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有限空间生排烃基础研究新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412.75 KB
- 文档页数:6
孔店组是渤海湾盆地的一个重要的产油层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黄骅坳陷沧东一南皮洼陷和昌潍坳陷潍北地区。
最近在东营地区相继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油气含量。
由于其烃源岩及原油的认识还未进一步系统化,且其油源问题尚存在较大的分歧。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孔店组的烃源岩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运用有机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理论,发现东营凹陷孔店组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成熟度较高;根据干酪根的镜检类型、元素组成、热解参数、抽提物族组成和饱和烃色谱特征对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进行综合评价,有机质类型以Ⅱ_2和Ⅱ_1型为主。
东营凹陷孔店组原油成熟度较高,而潍北凹陷孔店组原油与东营凹陷的相比,姥鲛烷具有显著的优势,γ蜡烷/C_(30)藿烷相对较低。
通过油源对比发现东营凹陷孔店组原油可能源于孔店组烃源岩,也可能有沙四段烃源岩的贡献。
而潍北凹陷各地区所产原油均来自本地区孔二段烃源岩,属于近源油藏,既未经过远距离的垂向运移也未经过远距离的横向运移,是比较典型的自生自储类型油藏。
运用烃源岩生烃演化史研究结合翁地模拟技术,发现东营凹陷和潍北凹陷孔店组烃源岩的主要生、排烃期在沙四段沉积末期到东营组沉积末期之间。
东营凹陷孔店组烃源岩的沉积环境条件、有机母质来源与维北盆地基本相似,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可为工业性油藏的形成提供油源。
根据现有探井资料分析,推测具有较好生烃能力的烃源岩可能分布在凹陷中心地带,因此,建议东营凹陷孔店组的油气勘探以靠近凹陷、斜坡附近的圈闭作为优选目标为佳。
延长气田上古生界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李浩;任战利;高海仁;郭德运;林进;李云;李成福;白宁【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15(035)004【摘要】延长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南部,是一个新探明的天然气富集区,对烃源岩的研究评价工作相对较薄弱,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进展.为此,通过对大量新探井岩心样品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了该气田上古生界烃源岩的展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排烃特征.结果表明:①煤岩为该区最好的烃源岩,其有机碳含量介于60.18%~86.89%,累积厚度介于6~18 m,是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最主要的烃源岩,而泥岩则是天然气的第二位供应者,其中山西组泥岩属中等—很好的烃源岩,太原组和本溪组泥岩为好很好的烃源岩;②烃源岩干酪根的类型主要为腐殖型,其R.多大于2.0%,已进入过成熟干气阶段;③上古生界烃源岩在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处于大量生排烃期,现今生烃强度介于(25~65)×108 m3/km2,现今排烃强度介于(15~60)×108 m3/km2,煤的生排烃强度大于泥岩.【总页数】7页(P33-39)【作者】李浩;任战利;高海仁;郭德运;林进;李云;李成福;白宁【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评价 [J], 彭威龙;庞雄奇;范立勇;祝渭平;王阳洋;王安忆2.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特征综合研究 [J], 李浩;陈占军;任战利;王力;林进;李云;何剑3.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评价及排烃特征 [J], 刘玲;王烽;汤达祯;许浩4.成像测井在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沉积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J], 崔宏俊;李克永;朱满宏5.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生排烃史研究 [J], 胡维强;刘玉明;李洋冰;柳雪青;马立涛;黄英;乔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东湾地区深层烃源岩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马行陟;庞雄奇;孟庆洋;姜福杰【摘要】通过收集研究区深层烃源岩热解和有机碳等地化资料,利用地质门限理论为基础的生烃潜力法,对深层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聚集系数法预测其资源潜力.建立了3类烃源岩排烃模型,其中,Ⅰ型源岩最早进入排烃门限进行排烃,排烃效率高于Ⅱ型和Ⅲ型源岩.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早在沙河街组沉积末期开始排烃,主要以排油为主,累计排烃量为43.30×108 t,是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沙河街组二段烃源岩在东营组沉积时期开始排烃,累计排烃量为22.6×108t.深层烃源岩的总排烃量为65.90×108 t,预测资源量为21.06×108 t,其中石油预测资源量为17.12×108 t.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地区深层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深层烃源岩以生油为主.辽西凹陷和辽中凹陷为两个富烃凹陷,位于两个凹陷之间的辽西凸起,具有双凹供烃之利,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Based on available geochemical data such as pyrolysis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 TOC) , we studied the hydrocarbon expul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ep source rocks by using the hydrocarbon-generation potential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geological threshold theory. Three types of hydrocarbon expulsion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with the type-I source rock expelling hydrocarbons earlier and more efficiently than the type- II and type- M. The Es3 source rocks, the main source rocks in Liaodong Bay, started expelling hydrocarbons ( dominated by oil) at the end of Shahejie Formation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hydrocarbons expelled is 4. 33 billion tons. In comparison, the Es1+2 source rocks started expelling hydrocarbons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Dongying Formation, with atotal expulsion amount of 2. 26 billion tons. The total amount of hydrocarbons expelled from the deep source rocks is 6. 59 billion tons. The resource volume is estimated to be 2. 106 billion tons, of which oil is 1. 712 billion tons. The stud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source potential of the deep layers in Liaodong Bay is very huge and dominated by oil. The liaoxi salient located between the Iiaoxi and Liaozhong troughs both of which are hydrocarbon kitchens is very favorable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1(032)002【总页数】8页(P251-258)【关键词】深层烃源岩;排烃特征;生烃潜力;资源量;辽东湾地区【作者】马行陟;庞雄奇;孟庆洋;姜福杰【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辽东湾地区,自1979年开始实施钻探LD20-3构造以来,研究区内已钻探近60个构造,累计钻井100余口,获各级石油地质储量12×108t,天然气储量500×108m3,占整个渤海海域的36.7%,共发现12个油气田和30多个含油气构造,尤其是JZ25-1S油田是我国海上又一个亿吨级的大油田,显示了巨大的勘探潜力[1-5]。
湖相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及排油效率——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为例刘洋;何坤;李贤庆;徐红卫;张吉振;扈松林;王刚;樊志伟【摘要】为准确评价湖相烃源岩的排油量及致密油资源潜力,结合湖相Ⅰ型有机质的黄金管热模拟实验和青山口组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对松辽盆地湖相烃源岩生烃特征、动力学参数和排油效率进行了研究.热模拟实验的产物定量结果表明,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湖相烃源岩具有可观的生油潜力,最大生油量约为600mg/g· TOC,主要的生油阶段在EasyRo=0.5%~ 1.2%.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该烃源岩生油的平均活化能为218.5 kJ/mol,重质组分生成活化能要低于轻质组分.结合青山口组烃源岩的生油动力学参数和英X58井热史的地质推演,证实该井湖相烃源岩的当前生油转化率为40%~ 60%,生油量为240 ~360 mg/g· TOC;通过残留烃的定量,计算得到该烃源岩的排油量为150~200mg/g· TOC,相对排油效率约为60%.生油量及排油效率结果表明,松辽盆地致密油资源潜力大.【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6(030)003【总页数】8页(P627-634)【关键词】湖相烃源岩;黄金管热模拟;生烃动力学;排油效率;松辽盆地【作者】刘洋;何坤;李贤庆;徐红卫;张吉振;扈松林;王刚;樊志伟【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作为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致密油在我国含油气盆地具有较为广泛的分布,如松辽盆地白垩系、四川盆地侏罗系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1-2]。
专题一:烃源岩分布预测和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专题一:烃源岩分布预测和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油气资源量的大小(储量)—是进行勘探决策分析和勘探规划计划编制的基础和科学依据!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
是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烃源岩的质量和体积决定了生成油气的多少!1.无井条件烃源岩分布预测①有井约束地震相②有井约束层序分析③有井约束地震反演④综合研究2.判别源岩的最小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泥岩的有机碳≥0.5% 碳酸盐岩的有机碳≥0.3% 作为生油岩标准的最小有机碳下限值不能应用于成熟度高的地区。
高成熟区目前所测得的有机碳只能反应有机质的残余数量,原始数量可能是它的两倍以上。
存在的问题①理论上没有考虑有机碳的组成比例;(不同类型的有机质,生油岩干酪根中的有效碳含量不同:)★没有考虑母质的转化程度;★没有定量考虑母质类型;★没有考虑排烃条件。
②实践上★有些煤的有机碳丰度高,但不是有效的烃源岩;★有些泥岩的有机碳低,但却是好的烃源岩(如柴达木盆地第三系)。
2.用氯仿沥青“A”等残留烃指标评价源岩品质(1)理论依据源岩排烃效率非常低(一般〈5%),源岩中目前残留烃量基本代表了原始的生烃量●反应了残烃的指标;●反应了源岩生烃能力和残留烃能力的变化规律;●反应了有机质的转化率。
(2)实际情况★在生烃量相同的情况下,氯仿沥青“A”、热解参数“S1”以及总烃含量“HC”数值越大,意味源岩排出的烃量越小;★煤、欠压实地层中的“A”偏高并不意味源岩的生烃量大,而是表明源岩的排烃条件差3.有效烃源岩的判识二、有关烃源岩的几个术语和烃源岩评价标准1.烃源岩(生油岩或母岩)—通常把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气)岩,由生油(气)岩组成的地层为生油(气)层。
有效烃源岩是指对油气藏形成作出过直接或间接贡献的烃源岩。
预测有效烃源岩分布发育对于评价资源潜力和油气藏分布具有现实意义。
优质烃源岩(excellent source rock)—有机碳含量大于3%的烃源岩作为优质烃源岩。
实验一:有机碳含量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强对反映烃源岩各种地球化学特征的相关指标的认识,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和操作步骤及其地质应用。
二、实验原理有机碳含量是指岩石中所有有机质含有的碳元素的总和占岩石总重量的百分比。
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含量×K将去除无机碳的样品,在1300℃~1500℃高温充分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灼烧45~90秒。
有机碳被氧化为CO2、二价硫被氧化为SO2。
生成SO2、CO2和CO气体,流经各种吸收管除去杂质。
SO2进入硫红外池,检测出样品中硫元素的百分含量。
CO2和CO进入催化炉,将CO转化为CO2,然后进入硫红外池,检测出样品中碳的百分含量。
三、实验步骤1.样品的前处理(1)碎样:将要分析的岩样洗去表面污物,在40~60℃的烘干箱内烘干后粉碎;(2)过筛:过100目标准筛,装入样品袋,放入干燥器待用;(3)称样:在万分之一天平称取0.5~1.0克岩样,放入透水瓷坩埚中;(4)酸化:(去除无机碳)将坩埚放入50ml烧杯中,加25ml 10%的盐酸溶液,浸泡3~4小时后,将烧杯放在水浴锅上加热,温度控制在70℃,使烧杯中的液体慢慢蒸发40分钟;(5)水洗:取出冷却到室温,将坩埚放在抽滤器上,用蒸馏水洗至中性;(6)烘干:取出盛样坩埚放在烘箱内60~80℃烘干,时间为6~8小时。
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准备分析测定。
2.样品上机测定(1)开机稳定1个小时;(2)打开氧气、空气分压表,压力控制在36磅/平方英尺;(3)所有最初启动程序必须全部完成,正常操作为自动形式;(4)样品上机测定:从干燥机内将样品取出,在每一个样品中加铁助熔剂0.5克,加铜助熔剂0.2克。
输入样品编号和样品质量,然后将坩埚放入感应炉,按一下分析开关,分析自动进行,结果显示于计算机上;(5)取出废坩埚,放入第二块样品,按上述步骤分析,依次进行下去;(6)空白实验:从某一分析结果中选取标准值,它的差异平均值是新的空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