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护岸设计

生态护岸设计

生态护岸设计
生态护岸设计

9.5.2 生态护岸设计

9.5.2.1 工程设计的原则目标

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中,建议遵循下列原则: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生态系统的自设计、自修复;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反馈调整式设计[4]。根据护岸工程的特点,结合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在生态型护岸设计中应依照岸坡稳定、正常行洪、表面异质、材质自然、内外透水、及成本经济等原则来进行。生态型护岸设计的最终目标应是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使工程结构对河流的生态系统冲击最小化,不仅对水流的流量、流速、冲淤平衡、环境外观等影响最小[5],而且要适宜于创造动物栖息及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多样性生活空间。

9.5.2.2 工程实施前的调查

对于所提出的各种生态护岸设计方案,在选用之前应对工程区进行调查,以确定生态工程技术是否适用。建议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河势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岸坡土体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工程区关键物种的分布,工程管理状况,现场可用或容易取得的施工材料,有无严重的土质和水质污染,工程施工是否会带来新的生态问题,以及是否需要相应的补偿措施等。水文调查的重点之一是对当地的正常水位及最高、最低水位有一个了解,掌握水位的季节变化规律。工程管理状况的调查内容建议包括能否采取措施防止人为或动物破坏。调查关键物种时应明确不同植物类型对河流采光的影响程度。同时,应与当地环境部门进行协商,尤其注意项目实施是否影响当地的湿地地区。

9.5.2.3 植物种类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非常必要。采用天然材料护岸时,特别是通过植被措施护岸时,不同植物材料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对于水位和底土土质的适应性。可根据不同水位,结合当地情况,将河流岸坡分为干燥、偶然的洪泛带,潮湿、季节性洪泛带,沿岸水位变动带,淹没带等几个区域[6],在不同区域选取适合的植物种类(图2)。一般来说,混合使用几种不同的植物往往比使用单一植物种类更为有利[8]。另外,现场或现场附近已有物种对于护岸工程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可在当地苗圃种植培育所需植物种类,但要考虑到工程施工中的时间因素。

9.5.2.4 反滤层的设计

在生态型护岸工程中,除考虑传统的技术要求外,还要兼顾生物栖息地的加强和改善等要求,因此要引入一些新的结构型式,以利于植被的生长发育,如石笼、间插植被的堆石、空心混凝土块、生态砖、鱼巢砖等。如这些结构直接作用于土坡上,在水流和波浪的淘刷作用,下垫土层在植被完全发育之前将会受到严重的侵蚀,从而使防护结构失稳,影响栖息地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不利于生态系统的修复。因此,在这些防护结构下面设置土工合成材料或碎石反滤层十分必要。

在土工合成材料作为反滤层的生态型护岸工程中,除了对土工合成材料的保土性、透水性、防淤堵性、及强度有所要求外[9],对于土工合成材料的可栽种性也应有所要求,可栽种性指的是相对植物向上生长的可长穿性或植物向下扎根的可植根性。对于土工合成材料层,其可栽种性通常与力学和水力性能要求相矛盾。从可栽种性的角度出发,大孔径或大网眼的土工材料比较适宜,而与此相对的是力学和水力性能要求,特别是在有粘性的细粒土壤中要求相应的土工材料孔径更小。土工材料的可栽种性是由许多不同因素决定的,它不仅与土工材料的孔隙直径、厚度、构造等特性有关,而且还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曝露情况、降雨、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等因素相关[10]。在生态型护岸工程中最好使用可被生物分解的土工合成材料层,其分解后可促进腐殖质的形成,如黄麻、椰壳纤维、木棉、稻草、亚麻等天然纤维制成的材料。此外,不同的植被方式、期望使用年限、腐烂时的分解产物等问题也会影响工程效果。因此,对于所使用的土工材料,除了进行传统的物理性能指标、力学性能指标、水力性能指标、及土工材料与土相互作用性能指标的测试外,还应进行试验以确定土工材料的可栽种性。

9.5.2.5 生态型护岸工程中的岸坡稳定分析

在生态型护岸工程中,主要措施之一是在河道岸坡上合理引入植被,包括草本植物及木本植物等。利用植被加固河道岸坡的方法自古有之,近几十年又在欧洲、北美、亚洲等地河流生态修复工程中广泛应用,成为稳定边坡、控制侵蚀和修复生境的重要工程手段[8]。植被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植物根系对坡岸的稳定作用、对河道坡岸栖息地的改善、减少底栖动物对坡岸的破坏、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和质量、降低河道坡岸造价等方面。不过,植被可能会造成较高的水力糙率,从而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植物的茎最好具有足够的柔性,以防止洪水期间植被形成的阻力会将植物连根拔起,引起岸坡局部失稳[6]。木本植物对河道岸坡的稳定性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影响,但总体上对岸坡稳定性是有利的,其影响机理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根系加固、调节土体含水量、拱柱支撑、附加荷载作用、根系楔入作用、转动作用等,后三个方面属于岸坡稳定的负面影响因素。近年已有一些针对木本植物根系在河岸防护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并开发了相应的稳定预测模型,如GWEDGEM[11]。

通过现场调查、照片对比等方式对岸坡状态进行的定性评估可以为其整体稳定性分析提供重要依据,除了可对其破坏机理进行识别外,也可对其整体稳定性进行初步判断。对于植被型岸坡稳定状态的定量分析仍可基于抗剪强度和剪应力分析来进行评价,抗剪强度由土体凝聚力和摩擦作用提供。目前,根据不同的理论基础,抗剪强度的确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2,13,14]:

(1)基于根系加筋原理的抗剪强度增量:将边坡土体可看作是根系-土体复合结构,根系在土中起到加筋作用。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的假设:根系破坏的原因为根系断裂从而以一个统一的抗拉强度来模拟根系拉断、拉伸及滑动三种情况;根据一些试验研究成果,可以假定在发生剪切之前,根系与滑动面垂直[15];根系不改变土体的内摩擦角。

(2)基于非饱和土理论的抗剪强度增量:实际上,有植被生长的边坡大部分都在地下水位以上,属于非饱和土坡。因此非饱和土的强度模式更符合实际情况,非饱和土的强度模式可采用Fredlund和Morgenstern等人(1978)提出的广义莫尔库伦破坏准则,表示为:,其中:''tan)('tan)('υυστwaauuuc?+?+=τ---土体抗剪强度(kN/m2);---土体有效凝聚力(kN/m'c2);σ---法向应力(kN/m2);---破坏面上的孔隙气压力;---破坏面上的孔隙水压力;---当为常数时强度随auwu'υ)(wauu?)(au?σ而变的第一有效内摩擦角;''υ---当)(au?σ为常数时强度随而变的第二有效内摩擦角。当土体中含有根系时,根据根系加筋原理,将会增加土体的凝聚力,则抗剪强度表达式为:,其中,)(wauu?''tan)('tan)('υτυστwaafuuuc?+Δ+?+=fτ---土体抗剪强度(kN/m2);τΔ---

由于根系加固作用而增加的抗剪强度(kN/m2)。通过公式变形,'tan)(υστafuc?+=,其中,c---土体的总凝聚力,由于抗剪强度公式保持了传统形式,因而也沿用传统饱和土的边坡稳定分析程序求解植被型岸坡稳定问题,如毕肖普等方法。

(3)基于摩尔强度包线的抗剪强度增量:前两种理论观点将有根系土体抗剪强度的增加归结为土体凝聚力的增加,及不饱和土中基质吸力的作用。与之不同,有的理论认为植被根系对于岸坡的防护作用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土颗粒之间的摩擦力,这些土颗粒将剪应力从土体转移到根系加固体系;在有根系加固作用的柱状土体和没有根系加固的区域之间存在拱效应。在法向总应力较小的范围内,抗剪强度的库仑近似值和摩尔强度包线值有很大不同,内摩擦角也有较大变化(图3)。因此,应考虑土体属性改变引起的土体内摩擦角的增大对土体抗剪强度的作用。另外,对于非饱和土中的基质吸力,这种观点认为因基质吸力作用而增加的凝聚力仅仅是短暂的,可不考虑其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9.5.2.6 工程实施后的监测和评价

生态型护岸工程建设完成后,应进行监测和维护,尤其在工程完成后的第一年,以确保植被有充分的成活率,并应提前评估干旱或洪水等恶劣天气对工程所产生的影响。制定监测计划应包括明确目标、确定监测对象、制定监测方案、收集数据及整理结果等几个主要部分。某些监测对象的可测量属性和评估技术参见表9.1。

表1 监测对象的测量属性和评估技术[16]

山东省生态河道设计要点

精心整理 山东省生态河道设计要点 前言 山东省河流均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分属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独流入海水系。由于山东半岛三面环海,雨水集中,有利于河系发育,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km/km2。山东境内黄河横亘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其他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干流长度在5km 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10km 以上的有1552条,流域面积在200~3000km2的河流有389条。 (试行)。 10总则 1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结合山东省河道实际情况,制定本设计要点。 2、本设计要点适用于我省中小河流(流域面积50~3000km2)治理项目的规划设计,流域面积小于50km2或大于3000km2以上的河流可参照执行。 3、本设计要点主要适用于生态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阶段,可行性研究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可参照执行。 4、本设计要点主要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河道生态建设技术规范》(DB33/1038-2007)、《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

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关于印发<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的通知》(水利部、财政部水规计[2011]277号)等有关规范规程和文件。 在生态河道治理设计中,应按照国家和山东省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结合本要点的规定编制。 一、基本资料 1、自然地理状况 简述河道地理位置、所属区域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河流水系、生态环境等基本自然地理状况。 2 3 4 根据的规定, 的有关规定。 二、水文 法。 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实测洪水资料短缺时,可根据经审批的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四)应根据类似地区或相邻河流的设计洪水成果,以及治理河段的历史洪水调查分析成果等资料,对采用的设计洪水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 (五)涉及排涝工程的,应根据相关规划和涝区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情况合理确定排涝原则和标准,划分排涝分区,进行排涝水文计算。 三、工程地质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适用规范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护岸设计 郝文奎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护岸设计郝文奎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形势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巨大,在诸多生 态破坏中,人们对河流生态的破坏是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利工程在不同程 度上遭到破坏,使得河道的功能衰退、水质下降,同时传统的河道护岸方式的弊 端也逐渐显露出来,生态护岸的建造与其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整 个生态护岸工程中,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与河道周围环境保持一致性,改 善河道功能,最终使河道为城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护岸;设计 前言: 水利工程中的生态护岸型式主要有自然原型护岸、自然型护岸和多自然型护岸,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按照安全稳定性、经济有效性、生态持续性、 因地制宜性、空间异质性和景观亲水性六个重要原则进行科学设计。在水利工程 中合理应用生态护岸型式,还要充分结合相应水利工程的断面形式、环境条件、 水流条件以及各种其他要求对护岸植物实现合理化选择,以保证生态护岸型式可 以发挥出最佳的功能作用。 1生态护岸概述 生态护岸就是恢复自然状态的自然河岸,或者拥有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转 变传统的混凝土护岸结构,改造为生物与水、土体与水体相互涵养的自然护岸形式。生态护岸包括了渗透性能突出的河岸基底与自然河床,河流地貌多样化且非 常丰富,能够切实提升河流水体与河岸彼此之间的调节功能和水分交换能力,同 时还能有效抵抗水流冲击力,达到护坡目的。 2生态护岸的作用 2.1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与净化水质 地表水和地下水之所以能够相通、互相补给、交换是靠生态护岸做连接渠道。在河道水位较高、水源充足的情况下能够将水源流入到地下水当中,给地下水做 补给,充分的涵养水源;而当情况反过来,遇到雨水较少的干旱时节时,河槽里 的水量就会变得很少,就需要地下水的补给。关于水土保持方面就是生态护岸当 中种植的水生植物可以快速的将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然后将有害物质进行吸收,从而保证水源的纯净,净化水质维持生态护岸的水土环境,使护岸的生态环 境保持恒定状态。 2.2保持生物多样性 生态护坡为河湖鱼类、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确保 了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改善水质,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提出:一定要重视生态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保护陆地和海洋生物 的多样性。生态型护岸就可以满足这一点,不同于传统的河道护岸。传统的河道 护岸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让水生动物失去巢穴,阻碍两栖动物的生存繁衍。传 统护岸会使自然河流的生物链损坏,严重时水生动物甚至会频临灭绝,而生态护 岸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可以有效的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2.3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护坡增加了绿化的面积,水面与绿化交相辉映形成优美的自然风光,而 且生态护岸可以把河道治理的纯净自然、清澈见底,并且有丰富的生物种类,河 道里鱼虾富足、水生植物绿草盈盈,从而形成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观,让人们感觉 到生命的活力。这些有生命力的景色可以让现代人感受到回归真我的恬静氛围。

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综述

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综述 发表时间:2017-11-13T10:06:37.9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作者:刘蓉谭菲菲 [导读]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非常快,因此,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保问题更加的重视,这也是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的重要措施。文章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探讨。 北京中环世纪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分公司山东青岛 266033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非常快,因此,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保问题更加的重视,这也是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的重要措施。文章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对生态规划设计进行重视,对推动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分析,对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面临着水土严重流失,森林植被锐减、水资源匮乏、水体、大气污染严重等现象,这些现象同时又影响了城市化发展进程,也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生态城市化建设是本着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环境良好的规划,既减轻环境负担又给人们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城市不仅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还要满足生理、精神生活需求,是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考虑环境与生态协调和谐发展,从而,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随着人类文化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态自然的追求和品质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高,生态城市的发展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进步、经济稳步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计划,更是一项利国利民、时间久远、意义重大的任务。 二、城市规划中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在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时候,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编制城市规划的时候要非常的科学,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在新的时代,城市规划发展也要与时俱进,现在,人们对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视,因此,在城市规划方面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重视。生态城市建设不仅仅能够在经济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生态经济方面也能够获得更好效果。在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改善都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同时,对不同的城市进行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时候都有不同特点。在进行基本设计的时候,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要实现建筑和园林共同发展,可以将街道建筑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进行有力的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江河湖泊进行保护,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能更好的对生态环境和城市文化进行更好的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更好的结合。对生态示范园区建设也要进行重视,可以以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建设循环经济,同时在旅游、教育、医疗和文化建设方面也要进行重视,建立生态产品开发,同时也能对产业格局进行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能够提高生态经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比重,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要进行环境信用评级,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 3、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 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不利影响。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此外,建筑物周围的植物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周围空气质量,降低污染。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成绩的绿色容积,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就目前来看,城市绿色容积率的确定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首先,可以根据设计师的对整个城市规划所期望的绿化效果来确定;其次,也可以根据有地块预设的绿化功能的比例来确定;再次,可以根据地块未来发展方向的绿地面积指数来确定。 4、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我们的祖先将城市建在有水的地方,大江大河的沿岸都是城市的聚集地。所以,我们的城市都有很好的生态基础。对于这样的状况,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发展。 5、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包括城市内外环境的设计。在城市层面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城市的发展边界和缓冲区、保护城市内外联系的生态廊道,具体到更小尺度上应涵盖控制地块的绿色容积率,绿色容积率是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生态量度。近些年,规划设计者已经认识到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的将绿色生态概念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市的绿色容积率,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6、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 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城市整体规划,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规划应按照城市区域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遵循生态规律,优化产业布局,控制城市工业规模,进行生态监管,重点搬离市区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同时,加强城市上风方向、城市水源及环境脆弱地带的保护,严禁项目建设,堵住污染源头,达到城市规划的思维超前、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优美的良好效果,为人们工作、学习、居住提供良好环境。

生态护岸设计

9. 5."2生态护岸设计 9. 5." 2.1工程设计的原则目标 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中,建议遵循下列原则: 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生态系统的自设计、自修复;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反馈调整式设计。根据护岸工程的特点,结合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在生态型护岸设计中应依照岸坡稳定、正常行洪、表面异质、材质自然、内外透水、及成本经济等原则来进行。生态型护岸设计的最终目标应是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使工程结构对河流的生态系统冲击最小化,不仅对水流的流量、流速、冲淤平衡、环境外观等影响最小,而且要适宜于创造动物栖息及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多样性生活空间。[5][4] 9. 5." 2.2工程实施前的调查 对于所提出的各种生态护岸设计方案,在选用之前应对工程区进行调查,以确定生态工程技术是否适用。建议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河势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岸坡土体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工程区关键物种的分布,工程管理状况,现场可用或容易取得的施工材料,有无严重的土质和水质污染,工程施工是否会带来新的生态问题,以及是否需要相应的补偿措施等。水文调查的重点之一是对当地的正常水位及最高、最低水位有一个了解,掌握水位的季节变化规律。工程管理状况的调查内容建议包括能否采取措施防止人为或动物破坏。调查关键物种时应明确不同植物类型对河流采光的影响程度。同时,应与当地环境部门进行协商,尤其注意项目实施是否影响当地的湿地地区。

9. 5." 2.3植物种类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非常必要。采用天然材料护岸时,特别是通过植被措施护岸时,不同植物材料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对于水位和底土土质的适应性。可根据不同水位,结合当地情况,将河流岸坡分为干燥、偶然的洪泛带,潮湿、季节性洪泛带,沿岸水位变动带,淹没带等几个区域[6],在不同区域选取适合的植物种类(图2)。 一般来说,混合使用几种不同的植物往往比使用单一植物种类更为有利[8]。另外,现场或现场附近已有物种对于护岸工程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可在当地苗圃种植培育所需植物种类,但要考虑到工程施工中的时间因素。 9." 5. 2."4反滤层的设计 在生态型护岸工程中,除考虑传统的技术要求外,还要兼顾生物栖息地的加强和改善等要求,因此要引入一些新的结构型式,以利于植被的生长发育,如石笼、间插植被的堆石、空心混凝土块、生态砖、鱼巢砖等。如这些结构直接作用于土坡上,在水流和波浪的淘刷作用,下垫土层在植被完全发育之前将会受到严重的侵蚀,从而使防护结构失稳,影响栖息地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不利于生态系统的修复。因此,在这些防护结构下面设置土工合成材料或碎石反滤层十分必要。 在土工合成材料作为反滤层的生态型护岸工程中,除了对土工合成材料的保土性、透水性、防淤堵性、及强度有所要求外[9],对于土工合成材料的可栽种性也应有所要求,可栽种性指的是相对植物向上生长的可长穿性或植物向下扎根的可植根性。对于土工合成材料层,其可栽种性通常与力学和水力性能要求相矛盾。从可栽种性的角度出发,大孔径或大网眼的土工材料比较适宜,而

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27T17:21:21.6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作者:陈善婷 [导读] 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涵很广,它与绿色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城市这些发展模式联系紧密。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伊宁 835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主要环境,对于人类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同时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对象。城市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同步进行。在环境保护理念日渐强烈的今天,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要求和发展方向。文章围绕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一、生态城市的特征 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涵很广,它与绿色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城市这些发展模式联系紧密,但是也有一定区别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它具有以上城市发展模式的一些特征,但是以上各种发展模式都不足以表现生态城市发展的全部特征。具体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生态城市应当使城市的发展与自然和谐 生态城市的建设应当使人和自然都能够和谐发展,使人的生活能够与自然联系更加紧密,城市的发展中应当有更多的自然因素,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系统中的转化二氧化碳功能、多种生物之间共生共赢、优化改善水资源环境功能、适度自动调节容量功能和生态风尚功能。在环境的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不影响经济的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良性发展。使生态城市的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良好,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能使人文气息浓厚,使这两者之间互惠互利,充满活力地共同互相促进发展。 1.2生态城市的发展是可持续而又高效的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但是生态城市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城市的发展不能只注意周围自然环境的保护,还应当在注意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注意更多的使用可再生资源,加强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能力,注意保护自然界中的自我循环系统和物种生态多样性,使人类活动科学合理的使用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能够使子孙后代也能够有一个满足其发展需求的资源环境与自然环境,而不是只顾眼前的欲望需求而不顾后果的满足一时的繁荣而造成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的后果。 1.3生态城市系统应当达到整体协调 生态城市的发展并不能只追求环境或者是经济的单一保护或发展,应当是使经济、社会与环境这三个方面作为一个系统来整体考量效益,在整体协调的视角下处理经济发展、人类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整体,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地域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支持,所以应当运用整体系统的生态理念来指导发展符合这个地区特点及本地人类特点的城市,从而使这个城市的发展能够与这里的人口、物质、资源和文化良好的联系起来,使城市能够真正的实现生态型发展。 二、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 2.1自然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生态环境是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对自然生态基础进行充分利用,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现象。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要对其进行保护,避免对城市原有生态自然环境产生破坏,然后根据区域性特征,对生态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规划设计。 同时,也要改善和管理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借助生态学原理和设计原理,合理改造原始生态环境,更好的将其应用到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并提升其生态价值,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以西北为例,牧草充足,可以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对其进行应用,既能够优化该地区生态环境,又能够对人们的居住环境进行充分绿化。 2.2人口容量规划设计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大量资源和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建设规模逐渐增加,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城市用地、能源使用以及城市用水压力越来越大,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城市人口容量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内外先验经验,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城市空间布局、交通体系以及基础设施等对产业以及人口碳排放量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合理规划土地分配方式、交通发展模式以及城市布局,减少城市碳排放量。 2.3生态建筑规划设计 生态建筑注重自然能源的高效利用,生态建筑技术也追求高效、环保、无污染的能源利用技术,从而创造出舒适的、和谐的、与自然共存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不仅与环境相融合,而且主动的利用生态环境与气候效应带来的有利条件,充分使用自然环境及气候所适合的适宜技术改善生态建筑的舒适度及减少对于资源的浪费及提高对于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所以在生态建筑规划设计时,一方面为城市原有地区改造建设及城市向周边延伸建设。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发展利用生态建筑技术,将有效改善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紧张关系、城市水资源循环及城市建设及改造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在城市原有城区改造方面,根据建筑特点,探索和引进合理的绿色建筑改造技术加快现有城区建筑的节能改造,并且在城市建筑拆除过程中,推广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回收技术和设备。在新城区的建设中,以公共建筑及公益建筑为突破口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在新城市建筑中推广利用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并且在新城区建设中注意排水管道的设计建造,在城市建筑中加强节水及用水设施的普及,提高城市水资源流通及利用率。 2.4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积极推广使用清洁型的公共客车、出租汽车,并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提高新能源公共汽车的数量及普及率和传统燃油公共汽车的替换速度。在良好的基础上发展智能交通,利用当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系统中人、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之间的有机联系,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真正意义上提高公交的吸引力,促进公交的发展,并且注重自行车及人行的设施、站点及道路规划设计。在新城区的建设中,加强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联系,引入TOD等绿色交通理念,合理配置土地及城市功能,以减少城市内部的长途交通,形成以交通节

[20130322]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指南

水务“十二五”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指南研究及编制 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指南 (试行) 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指南编制课题组 2012.12

参加人员 刘晓涛阮仁良李巍朱雪诞魏梓兴王晖卢智灵孟智奇卓元午赵井根王丽卿蔡育左倬季高华杜心慧盛晖蒋欢朱斌张鑫

2000年以来,本市相继实施了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及“十五”和“十一五”两个五年计划,加大了河道水环境的整治力度,实现了“2005年底中心城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2010年底郊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的阶段性目标,全市河道水环境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上海河道水环境治理方向将从“消除黑臭、改善水质”为主向“稳定水质、修复生态”为主转变。 为全面推进“十二五”期间河道生态治理工作,上海市水务局于2011年4月15日印发了《关于开展河道生态治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暂行)》,指导2011年率先进行的河道生态治理试点工程的实施。在总结本市历年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及2011年试点工程的经验教训及技术优化的基础上,形成《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指导及规范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设计。 本指南在试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及补充的建议,请将相关资料寄送至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项目组,邮编200434,上海市逸仙路388号810室,以供修订时参考。

1、总则 (1) 2、规范性文件及规程规范 (3) 3、术语及定义 (5) 4、分类 (7) 5、河道生态治理的一般规定 (8) 6、河道生态治理设计主要内容 (9) 6.1河道生态治理设计主要程序 (9) 6.2不同类型河道设计重点 (12) 6.2.1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区河道 (12) 6.2.2新城新镇和大型居住区河道 (12) 6.2.3农村地区河道 (13) 6.3现状调查及分析 (13) 6.3.1水质调查与分析 (14) 6.3.2底质调查与分析 (14) 6.3.3水生态调查与分析 (15) 6.3.4水文调查 (15) 6.3.5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15) 6.3.6陆域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 (16) 6.4河道设计 (16) 6.4.1河道平面形态设计 (16) 6.4.2河道断面形式设计 (18) 6.4.3河底微地形的设计 (19) 6.4.4硬质护岸改造设计 (21) 6.4.5河道水质净化辅助技术 (22) 6.4.6亲水性设施设计要点 (24) 7、生态护岸材料 (26) 7.1一般规定 (26) 7.2石笼 (28) 7.3生态袋 (29) 7.4生态混凝土块 (31) 7.5开孔式混凝土砌块 (32) 7.6叠石挡墙 (32) 7.7干砌石护坡 (33) 7.8抛石护岸 (33) 7.9网垫植被类护坡 (34) 7.10植生土坡 (34) 7.11新型生态护岸材料的应用 (34) 8、陆域植物群落恢复设计 (36)

河道生态护岸设计概况

1、护岸型式及选择 1.1形式概念: 生态护岸有自然护岸、人工护岸和生态护岸三种基本形式。 自然型生态护岸形式为河道天然(自然)形成的驳岸防护体系。 人工护岸形式是按河道防洪排水、灌溉输水、航运交通、水生养殖等功能而进行工程需要建设相结合的各类护岸防护形式。 生态护岸形式是按自然驳岸形式和人工护岸功能体系、实现生态功能的无缝融合、“天人合一”的统一形式。 1.2生态护岸的生态功能表现在具有实现水土保持、物质交换、环境空间等三方面的具体实施措施。 1.3组合形式的生态护岸的基本形式可有直立(挡土墙)、坡形、多极、平台及相互组合并与景观相结合的具体型式。 1.4型式选择 1.4.1基本规定 生态护岸设计的形式应遵循满足河道功能、坡体安全稳定、结构适应耐久、维持生态平衡的原则。 生态护岸的坡体安全稳定符合现行规范的相关安全稳定的要求。 生态护岸的结构形式应满足现行规范工程结构使用年限的要求。 生态护岸应就地取材、利于施工和维修。对不同河段或同一坡面不同部位可选用不同的护坡形式。 临水侧护坡的形式应根据风浪大小、近坡面水流、坡后土质等情况,结合护坡的等级确定。通航河流船行波作用较强烈的河段,护坡设计应考虑其作用和影响。 背水侧护坡的形式应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浪高要求,并结合护坡高度和土质情况确定。 挡墙和护坡均应该设置基座,挡墙处基座埋深不宜小于0.5m,能够满足挡

墙和护坡的安全要求。 坡面高度大于4m后,宜设置排水设施。坡面竖向排水沟可每隔50~100m 设置一条,并应与平行河堤走向的排水沟相连通。 护岸生态防护的设计形式与使用措施,应具有对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宜遵循、符合和满足物质交换原则、水土连续原则、植物生长及多样性原则。 (1)交换原则:组成体系具有满足如水、气等能量与物质不断流动、交换的型式。 (2)连续原则:坡面防护组成不得隔断坡面土层深度信息联系的原则,满足坡面植物存活、发育、生长的自然条件。 (3)多样性原则:坡面生成结构满足多样性植物相对调节、生长的环境,使得组成体系具有一定的自动适应、相调节的生物生存与生长环境。 1.4.2生态护岸注意点 河道护岸自然适应形式。基于对河道流向特点、边坡土质力学特征,融合两岸城市建筑形式、道路交叉形式,区位地形特征,体现自然生态驳岸特点,与天然河道边坡安全相适应的护岸天然自成形式。 对河道流向稳定、边坡土质较好、坡度延缓,周边区位特征适宜,应体现自然生态护岸特点,采用天然河道边坡安全相适应的天然护岸自成形式。 可采用抛石插枝、梢料类排捆、织物袋、植活木桩、块石石笼等、格室结构、低挡墙等符合自然的形式要求和功能要求。 1.5生态护岸的技术指标 1.5.1 砌块的生态功能指标及参照范围。 1.5.2 采用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护岸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应参照以下指标进行设计。 (1)植物覆盖容积率 边坡防护的工程措施是通过工程设计边坡工程构件来实现。通过边坡组件单体形成生态的重要条件,是具有植物生长的可能空间,在防护坡面上,即坡面的植物覆盖容积率(平面指标)。

浅谈对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

浅谈对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14T18:46:55.9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作者:彭彦湄 [导读] 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观,是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1]。 清远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摘要: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观,是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1]。然而,当前我们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经济效益的高效性,而忽视了生态建设和环境效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现代城市才和谐发展。因而,将生态城市概念引入到城市规划设计全过程,极力打造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良好、人们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城市,非常有必要,且势在必行。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研究 前言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领,是实现生态城市的重要前提,在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从目前形势上看,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存在盲目追求眼前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现象,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不仅阻碍了现代城市化进程,还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而,须强化对生态城市的认识,提高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视,通过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为现代绿色城市、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本文主要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进行研究。 1.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生态城市注重的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其目标主要包括:(1)和谐性。这是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主要强调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可持续性。针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错误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3)高效性。这主要是改变了“高能耗”、“非循环”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和相互关系的协调共生。(4)整体性。生态城市是在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效益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社会建设与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生活质量之间的整体协调。 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有:(1)城市区域规划。这需要对城市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对土地、能源、交通、绿地及水资源等方面的科学规划,实现城市区域间的资源互补,优势互补,相互协调发展的目的。(2)城市人居规划。更突出人在城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城市生态建设,通过生态建筑、生态景观、生态产业及生态教育等方面,为城市居民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的高度和谐。 2.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 2.1大气污染 据中央气象台统计,2013年12月以来,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尤其是华北地区出现的大量雾霾天气,引发了社会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大气污染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城市中,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排放到大气层中的有毒物质越来越多,导致了大气层不断恶化,不仅给工农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和破坏,甚至危害到人们身体健康。 2.2水污染 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水环境持续恶化。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的人口大幅度增长,工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水污染。近几年来,由于水污染导致的缺水事故不断发生,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威胁到人们的生存。不仅如此,地下水资源污染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这些都是生态城市规划所面临的难题。 2.3噪音污染 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特别是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成为城市噪音污染的主要噪声源,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等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通过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噪音污染对城市居民带来的危害。 2.4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城市中较为常见的污染,若不加妥善收集、处理和利用,将会对大气、水体及土壤造成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被垃圾包围的城市,绝不属于生态城市。因而,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还应综合考虑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问题。 3.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 3.1重视城市绿化建设 城市绿化建设是打造现代城市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绿化建设,主要是充分利用城市绿化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还原功能,从而改善城市居民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规划建设。充分重视城市绿化建设,主要包括:城市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绿化用地范围的科学划定;城市绿化结构的合理布局;城市中心区域绿化率的综合提高;城市绿化点、线、带的布局的不断优化等[2]。同时,还要大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植绿、爱绿、护绿、兴绿意识,唱响“以人为本,共建绿色家园”的主旋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城市提供强有力保障。 3.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新的形势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再单纯地要求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是要求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转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整体规划,着力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3]。同时,还要加强生态

浅谈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的作用

浅谈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人们在河道修复工程中常常选择混凝土和预制砖等材料建设硬质化护岸,这种护岸虽然有很好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但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要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护岸,并阐述了生态护岸的优点和建设生态护岸的原则与步骤。 关键词: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护岸;植物 天然的河流是一个健全的生态系统,水体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功能。这种修复功能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依靠与河道紧密相联系的水生、水岸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得来的。然而,人类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按自己的意志去“改造自然”,全世界约有60%以上的河流已被人工改造,包括筑坝、筑堤、裁弯取直等,许多河道被渠化,河流在纵向和横向均变成不连续。这些人为导致的变化使河流的形态多样性大大降低,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反过来又影响了人类自身的利益。因此,应提倡进行生态护岸的建设,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生态护岸的概念与优点 1.1 生态护岸的概念 传统护岸仅侧重于某些功利价值如防洪、水运、灌溉等,有以下缺点:①沟渠化的河道改变了河流蜿蜒的基本形态,导致生境异质性降低,最终可能引起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②改变了水陆交错过渡段,改变了河床材料的透水性与多孔性等。③带来更大洪水隐患,迫使提高防洪标准,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回归自然、亲水、景观与文化等新理念不断涌现,以生态学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流近自然治理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提出了生态护岸(河堤)的概念。它拥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护岸与传统岸堤区别见表 表1 生态护岸与传统硬质护岸的区别 1.2 生态护岸的功能 ①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生态护岸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性”的界面。丰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洪灾;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另外,生态护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 ②保护和建立丰富的生态系统。如果在河道中形成浅滩和深潭,把岸线也做成不规则的,即有宽有窄,使护岸有陡有缓,扩大水面和绿地,与岸边绿地、树林之间形成水、绿网络,增强岸边动物栖息地的连续性,这样,就可以营造出多种多样的、丰富、稳定的生态系统。

浅谈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的作用

浅谈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的作用摘要:近年来人们在河道修复工程中常常选择混凝土和预制砖等材料建设硬质化护岸,这种护岸虽然有很好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但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要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护岸,并阐述了生态护岸的优点和建设生态护岸的原则与步骤。 关键词: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护岸;植物 天然的河流是一个健全的生态系统,水体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功能。这种修复功能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依靠与河道紧密相联系的水生、水岸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得来的。然而,人类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按自己的意志去“改造自然”,全世界约有60%以上的河流已被人工改造,包括筑坝、筑堤、裁弯取直等,许多河道被渠化,河流在纵向和横向均变成不连续。这些人为导致的变化使河流的形态多样性大大降低,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反过来又影响了人类自身的利益。因此,应提倡进行生态护岸的建设,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生态护岸的概念与优点 1.1 生态护岸的概念 传统护岸仅侧重于某些功利价值如防洪、水运、灌溉等,有以下缺点:①沟渠化的河道改变了河流蜿蜒的基本形态,导致生境异质性降低,最终可能引起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②改变了水陆交错过渡段,改变了河床材料的透水性与多孔性等。③带来更大洪水隐患,迫使提高防洪标准,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回归自然、亲水、景观与文化等新理念不断涌现,以生态学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流近自然治理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提出了生态护岸(河堤)的概念。它拥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护岸与传统岸堤区别见表 表1 生态护岸与传统硬质护岸的区别 1.2 生态护岸的功能 ①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生态护岸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性”的界面。丰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洪灾;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另外,生态护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 ②保护和建立丰富的生态系统。如果在河道中形成浅滩和深潭,把岸线也做成不规则的,即有宽有窄,使护岸有陡有缓,扩大水面和绿地,与岸边绿地、树林之间形成水、绿网络,增强岸边动物栖息地的连续性,这样,就可以营造出多种多样的、丰富、稳定的生态系统。

关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变化调查报告

关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变化调查报告

关于河道治理治理中生态设计变化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城市河道不可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只有营造出良好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人水和谐的城市景观,才能真正地改进城市居住环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本文以深圳市盐田河景观改造工程为例,从现代景观环境对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的需求出发,从景观生态设计的角度对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思考和研究。 经过对深圳市盐田河进行实地勘察,分析各岸段水景、生态环境,掌握工程在河床、驳岸、及绿化设计方面所作的生态性改造尝试,发现并认识到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和景观设计的重点和实质。只有遵循生态设计原则对城市河道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尊重自然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同时在保护和创造生物良好生存条件和环境的前提下注重安全性、耐久性和自然景观效果,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出和实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与景观设计的策略,构建人水和谐的河道景观生态系统。 关键字 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景观设计;盐田河

目录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深圳市盐田河河道水环境改造及景观设计 (一)河道现状特点 (二)规划目标及理念 (三)治理对策 1.水环境治理传统工程措施 2.水环境治理生态工程措施 (四)生态景观设计与效果 1.道路桥梁景观工程 2.亲水平台与喷泉景观工程 3.绿化景观工程 4.分段景观设计 三创立和谐的河道景观生态系统 (一)景观水系与交通规划

(二)植物配置规划 (三)乡土文化与适应过程 四结语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近年来,城市和到普遍存在淤积、污染等现象,许多河道失去了饮用水源甚至生活用水的功能,水体普遍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能够说对河道的生态治理日益紧迫。景观城市河道水系统的功能比如航运、排水等已经被充分的利用,可是城市河道水环境系统应该具有的生态效应和景观功能却往往被忽视。以前在对城市河道水环境进行治理的时候往往采取治理工程和设计规划分别实施,工程人员与设计师分别作业的方法和流程。而且传统的设计理念往往是以工程的角度为主,以最小的投入达到工程要求;排水、防洪是首要目标而混凝土结构是实现工程最普遍和可靠的手段。在这种治水理念的指导下,城市的生态系统、周边居民及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往往被忽视;整个岸区和河道也没有被视为城市公共空间,而是单纯的截弯取直、高筑堤岸,使得滨水景观在城市的生态价值中失去了活力。因此,

设计尊重自然

设计尊重自然——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探讨 【导读】本文从景观生态的概念出发,论述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并以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为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摘要]本文从景观生态的概念出发,论述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并以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为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景观生态;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景观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视觉、美学意义,也包括生态意义,文化意义等。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而景观规划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然而,当代一系列的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带来了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危机,还有整个地球的危机。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设计师们在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开始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开始懂得用植物而非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微生物而非化学品能更持久地维持水体干净;太阳能比核裂变更安全;泥质护岸比水泥护岸更经济持久;自然风比人工空调更有利于健康。"设计尊重自然"这一概念引起了设计师们的共鸣。景观的概念之中融入了生态的思想,景观规划设计也逐步与生态设计结合起来,从而导致了景观生态学这门学科的兴起,也引起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城市生态规划、生态旅游规划等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1 景观生态思想 "景观生态"一词最早是由Troll于1939年提出的,科学家们利用航片能有效地在景观尺度上进行生物群落与自然地理背景相互关系的分析。但直到80年代之后,景观生态学才真正在把土地镶嵌体作为对象的研究中逐步总结出自己独特的一般性规律,使景观生态学成为一门有别于系统生态学和地理学的科学。它以研究水平过程与景观结构(格局)的关系和变化为特色。 始于30年代而兴于80年代的景观生态学则为解决水平过程与景观格局的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从而使景观的生态规划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景观生态规划时代。景观生态强调水平过程与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把"斑块-廊道-基质"作为分析任何一种景观的模式。而无论景观的格局或是过程,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所以,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格局和景观过程及其变化的科学。 2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那么,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分析 摘要:在本文之中,我们首先分析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探究了我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城市规划设计中开展生态城市规划的有效方法和对策,希望能对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起到应有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水平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社会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在我国城市建设活动不断开展的今天,也出现了多种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的问题,这也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严重不符,需要我们能够不断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融入生态城市建设理念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和谐的城市环境,为城市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 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设计之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想要确保升天城市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就应该对其主要内容有着更加全面的把控。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一项系统性较强,综合程度和复杂程度较高的工作,涉及到诸多方面的规划内容。土地资源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所在,在生态城市构建过程之中,要求能够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要求对土地资源加以优化配置,

从而使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全面提升。除此之外,也要能够不断加大城市绿化建设,拓展城市绿地的覆盖面积并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使大气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然后也要不断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较为先进的技术推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民众树立节约用谁的理念和意识。除此之外,也要不断树立节能减排的发展理念,杜绝资源浪费情况的产生,对城市能源的使用结构加以合理优化,引入可再生资源进行利用,最后也要对城市交通体系进行合理规划,提升交通路线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使城市交通压力得到缓解,进而使城市交通的通畅性得到全面提升[1]。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 (一)生态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生态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是当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之中存在的最为主要的问题,而这种问题也普遍存在于各个城市之中。生态环境污染包含了大气污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等诸多方面,而在工业不断发展,城市居民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多的今天,城市空气污染的问题得到了家具,这也导致城市的大气环境被破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城市垃圾处理不够科学和彻底的问题也较为严重,导致城市废弃物数量在不断提升,而在工业生产过程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也会对城市水循环体系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严重的威胁。除此之外,城市建设活动之中多种机动车辆也会发生刺耳的噪音,这也是城市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