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2021届必修一文言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

A.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B.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渡河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 阙.秦以利晋阙:使……侵损,削减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其无礼于晋来,表目的/因为,表原因

B. 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这件事,代词/还是,表商量语气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如果,表假设

D.唯君图之./ 君之.壮也,犹不如人这件事,代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3.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A.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B.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

C.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

4.以下五句话的分组,全都表明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理由的一组是(D)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⑤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A、今行而无信.:相信名词,信物

B、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说.见臣: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略.地:掠夺,夺取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②又前而为歌曰(名词作动词,上前)③乃朝服,设九宾(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迟)⑤使使以闻

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说)⑥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

簸箕一样)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作动词,穿上白衣服,带上白帽子)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⑧

D、①⑥⑧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

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来,表目的

②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并且,表并列

①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因为,表原因

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来,表目的

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相同

C、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不同

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 杀人如.不能举好像,副词

刑人如.恐不胜好像,副词

B. 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动词

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名词

C. 哙拜谢.感谢,动词

乃令张良留谢.辞谢,动词

D. 卮酒安足辞.推辞,动词

何辞.为告辞,动词

9.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

①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③范增数目项王④秋毫不敢有所近⑤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⑦拔剑切而啖之⑧沛公

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⑦

C、②⑤⑦⑧

D、②④⑥⑧

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沛公奉卮酒为寿”一句中的“寿”在这里是祝人健康长寿的意思。

B、古语中“山东”指泰山以东的地区,“河北”指黄河以北的地区,如文中“沛公居山东时”、“将军战河北”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崤山

C、“沛公”指的是刘邦,因其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故称“沛公”。

D、“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文中指项羽。

二、填空题(共30分)

(一)古今异义(每空1分,共10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古义:省略,以之为古义:东方路上的主人以为东道主

今义:认为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

..

..之往来 3.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古义:缺乏的东西

今义:出门时携带的包裹、箱子今义:疲乏困倦

4.约为婚姻

..

古义: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今义:结婚的事情或男女双方因

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二)词类活用,指出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每空1分,共10分)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烛之武退.秦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

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边境

皆白衣冠

...以送之名词作动词,穿上白衣服,带上白帽子

使使

..以闻大王使动词,派遣

使动词作名词,使者

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

(三)一词多义,解释加点词的词性并翻译(每空1分,共10分)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介词,替,给动词,设计

为客为何者动词,做,干

窃为大王不可取也动词,认为

我为鱼肉动词,作为

何辞为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

辞今者出,未辞也动词,告辞

大礼不辞小让动词,考虑

三、翻译下列句子。(每题5分,共50分)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即使太子不说,我(也)希望可以前往秦国,现在去却没有信物,那么秦王未必

可以亲近。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并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怎么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如果放弃灭郑,而让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

(6)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大西边的疆域。(7)孰与君少长?

(项伯)和您比,谁大谁小?

(8)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现在别人正是刀和菜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告辞呢?

15.名句默写(10分,每空0.5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3)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5)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7)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9)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0)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11)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13)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14)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1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讲课稿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 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小编寄语: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文言文的翻译,这是老师在进行文言文课文讲解的时候的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帮助大家学好高一语文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①《赤壁赋》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歌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在天空里乘风浮游,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脱离人世飞去,生出翅膀,飞天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边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用桨板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进。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声调和节拍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倾慕,既像啜泣也像低诉,尾音婉转悠长,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潜伏在深渊的蛟龙闻声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严肃起来,整理好衣襟端坐着,问同伴:“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相互环绕,山树茂密,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战船绵延千里,旌旗遮盖住天空,在江边斟酒,横转长矛吟诗作赋,本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叶小舟,举起酒器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样寄托在天地间,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希望与神仙作伴遨游长空,与明月一同长久存在。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能把箫声托付给秋风。”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逝去的就像流水,却并没有流走;像月亮那样有圆有缺,但始终没有消减或增长。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是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上天的无尽宝藏,你我可以一起享用。”于是同伴喜笑颜开,更换酒器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经吃完了,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交错地睡在一起,不知不觉天边已经微白。 ②《游褒禅山记》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一(新课标必修一)

2017届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一(必修一)导学练编号:gsywdxl-19 主备人:邓海云审核人:高三语文组 高三班号姓名:《烛之武退秦师》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 ..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4.夜缒而 ...出。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6.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7.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吾其.还也。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荆轲刺秦王》 9.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 ..地,至燕南界。 10.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 ...。 ...,邑万家 11.诚.能得樊将军首,……秦王必说见 ..报太子。” ..臣,臣乃得有以

12.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1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 ...,邑万家 ...,将奈何? 14.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 16.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17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 ..之。 18. ...........!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1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0.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1.燕王拜送于庭,使使 ..以闻.大王。 22.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 ..武阳,前为谢.曰 23.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 24.遂拔以 ..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25.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答案版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 《劝学》一、实词,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学不可以已.停止 2、冰水为.之动词,做成的 3、木直中.绳合乎 4、輮以为 ..轮把----作为 5、金就砺 ..则利靠近磨刀石 6、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片刻,短时间 7、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跟 8、声非加疾.也快,引申为洪亮9、而闻者彰.清楚 10、假.舆马者,非利足 ..借助脚走得快 11、而致.千里达到 12、而绝.江河横渡 13、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半步 14、锲.而不舍用刀雕刻 15、用.心一.也因为专一 16、用心躁.也浮躁 二、虚词,请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介词从,表对象,2介词,比,表比较 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表比较于:善假于物也介词,向,引出对象然:輮使之然也代词,这样 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 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但是 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转折,但,却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 而: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而: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 而: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而:顺风而呼表修饰 而: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表转折而: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表转折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表转折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顺承而: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 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词相当于“于”,对 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连词,用来 三、通假字: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3、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四、古今异义词: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对句中的意思加以解释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广泛地学习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爪子和牙齿 3、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寄托,藏身 五、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指出是哪种活用类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3、积善成德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六、特殊句式:请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的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用之帮助定语后置 2、輮以为轮省略句,以为,以之为,把----作为 《师说》 一、实词,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以道为师,即学道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自身,糊涂啊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阿谀奉承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屑一提 5、圣人无常师固定的老师 6、郯子之徒一类人 7、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 8、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9、作《师说》以贻之 赠送 二、虚词,请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用来 之: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之: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道理之:吾从而师之代词,他 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实词】 1、贰 ①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许,左右) 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何许人,何处人)

4、阙 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②què城楼城阙。 ③quē侵损,削减。(本文:阙秦) ④quē通“缺” 5、微 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细小,轻微(同现义) 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成语) 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见微知著(成语) 微访(暗中查访) 6、敝 ①坏,破旧。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敝帚自珍 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

文言知识竞赛

高二年级“迎中秋”文言知识竞赛 组办:高二语文组 注:本次竞赛满分200分,时间是100分钟。同学们要认真审题、作答;书写工整。 识记词义我第一! 一、解释下列重点字词义(每小题2分,共40分) 1、维:时维九月() 2、序:序属三秋() 3、披:披绣闼() 4、甫:遥襟甫畅() 5、凌:气凌彭泽之樽() 6、舛:命途多舛() 7、怒:怒而飞() 8、斯:风斯在下矣() 9、夭阏:莫之夭阏()10、抢:抢榆枋而止()11、恶:恶乎待哉()12、险衅:臣以险衅()13、见背:慈父见背()14、夺:舅夺母志()15、祚:门衰祚薄()16、鲜:终鲜兄弟()17、婴:而刘婴疾病()18、琴:乐琴书以消忧()19、听:听臣微志()20、引:控蛮荆而引瓯越()文言翻译我最行!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50分) 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诵名句我拿手! 三、情景式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0分) 1.《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自责而回头不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表达归心似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 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

2020年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范文

【一】 (一)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4、吾师道也。(学习) (二)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的著作) (三)穷 1、穷回溪。(走到尽头) 2、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3、而不知其所穷。(尽头) (四)绝 1、而绝江河。(横渡) 2、不绝如缕。(断) (五)梦 1、卧而梦。(做梦) 2、梦亦同趣。(名词) (六)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 2、始指异之。(才) 3、游于是乎始。(开始) (七)则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 (八)惑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九)行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 2、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 (十)复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

(十一)如 1、纵一苇之所如。(往) 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 (十二)东 1、东望武昌。(向东) 2、顺流而东也。(东下,东进) (十三)然 1、凌万顷之茫然。(……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 (十四)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十五)异 1、始指异之。(以……为异)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十六)特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十七)为 1、余自为僇人。(成为) 2、故为之文以志。(介词,表目的) 3、輮以为轮。(做) (十八)夫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首语气助词) 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那) (十九)道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传统) 【二】 (一)而 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⑽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文言文大全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像梦一般地, 彷徨在悠长、悠长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又寂寥的雨巷,像梦中飘过 我希望逢着一枝丁香地, 一个丁香一样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结着愁怨的姑娘。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她是有到了颓圮的篱墙, 丁香一样的颜色,走尽这雨巷。 丁香一样的芬芳,在雨的哀曲里, 丁香一样的忧愁,消了她的颜色, 在雨中哀怨,散了她的芬芳, 哀怨又彷徨;消散了,甚至她的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太息般的眼光 撑着油纸伞丁香般的惆怅。 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独自

像我一样地彷徨在悠长、悠长 默默彳亍着又寂寥的雨巷, 冷漠、凄清,又惆怅。我希望飘过 她默默地走近,一个丁香一样地 走近,又投出结着愁怨的姑娘。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重点分析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特殊句式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同无能为也已:,“矣”已,了。 共其乏困: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实词活用: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订立盟约。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削减。 4 名词使动用法, 利,名词使动用法,得到好处。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损害。 4、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一、古今异义: 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二、固定句式: 言于……曰:对……说。所字结构”所+动词= 名词性短语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3、变式句(倒装句):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何有厌? 六、重点虚词: 之 1、代词。 2、助词:(1)“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提前宾语 (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以 1、介词,凭借,用。 2、连词,因为。 3、相当于“而”: (1)表并列 (2)表转折(3) 表递进(4)表承接(5)表修饰4、表目的,来。 为 wéi 动词,做。 wèi 介词,替,给。 夫 fū名词,男子;老师;丈夫。 f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代词,那。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练习3) 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2.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3.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 夜缒而出(在夜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在早上、在晚上) (2) 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 (3) 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 (4) 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鄙:远方的土地)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 (6) 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 阙秦以利晋(阙:使……损害)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却) 4、一词多义

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欢喜,高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 二、文言虚词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主语“烛之武”) (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 (3)子犯(晋侯)击之(省动词宾语“晋侯”) (4)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省介词宾语“之”)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介词“于”) 3.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结构后置) (2)且贰于楚(于楚贰,介宾结构后置)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于郑伯言,介宾结构后置) (4)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一、文言实词 1 . 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故振慑(振,通“震”,震慑。)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 2.古今异义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通“_____”,______) 2.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通“_____”) 3.失其所与,不知(“_____”通“______”) 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同“______”)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三、一词多义 1.微: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 ) (3)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 ) 2.若: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 ) 3.鄙: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 (2)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 ) (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 (4)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 ( )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4.图: (1)唯君图之( ) (2)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 (3)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 ) (4)不图子自归( ) 5.以: (1)以其无礼于晋 ( ) (2)敢以烦执事( ) (3)越国以鄙远( )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5)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 (7)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 )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 1.《烛之武退秦师》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 2.许 公曰:“……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杂然相许(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3.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4.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答案】

1.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是“以……为边邑”/边远的地方/见识短浅/自谦之词; 2.答应/表处所/赞同/表约数; 3.假如/似乎,好像/比得上; 4.疑问代词,何/兼词,在那里/疑问代词,哪里。 二、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2.越国以鄙远( ) 3.既东封郑( ) 4.与郑人盟( ) 5.既东封郑( ) 6.越国以鄙远( ) 【答案】 1.军,名词做动词,驻军; 2.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3.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4.盟,名词做动词,结盟; 5.东,名词做状语,在东边; 6.远,形容词做名词,边远的地方。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寡人之过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宾语前置句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2.状语后置句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3.省略介词“于”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4.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 2.《荆轲刺秦王》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见 图穷而匕首见( ) 未得与项羽相见(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2.谢 前为谢曰( ) 多谢后世人( )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归纳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文言文之知识归纳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虚实词 2、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及规律 二、学习重点 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三、学习难点 掌握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规律。 一.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秦伯说,与郑人盟 已通矣:了 共通供,供给 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5.往而不反者 6.秦王还柱而走 知通智,明智 反通返,回来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9.距关,毋内诸侯 10.张良出,要项伯 卒通猝,突然 距通拒,把守 “要”通“邀”,邀请 11.令将军与臣有郤 12.燕王拜送于庭 1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郤”通“隙”,隔阂、嫌怨 庭通廷,朝廷 不通否,否则 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倍”通“背”,背叛 “蚤”通“早” 二.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名词的活用 ⑴①晋军.函陵:驻扎 ②道.芷阳间行:取道 ③籍. 吏民:登记 ④又前.而为歌曰:走向前 ⑤乃朝服..,设九宾:穿朝服 ⑥沛公欲王.关:称王 ⑦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看 ⑧刑. 人如恐不胜:施加刑罚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名词活用为动词 。 ⑵①夜.缒而出:在夜里 ②朝.济而夕. 设版焉:早上;晚上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在西边④发尽上. 指冠:向上 ⑤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⑥秦兵旦暮.. 渡易水:早晚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 ⑧函.封之:用木匣子 ⑨进兵北. 略地:向北 ⑩箕.踞以骂曰:像簸箕一样 ?间. 至军中:从小路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名词活用为状语 。 ⑶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之:让......为王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名词的使动用法 。 ⑷①越国以鄙.远:把......作为边界 ②既东封. 郑:把......作为边界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名词的意动用法 。 2.动词的活用 ⑴且君尝为晋君赐. 矣:恩赐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动词活用为名词。 ⑵①烛之武退.秦师:使......撤退 ②项伯杀人,臣活. 之:使......活着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灭亡 ④使使以闻.大王:使......知道 ⑤若不阙.秦:使......减少 ⑥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人教版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

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高中语文必修一-五文言文实词虚词全译练习题目

b苏教版必修文言文课文全译全练 必修一 劝学 2 师说 6 赤壁赋 12 始得西山宴游记 18 必修二 六国论 22 阿房宫赋 29 念奴娇·赤壁怀古 3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7 必修三 离骚(节选) 39 指南录后序 43 五人墓碑记 49 烛之武退秦师 55 谏太宗十思疏 60 廉颇蔺相如列传 65 鸿门宴 73 秋水(节选) 80 非攻(节选) 82 察今(节选) 84 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89 寡人之于国也 93 《黄花冈烈士事略》序 98 蜀道难 103 登高 105 琵琶行 107 锦瑟 110 虞美人 112 蝶恋花 114 雨霖铃 116 声声慢 118 滕王阁序 120 秋声赋 126 必修五 陈情表 131 项脊轩志 136 长亭送别 141 报任安书 143 渔父 150 逍遥游 154 兰亭集序 160

劝学 【课文全译】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 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 ..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3.词类活用 (1) 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 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 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 “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 ..(跨十步,至十步) (5) 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 二、文言虚词 1.而 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诃,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于 (1) 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