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瘦肉精事件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4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危机处理案例分析目录1.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背景概述 (2)2. 事件危机处理分析 (3)2.1 事件发现与曝光 (4)2.1.1 事件发现过程 (5)2.1.2 媒体曝光及公众反应 (6)2.2 危机应对策略 (7)2.2.1 初期应对措施 (8)2.2.2 中期应对策略 (9)2.2.3 后期危机处理 (10)3. 双汇集团危机管理实践 (11)3.1 内部管理机制 (12)3.1.1 风险评估与预警 (14)3.1.2 应急响应机制 (15)3.2 公关策略 (16)3.2.1 媒体沟通与舆论引导 (17)3.2.2 公众关系维护 (18)3.3 品牌重塑与修复 (19)3.3.1 品牌形象重塑 (20)3.3.2 市场营销策略调整 (21)4. 事件对双汇集团的影响评估 (22)4.1 经济影响 (24)4.1.1 销售收入变化 (25)4.1.2 市场份额波动 (26)4.2 品牌影响 (27)4.2.1 消费者信任度下降 (28)4.2.2 品牌美誉度受损 (29)4.3 社会责任与公众形象 (30)5. 事件危机处理的启示与反思 (32)5.1 危机处理的经验与教训 (33)5.1.1 应对危机的快速反应 (34)5.1.2 信息公开与透明度 (35)5.2 企业危机管理建议 (36)5.2.1 完善危机管理体系 (37)5.2.2 加强供应链管理 (39)5.2.3 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40)1.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背景概述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是指2011年3月,中国知名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旗下的部分肉制品产品被检测出含有违禁添加剂“瘦肉精”的事件。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舆论热议,成为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大危机。
事件发生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瘦肉精作为一种能够促进动物生长、增加瘦肉率的违禁添加剂,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养殖业中被非法使用。
双汇“瘦肉精”事件危机公关案例分析事件缘由:去年,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将我国最大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卷入“瘦肉精”漩涡之中。
报道声称,河南孟州等地采用违禁动物用药“瘦肉精”饲养的有毒猪,流入了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
因为卷入“瘦肉精”丑闻,目前处于风暴眼中的济源双汇公司已于3月16日停产整顿。
肉制品行业又一次受到消费者的质疑,同时也激增了中国居民消费者对食品行业食品安全的更加不信任。
中国消费者的身心本来就几经折腾,夹在国产奶粉与洋品牌奶粉之中还肝火正旺,现在“瘦肉精”门又卷土重来,中国肉制品行业也接受严峻的生存考验。
双汇产品已经在一些城市的超市大规模撤柜,并开展一系列补救措施,然而品牌信誉度却难以挽回,双汇产品在全国遭遇销量前所未有的“滑铁卢”。
双汇集团简介: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视频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
目前,总资产60多亿元,员工50000人。
年屠宰生猪1500万头,年产肉制品100多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54位。
瘦肉精事件回顾:2011-03-15 双汇被爆使用瘦肉精猪肉,“健美猪”大行其道;2011-03-16 双汇集团承认使用瘦肉精猪肉,发声明致歉;2011-03-17 商务部派出督导组前往河南,督查双汇集团下属企业,农业部,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双汇集团再次声明,高管被免,产品收回;2011-03-19 国务院派人督查瘦肉精,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过场;2011-03-20 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2011-03-21 济源双汇无限期停产整顿,双汇发展重组存隐患2011-03-22 济源双汇公司确认 17 头瘦肉精生猪,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彻查“瘦肉精”事件,严肃究责2011-03-23 双汇紧急召开4000多人规模的全国经销商视频会议,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新启动市场。
2011-03-25 河南“瘦肉精”肇事来源基本查明,发现3个制造窝点;2011-03-30 农业部排查称河南瘦肉精事件属于个案;2011-04-01 双汇召开万人大会二度致歉,拟引入第三方检测产品2011-04-10 双汇瘦肉精“万人道歉大会”系公关公司策划双汇危机公关:(1)三次万人职工大会处在“瘦肉精”危机中的双汇集团在河南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集团董事长万隆再次向消费者致歉,并称双汇因“瘦肉精”时间受损超过121亿元。
双汇事件的过程及其影响瘦肉精事件是我国食品行业的又一次大震动,再次将议论的焦点引向食品安全问题。
深陷舆论旋涡的中国知名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采取了哪些措施保证食品安全,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呢?双汇的产品是否安全?目前双汇的市场形势怎么样?事件是否会影响双汇集团整体上市的步伐呢?企业基本概况和运行状况华北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资产1.7亿元,拥有职工1000多人,主要生产经营火腿肠产品系列、速冻产品系列、牛羊肉产品系列,年工业总产值达3.7亿元。
目前,公司拥有铁路专线4条,5000吨级冷库两座,活牛、羊屠宰线2条,现有高温火腿肠生产线,水饺生产线,肉串生产线、肉片生产线和汤圆生产线45条,年产火腿肠系列产品、牛羊肉系列产品、速冻系列产品达4万吨。
公司依托双汇集团在质量、品牌、管理、资金、市场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在乌兰察布市和集宁区政府以及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来取得较大的发展,已确立了在科研开发、产品认证、环境保护、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地位。
目前已投资300多万元建立拥有20人的食研所一个,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出口质量认证、QS安全食品认证,产品质量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地区金奖。
现在公司产品已经覆盖华北市场及全国各地市场,有些产品并出口到了东南亚、中亚、港澳地区产销率达100%。
近年来,该公司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贯彻集团公司的经营战略方针,发扬“优质、高效、拼搏、创新、敬业、诚信”的企业精神,依托集团公司强大的发展势头多方面的综合优势,与时俱进,抢抓机遇,以求实创新工作为基础,狠抓产品质量,强化内部管理,挖潜改造锐意进取,以高温产品为龙头,以速冻产品为特色,做大做强牛、羊肉产业,充分发挥产品优势,市场优势,信息网络优势,并且加大技术改投资力度,近几年投资达1.4亿元,改造厂房、更新设备,使公司的生产经营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运行呈直线上升趋势,产值、利税、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迅速提高,名列同行业发展速度前茅,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肉类加工、速冻食品加工、清真食品加工综合生产基地。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xxxxx一、案例情况据央视新闻频道今日播出的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中指出,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
节目中曝光济源双汇存在“瘦肉精”猪肉问题。
河南孟州、沁阳、温县等地一些添加“瘦肉精”养殖的生猪(俗称“健美猪”),也都卖到了济源双汇。
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继新华社播出《“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后,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3月21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成联合工作组赴河南实地督促案件查办,查看生猪养殖和屠宰环节,调查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履职情况,指导责任追究工作。
二、企业基本概况及运行状况华北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资产1.7亿元,拥有职工1000多人,主要生产经营火腿肠产品系列、速冻产品系列、牛羊肉产品系列,年工业总产值达3.7亿元。
目前,公司拥有铁路专线4条,5000吨级冷库两座,活牛、羊屠宰线2条,现有高温火腿肠生产线,水饺生产线,肉串生产线、肉片生产线和汤圆生产线45条,年产火腿肠系列产品、牛羊肉系列产品、速冻系列产品达4万吨。
公司依托双汇集团在质量、品牌、管理、资金、市场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在乌兰察布市和集宁区政府以及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来取得较大的发展,已确立了在科研开发、产品认证、环境保护、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地位。
目前已投资300多万元建立拥有20人的食研所一个,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出口质量认证、QS 安全食品认证,产品质量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地区金奖。
现在公司产品已经覆盖华北市场及全国各地市场,有些产品并出口到了东南亚、中亚、港澳地区产销率达100%。
近年来,该公司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贯彻集团公司的经营战略方针,发扬“优质、高效、拼搏、创新、敬业、诚信”的企业精神,依托集团公司强大的发展势头多方面的综合优势,与时俱进,抢抓机遇,以求实创新工作为基础,狠抓产品质量,强化内部管理,挖潜改造锐意进取,以高温产品为龙头,以速冻产品为特色,做大做强牛、羊肉产业,充分发挥产品优势,市场优势,信息网络优势,并且加大技术改投资力度,近几年投资达1.4亿元,改造厂房、更新设备,使公司的生产经营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运行呈直线上升趋势,产值、利税、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迅速提高,名列同行业发展速度前茅,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肉类加工、速冻食品加工、清真食品加工综合生产基地。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从双汇“瘦肉精”事件看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21版)从双汇“瘦肉精”事件看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21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从安徽劣质奶粉事件(大头娃娃事件)、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到今年的染色馒头、瘦肉精、豆浆用粉冲调事件,轰动一时,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上至中央,下至百姓,无不为造成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后果气愤和担忧。
事故曝光后,我们不禁要问,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在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国,在倡导着为最广大人民利益着想的社会主义阵营,为什么连普通百姓吃饭这样的基本生存问题都无安全保障?又谈何“中华民族的振兴”“创建和谐社会”呢?在近十年的众多食品安全事故中,今年央视315曝光的双汇“瘦肉精”事件格外扎眼,反应的问题别具代表性。
2011年3月.15日,央视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的特别节目,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
“双汇”品牌部分肉制品中涉嫌含有“瘦肉精”,这一消息爆出后,迅速掀起轩然大波。
三月十五日当天午后“双汇发展”封跌停,又因重大事项自16日起连续停牌,双汇上演“滑特卢”市值5天蒸发170亿。
瘦肉精不是食品添加剂,但近年来常发现在动物饲料加添加瘦肉精的现象。
2011年4月,双汇火腿也卷入瘦肉精丑闻,成为食品安全的焦点话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不法商贩为何要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
2.瘦肉精对人体有哪些危害?瘦肉精的危害: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头晕,乏力,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反应,心动过速,室性早搏3.怎样识别瘦肉精猪肉?(1)看该猪肉是否具有脂肪(猪油),如该猪肉在皮下就是瘦肉或仅有少量脂肪,则该猪肉就存在含有“瘦肉精”的可能。
(2)喂过“瘦肉精”的瘦肉外观特别鲜红,后臀较大,纤维比较疏松,切成二三指宽的猪肉比较软,不能立于案,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脂肪特别薄;而一般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瘦肉与脂肪间没有任何液体流出。
(3)购买时一定看清该猪肉是否有盖有检疫印章和检疫合格证明。
2008年8月前后,中国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三鹿奶粉”事件,同时公安和执法部门查获了不法分子用于向牛奶中添加的大量三聚氰胺,请问:1.不法分子为什么要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因为三聚氰胺结构中含有多个氮元素,添加在牛奶中后可提高牛奶中蛋白质的“检测值”。
2.三聚氰胺对婴儿的健康造成了什么影响?试说明其可能的机制?给食用该奶粉的婴儿造成了肾结石。
原因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三聚氰胺进入体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可能是结石形成的基础。
二是三聚氰胺会破坏肾脏的排泄功能,使尿酸浓度增高,引起结石。
2007年11月16日,昆明194名中学生因营养不良集体发病,学生前足掌出现针扎一般的疼痛,并且局部出现红肿,少数学生还出现头昏、食欲减退等症状。
经过昆明市卫生部门的紧急调查和救治,发现这些学生患的是群体性末梢神经炎。
经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常年食用陈化粮。
请问:1.根据你所学知识,初步判断这学生可能得了什么病?可能是孩子长期食用陈化粮导致维生素B1摄入不足引起。
案例分析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危机处理一、案例背景(一)双汇集团简介双汇集团(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目前总资产达200亿元,员工6万多人,年肉类总产量3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6位。
双汇集团是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在全国12个省市建有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在31个省市建有2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每天有8000多吨产品通过完善的供应链配送到全国各地。
双汇集团在日本、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等国建立办事机构,开拓海外市场,每年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亿美元。
双汇集团坚持用大工业的思路发展现代肉类工业,先后投资40多亿元,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4000多台套,高起点、上规模、高速度、高效益建设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为主,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主业突出、行业配套的产业群。
此次涉事企业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18日,由双汇集团独资设立,注册资本9000万元。
2009年6月,双汇集团对其增资,增资后注册资本为2亿元。
涉及年屠宰生猪150万头,年低温肉制品3.3万吨。
(二)双汇“瘦肉精”事件1、“瘦肉精”的危害“瘦肉精”被认为是肉制品业的“三聚氰胺”,它通常是指盐酸克伦特罗,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类似药物还有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
将这一类物质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从而降低成本。
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早在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就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中添加“瘦肉精”。
基于内部控制的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研究[提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内部控制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双汇集团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理应严格执行内部控制。
本文从双汇集团内部控制分析、我国食品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双汇的整改措施等角度,详细阐述基于内部控制角度对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引发的问题研究,以期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瘦肉精”;内部控制;行业监管;整改措施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在控制和防范企业的风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
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纵贯生猪养殖、屠宰、化工包装、彩色印刷、肉制品加工、物流运输、商业连锁上下游产业链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多年来,公司秉承“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双汇品牌与形象高于一切”为食品安全理念。
然而,在2011年3月,央视3.15特别行动节目抛出一枚食品安全重担,曝光了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
据央视曝光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
双汇集团作为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双汇集团内部控制问题具备相当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双汇集团内部控制分析1、控制环境。
双汇近年来持续扩张,投资项目从未间断,与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以及迅速扩张的产能严重不协调的是其在产业链上游的资源相当有限。
近两年,双汇虽然也涉足生猪养殖业在河南济源建立生猪养殖项目,但自产生猪远远不能满足其产能飞速扩张的需求。
双汇目前生猪自养比例在1/3以下,而此次瘦肉精风波正是源自外购生猪环节,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形同虚设。
“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作为双汇在产品质量中的执行标准,并没有得到贯彻和实施,最起码是没有得到全面贯彻和实施。
从“瘦肉精”事件看双汇集团内部控制2008118229 刘潞洋一、导言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目前总资产约60多亿元,员工4万多人,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建有二十多家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年屠宰生猪能力1500多万头、年销售冷鲜肉及肉类制品200多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
在2011年3月,河南双汇公司被曝出使用含有“瘦肉精”的生猪肉进行生产,掀起食品安全舆论的轩然大波,引起全国上下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此次事件之后,“食品安全”更是被列入国家机关的重点监督环节。
这篇文章将以热点“双汇瘦肉精”事件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事件背后双汇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和漏洞,并提出相关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二、案例介绍【双汇集团的成长之路】双汇集团是从一个资不抵债的地方小型肉联厂发展起来的。
80年代中期,企业年销售不足1000万元,1990年突破1亿元,1995年突破20亿元,2000年突破60亿元,2003年突破100亿元,达到120亿元,成为中国肉类加工企业和河南省首批超百亿企业集团,2005年双汇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再次成为食品行业第一家、河南省首批销售超200亿元的企业,在中国大型企业500强中列131食品行业第一位。
双汇集团是农业部等八部委认定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双汇肉制品是“中国名牌产品”、“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双汇冷鲜肉及肉制品是“国家安全食品”。
双汇集团坚持用现代物流业改造传统的屠宰业,率先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实现热鲜肉、冷冻肉向冷鲜肉转变,传统销售向连锁经营转变,改变传统的“沿街串巷、设摊卖肉”旧模式,结束了中国卖肉没有品牌的历史,引导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双汇开创中国肉类品牌。
【“瘦肉精”风波】2011年,央视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的特别节目,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
案例分析题2011年3月15日,据中央曝光,尽管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尿检等检测程序也形同虚设。
此前,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
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产品质量投诉及媒体宣传的工作人员则向记者回应说,原料在入场前都会经过官方检验,央视所曝光的“瘦肉精”事件,公司正在进行调查核实。
与此同时,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严格整改,切实加强监督,并立即排除督察组赶赴河南独到查处工作。
农业部还表示,将在彻查的基础上,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随后向社会公布结果。
受此影响,15日下午,双汇旗下上市公司双汇发展跌停,并宣布停牌。
17日晚间,双汇集团在此发表声明:要求涉事子公司召回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并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下进行处理。
据了解,截至3月17日,已经控制涉案人员14人,其中养猪场负责人7人、生猪经纪人6人、济源双汇采购员1人。
对于双汇发展的投资者来说,不行只是刚刚开始,复盘后的双汇发展更是连续两天跌停。
瞬时间,双汇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肉制品企业,“瘦肉精”事件令双汇声誉大受影响。
及三鹿之后,又一国内重量级公司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要求:请结合该案例,试分析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并阐释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1)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2)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3)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
(4)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2004年12月初,全球的财经媒体都在错愕中将注意力聚焦在一起爆炸性的事件:一家被誉为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却因从事投机行为造成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一个在层层光环笼罩之下的海外国企“经营奇才”,却沦为千夫所指的罪魁祸首。
双汇瘦肉精事件第一部分:危机基本情况总结危机起源:2011年3•15特别行动中,央视曝光了河南知名企业双汇“瘦肉精”养猪一事。
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
但瘦肉精有着较强的毒性,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
危机发展与演变:3月15日央视曝光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收购“瘦肉精”猪肉,更为严重的是,问题猪肉从河南出厂到抵达南京屠宰场过程中,一路凭借买来的“通行证”畅通无阻。
按道理说,一些加“瘦肉精”喂出来的猪,就算是在养殖环节没有被发现,那么到了贩运、屠宰和销售环节,也应该遭到查处。
但事实并非如此,记者调查发现,在河南省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生猪养殖环节违禁使用“瘦肉精”几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当天下午双汇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封住跌停,双汇表示正在调查济源“瘦肉精”事件。
3月16日双汇集团发布致歉声明,同时责令济源工厂停产自查。
3月17日双汇集团再就“瘦肉精”事件发布声明,称将召回济源双汇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对济源双汇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采购部长、品管部长予以免职。
3月20日河南省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济源市政府在全市7家双汇连锁店和59家双汇冷鲜肉专营店封存猪肉1878公斤,抽样46个,其中6个被检出“瘦肉精”。
3月23日双汇紧急召开4000多人规模的全国经销商视频会议,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新启动市场。
3月25日双汇集团再次召开了全国供应商视频会议,试图安抚处境艰难的供应商。
3月31日双汇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包括双汇集团所有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部分新闻媒体等万人参加,双汇再次致歉并公布整顿举措4月12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肯定河南瘦肉精案的查处工作,通报称,共抓获犯罪嫌疑人96名,收缴瘦肉精400余公斤,捣毁生产窝点1个,摧毁销售网络2个,查获一大批生产设备及销售票据。
4月16日,因“瘦肉精”事件停牌一个月的双汇发展4月15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对于“瘦肉精”事件的情况已基本核实清楚,双汇发展将于4月19日(下周二)复牌,同时将就核实情况进行公告。
双汇事件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双汇事件概述 (3)二、双汇发展概况 (4)1. 公司简介 (5)2. 业务模式与发展历程 (6)3. 市场地位与影响力 (7)三、双汇事件背景 (8)1. 事件起因 (9)2. 事件经过 (10)3. 事件影响 (11)四、双汇事件原因分析 (12)1. 管理层决策失误 (13)2. 内部控制不足 (14)3. 外部环境变化 (15)五、双汇事件后果分析 (16)1. 财务损失 (18)2. 品牌形象受损 (18)3. 市场反应 (19)4. 法律责任 (21)六、双汇事件的启示与反思 (22)1. 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 (23)2. 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 (24)3.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25)七、结论 (27)1. 事件总结 (28)2. 对企业的启示 (29)3. 对行业的借鉴意义 (30)一、内容概述该事件揭示了双汇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严重漏洞和不当行为,在收购生猪时,双汇未能按照规定对生猪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检疫,导致大量使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权益。
双汇事件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并依法对双汇及其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双汇也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以恢复消费者信心。
双汇事件还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刻反思,人们开始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企业的道德和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制度建设,以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双汇事件是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它给双汇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声誉损害,也给整个食品行业敲响了警钟。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1. 研究背景与意义双汇事件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