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训练与低氧训练
- 格式:ppt
- 大小:4.85 MB
- 文档页数:38
高原训练的营养措施在进行高原训练时,由于高原地区的氧气含量较低,人体需要适应低氧环境的变化。
因此,合理的营养措施对于支持身体适应高原环境、提高训练效果和恢复能力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原训练的营养措施:1.高碳水化合物摄入:碳水化合物是身体的主要能源来源,特别是在高原训练中更需要充足的能量供应。
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持训练和适应过程。
建议选择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并分散进餐,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2.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是肌肉修复和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素,也对免疫功能和适应性有重要影响。
在高原训练中,蛋白质的需求可能会增加。
建议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低脂奶制品、豆类和坚果等。
3.补充足够的水分:在高原地区,由于气温和湿度较低,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容易引起脱水。
因此,补充足够的水分非常重要。
适量饮水,并根据体态和运动强度进行调整。
此外,可以选择加入适量的电解质补充剂来补充身体所需的电解质。
4.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身体的正常功能和适应能力很重要。
草莓维生素C含量丰富,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豆类富含B族维生素,有助于提供能量和帮助运动适应。
蔬菜和水果可以提供大量的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维持身体正常运作。
5.避免过度饮食和过度训练:过度饮食或过度训练都可能对身体造成负担,影响适应性和训练效果。
合理控制饮食量和训练强度,根据身体状况和需要进行调整。
上述建议为一般性指导,具体的营养措施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训练目标和高原海拔等因素进行调整。
低氧运动在健康促进方面的应用以低氧运动在健康促进方面的应用为标题,本文将从低氧运动的定义、健康促进的机制、低氧运动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低氧运动的定义低氧运动是指在相对较低的氧气浓度环境下进行的体育锻炼。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处的环境氧气浓度为大约21%,而低氧运动则是将氧气浓度降低到15%以下的环境中进行锻炼。
二、健康促进的机制1.增加氧气利用效率:低氧环境下,人体对氧气的利用效率会提高。
在低氧环境下进行锻炼,可以促使身体更好地适应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从而提高氧气的利用效率。
2.提高心肺功能:低氧运动可以刺激心肺系统,促使心肺功能的提高。
在低氧环境下进行锻炼,身体会产生更多的红细胞以应对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从而增加心肺系统的负荷,进而提高心肺功能。
3.增强身体的抗氧化能力:低氧运动可以促使身体抗氧化能力的提高。
在低氧环境下进行锻炼,身体会产生更多的自由基,从而刺激身体抗氧化酶的产生,增强身体的抗氧化能力,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三、低氧运动的实际应用1.高原训练:高原地区氧气浓度较低,通过在高原地区进行锻炼,可以有效地进行低氧运动。
高原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氧气利用效率,增加心肺功能,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2.低氧室训练:低氧室是一种模拟高原环境的设备,通过控制室内氧气浓度,使氧气浓度降低到15%以下,从而实现低氧运动。
低氧室训练可以提高普通人群的氧气利用效率,增强身体的抗氧化能力,改善心肺功能。
3.低氧跑、低氧游泳等低氧运动项目:在低氧环境下进行跑步、游泳等运动,可以有效地进行低氧运动。
这些低氧运动项目可以增加氧气利用效率,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抗氧化能力。
四、低氧运动的注意事项1.低氧运动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效果。
2.低氧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身体不适。
3.在进行低氧运动前,需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以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4.低氧运动后需要适当休息和补充水分,以恢复身体状态。
运动人体科学2024年(第14卷)第6期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窦妍妍宋进文*聊城大学山东聊城252003摘要:高原训练法一直是竞技体育训练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方法,并越来越引起各地运动队和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该文通过梳理体育教材、国内外相关文献等,针对高原训练法对运动员骨骼肌系统、物质能量代谢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相关影响展开论述。
当人体暴露于高原环境下数天、数周、数月后,机体会逐渐适应氧分压较低的空气环境,而适应带来的这些有利效应,将会在回到低海拔地区1个月内消失。
该文根据高原训练对运动员人体功能的变化和形成的适应性进行综述,希望为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提供必要的参照依据。
关键词:高原训练 运动员 身体机能 影响中图分类号: G80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2813(2024)06-0001-03 Impact of Altitude Training on the Physical Functions of AthletesDOU Yanyan SONG Jinwen*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52003 ChinaAbstract: Altitude training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auxiliary method in competitive sports training, and it has increasingly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sports teams and science educators in various regions. This article reviews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discusses the relevant effects of altitude training on the skeletal muscle system, material and energy metabolism system, blood system, respiratory system and cardiovascular system of athletes. After the human body is exposed to the altitude environment for several days, weeks and months, the body gradually adapts to the air environment with lower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but these beneficial effects brought by adaptation will disappear within a month of returning to lower altitud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hanges and adaptability of altitude training on the human body functions of athletes, hoping to provide a necessary reference for athletes to engage in altitude training.Key Words: Altitude training; Athlete; Physical function; Influence高原环境具有低氧、低气压、低温、干燥和高紫外线等特点,短时间处在高原环境中,机体各器官、系统会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1]。
高原训练对优秀游泳运动员的生理效应作者:刘子萌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19期摘要优秀游泳运动员必须要具有很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抗氧能力,而这些素质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大量的耐力练习,提升也相对缓慢,很难实现突破式发展。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运动员到适宜的高海拔地区进行专项训练的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的原理是运动员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进行训练,利用缺氧环境和运动员自身高强度的训练,可以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进一步激发运动员的身体潜能。
通过高原训练可以使运动员逐渐适应缺氧环境,从而提高了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各方面的适应能力。
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高原训练对优秀游泳运动员的生理效应。
关键词高原训练游泳运动员生理效应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码:A0前言游泳运动员对身体耐力和抗氧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极高,因此进行高原训练是运动员实现突破式提高的新方法。
国内外训练工作者在很久之前就开始注意到,生活在高原地区的运动员比平原地区的运动员耐力和抗氧能力更强,因此高原训练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普遍重视。
近些年高原训练的方法也不断改进,并采取了一些新的训练手段及模拟训练方法,比如:间歇性低氧训练、低压氧仓训练、呼吸低氧混合气体等。
目前,高原训练仍是体育科研中的一大研究热点。
1高原训练概述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氧气含量少,利用这一低压缺氧环境,可提高人体的体力耐力素质,故其成为体育界耐力训练的"宝地"。
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始终为21%,一般只有海拔平面的70%,因此,当运动员在这样的環境下进行训练的时候,会产生强烈的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比如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血管体积增大、血管变粗等,这些应激反应会锻炼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
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一般选择在中度高原上,这样可以使运动员既能够有一定程度的缺氧刺激,又能避免高原训练中对身体的不利因素。
浅析羽毛球高原训练的利与弊羽毛球是在场地上不停地进行脚步移动、跳跃、转体、挥拍,合理地运用各种击球技术和步法将球在场上往返对击的高强度无氧运动。
在球场上不单是技术的对抗还是体能跟意志力的比拼。
运动技术跟专业体能的训练强度如何,对运动成绩好坏有直接的影响。
在高原重力、风的阻力氧气压力都跟在平原存在一定的差异。
羽毛球质量轻,受外界影响大,上高原训练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标签:高原训练;羽毛球;训练特点现代羽毛球,起源于英国的游戏活动,因先流行于英国贵族之间又有“贵族运动”之称。
自上世纪初期现代羽毛球传入中国以来,羽毛球运动在中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发展到今天,在中国羽毛球已是全民运动,羽毛球运动属于全身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能使身体各个部位得到良好的锻炼,具有显著的健身效果,因此各个年龄段、不同阶层都会参与羽毛球运动。
当羽毛球运动在我国发展迅速的同时,我们国家的羽毛球专业队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
羽毛球运动特点明显,“羽毛球运动需要选手灵活战术、娴熟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速度、力量等综合体能素质”。
为了更好的提高体能以及训练效果,对羽毛球上高原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分析。
一、羽毛球运动的特点(一)羽毛球运动的非周期性羽毛球是不停的在场上进行移动、跳跃、转体、挥拍等进行击球的一项运动。
羽毛球的运动特性决定着羽毛球运动必然是非周期性的。
羽毛球运动中的各个动作看似具有联系实则并没有联系,运动的方向、速度、力度等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看似相连的两个运动间实则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无法构成周期性的运动。
同时由于羽毛球的球速快、方向转变快,在球场上瞬息万变,双方对球的主动权更替变化快,使得羽毛球运动在球场上的战术、技术的使用多种多样,瞬息万变,不具有直观的周期性规律。
羽毛球球速快、变化多,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很强的判断力及很高的灵敏性。
在赛场上球路、球速、落点都瞬息万变,这就要求运动员对技术、战术的运用要很灵活。
而强大的综合素质是应对这一系类变化的基础。
高原训练的利与弊作者根据高原训练的最新研究成果,描述了高原训练是如何影响血管和心/肺系统并为在高原训练和比赛的运动员提供参考意见。
1.高原对身体的影响高原如此神秘,从运动员下飞机的那一刻起,就可以观察到身体内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血液中的氧容量、血浆、总血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下降,而肺通气量、体液损失、安静时脉搏和基础代谢率增加。
这些变化是因为高原的大气压下降而引起的。
在练习时,这种现象加重,此时身体对氧气的需求更大。
在这些变化中,值得注意的是,增大了的肺通气量降低了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局部压力,同时提高了PH值浓度。
为适应这种呼吸碱中毒,肾脏通过分泌重碳酸盐来降低血液中PH值浓度,使其恢复到正常生理水平,从而得到代偿(称为肾代偿)。
不论高度如何,空气中氧分子是恒定的,高度的增加及伴随着的大气压的下降将降低空气中氧量。
除此之外,高原还降低了肺内氧气的局部压力,从而减小了肺脏和血液之间的压力倾斜度。
由于分子是从高压力区域向低压力区域移动的,较小的压力倾斜度降低了进入血液的氧气量。
对运动能力来说,最明显的现象是,心脏和骨骼肌肉的氧供应量减少,从而降低了在较高有氧强度下练习的能力。
2.1968年墨西哥城人们对高原训练表现出浓厚科学兴趣并相信它对运动成绩能产生影响,首先是受1968年墨西哥城(高度为2286米)夏季奥运会的启发。
在高原地区进行的比赛,短跑和力量运动员的成绩好于以往奥运会的比赛成绩,而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成绩则略微下降。
跳远运动员比蒙和400米跑运动员埃文斯的优异成绩大部分应归功于高原地区空气阻力的下降,这里的空气要比海平面稀薄和干燥。
在高原,耐力项目(1500米或更长)成绩的下降,主要归因于最大有氧能力或最大吸氧量的降低。
最大吸氧量代表肌肉每分钟消耗的最大氧量,它经常作为有氧素质的指标。
由于在高原地区,肌肉可利用的氧气减少,最大吸氧量低于海平面地区的数值。
不仅如此,对身体素质出色的个体,最大吸氧量下降更大,因为他们血色素中的氧饱和度下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