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相关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2.80 KB
- 文档页数:1
胎心监护在临床应用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吴燕琼【摘要】胎心监护是监测胎儿宫内状况的检查之一,目的在于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应用中,胎监曲线图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假阳性率升高和胎儿宫内窘迫的过度诊断,增加过多的产科干预.文章分析了胎心监护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胎心监护曲线准确性的临床技术要领,指出加强临床医师素质和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也就仪器的维护和管理提出了建议.【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6(018)001【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胎心监护;常见问题;处理措施【作者】吴燕琼【作者单位】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广西柳州 54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未引进胎心监护仪,是产前、产时最常用、最敏感的对胎儿在宫内监护方法之一,1971年和1972年举行的有关胎心监护的国际研讨会,统一了胎监的术语和标准[1]。
胎心监护作为围产中监测胎儿宫内状况的一项重要手段早已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其使用安全、有效、无损害,操作简单,结果实时确切。
正常妊娠从妊娠32~34周开始监测为最佳时机,其无应激试验(NST)为妊娠晚期检查常规项目。
无应激试验(NST)、宫缩负荷试验(CST)、宫缩素激惹试验(OST)均可测定胎儿储备能力。
研究显示,胎心监护的临床应用,可降低新生儿痉挛发生率,虽不能降新生儿病死率及脑瘫,却提高了剖宫产及器械协助阴道产率[2]。
胎儿心率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胎心监护主要是采用胎心率的电子监护仪将胎儿的心率曲线以及宫缩压力波形实时记录下来,供临床进行图形分析,是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的状况的主要检测手段。
因此,一份正确胎监曲线报告能有效地指导产科临床,但胎心监护曲线受缺氧、饥饿、胎儿睡眠、孕妇心率、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对检测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才可能作出正确的临床判断,现就胎心监护在临床应用中常见问题及处理予以分析和探讨。
简述nst及oct的判断标准NST(无应激试验)和OCT(催产素激惹试验)是评估胎儿宫内安危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产前检查。
以下是它们的判断标准:一、NST(无应激试验)1.试验前准备:孕妇排空膀胱,左侧卧位,胎心监护仪探头放于胎心音最强处,宫缩探头放于宫底。
2.试验过程:胎心监护仪连续记录胎心20分钟,观察胎心基线、胎动、加速及减速情况。
若20分钟内无胎动,可延长至40分钟。
正常NST应为胎动伴胎心加速。
若NST异常,需进一步行OCT检查。
3.NST的判断标准:o反应型:胎心基线110-160次/分,基线变异正常,胎动时有胎心加速,无减速或偶发变异减速持续时间短于30秒。
该类型提示胎儿宫内储备良好。
o无反应型:胎动时无胎心加速,需警惕胎儿宫内缺氧可能。
需进一步评估母儿情况,必要时终止妊娠。
o减速型:包括早期减速、变异减速和晚期减速。
早期减速一般发生在第一产程后期,可能与胎头受压有关,多能迅速恢复;变异减速可能与脐带受压有关;晚期减速一般发生在第二产程,可能与胎盘功能不良、胎儿缺氧有关。
出现持续性晚期减速或重度变异减速提示胎儿宫内缺氧,需及时终止妊娠。
二、OCT(催产素激惹试验)1.试验前准备:孕妇排空膀胱,左侧卧位,胎心监护仪探头放于胎心音最强处,宫缩探头放于宫底。
静脉滴注催产素诱发宫缩。
2.试验过程:以500ml生理盐水加入2.5U催产素为起始剂量,静脉滴注,调节滴速使宫缩达到3-5次/10分钟,每次宫缩持续40秒以上。
连续观察3次宫缩后胎心的变化。
若10分钟内出现3次晚期减速或重度变异减速,即停止试验,为阳性;若无晚期减速或重度变异减速出现,可增加催产素浓度至5U/500ml继续观察10分钟。
若仍无晚期减速或重度变异减速出现,即为阴性。
3.OCT的判断标准:o阳性:提示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在宫内处于缺氧状态。
若胎心监护仪显示为重度变异减速或晚期减速,且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出现或伴有基线变异减少、胎动减少等情况,提示胎儿严重缺氧。
产程中胎儿异常监护图形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文慧
【期刊名称】《中国妇幼保健》
【年(卷),期】2005(20)12
【摘要】目的:分析产程中宫缩应激试验(CST)、异常胎儿监护图形与羊水粪染和
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探讨早期发现胎儿窘迫的方法。
方法:分析1146例足月、单胎、头位分娩的产妇产程中CST评分和异常胎儿监护图形。
结果:羊水粪染组(156例)
和新生儿窒息组(67例)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CS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923例),
减速图形的特点是:细变异减少或消失,伴有晚期减速、重度变异减速、不典型变异
减速和延迟减速,并出现混合减速图形。
结论:产时CST评分可疑或出现异常胎儿监护图形,如同时伴有细变异减少或消失,是早期诊断胎儿窘迫的重要指标,应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及时终止妊娠。
【总页数】3页(P1498-1500)
【关键词】宫缩应激试验;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胎儿监护
【作者】文慧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5.7
【相关文献】
1.第二产程异常胎儿监护图形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J], 韩汝芳;颜杰文;王瑞姣;黎巧;张梅群
2.产程中异常胎心率监护图形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J], 叶小姣;蔡玲英
3.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形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J], 漆洪波;李玮;周勤;张建华;吴味辛;卞度宏
4.第二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形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J], 何艳君;黄文宇;王莹;黄海红
5.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形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J], 许飞雪; 样爱宏; 李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述第一产程观察的主要护理措施。
摘要:一、第一产程观察的重要性二、第一产程观察的主要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宫缩2.监测胎心率3.观察产妇生命体征4.评估产妇疼痛程度5.保持产妇心理舒适6.协助产妇进食和休息7.准备好分娩用品正文:在分娩过程中,第一产程又称开口期,是指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宫颈口完全扩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第一产程观察的主要护理措施:一、第一产程观察的重要性第一产程是分娩过程中最漫长的阶段,此阶段宫颈口逐渐扩张,产妇疼痛逐渐加剧。
在此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各项指标,以确保分娩过程顺利进行。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降低分娩风险。
二、第一产程观察的主要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宫缩: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产妇的宫缩情况,包括宫缩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当宫缩频率和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提示分娩进入第一产程。
2.监测胎心率:通过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胎儿的心率,评估胎儿在宫缩过程中的耐受程度。
若胎心率异常,需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3.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评估产妇疼痛程度:根据产妇的疼痛表现,采用疼痛评分表评估疼痛程度,以便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
5.保持产妇心理舒适:分娩过程中,产妇可能会感到恐慌、紧张和焦虑。
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产妇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产妇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6.协助产妇进食和休息:在分娩过程中,产妇需要充足的能量和良好的休息。
护理人员应协助产妇进食,保证营养摄入,同时鼓励产妇在宫缩间歇期充分休息,以储备体力。
7.准备好分娩用品:在第一产程中,护理人员需提前准备好分娩所需的器械、药品和急救设备,确保分娩过程中能够迅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总之,在第一产程观察过程中,护理措施的实施对确保分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密切关注产妇和胎儿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协助产妇进食休息等方法,确保分娩过程顺利进行。
正常分娩产妇的第一产程护理发表时间:2012-02-09T16:48:05.6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1期供稿作者:徐丽芹张岩牛文玲刘敬丽魏满秀[导读] 通过护理可以使产妇焦虑情绪减轻。
徐丽芹张岩牛文玲刘敬丽魏满秀(黑龙江省勃利县中医院 154500)【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1-0321-02【摘要】目的讨论正常分娩产妇的第一产程护理。
方法对正常分娩产妇的第一产程进行护理。
结论通过护理可以使产妇焦虑情绪减轻;产妇叙述疼痛感减轻,舒适感增加;产妇能耐受疼痛,表达出对分娩的信心。
【关键词】正常分娩第一产程护理1 护理措施1.1 观察生命体征每天2次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在宫缩间歇期测1次血压,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先兆子痫者,每4小时测量1次或更多。
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时应警惕产妇抽搐。
1.2 监测产程进展要认真监测并记录胎心、子宫收缩、宫颈扩张和胎头下降程度、破膜及羊水的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寻找原因,协助进行处理。
如间歇期或宫缩后较长时间胎心率超过160次/分或低于120次/分或不规律,提示胎儿缺氧,立即给产妇吸氧、改左侧卧位并联系医师作进一步处理。
破膜后,要注意外阴清洁,垫上消毒垫并嘱产妇卧床。
破膜后超过12小时尚未分娩者,按医嘱给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促进舒适(1)补充液体和热量:分娩过程中消耗大量能量,而产妇因宫缩和精神因素的影响,不愿多进食,所以应鼓励和帮助产妇在宫缩间歇期少量多次进食,可进食高热量、富于糖和蛋白质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并注意摄取足够的水分,以保证精力和体力充沛。
对产程延长、消耗大、进食少,而又多汗、呕吐者,可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以防止发生脱水和衰竭。
(2)活动与休息:如果产妇宫缩不强,未破膜,可自由活动,鼓励其在室内适当活动,加速产程进展。
产时胎心监护200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摘要]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与分娩方式与新生儿预后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胎心外监护及新生儿结局的临床资料。
结果在该时期监护的200例中出现异常ctg60例(30%),具体基线率变异异常12例(20%),胎心率各类减速48例(80%),48例中ld16,vd20例,ed12例。
结论产时胎心监护,可及时发现异常的监护图形对及时发现和纠正胎儿宫内缺氧状况,适时决定分娩时间和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产时胎心监护;异常图形;新生儿结局[中图分类号] r714.43+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1-02产时胎心监护(cst)就是观察胎儿对宫缩的反应,在产程进展中能随时观察胎心的变化和宫缩的强弱,通过胎心监护可以观察胎儿在宫内情况,预测胎儿在宫内的安危状况.了解宫缩时胎儿机体的代偿能力,通过对胎心宫缩图(ctg)分析,能及早发现异常胎心率图型:晚期减速(ld)、重度可变减速(vd)、频发早期减速(ed)及基线率异常等,便于适时决定分娩时间和分娩方式。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本资料全部来源于自愿到我院进行住院分娩的孕妇,选择足月单胎头位临产孕妇在产时采用胎心率电子外监护共200例。
1.2 监护时间及方法随机对进入产程的孕妇,在产程的不同时期,使用泰山医学院围产监护中心生产的ts9110胎儿监护仪,进行胎心率电子外监护,孕妇取半卧位,膀胱非充盈,找到胎心听诊最清晰的位置,用弹性腹带固定监护探头,有专人守护,以防探头滑动,监护40-60min不等。
其中潜伏期监护80例,活跃期监护65例,第二产程监护55例。
1.3 判定标准[1] cst阴性:无晚期减速和明显的变异减速,提示胎盘功能良好。
阳性:≥50%的宫缩以后有晚期减速,若宫缩频率未达到3次/10分钟,既有晚期减速,提示胎儿已出现不能耐受的缺氧状态。
一、正确认识第一产程的进展孕妇伴有规律宫缩、宫颈管进行性消失、胎头下降,即临产发动,进入第一产程。
第一产程的定义是自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全(10cm)。
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与活跃期。
潜伏期以宫口缓慢开张为特点,而活跃期以宫口快速开大为特征。
多年来我国采用的潜伏期的定义为开始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2~3cm,一般约需8-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为潜伏期延长。
而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cm至宫口开全(10cm),一般约需4-8小时,超过8小时为活跃期延长[8]。
第一产程的进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根据产程进展的特点将产程人为分为不同阶段是利于产程的管理,也是产程出现异常时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来促进产程进展的依据。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受婚育年龄的推迟、孕期营养的不均衡、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的增加、胎儿出生体量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分娩的自然过程发生了变化;Zhang[1]等的研究发现单胎头位、自然正常分娩的产程与以往Friedman产程图相比有新的特征。
中华医学会产科学组对第一产程的重新界定达成新的专家共识[6-7]:以宫口扩张6cm作为活跃期的起点标志。
初产妇>20h、经产妇>14h定义为潜伏期延长。
当破膜且宫口扩张≥6cm 后,如宫缩正常,而宫口停滞扩张≥4h可诊断活跃期停滞;如宫缩欠佳,宫口停止扩张≥6h可诊断活跃期停滞。
破膜后且至少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12-18h,方可诊断引产失败。
共识不仅对破膜后缩宫素引产失败及活跃期停滞的标准提出明确规定,而且指出在除外头盆不称及可疑胎儿窘迫的前提下,缓慢但仍然有进展(包括宫口扩张及先露下降的评估)的第一产程不作为剖宫产指征。
在临床实践中,为更好地管理产程,了解产程不同阶段宫口扩张速度非常重要,第一产程进展缓慢时,产科医师需重新评估胎儿对分娩的耐受能力,依据产妇、胎儿、医生的助产技能综合评估决定是剖宫产、经阴道助产还是继续观察。
若出现引产失败或活跃期停滞,应及时行剖宫产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