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

作者

海明威:美国小说家,获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美国“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代表作:《老人与海》(“硬汉精神”)、《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处女作:《太阳照样升起》。创作风格:电报体对话、冰山理论。

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女权运动先驱之一。代表作:《墙上的斑点》(第一篇典型意识流作品)、《雅各布的房间》、《出航》、《达洛维夫人》。

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法国杰出的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蒲宁:俄国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继承俄国散文文学古典的传统,表现出精巧的艺术方法)。代表作:《夜话》、《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暗径》。

高尔基:苏联作家,俄国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代文学奠基人。代表作:《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海燕》。

保罗·戈埃罗:巴西作家。代表作:《炼金术士》、《主神的使女们》、《光明斗士手册》。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宁娜》。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亚洲第一人),“歌手与哲人”。代表作:《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

志贺直哉:日本小说家,“小说之神”,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流派“白桦派”主要代表。他的作品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代表作:《暗夜行路》。

伯尔:德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当代德国的歌德和国际文坛巨擘”。代表作:《火车正点》(“废墟文学”代表作)、《流浪人,你若来斯巴……》、《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臻于顶峰”之作)。

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意大利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处女作:《蛛巢小径》,代表作:《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

斯特林堡:瑞典作家(戏剧家、小说家)。创作道路:批判现实主义→悲观主义、变态心理。代表作:《红房间》、《在海边》、《父亲》。

辛格:美国犹太作家,“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傻瓜吉姆佩尔》、《庄园》、《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家长的没落》。





课文内容主旨

《桥边的老人》:刻画了内战中一位孤苦

的西班牙老人形象,通过他疲惫不堪的艰难逃离家乡的遭遇,反应了法西斯发动战争的罪恶,表达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

《墙上的斑点》:作者通过主人公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后引发的一系列意识活动,即对墙上斑点的猜想与思考,把精神的触角伸向自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人物的意识来折射现实,同样能表现出社会性。

《炮兽》:节选自《九三年》。在风暴中的大海上,在执行秘密偷渡和运送武器任务的军舰上,“一尊二十四磅重弹的大炮滑脱了“,它像一头出笼的猛兽给军舰以武器和人员造成了极大地损失。作者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写,塑造了失职后勇敢挺身而出的炮队队长形象和严厉、冷峻、果断、对属下赏罚分明的将军形象,很好的烘托出了主人公的刚毅性格,塑造了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

《安东诺夫卡苹果》:本文以时间顺序巧妙的安排饿四个生活场景——庄园兴盛时期、中等贵族生活时期、地主精神日趋衰落的时期、小地主时代开始时期,揭示出俄国中等贵族阶级的日益衰落,他们的精神日趋颓废的现状,为地主阶级的没落唱了一曲挽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往日生活的留恋和对贵族衰落现实的不满。

《丹柯》:本文以人物为主。故事紧紧围绕美少年丹柯展开,通过写丹柯在率领族人穿越森林中受到人们的抱怨和责难,最后不得不剖腹取心,引领人们走出森林,走出黑暗的情节,热情的讴歌了丹柯一心为公、义无反顾的勇气和执着的信念以及自己燃烧的心为人们照亮前进道路的高贵精神。同时,对人们在困难面前只知抱怨而无勇气的落后和胆怯进行了无情的批评。

《炼金术士》:本文以事件辅佐人物成长,象征性的描述了一种人类可能的成长历程;它启示人们,梦想是一切幸福的基础,而实现梦想则是要经历艰难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和执着。

《娜塔莎》:节选自《战争与和平》。本文主要描写16岁的娜塔莎遭遇爱情和激情的心理状态和外部表现。第一部分写娜塔莎参加舞会前激动兴奋的状态;第二部分写娜塔莎和安德来在舞会上一见钟情;第三部分写娜塔莎受到花花公子阿那托尔的诱惑,深陷爱情之中失去理智不能自拔的心理。

《素芭》:素芭是一位美丽聪慧、心地善良的哑女,她有着纯真清澈的心灵,但由于自身的缺陷和世俗的偏见,却只能独享孤独和寂寞,最后被父母骗嫁到远方,最终被抛弃。作者通过对素芭遭遇和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素芭不幸命运的同情对世俗的不满情绪。

《清兵卫与葫芦》讲述了一个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于鉴赏和收藏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

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本文有两层题旨:1、它表达了对“大人”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粗暴扼杀孩子天性和天赋的批评,也表达了对追求个性自己有发展的期望;2、传达了作者对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独的忧思。

《在桥边》本文表面上写爱情对于一个处境堪忧的小人物具有如何强大的精神力量,而深层则是对德国战后重建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这一问题,以及小人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精神状态的思考。在不重视精神的时代氛围中保持个人精神追求的象征。

《牲畜林》全文以平实而又调侃幽默的语言描写了意大利农民同入侵的德国纳粹士兵抗争的心态。表现了人们有信心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

《半张纸》本文写了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凭借发现的写满电话号码的半张纸对以前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山羊兹拉特》主人公阿隆与山羊兹拉特经历了一场暴风雪之灾,在患难中互相救助得以保全性命。通过情感在山羊和主人之间的双向流动,作者不露痕迹地传达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礼拜二午睡时刻》本文讲述了一个乘坐火车去拜祭被当做“小偷”打死的亲人的母女俩,从神父及其妹妹那里得到接待关爱的故事。文中交织的是情感和道德的纠结。“小偷”被世人唾弃,他的死似乎是不值得同情的,然而在母亲那里,却超越了道德、伦理等价值观,只有伟大的母爱;神父对教民却承载着一种超越道德的悲悯和关爱,作用于每个读者的神经,使我们感受到那份平凡的感动。





文学流派

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于美国。小说家通过创造小说描述战争对他们的残害,表现出一种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绪,以及对前途感到迷惘和迟疑的20年代的作家。代表人物: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福克纳、菲兹杰拉德。

意识流:它打破了传统小说基本上按照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都按照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照时间进展依次循序直线进行,而是随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意识流小说中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空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交叉或重叠。代表人物:乔伊斯、伍尔芙、福克纳、卡夫卡。

浪漫主义:基本

特征是理想主义,按照作家认为生活应当有的样式来反应生活,因而总是理想的描写对象或者描写理想化的对象。作家的主观情感特别强烈,爱恨异常分明;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浪漫主义作家经常借助热烈的幻想和大胆的夸张,用奇特的想象和瑰丽的语言描绘理想世界。浪漫主义根据性质不同分为积极浪漫主义(拜伦、雪莱、雨果、乔治·桑)和消极浪漫主义(华兹华斯、拉马丁)。

白桦派:20世纪初日本的文学流派,既反对自然主义文学对日常生活的阴暗描写,也反对颓废派作家颓废享乐的倾向。它主张人道主义,要求充分地发展个性和自由地表达自我,对未来充满向往。代表人物:志贺直哉、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

废墟文学:战后的德国文学。它主要反映战争生活的痛苦,内容几乎全部来自现实的生活。这些小说或清算本民族最近那段悲剧的历史,或揭示资本主义商业经销机制对人的压抑,或描写民族分裂的不幸,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在叙事方式和手段上,普遍采用了梦幻、怪诞、象征、意识流、蒙太奇、内心独白、时空倒错等手段。代表人物:约翰逊(《对雅阔布的种种揣测》)、伯尔(《9点半钟的台球》)、格拉斯(《铁皮鼓》)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20世纪中叶在拉美兴起并盛行的一种文学流派,主要在小说领域,拉美地区。这一流派的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坚持反应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真假难辨的风格。艺术特征:把现实魔幻化/把魔幻现实化;把神奇荒诞的幻想与写实相结合;陌生化技巧;神话化。





话题

叙述
叙述角度:全知视角(上帝俯瞰):在叙事方式中,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所有的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清清楚楚,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进行道德评价和情感判断。有限视角(凡人目光):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调动读者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