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艺术的正负形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黑白木刻的正负形关系作者:陈君林来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11期摘要:版画种类大致可分为凸板、凹板、平板、孔板。
黑白木刻是凸板中的一种,每一种版画类型都有其各自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特点,黑白木刻版画画面采取平面的装饰性构图,具有强烈的的生命力与质朴感。
本文就中国黑白木刻起源发展、黑白木刻正负形关系与剪纸阴刻阳刻,书法布白关系对比分析、正负形体现黑白灰关系、人物中的正负形关系这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木刻版画; ;正负形; ;黑白灰中图分类号:J217;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1-0018-03一、中国黑白木刻版画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是纸张与印刷术的发源地,当然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有一个不可代替的作用,那就是加快了信息的传播,这是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开启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先河。
在此之前也有类似于当前版画制作的活动,例如:商周时期用模印法制作青铜器、秦汉时期的印玺,碑刻等等。
显然就是现如今版画制作的雏形。
在古代早期的雕版印刷术主要用于复制佛经。
佛教在中国历史兴起于汉魏,南北朝期间迅速成长,直至隋唐佛教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当时佛教信徒不胜期数,这些信徒急切需要大量的经文广为传颂,在没有发明纸张和雕版印刷术之前只能靠手工抄写经书,并不能满足佛教徒教义的传播需要。
因此佛教兴起大大促进了印刷术的发展,现存最早的的雕版木刻画是《金刚经》。
中国木刻版画发展至宋代达到了高度繁荣。
不管从印刷技术,还是尺福大小,还是内容形式,还是刀法的运用,还是精美程度都达到了“精绝”的水平。
然而经宋元黑白木刻发展之后出现彩色版画,发展至今出现了各种版种,各种版画语言表达方式。
二、黑白木刻的正负形关系与剪纸阴刻阳刻、书法布白关系的对比分析黑白木刻题材多样,研究其正负形关系对创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木刻中因为正负形而给对象以造形,那么讨论黑白木刻的正负形关系与民间剪纸阴刻阳刻、书法布白之间的关系先要明确民间剪纸阴刻阳刻的概念,书法布白的概念。
第二眼的深意——《图形创意之正负形》教案沈 韵(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学校 浙江宁波 315000)摘 要:本课为湘美版8年级上册第6课公益招贴设计的拓展性学习内容。
图形创意的方法很多,因为在小学有接触到正负形的设计,所以在这一课时进行拓展,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公益招贴设计中去。
关键词:正负形 图底反转 边线共用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掌握正负形的特点,拓展直观的想象空间。
2.练习多远的思维方式,体验设计艺术之美。
3.用第三只眼睛去观察生活,发现美。
教学重点:外形的简洁表现、共用线的巧妙处理。
教学难点:正负空间的利用二、教学过程:1.课前复习欣赏:上节课图形创意之同构优秀作业2.新授:(1)课题导入:视觉游戏《神奇的一棵树》第一眼看到的是树,第二眼看到的是人脸,你能看出几张脸呢?(2)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正负形,在交流过程中得出正负形的定义:关注黑色还是白色?(图底反转)实空间与虚空间(第三只眼观察生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元素)(3)了解中外最早的两个图:《太极图》和《鲁宾之杯》图1 图2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
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太极图”。
古人在对圆形、对称形、图腾、阴阳概念等认识基础上,逐步形成。
(图1)鲁宾(Rubin)著名的《鲁宾之杯》向我们呈现了视觉中图与底的有趣现象,人们在画面看到的空间是人还是杯子,完全要看他注视的角度是在图形上还是在背景上,或是看整体还是看局部。
(图2)(4)正负形的特征和应用:当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图底(地)反转,图形的边线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明确含义,我们称为边线共用。
在这里,正负图形各不相让,正是由于这种抗衡与矛盾的显示,使图形得到了艺术化同形的特俗魅力,并使人在视觉上得到满足与快感。
正负形如今被广泛用于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园林等诸多领域。
(5)一组正负形海报作品欣赏(6)创意大比拼(分组)黑板画教师提供一个蝴蝶图案,请各组代表到黑板上进行边线创意比赛。
空白之美——浅析正负形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摘要正负图形是由图底关系转变而来,早在1915年就以卢宾(Rnbin)的名字来命名,所以又称为卢宾反转图形。
其实在古代中国就有着包含中国哲学的正负图形——太极图。
因为正负图形能最大限度地激起观众的艺术想象力,所以被平面设计广泛应用。
标志作为平面设计所覆盖的一员,正负图形也在标志中大放异彩。
关键词: 空白虚实正负形标志设计正负形是由原来的图底关系转变而来。
早在1915年就以卢宾(Rnbin)的名字来命名,所以又称为卢宾反转图形。
其实在古代中国就有正负图形——太极图。
太极图就是一种正负形,是正负形的鼻祖。
太极图蕴含着中国的哲学,是中国思想智慧集大成的表现。
古人认为宇宙原本是一个圆,称为太极。
慢慢才演变成阴阳,称为二仪。
用黑白两色表示,而黑色里的白点,白色里的黑点,意思是黑里有白,白里有黑,达到阴阳之平衡。
然后是“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
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是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太极则是人们追求的最好境界,也正是中国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设计作品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引起观众的注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仅靠直接的表述往往显得单调乏味。
而且意象的意是难以穷尽的,因此恰当地运用“虚”与“实”的对比才能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有时只有在“虚”的衬托下才能更好地凸显“实”。
有时设计作品中的空白处理就如同文学作品中的省略符号一样,能够造成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沉思。
并由此引发一定的联想。
如为大家所熟悉的苹果电脑的标识设计,右边的一处空缺,看似破坏了图的完整性,实则恰与背景融合,打破了形的拘束,带给人们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此时的空白已成为形象的组成部分,是形象的延续与衍生。
平面设计中的空白,是一种“虚空间”。
是画面中存在的一种调节剂,画面中各构成要素正是被这种无形的调节剂协调统一在一起,从而表现出一种完整性。
平面设计中的正负形是由原来的图底关系转变而来.早在1915年就以卢宾(Rnbin)的名字来命名,所以又称为卢宾反转图形.
多数情况下,当你注视杯子的时候,这就是图形,黑色的部分就成了背景;但
当你注视2个头影时,那也成为了图形,而白色的部分就成了背景.
形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中国古代的太极图就是一种正负形
正负形如今被广泛用于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园林等诸多领域
平面正负形是一种艺术图案,它可以给人以幻觉,使人产生两种感觉,这就是平面正负形的魅力。
平面空间中的正负形
在平面空间中,正形与负形是靠彼此界定的,同时又相互作用。
一般的意义上,正形是积极向前的,而负形则是消极后退的,形成正负形的因
素有很多,它依赖于对图形的具体表现与欣赏心理习惯。
在创作中,初学
者往往把精力花在正形的刻画上,而忽略了负形。
事实上,一副好的作品,
负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负形的过碎与流动性都会削弱正形的完整
性与力度。
这里涉及到对画面形的整体认识,画面中出现的任何元素都是
一个整体,要“经营”好它们的位置,也就是常说的构图,须审视和处理
好正负形的关系。
1、图形的边线共用
当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图形的边线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明确含义,我们成为边线共用。
在这里,正负图形各不相让,正式由于这种抗衡与矛
盾的显示,使图形得到了艺术化同形的特俗魅力,并使人在视觉上得到满
足与快感。
一、何为正负形正负形也被称作图底关系,这一概念最初被提出是在平面设计领域中,作为一种图形图案符号,在视觉传达的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15年,鲁宾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视觉观念,图底关系的相互转化,让人们在观察这幅作品时,观察到的图像在人与杯子二者中不断转化。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人们从图中也就得到了两种不同意义的图像。
那么正负形中的正形和负形应该怎样理解呢?所谓正形,就是我们第一反应看到的形体本身,也可称之为“图”。
反之,我们看到的形体之外的空间是负形,也称为“底”。
二者可以互为转化。
以鲁宾杯为例,当我们将注意力放在白色区域时,我们看到的是杯子的图像,那么白色区域的杯子就是正形,黑色的空间区域就被称作负形。
如果将注意力放在黑色区域时,我们看到的即是两张人的侧脸,那么黑色区域的人脸就是正形,白色区域则为负形。
正形与负形相互依存,二者共用同一条分界线。
观者在观察注视正负形的平面设计图时,在观者的主观意识中,正形和负形不断转化,从而刺激其视觉感官,使其产生视觉上的快感和满足,这也是正负形的设计独具魅力之处。
在视觉的研究中,正负形对研究视知觉和视错觉这二者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在,正负形的概念已不局限于平面设计领域,黑白木刻版画中也引进了这一概念。
在现今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中,艺术家已将这一画面设计方法融入创作,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艺术家并没有将正负形的理念发挥到极致。
将作品的整个画面看作是一个整体的前提下,正形和负形则是这一整体中的两个部分。
正形和负形作为相互依存的两个图形,二者同样重要。
正形作为画面的主体,在画面中占主导地位。
而负形有着衬托正形的重要作用,如若忽略了负形,那么画面的整体也不会达到最佳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的现实主义画家也运用这一方法设计绘画的画面,画家以双重的图形意象与错综的图底反转,表达了深刻的图像内涵。
可见,正负形这一概念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在平面设计和版画的领域,在绘画方面也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作品。
浅析黑白木刻的正负形关系黑白木刻是一种传统的印刷艺术形式,它是通过将木板雕刻成为一幅画面,然后在上面涂上油墨再印刷到纸张上来完成的。
黑白木刻以其十分简单的技法、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对比效果,在印刷艺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黑白木刻中,正负形关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表现手法。
形状划分为正形和负形。
正形是指物体的实际形状,而负形则是指物体周围的空白部分。
正负形关系是指正形和负形的互相作用,通过彼此之间的对比来营造画面的层次感和构图效果。
正负形关系在黑白木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首先,正负形关系可以被用于创造画面的对比效果。
在一个画面中,对比效果能够使得正形和负形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一些具有强烈对比效果的作品,例如「四季」和「江南风情」等,大量运用了正负形关系,使画面显得十分鲜明和生动。
其次,正负形关系也可以用来表现空间感和透视效果。
在创作黑白木刻中,艺术家需要考虑到画面的空间感,想办法让画面看起来更具有立体感。
实际上,正负形关系可以非常有效的单纯、明确地表现画面中的空间关系,艺术家可以通过放大或缩小正形和负形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创造不同的空间效果。
最后,正负形关系还可以被用于表现主题或情感。
在黑白木刻中,正负形关系也可以成为艺术家表达主题或情感的一个手段。
艺术家可以通过正负形关系来刻划画面中不同的主题,例如温馨、儒雅、风趣等等,营造不同的情感氛围。
总的来说,正负形关系在黑白木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还可以创造具有立体感的空间效果,让艺术家表达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对于黑白木刻的爱好者来说,理解正负形关系非常重要。
浅谈绘画艺术的“正负形”构成语言
来源:网络资源 | 作者:陈信初 | 本文已影响 799 人
【摘要】现代绘画中大师们对“正负形”构成语言的运用方法各有千秋,但是他们作品
中“正负形”构成语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传统语言有着内在的联系的
【关键词】绘画;正负型;画面
每一种艺术样式,如戏剧、电影、音乐、舞蹈、雕塑、绘画等。都是通过各自独特的艺
术语言和手段,创造艺术形象来直接反映或曲折表现自然与生活的事物和内心景象,并影响
观赏者的。“正负形”构成语言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对其研究有利于我们解读绘画大师的
作品,感受大师作品的内在精神。
所谓“正负形”,在绘画中一般人或物的形是正形,背景空间、空白的地方是负形。中央
美术学院丁一林先生的著作《解构与重构》中有阐述:“构图不是在一张纸上画一个人或物,
而是利用人和物构造张纸。这张纸上所呈现的一切都是图形。人和物是‘正形’,空间、空
白是可以称为‘负形’。它们在这张纸上统统都是图形,都是构成所需要的图形元素。改变
其中的任何图形位置都会牵动其他图形的变化,构图的意义也随之起了变化”。
在众多的艺术语言中,“正负形”构成语言隐含了画家解读世界的角度和解读的方式。
把作品分为正、负两大图形的构成进行分析,使思维进入一种绘画的专业状态,感受大师运用
图形思考,运用图形表达的能力。是领略大师们将看不见的内在精神,通过视觉图形物化出来
的有效方法。从而了解一些大师们运用形象思维和整体的布局能力,自由的摆布视觉图形,
使画面的表现不在束缚于现有的物象,而显得更加灵活多变的手段。
许多现代绘画大师都很注重绘画的形式美感,然而“正负形”的平面化构成语言对现代
绘画的形式美感却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纳比派画家维亚尔就是追求画面达到一种和谐
带有装饰性的形式美感。他通常用平涂和点彩等方法来强化与弱化“正负形”,消减了画面
视觉纵深感,使得画面中的两大图形产生了鲜明的特点。如作品《卧室》画家运用了强化“负
形”弱化“正形”的方法,使作品中在床边玩耍的母亲和小孩的形(正形)弱化了,特别是小孩
的颜色和他身后的壁纸的颜色的差别非常微妙,这样就把小孩“藏”到背景的壁纸(负形)中
去了。穿蓝色裙子母亲的头部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的纯度很相近,这样就把画面的空间距离
感拉近了,使画面营造了一种带有装饰性的和谐美感。作品中强化与弱化“正负形”的表现
手法打破了传统的焦点透视绘画中,前景物象清晰,背景物象则相对较虚的处理原则,最求一
种趣味装饰性的构图,体现出画家独特的绘画风格。另一位大师波纳尔也是非常注重“正负
形”构成语言的。他常把形体融入到闪烁的色彩中,使画中的主体及周围的物品在色彩的相
互渗透下分解重组。如《浴室中的裸女》画中的“正形”是人体与浴缸的群组,“负形”是
其余的墙和地面的背景部分,“正形”中的人体与周围的环境都渗透着一种橘黄色,形成“正
负形”的相互透矢的效果,画面产生了绚丽夺目的形式美感。
在现代绘画中大师们对“正负形”构成语言的运用方法各有千秋,但是他们作品中“正
负形”构成语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传统语言有着内在的联系的。画家通过不同的艺
术手段把两者相互衔接,最终把画面有机的组合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研究“正负形”构
成语言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领悟大师作品中的独具魅力,从作品中获得启迪,并可以汲
取许多有益的经验与表现技法,在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表现手法,去探索艺术世界里的奥
妙。
参考文献
[1]《解构与重构》丁一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