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学科双向细目表

初中历史学科双向细目表

初中历史学科双向细目表

初中历史七八九年级学科双向细目表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双向细目表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双向细目 试卷题型试卷 范围 考试内容(要点) 考试目标 (能力)分 值 所占 比列 分值 合计 难易 程度 识 记 理 解 运 用易中难 单项选择题中 国 史 统治者实行文字狱的目的√ 2 16% 40% 10 24 √《马关条约》中,体现了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条款√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 2 √ 中国的外交成就√ 2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标志 的会议 √ 2 √ 世 界 史 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 2 24%1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 点 √ 2 √美国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矛盾斗争的焦点√ 2 √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同俄国废除农奴制的相同点√ 2 √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工业生产已大体达到或超过战前 水平的内在因素 √ 2 √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世界逐步形成“三足鼎立” 的国家√ 2 √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明显的不同点√ 2 √ 材料解析题中 国 史 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 3 10% 30% 6 18 √“九二共识”的具体含义√ 2 √为海峡两岸中学生在暑假期间举办一次联谊活动写一条宣传 语 √ 1 √ 世 界 史 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 4 20%12 √《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 2 √华盛顿会议受益最大的国家√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 √ 探究题中 国 史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 18.2% 30% 11 18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3 √ 与西方相比较,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什么不同√ 4 √在近代化过程中表现出的民族精神√ 3 √ 世 界 史 文艺复兴 √ 1 12.8%7 √ 新航路开辟 √ 2 √ 英国、法国大革命 √ 2 √ 工业革命 √ 2 √

成都市2017级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历史、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含双向细目表及打分板)

成都市2017级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二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A2.B3.C4.D5.A6.D7.C8.B 9.A10.C11.D12.A13.B14.A15.B16.D 17.C18.D19.D20.C21.C22.B23.A24.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5分) (1)特点:政府主导兴建;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融合;位于城市中心,规模较大;兼具政治二经济二文化二休闲等公共服务功能(提供城市公共生活空间).(4分,任答两点即可) 作用:适应了美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猛增)的需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城市病(或满足了市民对自然环境和城市公共生活的需求);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增强了纽约城市环境效应;推动了城市公园运动兴起.(6分,任答三点即可) (2)新变化:有了专业保护和运营机构;治安管理得以强化;吸纳公众资金,对景观进行保护性开发;发展旅游产业等新业态;生态功能更加突出.(6分,任答三点即可)原因:复兴中心城市的需要;政府引导和民间投资的共同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彰显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分,任答两点即可) (3)城市建设应坚持以民众为中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城市建设应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好景观的传承与保护性开发.(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每点2分,任答两点5分)26.(12分) ?示例1?历史事件: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二贝尔发明电话二爱迪生发明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二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等.(2分) 历史现象:人类进入了 电气时代 .(2分) 阐释:十九世纪中后期,近代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条件.其中,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运用,打开了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大门.西门子根据这 高三历史摸底测试第1一页(共2页)

(完整版)高考化学知识点双向细目表.doc

高考化学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依据安徽 2011 年高考说明) 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程培红2011年 8月 31日 理综 题型 分类序 知识点内容 了解合 号解掌应 填空题 选择题 握用 物质 1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 的组 2 原子团的定义√ 成、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性质 4 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和分 类 5 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6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化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 8 √√ 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学 基9 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化学 本 用语概 及常念 用计化 量学 基 本 理 论 溶液 物 质 结 构10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11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12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13 物质的量的单位 -- 摩尔( mol ),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 14 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 15 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 16 溶液的含义。√ 17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18 溶液的组成。√ 19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0 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1 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原子构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22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3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高考化学双向细目表

附: 2013、20XX年化学学科高考双向细目表 根据重庆市高考化学考试说明,学生参加高考主要涉及两部分的考查,一部分为化学学习能力和品质,另一部分为分层次的化学知识及运用。具体如下。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2011-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2011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双向细目表 题型结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题型题号分值知识点 类别获取 解读 信息 调动 运用 知识 描述 阐释 事物 论证 探讨 问题模块时段 选择题(48分) 24 4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文化中古√√ 25 4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货币使用) 经济中古√√26 4 黄宗羲的反君主专制思 想 文化中古√√ 27 4 苏格拉底捍卫思想自由文化世古√√ 28 4 巴黎公社政治世近√√ 29 4 太平天国运动对儒学态 度的变化 文化中近√√30 4 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的 比较 政治中近√√31 4 八国联军侵华与清中央 集权危机(东南互保) 政治中近√√32 4 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 中的作用 经济世现√√33 4 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村 经济政策的调整 经济中现√√34 4 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企 工资的改革 经济中现√√35 4 近代西方科学家理论的 共同处 文化世近√√ 非选择题5 2分必 做 40 25 中国古代近代选官制度政治中古 中近√√√ 41 12 评西方崛起的观点经济世近√√√ 选 做 45 15 盟旗制度改革中古√√√ 46 15 孙中山、英美宪政思想中近√√ 47 15 波兰边界战争世现√√√ 48 15 钱玄同人物中近√√√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7分,经济史约28分,文化史约20分; 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双向细目表 题型结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题型题号分值知识点 类别获取 解读 信息 调动 运用 知识 描述 阐释 事物 论证 探讨 问题模块时段 选择题(48分) 24 4 汉代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抑制豪强兼并土地) 政治中古√√25 4 宋代流传的故事与市民价值 取向 文化中古√√ 26 4 明代后期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经济中古√√ 27 4 宋明理学(王阳明的心学)文化中古√√ 28 4 清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僵化( 内阁依样画葫芦) 政治中古√√29 4 古代专制政治发展特征(梁 启超) 政治中古√√30 4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张謇) 经济中近√√ 31 4 俄国暴力革命与中国社会改 造之路(毛泽东) 政治中近√√32 4 新中国的计划经济建设(19 58年) 经济中现√ 33 4 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 建设(1992年下海潮) 经济中现√√ 34 4 对罗马法的解读(葡萄树案 例) 政治世古√ 35 4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世现√ 非选择题52分必 做 40 25 三次工业革命与交通信号灯科技 世近 世现 √√√ 41 12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列强 侵华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中近√√ 选 做 45 15 王莽改革改革中古√√ 46 15 国民政府组织思想中近√√ 47 15 德国赔款战争世现√√ 48 15 道光帝人物中近√√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2分,经济史约24分,文化史约29分; 中国史约52分,世界史约33分。

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作者:————————————————————————————————日期:

2011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双向细目表 题型结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题型题号分值知识点 类别获取 解读 信息 调动 运用 知识 描述 阐释 事物 论证 探讨 问题模块时段 选择题(48分) 24 4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文化中古√√ 25 4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货币使用) 经济中古√√26 4 黄宗羲的反君主专制思 想 文化中古√√ 27 4 苏格拉底捍卫思想自由文化世古√√ 28 4 巴黎公社政治世近√√ 29 4 太平天国运动对儒学态 度的变化 文化中近√√30 4 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的 比较 政治中近√√31 4 八国联军侵华与清中央 集权危机(东南互保) 政治中近√√32 4 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 中的作用 经济世现√√33 4 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村 经济政策的调整 经济中现√√34 4 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企 工资的改革 经济中现√√35 4 近代西方科学家理论的 共同处 文化世近√√ 非选择题52分 必 做 40 25 中国古代近代选官制度政治中古中近√√√ 41 12 评西方崛起的观点经济世近√√√ 选 做 45 15 盟旗制度改革中古√√√ 46 15 孙中山、英美宪政思想中近√√ 47 15 波兰边界战争世现√√√ 48 15 钱玄同人物中近√√√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7分,经济史约28分,文化史约20分; 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双向细目表 题型结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题型题号分值知识点 类别获取 解读 信息 调动 运用 知识 描述 阐释 事物 论证 探讨 问题模块时段 选择题(48分) 24 4 汉代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抑制豪强兼并土地) 政治中古√√25 4 宋代流传的故事与市民价值 取向 文化中古√√ 26 4 明代后期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经济中古√√ 27 4 宋明理学(王阳明的心学)文化中古√√ 28 4 清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僵化 (内阁依样画葫芦) 政治中古√√29 4 古代专制政治发展特征(梁 启超) 政治中古√√30 4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张謇) 经济中近√√ 31 4 俄国暴力革命与中国社会改 造之路(毛泽东) 政治中近√√32 4 新中国的计划经济建设 (1958年) 经济中现√ 33 4 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 建设(1992年下海潮) 经济中现√√ 34 4 对罗马法的解读(葡萄树案 例) 政治世古√ 35 4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世现√ 非选择题52分必 做 40 25 三次工业革命与交通信号灯科技 世近世 现 √√√ 41 12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列强 侵华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中近√√ 选 做 45 15 王莽改革改革中古√√ 46 15 国民政府组织思想中近√√ 47 15 德国赔款战争世现√√ 48 15 道光帝人物中近√√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2分,经济史约24分,文化史约29分; 中国史约52分,世界史约33分。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知识双向细目表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双向细目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单元课题课程标准能力测试知识点细目分化近三年考点分布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第1课 鸦片 战争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 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 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识记层次 理解层次 1、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 2、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 3、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010年中考组合列举 27(1)、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011年中考选择 6、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第2课 第二次 鸦片战 争期间 列强侵 华罪行 1、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 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 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识记层次 1、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 领土的侵略史实; 3、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2010年中考组合列举 27(2)、割地最多条约 第3课 收复 新疆 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识记层次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第4课 甲午中 日战争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 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 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 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 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识记层次 理解层次 1、知道邓世昌及甲午战争中的主要事迹;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中国 民族危机的加剧。 2012年中考选择 15、开办工厂(《马关条约》) 第5课 八国联 军侵华 战争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 丑条约》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 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识记层次 运用层次 1、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简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 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2010年中考组合列举 27(3)、赔款最多条约 2011年中考选择 7、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 工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

高中化学必修1双向细目表

高中化学必修1双向细目表 章节内容(知识点)知 道了 解 理 解 应 用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1.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2、钠、氯气的物理性质√ 3、钠及其氧化物、氯气的化学性质。√ 4.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既简单计算√ 5.物质的量浓度及其简单计算,溶液稀 释时有关的计算 √6.气体摩尔体积及其简单计算√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8.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 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 关系及有关计算 √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 √ 2、分散系√ 3、丁达尔效应√ 4、胶体的渗析、胶体的吸附作用√ 5.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6、离子共存、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7、 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8.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氧化剂、 还原剂等概念 √9.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1、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 √ 3、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 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 √4.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 环的影响; √ 5、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 NO 、NO2的性质; √ 6、NH3性质及制取、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 肥的使用问题; √ 7、HNO3的性质。 √ 8、硫的主要性质; √

9、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 10、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11、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及酸雨 的危害 √ 12、镁单质的还原性和重要用途。 √13、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 变顺序及溴单质和溴的化合物的重要用 途。 √ 14、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和应用及在工 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到 综合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 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1、硅的存在及用途。√ 2、二氧化硅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3、硅酸的性质(弱酸性、水溶性、硅胶 的吸水性)及制备方法。 √ 4.硅酸钠(Na2SiO3)的性质、用途。√5.硅酸盐工业√6.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7、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认识与其 他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不同。 √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知识双向细目表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双向细目表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单元课题课程标准能力测试知识点细目分化近三年考点分布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 人类的 形成 1、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 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形成。 2、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知 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 成的原因及特点。 识记层次 1、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 的原因及特点。 第2课 大河流 域的文 明 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 《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 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 地理环境。 识记层次 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 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关 历史知识,感受古代文明的灿烂。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产生 的影响。 2011年中考选择 20、种姓制度—印度 第3课 西方文 明之源 1、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 的基本状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 的发源地。 2、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 共和国的兴衰。 识记层次 1、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 状况。 2、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2012年中考列举 32(1)、伯利克里 第二单元第4课 亚洲封 建国家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 默德的主要活动。 识记层次 1、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2、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知道他与伊斯 兰教创立的关系。 2012年中考列举 32(2)、大化改新 1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 社会第5课 中古欧 洲社会 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 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 罗马教廷的地位。 2、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 城市兴起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 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识记层次 运用层次 1、介绍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了解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 位。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 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 帝国衰落的原因。 2012年中考列举 32(3)、查理马特改革 第三 单元 古代 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 古代世 界的战 争与 征服 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 识记层次 1、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 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 2、罗马帝国的扩展与文化传播。 第7课 东西文 化交流 的使者 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 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 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识记层次 运用层次 1、了解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 2、简述马可·波罗在元朝生活和工作经历, 说出《马可·波罗行记》的影响。 3、探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 意义。 第8课 古代科 技与思 想文化 (一) 1、知道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 形文字。 2、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 产生与传播。 识记层次 1、了解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 特点。感知古老文字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的 重大影响。 2、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创立人、基本教义,理解三大宗教的世界性 影响。 2011年中考选择 21、象形文字—埃及 第9课 古代科 技与思 想文化 (二) 1、以《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和 《天方夜谭》等作品为例,了解古典 文学戏剧的成就。 2、简述阿基米德等科学家主要成就 3、说出阿拉伯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 母院等古代建筑的特点,了解古代劳 动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识记层次 1、介绍《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和《天 方夜谭》的特点。 2、简述阿基米德等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说出阿拉伯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古 代建筑的特点,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和审美情趣。 2012年中考选择 24、古希腊早期文化成就(《荷马史 诗》) 2

高中化学双向细目表

高中化学必修2双向细目表 序号内容知 道 了 解 理 解 应 用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 周期、族等概念√ 2、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 表中位置间的关系 √ 3、通过对碱金属、卤族元 素性质的探究,理解元素性 质与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在 周期表中的位置的相互关 系,掌握碱金属和卤族元素 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 4、原子核结构,理解质量 数的含义,构成原子的微粒 间的关系,元素、核素、同 位素的涵义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 律,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 示意图;原子最外层电子排 √

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 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 期性变化。 √ 3、第三元素和ⅰA族,ⅶA 族元素为例,掌握同周期, 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 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 初步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 4、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周 期表 √ 第三节化学键1、化学键的含义及离子键 和共价键的形成,进一步认 识物质的构成 √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 物的概念,能区分离子化合 物和共价化合物 √ 3、书写常见简单化合物、 单质的电子式;能用电子式 表示简单物质的形成过程 √ 第二章化学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 生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

反应与能量 2、化学能和热能是相互转 化的,并且符合能量守恒 √ 3、什么是吸热反应和放热 反应,并通过实验亲身体验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记住 常接触的化学反应中哪些 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 应。 √ 4、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 普遍存在的,它们符合质量 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火力发电中的能量转化√ 2、原电池的原理√ 3、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 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 4、通过对原电池装置的分 析,掌握原电池正、负极判 断方法 √ 5、通过原电池装置来判断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2016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评价目标双向细目表

2016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评价目标双向细目表考查内容能力要求试题难度 难题题备分识理运度考查内容的目的性型号知识点知识块易中难注值记解用系 数 1 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1 ? ? 0.8 考察学生的理解、认识能力 2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鼎立 1 ? ? 0.7 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 3 都江堰和筒车古代农业的发展 1 ? ? 0.6 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4 雅克萨之战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1 ? ? 0.6 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5 严复译著《天演论》中国近代文化 1 ? ? 0.8 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 6 叶挺独立团北伐攻打武昌北伐战争 1 ? ? 0.8 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 客7 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 ? ? 0.6 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观 8 题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 1 ? ? 0.7 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共9 一五计划的成就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1 ? ? 0.6 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1510 大跃进与浮夸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 ? ? 0.6 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分 11 与西藏有关的重大史实西藏发展简史 1 ? ? 0.6 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 12 美国的三权分立政体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史 1 ? ? 0.7 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13 俄、日改革的比较改革与民生 1 ? ? 0.6 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4 诺曼底登陆二战发展史 1 ? ? 0.9 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认15 马歇尔计划战后美欧苏关系史 1 ? ? 0.3 识及运用能力

黄帝及其历史地位 0.8 2 ? ? 考察学生处理材料提取历秦皇汉武统一文字和思想 0.7 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识记、分析2 ? ? 指南针、毕升改进印刷术中华民族发展史 0.8 理解、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述能2 ? ? 16 力,以及学生的历史情感及历史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0.5 2 ? ? 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的精神 0.7 1 ? ? 市舶司及宋代海贸兴盛原因 0.6 2 ? ? 考察学生处理材料提取历设立台湾府及洋务派组建海军 0.8 2 ? ? 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识记、分析布匿战争中西方海洋问题 0. 3 17 1 ? ? 理解、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述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 0.6 2 ? ? 力,以及学生的多元思维主为构建和谐海洋提建议 0.6 1 ? ? 观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0.7 2 ? ? 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0.6 1 ? ? 考察学生处理材料提取历共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近现代史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识记、分析 0.6 2 ? ? 3518 首届政协会议 (以南京、北京为例) 理解、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述等综 0.8 1 ? ? 分合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 0.5 2 ? ? 邓小平南巡讲话 0.6 1 ? ? 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0.8 1 ? ? 汽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0.6 1 ? ? 考察学生处理材料提取历电子计算机及相对论的创立 0.8 2 ? ? 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识记、数据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世界经济发展史 0.7 19 1 ? ? 分析、理解认识、归纳概括和语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0.5 2 ? ? 言表述等综合能力欧盟与世界多极化0.6 1 ? ? WTO的宗旨 0.6 1 ? ? 合计共涉及知识点70余个 50 21 23 6 15 27 8 试卷总体难度:0.65

2020年历史学科高考双向细目表

2020历史学科高考双向细目表

一、整体分析: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基本思维。任何历史现象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才能对史实有准确的把握。脱离了特定的历史时空去看待历史史实,如同缘木求鱼。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中多处使用地图、表格、文字描述等来考察政治制度,历史事件的演进,充分体现了对时空观念的考察要求。其中第8、9、14题均使用了地图或图表来考察时空变化。 尤其是材料分析题的第16题,给出三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密度图,让学生判断其历史时期,并说明依据,更是充分体现了对时空观念的考察。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基于唯物史观的科学指导,以唯物史观作为命题的灵魂统摄题旨,通过呈现相关史料或史事作为试题的素材和载体的形式,把唯物史观的立场与基本观点渗透于史料、史事及其形态发展的叙述之中。具体在试题的开发设计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与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相互对应的内在联系。即基于唯物史观的基本论断,立足于史料、史事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比较、论证与解释等史学研究方法,渗透唯物史观丰富的内涵为命题立意,突出史学研究以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论等丰富内涵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唯物史观为灵魂的命题理念。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的材料分析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性强的特点,但又同时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可谓守正的同时体现了创新。 第16题通过给出三副不同时期的人口分布图,从人口密度变化这个小切口切入,考察历史上不同时期政治和经济重心的变迁,可谓是小切口,大视野,大时空。 第17题用学生都很熟悉的《少年中国说》作为引子,给出詹天佑,邹容,周恩来这三个学生熟悉的典型人物的相关材料,让学生谈谈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这道题目旨在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强化家国情怀。可以说这道题目是一道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题目。 第18题将八十年代华北农村支部书记的日记作为史料引入高考,运用了近年来历史学界整理的新材料。这道题目考察私人日记在历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但引入的又不是私人生活日记,而是工作日记,因此其可信程度更高,史料价值更大。作为亲历者,其记载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来使用,对于研究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具有很大价值。 注重对史料价值的考察是山东高考一贯的传统。2013年山东卷第35题就考察了王安石变法研究中宋元话本的史料价值。因此可以说史学研究类题目在山东高考中并非没有先例。 第19题更是新意满满。尤其是第一问,让学生写一段17世纪的咖啡馆对话。很多老师在考完后调侃历史题生生考成了编导题,这是在培养剧作家,培养话剧编剧。但我恰恰认为这道题目充分体现了利用所学知识,在新的问题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道题目也充分体现了试题命制的开放性,探究性原则。只要学生能够抓住17世纪这个牛鼻子,利用所学知识,写出符合逻辑的对话,就很容易得分。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考察内容不偏不怪,所考内容常规,试题形势新颖,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二、考点分布分析 中国史占67分左右,世界史占33分左右,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数学卷命题双向细目表.docx

2018 年高考模拟试卷数学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题序考查内容分值难易程度1集合运算4容易题2充分必要条件4容易题3函数的性质4容易题4平行垂直4容易题5函数导数的简单应用4容易题6函数,基本不等式4中档题7期望基本运算4中等偏难题8解三角形4中档题9平面向量4中档题10二面角线面角的定义4较难题11数列的通项与求和6容易题12三视图体积表面积6容易题13线性规划6容易题14二项式公式6中档题15排列组合,概率4较难题16抛物线问题4较难题17双曲线离心率最值问题4较难题18三角函数化简求值和性质14容易题19空间中线线、线面垂直的判断及几何法求面面角15容易题20函数及导数的应用15中档题21圆锥曲线的方程与函数的最值15较难题22数列的通项及非特殊数列利用放缩法求和15较难题

考试设计说明 本试卷设计是在认真研读《 2018 年考试说明》的基础上精心编制而成,以下从三方面加以说明。 一、在选题上: (1)遵循“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 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2)试卷保持相对稳定,适度创新,逐步形成“立意鲜明,背景新颖,设问灵活,层次清晰” 的特色。 二、命题原则: (1)强化主干知识,从学科整体意义上设计试题. (2)注重通性通法,强调考查数学思想方法. (3)注重基础的同时强调以能力立意,突出对能力的全面考查. (4)考查数学应用意识,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 (5)结合运动、开放、探究类试题考查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6)体现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合理控制试卷难度。

中考历史双向细目表

2012年,2013年,2014年恩施州语文中考命题双向细目表(一)2012年中考语文命题双向细目表 序号测试内容分值题号题型测试能力1 古代中日交往 2 13 选择题识记 2 北宋纸币 2 14 选择题 理解 3 台儿庄战役 2 15 选择题 识记 4 《海国图志》 2 16 选择题 理解 5 三大改造 2 17 选择题 识记 6 大跃进运动 2 18 选择题 理解 7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2 19 选择题 理解 8 马可.波罗 2 20 选择题 识记 9 伊斯兰教 2 21 选择题 理解 10 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 科技革命的影响2 22 选择题 理解 11 新经济政策 2 23 选择题 理解 12 印度独立 2 24 选择题 识记 13 古代科技 5 28(1、2、3)非选择题 识记 14 古代思想文件化 5 28(3、4)非选择题 理解 15 中俄关系 4 29(1、2)非选择题 识记 16 中俄关系 4 29(3、4)非选择题应用 17 世界格局的演变 4 30(1、2)非选择题 识记 18 世界格局的演变 4 30(3、4)非选择题 应用

(二)2013年中考语文命题双向细目表 题号题型内容领域具体目标 能力水 平预估 难度 材料 来源 分 值 识 记 理 解 应 用 13 选择 题 中国古代史北京人 2 易七上 2 14 选择 题 中国古代史 秦加强中央 集权 2 中七上 2 15 选择 题 中国古代史张仲景 2 易七上 2 16 选择 题 中国古代史孔子 2 中七上 2 17 选择 题 中国古代史郑成功 2 易七上 2 18 选择 题 中国近代史戊戌变法 2 难八上 2 19 选择 题 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 2 易八下 2 20 选择 题 中国现代史中美关系 2 易八下 2 21 选择 题 中国现代史现代科技 2 易八下 2 22 选择 题 世界古代史 汉谟拉比法 典 2 易九上 2 23 选择 题 世界古代史雅典民主 2 中九上 2 24 选择 题 世界现代史 非洲独立运 动 2 易九下 2 28 材料 解析 题 中国古代、 近代史 民族关系和 对外交往 6 2 2 易、 中 七上 七下 八下 1 29 材料 解析 题 国古代、 近现代史 中日关系 3 2 2 中 七下 八上 7 30 简答 题 世界近 现代史 资产阶级革 命与两次世 界大战 3 5 1 中 九上 九下 9

高考化学双向细目表

附: 2013、20XX 年化学学科高考双向细目表 根据重庆市高考化学考试说明,学生参加高考主要涉及两部分的考查,一部分为化学学习能力和品质,另一部分为分层次的化学知识及运用。具体如下。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 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 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