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

工业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

工业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
工业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

工业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工业药剂学

课程性质:专业实验面向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实验指导教材名称:《工业药剂学实验指导》,教研室自编实验总学时:18 学时

一、前言

《工业药剂学实验》是研究药物剂型的制备、质量评价和质量影响因素的一门实践性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药物普通剂型和新剂型的制备,质量评价方法和质量影响因素的考察,制剂新技术的训练。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剂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熟悉质量评价方法;了解影响剂型质量的因素和考察方法。加深对药物制剂、制剂新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实施方式实验采取指导教师讲述实验,指出实验的重点、难点、注意事项,并示范操作,然后由学生自行完成实验内容的方式,力求达到锻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药剂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操作、各种剂型的典型制备工艺,并在完成基本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安排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与开放性实验,使学生自行完成从剂型选择到处方设计,制备工艺以及质量检查等,从而通过实验巩固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实验技能的锻炼。

四、实验内容

实验一片剂的制备及影响片剂质量因素的考察(6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制备工艺。

2. 掌握片剂的质量检验方法。

3. 熟悉片剂的常用辅料与用量。

4. 熟悉旋转压片机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 碳酸氢钠片的制备。

2. 片剂的包衣

3. 片剂不同崩解剂对片剂崩解时间的影响

实验二软膏基质及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6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基质和药物软膏的制备方法。

2. 设计0/W型乳膏基质处方、制备方法,并掌握0/W型乳膏制备方法。

3. 设计W/0型乳膏基质处方、制备方法,并掌握W/0型乳膏制备方法。

4. 熟悉乳剂型基质的质量检查及质量评定方法。

5. 掌握透皮吸收速率的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

1. O/W 型乳剂型基质的制备(处方:自行设计,制法:自行设计)

2. W/O 型乳剂型基质的制备(处方:自行设计,制法:自行设计)

3. 乳膏基质的透皮吸收速率的测定

实验三包合物的制备及其验证(6 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2. 掌握包合物的验证方法

[实验内容]

1.薄荷油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2.环糊精包合物的验证

五参考书目

1.《药剂学实验》,林宁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版),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3. 《药剂学实验指导》,崔福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英文译名:Experiment of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开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和材料化学等工科相关专业 开课学期:3,4 学分:2 总学时:68学时讲课: 0学时实验:68学时 一、说明 【目的任务】 有机化学实验是是医药化工等工科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通过系统地、科学地安排各项实验项目,训练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印证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与鉴定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安排在第3,4学期完成,总学时数68学时。 二、学时分配

注:必开实验45学时,选开实验23学时。 三、课程内容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教育(3课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做有机化学实验时要达到目的和实验要求; 2、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室的安全知识; 3、了解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使用方法; 4、熟悉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内容】 1、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教育; 2、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 3、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的认识和查验; 4、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实验二重结晶提纯法(3课时) 【实验目的】 1、学会重结晶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抽滤和过滤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折叠滤纸的方法。【实验内容】 1、抽滤和过滤装置的使用; 2、用重结晶法提纯固体有机物(水重结晶苯甲酸)。 实验三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3课时)

化工原理实验大纲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化工原理 学时:32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等。 执笔人:傅家新,王任芳 审订人:吴洪特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化工原理实验课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基本任务是巩固和加深对化工原理课程中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组织工程实验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验中学会一些操作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化工原理实验由基础型实验、综合型试验、设计型实验和仿真型实验几部分组成。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应做好实验预习,了解实验装置流程及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数据处理中的一些技巧,为能顺利完成实验做好准备。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注:本实验装置都可以开验证型实验,同时可以开设综合、设计和研究型实验。各专业可根据专业需要和实验学时进行选择和组合。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离心泵性能测定(1验证)(4学时)1.目的要求 了解离心泵的操作;掌握离心泵性能曲线的测定方法;了解气缚现象;掌握离心泵的操作方法。 2.方法原理 依据机械能衡算式对离心泵作机械能衡算可得H~Q线,利用马达-天平测功器可测得N~Q线,利用有效功与轴功的关系可得η~Q线。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离心泵性能曲线测定装置一套。 4.掌握要点 注意离心泵的气缚与气蚀现象。 5.实验内容: 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性能曲线。 实验一离心泵性能测定—汽蚀现象测定(2演示) (2学时) 1. 目的要求 通过对离心泵汽蚀特性曲线的测定,以便在离心泵的安装过程中正确掌握其安装高度。 2.方法原理 离心泵汽蚀特性结合机械能衡算式。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离心泵汽蚀现象测定装置一套。 4.掌握要点 5.实验内容 实验二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1验证) (4学时) 1. 目的要求 掌握因次分析方法,学会用实验数据关联摩擦因数与雷诺数的关系。 2.方法原理 由范宁公式知,管路阻力损失可表示成)2/)(/(2g u d l p f λ?=,在一连续、稳定、均一、且水平的恒截面直管段内,p p f ??-=。只要测定出两截面处的压强之差和管内流体的流速,即可关联出Re ~λ关系。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阻力测定装置一套。 4.掌握要点 5.实验内容 实验二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2综合) (6学时) 2. 目的要求 掌握因次分析方法,学会用实验数据关联摩擦因数与雷诺数的关系,测定阀门及突然扩大的局部阻力。 2.方法原理 由范宁公式知,管路阻力损失可表示成)2/)(/(2g u d l p f λ?=,在一连续、稳定、均一、且水平的恒截面直管段内,p p f ??-=。只要测定出两截面处的压强之差和管内流体的流速,即可关联出Re ~λ关系。 管路局部阻力损失可表示)2/(h 2 g u f ζ=,只要测定出阀门两端的压强之差和管内流体的流速,即可关联出Re ~ζ关系。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阻力测定装置一套。 4.掌握要点 5.实验内容 实验三 板框过滤实验(1验证) (4学时)

化工原理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化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基础理论及主要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的构造、操作原理;工艺设计、设备计算、选型及实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的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巩固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绪论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本课程与其他有关课程的关系。 Δ物理量的因次、单位与单位换算:单位制与因次的概念。几种主要单位制 (SI.CGS制.MKS工程单位制)及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单位换算的基本方式。 第一章流体流动 流体的性质:连续介质的假定、密度、重度、比重、比容、牛顿粘性定律与粘度。 牛顿型与非牛顿型流体。 流体静力学:静压强及其特性;压强的单位及其换算;压强的表达方式;重力场中静止流体内压强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离心力场中压强的变化规律。 流体流动现象:流体的流速和流量;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流体的流动型态;雷诺准数;当量直径与水力半径;滞流时流体在圆管中的速度分布;湍流时的时均速度与脉动速度;湍流时圆管中时均速度的分布;边界层的形成、发展及分离。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Δ 物料衡算——连续性方程及其应用;Δ能量衡算方程;柏势利方程;Δ能量衡算方程和柏势利方程的应用。 流体阻力:Δ阻力损失的物理概念;边界层对流动阻力的影响;粘性阻力与惯性阻力;湍流粘度系数;Δ沿程阻力的计算;滞流时圆管直管中沿程阻力计算;滞流时的摩擦系数;湍流时的摩擦系数;因次分析法:用因次分析法找出表示摩擦阻力关系中的数群;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Δ局部阻力的计算。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学时数:108讲课:108 学制:四年制本科 适合专业:生物科学相关专业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点样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课程的任务: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要求学生熟悉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能和建立无菌概念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重点掌握最基本的无菌操作技能,如接种、纯培养、计数等。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 通过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方法,使学生牢固树立无菌概念,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生物染色技术、形态学观察的方法、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配置和灭菌方法、微生物分离、纯化等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了解常用的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构造、使用方法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和相互协作的优良作风。 2. 本实验课内容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两个部分。验证性实验主要

通过光学显微镜镜检观察方法进行教学,综合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过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完整记录原始实验数据、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三、教学内容 (一)实验一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器皿 目的要求 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了解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器皿,因其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了解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的要求。 实验内容 一、器皿的种类、要求与应用: 1、试管 大试管(约18mm×180mm) :可装倒平板用的培养基;可作制备斜面用;装液体培养基用于微生物的振荡培养 中试管[(13~15)mm×(100~150)mm]: 装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或做斜面用;用于细菌、霉菌、病毒等的稀释和血清学试验。 小试管[(10~12)mm×100mm]:一般用于糖发酵或血清学试验,和其它需要节省材料的试验。 2、容量瓶 主要用于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它是一种细长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配有磨口塞,瓶颈上刻有标线。 3、量筒 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一种玻璃仪器,外壁上有刻度。常用量筒的规格有5ml、10ml、25ml、50ml、100ml、250ml等。 4、三角瓶 用来装无菌水、培养基和振荡培养微生物等。 5、烧杯 呈圆柱形,顶部的一侧开有一个槽口,便于倾倒液体,有些烧杯外壁标有刻度,可以粗略地估计烧杯中液体的体积,这种烧杯叫印标烧杯,也叫刻度烧杯,其分度并不十分精确,允许误差一般在±5%。 6、烧瓶 通常具有圆肚细颈的外观,因瓶口很窄,不适用玻璃棒搅拌,若需要搅拌时,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010031 课程名称:工科大学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Chemistry Experiment 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适应专业:矿物、冶金、环境、材料、粉体等专业 执笔人:古映莹 实验指导书: (1)关鲁雄主编,《化学基本操作与物质制备实验》,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2)李元高主编,《物理化学实验研究方法》,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3)邓珍灵主编,《现代分析化学实验》,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4)罗一鸣,唐瑞仁主编《有机化学实验与指导》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2年 一、学时学分 总学时:136 课内学时:104 学分:3 课外学时;32 学分:1 二、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一)工科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任务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系列课程经过重大改革后形成的“四大化学”融合的实验教学新课程,是冶金、材料、环境等专业工科人才培养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工科大学化学实验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工科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性质和任务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是将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四大化学实验融合成的一门新的实验课程。该课程以物质制备(含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为主线,将化学基本操作、物理化学实验研究方法和现代分析手段等进行有机融合,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工科化学实验知识体系。 (三)工科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 1.理论联系实际,使工科大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得到巩固和深化,并扩展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 2.通过以物质制备为主线的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正确地掌握物质制备的技术和方法,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有机合成和无机合成的一般物质制备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研究物质的程序,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和结果。熟悉和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掌握各种实验技能、技术、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各种实验研究方法的应用。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会联系理论知识,独立设计和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正确处理数据及解释现象,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并且撰写科学报告和论文。 4.培养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从事化学领域的科研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三、基本原理 (一)基本操作实验 基本操作实验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分为三大类: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353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90学时,化工原理(上册)40,化工原理(下册)40,实验10 学分:4个 适用对象:环境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70%)加平时成绩(占30%),其中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实验和平时测验等。 先修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化工原理课程属化学工程技术科学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80学时为课堂教学,而10个学时为实践教学。其中课堂教学章节和实验教学内容都是按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而设定的,而与环境工程专业关系不为紧密的则建议自学。 英文简介:Chemical engineering is a technolog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ubdiscipline. This course specialize in strong theory, practice and is a compulsory courses t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e total period is 90, including 80 period classroom teaaching and 10 period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those content that has little 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hould be self-studied.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化工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是讲述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性能和设计计算。化工单元操作是组成各种化工生产过程、完成一定加工目的的基本过程,其特点是化工生产过程中以物理为主的操作过程,包括流体流动过程、传热过程和传质过程。 (二)教学目的 化工原理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常见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基础知识、基

(推荐)《大学无机化学实验》word版

目录 绪论 实验1 仪器的认领和洗涤 实验2 灯的使用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实验3 称量练习——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4 CO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2 实验5 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 实验6 溶液的配制 实验7 酸碱滴定 实验8 HAC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9 水的净化——离子交换法 溶度积的测定 实验10 PbI 2 实验11 由海盐制试剂级NaCl 实验12 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数据的表达和处理 ——溶解、蒸发、结晶和固液分离 实验13 转化法制备KNO 3 实验14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 实验15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实验16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设计实验 实验17 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 实验18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族、硅、硼) 实验19 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20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实验21 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 实验22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 实验23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一) 实验24 第一过渡系元素(一)(钛、钒、铬、锰) 实验25 第一过渡系元素(二)(铁、钴、镍) 实验26 磺基水杨酸合铁(III)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实验27 一种钴(III)配合物的制备 实验28 高锰酸钾的制备——固体碱熔氧化法 实验29 醋酸铬(II)水合物的制备——易被氧化的化合物的制备

实验30 从烂版液回收硫酸铜——设计实验(本科) 实验31 生物体中几种元素的定性鉴定(专科) 实验32 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设计实验 绪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无机实验课?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1、传授知识和技术; 2、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 3、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二、怎样学好无机实验? 1、预习——P2; 2、实验; 3、实验报告。 三遵守实验室规则。 一、注意实验室安全,学会自我保护。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关于预习报告:正规笔记本,不定期检查,评定平时成绩。两次没有者本学期成绩 评为不及格; 2)准时进入实验室,保持安静,穿好实验服; 3)每人都必须完成实验作业,及时如实地记录,凡有实验测定数据的都必须填好原始 数据表,我签字并贴在实验报告上。 保持实验台整洁有序,实验结束后清扫自己实验台及水池。 实验结束后给我看实验记录或产品,允许后再离开。每次实验当80%左右学生做完后,最好点评一次,当天问题当天解决。 4)做好值日,整理实验室,做好“三关”(关水、断电、关窗); 请假及纪律; 5)及时洗涤仪器,遵守仪器损坏赔偿制度; 6)及时交实验报告,杜绝抄袭; 7)成绩=平时成绩*60%+考试成绩*40%。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化学专业)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化学专业) 课程名称 : 综合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Chemical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编号:21120430 开出实验项目数:5 大纲主撰人:何文绚、李献文、娄本勇大纲审核人:黄晓东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32 实验学时:32 课程总学分:2 实验学分:2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化学(师范类)本科专业 三、实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实验教学目的 《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学生在一二年级经过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学习和“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训练后,已初步掌握化学学科主要的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为加强化学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开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程。 (二)实验基本要求 综合化学实验内容涉及化学各学科主要专业基础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要包括成分分析(仪器及化学分析,复杂体系的预处理)、大气样品采集及评价、有机及无机合成、基本理化数据测定等类型实验,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常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类实验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体现出综合化学实验的特点。 1、成分分析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用各种仪器及化学分析手段(包括如何进行样品前处理)来解决生产、生活及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掌握成分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尽可能多地学会应用系里的各种先进仪器及设备。 2、大气样品采集及评价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采集气体样品,如何监控大气质量以及如何评价大气质量。掌握气体采集、测定、评价的基本原理,学会气体采样机、气相色谱仪的操作。 3、有机及无机合成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无机配合物、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和原理,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设计、配置实验装置,从而进一步理解各种合成技能的应用。 4、常数测量实验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常见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进一步理解这些物理化学常数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综合实验的实验过程有别于基础实验,实验前应给学生1-2星期的时间,根据题目查阅相关资料,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尽可能组织讨论课,与学生一起对实验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总学时:144 实验学时:24 先修课程 :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 适用专业 :应用化工技术 1、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化工原理》是化工及其 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技术课程,它在 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自然科学 领域的基础课向工程科学的专业课过渡的入门 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介绍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的基本原 理及主要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构造、操作原理 、过程计算、设备选型及实验研究方法等。这些都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以培养学生应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 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的: 《化工原理》属于工科课程,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实际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以理论到实践所涉及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1.绪论 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 ,单位与单位换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 2.流体流动与输送设备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物理性 质,静止流体的 压力,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流 量、流速、稳态流动、非稳态流动的概念,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柏努利方程的应用流体流动现象 :流体流动类型,蕾诺数,管内流体速度分布,边界层的概念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直管阻力,局部 阻力,总能量损失管路计算:简单管路计算,复杂管路计算流量测量:测速管,孔板流量计,文 丘里 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离心泵:工作原理,主要部件,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 , 主要性能参数,特性曲线,允许安装高度,工 作点,流量调节,选型与使用其它类型液体输送机械:往复泵,旋转泵,旋涡泵,各类泵性能比较。气体输送和压缩机械:离心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旋转 鼓风机、压缩机,往复压缩机,真空泵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颗粒及颗粒床层的特性:颗粒及 颗粒床层的特性,颗粒床层的特性,流体 通过床层的压降 沉降分离:重力沉降,离心沉降 过 滤:过滤基本方程式,恒压过滤,恒 速过滤,过滤常数的测定,过滤设备,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4. 传热 概述:传热的基本方式,冷热 流体热交换方式,传热速率、热通量、稳态传热、非稳态传热的 概念,载热体及其选择 热传导: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通过平壁的稳态热传导,通过圆筒壁的稳 态热传导 对流传热概述:对流传热 速率方程,对流传热系数,对流传热机理,保温层的临界直径 传热过程计算:热量衡算,总传热速 率微分方程,总传热系数,平均温度差,总传热速率方程,总传热速率方程的应用,传热单元数法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对流传热过程的 量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编码:0431030706 英文名称: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 学时:36学分:2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微生物学 参考教材:杜连祥,路福平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以及实际教学学时制定的,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在不妨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的前提下(包括前后实验内容的衔接关系),主讲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具体教学情况或经验,适当地将某些内容的次序加以变更或调整。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 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微生物学实验课是与微生物学理论课同学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初步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微生物材料的观察、分析,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微生物学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进行常规常见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实验方案的设计、初步具备利用微生物学手段分析和解决发酵生产过

程中有关实际问题和从事有关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布置以及实验室的规则;使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及保养方法;学会干热灭菌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的使用;具有选择和制备培养基的能力;掌握基本染色原理和方法以及制片技术;熟悉细菌、酵母菌、霉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和血清学特性,具有菌种初步鉴定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无菌操作方法,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菌种保藏的一般方法。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实验一细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实验内容与要求: (1)了解加热灭菌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室常用的几种加热灭菌技术 (2)了解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材料,学习配制肉汤培养基的方法并掌握其要点。 2.实验材料: (1)培养基组成牛肉膏0.5%,蛋白胨1%,NaCl0.5%,pH值7.2,固体时加琼脂2%。(2)试剂 6mol/lHCl、10%NaOH。 (3)其它工具:台秤、量筒、试管、三角瓶、烧杯、分装架等。 实验二细菌的接种与培养 1.实验内容与要求: (1)掌握无菌操作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技术; (2)了解细菌常用的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 (3)了解平板划线分离菌种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2.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八叠球菌(Sarcina sp.)。 (2)培养基:肉汤固体斜面(2个/菌),肉汤液体试管(2管/菌),平板划线接种肉汤固体培养基(10-15ml/皿,2块/菌),平板点接肉汤固体培养基(10-15ml/皿,3支菌用1块),穿刺用肉汤半固体培养基(2管/菌)。 (3)其它工具: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或煤气灯,消毒酒精棉球,镊子,试管架,标签纸,培养箱(37℃)

普通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Experiment of Gener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 学分: 2 实验总学时:36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专业 一、目的与任务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接获得大量的实验事实,经思维、归纳、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学习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生经过严格的训练,能规范地掌握有关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 化学实验的全过程是综合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表达)的最有效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化学实验还可加强学生科学精神的训练,帮助他们养成准确、细致、整洁、节约、有条不紊等良好实验习惯。因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后续课程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熟悉化学实验规则和要求,熟悉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规格及其用途。 2、学习试剂的取用,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记录,正确地分析实验现象。 4、复习相关基本知识,能根据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行数据处理,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

注:实验内容可调整。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方法 实验成绩的考核,以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以及实验考试(操作+笔试)为考核依据,成绩折算成百分制。 五、大纲说明 1、参考教材:《医用实验化学》,沈爱宝、朱卫华、嵇学林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2、无机化学实验课单独设置、单独考核。 制定人:谢吉民 审定人: 批准人: 2007年8月28日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上册102 学时,下册60 学时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它是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类型生产中各种物理过程(或单元操作)问题的工程学科,本课程担负着由理论到工程、由基础到专业的桥梁作用。该课程教学水平的高低,对化工类及相近专业学生的业务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属工科科学,用自然科学的原理(主要为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理论)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能够解决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沉降分离、过滤分离、过程传热、蒸发、蒸馏、吸收、萃取和干燥等单元操作过程的计算及设备选择等问题,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化工原理》课程在第五、六学期(四年制)开设。教材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和学生选读三部分,其中课堂讲授部分由教师在教学计划学时内进行课堂教学,作为基本要求内容;学生自学部分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学,作为一般要求内容;学生选读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进行课外选读,不作要求。 本课程教学计划总学时112学时,其中上册102学时(课堂讲授80学时,习题课1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机动2学时);下册60学时(课堂讲授56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机动2学时)。 本课程课件依照学时安排制作,每次课一个文件,内容包括每次课讲授内容,思考题及课后作业。每次课后留2~3个作业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根据情况布置综合练习题和安排习题讨论课。本课程每周安排课外答疑一次(3小时)。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1.流体流动。流体的重要性质;流体静力学;能量衡算方程及其应用;流体的流动现象;流动在管内的流动阻力;管路计算;流量测量。 2.流体输送机械。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流量调节以及安装;其他液体输送机械简介;气体输送机械简介。 3.机械分离与固体流态化。颗粒与颗粒床特性;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的原理和操作;过滤分离原理与设备。 4.液体搅拌。搅拌器的性能和混合机理;搅拌功率简介。 5.传热。传热概述;热传导;对流传热概述;传热过程计算;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辐射传热简介;换热器简介。 6.蒸发。蒸发设备、流程与操作特点;单效蒸发计算;多效蒸发简介。 7.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质量传递的方式;传质设备简介。 8.气体吸收。吸收过程的平衡关系;吸收过程的速率关系;低组成气体吸收的计算(包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教学目标:通过36个学时的教学,努力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基本技术体系,了解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研究工作中的用途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在微生物检验检测方面能够提高认识,并对技术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以适应就业后在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品质检测等方面的微生物检验检测业务的需要,也能适应学生今后在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研究性检测业务。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我国粮食生产、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和微生物的关系。 重点介绍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和供需关系,使学生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的重要性 无难点 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第一章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作用和特征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第三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特征 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分布的普遍性和检测特定的微生物的难点 无难点 了解技术对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 第二章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社会 第一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植物检疫 第二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食品安全 第三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研究 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资源开发以及研究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无难点 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对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作用范围 第三章微生物检测技术概述 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 第三节其它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针对本课程以各项技术为中心展开,缺乏系统性的特点,本章首先给各种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概述,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整体观和一些关键技术的信息。 难点在于理解VBNC的检测 理解各种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方法 第四章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第一节气体的采样和处理 第二节液体的采样和处理 第三节固体的采样和处理 从实际出发,本课程设置了采样技术,对用于微生物检验检测的样品的采集进行细致的介绍。 难点在于理解各种采样设备和工具(缺乏实物) 使学生注意到采样行为对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带来的误差,并培养学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尽量减少采样造成的误差的意识。 第五章微生物检测技术 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以国标为蓝本,介绍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学生实验中有一定的基础,应无难点 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测的国家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国标。 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 以最新的研究或最经典的研究例子为蓝本,介绍VBNC检测的各种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检测的理论原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 使学生了解VBNC的检测的方法及其特征,在必要的时候能选择使用。 第六章微生物分离和培养技术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 介绍可培养以及难培养的微生物的分离方法,着重介绍菌根菌的分离 难点在于对于微生物的分离效果的理解 希望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分离方法 第二节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 1 病原物的培养 2 非病原物的培养 介绍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方法,着重介绍病原菌培养时的注意事项 难点在于对于如何传达培养病原微生物时的临场感

《医用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医用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使用) 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等学生使用。本课程教学任务:一是配合医用化学理论课教学,巩固、验证和加深对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二是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缜密思考和诚实记录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学会一些常规仪器的使用,使学生在医用化学基本操作技能方面获得较全面的训练;三是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8学时。 四使用教材:《医用基础化学实验教程》,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5年。 Ⅱ正文 实验一溶液配制和常用容量分析仪器的使用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常用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其规范化的操作。 2.掌握医药学上常见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和配制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学习一些简单玻璃仪器尤其是移液管、容量瓶、滴定管、量筒等的使用和洗涤方法。(二)学会使用台称及天秤等。 (三)了解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及安全事项。 (四)掌握溶液浓度的配制原理,掌握近似浓度、准确浓度的配制方法及操作技术。 二教学内容 (一)移液管的操作练习 (二)医学上常见溶液的配制 1.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2. 用无水乙醇配制75 %医用酒精。 3. 配制浓度约为0.1 mol·L?1草酸(H2C2O4)标准溶液100 ml。 4. 将步骤3配制的草酸标准溶液准确稀释10倍,并配制100 ml的标准溶液。 (三)滴定练习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Talent International College Guangxi 《化工原理》 教学大纲 二○一一年九月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编号: 2、学时:84 3、学分:4.0 4、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5、先修课程修读条件:《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6、适用专业:造纸制浆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 7、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化工单元操作的问题,能处理化工过程中动量传递过程,热量传递过程和质量传递方面的问题。 8、课程简介和教学建议 课程主要针对以后从事化学工程的技术人员而设定,各种化工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化工基本过程、典型设备的构造和操作等问题,学习本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单元操作各种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 (一)第一章流体流动(8学时) 1、教学内容 (1)流体静力学

(2)流体动力学 (3)流体阻力 (4)管路计算和流量的测量 2、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熟悉流体压缩性,流体密度、黏度、压力的定义、单位及其换算;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量方程、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流体的流动类型、雷偌数及其计算;流体在圆形直管内的阻力及其计算。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量方程、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流体的流动类型、雷偌数及其计算;流体在圆形直管内的阻力及其计算。 (2)难点: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二)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10学时) 1、教学内容提要 (1)流体输送机械概述 (2)离心泵 (3)其他类型泵 (4)气体输送机械 2、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参数和特性曲线、离心泵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离心泵工作点的确定和流量调节等。了解往复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往复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等;离心通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通风机的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课程编号: 课程组长: 总学分值:1分 总学时数:16学时 适用专业:酿酒工程 一、实验教学课程性质和目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课是与微生物学理论课同学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初步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微生物材料的观察、分析,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够正确制备显微试片,并能独立操作显微镜进行微生物的显微分析; 2.能够通过固体培养的菌落特征,区分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 3.能在独立进行各种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器皿、培养基的灭菌; 4.能够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目的菌株,并进行纯培养和简单的种类鉴定。 5.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微生物、鉴定微生物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四、实验项目内容和要求

1.考核的内容 ①实验的基本操作; ②实验报告,注重考察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实验纪律与实验卫生; ④实验出勤。 2.对实验报告评阅,主要是看学生是否能按实验的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撰写是否能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3.考核评分,总分100分。 七、实验开出率 实验操作50%,实验报告50% 八、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刘素纯,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4 参考资料: [1] 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 [2] 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 林稚兰,黄秀梨主编. 现代微生物学与实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 周阜棣,俞子牛,何绍江主编.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5] 徐孝华主编.普通微生物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6] 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生物系微生物教研室编.微生物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7] 徐岩,等译.James M.Jay 编著.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7 [8] 赵斌,何绍江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2。 执笔人:朱玲审核人: 2017年2月22日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有机实验完整版)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有机实验完整版) 试验一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一、试验目的 1、熟悉蒸馏法分离混合物方法 2、掌握测定化合物沸点的方法 二、试验原理 1、微量法测定物质沸点原理。 2、蒸馏原理。 三、试验仪器及药品 圆底烧瓶、温度计、蒸馏头、冷凝器、尾接管、锥形瓶、电炉、加热套、量筒、烧杯、毛细管、橡皮圈、铁架台、沸石、氯仿、工业酒精 ' 四.试验步骤 1、酒精的蒸馏 (1)加料取一干燥圆底烧瓶加入约50ml的工业酒精,并提前加入几颗沸石。 (2)加热加热前,先向冷却管中缓缓通入冷水,在打开电热套进行加热,慢慢增大火力使之沸腾,再调节火力,使温度恒定,收集馏分,量出乙醇的体积。 蒸馏装置图微量法测沸点 2、微量法测沸点 在一小试管中加入8-10滴氯仿,将毛细管开口端朝下,将试管贴于温度计的水银球旁,用橡皮圈束紧并浸入水中,缓缓加热,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毛细管口处连续出泡,此时停止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至最后一个气泡欲从开口处冒出而退回内管时即为沸点。 五、试验数据处理 ' 六、思考题 1、蒸馏时,放入沸石为什么能防止暴沸若加热后才发觉未加沸石,应怎样处理 沸石表面不平整,可以产生气化中心,使溶液气化,沸腾时产生的气体比较均匀不易发生暴沸,如果忘记加入沸石,应该先停止加热,没有气泡产生时再补加沸石。 2、向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效果会怎样把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怎样才能防止折断其侧管 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

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 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可以先用水润滑,防止侧管被折断。 3、用微量法测定沸点,把最后一个气泡刚欲缩回管内的瞬间温度作为该化合物的沸点,为什么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最后一个气泡将要缩回内管的瞬间,此时管内的压强和外界相等,所以此时的温度即为该化合物的沸点。 七、装置问题: 1)选择合适容量的仪器:液体量应与仪器配套,瓶内液体的体积量应不少于瓶体积的1/3, 不多于2/3。 2)} 3)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水银球上线应与蒸馏头侧管下线对齐。 4)接受器:接收器两个,一个接收低馏分,另一个接收产品的馏分。可用锥形瓶或圆底烧 瓶。蒸馏易燃液体时(如乙醚),应在接引管的支管处接一根橡皮管将尾气导至水槽或室外。 5)安装仪器步骤:一般是从下→上、从左(头)→右(尾),先难后易逐个的装配,蒸馏 装置严禁安装成封闭体系;拆仪器时则相反,从尾→头,从上→下。 6)蒸馏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分开,但各组分沸点至少相差30℃以上。 7)液体的沸点高于140℃用空气冷凝管。 8)进行简单蒸馏时,安装好装置以后,应先通冷凝水,再进行加热。 9)毛细管口向下。 10)微量法测定应注意: 第一,加热不能过快,被测液体不宜太少,以防液体全部气化; 第二,沸点内管里的空气要尽量赶干净。正式测定前,让沸点内管里有大量气泡冒出,以此带出空气; 第三,、 第四,观察要仔细及时。重复几次,要求几次的误差不超过1℃。 试验二重结晶及过滤 一、试验目的 1、学习重结晶提纯固态有机物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抽滤和热过滤的操作 二、试验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或在同一溶液中不同温度时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分离 三、试验仪器和药品 循环水真空泵、抽滤瓶、布氏漏斗、烧杯、电炉、石棉网、玻璃棒、滤纸、苯甲酸、活性炭、天平 四、试验步骤 1、【 2、称取3g乙酰苯胺,放入250ml烧杯中,加入80ml水,加热至沸腾,若还未溶解可适 量加入热水,搅拌,加热至沸腾。 3、稍冷后,加入适量(-1g)活性炭于溶液中,煮沸5-10min,趁热抽滤。 4、将滤液放入冰水中结晶,将所得结晶压平。再次抽滤,称量结晶质量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