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应变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5
口译技巧总览 1口译认识篇 3一、口译的定义及特点4二、口译的主要形式5三、口译的过程和主要环节6四、口译员应具备的素质8交替传译篇9第一单元口译理解9第一课听取信息9一、理论与技巧10二、技巧训练111.1 三种错误的饭后习惯111.2 Why do we have eyebrows?11三、口译练习121.3 US V ice President's speech at Fudan University 121.4 王光亚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演讲开场白131.5 Speech at inauguration of new facility 14四、译员须知15礼仪常识15五、日积月累16欢迎套语16第二课逻辑分析17一、理论与技巧18二、技巧训练192.1 Why are girls not as good at maths and science?192.2 有偿搭车20三、口译练习202.3 Y o-Y o Ma 202.4 CNN采访李连杰212.5 The instant messaging craze 23四、译员须知24文化差异24五、日积月累25致谢套语25第三课口译记忆的难点27一、理论与技巧28二、技巧训练293.1 飞机上的电磁干扰293.2 Hotels in China 29三、口译练习303.3 Steve Forbes on Forbes 303.4 工艺品公司介绍313.5 Fortune 500 companies 32四、译员须知33宴会口译33五、日积月累34二十四节气34第四课提高口译记忆效率37一、理论与技巧38二、技巧训练394.1 青少年心理健康面临新问题394.2 How you sleep says a lot about what you are 39三、口译练习404.3 Introduction to the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404.4 保持农历新年的核心价值观414.5 On education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42四、译员须知43菜肴翻译43五、日积月累44中国各类学历的英文翻译44第五课口译笔记的特点和结构安排47一、理论与技巧48二、技巧训练505.1 随团旅游须知505.2 Tour the White House 51三、口译练习525.3 温总理在世界旅游组织第15届全体大会开幕式上的发言525.4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WTO)535.5 Modernization and preservation 54四、译员须知57导游口译57五、日积月累57中国的世界遗产57第六课口译笔记系统的设计59一、理论与技巧60二、技巧训练646.1 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646.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APEC 65三、口译练习666.3 Eating problems begin in early childhood 666.4 International treaty on tobacco control 676.5 艾滋病的防治68四、译员须知70译前准备(一)70五、日积月累71复合名词切勿望文生义71第七课理解中的应对技巧73一、理论与技巧747.1 Michael Schumacher 757.2 Prepare for the worst 75三、口译练习767.3 Extreme sports 767.4 Rogge's speech at the Athens Olympics 777.5 奥运圣火照北京78四、译员须知79译前准备(二)79五、日积月累80体育报道形容用语80交替传译篇83第二单元口译表达83第八课演讲的技巧(一)口头表述83一、理论与技巧84二、技巧训练858.1 市领导酒会致辞858.2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86三、口译练习878.3 温家宝总理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878.4 Managing editor of the Washington Post talks about China 898.5 Commonsense relationship with China:Howard welcomes Hu 90四、译员须知92译员的心理素质92五、日积月累93名家谈演讲93第九课演讲的技巧(二)体态语95一、理论与技巧96二、技巧训练979.1 What makes a good conversation? 979.2 即兴演讲98三、口译练习999.3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多元化政策999.4 Population aging in developed countries 1009.5 UN Resident Coordinator on China's family and population 101四、译员须知103译员的口才训练103五、日积月累104人口词汇104第十课数字口译的难点105一、理论与技巧106二、技巧训练10710.1 英汉数字转换10710.2 汉英数字转换10810.3 EU-China relationship 10810.4 China-ASEAN relationship 11010.5 外交为民111四、译员须知113口译失误处理113五、日积月累114数字化概括词114第十一课数字的记录与表达117一、理论与技巧118二、技巧训练12011.1 单句口译12011.2 图表口译120三、口译练习12111.3 Dumping and anti-dumping 12111.4 WTO常识问答12211.5 胡锦涛主席在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125四、译员须知127口译的模糊表达策略127五、日积月累127英文如何表达位次排名?127第十二课信息表达的忠实原则129一、理论与技巧130二、技巧训练13012.1 减肥13012.2 Anything you can say 131三、口译练习13212.3Mobile phone promotion 13212.4纳米技术揭秘13412.5Brig ht future for“.biz” 135四、译员须知137译员在工作中如何与各方合作137五、日积月累138再就业新名词138第十三课语言重组技巧139一、理论与技巧140二、技巧训练14113.1 大发展14113.2Cheap coffee bad for the environment 141三、口译练习14213.3 印度洋海啸14213.4It's time to be green 14413.5对话环保145四、译员须知148译员如何面对各方的反馈148五、日积月累149中英文对出天下第一联149第十四课口译表达中的应对技巧151一、理论与技巧152二、技巧训练15314.1 British investment in Shanghai 15314.2 第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开幕词154三、口译练习15514.3 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论坛上的致辞15514.4 Opening Speech at the Western 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 Trade Fair 15614.5 Speech at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HRD in Western China 158四、译员须知160口译员平时积累的重要性160五、日积月累161全球十大最难翻译的单词161交替传译篇163第三单元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意识163第十五课话语分析与口译理解163一、理论与技巧164二、技巧训练16515.1 Changes in East Asia and reform of the IMF 16515.2 China's development has not been achieved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165三、口译练习16615.3 中国外贸实现开门红16615.4 The WTO does not destroy jobs or widen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16715.5 Trade and environment:striking a balance 169四、译员须知171商务口译的形式171五、日积月累172绿箱·黄箱·蓝箱172第十六课话语分析与口译表达175一、理论与技巧176二、技巧训练17716.1 The people factor comes first 17716.2 关于人才问题178三、口译练习17816.3 Negotiations on a joint venture 17816.4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system 18116.5 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导向183四、译员须知184商务口译中应注意的事项184五、日积月累185有趣的经济学名词185第十七课译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187一、理论与技巧188二、技巧训练18917.1 The new generation of China specialists 18917.2 The world's culture types 189三、口译练习19117.3 厦门旅游业招商项目19117.4 SSS Corrosion Protection Company seeks cooperation in China 19217.5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AgustaWestland 194四、译员须知195商务谈判中译员的立场195五、日积月累196按196第十八课译员语言能力的提高199一、理论与技巧200二、技巧训练20118.1 Impressionists 20118.2 The origin ofhip-hop 202三、口译练习20318.3 Samsung Electronics and mobile phones 20318.4 Dell's business operation in Asia Pacific 20418.5 鄂尔多斯集团简介206四、译员须知207实地参观和境外访问的商务口译207五、日积月累207歇后语207第十九课语言外知识的习得209一、理论与技巧210二、技巧训练21019.1 The reality ot reefs' 21119.2 Solar power 211三、口译练习21219.3 What is law?21219.4 法庭上的案情询问21319.5 The path of the law 215四、译员须知217法庭口译注意事项217五、日积月累217“审判”译法采撷217第二十课视译的运用和技巧219一、理论与技巧220二、技巧训练22020.1 Don't be too optimistic 22120.2 东亚区域经济统合221三、口译练习22220.3 China should not appreciate its currency now 22220.4 加强中欧在经贸和金融领域的合作22320.5 American multinationals have kept most of their jobs at home 225四、译员须知226富含文化内涵词语的口译226五、日积月累227中医术语翻译哭笑不得文化理解差异推迟中医国际化227第二十一课译员职业道德准则229一、理论与技巧230二、口译练习23121.1 Hackers attack Macintosh OS X operating system 23121.2 实施探月工程对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意义23221.3 Embryonic stem-cell research 233三、译员须知235从业指导235四、日积月累236翻译风波236同声传译篇239第二十二课多任务训练239一、理论与技巧240二、技巧训练24122.1 My history 24122.2 文化奥运24222.3 My opinion 24222.4 蒙古族习俗24322.5 The difficulties that SMEs face in doing business 24422.6 IT时代的拇指族24522.7 Singapore needs a road safety culture 24622.8 伊战后局势恶化根源何在248三、译员须知249同声传译职业简介249四、日积月累249引经据典249第二十三课顺句驱动251一、理论与技巧252二、技巧训练253三、口译练习25423.1 Introductory 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25423.2 “中欧经济论坛2004”开幕式上的讲话节选25623.3 My life in China 258四、译员须知259同传译员的基本素质259五、日积月累260妙用一词,事半功倍260第二十四课预测和信息储存263一、理论与技巧264二、技巧训练265三、口译练习26624.1 Cyber Café 26624.2 校庆致辞26724.3 President Bush welcomes Premier of China to the White House 268四、译员须知270同声传译的标准270五、日积月累270四字格排比270第二十五课有稿同传273一、理论与技巧274二、技巧训练27525.1 中国商协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7525.2 Speech by Niall FitzGerakd,KBE Chairman Unilever plc,at a WTO public symposium 277三、口译练习27925.3 钱其琛在“亚太2020远景规划高级别小组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27925.4 Speech by Bill Gates following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ruling from the Court of Appeals 281四、译员须知283同声传译的译前准备283五、日积月累284诗词名句284第二十六课幻灯片同传285一、理论与技巧286二、技巧训练28726.1 Communication models 28726.2 “环境之星”指南288三、口译练习29026.3 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29026.4 An introduction of the EU Asia-Link Programme 293四、译员须知297同传译员与各方的合作297五、日积月累298中国特色形象描述词298第二十七课同传中的应对技巧301一、理论与技巧302二、技巧训练30327.1 Speech by Sir John Bond at the China Development Forum 30327.2 “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论坛”发言304三、口译练习30627.3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30627.4 Carly Fiorina's remarks at Tsinghua University 308四、译员须知311同传中出错怎么办?311五、日积月累312中国历史年表312。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隐喻作为语言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汉英口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由于文化、语境和语言的差异,汉英隐喻的翻译往往成为一个难题。
本研究以关联理论为视角,深入探讨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的策略,以期为口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操作指导。
二、关联理论概述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它认为交际过程中的推理过程是基于说话人的意图和听话人的认知语境。
在翻译过程中,关联理论同样适用。
译者需要理解原文的意图,结合自身认知语境,找出最佳关联,将原文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三、汉英口译中隐喻的特点及翻译难点1. 汉英口译中隐喻的特点: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汉语中隐喻的运用更为广泛。
在汉英口译中,隐喻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2. 翻译难点:由于文化背景、语境和语言的差异,汉英隐喻在表达方式和理解上存在障碍。
如何将汉语中的隐喻准确、生动地翻译成英语,是口译中的一大难点。
四、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策略1.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在翻译过程中,既要保持原文的意象和韵味,又要确保译文在目的语中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策略可以在保留原文意象的同时,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2. 文化背景的传递:隐喻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准确传达原文中的文化信息。
通过解释、注释等方法,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原文中的隐喻含义。
3. 语境推断与补全:由于口译的即时性特点,译者需要结合上下文和语境推断出隐含信息。
在遇到难以理解的隐喻时,可以通过询问、补充等方式,明确信息含义,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4. 意群划分与断句:在翻译长句时,需要根据意思划分意群,采用断句的方式使译文更加清晰易懂。
同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逻辑关系和语序,确保译文的连贯性。
五、实证分析本部分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的策略。
选取若干典型的汉英口译案例,分析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文化背景传递、语境推断与补全以及意群划分与断句等策略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效果。
外交交传与外交同传翻译原则与策略异同点摘要:目前在外事外交活动中,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已经成为两种最普遍的口译形式。
二者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各自独有的特点。
在外交领域这两种口译形式都具有该领域高度政治敏感性,政策性等特点。
外交活动不比其他活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译员在外交活动中不仅仅是一名译员,更是一名政治家。
本文通过对外交交传,外交同传翻译特点的比较,旨在探讨其翻译原则与策略的异同点,以便更好的指导译员工作,传递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外交交传;外交同传;翻译原则;翻译策略1.交传,同传的定义交替传译也称连续口译、即席口译,简称“交传”,是指译员在讲话人讲完一段话停下来的间隙进行口译,讲话人等译员完成该段话语的翻译后又接着往下说,并在适当的时候再次停顿让译员翻译,如此循环往复。
同声传译又称同步口译,简称“同传”,是指译员在不打断讲话人讲话的情况下将其所说话语不停顿地传译给听众,讲话人的“说”与译员的“译”几乎同步开始,同时结束,译员只是稍稍滞后于讲话人(仲伟合,2010:1)。
2.交传,同传的相同点2.1时效性和现场性口译是一项时效性很强的语言交际活动,这一方面表现在讲话人话语的一次性和转瞬即逝性,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译员译语生成的即时性。
2.2不可预测性和独立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口译是一项独立性、不可预测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
对于口译员来说,一旦接手一项口译任务,就无从自行选择工作场景,而且在多数情况下要独立完成口译工作。
无论译员进行了怎样细致的译前准备,他/她依然可能在工作中遭遇这样或那样难以预知的问题,如理解、记忆、笔记和沟通协调问题,还可能出现心理压力过大或体力不支等问题。
有些问题即使不是译员自身造成的,也会对口译质量和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如音响效果不好,工作环境很差,讲话人声音很小、语速过快等等。
(任文,2012:5)。
3交传,同传不同点3.1时间性对同声传译而言,听(输入)与说(输出)在保持一定时间差的前提下同步进行,而交传是在讲话人停顿以后才开始翻译,因此交传活动所耗费的时间往往是同传活动的一倍左右。
第1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口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口译教学旨在培养具备专业口译技能的人才,以满足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求。
本文将从口译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口译教学的理论基础1. 口译的定义口译是指通过口头表达,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
口译可以分为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两种形式。
同声传译要求译员在讲话者停顿的同时进行翻译,交替传译则是在讲话者发言结束后进行翻译。
2. 口译的技能要求口译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能力: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词汇、语法和语音,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意思。
(2)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准确捕捉讲话者的意图和关键信息。
(3)记忆力:具备良好的记忆力,能够迅速回忆起所需信息。
(4)思维能力: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应变能力,能够快速分析问题并给出恰当的回答。
(5)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紧张的环境下保持冷静,克服心理压力。
3. 口译教学的理论框架(1)交际翻译理论:强调翻译应遵循交际原则,以实现信息传递和沟通为目标。
(2)认知翻译理论:关注译员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强调译员在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加工。
(3)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应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4)跨文化交际理论: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
二、口译教学的实践方法1. 基础训练(1)词汇训练:通过记忆单词、短语和固定搭配,提高译员的词汇量。
(2)语法训练:掌握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提高译员的语法能力。
(3)听力训练:通过听力材料,提高译员的听力理解能力。
2. 翻译技巧训练(1)同声传译技巧:练习在讲话者停顿的同时进行翻译,提高译员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2)交替传译技巧:练习在讲话者发言结束后进行翻译,提高译员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3)口译笔记技巧:学习如何快速、准确地记录关键信息,提高译员的笔记能力。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英同传口译技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口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特别是在汉英同声传译(简称“汉英同传”)领域,对译员的技巧要求颇高。
本研究基于生态翻译学的理论视角,针对汉英同传口译中的关键技巧展开探讨。
通过对翻译过程中的生态性、语言转换的动态性以及译员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口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与实用技巧。
二、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口译研究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的生态性,即翻译过程应视为一个动态的、多元的、与环境紧密相连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译员是关键因素,但同时也要考虑到文化、社会、语言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此,在汉英同传口译中,译员应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转换能力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三、汉英同传口译的技巧研究1. 预判与快速反应:在同声传译过程中,预判是关键技巧之一。
译员需要迅速判断讲话人的意图,提前做好语言准备,确保信息的快速传达。
此外,遇到专业术语或生僻词汇时,要能快速查找或猜测其含义,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2. 语言转换与文化意识:在汉英同传过程中,要准确理解中文原语的含义,并运用恰当的英语表达方式将信息传达给听众。
同时,还要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因文化误解导致的信息传递失误。
这要求译员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经验。
3. 短时记忆与逻辑梳理:同传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译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短时记忆能力,快速捕捉并储存关键信息。
同时,要善于逻辑梳理,将复杂的信息进行简化、归类和重组,使译文更加清晰易懂。
4. 灵活调整与应变能力:在口译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熟悉的专业词汇或技术性较强的内容。
这时,译员要能灵活调整策略,采用释义、简化、重组等方式进行翻译。
同时,对于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如设备故障、讲话人语速过快等,要具备迅速应对的能力。
四、结论本研究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汉英同传口译的技巧。
在全球化背景下,口译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的论视角下的外交口译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外交口译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其作用愈发凸显。
目的论视角为外交口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使得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得以提高。
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外交口译的特性和技巧,旨在为提升外交口译水平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目的论的概述目的论,即交际目的论,强调翻译活动应遵循翻译目的的原则。
在外交口译中,目的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翻译内容、翻译策略和翻译效果的评价上。
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而口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使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准确、快速地传达信息。
三、目的论视角下的外交口译特点1. 高度准确性:外交口译涉及国家利益、国际关系等敏感话题,因此要求口译员具备高度的准确性,确保双方信息传递无误。
2. 快速反应:外交场合往往时间紧迫,要求口译员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并传达信息。
3. 文化敏感性:外交口译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要求口译员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准确传达文化内涵。
四、目的论视角下的外交口译技巧1. 精准理解:口译员应准确理解双方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2. 快速记忆:口译员需在短时间内记忆并整合信息,以确保翻译的流畅性。
3. 灵活应变:面对复杂的交际环境,口译员应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以实现最佳翻译效果。
4. 文化适应:在跨文化交际中,口译员应具备文化适应能力,准确传达文化内涵。
五、目的论视角下的外交口译实践与挑战在外交实践中,目的论视角下的口译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政治敏感性和准确性要求极高,任何误解都可能影响国家间的关系。
其次,外交场合往往时间紧迫,要求口译员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
此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也是口译员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口译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六、结论目的论视角为外交口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指导思想。
在外交口译中,口译员应遵循目的论的原则,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口译基础理论和技巧第一章口译基础知识basicknowledge一、口译与笔译口译(interpretation)与笔译(translation)做为译者活动的两种课堂教学形式,从本质上来说都就是在谋求原语(sourcelanguage)与目标语(targetlanguage)之间的意义对等。
译者犯罪行为意在“认知”一“话语篇章”,然后用另一种语言“再次抒发”这一“话语篇章”。
“话语篇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语言科学知识同语言外科学知识融合的产物,就是译者的对象。
“认知”有赖于语言外科学知识,“再次抒发”的质量也和译者的主题科学知识息息相关。
口译和笔译的最终目的是确保采用相同语言的人们之间成功交际(交流),因此,译者的重点应立足于原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意义上对等,而并非就是其语言形式上的机械对应。
口译和笔译都有很长的历史。
口译活动是随着人类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可以上溯到人类各种语言逐渐形成后的时期。
在这个意义上讲,口译的历史比笔译的历史久远得多。
口译活动在历史上的记载甚少。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曾将大量印第安人运到西班牙学习西班牙语,并将他们培养成口译译员。
明清时期中国的一些小说中对口译译员有了正式的称呼“通事”。
直到20世纪初,口译活动的开展仍以粗放式为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口译译员的需求急剧增加。
1919年,“巴黎和会”首次借助英法两种语言的翻译进行谈判,当时的口译方式主要是发言人讲一段,译员翻译一段,即交替传译,也可称连续口译或接续口译。
这是口译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第一次正式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口译技术,即口译的记忆、笔记、复述等基本技术。
此后,美国发明了一种让译员使用耳机听辨原语,同时使用话筒传送译语的“共时翻译”设备,这种设备在当时并没有获得口译界的认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纽伦堡战犯审判中,人们正式启用了同声传译,以保证在大量繁杂的听证、辩护、审判工作中能在原语话语结束时立即“同时”结束译语,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
《顺应论视角下汉英同传口译分析》篇一一、引言顺应论,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理论,为口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汉英同传口译中,顺应论的核心理念——语言与交际环境的相互顺应,对于理解和实施口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从顺应论的视角出发,对汉英同传口译进行分析,以期为口译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二、顺应论视角下的口译特点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包括语言对交际环境的顺应以及交际者对语言环境的顺应。
在汉英同传口译中,这一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与环境的相互顺应在口译过程中,译员需要迅速理解源语信息,同时顺应目标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将源语信息准确、流畅地传达给目标语听众。
这就要求译员在短时间内完成语言与环境的相互顺应,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2. 交际者对语言环境的顺应在汉英同传口译中,交际者(即发言人和听众)对语言环境的顺应表现在对语境的识别和把握上。
译员需要准确判断发言人的意图和听众的期待,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表达方式。
三、汉英同传口译的实践分析以一次实际汉英同传口译为例,分析其在顺应论视角下的实践过程:1. 准确理解源语信息在口译过程中,译员需要迅速理解源语信息,包括词汇、句法、语义等方面的内容。
这要求译员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泛的知识储备。
在本次口译实践中,译员准确理解了发言人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2. 顺应目标语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在理解源语信息的基础上,译员需要顺应目标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等。
在本次口译实践中,译员根据目标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将源语信息进行了恰当的翻译和表达。
3. 实现信息有效传递最终,译员需要将源语信息准确、流畅地传达给目标语听众。
这要求译员在翻译过程中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在本次口译实践中,译员通过恰当的翻译策略和表达方式,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递。
四、结论通过对汉英同传口译的实践分析,可以看出顺应论在口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口译基础知识点总结一、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口译的基础,一名优秀的口译人员首先要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
这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口译人员还需要具备丰富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以应对各种不同领域的口译任务。
另外,口译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音学知识,以确保口译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二、专业知识口译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在特定领域的口译任务中,如法律、医学、经济等。
口译人员需要了解各个领域的专业术语和概念,以确保口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另外,口译人员还需要了解一定的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原文的含义。
三、文化素养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技能,口译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
这包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异同的认知。
口译人员需要了解各种文化背景下的礼仪、习俗和价值观,以避免在口译过程中出现文化误解或失误。
另外,口译人员还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以更好地应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传播。
四、逻辑思维口译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确保口译的逻辑连贯和语义准确。
在口译过程中,口译人员需要快速理解原文的意思,并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
因此,口译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灵活性和逻辑推理能力,以迅速理解和应对各种口译场景。
五、口译技巧口译技巧是口译人员的重要素养,它包括口译的基本技能、口译的应变技巧和口译的应急处理能力。
口译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口译速度、记忆力和表达能力,以确保口译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另外,口译人员还需要具备应变和应急处理能力,以在各种口译场景下应对突发状况。
总之,口译是一门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跨文化传播技能,口译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专业知识、文化素养、逻辑思维和口译技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素养。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口译能力和素养,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领域口译任务的需求,为跨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什么是口译译员和笔译译员?口译译员和笔译译员是翻译行业中的两个专业角色,他们分别承担着口头传译和书面翻译的任务。
虽然两者都属于翻译领域,但在具体的工作内容、要求和技巧上有所区别。
一、口译译员口译译员主要负责进行口述的即时翻译工作,通过听取讲话者的原文并几乎同时将其转换为目标语言的译文。
作为一个优秀的口译译员,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还需要具备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不同领域的专业术语的熟悉程度。
1. 专业知识广泛:作为口译译员,你需要了解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例如经济学、政治学、科学技术等。
只有广泛的知识储备,才能在各类场合下做到信达雅。
2. 快速反应能力:在进行即时口译时,口译译员需要迅速理解原文的内容,并将其用流利、准确的目标语言表达出来。
这需要敏捷的思维和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3. 语言表达能力强:作为口译译员,你需要具备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地传达意思。
此外,良好的口才和声音的节奏感都是成为一名优秀口译译员的重要因素。
4. 高度的应变能力:在现场翻译时,场景可能随时变化,有时会面临各种紧急情况,因此,口译译员需要具备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和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笔译译员笔译译员则主要负责将书面材料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这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更多地考虑词汇、语法、语言风格和上下文等因素。
与口译译员不同,笔译译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翻译,并可以在我的起草和修改过程中更好地处理细节。
1. 语言功底扎实:作为笔译译员,要翻译各类文体的文档,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包括词汇量丰富、语法准确、用词得体等。
2. 细致耐心:翻译一篇长文档需要耐心地处理每一个细节,确保翻译的准确和符合原文的意思。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优美和流畅,使读者能够舒心地阅读。
3. 真实再现:在进行笔译时,译员要尽量还原原文的语气和意思,以便读者可以对翻译文本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这需要译员在审慎选择词汇和语言风格方面具备智慧和创造力。
口译考试的复习步骤口译考试的复习步骤口译是一种需要通过实践和积累经验才能逐渐提升的技能。
要在口译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充分的复习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介绍一套系统的复习步骤,帮助考生提高口译水平。
第一步: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在开始复习之前,考生首先要了解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掌握考试的题型、时间分配以及评分标准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安排复习内容和时间。
第二步:积累词汇和背景知识词汇是口译中的基础,扎实的词汇积累对于口译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至关重要。
考生可以通过阅读各类专业书籍、报纸、杂志,以及听取各类音频材料来积累词汇。
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有助于理解和翻译原文的内容。
第三步:练习听力和口语口译考试不仅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听力水平,还需要其具备流利的口语能力。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加强听力训练和口语练习。
可以通过听取各类录音材料、观看英语电影等方式进行听力训练,同时可以模仿录音中的发音、语速、语调进行口语练习。
此外,考生还可以参加口语角或找一位英语母语者进行口语对话练习,提高临场应变能力。
第四步:进行真题练习真题练习是复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做真题,考生可以了解考试的难度和题型,并检验自己的实际水平。
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真题,包括历年的口译考试真题和模拟题,进行题型分析和解题技巧的总结。
同时,还需积累一些常见的短语和句子,以及一些常见的翻译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
第五步:多维度攻克难点在做真题的过程中,考生应注意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和难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如新闻报道、科技、商务等,可以分别进行专项练习和深入学习。
同时,还可以请教老师、参加口译培训班,或阅读相关的口译教材和资料,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和专业知识。
第六步:模拟考试进行模拟考试是复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通过模拟考试,考生可以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提前适应考试的时间、氛围和压力,检验自己的考试策略和应变能力。
第一部分口译基础理论和技巧Basic Theories and Skills of Interpretation第一章口译基础知识Basic Knowledge一、口译与笔译口译(interpretation)与笔译(translation)作为翻译活动的两种实践形式,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在寻求原语(source language)与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意义对等。
翻译行为旨在“理解”一“话语篇章”,然后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这一“话语篇章”。
“话语篇章”从根本上来讲是语言知识同语言外知识结合的产物,是翻译的对象。
“理解”离不开语言外知识,“重新表达”的质量也和译者的主题知识息息相关。
口译和笔译的最终目的在于保证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顺利交际(交流),因此,翻译的重点应当着眼于原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意义上对等,而并非是其语言形式上的机械对应。
口译和笔译都有很长的历史。
口译活动是随着人类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可以上溯到人类各种语言逐渐形成后的时期。
在这个意义上讲,口译的历史比笔译的历史久远得多。
口译活动在历史上的记载甚少。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曾将大量印第安人运到西班牙学习西班牙语,并将他们培养成口译译员。
明清时期中国的一些小说中对口译译员有了正式的称呼“通事”。
直到20世纪初,口译活动的开展仍以粗放式为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口译译员的需求急剧增加。
1919年,“巴黎和会”首次借助英法两种语言的翻译进行谈判,当时的口译方式主要是发言人讲一段,译员翻译一段,即交替传译,也可称连续口译或接续口译。
这是口译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第一次正式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口译技术,即口译的记忆、笔记、复述等基本技术。
此后,美国发明了一种让译员使用耳机听辨原语,同时使用话筒传送译语的“共时翻译”设备,这种设备在当时并没有获得口译界的认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纽伦堡战犯审判中,人们正式启用了同声传译,以保证在大量繁杂的听证、辩护、审判工作中能在原语话语结束时立即“同时”结束译语,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融合信息技术的口译教学模式改革策略作者:李盼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23年第08期摘要:信息时代对语言服务行业及语言教学行业提出了新要求,传统口译教学模式仅强调知识认知,忽略了学习者的“译员”身份,不能完全实现新型口译人才的培养目标。
本文在分析传统口译教学模式不足、厘清口译教学自身定位、总结信息技术在国内英语教学的应用经验基础上,探讨从认知翻译学视角结合信息技术,创造沉浸式口译教学情景,重构注重学生文化认知及心理认知的口译教学体系,以增强学生互动体验,提升学生认知加工能力。
关键词:认知翻译学;信息技术;口译教学;情景模拟作者简介:李盼(1997.12-),河南商丘人,广东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翻译。
一、引言认知翻译学涵盖了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认知理论,认知语言学作为其早期研究的基础,认为语言是人基于现实世界进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而形成的,而翻译活动作为一种双语活动必然受到认知的影响。
口译教学如何纳入“互动体验”,让学生译员不断“认知加工”是传统口译教学模式十分欠缺的领域。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如AI(人工智能)、Digital Twin(数字孪生)、Blockchain(区块链)、VR(虚拟现实)、ER(拓展现实)等的发展催使元宇宙(Metaverse)概念不断完善,元宇宙经济也随之繁荣。
元宇宙概念中融合的核心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使用者搭建了富有想象性(imagination)、沉浸性(immersion)与交互性(interaction)的情境,而传统口译教学恰恰缺乏为学习者创建真实语境,增强学习者“临场感”的口译教学模式。
结合认知翻译学,运用信息技术,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可强调学生主体的体验性和创造性、重视认知所产生的结果、培养学生双语功底、增强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译员口译综合能力。
二、国内认知翻譯学研究简述认知翻译学(Cognitive Translatology)这一概念提出以来,翻译领域就掀起了一股认知翻译学研究的热潮。
口译应变策略
口译是指用口头表达方式将原语信息转换为译语信息的一种即席翻译活动。译者的主要任务是以语言为工具,在不同的语言交流者之间起媒介作用,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将说话者的意图表达出来,帮助交际双方克服语言障碍。 口语语言是通过空气传播,转瞬即逝的,这就决定了口译活动具有:现场性、及时性和时限性。 口译的这三大特征决定了译者不可能像笔译者那样,有足够的时间揣摩玩味原文,更无法“一名之立,旬月踟躅”。它只能在很短时间内正确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并迅速地解码和编码,最后“出口成章”。为了做到这一点,译者不仅应该具备很强的理解能力、外语思维能力、母语表达能力、广阔的知识面、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 所谓的应变能力,指的是译者能够在不影响原语主要信息,不影响说话者主要意图的基础上,适当地对原语进行调整,适当地处理好原语中的难点,使其更符合于当时当地的情形和场合,并使交际顺利地进行。 李越然曾经指出,影响口译活动的因素有制约性因素和自由因素,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并在瞬息间彼此相互转化。译者在从事不同语言的转换时,一方面是必须再现原语,另一方面是如何再现原语。前者是制约因素,译者处于从属地位;后者是自由因素,译者处于相对的自主地位。在接受外部语言信息的时候,制约因素是权威,是信息输入,译者被动。 但语言转换一开始,从属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自主,自由因素是相对权威,被动中有相当多的主动。而口译应变能力就是这种主动性的外在表现,应变策略则用于指导这一能力的策略。 口译种类包括法庭口译、商务口译、外交口译、科技口译等等。因此,从理论上说,为了应对不同的口译场合与不同的口译任务,译者必须是一个“活的百科全书”(Walking Encyclopedia),不仅要精通口译活动中所涉及的两种语言,而且应该对这两种语言所涉及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译者也应该具备丰富的经济、政治、商务、历史、地理、哲学等知识。但是,要真正地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正如一句俗语“隔行如隔山”。于是,译者在口译的过程中, 难免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囿于口译工作的环境、时间、方式,不可能求教于他人。此时, 译者就必须借助应变策略加以变通,以取得最佳的口译效果,真正地使口译成为一种基于释义的活动(meaning- based t ranslation) 。 口译种类繁多,要想找到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策略简直不可能。本文仅就口译中可能涉及的五种应变策略进行论述。 1 “洋”为“中”用 借用译语中现成的、受众(addressee) 耳熟能详的表达法来替代原语信息。 有一位译者在陪同美国客商游玩时,恰逢清明节。看到路上来来往往的扫墓者,美国客商非常纳闷,便问译者, “Is this a special day forthe Chinese ? What‟s that for ?”。或许是情急, 译者一时想不起贴切的译文,便灵机一动,说: “It‟s a t raditional Chinese„Memorial Day‟for worshiping at ancestral graves. ” 美国客商听后,恍然大悟,连声说:“I see. Isee.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一个忠实的翻译,因为Memorial Day 是指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原定为5 月30 日,现为5 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大多数州作为法定假日) ,而中国的清明节则是祭祀祖先(包括民族英雄,烈士等) 的传统节日。两者显然不同,但在苦于找不到一个合适字眼时,或许是一种“救急”的应变策略。 同样,据说有一位译者在翻译“梁山伯与祝英台”时,使用了“Romeo and J uliet”;在翻译“诸葛亮”时,使用了“Chinese Solomon”。 当然,这种作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假如交际双方谈论的重心是这种语言的文化涵义, 即谈论的重心是“清明节”的来龙去脉或“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诸葛亮”的故事或由此改编而成的剧本时,那么,我们最好还是采用传统的译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再者,译者也不宜使用一些容易产生误解,甚至歪曲原语的译法, 如翻译杜甫、韩愈等著名诗人的姓名时,就不宜根据他们的字,如杜子美和韩昌黎将其音译为“J immy Du”和“Charlie Han”。 2 言内明示 口译中要将原语的内涵和外延,及其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用明明白白的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在介绍美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时, 一位IT 人士谈到: “The current e-commerce landscape featuresa number of important guidepost s that can helpdirect the innovative garage dreamer down afeasible path to success. ”(斜体为笔者所加) 在这句话中,garage dreamer 对于一个不熟悉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的译者而言,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我们知道,电子商务亿万富翁在创业之初,往往由于手头拮据,资金不足,只能勉强在旧车库里创业,但他们对未来都充满了憧憬和幻想,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中许多人才脱颖而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有了这一层文化语境(cultural situation) 的知识,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因此,在译文“目前的电子商务发展态势有几个重要的特征:它们将为颇具创新精神的„车库幻想家”指明一条成功之路。”加上一句, “所谓garage dreamer (车库幻想家) 指的就是那些„从车库里发家的电子商务巨头‟”。 电脑技术日新月异,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也丰富了我们的词汇。如: “While other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feraccredited online courses ,Jone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is currently the only accredited university that exist s completely online without accompanying t raditional „ brick and mortar ‟classrooms. ” 从上下文语境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所谓的“brick and mortar”classroomss (“砖瓦水泥型”教室) ,指的是具有物理形态的传统教室,因为它不同于网络学校所开设的“虚拟教室”(virtual classrooms) 。此外,还有“bricks and mortarschools”(指传统学校) 的说法。有了这一层理解后,整句话大致可以译为: “虽然其它大学也提供经认证的在线课程, 但是Jones 国际大学则是目前完全存在于网上、完全没有传统(“砖瓦型”) 教室的唯一一所获得认证的大学。” 3 以“图”代“言” 在口译活动中使用符号、方程式、图表、图纸、视听手段或PowerPoint 等工具来加深受众印象,或将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的概念或程序表示清楚的一种应变策略。 这一应变策略尤其适用于科技口译。我们知道科技英语语言本身的难度并不大,难就难在概念的解释和专业术语的运用。译者为了能够驾轻就熟地处理好科技口译,不仅要注意积累有关术语和新词汇,而且要懂得利用辅助手段,提高口译质量。辅助手段还能让科技口译新手对许多术语都不感到陌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参加国际科技研讨会的多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因此,译者在了解说话者所谈的内容之后,完全可以借助视听手段,使口译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我们知道,一幅图表、一个公式有时可能比千言万语、反复讲解更为直观,更具说服力。在交际过程中,形象思维的作用往往要大于抽象思维,往往更有助于理解错综复杂的概念。而今科技已相当发达,很多会场都设在多媒体会议室,译者完全可以利用它,将说话者提及的难点、重点用图表或公式直观地表示出来。即使不具备这些设施的地方,译者也可在必要时要求说话者将费解的话用简约的公式表示。 在一次风险资金筹集会中,译者就利用事先准备好的PowerPoint 将网站的运营模式加以描绘,再辅以口译,使整个运营模式清晰可辨。所以,当会议正式开始后,即使对B- to-Bto-C(即商家对商家对客户的电子商务) 一无所知的受众,也能大致猜出这一术语的意思。 再如,在一次国际食用菌培植培训班上,译者在解释食用菌培植中的预湿(pre-watering) 和发酵(fermentation) 过程中,将预湿和发酵的全过程用一目了然的示意图表现出来。结果不仅使整个讲座生动精彩,而且加深了与会者的印象,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另外,译者一碰到化学元素,就用与会者熟悉的符号加以表示,避免了生硬的字字对译。 再如,一位美国管理学专家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大谈核心竞争力,该专家旁征博引,例证充分,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这其中也不乏译者做出的努力。譬如,他在谈及“真实竞争环境”时,译者根据自己的总结,使用PowerPoint画了一张草图,使与会者对产业竞争者( Indust ry Competitors) :潜在的市场进入者( PotentialEnt rant s) ^供货商( Suppliers) ^买主(Buyers) ^替代品(Substitutes) 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4 删“繁”就“简” 在保持原语主旨不变的前提下,删除部分冗余信息,使译语凝练、紧凑地再现原语风采。 众所周知,中国人和英美人无论在文化传统,还是在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上都有很大不同。汉民族习惯于托物寄情,借景抒情,因此, 中国人在遣词造句时,大都讲求工整对称,讲求“音美”、“意美”、“形美”。英美人士则侧重抽象思维,强调客观,突出个性。后者的这一思维习惯反映到语言形式上就是重形合、重写实、重理性的特点,形成了句式严谨、表达缜密、注重逻辑、用词简洁的网络结构。由此还产生了“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 . ”或所谓的“KISS”标准。( 即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stupid”指简明易懂,无须费神———引者注) 。 因此,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外化为语言时,常常以意合为连贯的手段,偶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