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 格式:doc
- 大小:138.00 KB
- 文档页数:20
实验名称钟摆的秘密实验材料支架、细铁丝、胡萝卜、回形针、秒表、细线1、先制作一个摆,测量10 秒摆动次数,并记录。
实2、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增加。
验测量 10 秒摆动次数,并记录。
将摆锤的重量再增加。
方测量 10 秒摆动次数,并记录。
法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绳缩短一半,和测量 10 秒摆动次数,并记录。
将摆绳再缩短一半,过测量 10 秒摆动次数,并记录。
程4、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改变摆锤的重量,摆摆动快慢不变,改变摆绳长度,实验现象摆摆动快慢变化。
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实验结论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记录人: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小水钟实验材料自制的小水钟、秒表1、把自制水钟的出水孔塞住,水钟内盛满水。
实2、打开塞孔,秒表开始计时,记录10 秒流出的水验滴数。
重复做1-2 步 3次。
方3、把自制水钟的出水孔塞住,水钟内盛满水。
法4、打开塞孔,秒表开始计时,记录20 秒流出的水和滴数。
重复做3-4 步 3次。
过5、把自制水钟的出水孔塞住,水钟内盛满水。
程6、打开塞孔,秒表开始计时,记录30 秒流出的水滴数。
重复做5-6 步 3次。
水钟在相同时间段内滴出的水滴数基本相等,随着实验现象时间的成倍延长,水钟计时的时间也接近成倍现象。
在同等条件下的水流具有相对稳定性,这就是水钟实验结论计时原理。
当水位高时,水流得较快,水位较低时,水流得较慢,使水钟计时存在着误差。
记录人: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寻找热能实验材料木板、手钻、砂纸、铁条、火柴实1、一名同学用双手将木板固定住,另一名同学持手验钻在木板上钻动,一段时间后,用手摸钻头的温度。
方2、两手互相摩擦,体会手的感觉。
法3、用砂纸包住铁条,反复快速摩擦一段时间,用手和摸铁条。
过4、在黑板上摩擦火柴头。
程1、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
2、两手互相摩擦会感觉到手很热。
最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单全册
制作太阳系模型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特征
彩色纸、胶水、剪刀、铅笔、尺子、牛皮纸等
1、根据比例制作出太阳、八大行星和矮行星的大小。
2、用彩色纸制作出各个行星的颜色和特征。
3、用牛皮纸制作出行星的环和卫星。
实验步骤:
4、按照行星的轨道顺序,用铅笔在底板上标出各个行星的位置。
5、用胶水将各个行星和太阳粘贴在底板上,并按照轨道顺序排列好。
实验结果:
制作出了一个完整的太阳系模型,学生了解了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特征。
实验成绩:
实验教师给予了良好的评价。
姓名日期
探究指南针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究指南针的原理。
实验器材包括:塑料盆、水、条形磁铁、泡沫塑料、大头针、旋转支架、绳子和木板。
首先,我们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塑料上,然后放在水盆里,等待静止后观察。
我们发现磁铁的两极能指向北方。
接下来,我们将条形磁铁放在旋转支架上,等待静止后观察。
同样,我们发现磁铁的两极能指向北方。
最后,我们用细绳把条形磁铁捆紧挂好,等待静止后观察。
同样,磁铁的两极能指向北方。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指南针的指针是由磁铁制成的,因为磁铁的两级能指向北方,所以指南针的指针也能指向北方。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个额外的实验,取出指南针里的指针,探究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指南针的指针也是由磁铁制成的。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指南针的原理。
实验名称:大象的智慧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大象的行为,了解大象的智慧,并与人类智慧进行比较。
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动物园大象馆实验器材:观察记录本、相机、望远镜实验人员:小组成员一、实验背景大象,作为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以其独特的智慧而闻名。
在我国,大象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常被用来寓意力量、智慧与善良。
为了深入了解大象的智慧,我们小组成员来到了动物园的大象馆,进行了一次观察实验。
二、实验过程1. 观察大象的行为我们小组首先观察了大象的日常行为,包括进食、饮水、休息、玩耍等。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大象在进食时非常谨慎,会仔细挑选食物,并且会将食物放入口中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
此外,大象在玩耍时,会利用自己的身体和智慧与同伴互动,如用鼻子卷起树枝相互投掷,或用长牙在地上画出图案。
2. 记录大象的智慧表现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记录了大象的智慧表现,具体如下:(1)记忆能力:大象具有出色的记忆力,能够记住自己的出生地、家族成员等。
在动物园,大象能够通过记忆找到自己的家人,并与他们亲密互动。
(2)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象在面对困难时,会利用自己的智慧寻找解决办法。
例如,当大象被关在笼子里时,它们会试图用鼻子打开笼门,或者用长牙将笼子弄坏。
(3)学习能力:大象具有较强学习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新的技能。
例如,在动物园,大象可以通过训练学会表演各种节目,如骑自行车、跳舞等。
3. 拍摄记录为了更全面地记录大象的行为,我们小组还用相机和望远镜拍摄了大象的生活场景,以便在实验报告中展示。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大象的智慧表现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大象具有以下智慧表现:(1)记忆能力:大象的记忆力非常出色,能够记住自己的出生地、家族成员等。
(2)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象在面对困难时,会利用自己的智慧寻找解决办法。
(3)学习能力:大象具有较强学习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新的技能。
2. 人类与大象的智慧比较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认识到大象具有独特的智慧。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材料水、植株、土质、遮光纸盒、水壶、剪刀实验方法与过程1、准备好4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剪掉上部后,留下10厘米做花盆,在花盆内盛入土质量,并用水壶盛如水,均匀地浇上水;2、在每个花盆中央栽入1株植株,用手指压紧覆盖根部的土;3、分别用遮光纸罩住每一盆植株,并编上序号,在1号的左侧、2号的右侧、3号的前边、4号的顶部剪一个透光孔;4、每天定时给4盆植株均匀地浇同样多的水。
实验现象两个星期后: 1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左测的透光孔;2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右测的透光孔;3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前测的透光孔;4号盆的植株直立向上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倾斜生长与光源的方向有关,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记录人: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根的吸水性实验材料烧瓶、植物油、水、菊花实验方法与过程1、在烧瓶内盛入水;2、将一株菊花连根放入装水的烧瓶里;3、在液面上加一层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4、观察一段时间后,瞧液面就是否下降。
实验现象第一天:液面无明显的下降现象;第二天:液面有下降了一点;……一个星期后,液面下降到几乎只剩下植物油。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靠根部吸收水分,植物的根部生长具有吸水性。
记录人: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寻光的路线实验材料平面镜、手电筒、白纸屏、颜色不同的材料板、粗糙度不同的材料板实验方法与过程1、利用平面镜对着教室内的灯光,观察光线的线路情况;2、分别利用白纸屏、颜色不同的材料板与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板,观察各种材质与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明暗度;3、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的照射,用镜面对电筒光进行反射,分别调整镜面与电筒光射入的角度,观察光线反射情况;4、在墙上做一个记号,模拟太阳光的变化,改变电筒光的射入角度,调整镜面,使反射光落到记号上。
实验现象平面镜对着灯光,反射到墙上,出现白色的光圈,利用白纸屏时,有微暗的光圈,颜色较深材质较粗时,几乎瞧不到光圈;用手电筒时,也会出现光圈,照射角度与镜面的角度调整后,光圈位置发生改变。
(完整版)大象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doc大象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测气温实验材料温度计、记录本、笔实1 、将温度计挂历在室外通风、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验温度计离地面约 1.5 米左右;方2 、读数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相法平,如果个子矮,应站在凳子上看;和3、分小组定时观察,记录温度;过4 、整理测量数据。
程时间8:00 10:00 12:00 14:00 16:00 实验现象10 ℃14 ℃20 ℃26 ℃16 ℃气温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大约出现在下午14:00 ,而不是实验结论中午 12:00 。
实验名称自转旋翼实验材料秒表、皮尺实验1、做几个翅膀长度不同而其他都相同的自转旋翼。
方2、测量并记录翅膀的长度。
3、再分别测量并记录它们东 2 米高处下落的时间。
和4、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结论。
过程翅膀长度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最后结果2 厘米 1 秒 1 秒 1 秒 1 秒实验现象4 厘米1.5 秒 1.5 秒 1.5 秒 1.5 秒6 厘米 2 秒 2 秒 2 秒 2 秒纸张相同、曲别针数量相同的自转旋翼,翅膀的长实验结论度越长,下降速度越慢。
实验名称纸杯烧水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纸杯1、把猜想填入表格,指明说说自己猜想的根据。
实2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酒精验灯。
生在小组内互说,指明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酒方精灯。
法 3 、示范安全使用酒精灯。
和 4 、小组讨论所用实验材料。
过5 、小组组长到材料超市选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程填写实验报告单。
6、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纸杯里的水被烧开,而纸杯并没有漏水。
纸杯没有烧着是因为杯子里的水吸收了热量,纸杯实验结论达不到着火点。
实验名称制作“魔力”小针实验材料水槽、磁铁(条形、U 形)、钢针、泡沫板、指南针1 、把缝衣针放在桌面上,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慢从验缝衣针的一端划向另一端,至少划20 次。
方2 、用针鼻或者针尖接近指南针的一端,观察是吸引法或者是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