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河道设计实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24.64 KB
- 文档页数:1
河道设计案例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河道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一个合理的河道设计能够有效地调节水流,保护河岸,改善水质,提升生态环境,同时也能够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成功的河道设计案例。
位于某市中心的XX河,曾经是一条污染严重、河岸杂乱、水流淤积的河道。
为了改善市区的生态环境,市政府决定对XX河进行整治。
经过多方专家的研究和论证,最终确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河道设计方案。
首先,针对XX河水流淤积严重的问题,设计团队对河道进行了深度疏浚,清理了河床淤泥,恢复了河流的通畅。
同时,在河道两岸植被种植了大量的水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河道环境,还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
其次,为了保护河岸,设计团队在河道两岸修建了防护堤,并在堤岸上种植了一些乔木和灌木,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有效地防止了河岸的侵蚀和坍塌。
这些植被还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增加了河道的生态价值。
另外,为了提升河道的景观价值,设计团队在河道两岸建设了步行道和休闲广场,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河道两岸的建筑也进行了改造,采用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使整个河道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通过这些设计举措,XX河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水质得到了净化,河道环境变得清新宜人,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这个河道设计案例不仅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为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的来说,一个成功的河道设计案例需要综合考虑水流调节、河岸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和景观提升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做到位,才能真正实现河道设计的目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为更多城市的河道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生态河道设计实例分析
施兴会;方斌斌
【期刊名称】《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结合实际工程,笔者流量计算、断面设计、护坡设计、缓冲带设计四个方面,介绍了生态河道设计,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总页数】1页(P202)
【作者】施兴会;方斌斌
【作者单位】义乌市安迪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浙江,义乌,322000;义乌市廿三里街道办事处,浙江,义乌,3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关于生态河道堤防护岸工程的设计
2.中小河流生态河道设计探析
3.城市景观生态河道水污染总量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4.武汉市玉龙河生态河道水量水质保持设计
5.基于生态河道理念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思考与实践
——以北京市永引渠滨水绿地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道景观案例河道景观是指河流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工建筑,包括河岸、植被、水体、桥梁、建筑等,是城市风貌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化进程中,河道景观的保护和改造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也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河道景观案例,探讨它们的特点和成功之处。
首先,以中国南京的秦淮河景观改造为例。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景观改造中,秦淮河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之中,形成了既有现代气息又不失古韵的景观。
同时,河道两岸的绿化和灯光设计也十分考究,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愉悦,成为了南京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其次,以美国芝加哥的芝加哥河岸景观改造为例。
芝加哥河岸曾经是城市的工业区,污染严重,河岸景观荒凉不堪。
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芝加哥市政府决定对河岸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将其打造成为了一个集休闲、商业、文化为一体的城市中心景观。
通过植被的绿化、步行道的铺设、餐饮商业的引入等措施,芝加哥河岸焕然一新,成为了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最后,以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运河景观改造为例。
阿姆斯特丹是著名的水城,城市中有着纵横交错的运河,这些运河曾经是城市的交通要道,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运河的功能逐渐式微。
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运河资源,阿姆斯特丹市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景观改造,将运河打造成为了城市的休闲娱乐区和旅游景点。
在景观改造中,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加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使得运河景观既有传统的魅力又不失现代的活力。
综上所述,河道景观的保护和改造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河道景观改造都是在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出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需求的城市景观,为城市增添了宜居性和吸引力。
山区河道生态护岸应用案例
山区河道生态护岸的应用案例有很多,下面介绍一些较为知名的案例:
1. 龙绕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这个工程主要采用了生态缓坡护岸,利用滩地资源减小水流对护岸的冲刷,同时形成滩地植被带,为河岸物种提供足够的生境和通道,提升河道水环境。
2. 四都港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通过河滩湿地整治、植被修复等工程措施,利用河道自然形态实现堤岸柔化、绿化、美化,为侨乡市民营造一片优美舒适的休闲空间。
3. 浦阳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这个工程利用抛石、连排桩等多种自然驳岸形式,在保证堤脚安全前提下,增加护岸“透气性”,为动植物留出自然生存空间。
同时,修建亲水景观、步道、平台、河埠,打造慢生活滨水休闲带。
4. 大陆溪河治理工程:这个工程针对大陆溪河枯水期断流、岸线破损、植被凋零、鱼虾绝迹等问题,采用复合型生态石笼护岸、底泥原位修复、水生态系统构建等多种手段,实现了既定治理目标,再现了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总的来说,山区河道生态护岸应用案例充分展示了利用自然材料和形态,降低人为干预,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
同时,这些案例也说明了山区河道治理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需要综合多种手段和方法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案例生态河道景观设计是指在河道周边环境中,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打造出具有生态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景观。
本文将就某生态河道景观设计案例进行介绍,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首先,设计师们在项目开始阶段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工作。
他们深入了解了河道周边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情况,同时也考察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
通过对环境的全面了解,设计团队得以更好地把握景观设计的方向和定位。
其次,设计团队在方案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性。
他们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湿地建设等手段,保护了河道周边的生态系统,提高了生态环境的质量。
同时,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团队也注重了景观的可持续性,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和材料,延长了景观的寿命,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在景观设计的实施阶段,设计团队注重了景观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他们通过合理的景观布局和艺术雕塑等手段,打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游玩。
同时,设计团队也注重了景观的互动性和体验性,通过设置游乐设施、休闲广场等,提升了景观的使用价值,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设计团队在景观设计完成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他们通过对景观的生长发育情况、游客数量和满意度等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这些工作,设计团队不仅提高了景观的品质,也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综上所述,这个生态河道景观设计案例充分体现了设计团队的专业水准和创作能力。
他们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充分了解和保护,打造出了具有生态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景观,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优美的休闲场所,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为更多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启发,共同推动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河道景观设计实例探讨随着人们对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河流和湖泊也随之被压缩和消失。
然而,对于逐渐丧失其特色的城市化地带,一些城市规划者和城市设计师意识到了河道景观的重要性。
河道景观设计可以让受污染或废弃的水域重新焕发生机,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开发区的自然和美丽的生态景观。
本文将探讨一些河道景观设计实例。
第一个实例是法国里昂对塞纳河段的景观改造。
塞纳河是法国南部非常著名的河流,流经里昂市区,但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河流逐渐淤积和失去了其特有的景观特色。
那么,里昂市市政府引入沈学勋等国际知名知名设计团队进行整合设计和改造,对河道进行了开发和改造。
现在,里昂市的塞纳河段沿岸铺有很多景点,如皮埃尔·马尔库斯桥、河滨步道、公园、花园和体育设施等。
这些景点大大提高了城市的品质和市民居住环境,使其成为城市中令人骄傲的景点。
第二个实例是美国旧金山艾灵顿港湾的景观改造。
艾灵顿港湾是旧金山的著名港湾之一,曾经用于船舶工业和船坞生产。
然而,由于工业的衰败,港湾成为一个半工业区域,甚至边缘化。
为了改变这个情况,市政府决定对该区域进行河道景观改造。
现在,该区域已经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旅游目的地,参观者可以欣赏到海港的美景,并参观了电影博物馆、澳大利亚本·迪古罗艺术中心、迪斯尼姆博物馆和几家著名餐厅等人类文化设施。
第三个实例是德国因河上的景观改造设计。
因河位于德国阿尔许恩以南的莱茵河畔,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其可持续发展。
德国与奥地利之间的莱茵河畔是欧洲历史和地理的重要角色之一,但在大约500年的工业化过程中逐渐被遗忘、破坏和污染。
如今,因河已经进行了全面改造,可以提供一个可持续和多功能的水生态系统,让人们领略到了丰富的水景。
此外,这一改造还使得因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生态公园和文化中心,包括博物馆、艺术画廊、剧院和展厅等,存在于城市的莱茵河畔提供了一个清新、愉悦的环境,意味着在这里,既可以看到美丽的自然风景,同时又能在其中感受到现代和历史结合的美妙氛围。
河道景观设计分析说明一项目解读1.1研究范围本次研究范围主要为:襄城河北岸(姑熟路——振兴路段)和部分襄城河南岸(东营北路东区块),规划滨河绿地控制面积13公顷。
现状环境状况为:1.原修坝取土致多处大小水塘沟。
2.地势较低洼形成较多地表径流及自然汇水。
3.淤积严重,并有部分拆迁遗留建筑垃圾。
4.树木杂乱无章,遍布垂柳、构树等杂木,利用价值不大。
1.2设计依据《当涂县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当涂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5)》《当涂襄城河景观控制性规划》南京大学编制《公园设计规范》1.3上位规划襄城河绿地规划为城市带状公园绿地。
河岸两侧绿地绿线控制宽度为河堤坡脚50-100米,规划绿地控制面积(包括水面)共计125.5公顷。
规划提出,襄城河两岸的城市建设应依据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建设。
为使襄城河成为副城区的一条亮丽景观带,规划建议编制襄城河景观规划。
绿线外30米范围内的建筑高度宜在10米以下。
1.4区位分析1.4.1当涂县位置当涂县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介于南京与芜湖之间,地处长三角城市群顶端,与江苏江宁、高淳、漂水3县(区)接壤,与江苏边界线总长度为126.9公里,拥有长江岸线20公里,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延边县。
全县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总人口64.65万,辖10镇4乡。
1.4.2自然条件当涂县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境内河网密布,沟渠纵横,素称“江南鱼米之乡”。
当涂自然景色秀丽,南朝大诗人谢眺称当涂为“山水都”,“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誉当涂为“江山之胜,天下奇处”。
境内有“姑孰八景”、“三塔两浮桥”等众多名胜古迹。
1.4.3区位分析当涂襄城河北岸和部分南岸景观带。
本次设计长度约1385米。
设计面积13公顷,北接襄城·东城、君盛桃园、双城汇三个住宅小区;南临襄城河,于南侧姑孰路与北侧振兴路之间,与金汇康郡小区相邻,为当涂县重要滨水景观廊道之一。
1.5基地外部背景解读1.5.1绿地系统:宁芜铁路、205国道从基地西侧南北向穿过,联系马鞍山市、芜湖市,姑孰路与振兴路挟基地东西两侧,亦为当涂县两条主要南北贯通的主要城市干道。
桃花源河道生态景观方案设计1、总体设计理念:体现生态功能优先的原则。
桃花源河道综合整治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以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功能为主,桃花源以植物绿化造景和自然山水结合为主,通过和山水景观的有机结合,达到绿化生态自然化原则,达到河道的景观性、亲山水性与星朗综合生态环境有机结合。
突出重点分期建设原则。
桃花源河道的开发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期建设,在宏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设计为采取弹性灵活的河道建设开发模式留有一定的余地。
2、总体规划目标以提高改善星朗综合生态环境为目标,在保证整体水系综合运行功能的前提下,结合星朗总体规划及防洪排涝规划,通过对桃花源河系的综合治理与改造,挖掘与开发河道的生态、景观等方面的潜能,带动桃花源河带的娱乐、休闲、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等方面的优势,带动乡村改造与民俗民情开发,为独山县下司镇西南部地区营造出一条亲切、和谐的自然河景和理想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的生态旅游廊道,对接贵州著名风景区小七孔荔波的游客客源。
3、总体设计:星朗村全景图以上午组为界,以下桃花源河道生态景观草图为准。
东段“黔南村寨”田园文化区西段“星朗瀑布”山水湿地区东段:村庄、林地、水体的镶嵌模式:环境特征:在田地和河道之间有农地、林地,易受到面源性污染和外来污水污染;对策:增加河边湿地的岛状布局,提高沿河的种植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构建稳定性生态系统。
增加林地沿河的休憩功能,适当提高沿河可塑性、亲山水性和主要节点的景观。
环境对策:敷设截污管、控制面源性污染,在河道边坡种植1-2排堤防林(如桃花树等当地多种树种)进行水质保护;西段:水潭、瀑布、农林地的镶嵌模式:环境特征:在水潭和河道之间有农地、林地,易受到富营养化污染;对策:维持水潭自然景观类型,水潭AB汇合处修筑拦河坝,依自然山势,营造一个人造的瀑布景观,适度增加林地和农地的休憩功能;环境对策:控制农地和林地的面源污染,在河道出水口和河道边坡种植1-2排堤防林(如桃花树等当地多种树种),进行河道边坡和水质保护;4、设计范围内的河道整治目标:(1)河道沿岸截污,污水不排入河道,保障水质;(2)河道拓宽、清淤,满足防洪排涝要求;(3)保护、恢复、重建生态河道,充分发挥河道生态廊道的自然生产力,实现净化和调节水体等的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物质的自然循环;(4)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发挥各个地块或滨水或临山或沿路的环境优势,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黔南地区人文和自然环境的生态旅游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