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

卷面 知识技能

生活应用 得分 附加题

卷面(3 分) ? 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知 识 技 能 (72 分)

一、用心思考?细心填空? ( 第1 题3 分?其余每空1 分?共25 分)

1. 5×7 = 35?( ) 和(

) 是(

) 的因数?(

) 是(

) 和(

)

的倍数? 2. 12 的因数有(

) ?32 和 18 的最大公因数是(

) ?它们

的最小公倍数是(

) ?

3.在0 ~10 这11 个数中?奇数有( ) ?偶数有( ) ?质数有(

) ?合数有(

) ?

4.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28?这个数是( ) ?

5. 16 和36 的公因数有(

) ?其中最大的公因数是(

) ?

6.同时是2、3 和5 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 ?最大三位数是(

) ?

7.一个三位数的最高位是最小的质数?最低位是最小的合数?它又是 2、3 的倍数?这个三

线

位数最大是( ) ?最小是( ) ?

8.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29?这三个连续的奇数是( ) ?

9.用质数填空?每个质数只能用一次? 26 = (

) ×(

)

= ( )

+( )

= ( ) -3?

10.已知 A = 2×3×C?B = 3×C×7?A、B 的最大公因数是( ) ?若 A、B 的最小公倍数是

210?则 C 为(

) ?

第一单元测试卷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二、我是公正小法官?( 对的画“√”?错的画“?”)(5分)

1.因为18÷3=6?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

2.两个非零自然数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

—67—

3.用2?4?6组成的三位数都是3的倍数?( )4.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5.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的个数越多?( ) 三、快乐ABC?(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 )只有公因数1?

A.33和44B.65和91C.26和18

2.(2018湖北鄂州期末) 当a等于( ) 时?17a的积是质数?

A.1B.17C.不一定

3.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一定是( ) ?

A.3的倍数B.2的倍数C.5的倍数

4.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2?这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有( ) 个?A.2

B.4C.65.用5、0、6组成一个三位数?使组成的三位数是5的倍数?有( ) 种组法?

A.4B.3C.2

四、选择合适的数填到下面的圈中? (10分)

258062180331451012170

五、分解质因数?(6分)

452470

1003632

—68—

六、求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8分)

12和368和996和7224和56

七、按要求填数?(8分)

1. 35是3的倍数?里最大能填( ) ?

2. 17是2的倍数?里最大能填( ) ?3.

25是5的倍数?里最大能填( ) ?

4. 9是2?3和5的倍数?里最大能填( ) ?

生活应用(28分)

八、解决问题?(共28分)

1.有153颗糖?分装到包装袋里?每袋装的糖同样多?用下面哪种包装袋正好装完? (5

分)

2.某省发生洪灾?为确保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武警战士用沙袋对江堤堤坝进行巩固加高?如果前往堤坝算第一次?返回算第二次?到目前为止?甲战士往返共92次?乙战士往返

共89次?那么?此时还在堤坝上的是哪位战士? (5分)

—69—

3.某公共汽车站有三路公交通往不同的地方?1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2路车每6分钟发车一次?3路车每10分钟发车一次?这三路公交同一时间发车后?再过多少分钟又同时发车?

(6分)

4.把48个黄气球和30个红气球分别平均分给若干个小朋友?正好分完?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分到两种颜色的气球各几个? (6分)

5.冬天快到了?松鼠妈妈把采集的松果分成几份储存起来?如果每5个分一份?最后一份少2个?如果每7个分一份?最后一份少4个?想一想?松鼠妈妈最少采集了多少个松果? (6分)

小玉家的电话号码是七位数?并且是2?3和5的倍数?前三位数是326?和后四位

数字组成满足条件的最小七位数?你知道小玉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吗? (10分)

—70—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第113页的例1、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六第1题。 5、教具准备:动物头像、课件。 二、教学课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 三、教材分析 《统计》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在统计图下面呈现几个括号的方式让学生统计,与填统计表的思维过程完全相似,通过这几个括号让学生经历填写统计表的启蒙练习。统计图下面安排了“说一说”、“议一议”是属于读取和分析信息的阶段,教材要求学生从统计图(表)获取一些信息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其中获得信息是基础,从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能针对统计结果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逐步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

作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学之前利用百度搜索《统计》相关的教学材料,了解教学的重难点,确定 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2、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有关《统计》的图片、文章、音乐,视频等,动物头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五、教学方法 分类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各种形态的狮子王。同时出示课件主题图。 【百度图片】狮子王 ⑴ ⑵ 狮子王电影《狮子王》海报 师:小朋友们喜欢狮子王吗?今天狮子王创办的森林小学开学了。可热闹了!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小动物们都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的来上学了。狮子王看见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它很发愁,它不知道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几只?小朋友们能帮狮子王想想办法吗? 2、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

最新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练习题 一、看图写数和读数。姓名 10个 10个 10个 写作:()写作:()写作:()读作:()读作:()读作:() 二、填一填。(共24分) 1、与90相邻的数是()和()。60的前面是(),后面是()。 2、6个十和8个一组成()。26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3、一个数的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3,这个数是()。 4、在76、8、3 5、68、14、98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5、读数和写数都从( ) 位起。 6、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7、10个一是(),10个十是()。 8、比45大,比50小的数有(),(),(),()。 9、59中的5在()位上,表示()个(),9在()位上,表示()个()。 10、31后面连续的三个数是()、()、()。51前面连续的三个数是()、()、()。 三.按顺序数数。 (1)5 , 25, 35,()、()、()。 (2)95 , 90, 85,()、()、()。 (3)20 ,24,28,()、()、()。 (4)(),70,60,50, ()、()。 四.口算。 12-9= 4+6= 4+9= 15+5= 10+5= 12-6= 11-9= 14-8= 16-5= 18-9= 14-7= 3+9= 8+9= 13-7= 6+9= 五.在○里填上“>”“<”或“=”。 73○68 99○96 72○27 49○50 59○91 100○89 45○54 18○17 83○83 65○54 38○43 56○66 小学数学计算公式大全!(1—六年级的公式) 第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100以数的认识 课题一数数、数的组成(一) 【教学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1用数数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直观印象,为建立数位概念作好准备。会用计数单位“一”和“十”数出100以的数,会正确地数出“翻坎数”。 2直观了解100以数的组成,知道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用数数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直观印象,会数100以的数,初步了解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教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过了20以的数,你能说说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20以的数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对,20以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得的确很广泛。但是,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只用到20以的数就够了呢?我们来看这样一幅图片。 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观察这幅图片,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图片上提供的信息自由地说。教师:这些信息里面的数是20以的数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看来在这里20以的数不够用了,这一单元我们就来认识100以的数。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小朋友们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数数,现在请同学们每人拿出20根小棒数一数。 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学生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要求学生说出:一根一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5根5根地数…… 教师:对,我们有很多种数数的方法。但是,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用得最多的数数方法就是一根一根地数和一捆一捆地数,也就是10根10根地数,(板书:一根一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用这两种方法来研究怎样数比20更大的数。 教师:用这两种数数的方法,10以后怎么数呢?要求学生回答:一根一根地数,10后面加上1就是11,再添1就是12……10根10根地数,1个十是10,2个十是20。 教师:现在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把手中的小棒合起来,从这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不过在数小棒以前,老师有一个问题,20以后怎么数呢? 引导学生回答:一根一根地数,数到20以后就是21,22……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20后面是21呢? 引导学生回答: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了。 教师继续追问:10根10根地数呢?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倍数、因数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我要理解和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我能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难点是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学法指导: 1、自学教材第1-3页,尝试完成例1、“议一议”,并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2、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并总结规律方法。 3、针对预习中存在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学习例1): 1、观察教材第1页的主题图。 写一写从图上看到的内容:图上有()行士兵,每行()个,一共有()个。 列式:()或者() 4和9是36的()。36是4的(),也是()的倍数。 2、还可以怎样排?并填空。 36=1×() 36=2×() ×() 36=3×()()×9 我知道:36的因素有的(),36的最大因数是(),36最小因数是()。 3、观察下列算式,跟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15×2=30 24×3=72 50×7=350 120×5=600

1、小组合作探:24的因数有哪些? 汇报讨论结果,并说一说求因数的方法。 24的因数有、、、、、。24的最大因数是(),24最小因数是()。也可以这样表示: 24的因数 2、完成教材第3页课堂活动“想一想、说一说”。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①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的。 ②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的。 三、达标测评:快乐闯关。 第一关:找因数 15的因数有(),15最小的因数是(),15最大的因数是() 15是()的倍数。 第二关:用长方形(正方形)表示16和21的因数分别有哪些? 第三关:判断 (1)2是因数,4是倍数。() (2)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15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4)1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 (5)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这个数小。() (6)5是30的因数,30是5的倍数。() 第四关:知识拓展 1、找出18的所有因数:() 2、、根据45÷5=9,我们说()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3、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24,这个数是()。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全套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全套 1.认真思考,对号入座 (1)在26、12和13这三个数中,( )是( )的倍数,( )是( )的因数,( )和( )是互质数. (2)一个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奇数,个位是最小的合数,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写作 ( ). (3)根据要求写出三组互质数. 两个数都是质数( )和( ). 两个数都是合数( )和( ). 两个数中一个数是质数,一个数是合数( ). (4)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36 ,这个数是( ),它的所有因数有( ),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 (5)a=2×3×5,b=2×5×11,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 A=2B,A是(),()的(),2和()是()的(). (6)把210分解质因数:45=( ). (7)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5,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8)一个两位数同时能被2、5、3整除,这个两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9)把下面的合数写成两个质数和的形式. 15=( )+( ) 20=( )+( )=( )+( ) (10)如果2□4能被3整除,那么□里最小能填( ),最大能填( ). (11)8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2.仔细推敲、辨析正误 (1)18÷9=2,我们就说18是倍数,9是因数.( ) (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 (3)因为11和13是互质数,所以说11和13没有公因数.( ) (4)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是1.( ) (5)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6)两个奇数的和一定能被2整除.( ) (7)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8)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9)自然数除了偶数,就是奇数.() (10)一个非0自然数至少有两个因数,无数个倍数.() 3.反复比较、慎挑细选 (1)一个质数的因数有( )个. ① 1 ② 2 ③ 3 (2)24是4和6的( ). ①公因数②公倍数③最小公倍数 (3)在100以内,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最大奇数是( ). ① 95 ② 90 ③ 75 (4)从323中至少减去( )才能被3整除. ①减去3 ②减去2 ③减去1 (5)20的质因数有( )个. ① 1 ② 2 ③3 (6)下面的式子,( )是分解质因数. ①54=2×3×9 ②42=2×3×7 ③15=3×5×1 4.找出下列数中的合数,并把它们分解质因数. 20 29 45 53 91 102.

(完整word版)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 一、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是10;10个十是一百;100个一是一百。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4.百位上写1,十位和个位都写0,是100,读作一百。 5.读作写大写,写作写小写。 6.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 7.数的顺序:按从小到大写数的顺序,先写出的数就是排在“前面”的数,后写的数就是排在“后面”的数。例如:29前面的数是28,29后面的数是30。 8.比较两个数的大小:①三位数>两位数>一位数;②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先从十位比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 9.判断单数、双数只需要看个位上的数字。单数的个位上是:1、3、5、7、9;双数的个位上是:0、2、4、6、8。 10.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11.10里面有()个一。100里面有()个十。100里面有()个一。 12.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同的所有数有:11、22、33、44、55、66、77、88、99。 13.与十位相邻的是()位和()位。 14.一个两位数的最高位是()位,低位是()位。 15.77中的左边的7在()位上,表示()个(),右边的7在()位上,表示()个()。 16.写出个位上是5的数(); 十位上是5的数()。 17.99的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18.与6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二、位置、认识图形、认识人民币 1.排队、比赛说前、后。 2.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平面图形只是一个平平的面。 4.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 5.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都相等。 6.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一般的面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正方形。

2015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5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留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进步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51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题目中拿往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把握还好。固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爱好,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往。特别是一些动手操纵、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爱好。但是在碰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题目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爱好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数的熟悉、方向与位置、熟悉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熟悉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统计和总温习以及三个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熟悉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全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往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熟悉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把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口算题 0.25X4= 0.45X2= 2.4X0.2= 0.125X 8= 5 x0.2x4= 0.5x0.3= 二、填空 1、0.2+0.2+0.2+0.2+0.2+0.2改用乘法算式表示(),这个乘法算式的意义是()。 2、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3.5,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倍,结果是()。 3、0.28X0.7=(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4、一个长方形花坛,长是19.6米,宽是7.5米,她的面积是()平方米。 5、一种茶叶每千克的售价是80元,买0.5千克要付()元,买2.4千克要付()元。 6、把3.95改写成与它大小相等的三位小数是()。 三、判断。(对V,错X) 1、0.4小时等于40分钟。() 2、8.2X1.78<8.2( ) 3、6.995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是7.00 () 4、5.03X3.05的积有四位小数。() 5、一个数乘以0.9一定比这个数小。() 四、选择题。 1、3.591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 A 3.59 B 3.6 C 3.60 D3.595 2、下面算式中,积等于10的是() A 12.5X0.8= B 1.25X0.8= C 2.4X5= 2.5X0.4= 3、近似值4.2是把一个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时得到的,下列各数中()不可能是这个小数。 A 4.2399 B 4.21 C 4.27 D 4.248 4、下面各式中积最小的是() A 15X1 B 5X0.5 C 5X1.5 5X0.1 五、在O里填上> <或= 4.32X0.98 O 4.32 6.09X2 O 6.09 34X0.35 O 0.35 14.8X7.5 O 7.5X14.8 6.3X7.04 O 7.04 18.9X1 O 1 756X0.9 O 756 1X0.94 O 1 5.25X1.1 O 5.25 六、用竖式计算 0.25X3.86 0.43X102 9.8X5.6X4.4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

一年级下学期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本学期教学要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32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分类与整理和总复习以及三个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全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主

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在现实情景中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认识百位,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10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2、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认识钟表,能在钟面上辨认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 4、能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简单图形,能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会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图。 5、会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经历简单的分类整理过程,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二)、数学思考: 1、在100以内数的认识过程中,发展数感。 2、经历并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抽象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感受几何直观。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过程,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5、能对所获得的简单数据归类,体验数据中所含作息。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暑假生活过得很愉快吧? 学生:愉快! 教师:老师这儿收到一位同学在暑假中拍的照片。(课件出示:没有对话框的主题图)说说照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学生看图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的暑假生活真丰富,我们先到这张照片中的菜市场去看看。 课件出示:放大稍作修改的买菜图,增加有关整数乘法能解决的问题,如:买每千克西瓜1.6元,买4千克多少钱等内容。 教师:阿姨们在买菜中遇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能帮他们解决吗?

学生根据情景图列出算式:1.6×4 3×2.2 1.95×41 3.45×8 0.52×86 教师:选择这些算式中会算的进行计算。 教师:看看大家都不会算的题是什么样的题? 学生:都是小数乘整数的题目。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 1 师:我们先来思考买西红柿的问题,“每千克4.2元的西红柿,买6 千克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 生独立思考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能学生会想出以下方法: 学生1:我是用加法来计算的,因为4.2×6就是6个4.2相加,即 4.2+4.2+4.2+4.2+4.2+4.2。我算出来的结果是2 5.2元。 教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学生:可以。 学生2:把4.2元转化成用“角”做单位是42角,42×6等于252角,最后再把252角转化成用“元”做单位的数是25.2元。 教师:老师对这种解决方法很感兴趣,同学们分析一下,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什么?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引导学生讨论出: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把4.2这个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再计算。他采用的是“转化”的方法。 教师:对了,这个同学采用的是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除了用“角”来计算可以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以外,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把这个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把4.2扩大10倍就变成整数了。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是这个意思吗? 学生:是。 教师:转化成42×6后同学们会计算了吗?(学生:会)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 学生计算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作业。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 一、 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是 10; 10个十是一百; 100个一是一百。 2.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4. 百位上写 1,十位和个位都写 0,是 100,读作一百。 5. 读作写大写,写作写小写。 6. 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 7. 数的顺序:按从小到大写数的顺序,先写出的数就是排在“前面”的数,后写的数就是排在“后面”的数。例如:29前面的数是 28, 29后面的数是 30。 8.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①三位数>两位数>一位数;②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先从十位比起, 十位上的数大, 这个数就大; 十位上的数相同, 就比个位上的数。 9. 判断单数、双数只需要看个位上的数字。单数的个位上是:1、 3、 5、 7、 9; 双数的个位上是:0、 2、 4、6、 8。 10. 最大的一位数是 9,最小的两位数是 10,最大的两位数是 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11.10里面有(个一。 100里面有(个十。 100里面有(个一。 12. 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同的所有数有: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3.与十位相邻的是(位和(位。 14.一个两位数的最高位是(位,低位是(位。 15.77中的左边的 7在(位上,表示(个( ,右边的 7在(位上,表示(个( 。

16. 写出个位上是 5的数 ( ; 十位上是 5的数( 。 17.99的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18.与 6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 二、位置、认识图形、认识人民币 1. 排队、比赛说前、后。 2. 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 平面图形只是一个平平的面。 4.长方形有 4条边,对边相等。 5. 正方形有 4条边, 4条边都相等。 6. 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一般的面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正方形。 7. 三角形有 3个角、三条边。 8.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 1角 =10分; 1元 =10角; 1元 =100分。 9.1张 10元可以换 1张 5元和 5张 1元。 10.1张 5元可以换 1张 2元和 3张 1元;或 1张 5元可以换 2张 2元和 1张 1元。 11. 用前后、左右描述周围同学与你的位置关系。 12.正方体每个面都是(形,圆柱的上下底面都是(形,课桌面是(形,红领巾是(形。 三、认识钟表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一、备好课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备好电子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认识人民币》的时候,这课教学难度比较大。一年级儿童年龄小,对于用钱买到东西这等价交换的方法不是很明白。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

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 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秦亚强)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分数单位是错误!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最小带分数是()。 2、把7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8段;每段长是全长的( );每段长是( )米。 3、一批零件共30个;平均分给5人完成;2人完成这批零件的错误!;2个零件占零件总数的错误!。 4、每袋面粉重a千克;每袋大米重b千克;8袋面粉和5袋大米共重()千克。 5、将错误!的分子加上1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6、()个错误!是错误!;错误!里有()个错误!;()个错误!是2。 7、在()里填上“>”、“<”或“=” 当3X=96时;X+16()50 当2X-1.2=2Y-1.6 X()Y 错误!()0.43 错误!( ) 错误!错误!( ) 错误! 8、做一个长8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鱼缸;用角钢做它的框架;至少需要角钢()米;至少需要玻璃()m2;最多可装水()L。 9、在( )里填上最简分数 90秒=( )分 600cm3=()L 18dm2=()m2 10、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棱长扩大2倍;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11、把三块棱长都是4cm 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三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减少了( ) cm2;拼成的长方体体积是()cm3 12、如右图;这个长方体的前后面面积之和为()cm2; 占地面积为()cm2;体积为()cm3。 二、判断:(5分) 1、大于错误!而小于错误!的最简分数只有一个。 ( ) 2、一根绳子用去了全长的错误!;还剩错误!米;用去的和剩下的一样长。()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整理版

用1-9中的9个数字写成3道连加题,在不重复使用的情况下,使他们的和都等于

法和 退位减法连加、连 减、加减 混合运 算。 32+9=()1?? 13+59=()2? 54-9=()5 32+7=( )9???? 13+52=( )5??? 54-3=()1 4.16+24+33= 52-22-30= 38+12-18= 33-13+21= 5、判断题: 36 74 +4 -15 76 69 认识钟表 认识 钟面 钟面上有()个数字,长的那颗针叫()针,短的那 颗针叫()针。? 整时、几 时半、快 到几时、 刚过几 时。 1.了解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并填空 早上大约()到学校,中午大约()放学,下午(2:30)开始上课,( 5:00)放学。 2.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 空间与 图形方向 和位 置 认识前 后、上 下、左右 1.用前后、左右描述周围同学与你的位置关系。 足球的上面是(),足球的右面是() 篮球在乒乓球的(),接力棒在跳绳的() 根据描 述的方 向确定 位置

4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成一个正方形,最少可以用多少根小棒摆成4个正

一、数的认识。 1、59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9个一和4个十组成的数是()。 2、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比8大,个位数字比1小,这个两位数是( ). 3、49添上1是(),比60少1的数是(),80的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4、100里面有()个十,9个十是(),4个十加3个十是() 个十,就是()。 5、和42最接近的双数是()和(),和35相邻的单数是()和()。 6、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它们之间相差()。小强,小东一共养了20条鱼,其中小强养了12条,小东养了几条?小东和小强谁养的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测试题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卷 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测试题 (分数的认识) 一、填空。

七、解决问题。 1、某校有24人参加市华罗庚数学竞赛,结果有18人获奖,获奖人数占参加竞 赛人数的几分之几? 3、一种彩纸,甲商店8张要价3元,乙商店6张要价2元,如果布置教室要用这种 彩纸,派你去选取购,你会选择哪能家购物?为什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测试题 (长方体、正方体) 一、填空题。 1、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瓶墨水是60();(2)大卡车油箱的容量是160()。 2、()m3=18dm 3=( )cm3 3、4.5L=( )dm3= ( )m3 4、28m2= ( )dm20.2m=( )cm 5、用一根长56cm的铁丝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如果长是6cm,宽是4cm,高是 () 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0cm,它的体积是()dm3,表面积是() dm2。 7、一个棱长10cm的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表面积是()。 二、判断题。 1、长方体水箱的容积也就是它的体积。() 2、棱长6cm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3、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也一定是相等的。() 4、如果一个长方体有两个相邻的面是正方形,这个长方体实际上就是一个正方体。 () 5、把一个正方体截成两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正好是原来正方 体表面积的一半。()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dm,它的表面积是()dm2 A、8 B、12 C、36 D、24 2、一个杯子里装了500mL水,我们就说杯子的()是500mL.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百位在第(三)位。一个三位数,从左边数第一位是(百)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在第(三)位。 2.写数要从(高)位写起。读数要从(高)位读起。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3.(10)个十是一百,(100)个一是一百,(10)个一是十。 4.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小的一位数加最大的两位数,和是(100)。 5.最大的一位数加上1就是最小的两位数。 最大的两位数加上1就是最小的三位数。 6.一个两位数的最高位是(十)位,一个三位数的最高位是(百)位。 7. 例:97 9在(十)位上,表示(9)个十, 7在(个)位上,表示(7)个一。 8.三位数大于两位数,两位数大于一位数。例:100>98,21>9 9.相邻的数指前一个数(+1)和后一个数(-1)。 10.“多得多”选最大的,“少得多”选最小的,“多一些”选比它大一点 的(十位一样或大1),“少一些”选比它小一点的(十位一样或小1)。 例:12, 45, 53,89。 比48多得多的是(89),比48多一些的是(53),比48少得多的是(12),比48少一些的是(45)。 11.个位是5的数有10个,5,15,25,35,45,55,65,75,85,95。 个位是7的两位数有9个,17,27,37,47,57,67,77,87,97。 十位上是3的数有10个,30,31,32,33,34,35,36,37,38,39。 第三单元 认识图形 1.长方形有(4)条边,正方形有(4)条边,三角形有(3)条边。 2.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每个面不相等,特殊的长方体会有(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也有(6)个面,且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都相等。 3.圆柱的上下底面都是(圆)。 4.长方体画出(长方形),正方体画出(正方形),圆柱画出(圆)。 第四、七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用竖式计算) 1.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必须要(对齐),且都是从(个位)算起。如果是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若是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作(10)再减。两位数相减时,十位上得到的0(不写)。 2.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他们相差(89)。 个位上,表示几个一 十位上,表示几 个十

【强烈推荐】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题全册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题全册 第一课时 六、练一练,填一填。 二、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三、在图中用你喜欢的颜色表示对应分数。 四、分别画出下列各图的,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五、一个图形的是□,画出这个图形,你能画出几种? 六、为了帮助印度洋海啸的灾民,实验小学五年级向国际救援机构捐献出自己 零用钱的部分积蓄,小兵拿出自己全部积蓄的,小群拿出自己全部积 蓄的,谁捐的钱更多些?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第二课时 一、填空题 1、○○○○ △△△△△ ○是△的△是○的 2、 是的,是的。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三、用分数表示下面各个算式的商。 4÷13= 8÷25= 17÷15= 50÷62= 70÷80= 32÷17= 27÷20= 35÷17= 60÷49= 90÷100= 四、想一想,他原来各和有几块糖。 小平说:“我吃了全部糖的,正好是4块。” 小丽说:“我吃了全部糖的,也正好是4块。” 原先,小平的()块糖,小丽有()块糖。 五、动脑筋。 1、仔细观察右图,并在括号里填上全适的分数。 (1)A所在的部分是整个正方形的()。 (2)C所在的部分是整个正方形的() 分数大小的比较 第一课时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就比较大。()X|k |B | 1 . c| O |m 2、分数单位不同的两个分数,分数单位大的就大。() 3、两个分数,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 6、在直线上的点,越往右的点的表示的数越大;反之越往左的点表示的数越小。 ()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 1、把1千克水果分成5份,其中的2份比3份() A、一定更少 B、一定更多 C、可能多可能少 2、小明和小芳住同座楼的同一楼层,每天上学,小明要用时,小芳要用 时,他俩()走得快。 A、小明 B、小芳 C、无法确定 3、如果,那么 a、b两数关系是() A、a>b B、a<b C、a=b 三、比较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备课本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 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留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进步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35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题目中拿往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把握还好。固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 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 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爱好,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往。特别是一些动手操纵、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爱好。但是在碰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题目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爱好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爱好。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数的熟悉、方向与位置、熟悉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熟悉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统计和总温习以及三个数学实践活动。本册 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熟悉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全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往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四、教学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熟悉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把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把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在现实情景中熟悉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3、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能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西师版五年级下数学重点知识点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 一单元: 1、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如果 a b=c(a 、b、c 都是不等于0 的自然数) ,那么 a 和 b 都是 c 的因数, c 是 a 和 b 的倍数。 2、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因数与倍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是 相互依存的关系。如 2 是 4 的因数, 4 是 2 的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特征:一个不为 0 的自然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一个数的倍数特征:一个不为 0 的自然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5、奇数和偶数的意义:在自然数中,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 是2 的倍数的数叫奇数。最小的偶数是 0,最小的奇数是 1。 拓展:偶数 +偶数 =偶数;奇数 +奇数 =偶数;奇数 +偶数 =奇数(自己 举例子理解记忆) 6、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 2 的倍数。 7、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 5的倍数。 8、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如果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 3 的倍数, 那么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9、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的数个位上是0。 10、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 ( 或素数 ) ;除 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11、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

数都是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12、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分解质因数。只有合数才能分解质因数。 13、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4、100 以内的质数: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4、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注意: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15、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两种特殊情况:(1)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只有公因数 1 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1. 16、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 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注意: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只有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 公倍数。 17、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1) 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 只有公因数 1 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二单元 : 1、单位“ 1”的意义:将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它可以 用自然数 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