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4
南海仲裁案,中国为何不理?——一个“国家心理学”的解释对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中国政府“不接受,不参与”的立场在国际法学界引起了争议。
反对者认为,“两不”立场过于消极,有损中国权益,倘若主动参与,或有望说服仲裁法庭做出无管辖权的裁决。
支持者则认为,即使主动参与,也于事无补;无论管辖权争议,还是实体性争端,中方都不太可能胜诉;既然料定赢不了“官司”,就不如索性置之不理。
作为国际法的外行,我对上述两种对立主张都不敢妄加评论,也没兴趣去仔细研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那些与本案相关的条款。
我只晓得,《公约》于1982年通过,1994年生效。
中国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也几乎没有参与制定的机会。
虽于1996年加入《公约》,但这是根据当时国际环境和自身实力做出的选择,如今时过境迁,若有机会重来,恐将另当别论。
内行才去看门道,外行看个热闹就够了,好在我从没觉得这些条款有多么重要(至少不像国际法专家们所认为的那么重要)。
在我看来,南海仲裁案,中国是否参与,主要是个国际政治问题,与国际法关系不大。
其中确有些“热闹”可看,尤其是那些国际政治较量中微妙的“心理学”因素。
“国家心理学”这个词听起来很唬人,但我要讲的道理不过是常识而已,没什么专业知识。
国际法专家们讨论问题,自然都是很专业的,但也可能因此忽略了常识。
有时候,我觉得“国际法”这个词就很可笑,多少有点“扯虎皮”的意思,说白了,国际法只是被称作“法”而已。
当然,名称无关紧要,关键是要清楚它实际上是个什么东西。
由于国家之间形成的秩序,在时间上要远远落后于人和人之间形成的秩序,所以国际法其实只是一种初级秩序,类似于公共权力产生之前人和人之间的秩序。
那个代行公共权力或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的国家拥有“霸权”,强国争霸是国际秩序中的主旋律。
在这个意义上,把国际法称作“强盗法”实不为过,在至关重要的问题上,还是“拳头硬的说了算”。
正因为如此,尽管嘴上不明说,但我们心里清楚,评价国家行为和人类行为所采用的道德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
太平岛是否真的在南中国海案失去其岛屿地位前言菲律宾花了三千万美元的南中国海仲裁案已落幕。
正当人们对2016年7月12日出炉的仲裁案判决议论纷纷时,笔者正用心地研读判决书的原文,努力尝试了解判决书的内容。
在研读期间,又看了很多头条新闻,更听了很多海洋法专家和其他人被访问时他们所说的意见。
虽然这些意见来自不同阶层人士,他们却有一个共识。
他们都说仲裁庭(ArbitralTribunal)把太平岛的岛屿地位从岛貶为礁(岩石),因而剔除太平岛可以产生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功能。
不管是国内的或海外的,从大学教授至蚁民,无不诧异太平岛的岛屿地位被仲裁庭从自然岛贬为礁的“裁决”。
当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时,笔者并不认同。
仲裁庭并没有把太平岛的岛屿地位“裁决”为礁(岩石)。
在仲裁庭的500-页判决书关于“裁决”那部分,从来没有提及太平岛。
笔者不是英文老师,也不是语言专家。
不过,把南沙群岛最大的自然岛,即太平岛“裁决”为礁,确实是大事。
为何那么多人误读(或甚至没阅读过)?判决书那么重要,尤其是“裁决”那部分,小如鼻屎的东西也应该读清读楚才对外发表意见吗。
如阁下能耐心读完笔者这篇拙作,定能了解仲裁庭为什么不敢或不可能“裁决”太平岛为礁(岩石),也可以把阁下与那些人云亦云者作清晰的分割。
笔者在“南中国海仲裁案最可能的“裁决”及中国的对策”已说过,仲裁(Arbitration)最少要有两个当事者(国),再加一个仲裁庭或称为公证人。
当两方或多方对某事件或意见相持不下(争端)时,争端各方(最少有两方)把争端事项交到第三者主持公道,并作出公正的裁决,这就是仲裁。
南中国海仲裁案只有菲律宾(当事国)和仲裁庭(公证人),而没有中国(没有参加,不是当事国)参与,何来仲裁?仲裁庭不是国际法庭,仲裁庭是做仲裁的事,而法庭是做审判的事。
法庭可以缺席审判一个人或团体,但仲裁庭不能缺席仲裁一个人或团体。
世界上没有一本字典注明只有一方参与即可称为仲裁。
路先生关于南海仲裁问题
一、南海仲裁问题是啥?
咱先来说说这南海仲裁问题到底是个啥事儿。
简单来讲啊,就是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想通过所谓的“仲裁”来搅乱咱们中国在南海的正常权益。
比如说,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起了这个所谓的仲裁案,它不顾中国的反对,强行把这个事儿推到了一个由它指定的仲裁庭那里。
二、为啥这个仲裁不合理呢?
(一)从程序上看。
这个仲裁庭的组成和程序就有大问题。
它不是按照正常的、大家都认可的规则来的。
正常的事儿得双方都同意,通过正规的渠道去解决,可这个仲裁庭是菲律宾单方面搞出来的。
比如说一场比赛,比赛规则得是双方都认可的,裁判也得是大家都信得过的,不能一方自己随便找个人就当裁判了,那这比赛能公平吗?
(二)从法律依据上看。
它所谓的依据根本站不住脚。
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这是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的。
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就像你家的房子,房产证都在你手里,住了好几代人了,那就是你的,别人想随便说这房子不是你的,那能行吗?
三、这种不合理的仲裁有啥危害呢?
如果这种不合理的仲裁被认可了,那后果可严重了。
就好比打开了一个坏头,以后谁都可以随便找个“裁判”来抢别人的东西了。
比如说,某个国家看另一个国家有块好地,就也像菲律宾这样搞个所谓的“仲裁”,那世界不就乱套了吗?而且这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海洋权益,会影响到咱们国家的发展和安全。
总之啊,这个南海仲裁问题就是某些势力想搞乱咱们中国的一个坏主意,咱们可不能让他们得逞,要坚决维护咱们自己的权益。
南海仲裁的内容是什么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作出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
中方多次声明,菲律宾共和国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起仲裁违背国际法。
那么,南海仲裁的内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南海仲裁的起因,南海仲裁的时间,详细资料介绍。
欢迎阅读。
南海仲裁案的关键内容梳理一.仲裁程序时间点梳理1、2013年1月22日由菲律宾提起仲裁。
2、2014年3月30日,菲律宾提交了仲裁申请书,阐述了其实体主张以及仲裁庭的管辖权。
2、2014年12月16日,由于中国未在仲裁庭指定的期限内提交答辩意见书,仲裁庭要求菲律宾针对某些管辖权和实体问题提供进一步的书面论证。
3、2015年3月16日,菲律宾根据仲裁庭的要求,提交了补充书面陈述。
4、2015年7月7、8、和13日,仲裁庭在荷兰海牙和平宫进行了管辖权可受理性问题的开庭审理。
5、2015年10月29日,仲裁庭对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作出裁决。
二.仲裁庭的组成本案仲裁庭由五名仲裁员组成,并由加纳籍法官Thomas A. Mensah担任首席仲裁员。
仲裁庭的其他成员是法国籍法官Jean-PierreCot,波兰籍法官StanislawPawlak,荷兰籍教授AlfredSoons 和德国籍法官Rüdiger Wolfrum。
常设仲裁法院担任该案的书记官处。
常设仲裁法院背景资料:常设仲裁法院是根据1899年海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成立的政府间组织,总部位于荷兰海牙的和平宫。
常设仲裁法院为国家、国家实体、政府间组织、私人主体间的仲裁、调解、事实调查以及其他争端解决程序提供服务。
三.菲律宾的仲裁请求本次仲裁涉及菲律宾对三项互相联系的涉及菲律宾和中国在南海关系的事项进行裁决的请求(归纳概括如下):(一)菲律宾请求裁决双方在南海权利和义务的渊源以及《公约》对于中国在所谓“九段线”内“历史性权利”的主张的效力;(二)菲律宾请求裁决某些被菲律宾和中国同时主张的海洋地形被恰当地定义为《公约》下的岛屿,礁石,低潮高地或者水下地物。
论南海仲裁裁决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3)条的错误解释高圣惕【摘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3)条的文字有意模糊,中菲南海仲裁案《7月12日裁决》竟给出解释.几位负有盛名的国际法学者研究发现这些解释背离国家实践.本文使用《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关于条约解释原则进行评价.笔者认为,就用语的通常意义而言,仲裁庭忽略待解释条款第一个字(rocks,即复数“岩礁”)及第二个字(which)的含义.就上下文而言,仲裁庭对于第121(2)条前七个字视而不见.就条约解释学而言,仲裁庭使用无足轻重的材料来寻求“目的及宗旨”;就“立法准备文件”而言,仲裁庭也选取无关紧要的材料.藉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谈判时未被采纳的特定提案遂能复活为被解释后的条文内涵.显然,仲裁庭对于第121(3)条的解释明显违反诸项条约解释原则,未来难以被公约缔约国遵循.【期刊名称】《太平洋学报》【年(卷),期】2018(026)012【总页数】11页(P24-34)【关键词】中菲南海仲裁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条约解释;岛礁定义【作者】高圣惕【作者单位】海南大学,海南海口57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9一、引言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援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87条和附件七的规定,单方面将中菲在南海有关领土和海洋划界的争议拆解包装为若干《公约》解释或适用问题提起仲裁(以下简称中菲南海仲裁案)。
2013年2月19日,中国政府明确拒绝菲律宾的仲裁请求。
应菲律宾单方面请求建立的仲裁庭不顾对中菲有关争议明显没有管辖权的事实,不顾中国强烈反对,执意推进仲裁,于2015年10月29日就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作出裁决(Award on Jurisdiction and Admissibility,以下简称《管辖权裁决》),并于2016年7月12日就实体问题以及剩余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作出裁决(Award on The Merits and The Remaining Issues of Jurisdiction and Admissibility,以下简称《7月12日裁决》)。
法眼看南海仲裁案作者:王蕾凡来源:《百科知识》2016年第17期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将中菲南海争端提交海牙常设仲裁法院。
面对中国强烈的反对,仲裁法院组建了一个5人临时仲裁庭,并于2015年10月29日做出对争端有管辖权的初步裁决。
2016年7月12日,临时仲裁庭公布了最终裁决,一致支持菲律宾提出的几乎所有诉求,否定了中国在南海的诸项重要权利。
南海地区一时风急浪高,多国军舰鼎立,备受全球关注。
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海牙常设仲裁法院(简称“PCA”)依据1899年《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成立,总部位于荷兰海牙和平宫。
虽然其名为“法院”,但PCA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法院,而是一家国际仲裁机构。
PCA主要职能是为国家、国际组织和私人主体之间的仲裁、调解、事实调查及其他争端程序提供秘书局的服务,包括为仲裁程序提供正式沟通渠道,文件管理,支付仲裁员、专家证人、技术人员及庭审记录员费用,发布仲裁案信息和新闻稿。
针对每个具体案件,PCA组建一个临时仲裁庭审理,仲裁员一般由当事人从PCA仲裁员的花名册中挑选。
仲裁员选定之后,他们商定案件适用的仲裁程序规则、实体法律和结果是否公开等事项。
做出最终裁决之后,临时仲裁庭就解散。
由于中国拒绝参与此项仲裁,也就没有指定仲裁员。
菲律宾指定了国际海洋法庭现任法官吕迪格·沃尔夫鲁姆作为其代表;同时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现任国际海洋法庭(简称“ITLO”)庭长柳井俊二指定了临时仲裁庭中其余4名均来自(或常驻)欧洲的仲裁员,他们分别是国际海洋法庭前法官托马斯·门萨、国际海洋法庭现任法官让·皮埃尔·科特和斯坦尼斯瓦夫·帕夫拉克,以及荷兰乌德勒支大学教授阿尔弗雷德·松斯。
每个仲裁员对案件的事实、涉及法律的理解以及解决争端的立场有所不同,因而仲裁员的选择对裁决的结果有重要影响。
海牙常设仲裁法院与国际海洋法庭都可以受理因解释和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争端,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国际争端解决机构。
《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White Paper: China Adheres to the Position of Settling Through Negotiation the Relevant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in the SouthChina Sea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sea, a maritime delimitation dispute also arose between the two states regarding certain maritime areas of the South China Sea.5. 中菲两国尚未举行旨在解决南海有关争议的任何谈判,但确曾就妥善处理海上争议进行多次磋商,就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有关争议达成共识,并在双边文件中多次予以确认。
双方还在中国和东盟国家2002年共同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就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有关争议作出郑重承诺。
5.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have not yet had any negotiation designed to settle their relevant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owever, the two countries did hold multiple rounds of consultations on the proper management of disputes at sea and reached consensus on resolving through negotiation and consultation the relevant disputes, which has been repeatedly reaffirmed in a number of bilateral documents. The two countries have also made solemn commitment to settling relevant disputes through negotiation and consultation in the 2002 Declaration on the Conduct of Par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OC) that China and the ASEAN Member States jointly signed.6. 2013年1月,菲律宾共和国时任政府违背上述共识和承诺,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
南海争端解决南海仲裁案的法律解读及政治意义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对南海仲裁案的法律解读,揭示其争议的本质和非法性,并分析其对南海地区和平稳定、对中国周边外交的影响以及全球海洋治理的挑战。
本文首先介绍南海仲裁案的基本情况,包括案件背景、审理过程以及最终裁决等;接着分析南海仲裁案裁决书的法律错误和逻辑矛盾,揭示其缺乏任何法律效力;然后阐述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分析中国通过双多边谈判协商解决南海争端的政策和实践;最后总结南海仲裁案对中国周边外交和全球海洋治理的影响,强调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端的重要性。
本文概述本文将围绕南海仲裁案这一焦点事件展开讨论,从法律角度剖析其背后的实质问题和政治影响。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南海仲裁案的来龙去脉及其审理过程,接着对裁决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揭示其中存在的诸多法律错误和逻辑矛盾,以此证明该裁决的非法性和无效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阐述中国通过双多边谈判协商解决南海争端的政策和实际做法。
同时,文章还将分析南海仲裁案对中国周边外交以及全球海洋治理的影响,提出应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端的主张。
本文将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南海仲裁案这一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客观的思考和启示。
二、南海仲裁案的法律分析南海仲裁案是一场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国际争端,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国际事件之一。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南海仲裁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因素,以及对于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影响。
领土主权: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是无可争辩的。
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海洋权益:中国在南海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南海也是重要的航道和贸易通道,对于中国的海上安全和海外利益也至关重要。
国际法:根据国际法规定,领土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包括谈判、协商和调解等。
南海仲裁案(菲律宾共和国v.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牙,2016年7月12日仲裁庭发布裁决︰今日,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附件七组成的仲裁庭就菲律宾共和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提起的仲裁案作出了一致裁决。
该仲裁案涉及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的作用和海洋权利的渊源、某些岛礁的地位及其能够产生的海洋权利,以及菲律宾声称违反了《公约》的中国某些行为的合法性问题。
考虑到《公约》对强制争端解决的限制性规定,仲裁庭强调,它既不对任何涉及陆地领土主权的问题进行裁决,也不划定当事双方之间的任何边界。
中国反复申明“其不接受、不参与由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仲裁”。
然而,《公约》附件七规定,“争端一方缺席或不对案件进行辩护,应不妨碍程序的进行”。
附件七同时规定,在争端一方不参与程序的情况下,仲裁庭“必须不但查明对该争端确有管辖权,而且查明所提要求在事实上和法庭上均确有根据”。
因此,在整个程序中,仲裁庭采取了一些步骤验证菲律宾诉求的正确性,包括要求菲律宾提交进一步的书面论证,在两次庭审之前及庭审过程中对菲律宾进行询问,指定独立的专家就技术性问题向仲裁庭报告,以及获取关於南海岛礁的历史性证据并提供给当事双方予以评论。
通过2014年12月发布的《立场文件》和其他官方声明,中国明确表示,仲裁庭对本案涉及的事项缺乏管辖权。
《公约》第288条规定:“对於法院或法庭是否具有管辖权如果发生争端,这一问题应由该法院或法庭以裁定解决”。
据此,仲裁庭於2015年7月就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进行了开庭审理,并於2015年10月29日作出了《关於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的裁决》,其中对一些管辖权问题进行裁决并推迟对其他问题进行进一步审议。
2015年11月24日至30日,仲裁庭接着对实体问题进行了开庭审理。
今日的裁决审议了《关於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的裁决》未决的管辖权问题和仲裁庭有权管辖的菲律宾诉求的实体性问题。
根据《公约》第296条和附件七第11条的规定,该裁决具有终局性和拘束力。
JOURNAL OF BOUNDARY AND OCEAN STUDIES 第1卷第2期2016年7月Vol.1No.2July2016中国南海:中菲仲裁案裁决批判0[英]克里斯•霍姆斯利摘要:应菲律宾单方面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最近就其是否对菲方有关主张享 有管辖权作出了裁决。
虽然它只明确裁定对菲律宾提出的15项主张中的部分具有管辖权,但是仲裁庭的论证在若干方面显得比较薄弱。
尤其是在海洋划界和领土主权问题不属于仲 裁庭管辖权范畴时,仲裁庭继续审理本案是否适当受到质疑。
关键词:南海仲裁案;管辖权;海洋权利;领土主权;海洋划界=1匕曰、目南海约有350万平方公里。
它的北部是中国,西边是越南,东边是菲律宾,南部是马来西亚和文莱。
南海中分布有许多小岛屿和其他海洋地物,但主要由两个群岛组成,即位 于海南岛南部的西沙群岛(Paracels,中国官方译为Xisha Islands)和位于菲律宾巴拉望岛西边的南沙群岛(Sprntelys,中国官方译为Nansha Islands)。
另一个重要地物是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以西的黄岩岛(Scarborough Shoal,中国官方译为Huangyan Islands)。
中国长期主张对南海诸岛和其他海洋地物的领土主权,越南也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提出主权主张,菲律宾对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和黄岩岛主张主权,马来西亚和文莱则对婆罗洲西北海岸附近的一些岛礁提出主张。
菲律宾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五部分项下程序,提起了针对中国的仲裁事项。
而依据《公约》附件七成立的仲裁庭最近就其管辖权问题作出裁决。
②仲裁庭由庭长门萨(Mensah)和仲裁员科特(Cot)、帕夫拉克(Pawlak)、宋斯(Soons)和乌尔弗鲁姆(Wolfrum)组成。
本文旨在提供本仲裁案中《公约》问题的背景并对仲裁裁决进行评价。
①本文属作者个人意见,完成于2016年5月12日。
本论文英文原稿发表于《中国国际法论刊》2016年第15期,见:Chris Whomersley,“The South China Sea:The Award of the Tribunal in the Case Brought by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A Critique”,15 Chinese JIL (2016).②Award on Jurisdiction and Admissibility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Award”),available on the website of the PermanentCourt of Arbitration,w w .• 74 •边界与海洋研究第1卷第2期二、南海与《公约》裁决指出南海是一个“半闭海”。
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China Adheres to the Position of Settling Through Negotiation the Relevant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2016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July 2016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目录Contents引言Introduction一、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领土I. Nanhai Zhudao are China's Inherent Territory(一)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是历史上确立的i. China's sovereignty over Nanhai Zhudao is established in the course of history(二)中国始终坚定维护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ii. China has always been resolute in upholding its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and maritime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三)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iii. China's sovereignty over Nanhai Zhudao is widely acknowledg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二、中菲南海有关争议的由来II. Origin of the Relevant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一)菲律宾非法侵占行为制造了中菲南沙岛礁争议i. The Philippines' invasion and illegal occupation caused disputes with China over some islands and reefs of Nansha Qundao(二)菲律宾的非法主张毫无历史和法理依据ii. The Philippines' illegal claim has no historical or legal basis(三)国际海洋法制度的发展导致中菲出现海洋划界争议iii.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sea gave rise to the dispute between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over maritime delimitation三、中菲已就解决南海有关争议达成共识III.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Have Reached Consensus on Settling Their Relevant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一)通过谈判解决南海有关争议是中菲共识和承诺i. It is the consensus and commitment of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to settle through negotiation their relevant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二)妥善管控南海有关争议是中菲之间的共识ii. It is the consensus of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to properly manage relevant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四、菲律宾一再采取导致争议复杂化的行动IV. The Philippines Has Repeatedly Taken Moves that Complicate the Relevant Disputes(一)菲律宾企图扩大对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侵占i. The Philippines attempts to entrench its illegal occupation of some islands and reefs of China's Nansha Qundao(二)菲律宾一再扩大海上侵权ii. The Philippines has increasingly intensified its infringement of China's maritime rights and interests(三)菲律宾企图染指中国黄岩岛iii. The Philippines also has territorial pretensions on China's Huangyan Dao(四)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是恶意行为iv. The Philippines' unilateral initiation of arbitration is an act of bad faith五、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政策V. China's Policy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一)关于南沙群岛领土问题i. On the territorial issues concerning Nansha Qundao(二)关于南海海洋划界问题ii. On maritime delimit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三)关于争端解决方式iii. On the ways and means of dispute settlement(四)关于在南海管控分歧和开展海上务实合作iv. On managing differences and engaging in practical maritime cooper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五)关于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v. On freedom and safety of navig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六)关于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vi. On jointly upholding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引言Introduction1.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面,通过狭窄的海峡或水道,东与太平洋相连,西与印度洋相通,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半闭海。
第31卷㊀第2期太㊀㊀平㊀㊀洋㊀㊀学㊀㊀报Vol 31,No 22023年2月PACIFICJOURNALFebruary202310.14015/j.cnki.1004-8049.2023.02.008刘思瑞㊁王琦: 南海争端语境下‘更路簿“研究的新思考 以证据链为视角 ,‘太平洋学报“,2023年第2期,第95-106页㊂LIUSirui,WANGQi, NewThoughtsontheResearchofGenglubuintheContextoftheSouthChinaSeaDisputes FromthePerspectiveofChainofEvidence, PacificJournal,Vol.31,No.2,2023,pp.95-106.南海争端语境下‘更路簿“研究的新思考以证据链为视角刘思瑞1㊀王㊀琦1(1.海南大学,海南海口570228)摘要:当前中国南海法律维权证据群较为庞杂,而这会为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以及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所有权带来一定阻碍㊂在解决南海争端的过程中引入证据链学说,能够为建立证据优势提供逻辑工具,有助于补强证据的证明力与可信度,并有利于呈现南海争端证据的关系网络㊂在中国南海历史性所有权证据链中,需要明晰‘更路簿“在证明 行使主权或主权性质权利 持续行使权利 法律确信 这三条证明路径中的价值㊂在中国南沙群岛主权证据链中,应具体考量‘更路簿“在条约证据链㊁有效控制证据链以及地图证据链中的价值㊂在南海争端语境下,‘更路簿“作为一项证据,需要突出其证明作用,找寻与其他证据之间的印证关系,并明确其证明力,更好地服务于证明 中国在南海拥有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这一使命㊂关键词:南海争端;证据链;更路簿中图分类号:D815.3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4-8049(2023)02-0095-12收稿日期:2022⁃06⁃14;修订日期:2022⁃12⁃30㊂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百年南海疆文献资料的发掘与整理研究 (18ZDA193)及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 证据链视角下‘更路簿“南海法律维权价值研究 (Hyb202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刘思瑞(1996 ),男,湖南永兴人,海南大学法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诉讼法学㊁南海文献收集整理研究;王琦(1967 ),男,海南澄迈人,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诉讼法学㊁司法制度㊁南海文献收集整理研究㊂∗感谢‘太平洋学报“编辑部和审稿专家提出的建设性修改意见,文中错漏由笔者负责㊂㊀㊀当前我国南海法律维权证据群在绝对数量与条理结构上,呈现出 庞 与 杂 的特征,这无疑是一种 内部困局 ㊂那么,应当采取哪种理论框架为证据整合工作提供指导?在该理论框架之下,承载着我国南海渔民百年耕海历程的‘更路簿“具有哪些价值?未来可围绕哪些方面开展‘更路簿“研究,才能更好地为维护我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服务?下文将逐一探讨㊂一㊁解决南海争端过程中引入证据链学说的价值㊀㊀ 证据链 作为一个法律术语,法学学者们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认知㊂有的学者主张证据链是由证据组成㊁环环相扣㊁被用以证明案件太平洋学报㊀第31卷事实的链条①;也有学者认为,证据链主要是以证据形式存在的链节和联结点组成的②;还有学者通过定义何谓证据链节与联结点以阐明何为证据链③,等等㊂然而上述定义皆存在描述语言不精确㊁解构不合理㊁子概念定义模糊等缺陷㊂因此,就目前国内各学者所提出的证据链概念来看,笔者更赞同中国政法大学栗峥教授就证据链所作出的定义,即证据链是指证据之间用以证明事实所形成的逻辑关联㊂④语言上,该定义采用的相关概念在学界均有基本统一的认识,例如 证据 证明 关联 等词;结构上,该定义并未对证据链贸然解构,规避了定义混乱的风险;内容上,该定义也符合司法实践中对 证据链 一词的认知㊂从国际法角度看,当前南海争端,主要指的是以海洋划界为主要内容的海洋权益争端,以及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归属争端㊂对此,下文将结合以上关于 证据链 的定义为基础,就解决南海争端过程中引入该学说的价值进行讨论㊂1.1 为建立证据优势提供逻辑工具所谓证据优势,指的是在双方当事人都提供了相关证据用于证明相反的事实主张,但彼此都无法否定对方证据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使法官对于事实存在或不存在形成 盖然性占优势 的心证㊂实践中,也被称作 优势证据规则 ㊂在1999年 厄立特里亚/也门案 中,尽管两国都列举了大量的证据来证明各自对哈尼什群岛拥有主权,但双方提供的证据都无法完全令人信服㊂鉴于此,仲裁庭在综合考虑了所有相关的历史㊁现实和法律因素之后,认为也门提供的证据分量更占优势,遂裁定哈尼什群岛归也门所有㊂⑤由此可以看出,在领土争端国际司法实践中适用的是 优势证据规则 ㊂优势证据规则 以形式真实为认识论基础㊂中立的事实认定者与过去发生的事实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直接联系,只能通过证据进行推论来认知过去事实发生的可能性,因而事实认定者所认定的事实是一种 经验事实 ,并不是 客观存在 ㊂⑥这意味着,司法证明不同于科学证明一般能够从具有必然性的前提出发,最终获得真理性质的结论,证据的不充分性㊁事实的模糊性等因素,使得形式逻辑这种严谨的论证方式在司法证明中遭遇困境㊂⑦中国在南海拥有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这是我们从始至终都坚守的立场㊂从国际层面看,则需要对形成国际习惯法的通例和法律确信,以及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在南海的长期历史实践加以证明㊂相应地,证据的不充分性㊁事实的模糊性等干扰因素也必然存在,形式逻辑的适用可能会适得其反㊂当然,经过形式逻辑推导所得的结论必然会更加牢靠,但在形式逻辑难以施展拳脚的情况下,还需要寻求别的论证方式㊂优势证据规则 为证明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方向和准据,证据链理论则为证明活动中建立证据优势提供了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逻辑工具㊂在证明活动中的证据优势,并非简单地堆砌证据数量,而是要关注证据的质量及证明力的大小,使得证据产生能够让人信服的力量㊂⑧而证据链是一种通过证据间的相互印证实现 概率叠列 ,进而用以证明事实主张的逻辑上的关联㊂作为发生在两个证据之间的证据链接类型 印证 , 是指独立来源证据之间相互69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蔡作斌: 证据链完整性的标准及其审查判断 ,‘律师世界“,2003年第3期,第11页㊂冯爱冰㊁谢萍: 证据链:认证案件事实的另一视角 ,‘法律适用“,2011年第7期,第65页㊂陈为钢: 刑事证据链研究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第128页㊂栗峥: 证据链与结构主义 ,‘中国法学“,2017年第2期,第176页㊂TheEritrea⁃YemenArbitration, PermanentCourtofArbi⁃tration,December17,1999,https://pca-cpa.org/en/cases/81/,访问时间:2022年11月10日㊂张保生: 事实㊁证据与事实认定 ,‘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第116-119页㊂潘金贵㊁夏睿泓: 悖离与纠偏: 孤证不能定案 规则的实践性反思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第81页㊂李浩: 差别证明要求与优势证据证明要求 ,‘法学研究“,1995年第5期,第34页㊂第2期㊀刘思瑞等:南海争端语境下‘更路簿“研究的新思考 以证据链为视角支持,其本质是信息的一致性与协调性 ,①使得结论更为可信㊂其理论依据在于,任何单个证据都可能有多种解释,但当多个证据同时指向同一命题时,该待证命题会因 同时出现 在多个证据的指向之中而具有高度盖然性㊂②因此,依据证据链展开的推理属于似真推理,而非保真推理㊂这既符合司法证明活动的现实需求,也与 优势证据规则 遵循相同的事实推定逻辑,在证明中国在南海拥有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多个证据间的不断印证以累积证明力或证明可靠性,建立证据优势㊂1.2㊀有助于补强证据的证明力与可信度证据补强 指的是任何法律或实践规则,要求某些种类的证据得到其他独立证据的证实或支持,以便足以维持某一结果㊂其包含了 印证性补强 与 佐证性补强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㊂③在2012年的 尼加拉瓜/哥伦比亚案 中,哥伦比亚提供了多份地图证据㊂尽管法院认为地图本身并不是一种主权证据,但这些地图依然为哥伦比亚的主张提供了一些支持㊂④在1925年 帕尔玛斯岛案 中,仲裁庭认为根据美国与荷兰提供的伍德将军1906年1月访问帕尔玛斯岛的报告,自1906年以来该岛上存在的事物显示出荷兰行使主权的某些痕迹,因而有必要对此加以审查㊂⑤显然,仲裁庭赋予了伍德将军的书面陈述以补强的证明价值㊂可见,法院或仲裁庭还会根据证据补强规则审查地图㊁历史证据等证据材料,辅助判断某一主张是否成立㊂证据补强规则,不仅对证据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致力于增强被补强证据的证明力,⑥而证据链为证据证明力之不断累积提供了可行的路径㊂以印证为链接类型的证据链,并不强求证据与证据,或是证据与事实间的因果关系,是一种基于实践推理逻辑而生成的逻辑关联㊂实践推理是根据欲望或目的而选择一种能达到目标的可行手段,进而得到意向行动的推理活动㊂⑦在证明某一事实主张的目标统领下,证据链的搭建需要搜集与整理具有同一事实信息指向的证据,并将其相互链接㊂在这一过程中,多个证据所蕴含的事实信息会因证据间的相互印证而获得累积,进而产生证明力与可信度不断增强的效果㊂1.3㊀有利于呈现南海争端证据的关系网络当前,南海法律维权证据种类繁多,从证据形成的时间来看,整体证据群所涵盖的时间之广,可由古代一直到现代㊂并且,我国仍在发掘新的证据,期以扩充证据群,夯实我国领土主权证据以及海洋权益证据的基础㊂在该证据群中,同一个证据有时可以用于证明不同的事实主张,而同一个事实主张有时又可以服务于不同的证明目的㊂这在证明活动中容易导致用于证明通例㊁法律确信以及国家历史实践的证据,与通例㊁法律确信以及国家历史实践本身之间产生混同㊂而证据链的引入,则可依据不同的证明目的,找寻㊁论证㊁对比证据与证据之间的印证关系,将分散的证据在逻辑上串联起来,并通过搭建多条证据链以改变原有的无序状态,由点成线,由线成面,构建起条理分明的证据关系网络㊂在这样的关系网络中,搭建的 桥梁 印证,作为一种在证据之间相互比照的分析证据方法,使得证据链以及证据网络能够表达事实认定的内在结构与逻辑轨迹㊂证据网络所呈现出来的重点,也因此由证据的展示转变为主张的论证,79①②③④⑤⑥⑦龙宗智: 法学与史学印证方法比较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第113页㊂罗维鹏: 印证㊁最佳解释推理与争议事实证明方法 兼与周洪波教授商榷 ,‘法学家“,2021年第2期,第170页㊂龙宗智: 比较法视野中的印证证明 ,‘比较法研究“,2020年第6期,第17页㊂TerritorialandMaritimeDispute(Nicaraguav.Colombia), InternationalCourtofJustice,November9,2012,https://www.icj-cij.org/en/case/124,访问时间:2022年11月12日㊂IslandofPalmas, PermanentCourtofArbitration,April4,1928,https://pca-cpa.org/en/cases/94/,访问时间:2022年11月12日㊂汪海燕: 印证:经验法则㊁证据规则与证明模式 ,‘当代法学“,2018年第4期,第26页㊂王淑庆: 试论实践推理的逻辑形式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第5期,第22页㊂太平洋学报㊀第31卷将那些在逻辑层面散落的证据集中起来㊂此外,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每位学者在研究证据链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尝试以图形的形式描绘证据链的类型㊁原理㊁构建方法等内容㊂在汉语中 链子 一词意指 用金属的小环连起来制成的像绳子的东西 ,而 链 字最容易影响认知的核心因素就在于 连接 与 绳子 ,连接 让我们寻找证据间的相互关系,而 绳子 则让我们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以证据为载体的条状图形㊂因此,证据链除了能够 串联 外,还能够将串联后的图形进行 呈现 ,即将证据链的内在结构以及逻辑轨迹以可视化图形的形式进行展示㊂经过呈现后的证据链,较之于通过文字进行描述的论证过程会更加直白㊂证明中国在南海拥有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纯粹用语言文字展开证明,有时会对论证过程的自我审查带来一定的阻碍㊂虽无法对每一次印证提升的盖然程度精准赋值,但可以明确的是,通过印证实现的概率叠加永远不会达到百分之百,只有可能不断接近百分之百㊂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以图形形式呈现的证据链或证据网络,还是纯粹文字形式的论证,都存在着因证明活动有瑕疵导致事实主张不被国际司法机构支持的风险㊂而通过可视化的图形形式呈现证据链或证据网络,更有利于对证明活动的自我审查,对存有瑕疵的印证关系及时纠正㊂因为以图形进行表达,是一种能使分析者建构㊁检验和重建关于问题论证的技术㊂①并且,可视化的图形还有利于适当地使用每一个证据,以及指引新的证据发掘方向㊂二㊁‘更路簿“在中国南海历史性所有权证据链中的价值㊀㊀证明活动中的证据链往往不是单一的,就一个待证事实而言,通常会由多个事实片段共同组成,欲证对象越是庞大,涉及的事实片段就会越多,相应地也需要搭建多条证据链以形成证据网络㊂②在 南海仲裁案 中,仲裁庭在无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武断地界定 历史性权利 和 历史性所有权 ,臆断中国所主张的历史性权利是非主权性质的,否定国际习惯法上历史性权利的存在,并进而否定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㊂③2016年 南海仲裁案 裁决作出后的五年里,国际判例对于该裁决的有限援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裁决在法律和事实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或错误㊂④国际习惯法是国际法渊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明确提出 确认本‘公约“未予规定的事项,应继续以一般国际法的规则和原则为准据 ,并在整体上充分顾及历史性所有权及其他特殊情况㊂尽管‘公约“希望建立一个全面的海洋管理制度,但其并不预先假定取消任何未被其吸纳的过去的制度㊂从‘公约“的筹备过程来看,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打算或愿意普遍放弃其在‘公约“生效之前已经取得的,同时又是未被‘公约“吸纳的权利㊂⑤实际上,历史性权利早已构成国际习惯法㊂在司法活动中, 三段论 是最常使用的推理形式,该推理形式以法律规范为 大前提 ,将其应用于作为 小前提 的已查证事实,然后得出作为 结论 的司法判决㊂但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性决定了在国际司法实践中,作为 大前提 的法律规范缺少来自统一集权的判定㊂在此情况下,1945年‘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所列举的国际法渊源被广泛接受和采用,形成了以国际协约㊁国际习惯与一般法律原则为国际法规范主要外部表现形式,以司法判例㊁权威公法学家学说为主要国际法辅助资料的国际法渊源体系㊂而海洋法作为国际法的组成部分,自然沿袭了国际法渊源体系的框架,形成了以海洋条约法㊁89①②③④⑤[美]特伦斯㊃安德森㊁戴维㊃舒姆等著,张保生等译:‘证据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本,第156页㊂冯爱冰㊁谢萍: 证据链:认证案件事实的另一视角 ,‘法律适用“,2011年第7期,第66页㊂张文显㊁马新民等: 关于菲律宾提起的 南海仲裁案 的法理分析 ,‘中国法学“,2016年第5期,第34页㊂施余兵㊁董世杰: 南海仲裁案 裁决的后续国际裁判实践述评 ,‘中国海商法研究“,2022年第2期,第43页㊂SophiaKopela, HistoricTitlesandHistoricRightsintheLawoftheSeaintheLightoftheSouthChinaSeaArbitration, OceanDevelopment&InternationalLaw,Vol.48,No.2,2017,pp.186㊂第2期㊀刘思瑞等:南海争端语境下‘更路簿“研究的新思考 以证据链为视角海洋习惯法㊁一般法律原则为主要规范形式,以司法判例㊁权威学说为主要辅助资料的海洋法渊源体系㊂其中,海洋条约法的内容具有确定性和明确性,在司法适用中往往只涉及条文解释问题㊂海洋习惯法则因相对模糊与宽泛,在司法适用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特定的习惯法规则加以证明㊂而19世纪以来国家间的外交实践㊁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实践以及国家内部的实践,早已证明了历史性权利具备形成国际习惯法的主㊁客观要件㊂①在明确了历史性权利的国际习惯法地位后,还需要进一步证明中国在南海的历史实践以及周边国家的法律确信㊂尽管历史性权利已形成国际习惯法,但以‘公约“为代表的海洋条约法却未对历史性权利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进行明确规定㊂这意味着只能将 历史性水域和 历史性权利 的认定问题放置于个案论证的基础之上㊂所以,在南海争端解决过程中,对历史性权利规则的运用,必须结合具体的区域性一般实践以及法律确信,根据历史上中国长期在南海的生产生活和管辖实践来界定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的性质和内涵㊂②1962年联合国秘书处提交的‘包括历史性海湾在内的历史性水域法律制度“研究报告中提出,在判断一个国家对特定海域是否享有历史性所有权时,至少需要考虑三个因素:(1)主张国在该区域行使权利;(2)权利行使的持续性;(3)其他国家的态度㊂③据此,就证明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所有权而言,则需进一步证明以下要件:(1)中国在西沙㊁南沙群岛内部和附近水域行使的权利属于主权或主权性质的权利;(2)中国在西沙㊁南沙群岛内部和附近水域行使权利的持续性;(3)世界各国,尤其是南海周边国家对于前述实践构成法律确信㊂相应地,在证明活动中应当针对这些要件构建不同的证据链㊂‘更路簿“正是基于该证明目的而被赋予了证据属性,其价值应在各个以证明前述要件为目的的证据链下加以分析㊂2.1㊀‘更路簿“用以证明行使主权或主权性质权利的价值历史性所有权是历史性权利的一项重要内涵,其作为一种与历史性海湾相伴而生的概念,本质上是一种领土主权,或是至少具有领土主权性质的权利㊂④而历史性权利作为国际习惯法,其效力源自 约定必守 这一项国际法基本原则㊂⑤据此原则,任何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权利都是合法权利,任何国家在领土主权方面的传统权利都应得到尊重㊂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所有权根植于将特定海域视为本国内水或领海,并在此基础之上主张或行使权利的历史实践㊂因此,若要证明中国在西沙㊁南沙群岛内部和附近水域享有历史性所有权,首先需要证明中国在该水域行使主权或主权性质权利的历史实践㊂而从我国在南海的长期历史实践以及据此形成的代表性观点来看,我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所有权突出表现为对南海诸岛相关海域内特定功能领域的管辖权㊂⑥根据英国诉挪威 渔业案 法官阿诺德㊃邓肯㊃麦克奈尔(ArnoldDuncanMcNair)的观点,管辖权的行使主体必须是国家,除非能够证明个人的独立活动得到政府的许可或授权,或是政府对独立活动的个人采取了其他的管辖举措⑦,才能以个人的活动证明政府行使了管辖权㊂由此可产生两条不同的证明路径,在不同的路径下,‘更路簿“的价值也有所不同㊂首先,可以严格地从国家主体的角度出发,发掘与整理历史上代表国家的个人或机构在南海从事活动的证据,证明中国对特定海域行使99①②③④⑤⑥⑦参见曲波: 国际法上的历史性权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5期,第74-77页㊂中国国际法学会著:‘南海仲裁案裁决之批判“,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14页㊂SeeJuridicalRegimeofHistoricWatersincludingHistoricBays⁃StudyPreparedbytheSecretariat,UNDoc.A/CN.4/143,1962,pp.13,para80.贾宇: 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 ,‘中国法学“,2015年第3期,第183页㊂[美]汉斯㊃凯尔森著,王铁崖译:‘国际法原理“,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264页㊂郑凡: 地中海功能性国家管辖海域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法学杂志“,2019年第6期,第115-116页㊂李永: 历史性权利与大陆架关系初论 兼议中国在南海大陆架上的历史性权利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第5页㊂太平洋学报㊀第31卷管辖权㊂‘更路簿“所记载的内容以海南渔民前往南海岛礁的航线为主,兼记相关水文气候㊁岛礁外貌等内容㊂这些内容是百年来渔民以口头或文字的形式相传而得,其所体现的是渔民自发前往南海进行生产作业的活动,而非政府组织前往,因而属个人独立活动㊂虽然国家管辖权的行使最终要通过个人来实现,但‘更路簿“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为 生产作业 而非 占领或 控制 ,同时就‘更路簿“所记载的内容以及现有研究中田野调查的结果来看,这种 生产作业 多为自发性的㊂因此,从国际司法实践中体现的原则来看,‘更路簿“无法直接证明中国对西沙㊁南沙群岛内部和附近水域行使管辖权㊂若依此证明路径,在证据链的搭建过程中,‘更路簿“仅能作为一项补强证据,可与政府巡逻记录等能够直接体现政府行使管辖权的核心证据相互印证,强化核心证据的证明力与可信度㊂其次,也可将‘更路簿“作为核心证据之一搭建证据链,发掘与整理政府批文㊁捕捞许可等展示政府职能和权限的证据,与‘更路簿“相互印证,用以证明百年来海南渔民前往南海进行捕捞的行为一直处于政府的管理之下㊂在清代前期,海南岛潭门等地区的地方政府就通过颁布许可㊁米粮限购与征收所得税的方式,对前往南海诸岛进行渔业生产及驻岛行为的渔民进行管理,渔民出海必须获得乡一级政府的许可,同时基层政府有权确定出海渔民能够携带米粮之数量㊂①应加强有关文献资料的搜集㊁整理工作㊂需要注意的是,就‘更路簿“的流传方式来看,‘更路簿“由于在出海航行时易被海水浸泡损坏,渔民每隔若干年都会重新抄写,而每一次抄写都有可能对先前内容进行补充或更正②,‘更路簿“的真实性可能会受到质疑㊂这就意味着在该证明路径中,仅依据政府许可或授权文件以及‘更路簿“证明政府行使管辖权,有可能会因国际司法或仲裁机构认为证据不够充分而面临盖然性劣势的风险㊂因此,还需要发掘其他的证据与‘更路簿“相印证,以补强其证明力与可信度㊂可以说,在此论证路径下,‘更路簿“还为下一步的证据发掘与整理工作提供了指向㊂2.2㊀‘更路簿“用以证明持续行使权利的价值国际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可用于判断一种特定的国家行为是否形成国际习惯的时间标准,在各类领域中认定国际习惯是否形成的时间十分灵活,要取决于个案的情况和相关惯例的性质㊂但这仅意味着在不同领域形成国际习惯所需要的时间有别,而非形成国际习惯不需要时间③,更不是否定形成国际习惯所需具备的持续性㊂据此,还需要证明中国在西沙㊁南沙群岛内部和附近水域实践活动的持续性㊂在1985年阿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边界案中,美国最高法院在构成历史性所有权的基本要素中采用的词语为 continuity ④;在1951年英国与挪威 渔业案 中,国际法院采用的表述为 consistently ㊂⑤ continuity 一词,意为 thefactofnotstoppingornotchange ⑥; con⁃sistently 一词为 consistent 的副词形式, con⁃sistent 意指 alwaysbehavinginthesameway,orhavingthesameopinion,standards,etc 或 hap⁃peninginthesamewayandcontinuingforaperiodoftime ㊂⑦虽然两个案件中使用的词语不同,但从两个单词的英文释义来看, consistent 的释义也包含了 continue ㊂不难看出, 连续地行使权利 这一要素的核心,在于权利的行使处于 notstopping 或 notchange 的状态,同时这些状态的存续期间为 periodoftime ,即权利的行使在一定时间内未中断或未被取代㊂由此,001①②③④⑤⑥⑦(清)‘清圣祖实录“卷二七一㊂转引自中国国际法学会著:‘南海仲裁案裁决之批判“,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24页㊂王崇敏㊁阎根齐等: ‘更路簿“发现和研究40年 ,‘中国史研究动态“,2018年第6期,第42页㊂翟仲: 国际惯例与国际习惯的概念界分及现实考察 ,‘国际法研究“,2021年第4期,第34页㊂AlabamaandMississippiBoundaryCase, CourtListener,Feb26,1985,https://www.courtlistener.com/opinion/111357/united-states-v-louisiana/,访问时间:2022年11月12日㊂FisheriesCase(UnitedKingdomv.Norway), InternationalCourtofJustice,Dec18,1951,https://www.icj-cij.org/en/case/5,访问时间:2022年11月12日㊂[英]霍恩比著,赵翠莲等译:‘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439页㊂同⑥,第431页㊂。
为重申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加强与各国在南海的合作,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一、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确立了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收复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曾非法侵占的中国南海诸岛,并恢复行使主权。
中国政府为加强对南海诸岛的管理,于1947年审核修订了南海诸岛地理名称,编写了《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和绘制了标绘有南海断续线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并于1948年2月正式公布,昭告世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坚定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以及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决定》等系列法律文件,进一步确认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三、基于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长期历史实践及历届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根据中国国内法以及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包括:(一)中国对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二)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三)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四)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中国上述立场符合有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
1 / 2四、中国一向坚决反对一些国家对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非法侵占及在中国相关管辖海域的侵权行为。
中国愿继续与直接有关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有关争议。
中国愿同有关直接当事国尽一切努力作出实际性的临时安排,包括在相关海域进行共同开发,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南海仲裁案发生的背景及其影响南海仲裁案即所谓“菲律宾控告中国案”,是一个临时组建的仲裁庭,就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进行的所谓“裁决”,其实质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
背景中国对南沙群岛的认识最早可追溯至汉代,至明清两代中国已明确了对南沙群岛的主权管辖,权威地图都将南沙群岛列入中国版图。
20世纪初,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开始觊觎南沙群岛,但大部分侵略举动都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39年日本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
抗日战争后民国政府于1946年12月派舰巡视和收复了太平、中业等南沙群岛主要岛礁,接收了南沙全部岛礁并进驻南沙主岛太平岛。
民国政府用11段线标注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历史性水域范围。
更大规模的侵占浪潮发生在20世纪70、80年代。
这与南沙附近海域油气资源的发现,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谈判与签署有很大关系。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及联合国多个调查机构宣称,在南海大陆架上发现丰富油气资源。
菲律宾陆续占据了费信岛、中业岛等8个南沙岛礁,马来西亚则侵占了弹丸礁、南海礁和光星仔礁。
2012年4月10日, 12艘中国渔船在黄岩岛潟湖内例行作业,突然出现的菲律宾军舰对渔民进行堵截和干扰。
中国渔民被菲律宾军人扒去上衣在甲板上暴晒。
双方进行激烈交锋。
直至2012年6月3日,菲方船只才全部撤出黄岩岛潟湖。
为防止菲律宾新的挑衅行为,中国船只留守黄岩岛附近海域,开始实施实际管控。
2012年6月21日,中国宣布建立地级三沙市,政府驻西沙永兴岛,管辖西南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并在随后数月间采取了落实三沙设市的一系列行政、司法、军事举措。
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正式向联合国海洋法法庭提请针对中国的“仲裁”。
影响:①易导致众多国家滥用诉讼;②使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渐盛渐强的威望之光黯然失色;③威胁南海地区的和平;④破坏亚太地区如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仲裁”使菲律宾与中国长期以来的友好关系降至冰点,令菲律宾错失发展经济的黄金时机。
南海仲裁案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An arbitral tribunal with widely contested jurisdiction will issue an award on July 12 on the South China Sea case unilaterally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the 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 (PCA) in The Hague said on Wednesday.总部位于海牙的常设仲裁法庭6月29日发表声明称,将于7月12日就菲律宾单方面提出的南海仲裁案做出裁决。
"The Tribunal will issue its Award on Tuesday, 12 July 2016 at approximately 11 A.M.," the PCA, acting as the registry of the tribunal, said in a press release.仲裁庭将于欧洲中部夏令时间2016 年7 月12 日星期二上午11时左右在海牙发布裁决,常设仲裁法院为该案的书记处。
"The Award will first be issued via e-mail to the Parties, along with an accompanying Press Release containing a summary of the Award," it said.裁决书以及附随的新闻稿将首先通过电子邮件向当事方发布,新闻稿中将包括裁决书的摘要。
所谓的仲裁(arbitration)是一种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参与仲裁的各方为arbitrators,进行仲裁的法庭叫arbitral tribunal,最后做出的裁决叫award,仲裁庭做出裁决可以用issue an award表示。
关于南海仲裁案(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我们需要了解几个关键词:常设仲裁法庭(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PCA):位于荷兰海牙的政府间组织(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本身并不是法庭,主要职责是组织各类仲裁庭来解决成员国之间的冲突和争议。
管辖权(Jurisdiction):菲律宾提请仲裁事项的实质是南海部分岛礁的领土主权问题,不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的调整范围内,更不涉及《公约》的解释或适用,仲裁庭无管辖权。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Conduct of Par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2002年11月4日,在金边举行的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各国外长及外长代表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宣言》确认中国与东盟致力于加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宣言》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
在争议解决之前,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并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寻求建立相互信任的途径,包括开展海洋环保、搜寻与求助、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
领土问题和海域划界(Territorial issues and maritime delimitation):在领土问题和海域划界争议上,中国不接受任何第三方争端解决方式,不接受任何强加于中国的争端解决方案。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9日就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声称将于近期公布所谓最终裁决发表谈话,全文如下:应菲律宾共和国单方面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简称“仲裁庭”)于2016年6月29日对外称,将于2016年7月12日公布所谓最终裁决。
我想再次强调的是,仲裁庭对本案及有关事项无管辖权,不应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The Arbitral Tribunal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established at the unilateral request of 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Arbitral Tribunal”) claimed on 29 June 2016 that it would issue the so-called final award on 12 July 2016. I hereby once again emphasize that the Arbitral Tribunal has no jurisdiction over the case and the relevant subject-matter, and that it should not have heard the case or rendered the award.一、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单方面就中菲在南海的有关争议提起仲裁。
中国政府随即声明,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起的仲裁。
此后,中国政府多次重申这一立场。
1. On January 22, 2013, the Philippines unilaterally initiated the arbitration on the relevant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mmediately declared that it would neither accept nor participate in the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 position that has since been repeatedly reiterated.2014年12月7日,中国外交部受权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全面系统阐明了中国政府对该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即仲裁庭对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没有管辖权,中国政府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起的仲裁拥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
On December 7, 2014,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China released upon authorization the Position Paper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Matter of Jurisdic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which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s the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n the matter of jurisdiction in the arbitration unilaterally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that the Arbitral Tribunal has no jurisdiction over the case, and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non-acceptance of and non-participation in the arbitration are solidly founded in international law.2015年10月29日,仲裁庭作出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裁决。
中国政府当即声明有关裁决是无效的,没有拘束力。
针对仲裁庭11月24日至30日就该案实体问题进行的庭审,中国政府再次阐明了不接受、不参与的立场。
On October 29, 2015, the Arbitral Tribunal rendered an award on jurisdiction and admissibility.The Chinese government immediately stated that the relevant award is null and void and has no binding force. With regard to the hearing on the merits of the arbitration held from November 24 to 30 2015, 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iterated its position of non-acceptance and non-participation.2016年6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坚持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海有关争议的声明》,重申中国坚持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仲裁案以及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中菲在南海有关争议的立场。
On June 8, 2016,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China released the Statement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Settling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rough Bilateral Negotiation, reiterating its position of non-acceptance of and non-participation in the arbitration and settling the relevant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rough bilateral negotiation.二、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违反国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