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年儿童“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小学1-3年级低年级组天文试题及答案(二)

少年儿童“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小学1-3年级低年级组天文试题及答案(二)

少年儿童“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小学1-3年级低年级组天文试题及答案(二)
少年儿童“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小学1-3年级低年级组天文试题及答案(二)

考号:学校:姓名:…………………….密………………封…..…………线……………

少年儿童“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

天文试题(第二套)

(小学低年级组)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基础知识部分】(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在太阳系行星分类中,金星属于()A.外行星与类地行星 B.远日行星与类地行星

C.内行星与类木行星 D.内行星与类地行星

2.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A.月相变化 B.极昼极夜 C.日月升落 D.四季转换

3.2015年11月8日是农历九月二十七,两天后的月相将是()

A.. C..

4.2007年我国的首次卫星探月活动命名为()A.阿波罗计划 B.嫦娥工程 C.月球轨道器 D.勘察者

5.日食一定发生在农历的()A.朔 B.望 C.初七、八 D.二十二、二十三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5分)

1.天文实验箱里给大家提供了光学望远镜,使观察物体变得清晰,在目镜中观察物体,它(填“能”或“不能”)使物体变大。

2.织女星位于星座,牛郎星位于星座。

3.地球上重量180公斤的物体,到了月球上重量只有公斤。

4.在农历初七、八的月相是,在农历十五、十六的月相是。

5.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北斗星来辨别方向,而且可以根据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判断季节。当斗柄指东时的季节是,指西时的季节是。

6.小明今年6岁,到他12岁时,地球一共绕太阳公转了圈,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三.实验数据题(共20分)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21点12分左右,嫦娥三号在月球成功实现软着陆,这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实现软着陆的国家。

嫦娥三号的整个登月过程如下表所示。

请你将表格资料,用曲线画出来(完成下图),以直观显示嫦娥三号登月过程。

距月球表面的高度(公里)

时刻

四.实验设计(共10分)

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以手电筒作为太阳光源,借助地球仪模拟昼夜交替现象,写出你的猜想和实验步骤。

1.实验猜想:

2.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部分】(共60分)

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题汇总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 (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三)完成点燃花生米的实验,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研究内容:点燃花生米,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材料:火柴(打火机)、细铁丝、花生、小烧杯、软木塞、水等。 实验方法:(1)用细铁丝或针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水;(3)花生米燃烧完后,测一测水温。 实验结论: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四)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五)实验内容:用尺子挑报纸的实验。 实验材料:报纸,尺子等。 实验方法:(1)在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2)轻而慢的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3)快而重地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1)慢压时,能翘起报纸;(2)快压时,报纸哪怕是破裂,也不会轻易被抬起。 我的解释: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是上下大气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而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

(六)研究问题: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为什么? 我的假设:小金鱼不会死。 实验设计: (1)实验器材:小金鱼、试管、试管夹、蜡烛、水等。 (2)操作步骤: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观察小金鱼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3)我的结论:小金鱼没有死。 (4)为什么会这样?请解释。 答:金鱼不会有生命危险。试管内的小金鱼之所以能够存活。一是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二是加热的位置在试管的上端;三是热的传递方向主要是向上。小金鱼虽然能存活,但能持续的时间不长。如果改变加热的位置,或者将试管尽可能平置,金鱼就会处于危险境地了。 (七)研究问题: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气垫汽车”能开动吗?为什么? (1)我的假设:气垫汽车能开动。 (2)实验设计: ①实验器材:剪刀、纸杯、餐盒等。 ②操作步骤: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观察“气垫汽车”能否开动。 ③我的结论: 气垫汽车能开动。 (3)“气垫汽车”能行驶的秘密是什么?请解释。(3分) 答:气流进入杯中后受纸杯壁的阻挡向后下方吹出,向下方的力托起气垫汽车,向后方的力推动气垫汽车前进。

简单的科学小实验

简单的科学小实验 (1)神奇的牙签 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 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 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 讲解: 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 (2)有孔纸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操作: 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讲解: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手绢的秘密

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打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材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 流程: 1、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 2、让水冲在手帕上。 3、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 4、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 说明: 1、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2、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 延伸: 如果盖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 1.做测量实验,体验生活 学了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后,先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然后用天平进行测量,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再用天平称出10个鸡蛋的质量,算出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与你估计的值进行比较。 2.做惯性实验,有惊无险 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 3.做惯性实验,判断准确 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4.做压强实验,直观明了

最新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试题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练习题 姓名:班级: 一、杠杆平衡的实验 实验器材:支架,杠杆尺,钩码 实验要求:将杠杆尺安装在支架上,确定阻力点(A处),用力点(B处),用不同的方法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是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说说用力情况。 标杆尺 阻力点用力点 用力情况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个)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个) 1 2 3 我的发现:通过以上数据,我发现的规律是: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标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标杆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标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二、斜面省力的实验(一)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表面光滑的木板1块,小木块3个(高低不同) 实验记录: 斜面的情况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高度2cm 高度3cm 高度4cm 使用力的大小 5 N 5.6 N 7.3N 该实验方法属于实验,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等。 2、根据研究得出的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 三、斜面省力的实验(二)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表面光滑长度不同的的木板3块,小木块3个(高低相同) 斜面的情况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木板长度20cm 木板长度30cm 木板长度40cm 使用力的大小12 N 7.6 N 6.5N 1、该实验方法属于实验,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相同的条件是: 、、等。 2、根据研究得出的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 四、滑轮

(1)(2)(3) 图1是滑轮,作用是。 图2是滑轮,作用是。 图3是滑轮,作用是。 1、研究问题: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 2、我的推测: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 3、实验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 纸梁厚度1倍厚度3倍厚度6倍厚度 垫圈数量2个5个11个 通过实验我知道了: ,我们还可能通过改变和增加来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 六、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图1 图2 1、如图1,通电导线与小磁针的实验,在静止的指南针上方拉一根与指南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小磁针立刻发生,切断电流后,小磁针。这个现象早在1820年,由丹麦科学家在一次偶然实验中首先发现的。 2、图2与图1比较,在通电后的小磁针偏转角度大一些,这个现象说明了 。 3、通电的线圈还能作为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是否存在。 七、电磁铁(一)

竞业小学“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竞赛规程

竞业小学“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竞赛规程竞业小学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竞赛规程一参赛须知本次大赛是地区性决赛暨全国选拨赛,优胜者将被授予市级一二三等奖,并按全国组委会核定的名额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总决赛。 凡是参加了该活动的学生按照组委会核定的名额由学校组织报名,并使用中国少年科学院监制的实验箱参赛。 竞赛科目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四个类别,每个科目分为小学(-)低年级组,小学(-)高年级组和初中年级组三个级别,每校参赛人数每个级别不超过人。 参赛学生采取一人入场单箱参赛的方式,指导教师或其他人员不得入场,赛前十分钟参赛学生经检录验证后,由工作人员带入赛场。 参赛学生入场后,不得提前打开实验箱,由裁判赛前点名,两次不到视为弃权。 大赛按科目需要,每场次为分钟左右,待裁判长发出开始口令计时,到停止口令结束,超时比赛者成绩无效。 严格按实验规则操作,赛场内不得相互交流,更不准影响他人,比赛结束后按次序退出赛场。 二竞赛过程每项科目设裁判长一名,裁判员-名,由裁判长负责组织本科目比赛工作,裁判员分工负责计时查验结果名次统计监赛等工作。 每场次参赛学生,以第一个完成实验项目举手的为参照标准并记

时,需查验操作结果的,裁判要及时查验,以确认正确与否,依次记录参赛学生的成绩(包括结果用时规范等)。 每场次超时和未做出正确实验结果的学生不计成绩。 所有场次结束后,按成绩(正确结果计时规范等要素)按参赛总人数的%排出比赛名次。 各科目裁判排出的比赛名次,须由裁判长和裁判签名确认,以此作为参赛者的成绩依据。 三分值构成本次竞赛采用实验操作为主笔试为辅的竞赛方式。 实验操作部分的分值,按照实验科目特点分为实验规范度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项计分汇总。 实验操作赛分值为分,笔试成绩按分计入总成绩,其中笔试中的理论知识部分为分,创新实验能力为分,合计总成绩满分分。 四名次确定竞赛科目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四个类别排列名次。 每个科目分为小学(-)低年级组,小学(-)高年级组和初中年级组,分三个组别排列名次。 每个科目依照裁判组排出的比赛名次,按照总参赛人数%的比例,按::的系数,将由市组委会授予一二三等奖。 在地区获奖者中推荐选手,直接参加全国的总决赛,优胜者将被全国组委会授予金银铜奖小实验家称号。 凡被全国组委会授予小实验家称号的选手,可作为候选人直接参选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一单元 (一)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实验器材: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 实验原理: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实验步骤: 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 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 实验现象:自制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结果:自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明显增加了。 (二)实验(1)在图中标出相应部分:载物台、目镜、反光镜、物镜、调节旋钮 (目镜) (调节旋钮) (物镜) (载物台) (反光镜) (2)、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目镜(填物镜或目镜)。 (3)、在目镜中观察到物体图像在左上方,如果要将图像移到中央,你认为应该把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向左下方移动。 (三)、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的观察不同,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需要先制作成玻片标本,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以下材料,请将合适的材料填入括号内。 载玻片盖玻片碘酒滴管清水小刀吸水纸 镊子 (2)、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的中央用(滴管)滴一滴(清水)。 (3)、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划一个#字,用(镊子)轻轻撕取内表皮。(4)、将撕下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再将(盖玻片)倾斜着慢慢盖到洋葱表皮上,注意不要在玻片间产生空隙。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酒),并将玻片微微倾斜,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吸去,玻片标本制作完毕。 (四)、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 1、在图(3)空格处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2、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10×,物镜20×;乙;目镜,5×,物镜10 ×),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乙(放大倍数小,视野宽阔)显微镜。 3、下面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正确步骤是 2、1、 4、3、5 。 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②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③盖好盖玻片④用镊子把撕下的洋葱内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⑤染色 4、请在图(4)中,画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并注出细胞核。(见14页) (六)研究题目:研究水中的微生物 方法和步骤:1、取一些池塘里的水 2、用滴管吸取一些池塘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3、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 4、把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现象:水中有微生物在迅速运动 结论:水中含有微生物 2、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5分) (6)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5)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1)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二单元 实验一:探究铁生锈与空气有无关系 (1)、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系吗 (2)、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铁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3)、实验材料: 3个盘子、3枚铁钉、水、菜油

洛阳市“争当小实验家”物理竞赛试题

第四届全国少年儿童“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 全国总决赛物理试题(小学高年级组样卷) (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题目基础知识实验设计综合拓展总分 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操作实验报告 得分 【基础知识】(共3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5空共10分) 1.白炽灯泡的灯丝是用金属制作的。 2.在平面镜中可以看到大小相等、方向的正立虚像。 3.如图,橡皮筋秤没挂重物时底端在“1”处,挂2个相同 小螺帽时底端在“5”处,如果挂1个小螺帽,底端应 该在(“”)处。 4.每一个磁铁都有两极,分别叫S极和______极。 5.你心目中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他的伟大发明或发现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处,每题2分, 10题共20分) 1.200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得主是 A.阿尔贝·费尔B.格哈德-埃特尔C.马里奥-卡佩奇 2.相同的电池并联使用时 A.电压不变B.电压升高C.电压降低 3.动滑轮的作用是 A.改变用力的大小和方向B.只改变用力大小,不改变用力方向 C.改变用力方向,不改变用力大小 4.在冰面上滑动的冰壶会慢慢停下来,主要是因为冰壶受到了 A.大气压力B.地球引力C.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力 5.把一个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人以2米/秒的速度垂直于平面镜走远,那么他在镜中的像 A.以4米/秒的速度远离平面镜B.以4米/秒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C.以2米/秒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6.下列关于摆的说法中,是正确的 A.摆线越短摆动频率越快B.摆锤越轻摆动频率越快C.摆动的幅度越大摆动的频率越慢 7.下图中A点放个砝码杠杆两端会平衡A.2个B.3个C.4个 8.下面的物体中不容易导电的是。 A.铁丝B.塑料C.矿泉水D.铜片 9.电池的两极分别叫做。 A.南极、北极B.阴极、阳极C.正极、负极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 ) 实验内容1使用工具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 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 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实验结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7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 ) 实验内容2杠杆的科学 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2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内容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4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4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9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实验内容5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 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实验器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2012~2013年度天文小实验家社团年终总结

2012~2013年度天文小实验家社团年终总结 时光飞逝,一眨眼又到了紧张的期末备考阶段,我们天文小实验家社团的学习也即将结束,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大家以自己动手实践为主,不仅完成了学期初所制定的计划外,还有许多的收获,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同学们的非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再添一笔。 这一学期里,我社团以锻炼自我为中心,开展一系列活动,下面是我们社团这学期的工作总结: 一、本学期我社团获奖成果: (1)在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学实验嘉年华”活动中,初二8班司徒安获得科学实验铜质奖章;初二8班黄浩宇获得科学实验金质奖章,同时曹云老师获得优秀科技辅导教师。 (2)在深圳市第七届“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实验嘉年华”活动中, 初二8班司徒安获得小实验家一等奖;初二8班黄浩宇获得小实验家一等奖;初二11班沈嘉俊获得小实验家一等奖;初二8班马广元获得小实验家二等奖;初二11班温梓建获得小实验家三等奖;初二11班叶邺获得小实验家三等奖。 二、本学期工作不足之处: 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很多活动没有办法展示和实际操作;受时间限制,有些知识没有办法深入。 针对以上的工作不足知错,我们还一并制定了下学期的学习目标:根据开学初的教学目标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做到更有效的安排。 总而言之,在本学期中,天文小实验家社团取得了很多成绩,并收获了很多经验,这离不开校领导与学校对我们社团的支持,以及所有天文小实验家社团社员的努力。但我们的工作中仍有很多值得改进、值得思考的地方。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继续完善我们的工作。 在2012年我们为社团谱写一段温馨愉快而有辉煌的乐章,面对即将到来的充满挑战的2013年,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将以最高昂的斗志,最饱满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我们都坚信,社团的明天会更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集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集合 (一)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加热前加热后的变化结论 白糖白色晶体 颗粒首先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 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 继续加热, 白糖的颜色逐渐 变深,直至全部炭化,如果继 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加热白糖的过程 中.先发生物理 变化————白 糖的熔化. 随后发生了化学 变化————白 糖的炭化.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气化厚燃烧是化学变化.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粉末或细微结晶.无臭、味涩.易溶于水.白醋的特点:无色的液体.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凉了一些. (2)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探究的问题: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我的假设: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方法: 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以上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3、将产生的气体导入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 变化. 实验现象: 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火焰立刻熄灭.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火焰熄灭. 3、将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 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小苏打

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看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三)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 颜色光泽空隙手感敲击导电磁铁 铁片灰白 色有无光滑较韧能导 电 能吸 引 铁锈红褐 色无有粗糙较脆不导 电 不能 吸引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吗?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答: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确定.铁锈和铁不是相同的物质.即铁锈是一种新生成的物质.所以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四)铁生锈与空气的关系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铁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实验材料:3个同样大小的盘子.3枚同样的铁钉、水、菜油 实验方法: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4、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5、观察到的现象 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空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点生锈 水盘子水变色生锈锈多了绣更多了 菜油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 实验结果:铁钉在空盘子里是会生锈的.但是生锈的速度很慢;铁钉在菜油盘子中没有生锈;铁钉在水盘子中生锈的速度很快.而且生锈的量也很多.现象很明显. 原因分析: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并且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铁生锈与水和空气的关系

小学科学一年级:小水轮实验

小学科学一年级资料 小水轮实验 实验名称: 研究水轮转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 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小水轮转得快慢可能和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水冲击小水轮的位置等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 小水轮、水槽、水、铁架台、瓶身大小一样的饮料瓶、橡皮泥。 操作指要: 1、第一个实验:验证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水位高低有关。 A:控制变量:拿两个瓶盖上孔大小一样的两个饮料瓶(里面装同样多的水),一个饮料瓶在铁架台上倒挂的高,一个饮料瓶倒挂的低。未安装好前,用橡皮泥堵住孔,不让水流出。 B:控制不变量:水流大小一样,冲击小水轮位置一样。对准小水轮后,拔掉橡皮泥,让水流冲击小水轮同一位置。观察哪种情况小水轮转得快。 2、第二个实验:验证水轮转动的快慢与水流量大小有关。 A:控制变量:一个饮料瓶盖上的孔大,一个饮料瓶盖上的孔小,让水的流量不一样。两个饮料瓶在铁架上倒挂一样高。 B:控制不变量:水位高低一样,冲击小水轮位置一样。 3、第三个实验:验证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水冲击小水轮的位置有关。 A:控制变量:一个落水点离轴近一些,一个落水点离轴远一些。 B:控制不变量:水位高低一样,水流量一样。 4、以上三个实验做完后,让学生同时增大流量、提高水位、改变落水点(离轴远一些),看小水轮是否转得更快。 5、分析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小水轮转得快慢与水的流量,水位高低,水冲击小水轮的位置有关。水位越高,水流量越大,水冲击小水轮的落水点离轴远,小水轮转得快一些。

注意事项: 这个实验是对比实验,本实验除了引导学生经历猜测——设计——实验——分析归纳——形成结论——评价等环节外,关键要理清思路,弄清每一步的变量和不变量,并思考如何控制好变量和不变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本实验操作上有一定难度,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一、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斜面是否省力? 1、实验题目:斜面是否省力? 2、我的猜测: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3、变量:是否利用斜面。 4、常量:物体提升的高度、提升的重物、测力计 5、实验过程:①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②测出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高度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两次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结论: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二、斜面的坡度大小(倾斜角度)是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1、我的猜想:斜面的的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坡度越小越省力。。 2、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 3、不改变的条件:斜面的高度、测力计、小重物_。 4、操作方法:①用长度不同的四块木板搭在同一高度的木块上,形成四个相同高度不同坡度的斜面; ②分别利用不同的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的高度, 并用测力计测出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四次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请你仔细分析实验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利用斜面可以省力,而且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要比较报纸和普通白纸哪一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题目,材料,实验步骤。 1、实验题目:报纸和普通白纸,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2、我的猜想:普通白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3、实验材料:报纸、白纸、小木块、大头针 4、变量:纸张的不同(白纸和报纸) 5、常量:纸张的大小、小木块之间的距离(桥墩的距离) 6、实验过程:①用两块小木块做成桥墩,把报纸放在上面做桥面,看能放几根大头针。 ②把普通白纸放在桥墩上,看能放几根大头针。 ③比较哪一种纸放的大头针多,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就更强。 四、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2、我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线圈的圈数。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20圈;②40圈;③80圈。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电流强度、导线、大头针。 6、实验过程: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2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③把导线在铁芯上绕8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④比较三次电磁铁吸的大头针的数量,得出结论。 (结论:电磁铁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越大,圈数越少,磁力越小。) 五、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电流强度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流的强度大小有关系吗? 2、我的假设:电流越强,磁力越大;电流越弱,磁力越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电流的强度(电池的数量)。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一节电池;②两节电池;③三节电池。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线圈的圈数、导线、大头针。 6、实验过程: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一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两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③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三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④比较三次电磁铁吸的大头针的数量,得出结论。 (结论:电磁铁的电流越强,磁力越大,电流越弱,磁力越小。)

天文辅导题

㈢数据题 1、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距太阳远近排列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光线到达这些行星所需要的时间见下表,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划出太阳光线到达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大行星所需要的时间柱形统计图。 答案:太阳光线到达这些行星所需的时间(分钟) 太阳光线到达这四大行星时间折线统计图 2、太阳系,由太阳、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其公转。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距太阳远近排列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在一个图中表示出各行星的与日距离和公转周期,要求X轴表示行星名称,主Y轴(左侧Y轴)表示距日距离,次Y轴(右侧Y轴)表示公转周期。 答案:

㈣、认星题。 请写出右图中,显示的天幕中几个最常见的星座的名称,并圈出北极星。答案:①大熊座②小熊座③仙王座④仙后座 ㈤.认识月球。 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A:花岗岩质的外壳B:岩质函C: 部分熔融外核D:固态核

㈥、填空(略) ㈦、实验设计题 1、在黑暗的房间中,以手电筒光作为太阳光源,设计一个日食的模拟实验。 写出你的猜想和实验步骤。 答案: 猜想:日食是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挡住了来自太阳的光线而出现的现象,处于阴影中的人们可以看到日食。 实验步骤: (1)在房间中间放置一张桌子,将地球仪放在桌子中间 (2)打开手电筒,将光线射向地球仪 (3)用一根线拴住乒乓球,围绕地球转动 (4)当乒乓球转动到手电筒和地球仪之间时,就形成了日食现象。 2、日食和月食是地球、月球和太阳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所发生的天文现象。请你利用天象仪和其他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日食和月食现象。 请写出你的实验猜想和实验步骤。 答案: 实验猜想:日食是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线被月球挡住了,月食是太阳照射到月球上的光线被地球遮住了。 实验步骤: (1)装配好天象仪,在黑暗房间里将手电筒从太阳方向照向地球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精修订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二)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寻找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三)完成点燃花生米的实验,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研究内容:点燃花生米,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材料:火柴(打火机)、细铁丝、花生、小烧杯、软木塞、水等。 实验方法:(1)用细铁丝或针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水;(3)花生米燃烧完后,测一测水温。 实验结论: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四)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五)实验内容:用尺子挑报纸的实验。 实验材料:报纸,尺子等。 实验方法:(1)在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2)轻而慢的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3)快而重地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1)慢压时,能翘起报纸;(2)快压时,报纸哪怕是破裂,也不会轻易被抬起。

我的解释: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是上下大气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而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六)研究问题: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为什么 我的假设:小金鱼不会死。 实验设计: (1)实验器材:小金鱼、试管、试管夹、蜡烛、水等。 (2)操作步骤: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观察小金鱼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3)我的结论:小金鱼没有死。 (4)为什么会这样?请解释。 答:金鱼不会有生命危险。试管内的小金鱼之所以能够存活。一是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二是加热的位置在试管的上端;三是热的传递方向主要是向上。小金鱼虽然能存活,但能持续的时间不长。如果改变加热的位置,或者将试管尽可能平置,金鱼就会处于危险境地了。

简单的科学小实验-一年级科学实

简单的科学小实验 ⑴神奇的牙签 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 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 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 讲解: 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 (2)有孔纸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操作: 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讲解: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手绢的秘密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打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材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

流程: 1、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 2、让水冲在手帕上。 3、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 4、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 说明: 1、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2、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 延伸: 如果盖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 1.做测量实验,体验生活 学了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后,先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然后用天平进行测量,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再用天平称出10个鸡蛋的质量,算出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与你估计的值进行比较。 2.做惯性实验,有惊无险 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 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 3、做惯性实验,判断准确 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 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4.做压强实验,直观明了用手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 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5.做大气压实验,妙趣横生

争当小实验家(1)

山东省第五届“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实验大赛 物理模拟试题A卷(小学) 第一部分:笔试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A.用电吹风吹头发B.给墨水瓶加盖 C.用地膜覆盖农田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 2、以下文具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钢尺 B、橡皮 C、胶带纸 D、塑料袋 3.下列四种电器中,利用热效应工作的是() A.洗衣机B.录音机C.电视机D.电饭锅 4.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 A.相互吸引 B.相互排斥C.不一定 D.不相互作用 5.使用下列光学器材,其目的是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幻灯机D.投影仪 6. 家庭电路的电压值和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值分别是() A.220伏、2伏B.220伏、1.5伏 C.380伏,2伏D.380伏、1.5伏 7.小华戴着眼镜喝热开水时,镜片会逐渐模糊起来.这是因为水蒸气发生了()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射人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平面镜可以成实像 9.关于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B.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C.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0.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猪八戒照镜子,表里如一 B从鱼缸侧面看鱼,发现鱼会变大 C放满水的泳池底部看起来很浅 D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11.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声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 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苹果,常看到苹果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先液化后蒸发B.先蒸发后汽化 C.先液化后升华D.先凝华后升华 1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 B.水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 C.平静的水而映出桥的“倒影” D.太阳光下,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光斑 14.如图2所示的四幅图中,做法正确的是() 15.北京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有许多地方体现了物理知识与高科技产品的结合,其中火炬外壳用到金属材料铝,这主要是因为() A.铝的密度小B.铝的磁性强 C.铝的导电性好D.铝的导热性好 二、判断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0.5分,共5分。把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中学生的质量500kg ()2.电风扇能让人凉快,是因为电风扇扇出的风是凉的。 ()3.冰、霜、雪都是水各种不同的面貌之一。 ()4. 子弹在空中飞行时,其运动轨迹始终保持为直线. ()5. 水的沸点是不会改变的,总是100度 ()6. 火力发电厂靠燃烧煤发电,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7.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救灾人员利用卫星电话恢复了与外界的通讯联系()8.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9.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牛顿 ()10.对人来说,安全电压一般规定为220伏。 三、陈述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20分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面,用自己的语言自由陈述。 1.为什么拉车比推车省力? 2.冬天人们从外面进屋后,总喜欢用口对着双手哈气,同时还爱两手相互摩擦,这是为什么? 3.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后,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为什么? 4.下雪不冷,化雪冷,为什么? 5.安装照明电路时,如果装保险丝时拧得不紧,往往容易熔断。为什么? 第二部分:实验题(共60分) ●实验目的:认识杠杆省力的原理。 ●实验器材:约4米长的木杆1根,木支架1个,重约5千克的石块1块,桌子1张(桌面略低于木支架)。 ●实验过程: A.取石块放在桌面上,让其1/3露出桌面,再让一位同学拿着木杆一端;用木杆另一端把石块用力往上挑。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

第二部分实验题 第二学期六年级《科学》重点实验题(10 道) 1、用蒸发法制作晶体(P8)(掌握) 制作材料:食盐、碱面或味精、水、滴管、玻璃片。 制作方法:制作一些浓的食盐、碱面或味精的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就是它们的晶体。 2、自制简易显微镜(P10)(了解) 制作材料:两个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纸筒和胶带。制作过程: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凸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3、观察白糖的变化(P28)(掌握) 用长柄的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发生了什么变化?继续加热呢? 现象:在加热过程中,白糖逐渐熔化,继续加热,会产生气泡,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实验结论;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先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4、在米饭上滴一滴碘酒,会发生什么现象?(P30)(掌握) 颜色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蓝色的物质。 5、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P32)(掌握) (1)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我们看到什 么现象?(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有气泡冒出,产生了大量的气体。)(2)把玻璃片盖上,用手摸玻璃杯,有什么感觉?(把玻璃片盖上,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能够感觉到稍微比原来凉一些。) (3)用燃烧的细木条伸人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像到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会有什么现象?根据这个信息,你们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 (燃着的火焰熄灭了。推断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和比空气重。) (4)分析已经获得的证据,能判断出杯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吗?为什么? (不

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1.小小科学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中的第一课,是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学习的开端。 本课是对于科学本体的认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科学这个概念非常抽象,直接对儿童从理性的角度讲“什么是科学”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教材以“小小科学家”为题,从“科学家做什么”这样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对科学家所做工作的感知与儿童已有经验的回顾,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感性地体验什么是科学,打破科学的神秘感,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做科学,激励学生从小开始,努力成为小小科学家。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就是研究大自然奥秘的人,从认识科学入手去获得什么是科学的初步感知;通过像科学家一样做滚小球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有所发现,从而让学生觉得科学并不那么神秘,我们就是在做小小科学家的事情。最后通知阅读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还有许多问题并没有找到答案,同时隐含有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本质论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滚小球实验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做的第一次对比实验,实验前教师先好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实验时做好示范,变量的控制由教师掌握,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提醒学生实验后收拾好材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第一节课开始。 【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 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难点】 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PPT。 [学生]每组斜坡1个.钢珠1个.绒布1块.红蓝水彩笔各1支,记录单每人1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