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

姓名:付东

所在学院:中医药学院

所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

年级:2015级

学号:2015223790

一、前言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简称EEDs,又称环境激素、内分泌活性化合物、内分泌干扰化合物,所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系指一种外源性物质,该物质会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发生逆向健康影响,或使有机体后代的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则是一种可能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内分泌紊乱的物质。

如今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开展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基础研究是科学与医学共同面对的课题。在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中,化学污染占70%左右,其中以EEDs对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影响最广,危害最大。

EEDs表现出拟天然激素或抗天然激素的作用,通过干扰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引起中毒或在比较低的接触水平即对心、肺、肝、肾、性腺等器官产生危害,即通过内分泌系统改变人的内环境而致病。人和脊椎动物具有相同的内分泌系统,如脑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性腺等。这些腺体分泌的物质仅在体内起作用,不排除体外,故称之为内分泌腺体,其分泌物称为激素,能调节生物体的成长、代谢、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激素在体内的水平非常低,但有极大的功效,如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发生糖尿病,分泌过多则会发生低血糖。EEDs正是通过改变激素在体内的正常水平而对人体产生影响和危害的。

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相比,EED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以下显著特点:

1.低剂量长期作用,具有慢性毒性效应;

2.对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产生影响,对后代影响影响巨大;;

3.与人体各系统重大疾病有密切,危害巨大;

4.采用常规的方法不易被筛选和检测。

因此,开展EEDs与人类健康的基础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类型

1.干扰雌激素作用的类群:

1)多氯联苯类化合物(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CBs)

2)烷基酚类(Alkylphenol ,APs)

3)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s ,PAEs)

4)二苯烷烃类(Diphenylkanes)

5)双酚化合物(Biphenols,BPs)

6)有机氯杀虫剂

7)除草剂

8)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s, PEs)、真菌雌激素

9)某些重金属(铅、镍、汞)

2.干扰睾酮作用的类群:

1)氟他胺(Flutamide)

2)利谷隆(Linuron)

3)苯乙烯(Styrene)

4)二硫化碳(Carbonsulfide)

5)邻苯二甲酸酯(PAEs)

6)林丹(lindane)

7)铅

3.干扰甲状腺素作用的类群:

1)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Dithiocarbamate, DCs)

2)多卤芳烃类(Polyhalogenocarbons,PHAHs)

4.干扰内源性激素代谢酶及激素转运功能的类群:

有研究表明多卤芳烃类和多溴联苯能够影响血清中甲状腺素(T3、T4)水平,并降低大鼠促甲状腺素对T3、T4的调节作用。

5.干扰其他内分泌功能的类群:

如铅、可卡因、二硫化碳等可以干扰儿茶酚胺的作用,升高动物或人血清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植物雌激素还能刺激催乳素合成与分泌等。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儿童青春发育的影响:

青春期儿童性腺的发育与体内的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它们对儿童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维持至关重要,青春期女孩体内以雌激素水平上升为主,男孩以雄激素水平迅速上升为主。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以竞争性地与女孩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发挥拟雌激素作用,从而干扰体内正常的雌激素的合成、分泌、代谢和反馈调节等过程,造成雌激素功能紊乱。体外实验证明暴露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使卵泡细胞分泌孕激素、雌激素增加,睾

酮分泌急剧下降,说明青春期儿童卵巢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非常敏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也可以通过干扰男孩体内雄激素与雄激素受体的结合而发挥抗雄激素活性,表现与拟雌激素作用类似。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通过抑制男孩睾酮生成的重要酶如3β-羟甾脱氢酶( 3β-HSD)、细胞色素P450、17α-羟化酶(CYP-17)、17β-羟甾脱氢酶(17-βHSD)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睾丸雄激素的生成。

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环境雌激素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最大,主要表现为男性雌性化,可引起各种形式的雄性生殖系统发育障碍:性腺发育不良、睾丸和附睾重量减轻、生精细胞、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数目减少、精子数目减少乃至无精子、睾丸肿瘤、性欲降低和不育症等

影响女性生殖系统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也是环境雌激素。具体现为女孩青春期提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增加、月经周期改变等

3. 致畸

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胸腺萎缩

二噁英可引起动物实验的胸腺萎,主要是以胸腺皮质中淋巴细胞减少为主,通过将婴儿胸腺移植到小鼠进行研究,表明人类胸腺也是二噁英敏感器官。

2)免疫毒性

少数病例说明人在PCB中毒后引起免疫机能低下,从而间接影响了免疫系统的发育及其正常功能,但低浓度的环境化学物对

人体免疫系统抑制与否目前尚未研究。近年来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大增加,流行病学和实验动物研究已经证明与环境污染和过敏有密切关系,初步结论是环境污染物扰乱了内分泌系统,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3)神经系统

大量研究表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也是由于神经元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的结果。也有证据表明PCBs也可以引起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PCB类除草剂百草枯可通过氧化作用引起多巴胺神经元的程序性死亡,从而表现出帕金森氏病的症状。已知PCBs 对线粒体的功能有很大的毒害作用。而线粒体电子链的传递的破坏引起超氧自由基的增加,导致神经元细胞程序性死亡是引起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4)恶性肿瘤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生产PCBs的工人,其肿瘤标准死亡率显著高于常人。

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制

尽管EDCs的种类众多,且结构差异很大,但其对生物内分泌系统的干扰作用在细胞水平上主要通过4种途径实现,即模拟内源性激素作用;拮抗内源性激素作用;破坏内源性激素受体的生成和代谢;破坏内源性激素的生成和代谢。

前两者又称为受体介导反应,后两者称为非受体介导反应

生物体内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是各自独立而又

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具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环境激素污染等。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当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入大气,水、土壤环境,如果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力,以致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时,称为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产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目前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使用,使有用的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而造成危害。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 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有一下几种: (一)大气污染 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 有直接的影响。大气污染主要是指大气的化学性污染。大气中化学性 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对人体危害严重的多达几十种。我国的大气污染 属于煤炭型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此外,还有氮氧 化物和一氧化碳等。这些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不经过 肝脏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运输到全身。所以,大气的化学性污染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这种危害可以分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致 癌作用三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 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质是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为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而在体内产生的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 US EPA的定义内分泌调节物:引起完好无损生物体或其后代中内分泌功能变化不利影响的外源物质,它们主要是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又可以称之为环境激素。——欧盟定义 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是人类机体的三大信息传递系统,在调节机体各种功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起重要作用。激素是内分泌腺天然产物,在血中以低浓度传递,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发挥对机体功能的调节作用。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影响人和动物体内正常的激素功能,这些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通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ors,EDs)。按照美国环保局“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与测试委员会”的定义,内分泌干扰物是指一种能改变机体内分泌功能并对机体、后代或(亚)群引起有害效应的外源性物质。“改变”是指影响神经、免疫和生殖发育系统等正常调控功能;“有害”是指模拟、阻断或激活、抑制内分泌效应,干扰合成、转运及排除等生物过程。“环境激素”、“环境类激素”、“环境抗激素”等是指能与内源性激素受体结合而引起模拟、拮抗体内天然激素并干扰内分泌功能的环境化学物,是EDs中的一大类[1]。 所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系指一种外源性物质,该物质会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发生逆向健康影响,或使有机体后代的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则是一种可能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内分泌紊乱的物质。 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内分泌干扰物筛选测试咨询委员会将这些能够通过干扰激素功能,引起人群可逆性或不可逆性生物学效应的环境化合物成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体内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它们主要是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

论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论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环 境与我们日常息息相关,健康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环境是影响和决定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环境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以下三种: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 1.那何谓这三种危害? (1)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期内浓度很高,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可以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如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 发病率的影响等 (3)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如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 等。环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 素 2.我们结合一些事例来具体分析这三种危害。 (一)急性危害 从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相继出现了不少污染事件,引起人群中毒死亡。1952年12月5—9日是在伦敦多次烟雾事件中最严重的一次,当时的逆温层是在60—90米的低空,从家庭炉灶和工厂烟囱排出来的烟尘、SO2被封盖在下面扩散不出去,污染物不断蓄积。在雾的初期,伦敦市民感到胸闷、咳嗽、嗓子痛以至呼吸困难,进而发烧;在浓雾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支气管炎死亡率最高,其次是肺炎、肺结核,以及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患和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相继死亡,尤其是老年和幼儿患者死亡率更高。病理解剖发现,死者多属急性闭塞性换气不良,造成急性缺氧或引起心脏病恶化而死亡。 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的急性危害,近年来在我国也有发生,如1971年7月13日17时许,某市冶炼厂镍冶炼车间,由于输送氯气的胶皮管破裂,造成氯气污染大气的急性中毒事件,使工厂周围284名居民受害。同时也使附近工厂受到影响,不能正常生产。 (二)慢性危害 1.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影响 根据我国某市某地区对中小学生和成年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调查结果显示,重污染区与轻污染区中小学生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和同时患两种以上慢性鼻、咽腔疾患的有病率比较,重污染区显著高于轻污染区。

环境污染的危害都有哪些

环境污染的危害都有哪些 近年来,环境污染是我国最严重的污染之一,尤其是PM2.5所带来的污染,更是让政府和人们头疼不已。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很大,也从另一方提醒我们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除。今天,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环境污染的危害的内容吧。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比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 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大气污染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表现为呼吸系统受损、生理机能障碍、消化系统紊乱、神经系统异常、智力下降、致癌、致残。人们把这个灾难的烟雾称为"杀人的烟雾"。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 ▲2、环境污染与癌症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环境污染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是癌症综合预防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3、对植物危害 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及其危害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 杜磊1,李勃2,3*,马瑜2,3,王长晔4 (1 西安市第五医院陕西西安710082; 2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2;3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43;4西安市莲湖区北院门庙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陕西西安710002)摘要:近年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因其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和对生物及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而受到日益关注,并已成为毒理学、生态学、系统发育学、医学等诸多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科学实践,着重介绍了目前EDCs的主要类型,对生物的危害及其作用机制,并就当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内源性激素,作用机制,危害 The hazard and mechanism of the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Du Lei1,Li Bo2,3*,Ma Y u2,3,Wang Changye4 1 Xi’an No. 5 Hospital, Xi’an 710082, China 2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3 Shaanxi Microbiology Institute, Shaanxi Academy of Science, Xi’an 710043, China 4 Xi'an Lianhu District Beiyuanmen & Miaohouji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Xi’an 710002, China Abstract: The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are natural or man-made agents widely presenting in the environment that interfere in someway with normal endocrine function and caused serious damage on the biocenosis and entironment. As a result, the effect and function of the EDC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many research fields such as Toxicology, Ecology, Development biology and so on.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es on the hazard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e EDCs and its main typ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strategy 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Endogenous hormones,interaction mechanisms,hazard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EDCs)是一类存在于环境中的能够干扰生物体内源激素的合成、释放、转运、结合、作用以及清除,从而影响生物体的机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0770243); 陕西省科学院重点项目(2010ZD01)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libo@https://www.doczj.com/doc/e24858662.html,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 姓名:付东 所在学院:中医药学院 所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 年级:2015级 学号:2015223790

一、前言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简称EEDs,又称环境激素、内分泌活性化合物、内分泌干扰化合物,所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系指一种外源性物质,该物质会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发生逆向健康影响,或使有机体后代的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则是一种可能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内分泌紊乱的物质。 如今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开展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基础研究是科学与医学共同面对的课题。在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中,化学污染占70%左右,其中以EEDs对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影响最广,危害最大。 EEDs表现出拟天然激素或抗天然激素的作用,通过干扰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引起中毒或在比较低的接触水平即对心、肺、肝、肾、性腺等器官产生危害,即通过内分泌系统改变人的内环境而致病。人和脊椎动物具有相同的内分泌系统,如脑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性腺等。这些腺体分泌的物质仅在体内起作用,不排除体外,故称之为内分泌腺体,其分泌物称为激素,能调节生物体的成长、代谢、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激素在体内的水平非常低,但有极大的功效,如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发生糖尿病,分泌过多则会发生低血糖。EEDs正是通过改变激素在体内的正常水平而对人体产生影响和危害的。 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相比,EED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以下显著特点:

1.低剂量长期作用,具有慢性毒性效应; 2.对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产生影响,对后代影响影响巨大;; 3.与人体各系统重大疾病有密切,危害巨大; 4.采用常规的方法不易被筛选和检测。 因此,开展EEDs与人类健康的基础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类型 1.干扰雌激素作用的类群: 1)多氯联苯类化合物(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CBs) 2)烷基酚类(Alkylphenol ,APs) 3)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s ,PAEs) 4)二苯烷烃类(Diphenylkanes) 5)双酚化合物(Biphenols,BPs) 6)有机氯杀虫剂 7)除草剂 8)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s, PEs)、真菌雌激素 9)某些重金属(铅、镍、汞) 2.干扰睾酮作用的类群: 1)氟他胺(Flutamide) 2)利谷隆(Linuron) 3)苯乙烯(Styrene) 4)二硫化碳(Carbonsulfide)

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化学与社会结课作业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论文 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班级:城市规划1202 姓名:李少璇 学号:0513120210

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简言之,环境因受人类活动影响而改变了原有性质或状态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例如大气变污浊、水质变差、废弃物堆积、噪声、振动、恶臭等对环境的破坏都属环境污染。由于环境污染,从而导致日照减弱,气候异常,山野荒芜,土壤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生物物种绝灭等。环境污染的实质是人类活动中将大量的污染物排入环境,影响其自净能力,降低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人们的行动违反自然规律所致,预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大规模的深入地改造环境,也必将引起更复杂的新的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具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环境激素污染等。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 一、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分类 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健康损害是复杂多样的,其危害程度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按损害性质分为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及间接效应。 1、急性危害:环境污染的急性危害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污染物接触(进入体内)所引起的,通常其损害表现快速、剧烈,呈明显中毒症状、疾病暴发,甚至死亡。急性危害的典型例子见于世界各国大气污染中毒的公害事件。例如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由于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燃煤排放的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急剧增加、扩散不开,结果造成数千居民中毒死亡。洛杉矶、纽约、东京及我国兰州市曾多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这种淡蓝色的烟雾多在气温高、阳光强的夏季中午发生,对眼有强烈的刺激与催泪作用,污染严重时还可引起肺水肿,使老年人死亡率增加。19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泄漏,造成严重污染,导致该市80万人口中有52万人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毒,5万人失明,2500人死亡。1986年曾发生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当地放射性污染水平达正常允许量的1500倍。数十人因急性放射病死亡,共有25万人不得不从周围污染区紧急撤离。 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是由于低剂量的环境污染物长期反复作用于人体,污染物在体内负荷量蓄积,其产生的损害不断累积,而造成的特定的病理反应。慢性危害最为常见,且影响广泛,是较为潜匿的健康损害方式。例如,在磷肥厂、炼铝厂周围的大气受氟化氢污染,居民长期吸入而引起慢性氟中毒。某些金属矿冶炼与精炼过程中排放的含砷烟尘污染大气,造成附近儿童的慢性砷中毒。 3、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如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等。环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详细内容(一)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详细内容(一)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健康网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干扰生物体内维持自稳及调节发育过程中激素的产生、释放、代谢、结合、排泄、交互作用的外源性物质。本文介绍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分类、人群暴露方式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物体免疫系统的危害;目的在于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1996年3月,TColbor,DDumanopskiJPMyers编著,由美国副总统戈尔作序的环境著作《OurStolenFuture》出版。该书对人工合成化学品在环境和食品中的残留、积累以及对人类内分泌、免疫系统等的干扰提出了警告,引起了公众对这类化学物质的强烈关注。研究发现,20世纪后期,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异常现象,人类内分泌系统异常的突出表现是生殖异常。最早发现一些鱼类的生殖器官始终不能发育成熟,雌雄同体率增加,雄性退化,种群退化。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人类。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一生中乳腺癌的发生几率仅为1/20,而20世纪90年代上升为1/8。而且近50年来男性的睾丸癌发生率增加了〔3〕几倍,前列腺癌增加了2倍〔1〕。大量调查资料表明环境中存在多种能模拟和干扰动物及人类内分泌功能的物质。这些外源性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干扰体内内分泌物质的合成、释放、运输和代谢等过程,并且能够激活或抑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导致或加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学术界将这一大类物质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ers/endocrinedisruptˉingchemicals,EDCs)。更有学者认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已成为继“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之后又一严重的全球性环境公害问题,属第三代环境污染物〔1,2〕。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disease)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因素不仅决定于外环境多因素的变化和体内免疫功能的失调,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和调节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Wilder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甲状腺炎患者中的女与男比例分别为3:1,9:1和19:1〔3,4〕。同时,育龄期女性在妊娠期及产后激素水平出现明显波动时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使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内分泌激素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影响。美国变态反应学家Randalph 认为:新的医疗模式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发病与他所处的生活环境的关系。人类自身的遗传因素是人类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但环境因素可能直接触发疾病的发生〔5〕。由于B和T细胞表达的特异性总库是随机产生的,其中必定有许多细胞是对自身成分特异的。因此,机体必须建立自身耐受机制,以区别自己与非己决定簇,从而避免自身反应性的发生。然而,任何机制都有崩溃的危险,自身识别机制也不例外。人类在急剧变化的环境因素影响下,可导致环境性免疫功能失调,终致发生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6〕。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否会对人的自身耐受机制造成威胁,从而打破人类的自身耐受机制呢?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名称和定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mentalendocrinedisˉruptors/Eds或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EDCs)也叫环境荷尔蒙/激素(enviromentalhormonals)、环境雌激素(enviromentaloestrogens),还有人将它称为“雌激素类似物(EstrogenMimics,OestrogenChemicals)”或者“外源性雌激素(Xenoestrogens)”。作为第三代环境污染物,其名称及定义都很多,美国EPA内分泌干扰物审查和试验咨询委员会(EDSTAC)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定义为:干扰生物体内维持自稳及调节发育过程中激素的产生、释放、代谢、结合、排泄、交互作用的外源性物质〔7〕。2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和来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程度日益提高,被人类利用的化学品有成千上万种,而有很多物质被证明与人类疾病相关。自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问题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重视以来,已有上百种化学物质被证明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或具有雌激素效应。笔者依据其用途和来源将目前已认知的或怀疑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为以下几大类:2.1工业用化学品(1)多氯联苯类(PCBs,PolyˉchlorinatedBiphenyls),用于电容器、油墨等,是一类难降解、难代谢脂溶性环境激素。可经胎盘到胎儿体内,蓄积在肝肾中;(2)二英类(DioxinlikeChemiˉcals),是具有高环境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体健康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体健康 管理学院营销1002 徐盛宇学号:3100806049 摘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系指一种外源性物质,该物质会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发生逆向健康影响,或使有机体后代的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则是一种可能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内分泌紊乱的物质。本文着重阐述了环境内分泌物干扰物的研究历史;常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种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内分泌物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人体健康研究历史种类影响防治对策 在目前人类生活、工作及活动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化学物质。其中有 些是有害物质,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化学成份复杂,门类繁多,毒性各异,造成对人类健康及生存的威协,不可乎视,广泛存在于大气、土壤、水系、粮食、蔬菜、水果、禽、蛋、肉、奶、鱼、虾等畜牧水产品、衣物家俱、建筑材料、装修物、汽车等交通工具、塑料制品中。分布在人类衣、食、住、行及工作的各种环境中。其中具有对人体自生激素的产生、分泌、代谢、消减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称之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影响人体的各种内分泌器官有如脑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性腺等各种内分泌器官激素的生理功能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人体的生长、发育、生育及后代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不少的种类也属于环境诱变剂的范畴,同时具有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但也有的与环境诱变剂不尽相同,包括范围较广,其毒性主要 作用于内分泌系统 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历史 1930s;实验室证实二强联苯具有雌激素活性,以后相继合成多种具有 雌激素活性的药物。 1970s:日本在对“水俣病”和“痛痛病”的病因学研究中提出“环境 激素”的概念。 1980s:日本、英国、美国许多地方同时发现具有精囊和卵巢的鱼、贝类,以及雄鱼雌性化。 1995:Minnesota的学生发现畸形青蛙。同年,成立了内分泌干扰物工作组;美国环境与自然资源委员会将内分泌干扰物研究列为五个最优先项目之一。 1996:Theo Colborn由于在EEDs研究领域的杰出工作而被授予Rachel Carson Leadership Award。同年5月,OECD成立EEDs筛选和研究专家 组。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 名:付东姓 所在学院:中医药学院所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级:2015级年 2015223790 号:学 一、前言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简称EEDs,又称环境激素、内分泌活性化合物、内分泌干扰化合物,所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系指一种外源性物质,该物质会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发生逆向健康影响,或使有机体后代的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则是一种可能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内分泌紊乱的物质。如今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开

展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基础研究是科学与医学共同面对的课题。在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中,化学污染占70%左右,其中以EEDs对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影响最广,危害最大。 EEDs表现出拟天然激素或抗天然激素的作用,通过干扰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引起中毒或在比较低的接触水平即对心、肺、肝、肾、性腺等器官产生危害,即通过内分泌系统改变人的内环境而致病。人和脊椎动物具有相同的内分泌系统,如脑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性腺等。这些腺体分泌的物质仅在体内起作用,不排除体外,故称之为内分泌腺体,其分泌物称为激素,能调节生物体的成长、代谢、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激素在体内的水平非常低,但有极大的功效,如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发生糖尿病,分泌过多则会发生低血糖。EEDs正是通过改变激素在体内的正常水平而对人体产生影响和危害的。 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相比,EED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以下显著特点: 1.低剂量长期作用,具有慢性毒性效应; 2.对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产生影响,对后代影响影响巨大;; 3.与人体各系统重大疾病有密切,危害巨大; 4.采用常规的方法不易被筛选和检测。 因此,开展EEDs与人类健康的基础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类型 1.干扰雌激素作用的类群: 1)多氯联苯类化合物(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CBs)

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

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 ㈠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危害 1、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由于垃圾含有大量玻璃、金属、碎砖瓦等杂物,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质,致使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降低。 2、严重污染空气。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场区,臭气冲天,老鼠成灾,蚊蝇孽生,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向大气释放。仅有机挥发性气体就达100多种,其中含许多致癌致畸物。 3、严重污染水体。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是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源。任意堆放和简易填埋的垃圾,其内所含水份和淋入垃圾中的雨水产生的渗滤液注入周围的地表水体和渗入封,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致使污染环境的事件屡有发生。 ㈡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危害 农村水环境泛指分布在广大农村周围的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地层表面的水体,以及地下水、土壤中的含水等。由于我国广大农民群众对保护水环境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乱倒生活污水的现象十分普遍。长此以往,使不少地区的农村水环境受到了日趋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水分布广泛无序、不易悼念,难以集中处理,其污染危害性不容忽视。据调查,由于农村水环境被污染的影响所导致淡水资源更加贫乏。全国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广大农村和牧区约有5800

多万人和数弱落卖锤畜发生饮水困难。全国农村约有3亿多人仍然饮用不卫生为不安全的水,农村地区因饮水问题而导致的肠道传染病等一直居高不下。农村生活污水丰所含的大量氮、磷等无机盐类污染物与流失到水体中的化肥一样,是造成地面水环境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因。例如,近年来江苏太湖和我国不少内陆湖泊、水库等频频爆发的蓝藻等污染事件,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是主要原因之一,其危害性几乎占全部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因素的因素50%。 ㈢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危害 农村禽畜养殖污染主要有污水、固体粪便和恶臭气体。在这些污染物存在大量的氮、磷、有机悬浮物、重金属、病菌及寄生虫等。具体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污染土壤。畜禽粪便直接排放地表,可导致土壤孔隙阻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引起土壤板结。饲料中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添加剂所含的铜、锌、砷等重金属经畜禽粪便浓缩后排人土壤,可造成土壤长期的重金属污染。如铜的过量应用将引起植物中铜含量的增高、植物生长减慢、产量降低。 2、污染水质,畜禽粪便中的有机物、微生物、化合物未经处理、大量排放农村沟渠、江河湖泊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缺氧等现象,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存。且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进木水体,易引起各类传染性疫病的发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影响下游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有害、有毒物质著通过土壤进入地下水,则造成地下体的污染。

化学与社会-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doc

环境污染的危害 地理环境污染geographical environment,pollution of由于人为原因,向地理环境释放物质和能量,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与发展,或造成某些地理要素的使用价值下降等现象。地理环境污染的范围,小可以是一座城市、一条河流,大可扩展到全球。地理环境污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危害生态平衡,破坏自然资源。 地理环境污染-污染状况 环境污染 由于人为原因造成地理环境污染的历史很久。早在城市发展初期,由于人口密集,各种手工业作坊排放出的烟气、污水、废渣等就污染周围的环境。13世纪,英国因烧煤致使伦敦烟雾弥漫,有碍居民生活,曾有对煤炭的“有害气味”提出抗议的记载。所以,地理环境污染首先是从城市开始的。但早期地理环境污染仅限于历史久、人口多和手工作坊发达的城市,对整个地理环境影响不大。 产业革命后,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排向地理环境中的废弃物的量急剧增加,不断发生环境污染事件。例如,1850年英国由于排污造成了泰晤士河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事件;19世纪下半叶英国伦敦多次发生严重的有毒烟雾事件;19世纪后期日本足尾铜矿排出的废气毁坏了整片的山林和农作物,受害面积达400平方公里;1940年美国洛杉矶市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等。这个时期地理环境污染强度和范围增大,由一个点(城市)的污染大到一个地区的污染,从对人体产生影响大到对人体和生物造成危害,导致疾病和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的社会生产力进一步飞跃发展,排向地理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和种类都急剧增加,许多地区和国家发生了现代工业带来的、范围更大、情况更加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日本发生了由于Hg、Cd污染水体,再通过食物链的富集,最后造成“水俣病”、“痛痛病”等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由于难以降解并能在生物体内和地理环境中累积的有机氯等农药的使用和滥用,造成某些地区生态平衡的失调和危机。这些农药和其他污染物在盛行风和海流的带动下,传播到地球上各个角落,造成全球污染。对整个地球而言,严重的污染使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高和臭氧层受到破坏。大气中CO2浓度增高产生温室效应,不

内分泌干扰物研究进展

内分泌干扰物研究进展 内分泌干扰物是指环境中通过摄入、积累等途径对人类内分泌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系列物质。内分泌干扰物对于人类和动物有很大危害,尤其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尤为显著。随着人类流行病的发展,研究表明人类生殖障碍,某些癌症及发育异常都与内分泌干扰物相关,故对于内分泌干扰物的相关研究成为了热点。 标签:内分泌干扰物;分类;检出;危害 1内分泌干扰物定义 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在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并释放到环境中,能干扰人类或动物内分泌系统并会导致异常的效应,严重时可能会产生三致的物质。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生物圈,通过降水及污水排放,容易进入水体进而造成水环境污染,随后通过饮水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 2内分泌干扰物分类 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可分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类。前者如植物激素,后者包括药物和工农生产所用的化学原料和中间产物等废弃物,也包括家庭生活和垃圾焚烧等产生的化学性污染物等环境内分泌干扰污染物。 其中烷基酚类中的壬基酚和辛基酚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s)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EOs)的代谢产物,BPA是工业上合成塑料、环氧树脂、聚碳酸酯的原料,是目前我国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工业化学品之一,由于桶装水、瓶装水的普及使用及各种包装材料中BPA的溶出,导致其在生活污水中的含量也相對较高。 3内分泌干扰物的检出现状 内分泌干扰物目前在国内外均已被广泛检出,其中张琴等对我国饮用水水源内分泌干扰物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在我国地表类水体中,比如天然水体中七大水系均有EDCs污染,武汉地区6个湖泊与两条河流检测出9中内分泌干扰物。王衫林等对内分泌干扰物在水体、土壤及沉积物中的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結果如下:在近海水体中,厦门海域有机氯农药为0.5~1.8μg/L,与其它河口相比污染水平居中,闽江口,九龙江口的DDTs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3.5~27.8 n g/L和1.0~2.3 n g/L,长江口PCBs和有机氯农药分别为0.2~19.0 n g/g (dw)和1.3~36.0 n g/g(dw);北京污泥中PAEs的污染水平远高于其它内地及香港的10个城市(平均浓度为29.8 mg/kg),高达114.2 mg/kg。 4内分泌干扰物对动物及人类危害

第5讲内分泌干扰物及其危害讲解

内分泌干扰物污染及其危害 天津医科大学孙增荣 一、内分泌干扰物概述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科技的进步,大量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进入人类的生产生活领域,这些化学物质一方面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大量合成化学物质造成广泛的环境污染,并通过空气、水、食物链等多种暴露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甚至生存造成潜在的威胁。自从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很多研究者发现,某些种类的环境化学物质对野生动物及人类产生类似天然激素样的作用,造成包括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不育、生殖系统肿瘤、神经行为改变等与机体内分泌功能改变相关的有害效应。由于当时发现这些物质大多数具有拟雌激素样作用,因此,研究者把这类的环境化学物质称为“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或“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s)。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某些环境化学物不仅具有类似雌激素样的作用,还具有抗雄激素、干扰甲状腺激素等多种作用。1991年7月,来自生态学、生物学、动物学、医学、毒理学、法学等多个领域的科学家在美国威斯康星洲的Wingspread召开会议,对于激素在动物正常发育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多种化学物质对野生动物及人类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讨。与会学者认为,大量人工合成化学物及少数天然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干扰动物,包括野生动物、实验室动物及人类的内分泌系统,尤其是胚胎/发育阶段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对很多化学物的干扰作用非常敏感,从而导致发育异常、生殖功能障碍、神经行为异常、生殖系统癌症等危害。Wingspread会议首次提出“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ors,EDs)这一术语。此后,大量研究发现,一些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广泛接触的化合物,在曾经被认为的是“安全”的低剂量暴露条件下,也会干扰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对机体的生殖、发育、神经、免疫、代谢等产生广泛的影响。从此,环境化学物对内分泌系统的干扰作用作为新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而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1996年,曾参与Wingspread会议的生物学家T. Colborn,生态学家J.P. Myers及新闻记者D. Dumanoski撰写了科学小说《我们被偷走的未来》(Our Stolen Future),书中系统地介绍了人工合成化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内分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可以复制和合成有机化合物,从合成橡胶到各类药物。这些物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其带来一些潜在危害。随着20世纪工业化不断发展,激素依赖性疾病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有学者认为这与不断增多的暴露于环境污染物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有关[1]。内分泌干扰素的问题逐渐被认识,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人类和野生动物体内,这类化合物仅通过很微小的剂量即可以与内分泌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对人体内环境产生潜在的影响,从而对人类和动物造成危害。 国外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后研究明显增多。但目前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仍较少,本文将综述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特性、作用机制及其影响,阐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污染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旨在为减少出生缺陷、促进人口健康、提高人口素质提供理论和实证研究依据。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environment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又称环境类激素(environment hormone),是指对保持体内平衡并调节生长过程的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输送、代谢、结合、作用或消除具有干扰作用的外源性物质[2]。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特性 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得名正是因为这些化学物质能够作用于激素通路而产生有害的影响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可分为自然生成和人为合成两种类型。有些植物,如大豆等可合成内分泌干扰素,然而大多数环境内分泌干扰素都是人为合成的,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这些物质降解后可持久地存在于环境中[3]。 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多是一些与动物或人体内激素结构相似的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大多具有较好的脂溶性和化学稳定性,毒性大,极微量即可起到扰乱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这种危害是长期甚至多代的。内分泌干扰素的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很小剂量的内分泌干扰素即可能产生危害性后果,已有报道表明,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素对野生动物数量和性别产生影响,例如,杀虫剂与佛罗里达州的鳄鱼数量减少或与河流下游灌溉用水中鱼类雌性化有关人类通常暴露于较低水平的广泛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环境中,暴露水平较低,很难直接证明其对人类内

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学物的甄别方法和评价体系

?述评? 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学物的甄别方法和评价体系 张立实 吴德生 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学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EDCs )对人类和野生动物健康的危害已是不争的事实。从预防医学的观点出发,对环境中各种化学物的内分泌干扰活性进行甄别(screening and testing ),以确定该化学物(或混合物)是否具有干扰生物机体内分泌活性的作用,即是否属于内分泌干扰物?这对于制定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预防措施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甄别方法研究中,目前尤其应注意的是:(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扩大,EEDCs 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由激素受体介导的对激素功能的激活或阻遏,还应当包括对整个内分泌腺轴内稳态的破坏,以及对激素的产生、分泌、合成、代谢、转运和排泄等过程的干扰等。因此用“环境激素”或“环境类激素”来代表整个这一类化学物就显得不够准确;(2)在目前对动物实验要求实施三 “R ” (refine/replace/reduce )呼声很高的环境氛围中,如何建立我们自己的、可靠和实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甄别方法和评价体系。 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甄别方法的范围 环境化学物内分泌干扰活性的甄别是指应用科学的方法来鉴定某种化学物是否具有EEDCs 的各类效应特征,以确定该化学物是否属于EEDCs 。这是识别、研究和控制EEDCs 污染和保障人类健康的前提,也是目前EEDCs 研究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甄别和评价方法目前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环境化学物模拟或拮抗生物体内主要激素如雌激素、雄激素、甲状腺素活性的甄别和评价方法;(2)环境化学物对生物体内上述激素的产生、分泌、转运、代谢、排泄等活动过程干扰的甄别和评价方法;(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 整体效应(尤其是下丘脑-垂体-腺轴)的评价方法;(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生态效应评价方法;(5)多种环境化学物(混合物)内分泌干扰活性(联合 作用)的评价方法。 目前人类所接触的环境化学物种类仍在不断增加,其中较重要的有农药和兽药(包括活性组分和非活性组分)、化肥、工业化合物、药物、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和营养补充剂、其他环境和食品污染物等。在这些化学物中,已对其内分泌干扰活性作过初步评价者仅占少数,做过较全面的评价者更属凤毛麟角。因此,对数量庞大的环境化学物的内分泌干扰活性进行甄别和评价,工作量是极其巨大的,发展快速和可靠的甄别和评价方法,其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目前美国和欧共体采用的甄别方法及评价体系 快速、灵敏、经济的甄别方法是鉴别、评价和研究EEDCs 的前提条件。因此,美国和欧共体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甄别方法。目前主要是发展快速、简易、经济、可靠且适合批量、低浓度的甄别方法,如甄别雌激素干扰化学物的酵母雌激素甄别法、雌激素受体竞争抑制法、卵黄蛋白原法及芳香化酶抑制剂甄别法等。甲状腺素干扰物的甄别方法近年来也有较快发展。 11美国国会1996年通过两项立法(食品质量 保护法和安全饮水法),敦促美国环境保护局(EPA )加强内分泌干扰物的甄别方法研究。 21EPA 提出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甄别方法体 系:包括第一层次的筛选(T1S )和第二层次的实验(T2T )。 (1)第一层次的筛选(tier 1screening ,T1S ):T1S 作为初筛实验,可判定某化学物或混合物属于: ①可能的雌、雄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干扰物,从而进入T2T 实验组;②不是EEDCs 或可能性很小,除非在 特殊情况下才进入T2T 。即T1S 的目的是判定某

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概述

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研究概述 曹仲宏1,胡伟2,王玉秋2 (1.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051;2.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051) 摘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大多为环境雌激素,其来源有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内分泌干扰物在动物生殖和发育、神经、免疫、致癌和生态等方面存在潜在的危害效应。本文从多个方面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类别;作用机制;环境行为 1 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相关概念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s, EDCs),亦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Environmental Hormone)、内分泌活性化合物(Endocrine Active Compounds, EACs)或激素活性物质(hormonally active agents, HAAs)等[1,2]。 目前,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有多种不同的定义,各种定义虽说法不一,但基本含义一致。其中,美国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在2000 年编写的报告《Hormonally Active Agents in the Environment》中有关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该报告中指出,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可以干扰体内激素的合成、代谢、转运、键合能力,甚至对其具有清除作用的外源性化合物。按照其效应形式(Types of Effects)大体可分为:影响雌性生殖系统(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的内分泌干扰物,影响雄性生殖系统(Male Reproductive System)的内分泌干扰物,影响下脑丘及脑垂体系统(Hypothalamus and Pituitary)的内分泌干扰物,以及影响甲状腺系统(Thyroid)的内分泌干扰物[3]。 2 内分泌干扰物产生的危害效应 内分泌干扰物表现出对人和动物内分泌系统潜在的干扰性。最重要的内分泌干扰物是性激素和有类似作用的物质,它们同已发现的动物异常生殖和发育有密切联系。这是一类有害的化学物质,其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暴露于环境中可导致生物体性激素分泌量及活性的下降,精子数量减少,生殖器官异常,癌症等发病率增加,并使生殖能力降低,后代的健康与成活率下降,同时还可能影响各种生物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4-6]。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同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地球变暖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等一样,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