.据统计,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361000000 km2,该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3.61×10m,则m的值为() A.6 B.7 C.8 D.9 8若0<m<1,则m,m2, 的大小关系是() A.m<m2< B.m2<m<

C. <m<m2 D. <m2<m 9.如图,数轴上动点A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若点C表示的数为1,则点A表示的数为() A.7 B.3 C.-3 D.-2 10.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m的三次幂均可“分裂”成m个连续奇数的和,如:23=3+5,33=7+9+11,43=13+15+17+19,…按此规律,若m3分裂后,其中有一个奇数是2015,则m的值是() A.46 B.45 C.44 D.43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x2=25,则x= ;y3=-64,则y= . 12.-3的相反数是,绝对值是,倒数是 . 13.若xy>0,z<0,则xyz 0. 14.某冷库的温度是-16 ℃,下降了5 ℃,又下降了4 ℃,则两次变化后冷库的温度是 . 15.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0.1,对5.659取近似值的结果是;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数3.9×103是精确到位. 16.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输入x→×(-3)→-2→输出.当输入x的值为-1时,输出的数值为 . 17.一个水文站测量河水的水位以警戒线为标准,超过警戒线的记为正数,低于警戒线的记为负数.某日的5次测量数据如下: 则第次测量时水位离警戒线最近. 18.为求1+2+22+23+…+22016的值,可令S=1+2+22+23+…+22016,则

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也称为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用数学语言表述为: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即a b =-,反之也成立。数a 的相反数是-a 。 2、倒数:若a 、b (a 、b 均不为0)互为倒数,则ab=1即1a b = ,反之也成立。a 的倒数是1a 。0没有倒数,1和-1的倒数是它们本身。 3、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也可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它们均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可分为整数和分数,整数又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又分为正分数、负分数。无理数分为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它们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5、π是无理数,227 是分数是小数是有理数,0是自然数。 6、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数a 的绝对值记为“|a|”。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 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于是,|a|=a 0a ←?→≥;|a|=-a ←?→a≤0。 7、 任何一个实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a|≥0。 (0)0(0)(0)a a a a a a >??==??-?=?-≤? 8、 若|x|=a(a≥0),则x=±a ,即绝对值的原数的双值性。 9、 数轴上两点A (A x )、B (B x )之间的距离为|AB|=|A x -B x |,其中点所表示的数为2 A B x x +。坐标平面内两点A (A x ,A y )、B (B x ,B y )的距离为:

(完整)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一、选择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B、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C、数轴上的原点表示数0; D、数轴上表示—3.33的点在表示—3的点的左边。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B)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C)正数和负数统称有理数;(D)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整数。 3. 0是() A.最小的有理数。 B.最小的正整数。 C.最小的自然数。 D.最小的整数。 4.下列各对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2和0.2 (B)1.1和-1 (C)1.75和1.75 (D)2和1/2 5.大于—2.6而小于3的整数共有() A. 7个 B. 5个 C. 6个 D. 4个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数必相等 B.若两数不相等,则这两数的绝对值一定不相等 C.若两数相等,则这两数的绝对值相等 D.两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 7、若a是有理数,则|a|一定:() A、是正数; B、不是正数; C、是负数; D、不是负数 8.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则这个数是()(A)—1 (B)1 (C)0 (D)±1 9.数轴上到数—2所表示的点的距离为4的点所表示的数是()(A)—6 (B)6 (C)2 (D)—6或2 10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本身,这个数是()(A)0 (B)正数(C)非正数(D)非负数 11、用—a表示的数一定是:() A、负数;B、正数;C、正数或负数;D、以上都不对

12.设a为有理数,则|a|-a的值() A可以是负数 B.不可能是负数 C.必是正数 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二、填空。 1.写出五个负分数: 2.一艘潜艇正在水下–50米处执行任务,距它正上方30米处有一条鲨鱼正好游过,这条鲨鱼所处位置的高度为_______. 3.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叫数轴. 4.抽查四个零件的长度,超过为正,不足为负: (1)-0.3;(2)-0.2;(3)0.4;(4)0.05.则其中误差最大的是() 5.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出发,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8个单位长度到达P点,那么P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 6. 比—2.93小的最大整数是__________ 7.绝对值大于3而不大于7的整数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把下列各数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数集内: ①-1 ②-1.2 ③+3.2 ④0 ⑤ 6 ?⑥-5 ⑦+108 ⑧-6.5 ⑨-6 .⑩1 (1)正整数集{ …} (2)正分数集{ …} (3)负分数集{ …} (4)有理数集{ …} 8.将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4.5,5,0,-3,2.6,-1,+4,-1.3 9.出租车司机小胡某天下午营运全是在东西向的人民大道上进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单位:千米)如下: +15,-2,+5,-1,+10,-13,2,+12,+4,-5,+6,-2 (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胡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2)若汽车耗油量为0.3升/千米,这天下午小胡共耗油多少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