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藏族民俗禁忌的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藏族文化考察报告范文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藏族文化,我参加了一次藏族文化考察活动。
我们首先来到了西藏拉萨,这个被誉为“圣城”的地方充满了宗教氛围。
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性建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布达拉宫内,我们看到了许多佛像和壁画,这些艺术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反映了藏族人民对于宗教的崇敬和追求。
与此同时,我们还了解到,藏族人民的信仰主要是藏传佛教,他们相信通过修行可以获得解脱和智慧。
此外,拉萨的八廓街也是我们考察的重要目的地。
这是一个集购物、游览和休闲于一体的地方。
在街道两旁,有许多藏族传统店铺,售卖各种具有藏族特色的物品,如藏红花、藏药、藏饰品等。
这些物品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藏族群众。
在八廓街我们还品尝了藏族美食,如酥油茶、酸奶、糌粑等。
这些食物口感独特,风味独特,让我们对藏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西藏的甘丹寺,这是一座重要的藏传佛教寺庙。
寺庙以其宏伟的建筑、精美的壁画和丰富的佛教文化闻名。
寺庙内还有众多的僧侣,他们虔诚地信仰佛教并参与宗教仪式。
我们有幸观看了一场真正的佛教仪式,感受到了强烈的宗教氛围和虔诚的信仰。
这次参观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藏族人民对佛教的热爱和崇敬,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独特看法。
总的来说,这次的藏族文化考察活动让我对藏族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建筑艺术、传统手工艺等都展现出独特而鲜明的特色。
这使我更加尊重和珍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并且深刻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我相信,通过更多这样的考察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展示各个民族的文化,推动中国的多元发展。
藏族传统禁忌思想对西藏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本文通过研究藏族传统禁忌思想及西藏各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即对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直接保护、对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对遗传多样性的保护,进而得出藏族传统禁忌思想对西藏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通过分析此影响,全体藏族的一种善行和美德等一系列的藏族传统禁忌思想对生物多样的影响是积极的,对生物多样的保护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进而对西藏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出新的方法和建议。
标签:藏族传统禁忌思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和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1,2]。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近40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类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繁育,依赖于两个环境,一个是自然界中的氧气、水、温度等这些无机环境外,另一个就是有机环境———生命物质系统,也就是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3]。
人类的衣食住行必须依赖于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特别是有机环境。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物多样性资源是一个国家的主权,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这方面,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振声教授曾经精辟地指出:一个物种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生态系统可能对我们生存环境和人类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带来了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效益,这些效益综合起来对于人类的健康幸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根于雪域高原的藏族传统禁忌思想,经过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其中,基于“慈悲为怀”等藏族传统中心教义而产生的各种信仰文化,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文明理念,比如万物有灵的生态认识观、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实践观等[4,5]。
因此,挖掘、整理和研究藏族传统禁忌思想,不仅能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补充道德资源、理论依据,更能为藏区乃至其他地区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调查藏族文化反思报告本次报告旨在对藏族文化进行反思和探讨,以期进一步了解和尊重这一民族的独特传统和价值观。
藏族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这一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威胁。
首先,值得反思的是对藏族文化的尊重与保护。
尽管国家和社会逐渐意识到了对藏族文化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对其的误解和忽视。
例如,在一些地方,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传统藏族村落的现代化改造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神内涵。
对于藏族的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品以及语言文字等的传承和保护也需要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其次,对于藏族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也需要进行深入思考。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冲击,许多藏族年轻一代逐渐从传统文化中疏离。
传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信仰不再被广泛地传承和接受,这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中,培养年轻一代对藏族文化的认同感,并促进他们的传统文化意识。
此外,要想保护和传承藏族文化,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学术支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和保存藏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可以通过学术研究进一步加深对其的理解。
通过对藏族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
最后,要实现对藏族文化的反思和保护,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努力。
政府、社会组织、学界以及广大公众都应该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规,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加强对藏族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同时也需要提高公众对藏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藏族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总结而言,对藏族文化的反思和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通过加强对传统藏族文化的尊重与保护,传承和教育,学术研究以及各方面的综合合作,我们有望实现对藏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化隆乙什扎藏族部落传统婚姻习俗调查藏族部落乙什扎婚姻习俗藏传佛教本文根据作者的调查,主要叙述藏族安多方言区乙什扎藏族部落二十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的婚姻习俗,说明这一时期乙什扎藏族部落比较藏族安多方言区传统婚姻习俗已发生变异,并分析了影响传统婚姻习俗变异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藏传佛教信仰对藏民族婚姻习俗的影响,因为相对稳定的文化内核,保持了乙什扎藏族部落传统婚姻习俗的本民族特质。
藏族安多方言区主要“包括除玉树州以外的全部青海、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地区,以及四川省眠江以西北的阿坝藏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
”〔’〕藏族安多方言区历史上各部落族源相同,生活环境相同,所以藏语方言相同,风俗习惯相同,由于各部落的迁移、变化、发展,近现代虽基本保持传统风俗习惯,但各部落之间已有所区别。
笔者对居住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的乙什扎藏族部落(以下简称乙什扎部落)进行调查发现,该部落的婚姻习俗较之藏族安多方言区的传统婚姻习俗,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乙什扎部落在安多藏族地区众多的部落中属于人口较少的小部落,只因产生过现代藏族著名学者桑热尖措和现代藏族开明人士果列多杰而名显史书。
《青海通史》记载:“化隆县的名僧果列多杰,1938年在家乡建成一所藏族小学,学生毕业后,成绩优异被推荐到西宁的几所中学继续学习。
’,{’议在此所提到的果列多杰先生是笔者母亲的祖父,当时为乙什扎部落的百户,曾跟随宁玛派高僧古嘉赛学习过佛法,并非名僧。
)由此乙什扎部落涌现出一批青年藏族知识分子,他们以新的观念影响着旧习俗的改变,尤其对藏族传统婚姻习俗的改变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一、乙什扎部落传统婚姻习俗形式“解放前夕,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已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但在择偶范围、求爱方式、订婚、婚礼仪式等方面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婚制的残余和各自的特点,呈现出丰富多采的婚姻文化事象。
’,〔’〕乙什扎部落的婚姻制度主要为一夫一妻制,形式上与传统藏族安多方言区的婚姻习俗基本相同,同时一些细节部分,已发生变化,具体程式如下。
藏族调研报告
《藏族调研报告》
在中国的西南边陲,有着一个神秘而迷人的民族,那就是藏族。
为了更深入了解藏族群体的生活状况和文化特征,我们进行了一次藏族调研报告。
我们首先深入藏区的村庄和城市,与藏族群众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与他们的谈话,我们了解到藏族人民对信仰的忠诚和对家园的热爱。
他们将蓝天白云、雪山冰川视为自己的信仰,认为这是神灵的居住地,因此他们对这片土地极其尊敬。
其次,我们对藏族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
藏族的传统服饰、舞蹈、音乐、绘画等文化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而藏族民歌更是记录了他们的历史和生活。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藏族人民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此外,我们也深入了解了藏族人民的生活现状。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藏族地区的经济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但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冲击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好藏族的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促进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最后,我们对藏族群众的教育和医疗情况进行了调查。
与一般认知不同,藏族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水平并不落后。
政府对此重点支持,为藏族人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但在城市和偏远地区还存在资源不均衡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通过本次藏族调研报告,我们对藏族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更多需要关注和帮助的地方。
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可以为藏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支持。
藏族文化调研报告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西藏地区及四川、云南、青海等地。
藏族文化是世界上独特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在进行藏族文化调研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藏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
自公元17世纪以来,藏族文化逐渐形成并发展,在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
藏族有着众多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藏传佛教,它深深影响着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在调研中,我参观了龙泉寺,这是拉萨市最大的寺庙,也是中国西藏地区最重要的佛教寺院之一。
寺内供奉着许多宝贵的佛像和经文,展现了藏传佛教的精髓和特色。
在民俗风情方面,藏族有着独特的传统节庆活动和民间艺术形式。
藏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藏历年、格萨尔、土族舞台等,其中最为盛大的是藏历年,这是藏族人们共同庆祝的传统节日,以色彩斑斓的舞蹈、音乐和藏戏为特色。
我曾亲眼目睹了一场藏戏演出,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在鼓舞人心的音乐伴奏下,表演着故事中的情节,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神奇的梦境。
此外,藏族还有着独特的民间音乐、舞蹈和织锦等艺术形式,这些都展示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藏族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绘画、雕刻、建筑和手工艺等方面。
藏族绘画以唐卡为代表,其主题广泛涉及佛教、历史、神话等方面,画面色彩鲜艳、构图精致,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
另外,藏族的雕刻艺术也非常突出,包括石雕、木雕和金银铜器等,这些艺术品呈现了藏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
在建筑方面,拉萨的布达拉宫是藏族建筑的代表作,它融合了藏族传统建筑和佛教元素,具有独特的宏伟和庄重。
此外,藏族的手工艺制品也非常出名,如唐卡、锅庄和织锦等,它们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使之成为藏族文化的象征。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藏族文化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社会变迁,一些传统的艺术和习俗正在逐渐消失。
此外,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和就业机会的不足,也导致了一些年轻人离乡背井,使得藏族文化面临着衰退的风险。
藏族的宗教禁忌藏族相信自然界的每样物品都有它自己的神。
这些神灵无所不在,他们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能给人祸福、灾祥、吉凶,对它们只能小心供养,千万不能触犯它们,由此就产生了许多禁忌。
1. 藏族人认为,天上所有的星星都是天神的住所,所以忌用手指星星数数。
据说我们数星星,星星反过来也会数人们,一具死尸、二具死尸、三具……如此数下去。
但如果人们伸开手掌数星星,同时数成一位神,二位神,三位……星星也会回敬人们,一个人、二个人、三个……2. 藏族人认为用镜子对着太阳直接反射是一种罪过,这样干,会得到相反的宿缘机遇。
3. 藏族人相信,土地神在土地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到处徘徊,所以任何时候使用土地和占用土地都必须事先供养土地神,祈神息怒。
当修建庙宇和民居,砌灶或炉灶,都要先举行祭奠仪式,要献上供品供养,这样神灵才会顺从人意,不再发出诅咒。
4. 如果必须在据说是神龙居住的地方修建房屋,那么就不仅要举行奠基仪式,还要建一个龙宫的模型,并把它放在适当的地方,然后请龙神息怒,敬请它迁入新居。
5. 藏族禁止在岩石下浸出的泉水处小便,因为龙神居住在这儿,玷污了这地方,龙神会发怒,使你染上疾病。
6. 蛇和青蛙也是龙神的象征和化身,藏族人认为伤害蛇和青蛙,也会招来灾祸,使你患病。
7. 藏族人讲究灶台的干净,切忌在灶台上放脏东西,禁止在灶上小便或从灶上跨过,这样做你将会受到灶神的惩罚。
8. 藏族人认为,如果乌鸦在蚂蚁筑巢的地方建窝,这是个凶兆,看见白乌鸦也是不吉利的。
9. 藏族人不乱捕杀鹰、雁、鹤、猴等以及家中喂养的猫、狗之类的动物,更不准吃其肉。
10. 藏族人在进行占卜或线占卜时,不用黑色的布或丝线,因黑色往往与妖魔联系在一起,会导致占卜仪式的不吉利。
11. 藏族人外出若遇见背空水桶和空背篓的人,则视为不吉利,须返回另择吉日启程。
路过嘛呢堆时,若信奉奔波教,则逆时针方向绕行。
若信奉佛教,则顺时针方向绕行,切忌反转。
──摘自《藏族文化与康巴风情》(有删改)。
民族民俗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民族民俗摘要:本次调研旨在研究中国民族民俗的特点和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方法,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仪式、节日、习俗等。
通过调研发现,中国民族民俗丰富多样,民间文化传统深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保护。
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俗文化。
民族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价值。
二、实地调研1. 调研地点本次调研选择了云南、内蒙古和西藏作为调研地点,这些地区分别代表了中国南部、北部和西部的不同民族文化。
2. 调研方式选择了当地的博物馆、村落和民族文化活动为调研对象。
在云南,参观了云南民族博物馆,了解了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内蒙古,参加了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亲身体验了蒙古族的传统歌舞;在西藏,参观了布达拉宫,了解了藏族的宗教礼仪。
3. 调研结果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中国民族民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样性:中国的民俗文化种类繁多,不同民族的传统仪式、节日、习俗各具特色,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地理和生活环境。
(2)包容性:中国民族民俗具有较高的包容性,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交流,并形成了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宗教性:中国的民俗文化大多与宗教信仰有关,例如西藏的宗教仪式、云南的祭祀活动等。
三、问题与建议1. 问题中国民族民俗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文化遗失、商业化以及保护不力等。
一些传统的仪式、节日、习俗正逐渐失去其原汁原味,被商业化和娱乐化改变了其本质。
2. 建议(1)加强保护意识:加强对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通过加大对民俗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力度,确保其能够传承下去。
(2)教育传承:加强对民族民俗文化的教育,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承载者,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民族民俗。
(3)加强法律保护: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对侵犯民族民俗文化的行为进行限制和惩罚,确保民族民俗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
关于藏族的风俗习惯作文藏族的风俗习惯作文(一)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居住着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民族——藏族。
当你进藏族旅游时,你不得不了解藏族的一些风俗礼节。
藏族人热情好客,有人前去拜访时,他们必定出门迎接,另外,当你向他们打招呼时,名字后一定要加一个“啦”字,表示尊称,这时一定会有藏族人向你献哈达,你必要双手迎接,哈达,是一种丝制的东西,长短不一,一般以白色为主,因为自古以来,藏族人认为白色代表纯净、吉利,所以哈达是白色的。
进入藏族的房屋,主人就会敬酒,敬酒用的一般是青稞酒,敬酒的时候,客人先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会斟满,然后再喝。
当你坐下后,主妇或子女会倒茶,可是你不能自己去端着喝,要她们端在你面前你才可以接过来喝,这样才懂礼貌。
如果你遇上了藏族的丧葬,那么你就太幸运了,因为你可以看到非常隆重的藏族葬礼。
最常见的是XX,把尸体往山顶一放,喇嘛在XX场诵经超度,点香升烟,鸣钵吹号,直到啄食尸体的秃驾及鹰见烟闻声从各方聚集飞至,啄食尽净方止。
专食人尸的鹫鹰,不害小动物,藏族人民称之为“神鸟”,尸体敬献诸“神”,祈祷赎去罪孽,为死者超度。
藏族的风俗数都数不过来,我就不一一说明了,如果你到藏族去游玩,一定得注意礼节哟!藏族的风俗习惯作文(二)西-藏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
藏民族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进藏游客应尊重。
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走进普通藏民的家,切记不可用脚踩门槛;要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对对方的敬重、亲切。
主人如请就坐,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
此外,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藏族人的头顶。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
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为这样: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会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三台藏族饮食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藏族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性。
为了深入了解藏族饮食文化,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选择了三台进行研究。
以下是我们对三台藏族饮食文化的调研报告。
二、调研内容及结果1.饮食习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藏族人民的饮食习惯受到高原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以牛羊肉为主食,辅以青稞、面食等主食,清炖以及炖煮是他们最常见的烹饪方式。
此外,藏族人民偏好口味鲜香,多用各种香料调味,如姜、蒜、辣椒等。
2.传统食品三台地区的藏族人民有着丰富的传统食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酥油茶和酸奶。
酥油茶是藏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特色饮品,它以独特的烹饪技艺制成,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满足高原地区人们对能量的需求。
酸奶则是由酸奶菌和牛奶制作而成,口感酸甜爽滑,是藏族人民夏季消暑的最佳选择。
3.饮食节庆藏族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饮食节庆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节庆活动是藏历新年,这一节日通常会有盛大的宴会,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各种传统美食,庆祝新年的到来。
此外,藏族人民还有其他的节庆活动,如腊八节、祝寿节等,这些节日都离不开独特的传统饮食。
三、调研心得与体会通过对藏族饮食文化的调研,我们深刻体会到饮食文化对一个民族的影响和重要性。
藏族人民通过饮食传承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
同时,饮食文化也是藏族人民传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祭祀、祈福、庆典等重要场合的文化表达方式。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饮食文化面临着日益边缘化的困境,年轻一代对于传统食品的接受程度有所下降。
因此,传承和保护藏族饮食文化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四、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藏族饮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藏族人民的饮食习惯、传统食品和饮食节庆活动都展示了他们丰富的饮食文化。
通过传承和创新,藏族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挑战。
关于藏族民俗禁忌的调查报告
由于藏民族是一个基本上全民族信教的民族,因此宗教活动和信仰催生了藏民族特有而丰富的民族禁忌文化。
藏族的民族禁忌可谓覆盖藏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藏族文化发展的始终。
而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这一民族及其独有的文化随之展现在原来越多的人面前。
因此,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从中学会避忌藏族人民的民族禁忌,是各民族人民尤其是即将要进藏的各方旅客为向藏族人民表示尊重而必修的一课。
以下,我们将会以、食、住、行为大方向,对这一民族的民俗禁忌作一报告。
服饰禁忌。
穿任何衣服,特别是穿旧衣服前,要在衣服上稍稍啐上点唾沫,然后在神香上熏一下以除其晦气的痕迹,不这样做,晦气会玷污一个人的智慧线,亵渎附在身上的神灵。
忌讳穿别人的衣服。
藏族人忌讳缝补穿在身上的衣服——总是要脱下来再进行缝补。
忌讳跨或踩别人的衣服、被子,更不准从人身上和帽子上跨过。
妇女晾晒衣服,尤其是裤子、内裤,不能放置高处或是人人都经过的地方,妇女内裤必有专用洗盆。
迎贵客、参加宴庆或去朝礼活佛时必须穿干净的藏袍。
家中老人谢世后,49天内男不理发,女不洗梳,并要取掉身上所有饰物,只穿旧衣,以示哀悼。
禁止将衣服脱搭在肩上行走。
饮食禁忌。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最忌吃狗肉,凡盛过这些肉类的器具便不在使用。
他们认为吃这些动物的肉不洁净,有罪孽,死后不能升天。
有些地方不吃鱼。
牧人对马的偏爱之情,带有原始宗教的图腾崇拜色彩。
他们认为马是路神的象征,不吃它的肉,不挤它的奶,不用它的皮,由它自然繁殖和死亡。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不熟悉的男女忌在一个碗里吃,碗杯等器具禁止扣着放置,因为只有过世者的碗杯才扣着放置。
藏族人不做饭时,禁忌铲锅,脚蹬灶台或坐在灶台上。
敬酒茶:敬客人酒时,客人须用无名指沾酒对空弹三下,然后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斟酒,最后再喝干,称为“三口一杯”,是藏族最正规的饮酒礼节,经过“三口一杯后”,才可以随意喝酒。
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是客人不必自行端茶,待主人捧到你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这样才算的懂礼貌。
出行禁忌。
在藏区偶见身挂红、黄、绿布标的牛羊徜徉于郊野,可不要随意驱赶、伤害,那是藏民敬神祭品。
切勿以猎枪对准鹰鹫,藏民忌讳伤害他们的神鸟。
未经同意不可入庙,入庙后不可吸烟。
庙内物品观看无妨,不可擅自触摸佛像、经书、拍照。
有些地方不可以逆时针方向行进。
步入藏民的帐篷、居室,不可用脚踩门槛,也不可在他人面前吐痰。
天黑后,白色的东西不能拿出家外,避免财气外流。
行路遇到寺院、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至右绕行,认为走反了方向会有罪过。
宗教禁忌。
藏族人相信自然界的每样物品都有它自己的神。
这些神精灵式的无所不在,它们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能给人祸福、灾祥、吉凶,对它们只能小心供养,千万不能触犯它们,由此就产生了许多禁忌。
藏族人认为,天上所有的星星都是天神的住所,所以忌用手指星星数数。
据说我们数星星,星星反过来也会数人们,一具死尸、二具死尸、三具……如此数下去。
但如果人们伸开手掌数星星,同时称一位神,二位神,三位……,星星会回敬人们,一个人,二个人,三个……。
人们认为用镜子对着太阳直接反射是一种罪过,你千万不能这样干,否则你会得到相反的宿缘机遇。
藏族禁止在岩石下浸出的泉水处小便,因为龙神居住在这儿,玷污了这地方,龙神会发怒,使你染上疾病。
藏族人讲究灶台的干净,切忌在灶台上放脏东西.禁止在灶上小便或从灶上跨过,这样做你将会受到灶神的惩罚。
在进行布占卜或线占卜时,不能用黑色的布或丝线。
因黑色往往与魔联系在一起,会导致占卜仪式的不吉。
语言禁忌。
藏族特别忌讳直接说“死”,“死”完全是含有诅咒和对某人不满之意味。
对活佛高僧要说是“圆寂”,对老人、长辈要说是“去世”等,哪怕是对小辈、孩子都忌讳说“死了”。
禁止在家中或野外有长辈时唱情歌或说话粗野,更不能在父母、姊妹所在的同一场所内说谈情话爱之语。
为了不使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感到不快,在言语交际中不直接说他“眼瞎了”,而要说他“眼不好”。
忌讳说人是“哑巴”、“跛子”、“疯子”、“秃头”等。
大年初一早晨禁忌说“没有、不够、扫帚、灰、死、病、痛、梳头”等不祥之言。
在释迦牟尼和宗喀巴诞辰、成佛以及圆寂纪念日上,禁忌说“杀、宰、剁”等词。
忌讳儿媳妇提及公公的名字,也不准让小辈直呼大辈的名字,不准让小龄人直呼大龄人的名字。
生活中在众人面前严禁说“上厕所或”“拉屎、尿尿”,而是用“出去一下”来代替等等。
西藏一带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其独特的民俗也蕴含着她特有的文化气息。
踏入藏族,走
进我国西部藏族的精神领域,我们必须切记她们的民俗禁忌,尊重藏族人民,尊重藏族文化,才能让华夏民族的精神文化永垂不朽,才能让藏族文化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同时,我们也希望借此调查报告,提醒各位将要进藏旅游或探访的朋友,请尊重藏族的民俗文化,切勿犯了藏族的民俗禁忌,也希望大家能够与藏民和谐相处,各种文化兼容并包,和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