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重力环境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14
重力ppt完整版•重力基本概念与性质•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力在自然界中表现形式•重力与航天科技关系研究目•重力异常现象及其解释•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录01重力基本概念与性质重力定义及作用原理重力定义重力是地球吸引其表面或附近物体的力,是物体间由于质量而产生的相互吸引力。
作用原理重力作用原理基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即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且这个力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重力加速度与地球形状关系重力加速度定义重力加速度是描述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与地球形状关系地球形状对重力加速度有影响,因为地球是一个椭球体,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导致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略小于两极处的重力加速度。
重力场强度及方向重力场强度定义重力场强度是描述重力场强弱的物理量,等于单位质量物体在该点所受的重力。
方向重力场强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指向地球中心。
重力单位制及换算关系重力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重力的单位是牛顿(N)。
换算关系1牛顿等于1千克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的重力,即1N=1kg·m/s²。
同时,不同单位制之间的换算需要遵循相应的换算关系式。
02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物体在仅受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定义地球表面附近自由落体加速度约为9.8m/s²,方向竖直向下。
自由落体加速度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物体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物体在斜面上沿重力方向下滑的运动。
斜面滑行定义斜面滑行加速度斜面滑行运动规律物体在斜面上滑行的加速度小于自由落体加速度,与斜面的倾斜角度和摩擦系数有关。
物体在斜面上滑行时,速度随时间增加,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但比例系数小于自由落体运动。
030201斜面滑行现象分析弹簧秤测量原理及应用弹簧秤测量原理利用弹簧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原理,通过测量弹簧形变程度来间接测量重力大小。
太空旅行中会遇到哪些安全隐患和挑战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心中总会涌起对宇宙的无限向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太空旅行从曾经的科幻想象逐渐变为可能。
然而,在这个充满神秘和未知的领域,太空旅行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伴随着众多的安全隐患和挑战。
首先,太空辐射是太空旅行中不可忽视的威胁之一。
在地球大气层的保护下,我们免受了大部分来自太阳和宇宙深处的高能粒子辐射。
但一旦进入太空,太空旅行者就会暴露在强烈的辐射环境中。
这些辐射包括太阳耀斑产生的高能质子、银河宇宙射线中的重离子等。
长期暴露在这种辐射下,可能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健康问题,甚至会影响到生殖细胞,增加遗传突变的风险。
太空微重力环境也是一大挑战。
在地球上,我们的身体已经适应了重力的作用。
但在太空中,由于失去了重力的牵引,人体的生理机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例如,肌肉会因为缺乏重力的刺激而逐渐萎缩,骨质也会因为钙质流失而变得疏松。
此外,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会受到影响,血液分布会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头晕、视力下降等症状。
而且,微重力环境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太空旅行者更容易感染疾病。
太空垃圾的存在也是太空旅行的潜在危险。
随着人类在太空活动的日益频繁,大量的废弃卫星、火箭残骸等太空垃圾在地球轨道上高速运行。
这些垃圾的速度极快,即使是很小的碎片也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一旦太空飞行器与太空垃圾发生碰撞,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损坏,甚至危及宇航员的生命。
太空旅行中的心理压力同样不容忽视。
长时间处于封闭、狭小的太空舱内,远离地球和家人,面对未知的环境和可能出现的危险,宇航员很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这种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可能会影响宇航员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进而危及太空任务的安全。
太空旅行中的航天器故障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航天器是太空旅行的载体,其可靠性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太空环境的极端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航天器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如电力系统故障、推进系统故障、通信系统故障等。
1. 人类一直以来都对太空探索充满了憧憬和好奇心。
在我们的想象中,未来的家园可能是位于遥远的星球上,或者是在宇宙空间中的太空站。
如今,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类在太空中的生活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2. 在未来的家园中,人类将不再受限于地球的重力和资源。
太空站将成为人类在宇宙中的基地,提供一个舒适、可持续的居住环境。
这种太空居住可以解决地球上的许多问题,例如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
3. 首先,未来的太空居住将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和基础设施。
人们将利用先进的生命支持系统来提供氧气、水和食物。
这些系统将能够循环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并保持太空站的可持续发展。
4. 太空站将采用先进的材料和结构设计,以抵御宇宙中的辐射和微重力环境。
这些材料将具有高度的耐久性和抗冲击能力,确保太空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在未来的太空居住中,人们将能够享受到与地球上相似的生活体验。
太空站将提供舒适的居住区、娱乐设施和社交空间。
人们可以进行各种活动,如运动、阅读、观影等,以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
6. 此外,未来的太空居民也将有机会参与科学研究和探索。
太空站将成为各国科学家和宇航员的聚集地,他们将共同合作,开展各种实验和研究项目,以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7. 太空居住还将为人类带来经济和商业机会。
随着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将能够在太空中开展资源开采、旅游观光和航天工业等活动。
这将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8. 当然,未来的太空居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长时间在微重力环境中生活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例如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等。
因此,科学家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适应太空环境的医疗手段和保健措施。
9. 另外,太空居住也需要面对宇宙中的辐射和小行星撞击等自然灾害。
科学家们需要不断改进防护技术,以确保太空站和太空居民的安全。
10. 总的来说,未来的家园将是人类在太空中的生活。
太空居住将为人类提供一个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解决地球上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
高一地理基本要求地理口诀记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中主要的天体类型的名称: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3、恒星的特征: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
主要组成物质氢和氦。
4、星云的特征: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
5、行星的特征有:围绕恒星运行,自身不能发光。
6、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自身不能发光。
7、彗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呈云雾状独特外貌的天体。
著名的哈雷彗星绕太阳的周期是76年。
8、流星体:宇宙中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9、按空间范围由小到大简述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目前人类所能观察到得最大宇宙范围是总星系)。
10、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彗星、流星体及其他小天体。
11、太阳系八颗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2、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距日近,质量小,密度大,中心有铁核,统称为类地行星。
木星、土星体积和质量大,平均密度小,称为巨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最远称为远日行星。
13、太阳系八颗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共面性;近圆性;同性性。
14、太阳系小天体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15、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
16、太阳系中,没有卫星的行星是水星和金星。
最小的行星是水星,最大的行星是木星。
17、1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近日点,速度较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速度较慢。
18、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19、太阳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产物是太阳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产物是耀斑、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产物是太阳风。
20、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耀斑,活动周期约为11年。
21、太阳活动产生的影响有:1)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开发太空资源宝库阅读答案篇一:开发太空资源宝库开发太空资源宝库①许多人或许没有意识到,太空将逐步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大的资源宝库。
目前研究已经知道,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存在着大量的铁、硅等资源。
而且,人类进入地球轨道和外层空间后会发现,资源不仅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矿藏,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②高远的位置、空间微重力环境、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和高真空环境,就是这种地面所不具备的极其宝贵的资源。
③也就是说,高远位置也是一种资源。
人们都会有这种体会,站在地上只能看到眼前一点大的地方,站在高山上极目四眺,则“一览众山小”。
我们利用位置资源,已经发射了通信、气象和对地遥感卫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④人之所以站在地球上而不会掉进茫茫太空,是由于重量和地球引力的存在。
而在太空中航天器里的物体,处于微重力状态,物体可悬浮空中飘忽不定。
空气、水受热后,不会出现上下对流的情况,比重不同的液体,可在一起和平共处。
这种奇特环境,对人类从事新材料加工,细胞、蛋白质晶体的生长与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⑤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其密度随离海平面距离的升高而减小,到达100公里以上的高度,已逐渐成为真空。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每立方厘米中合有10000兆个氮分子和氧分子,而在太阳系宇宙空间,纯净无污染,每立方厘米只有0.1个氢原子。
⑥另外,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被大气层包裹着。
这团大气层如同一张天幕,遮去了部分阳光,这张天幕被物理学家称为大气阻尼。
而宇宙空间充满着各种强烈的辐射,如银河宇宙线、大阳电磁辐射等,这将使种子、微生物以及各种细胞的遗传密码在排列上发生变化,从中会产生更有价值的新物质。
⑦40多年的空间研究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外空资源是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的微生物制品的绝妙实验场,是一座可源源不断掘出新物质的富矿。
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知识点及相关问题资料1、什么是空间站?空间站,也称为轨道站或太空站,是一种能长期在地球低轨道上运行的大型载人航天器,航天员可以长期在上面生活和工作,这种大型航天器能在轨道上与飞船或航天飞机对接,由飞船或航天飞机为它运送人员和物资;空间站与飞船或航天飞机的主要区别是它没有主推进系统和着陆设备,因此它不能在轨道上作机动飞行和返回着陆。
根据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展空间站有不同的动机和目的。
一般讲一个国家发展空间站主要有四个目的:第一是政治目的,即为了显示国家的综合实力,或者是为了在政治上“压倒”对方,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领导地位,上世纪冷战时期,这是美苏发展空间站的主要目的;第二是科技目的,即将空间站作为建在太空的科学实验室,在上面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第三是经济目的,利用空间站进行太空生产,或者发展太空旅游;第四是军事目的,将空间站作为建在太空的“军事堡垒”。
2、空间站的类型?按用途分,空间站可分为民用和军用两种类型:民用空间站如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和美国的国际空间站;军用空间站如前苏联的礼炮2,礼炮3和礼炮5号空间站以及美国空军曾经计划研制的“载人轨道实验室”。
另外按发射方式划分,还可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两种。
早期的空间站都是整体式,如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和前苏联的礼炮号,它们都是在地上组装好,并装上各种生活用品和实验仪器,然后整体发射上去,航天员则乘坐载人飞船上去访问;后来由于技术的改进,采用模块式建造,即先发射一个核心舱,然后将不同用途的舱室一个接一个发射上去,在轨道上组装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如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和现在的国际空间站。
3、迄今为止在太空一共发射或建造过多少空间站?到目前为止美国和苏联/俄罗斯一共发射或建造过4种类型的空间站,共10艘,其中包括前苏联在1971-1986年间发射的7艘礼炮号空间站,它们是礼炮1号至7号,不过礼炮1号对接失败,礼炮2号发射失败,礼炮3号对接失败,除了礼炮4号,其余的礼炮5、6、7号都曾发生过一次对接失败。
2020年上海市静安区高考地理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2019国庆70周年庆祝大会阅兵仪式于北京时间10月1日上午10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在澳大利亚悉尼(东十区)的中国留学生观看实况转播的时间是()A. 9月30日21时B. 9月31日21时C. 10月1日11时D. 10月1日12时2.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会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是()①天气与气候异常②陨星撞击③沙尘暴加剧④扰乱地球磁场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①④3.下列传统节日中,上海(31°N)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A. 清明节B. 元宵节C. 端午节D. 中秋节4.日食发生的条件是()A. 月球位于日地之间,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不在一条直线上B. 地球位于日月之间,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在同一直线上C. 月球位于日地之间,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在一条直线上D. 月球位于日地之间,不在同一平面内,在一条直线上5.我过于2019年11月5日凌晨1点43分,成功发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为2020年完成北斗全球组网打下坚实基础。
北斗全球组网是利用太空的()A. 空间资源B. 矿产资源C. 环境资源D. 太阳能资源6.如图为南半球某地气候图。
关于该地气候的正确叙述是()A. 降水多的季节与西风带南移有关B. 降水多的季节与东南信风带北移有关C. 降水多的季节与赤道低气压带南移有关D. 降水少的季节与副热带高压有关7.黄淮海流域时常面临春旱、夏涝的威胁,春旱、夏涝与下列锋线位置对应的时间依次是()A. Ⅲ、ⅠB. Ⅱ、ⅢC. Ⅰ、ⅢD. Ⅲ、Ⅱ8.如图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图,判断下列季节与洋流说法正确的是()A. 北半球冬季①为暖流B. 北半球夏季①为寒流C. 北半球夏季①为暖流D. 北半球冬季①为暖流9.上海市2018年以来,拆除一些违章建筑,改变部分建筑的功能。
该年的外来人口总数972.68万人,比起上一年的外来常住人口980.20万人,外来人口总数下降了7.52万人。
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一) 说明文阅读题前指导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清楚;使人获得知识。
知识梳理1、说明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列数据、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2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第12章开发太空的意义神秘莫测而又无边无际的太空,为什么人类对它这么感兴趣?自古至今,有多少人想探索太空中的奥秘,多少人想利用太空来为人类服务?历史上不少民族都有“星相学家”就是其例证之一。
确实,太空中蕴含着无穷的奥秘,还包含有极其丰富多彩的资源。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太空的开发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太空的开发将会给千家万户带来欢乐和财富。
比如,利用太空的高真空、微重力进行一系列科学试验,利用空间技术加深对地球资源的信息工作,太空中的通信卫星为电话、传真及电视转播提供优质服务,太阳能的空间开发利用……总之,太空开发对人类的整体发展有着巨大、长远的意义,可以为人类子孙后代造福,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认识。
就拿卫星来说吧。
50年代后期,人造卫星刚刚上天的时候,全世界的人民曾为之欢欣鼓舞,不过当时人们还只是为人类这一创举感到兴奋、自豪,对它的实际意义认识并不深。
时至今日,卫星在通讯、气象、电视转播等方面已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地位,几乎与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已密不可分。
卫星还在地质探查和地球资源、生态保护等方面成了功绩卓著的主力军,同时也成为军事上重要的信息来源。
卫星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它所直接或间接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几乎是无法估量的。
再说说航天飞机和航天站吧。
现在有不少最尖端的科学试验往往要在太空中进行,因为在地球上你总是会受到地心引力和地磁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在太空试验站中,科学家还利用它的特殊环境条件制造出了某些在地球上目前还无法制造的物质。
同时,太空航行和探秘大大开拓了人类的眼界和思维角度,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又反过来促进了人们对自己居住的星球--地球的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
人类的登月活动和宇宙开发技术的迅速发展还促进了许多相关科学技术的进展,并大大增强了人类对整体发展前景的信心。
至于太空开发的远景,那更是辉煌、壮观,十分诱人。
比如,从月球上取回的物质样品,使科学家产生了在将来利用月球以至金星等星球上许多稀有元素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