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排华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121.50 KB
- 文档页数:36
排华法案:迟到130年的道歉作者:吴庆才荣筱箐等来源:《人民文摘》2012年第09期“如果我的祖父、祖母今天还活着,我会对他们说,这是值得骄傲的时刻!1882年有一个歧视你们的法律,但现在,两代人之后,你的孙女已成为一名国会议员。
”美国华裔众议员赵美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6月18日这一天将注定被载入美国史册,美国众议院当天以全票通过一项议案,对美国历史上的“排华法案”正式致歉。
连同美国参议院于去年通过的类似道歉案,至此,美国国会历史上第一次正式以立法的形式向全体华人致歉。
迟到130年的正义这段历史是美国人自己发掘出来并公之于众的。
从1849年到1906年,美国大约有250个城镇发生过暴力排华事件,成千上万的华人被强制赶出家园,放逐他乡,驱离美国,甚至被暴打致死。
特拉华大学教授珍妮·普菲尔泽系统地研究和发表了美国排华法案的历史。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100多年,美国仍然决定给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一个说法。
6月18日这天,美国众议院全票通过议案,对历史上的排华法案正式致歉。
由于类似的道歉一案去年已经在参议院通过,美国国会历史上第一次正式以立法的形式向全体华人致歉。
这个议案是美国国会众议院在25年之内通过的第四项道歉议案,也是美国历史上第六个获国会通过的道歉议案。
此前,美国国会曾分别对二战时将日裔关进集中营、派兵推翻夏威夷土著王朝、黑奴制、奴隶制、对印第安人的不公平待遇等道歉。
美国华裔众议员赵美心是这个排华法案道歉案的重要推动人之一。
2009年成为美国首位华裔女议员后,她立即与华裔美国人团体一同开始活动。
排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唯一针对某一族裔的移民排斥法案,该法案1943年被废除,该法案连同其他歧视性法案禁止华人在美拥有房产、禁止华人与白人通婚、禁止华人妻子儿女移民美国﹑禁止华人在政府就职、禁止华人同白人在法院对簿公堂等。
在推动“道歉案”的近3年间,赵美心常以自己的祖父为例来解释这个“恶法”给几代华人带来的创伤。
美国就《排华法案》致歉美国就《排华法案》致歉据媒体报道:6月18日,美国众议院全票表决通过,正式以立法形式就其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道歉。
[详细]《排华法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它是如何被炮制出来的?它给国人带来了什么苦果?美国为什么最终会废除它?所谓的“道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的生与死1882年出台的美国《排华法案》简单而粗暴,其主要内容包括:1、绝对禁止华工入境十年;2、其他居美华人,如果没有适当的证件,一律驱逐出境;3、今后各地均不得准许华人归化美国公民。
自此之后至1943年废除该法案前的61年中,美国政府还先后出台15个与之相似的排华法令。
这些排华法案(令)出台的缘由,既有赤裸裸的现实利益考量,同时也是人类“文明”误入歧途结出的苦果。
美国政府之所以在1882年排华,是因为华工不再有利用价值自1820至1882年,虽然是华人自由移民美国的时期,但华人在美国已经饱受歧视。
如1852年加利福尼亚州政府通过“外国矿工执照税法”,高额盘剥华工;1854年,加州最高法院又宣布华人不准在法庭作证;再如1870年,旧金山议会通过《立方空间法案》,规定市内住屋,每一成人住客,需有500立方之空间,法案很明显是针对地狭人稠的中国城华侨而设,法案出台后两个月内,便有华侨247名被拘控;同年12月,旧金山市议会又通过了《街边挑担法规》,不准市民在人行道上肩挑竹篮走动,违者罚款5元,其目的在于禁止中国人挑担运送货品;1876年旧金山又通过《洗衣馆法规》,不用马车送货者每季需缴税15元,华工向来节俭,多以人力运送,该法规显然也是针对中国人的……1882年的《排华法案》,意味着上述诸多地方排华法令得到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认可。
推动该法案出台的导火索之一,是诸多失业的美国白人迁怒于华工,认为是华工以低贱的工资需求抢去了他们的饭碗,故而暴力排华事件频繁发生;政客们为迎合“民意”获取选票,也公然将排华列入自己的竞选纲领之中。
第一讲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美国的发展历程美国的奠基时代(1607-1775年)1.北美13个殖民地1607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殖民地的社会结构:上层是以总督为首的大商人、大土地所有者或种植园奴隶主;中间是小土地所有者、小工厂主、技师和自耕农等;底层是白人契约奴和黑人奴隶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殖民地间经济的差异性促进了彼此商品的流通,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市场。
经济的交往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如哈佛学院。
最早具有民族意识的知识分子,如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英语逐渐成为他们的共同语言;共同的心理素质。
3.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矛盾的激化¨1773年茶叶税法,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4年3月始,英国政府接连颁布了5项高压法令(“不可容忍的法令Intolerable Acts”)。
二、美国的建立与初步繁荣(1776-1860年)1.美国独立革命(1775-1783年)The War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 “列克星敦枪声Lexington”和独立战争的爆发(1775年4月19日) Someone fi red the “shot heard round the world”1775年5月10日召开的第二届大陆会议开始招募军队,华盛顿被任命为统一的美利坚军队的总司令托马斯•潘恩于 1776年1月10日发表《常识》Common Sense《独立宣言》与美国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July 4, 1776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social contract,认为人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美国革命通过《独立宣言》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立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国家从邦联到联邦邦联制下的美国《邦联条例》 Article of Confederation (1777)谢斯起义 Rebel of Shays《1787年宪法》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s States与联邦体制 Federal System的确立1787年5月25日至9月15日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
美国移民政策史上排华法的废除原因剖析
王静植
【期刊名称】《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10)005
【摘要】美国排华法的废除基于多种原因,既有经济上的因素又有政治上的因素.中国劳工因较过去优化了的的工作结构,唐人街不断提升的形象,以及年轻一代华裔的积极融合态度--所有这些都向美国社会呈现出华人的崭新面貌.同时,二战的爆发为在美华人展现自己的潜能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它成为直接改变美国华人命运的转折点.此外,中国日渐提升的国际地位,美国媒体对中国人的正面宣传等,所有这些因素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将排华法推向终结.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王静植
【作者单位】上海商学院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3/87.32
【相关文献】
1.浅谈美国《排华法案》的订立与废除
2.试论林肯与美国历史上废除奴隶制的原因
3.从《排华法案》看美国移民政策中的种族主义
4.从《排华法案》看美国移民政策的转折
5.1943年美国废除排华法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relude to the 1882 Chinese Exclusion Act:the Background and Impacts of the 1875 Page Act 作者: 顾国平[1]
作者机构: [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北京100024
出版物刊名: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页码: 47-56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排华法案;《佩奇法》;种族偏见;文化差异
摘要:论文探讨了1875年《佩奇法》出台背景及其影响。
在种族偏见、文化差异以及政治机会主义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国国会议员绕开中美之间自由移民的法律,将限制华人女性入境的立法解释成为一场维护美国传统家庭和婚姻道德的保卫之战。
以加州联邦众议员佩奇名字命名的《佩奇法》,在美国国会开创了针对特定群体立法进行移民限制的先例。
从法律出台到1882年《排华法案》之间的七年间,移民美国的华人超过了之前的任何一个以七年划分的时间段,《佩奇法》虽没有达到阻止苦力华工赴美目的,但在阻止华人女性移民美国方面相当成功,基本切断了华人女性赴美的渠道,也为七年后的美国全面排华铺平了道路。
美国移民史中的排外主义丁则民美国建国以来,美国人一般是赞成广泛吸收外来移民的。
这是因为:首先,美国幅员广大,资源富庶,但它既缺少劳动力又缺乏技术,因此开拓土地、开发资源和发展经济都有赖于连续不断的移民洪流;此外,美国人相信他们有力量同化外来移民,认为美国是个不同民族、种族的“熔炉”,经过这座“熔炉”的冶炼,美利坚民族将日益发展壮大。
但是,随着移民洪流的不断到来,土生美国人和早来的移民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恐惧与担心。
早在北美殖民地时期,有些人就对外来移民的涌现有着担心和恐惧。
美国独立后,这种恐惧与担心由于不断大量涌入的外来移民产生的社会问题而加剧。
美国排外主义运动经常与这种社会上的恐惧和担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大多数美国人保持团结并对他们的未来抱有信心时,他们似乎更愿意与外来移民分享未来;当他们发生分裂且对未来缺乏信心时,排外主义就可能抬头 。
根据美国人对外来移民的特定情况的反应,美国经历了三个反对外来移民活动的阶段,或三个排外主义阶段:即反天主教徒的阶段、反亚洲移民的阶段和普遍限制所有外来移民的阶段 。
第一个排外主义阶段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和教徒,盛行于19世纪30年代后期到50年代中期以及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
前一时期的矛头是针对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移民和德国移民;后一时期是针对来自东欧、东南欧“新移民”中的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
早在北美殖民地时期,英国殖民者中的新教徒便把反对天主教的情绪带到北美来,并与移民中天主教徒有着摩擦和不和。
在美国独立前,信奉天主教的法国移民在加拿大与印第安人建立的同盟,被北美殖民地的人们视为一个威胁,因而加重了新教徒对天主教徒的敌对情绪。
到19世纪30年代,随着入境的爱尔兰和德国天主教徒移民日益增多,天主教会和天主教徒被看成是对美国体制的一种威胁:不仅对共和制原则而且对共和国本身都是起着破坏作用的因素 。
美国的一些新教徒在神职人员煽动下,掀起了反对天主教的群众性活动,后在东部一些城市里,逐渐演变为暴力行动。
历史上的排华运动分类:历史思辨人类有时也是很渺小的族群,这表现之一就是对其他族类或者阶级的敌人和排挤,这表现在国际上,就是不同国度人之间的相互排挤。
定居在其他部落(国家)里的外国人,总是被他的同事或者当地人作为一个入侵者——作为来分吃我们面包的人,或者至少被当作能力有些底下,给他留些低下的活计,共同的是外国人要挺身承担那些被认为是肮脏的或数来数去最差的活,一批外国人来承担被本地人认为是有损荣誉或没面子的工作或劳务,这是当地人的部落优越性一个确凿无疑的证据,当地人在情感本能上——怎么也忍受不了外地人比他们优越,这几乎是世界民族的一个共同的特征,对于进入本种族的“外来者”总保持一种偏见,歧视,甚至是敌对的态度。
人类社会已步入21世纪,在世界政治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现代化浪潮中,“地球村“的时代到来,本被认为这种狭隘自私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能够得到缓解,甚至消逝。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世界仍旧是民族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在各种文化交流中出现碰撞冲突,在经济交流中出现利益摩擦,以及一些少数国家奉行霸权主义,推行强权政治,这种狭隘的地区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被加强,呈现再度抬头和蔓延的趋势。
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因为宗教问题,文化问题以及国家间的政治问题等等而引发的针对其他种族的骚乱,恐怖事件层出不穷,甚至是演变为局部地区战争,而身处“异乡”的侨民就成为这种“冲突””摩擦”的直接受害者。
世界文明整体处于一种艰难的融合时代。
历史上,就是美国这样成熟的现代国家也有排华的不光彩记录。
19 世纪50年代开始大批涌入美国的华工,对早期美国西部的开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主要是开发金矿与修建铁路。
1863 年,美国开始修筑第一条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雇用了大批华工。
由于大多数华工不计较工种,能吃苦耐劳,特别是修筑铁路这种最困难最危险的活儿都肯干,工作效率比白人高,对美国人来说是难得的廉价劳动力。
所以,美国的大资本家和大农庄主呼吁摆脱种族偏见,大量使用华工。
2004年7月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ul.2004第32卷 第4期Jour nal of L iaoning University (Philosop 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32 N o.4国际关系问题研究从5排华法案6看美国移民政策中的种族主义*刘 卓 沈晓鹏(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04)摘要:种族主义思想可以追溯到美国宪法,其承认南方黑人奴隶制的合法性,反映出种族偏见。
该思想在19和20世纪曾经导致了大量名目繁多的歧视性法案,引发了1882年至1965年的反移民时期。
本文以5排华法案6为个案,从5排华法案6的历史成因、引发的争议、造成的社会影响和撤销法案的实质等角度分析美国移民政策中的种族主义本质。
关键词:5排华法案6;移民政策;种族主义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04)04-0136-05/美利坚是上帝的熔炉,在这里来自欧洲的所有不同的种族融合到了一起!德国人、法国人、爱尔兰人、英国人、犹太人还有俄国人全都融入到这个大熔炉之中!0112这是依斯雷尔#桑威尔(Israel Zangw ill)1918年的戏剧5熔炉6中的一段对白。
桑威尔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抛开各自的烦恼,来到这块圣洁的土地开辟新生活,并最终缔造出一个团结、自由、进步的民族。
桑威尔把这种凝聚力归之于上帝。
其实,如5独立宣言6和5美国宪法6所阐明的,这种力量来自对不分种族、不分国籍的人民可享受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力的信仰。
在整个20世纪,这一信仰)))全民民族主义)))是美利坚民族的主题,在美国追求自由和民主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并在不同时期影响了美国文化运动的趋势和政府的政策演进。
然而,当我们再回想一下那段台词时,不难发现桑威尔多元化美国社会中并不包括非裔、拉丁裔和亚裔,所谓的熔炉是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