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绘画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独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即中国画)。

中国绘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是以毛笔、墨、绢纸为主要工具,以讲求笔墨、气韵、意境、格调为标准,以点线结构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画科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技法形式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设色又可分为金碧、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画幅形式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璜。中国绘画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风格鲜明,形式独特,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绘画的缘起可追溯到大约1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那些刻在岩壁和兽骨上的花纹,描绘在陶器上的纹样,画在地面和墙壁上的人和动物形状等,虽然粗犷、稚拙,但已具备了在平面空间展示形象的基本性能,可视为中国最早的绘画艺术。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上虽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

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已有了相当的进步。周代已有历史人物的画像,春秋时期已有大型壁画。从出土的青铜器纹饰、

漆器彩绘和楚墓帛画可看出春秋战国时期以线造型的特色已初步形成。这时的绘画形象,特别是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中可以看出中国绘画在当时已达到较高水平,为秦汉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已十分发达,既有壁画又有肖像画,既有历史画又有神怪画,题材多样,种类不一。历时400余年的秦汉王朝,出现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汉代绘画气魄宏大,笔势流动,既有粗犷豪放的风格,又有趋于细密臻丽的帛画,生动地塑造了现实、历史及神话人物形象。在表现人物、动物动态,揭示情节高潮,反映现实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壁画空前兴盛。以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数量最多也最精彩。卷轴画和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士人画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自觉的理性阶段。人物画趋于成熟,准确的人体比例、优美的线描和深入的表情刻画取代了汉代绘画天真、稚拙、以动态传情的特色,人物画和走兽画已达到成熟阶段,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最早的山水画,并产生了中国最早的独立画论。

中国从三国鼎峙开始至隋王朝建国为止,处于长期分裂混乱之中,战争频繁,民生疾苦,历时369年,此间的绘画在整个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中却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可靠记载的知名画家相继出现,是从三国两晋时开始的。汉代以前的绘画,笔墨赋彩比较简略,构图也比较简单,直到西晋才开始初步成熟。

隋唐时期的中国绘画—迈向高峰隋唐两代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

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活跃,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它是中国古代绘画发展中的又一高峰,并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隋唐绘画仍以宗教题材为大宗。佛教的盛行不仅为画家们提供了施展创造才能的物质条件和观赏群,还能确立画家的社会地位,因之许多著名画家都从事寺庙壁画创作,大大提高了它们的艺术水平。与此同时表现世人生活的人物画高度繁荣,将人物画从南北朝的“迹简意淡而雅正”推向了“细密精致而臻丽”的境界。萌芽于东晋南北朝的山水画至此时有了明显的进步,迅速发展,花鸟、鬼神、牛马、屋宇等开始独立成科,一时名家辈出,使唐代绘画五彩纷呈,绚丽多姿,富丽精工而富于装饰性的青绿山水得到社会的欣赏,水墨山水也相继开始抬头。

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和完备,登上中国古代绘画的顶峰。五代及宋辽金时期的中国绘画—全面发展五代及宋辽金时期,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和完备,特别是宋朝,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宋代绘画题材较唐代有很大扩展,人物画中宗教寺观壁画虽仍具一定规模,特别是道教绘画由于宋王朝对道教的提倡而有所发展,但石窟艺术已呈明显衰退之势,寺观壁画占了重要位置,世俗生活和山水、花鸟成为画家们更加喜欢的题材。文人画家的涌现,使绘画向诗歌汲取营养,更加注重诗情意境的表现。水墨画空前成熟,重彩画更加工整细丽。总体看宋代绘画更趋精致、多样化,并富于人情味和抒情性,绘画功能的转变也使其创作与欣赏的结构发生着雅俗分流的变化。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元代知识分子的特殊境遇和文人画思潮的扩大,使绘画产生了时代性的转折与变异。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元代人物画远不如山水、花鸟画兴盛。随着宗教的风行,在佛道人物画方面,有一定提高。在元代肖像画家中成就最为突出。元人崇尚以书入画,更强调笔墨情趣的形式感,从绘画自身看,元画向着完满性跨越了一大步。

明清两代山水花鸟画更成大宗,宗教画、人物画愈加衰落。明代山水画坛画派林立,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风格。明中叶以后,形成一股雅俗合流的势力。著名画家涉足文学插图、年画、稿本的创作,给绘画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清初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出现了“四画僧”、“四王”、“金陵八家”等一大批杰出画家,突起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乾隆年间“扬州画派”和清末“海上画派”的出现,使摹古之风甚盛的清代中、晚期画坛又放异彩,雅俗合一之势更加明显。

辛亥革命以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下,中国的绘画在观念与价值取向上都面临着多种选择的可能。但为人生而艺术的旗帜把绘画创作与现实功利紧密结合的大趋势成为主要流向,写实主义绘画渐居首位。

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美术。和古代美术相比,它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象与作者、品类与形式、性质与地位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如整个中国现代文化具有的过渡性、矛盾性和生发性那样,中国现代美术也充满了新旧交替、中西混融、变化发展的特色。

20世纪初起步的时候,面对着多种可供择取的途径:如文人画一类娱情自赏的传统,西方标榜超功利审美创造的近代传统,以及为人生而艺术的写实主义、表现主义传统等。在思想活跃的20~30年代,美术家们确实各行其是,进行了种种尝试、探索与论争,但大的趋势是以为人生而艺术的旗帜把美术创作与现实功利紧密结合起来的写实主义渐居首位。在数十年时间里,从诸家纷争到以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美术为主流的发展中,通俗美术、大众化运动、复古主义、现代主义、公式主义、理想主义等,都曾成为倾向或思潮。

从20年代后期始,不断有一些中国画家力图从题材内容上冲破传统绘画的局限,走出文人士大夫的小圈子,走向十字街头、农村和前线,描绘下层劳动者和民族抗战将士,其中突出的有赵望云、黄少强、方人定、蒋兆和。50年代后,许多画家深入工农兵,旅行写生,创造了一大批描绘现实的新人物画。一些山水花鸟画家也充实了自己的生活感受,使自己的艺术有所升华,代表性画家有李可染、贺天健等。

20世纪50年代以后,50年代前期,社会相对安定,人心思治。为工农兵服务,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成为文艺的统一方针,美术家们怀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