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像的处理开题报告

图像的处理开题报告

图像的处理开题报告
图像的处理开题报告

*****(此栏为论文题目)

1、选题的背景

图像滤波就是采用一定的算法对数字图像进行处理,以获得人眼视觉或者某种接受系统所需要的图像处理过程。对图像滤波的要求是,既能滤除图像中的噪声又能保持图像的细节。由于噪声和图像细节的混叠,所以在图像滤波中,图像的去噪与细节的保留往往是一对矛盾。

图像滤波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中值滤波、均值滤波、高斯滤波、维纳滤波等,中值滤波是一种较少边缘模糊的非线性滤波方法,不仅能够去除或者减少随机噪声和脉冲干扰,还能较好地保留图像边缘信息。均值滤波非常适用于去除通过扫描得到的图像中的颗粒噪声,可以平滑图像,有效地抑制噪声。高斯滤波实质上是一种信号的滤波器,其用途是信号的平滑处理。这三种方法相比较,中值滤波运算简单、速度快、除噪效果好使其在图像处理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图像滤波,即在尽量保留图像细节特征的条件下对目标像的噪声进行抑制,是图像预处理中不可缺少的操作,其处理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响到后续图像处理和分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由于成像系统、传输介质和记录设备等的不完善,数字图像在其形成、传输记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噪声的污染。另外,在图像处理的某些环节当输入的对象并不如预想时也会在结果图像中引入噪声。这些噪声在图像上常表现为—引起较强视觉效果的孤立象素点或象素块。一般,噪声信号与要研究的对象不相关它以无用的信息形式出现,扰乱图像的可观测信息。对于数字图像信号,噪声表为或大或小的极值,这些极值通过加减作用于图像象素的真实灰度值上,在图像造成亮、暗点干扰,极大降低了图像质量,影响图像复原、分割、特征提取、图识别等后继工作的进行。要构造一种有效抑制噪声的滤波必须考虑两个基本问题能有效地去除目标和背景中的噪声;同时,能很好的保护图像目标的形状、大小及特定的几何和拓扑结构特征。

图像受获取和存储、处理及各种干扰的影响,显示时画面上会出现噪声。为了减少噪声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地还原干净真实的画面,就需要用到降噪滤波器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图像的噪声有多种类型。如加性噪声、乘性噪声、椒盐噪声、高斯噪声等。常见的降噪方法有在空间域进行的,也有将图像数据经过傅里叶等变换以后转到频域中进行的。其中频域里的滤波需要涉及复杂的域转换运算,相对而言硬件实现起来会耗费更多的资源和时间。在空间域进行的方法有均值或加权后均值滤波、中值或加权中值滤波、最小均方差值滤波和均值或中值的多次迭代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虽有一定的降噪效果,但都有其局限性。比如加权均值在细节损失上非常明显;而中值仅对脉冲干扰有效,对高斯噪声却无能为力。事实上,图像噪声总是和有效数据交织在一起,若处理不当,就会使边界轮廓、线条等变得模糊

不清,反而降低了图像质量。此外,由于各类噪声往往不是单一存在而是同时并存,所以单纯采用一种滤波器,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图像滤波越来越受人们所关注。早期的图像滤波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改善图像的质量,当时图像拍摄的硬件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获得图像的质量也比较差,科学家们发现可以利用计算机来改善图像的显示效果,弥补硬件的不足。在图像滤波中,输入视觉效果差的图像,输出的是改善质量后的图像。

3、国内外发展动态

在图像处理中,图像滤波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抑制(平滑)各种噪声、保持边缘信息,从而改善后续处理工作的质量(如提高图像分割精度等)。

图像滤波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普及期和实用化期4个阶段。初创期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图像采用像素型光栅进行少秒显示,大多采用中、大型机对其处理。在这一时期,由于图像存储成本高、处理设备昂贵,其应用面很窄。进入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期,开始大量采用中、小型机进行处理,图像处理也逐渐改用光栅扫描方式,特别是CT和卫星遥感图像的出现,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图像处理技术进入普及期,此时的微机已经能够担当起图形图像处理的任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VLSI)的出现使处理速度大大提高,设备造价也进一步降低,极大地促进了图形图像系统的普及和应用。20世纪90年代是图像处理技术的实用化时期,图像处理的信息量巨大,对处理速度的要求极高。

随着图像滤波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使得数字图像滤波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图像滤波知识显得越来越重要,实际上图像滤波已经渗透到计算机、电子、地质、气象、医学等诸多领域。

4、任务要求及可行性分析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图像滤波越来越受人们所关注,因此对图像滤波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了。图像滤波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是人们常用的有中值滤波、均值滤波和高斯滤波,中值滤波是一种较少边缘模糊的非线性滤波方法,不仅能够去除或者减少随机噪声和脉冲干扰,还能较好地保留图像边缘信息。均值滤波虽然可以平滑图像,但是却无法完全去除噪声,只能减弱它。高斯滤波在去除噪声的同时严重模糊了图像,相比较之下,中值滤波运算简单、速度快、除噪效果好使其在图像处理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论文中应包括如下要求:

(1)掌握图像滤波的原理及过程。

(2)能够通过各种方式选择合适的待处理的图像。

(3)在MATLAB仿真软件下使用中值滤波、均值滤波和高斯滤波的算法对图像进行滤波。

(4)最后对滤波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5、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本文重点研究中值滤波、均值滤波和高斯滤波的滤波算法,并对其滤波效果进行分析。

中值滤波是基于排序统计理论的一种能有效抑制噪声的非线性信号处理技术。中值滤波是把数字图像或数字序列中一点的值用该点的一个邻域中各点值的中值代替,让周围像素灰度值的差比较大的像素改取与周围的像素值接近的值,从而可以消除孤立的噪声点。

均值滤波也称为线性滤波,其采用的主要方法为邻域平均法。均值滤波是用均值替代原图像中的各个像素值,选择一个模板,该模板由其近邻的若干像素组成,求模板中所有像素的均值,再把该均值赋予当前像素点,作为处理后图像在该点上的灰度。

高斯滤波实质上是一种信号的滤波器,其用途是信号的平滑处理。由于高斯函数的傅立叶变换仍是高斯函数,因此高斯函数能构成一个在频域具有平滑性能的低通滤波器。若使用理想滤波器,会在图像中产生振铃现象。采用高斯滤波器的话,系统函数是平滑的,避免了振铃现象。

选择合适的待处理的图像,分别用这三种进行滤波,并比较其滤波效果,对滤波后的图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6、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硬件要求:计算机一台。

所需工具:通信系统仿真软件Matlab。

现有的基础:能熟练使用Matlab仿真软件,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

解决方法:学校机房解决了硬件和软件的问题,利用以前学习和平时积累的知识、图书馆的相关书籍、网上查阅资料以及指导老师的指导等方法解决软件运用及研究方面的问题。

7、进度安排

2012年10月30日— 2012年12月30日:查阅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论证,写开题报告,撰写文献综述;

2013年3月1日— 2013年3月31日:充实设计内容;

2013年4月1日— 2013年4月20日:完善网站功能,进一修改调试;

2013年4月21日—2013年4月30日: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2013年5月1日—2013年5月10日答辩前准备,做最后的修改。

参考文献

[1]霍宏涛.数字图像处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刘明奇,党长民.实用数字图像处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3]周平,郑文刚,孙忠富.基于局部信息的图像滤波及边缘锐化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9,(06).

[4]彭双春,刘光斌,张建.烟雾干扰下的实时图滤波方法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5,(08).

[5]李勇,周颖.基于小波变换的人体图像自适应滤波处理[J].天津工业大学,2006,(25).

[6]郭海霞,解凯.一种改进的自适应中值滤波算法[J].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系,2007,(07).

[7]胡晓东,彭鑫,姚岚.小波域高斯混合模型与中值滤波的混合图像去噪研究[J].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7,(12).

[8]徐海东,王山林,赵春刚.图像处理的实际算法[J].黑龙江矿业学院,2000,(06).

[9]唐权华,周艳.中值滤波算法的研究与改进[J].西南交通大学,2008,(08).

[10]张天瑜.基于改进型中值滤波算法的图像去噪[J].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机电工程系,2009,(02).

[11]吴储彬.均值加速中值滤波算法[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东方学院,2006,(12).

[12]张明源,王宏力.改进型中值滤波器在图像去噪中的应用[J].第二炮兵工程学院2007,(08).

[13]何小海,滕奇志.图像通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4]王爱玲,叶明生.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15]颜兵,王金鹤.基于均值滤波和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技术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2011,(02).

[16]王科俊,熊新炎.高效均值滤波算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2010,(02).

[17]张丽,陈志强.均值加速的快速中值滤波算法[J].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2004,(09).

[18]胡蕾,张伟.几种图像去噪算法的应用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7,(07).

[19]贾书香,任小洪.一种加权均值滤波的改进算法[J].四川理工学院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2009,(08).

[20]吴建华,李迟生.中值滤波与均值滤波的去噪性能比较[J].南昌大学电子科学工程系,1998,(03).

[21]刘权,吴陈.边缘保留的图像滤波方法[J].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2007,(03).

[22]王晓凯,李锋.改进的自适应中值滤波[J].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2010,(01).

数字图像处理 实验报告(完整版)

数字图像处理 实验一 MATLAB数字图像处理初步 一、显示图像 1.利用imread( )函数读取一幅图像,假设其名为lily.tif,存入一个数组中; 2.利用whos 命令提取该读入图像flower.tif的基本信息; 3.利用imshow()函数来显示这幅图像; 实验结果如下图: 源代码: >>I=imread('lily.tif') >> whos I >> imshow(I) 二、压缩图像 4.利用imfinfo函数来获取图像文件的压缩,颜色等等其他的详细信息; 5.利用imwrite()函数来压缩这幅图象,将其保存为一幅压缩了像素的jpg文件,设为lily.jpg;语法:imwrite(原图像,新图像,‘quality’,q), q取0-100。 6.同样利用imwrite()函数将最初读入的tif图象另存为一幅bmp图像,设为flily.bmp。7.用imread()读入图像Sunset.jpg和Winter.jpg; 8.用imfinfo()获取图像Sunset.jpg和Winter.jpg的大小; 9.用figure,imshow()分别将Sunset.jpg和Winter.jpg显示出来,观察两幅图像的质量。 其中9的实验结果如下图:

源代码: 4~6(接上面两个) >>I=imread('lily.tif') >> imfinfo 'lily.tif'; >> imwrite(I,'lily.jpg','quality',20); >> imwrite(I,'lily.bmp'); 7~9 >>I=imread('Sunset.jpg'); >>J=imread('Winter.jpg') >>imfinfo 'Sunset.jpg' >> imfinfo 'Winter.jpg' >>figure(1),imshow('Sunset.jpg') >>figure(2),imshow('Winter.jpg') 三、二值化图像 10.用im2bw将一幅灰度图像转化为二值图像,并且用imshow显示出来观察图像的特征。实验结果如下图: 源代码: >> I=imread('lily.tif') >>gg=im2bw(I,0.4); F>>igure, imshow(gg)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本

河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院(中心):管理学院 学科、专业:政治经济学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杨雅茹 研究生:赵娜 入学年月:2008年 论文题目: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对食品安全的影 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开题报告日期:2009年6月 研究生学院 一、题目名称及来源 (一)题目名称:河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变化趋势研究 (二)题目来源 本文在导师顾六宝教授的指导下,在导师的关于财产性收入课题研究基础上,自拟研究题目。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现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达到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分析河北省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不同来源,找到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途径,从而达到提高居民收入的目的;其次,根据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比较,得出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因素,为达到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目标,并给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财产和收入相应对策和政策建议,第三,实证比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消除造成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高速的增长,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从2000年到2002年开始,我国居民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然而在总量上,财产性收入占居民纯收入的比重只达到2%左右,高的增长速度和极低的比重说明财产性收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创造条件”,如提高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增加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付、完善金融市场及其制度规范、加大培养人民群众的理财知识等等,可以提高人民收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国内经济繁荣,特别是有利于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拉动内需。

医学图像分割综述

医学图像分割综述郭爱心安徽大学摘要: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和分析的关键。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图像分割在医学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医学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医学图像分割的意义、方法、评估标准和发展前景做出了简单综述。关键字:医学图像分割意义方法评估标准发展前景AReviewofMedicalImageSegmentation Ai- XinGuoAnhuiUniversityAbstract:Imagesegmentationisthekeyofimageprocessingandanalysis.Withthede velopmentofmedicalimage,imagesegmentationisofgreatsignificanceinmedicalapplications.Fromtheper spectiveofmedicalapplications,thispapermadeasimplereviewofthemedicalimagesegmentationonit’ssig nificance、methods、evaluationstandardsanddevelopmentprospects.words:Keymedical image,segmentation,sig nificance,methods,evaluation standards,developmentprospects1.医学图像分割的意义图像分割就是把图像分成若干个特定的、具有独特性质的区域并提出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它是由图像处理到图像分析的关键步骤。医学图像包括CT、正电子放射层析成像技术(PET)、单光子辐射断层摄像(SPECT)、MRI(磁共振成像技术)、Ultrasound(超[2]声)及其它医学影像设备所获得的图像。医学图像分割是将原始的2D或3D图像划分成[1]不同性质(如灰度、纹理等)的区域,从而把感兴趣的区域提取出来。医学图像分割是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的领域,对疾病诊断、图像引导手术以及医学数据可视化等有重要作用,为临床诊疗和病理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医学图像处理有其复杂性和多样性。由于医学图像的成像原理和组织本身的特性差异,图像的形成受到诸如噪音、场偏移效应、局部体效应和组织运动等的影响,医学图像与普通图像相比较,不可

开题报告基于MATLAB图像处理软件设计

西安邮电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通信工程系通信工程专业 10 级 1005 班 课题名称:基于MATLAB图像处理软件设计 学生姓名:田敏学号:03101182 指导教师:李瑛 报告日期: 2014-3-10

1.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及应用现状综述 MATLAB语言的产生是与数学计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80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计算机系主任CleveMoler为学生编写的程序,收到了广泛的欢迎。 所涉及问题如下: (1)研究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图像处理技术的分类、数字图像处理的特点、主要内容以及应用。 (2)学习MATLAB软件的相关知识,以及其优缺点。 (3)熟练掌握MATLAB软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4)完成系统的整体设计,各功能模块设计。 (5)向做好的平台中添加图像,图像读取、存储、显示、去色、图像翻转、局部放大、透明度调整、去噪、平滑、锐化压缩等操作。 应用现状如下: 在现代生活中,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图像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已经涉及到空间科学,工程科学,医学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内外一些比较有实力的大学和公司,如:清华大学,华盛顿大学和sonny公司等都开发了相当成熟的图像处理系统。 MATLAB软件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到图像处理中,它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工具箱和相当丰富的源代码,语法比较简单,是一种基于矩阵为基本变量的可视化语言。 国内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清华大学研制的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开发系统TDB—IDK 和南京东大互联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数字图像采集传输与处理实验软件。TDB—IDK 系列产品是一款基于TMS320C6000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高级视频和图像系统。该软件能够完成图像采集输入程序、图像输出程序、图像基本算法程序。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1 图像的特性及图像处理初步 1 实验目的 了解MatLab 软件/语言学,会使用MatLab 的图像处理工具箱(Image Processing Toolbox)。使学生初步具备使用该软件处理图像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利用该软件完成本课程规定的其他实验和作业。 了解图像的基本特性,以及对图像进行简单运算后其性质的变化,学习对图像进行基本处理并评价处理结果。 2 实验要求 学生应当基本掌握MatLab 的操作,掌握MatLab 图像处理工具箱中最常用的函数的用法,会用该软件调入/保存图像数据,会利用该软件对图像进行简单的计算,例如四则运算等,并观察运算的结果加深对于象素和数值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学习MatLab 的基本操作 (2) 调入并显示图像 lena.gif lane = imread('lena.gif'); figure; imshow(lane); (3) 在图像 lena.gif 和图像的数据上进行加减乘除一个常数观察计算结果 l1 = imadd(lane,100); figure; imshow(l1); title('加法') l2 = imsubtract(lane,50); figure; imshow(l2); title('减法') l3 = immultiply(lane,0.6); 原始图 像

figure imshow(l3) title('乘法') l4 = imdivide(lane,2); figure imshow(l4); title('除法');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加法处理时,图像灰度值增加而变亮,减法时图像灰度值 减小而变暗,由于乘法参数为0.6,相当于减小灰度值;而 (4) 利用 imcrop 函数对图像 lena.gif 的头部进行剪裁,然后显示剪裁的结果 l5 = imcrop(lane,[55,50,180,212]); figure imshow(l5) 加 法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_范本

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院(中心):管理学院 学科、专业:政治经济学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雅茹 研究生:娜 入学年月: 2008年 论文题目: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对食品安全的影 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开题报告日期:2009年6月 研究生学院

一、题目名称及来源 (一)题目名称: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变化趋势研究 (二)题目来源 本文在导师顾六宝教授的指导下,在导师的关于财产性收入课题研究基础上,自拟研究题目。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现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达到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分析省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不同来源,找到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途径,从而达到提高居民收入的目的;其次,根据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比较,得出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因素,为达到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目标,并给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财产和收入相应对策和政策建议,第三,实证比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消除造成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高速的增长,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从2000年到2002年开始,我国居民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然而在总量上,财产性收入占居民纯收入的比重只达到2%左右,高的增长速度和极低的比重说明财产性收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创造条件”,如提高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增加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付、完善金融市场及其制度规、加大培养人民群众的理财知识等等,可以提高人民收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国经济繁荣,特别是有利于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拉动需。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章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那关注,引起了人们特别是学术界的热烈讨论。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宏观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居民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于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财产性收入就属于多种分配方式。财产性收入的提出就发展“多种分配方式”的涵和强调了它的重要性。随着个人收入及财产数额的增多,财产性收入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发展到现阶段的高速增长,在实践上增加了人们扩大收入来源的途径。对于中低收入阶层的人们来说,积极努力的创造、拥有财产性收入能够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缩小与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 因此,以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来源、差距及发展趋势是有很必要的。

ebnnuqc医学_图像处理技术

^ | You have to believe, there is a way. The ancients said:"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trying to enter". Only when the reluctant step by step to go to it 's time, must be managed to get one step down, only have struggled to achieve it. -- Guo Ge Tech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 摘要:随着医学成像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从二维医学图像到三维可视化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动态,对图像分割、纹理分析、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了综述。在比较各种技术在相关领域中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发展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方向。关键词:医学图像处理;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图像融合;纹理分析 1.引言 近20 多年来,医学影像已成为医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其结果使临床医生对 人体部病变部位的观察更直接、更清晰,确诊率也更高。20 世纪70 年代初,X-CT 的发明 曾引发了医学影像领域的一场革命,与此同时,核磁共振成像象(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超声成像、数字射线照相术、发射型计算机成像和核素成像等也逐步发展。计算机和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作为这些成像技术的发展基础,带动着现代医学诊断正产生着深刻的变革。各种新的医学成像方法的临床应用,使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将各种成像技术得到的信息进行互补,也为临床诊断及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在目前的影像医疗诊断中,主要是通过观察一组二维切片图象去发现病变体,往往需要借助医生的经验来判定。至于准确的确定病变体的空间位置、大小、几何形状及与周围生物组织的空间关系,仅通过观察二维切片图象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利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对二维切片图象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人体器官、软组织和病变体的分割提取、三维重建和三维显示,可以辅助医生对病变体及其它感兴趣的区域进行定性甚至定量的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医疗诊断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它在医疗教学、手术规划、手术仿真及各种医学研究中也能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本文对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中的图像分割、纹理分析、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了综述。 2.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技术 2.1三维可视化概述 医学图像的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很多,但基本步骤大体相同,如图.。从#$ /&’(或超声等成像系统获得二维断层图像,然后需要将图像格式(如0(#1&)转化成计算机方便处理的格式。通过二维滤波,减少图像的噪声影响,提高信噪比和消除图像的尾迹。采取图像插值方法,对医学关键部位进行各向同性处理,获得体数据。经过三维滤波后,不同组织器官需要进行分割和归类,对同一部位的不同图像进行配准和融合,以利于进一步对某感兴趣部位的操作。根据不同的三维可视化要求和系统平台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三维体绘制,实现三维重构。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如何选择问题 我一起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薛老师问题以其特有的储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恼火又懊丧: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明显的答案,到底哪儿不对了? 奥妙就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极少有硕博论文是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但难度很大。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所以,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审视我最初提出的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探询,而非有待求证的理论命题。我的理论命题是:“中国产业政策过程是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吗?”在这个命题中,“政策过程”、“精英政治”、“共识诉求”三个术语勾勒出研究的理论大体范围和视角。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使用理论思维的水平。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能够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农村医疗、高等教育体制等,广泛

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政府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 “症结”或“热点”、使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如公共财政的视角、社 会冲突范式等。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 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例如,西方的理论是否无法解释中国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有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 足点。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一到两年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后,如何陈述问题?陈述问题实质上就是凝练核心观点的过程。观点理应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为了套理论而“削足 适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动态的、丰富的景象,如 何才能用恰当的术语、准确的逻辑表述出来呢?雄心勃勃的初学者往 往提出宏伟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明确 研究对象,从而理清对象的内存逻辑,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 范的学 术论文。如“中国半导体产业政策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含糊的陈述,我们能够从几个方面来收缩话题:( 1 )时间:从 1980 年到2000 年;( 2 )对象:政府的叛乱者和决策行为,而不是市场、企业、治理结构等;( 3 )视角:政治和政府理论中的精英研究; ( 4 )案例: 908 工程、 909 工程、 13 号文件和《电子振兴》, 这是发生在 1980 - 2000 年间半导体政策领域的两个重大工程和两 个重要文件。通过这样的明确界定,我们将目光集中在“政策过程”、“精英”、“共识”几个显而易见的概念上,问题也就水落石出了。 同时,问题清楚了,我们在筛选信息和资料时也就有了明确的标准, 在这个“信息冗余”的时代,能够大大提升研究效率。

医学图像处理综述

医学图像处理综述 墨南-初夏2010-07-24 23:51:56 医学图像处理的对象是各种不同成像机理的医学影像。广泛使用的医学成像模式主要分为X射线成像(X—CT) ,核磁共振成像(MRI),核医学成像(NMI)和超声波成像(UI) 这四类。 (1)x射线成像:传统x射线成像基于人体不同器官和组织密度不同。对x射线的吸收衰减不同形成x射线影像。(例如人体中骨组织密度最大,在图像上呈白影,肺是软组织并且含有气体,密度最低,在照片上的图像通常是黑影。)常用于对人体骨骼和内脏器官的疾病或损伤进行诊断和定位。现代的x射线断层成像(x—cT) 发明于20世纪70年代,是传统影像技术中最为成熟的成像模式之一,其速度已经快到可以对心脏实现动态成像。其缺点是医生要在病人接收剂量和片厚之间进行折衷选择,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的还需进一步提高。 (2)核磁共振成像(MIR) 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才进入市场,这种成像设备具有在任意方向上的多切片成像、多参数和多核素成像、可实现整个空问的真三维数据采集、结构和功能成像,无放射性等优点。目前MRI的功能成像(fMRI) 是MIR设备应用的前沿领域,广泛应用于大脑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并为肿瘤等占位性病变提供功能信息。MRI 受到世人的广泛重视,其技术尚在迅速发展

过程中。 (3)核医学成像(NMI ) ,目前以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 和正电子断层成像(PET) 为主,其基本原理是向人体注射放射性核素示踪剂,使带有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原子进入人体内要成像的脏器或组织通过测量其在人体内的分布来成像。NMI不仅可以提供静态图像,而且可提供动态图像。 (4)超声波成像(Ultrasonic Imaging ) ,属于非电离辐射的成像模态,以二维平面成像的功能为主,加上血液流动的彩色杜普勒超声成像功能在内,在市场上已经广泛使用。超声成像的缺点是图像对比度差、信噪比不好、图像的重复性依赖于操作人员。但是,它的动态实时成像能力是别的成像模式不可代替的 在目前的影像医疗诊断中,主要是通过观察一组二维切片图象去发现病变体.这往往需要借助医生的经验来判定。至于准确地确定病变体的空间位置、大小、几何形状及与周围 生物组织的空间关系,仅通过观察二维切片图象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二维切片图象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人体器官,软组织和病变体的分割提取,三维重建和三维显示,可以辅助医生对病变体及其它感兴趣的区域进行定性甚至定量的分

(完整word版)运动模糊图像复原开题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大作业 -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 开题报告 小组成员:张博文、范桂峰、笪腾飞 一、研究意义 相机对物体成像时 ,由于平台的颤振,在曝光时间内成像器件与物体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对运动 ,在像面上产生像移 ,因此拍出来的图像是被运动模糊后的图像。这种图像质量较差 ,对比度和分辨率均降低 ,需要进行恢复。 二、研究现状 如果这种相对运动属于平动,则可以把模糊过程看作一个线性位移不变的系统。因此 ,如果知道了系统的冲激响应 ,在这里是点扩展函数 ( PSF) ,就可以用来恢复图像。但是 ,模糊过程的点扩展函数往往是不知道的,因此图像恢复的关键就变成了如何推导点扩展函数。如 Marius Tico 从图像序列入手 ,通过一帧快速曝光未被运动模糊,但却因曝光不足而信噪比很低的图像,以及一帧曝光充足但被运动模糊了的图像来计算点扩展函数,然后恢复。但更多的研究还是集中在如何从单帧被模糊了的图像中找出点扩展函数,主要有2类 ,一类从空域直接入手,利用差分、相关等等各种方法计算,另一种则是通过图像变换后的频谱域中的零值点来计算,这些方法往往只能计算特殊运动形式的点扩展函数 ,主要是匀速直线运动,而且受噪声影响精度比较低。相机的振动通常比较复杂 ,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受到限制,因此 ,需要找到一种能够不受运动形式和运动方向限制的计算模糊过程点扩展函数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利用了利用经阈值化处理的Radon 变换估计模糊方法,通过微分自相关法估计模糊长度,最后应用带最优窗的维纳滤波进行图像复原,该算法能够较为精确地估算出运动模糊图像的模糊参数并取得了较好的恢复效果,提升了图像恢复的抗噪性能,具有实际参考价值。这是属于第一种空域处理方法。 另一种方法是运动模糊图像经傅立叶变换后在频域有频谱零点进行参数估计,通过霍夫变换初步求得运动模糊图像的点扩展函数,当估计出运动模糊图像的点扩展函数的参数后,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恢复。这种恢复模型可以对任意角

基于DCT图像数字水印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基于DCT的图像数字水印技术的研究

基于DCT的图像数字水印技术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索尼和菲利浦公司首次提出了数字媒体版权保护的方案SCMS(Serial copy management system),数字水印技术也是在继数字隐藏技术后提出的一种数字媒体版权保护方案,发展到现在不仅仅局限于版权保护,也延伸到商务交易中的票据防伪、声像数据的隐藏标识和篡改提示、隐蔽通信及其对抗等领域。随着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突出,电子政务所涉及的相当多的信息都带有机密性,除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外,也易受到来自系统应用的假冒用户登录、非法篡改等数据安全的威胁。我国现有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和系统安全解决方案大多是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网络隔离等技术和设备来保障系统的安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但仍存在着安全漏洞,我们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除了必要的网络安全技术外,还必须重视对数字信息安全认证的问题。 数字水印技术为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是目前多媒体信息安全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该技术采用信息处理技术把版权信息、认证信息等秘密信息,即水印,嵌入到原始数据中去,但不影响原内容的价值和使用,水印信息可以是产品的序列号、版权所有者的标志等认证信息。通过特定的算法恢复和检测被嵌水印后,可有效地分析信息失真的情况,判断信息是否被篡改,为版权所有者提供信息被盗版的有利证据。因此,一个实用的数字水印技术必须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安全性和不可见性。 所谓数字水印技术,就是将代表数字媒体著作权人身份的特定信息、用户指定的标志或序列码等,按照某种方式嵌入被保护的信息中,在产生版权纠纷时,通过相应的算法提取出该数字水印,从而验证版权的归属,确保媒体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避免非法盗版的威胁。被保护的信息是任何一种数字媒体,如软件、图像、音频、视频或一般性的电子文档等。数字水印是嵌在数字产品中的数字信号,水印的存在要以不破坏原数据的欣赏价值、使用价值为原则。

图像处理实验报告.doc

中南民族大学 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年级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类型综合型 2012年6月5日

一、实验安排 1.实验目的 加深对数字图像处理理论课程的理解,进一步熟悉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相关算法和原理。 2.实验内容 实验一:略(放假) 实验二: (1)选择一副图像,叠加椒盐噪声,分别用邻域平均法和中值滤波法对该图像进行滤波,显示滤波后的图像,比较和分析各滤波器的效果。 (2)选择一副图像,叠加零均值高斯噪声,设计一种处理方法,既能去噪声,又能保持边缘清晰。 3.实验环境 Matlab7 二、算法原理 领域平均法有力地抑制了噪声,同时也引起了模糊,模糊程度与领域半径成正比。 中值滤波是一种非线性平滑滤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克服线性滤波如(平滑滤波)等所带来的图像细节模糊问题,而且对过滤脉冲干扰及图像扫描噪声非常有效。但对某些细节多(特别是点,线,尖顶)的图像不宜采用中值滤波方法。中值滤波是用一个有奇数点的滑动窗口,将窗口中心点的值用窗口各点的中值代替。中值滤波器不像平滑滤波器那样使图像边界模糊,它在衰减噪声的同时,保持了图像细节的清晰。 三、Matlab代码 (1)a.叠加椒盐噪声,用邻域平均法对该图像进行滤波 I=imread('eight.jpg'); J=imnoise(I,'salt & pepper',0.02); subplot(231),imshow(I);title('原图象'); subplot(232),imshow(J);title('添加椒盐噪声图象'); k1=filter2(fspecial('average',3),J); k2=filter2(fspecial('average',5),J); k3=filter2(fspecial('average',7),J); k4=filter2(fspecial('average',9),J); subplot(233),imshow(uint8(k1));title('3*3模版平滑滤波'); subplot(234),imshow(uint8(k2));title('5*5模版平滑滤波'); subplot(235),imshow(uint8(k3));title('7*7模版平滑滤波'); subplot(236),imshow(uint8(k4));title('9*9模版平滑滤波'); b.叠加椒盐噪声,用中值滤波法对该图像进行滤波 I=imread('eight.tif'); I=imread('eight.tif'); J=imnoise(I,'salt & pepper',0.02); subplot(231),imshow(I);title('原图象'); subplot(232),imshow(J);title('添加椒盐噪声图象') k1=medfilt2(J); k2=medfilt2(J,[5 5]); k3=medfilt2(J,[7 7]); k4=medfilt2(J,[9 9]); subplot(233),imshow(k1);title('3*3模板中值滤波'); subplot(234),imshow(k2);title('5*5模板中值滤波'); subplot(235),imshow(k3);title('7*7模板中值滤波'); subplot(236),imshow(k4);title('9*9模板中值滤波');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 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投资决策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投资是指个人或组织为了在未来获取收益而进行的资金投入及相应的资本形成过程。 投资决策则是指公司在给定资本约束情况下对可能的投资项目进行有效选择,以使其投资 收益最大。作为公司成长的主要因素和未来现金流量增长的重要基础,它将直接影响公司 的融资决策,由此影响公司的经营风险、盈利水平以及资本市场对其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 的评价。因此,与筹资和股利分配相比较,投资决策是公司三大财务决策中最重要的决策。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投资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这也与企业投资决策 的合理性密不可分。就企业自身而言,如果做出投资于超出或偏离自身的能力和成长机会,且净现值为负的非盈利项目的“过度投资”的决策,不仅会损害企业的价值,使大量资本 沉淀在生产能力过剩而盈利能力恶化的领域,也会使我国的经济“过热”,从而引发能源 和原材料的紧缺、产能过剩、经济结构扭曲、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而做出“投资不足”的决策,也将制约企业的发展,影响企业价值的实现。总体看来,投资过度及投资不足均 属于投资决策中的不经济行为,轻则削弱企业成长能力,重者可能把企业拖入财务危机的 泥潭。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自由现金流、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相关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并成为制约我国上市公司质量提 升和长期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就电力行业而言,电力工业是社会公共事业也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具有自然垄断性。其发展速度受市场需求的制约,发展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电价受社会承受能力的 制约。其项目投资具有占用资金巨大、影响期间长远的特点,所以投资决策恰当与否将对 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产生深远影响。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使该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既具 有机遇又面临挑战,因此,合理的投资决策有利于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 发新项目,来提高其盈利水平、增强企业活力及实力,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但投资决策 的合理性又与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密不可分,管理者可能会受经理层 较好控制的自由现金流、股权集中度及股权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或者是以寻求在企业内最 大范围的控制力私人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营造王国与势力投资等管理机会主义氛围,难免 会引发因投资决策不当而导致的投资效率和经营绩效不断下降的现象。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诸多因素不仅会影响公司治理成本也会影响公司的绩效及公司价值 的实现。因此,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动机、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值得我们思考和 研究。 本文的研究意义:首先对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具有理论价值,为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其次,对电力行业上市公司 进行实证分析及研究具有实践意义。能够有效地找到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在对外投资决策中 存在的问题,促进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发展,为我国其他上市公司提供借鉴,从而提高投资

图像处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理论背景 数字图像中的边缘检测是图像分割、目标区域的识别、区域形状提取等图像分析领域的重要基础,图像处理和分析的第一步往往就是边缘检测。 物体的边缘是以图像的局部特征不连续的形式出现的,也就是指图像局部亮度变化最显着的部分,例如灰度值的突变、颜色的突变、纹理结构的突变等,同时物体的边缘也是不同区域的分界处。图像边缘有方向和幅度两个特性,通常沿边缘的走向灰度变化平缓,垂直于边缘走向的像素灰度变化剧烈。根据灰度变化的特点,图像边缘可分为阶跃型、房顶型和凸缘型。 、图像边缘检测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数字图像边缘检测是伴随着计算机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的高度发展,数字图像边缘检测也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边缘检测技术是图像边缘检测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最基本的技术,如何快速、精确的提取图像边缘信息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然而边缘检测也是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难题。 首先要研究图像边缘检测,就要先研究图像去噪和图像锐化。前者是为了得到飞更真实的图像,排除外界的干扰,后者则是为我们的边缘检测提供图像特征更加明显的图片,即加大图像特征。两者虽然在图像边缘检测中都有重要地位,但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图像边缘检测的研究,我们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为了处理速度更快,图像特征识别更准确。早期的经典算法有边缘算子法、曲面拟合法、模版匹配法、门限化法等。 早在1959年Julez就曾提及边缘检测技术,Roberts则于1965年开始了最早期的系统研究,从此有关边缘检测的理论方法不断涌现并推陈出新。边缘检测最开始都是使用一些经验性的方法,如利用梯度等微分算子或特征模板对图像进行卷积运算,然而由于这些方法普遍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导致其检测结果并不尽如人意。20世纪80年代,Marr和Canny相继提出了一些更为系统的理论和方法,逐渐使人们认识到边缘检测的重要研究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注意到边缘具有多分辨性,即在不同的分辨率下需要提取的信息也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小尺度检测能得到更多的边缘细节,但对噪声更为敏感,而大尺度检测

基于matlab在数字图像增强处理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山东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于matlab在数字图像增强处理中的应用 学院名称测绘学院 专业班级测绘05级5班 学生姓名吴兆艳 学号0503016220 指导教师陶秋香 填表时间:2009年04月10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设计(论文) 题目 Matlab在数字图像增强中的应用 设计(论文)类型(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其它 √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图像处理过程中,图像增强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图像增强部分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算法而展开。用于几乎所有与成像有关的领域,并正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系列操作,从而获得某种预期的结果。对图像进行处理时,经常运用图像增强技术以改善图像的质量。在一般情况下,经过图像的传送和转换,如成像、复制、扫描、传输和显示等,经常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在摄影时由于光照条件不足或过度,会使图像过暗或过亮;光学系统的失真、相对运动、大气流动等都会使图像模糊;传输过程中会引入各种类型的噪声。总之,输入的图像在视觉效果和识别方便性等方面可能存在诸多问题,这类问题不妨统称为质量问题。由于目的、观点、爱好等的不同,图像质量很难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但是根据应用要求改善图像质量却是一个共同的目标。图像增强是指根据特定的需要突出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同时减弱或去除不需要的信息。从不同的途径获取的图像,通过进行适当的增强处理,可以将原本模糊不清甚至根本无法分辨的原始图像处理成清晰的富含大量有用信息的可使用图像,有效地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增强图像中的边缘或其他感兴趣的区域,从而更加容易对图像中感兴趣的目标进行检测和测量。图像增强的目的是增强图像的视觉效果,将原图像转换成一种更适合于人眼观察和计算机分析处理的形式。增强的效果通常都与具体的图像有关系,靠人的主观感觉加以评价。 目前图像增强处理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医学诊断、航空航天、军事侦察、指纹识别、无损探伤、卫星图片的处理等领域。如对X射线图片、TC影像、内窥镜图像进行增强,使医生更容易从中确定病变区域,从图像细节区域中发现问题;对不同时间拍摄的同一地区的遥感图片进行增强处理,侦查是否有敌人军事调动或军事装备及建筑出现;在煤矿工业电视系统中采用增强处理来提高工业电视图像的清晰度,克服因光线不足、灰尘等原因带来的图像模糊、偏差等现象,减少电视系统维护的量。图像增强技术的快速发展同它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发展的动

图像处理 实验报告

摘要: 图像处理,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以达到所需结果的技术。又称影像处理。基本内容图像处理一般指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是指用数字摄像机、扫描仪等设备经过采样和数字化得到的一个大的二维数组,该数组的元素称为像素,其值为一整数,称为灰度值。图像处理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图像压缩,增强和复原,匹配、描述和识别3个部分。图像处理一般指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图像的质量,它以人为对象,以改善人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目前,图像处理演示系统应用领域广泛医学、军事、科研、商业等领域。因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易于实现非线性处理,处理程序和处理参数可变,故是一项通用性强,精度高,处理方法灵活,信息保存、传送可靠的图像处理技术。本图像处理演示系统以数字图像处理理论为基础,对某些常用功能进行界面化设计,便于初级用户的操作。 设计要求 可视化界面,采用多幅不同形式图像验证系统的正确性; 合理选择不同形式图像,反应各功能模块的效果及验证系统的正确性 对图像进行灰度级映射,对比分析变换前后的直方图变化; 1.课题目的与要求 目的: 基本功能:彩色图像转灰度图像 图像的几何空间变换:平移,旋转,剪切,缩放 图像的算术处理:加、减、乘 图像的灰度拉伸方法(包含参数设置); 直方图的统计和绘制;直方图均衡化和规定化; 要求: 1、熟悉图像点运算、代数运算、几何运算的基本定

义和常见方法; 2、掌握在MTLAB中对图像进行点运算、代数运算、几何运算的方法 3、掌握在MATLAB中进行插值的方法 4、运用MATLAB语言进行图像的插值缩放和插值旋转等 5、学会运用图像的灰度拉伸方法 6、学会运用图像的直方图设计和绘制;以及均衡化和规定化 7、进一步熟悉了解MATLAB语言的应用,将数字图像处理更好的应用于实际2.课题设计内容描述 1>彩色图像转化灰度图像: 大部分图像都是RGB格式。RGB是指红,绿,蓝三色。通常是每一色都是256个级。相当于过去摄影里提到了8级灰阶。 真彩色图像通常是就是指RGB。通常是三个8位,合起来是24位。不过每一个颜色并不一定是8位。比如有些显卡可以显示16位,或者是32位。所以就有16位真彩和32位真彩。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需要将真彩色转换成灰度图像。 1单独处理每一个颜色分量。 2.处理图像的“灰度“,有时候又称为“高度”。边缘加强,平滑,去噪,加 锐度等。 3.当用黑白打印机打印照片时,通常也需要将彩色转成灰白,处理后再打印 4.摄影里,通过黑白照片体现“型体”与“线条”,“光线”。 2>图像的几何空间变化: 图像平移是将图像进行上下左右的等比例变化,不改变图像的特征,只改变位置。 图像比例缩放是指将给定的图像在x轴方向按比例缩放fx倍,在y轴按比例缩放fy倍,从而获得一幅新的图像。如果fx=fy,即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缩放的比率相同,称这样的比例缩放为图像的全比例缩放。如果fx≠fy,图像的比例缩放会改变原始图象的像素间的相对位置,产生几何畸变。 旋转。一般图像的旋转是以图像的中心为原点,旋转一定的角度,也就是将图像上的所有像素都旋转一个相同的角度。旋转后图像的的大小一般会改变,即可以把转出显示区域的图像截去,或者扩大图像范围来显示所有的图像。图像的旋转变换也可以用矩阵变换来表示。

医学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医学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班级专业姓名学号 实验名称:图像增强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常用的图像的增强技术。 2:熟悉并掌握MA 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的使用。 3:实践几种常用数字图像增强的方法,增强自主动手能力。 二、实验任务 对于每张图像(共三张图片),实现3种图像增强方法。根据图像的特点,分别选用不用的图像增强算法。 三、实验内容(设计思路) 1、artery_vessel (1)直方图均衡化 直方图是图像的最基本的统计特征,它反映的是图像的灰度值的分布情况。直方图均衡化的目的是使图像在整个灰度值动态变化范围内的分布均匀化,改善图像的亮度分布状态,增强图像的视觉效果。灰度直方图是图像预处理中涉及最广泛的基本概念之一。 图像的直方图事实上就是图像的亮度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是一幅图像的所有象素集合的最基本的统计规律。直方图反映了图像的明暗分布规律,可以通过图像变换进行直方图调整,获得较好的视觉效果。 直方图均衡化是指:采用累积分布函数(CDF)变化生成一幅图像,该图像的灰度级较为均衡化,且覆盖了整个范围[0,1],均衡化处理的结果是一幅扩展了动态范围的图像。直方图均衡化就是通过灰度变换将一幅图像转换为另一幅具有均衡直方图,即在每个灰度级上都具有相同的象素点数的过程。主要用途是:将一幅灰度分布集中在较窄区间,细节不够清晰的图像,修正后使图像的灰度间距增大或灰度分布均匀,令图像的细节清晰,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 (2)中值滤波加直方图均衡化 中值滤波法是一种非线性平滑技术,它将每一像素点的灰度值设置为该点某邻域窗口内的所有像素点灰度值的中值。 中值滤波是基于排序统计理论的一种能有效抑制噪声的非线性信号处理技术,中值滤波的基本原理是把数字图像或数字序列中一点的值用该点的一个邻域中各点值的中值代替,让周围的像素值接近的真实值,从而消除孤立的噪声点。方法是用某种结构的二维滑动模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