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体系结构的能力视图
- 格式:pdf
- 大小:400.65 KB
- 文档页数:5
浅析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在飞机研制上的作用[摘要]随着信息化战争形态的不断深入发展,武器装备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目前系统工程的方法正经历着从传统基于文档的形式向基于模型的方式转变。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 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是开发和维护高复杂系统的关键,其提供支持系统需求分析、功能分析、架构设计、需求确认和验证活动所需的形式化的建模和模型执行手段,通过对系统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进行建模,构建形象化的系统模型来表达系统逻辑、描述系统功能,并对其进行虚拟验证,满足复杂武器装备的研制需求。
[关键词]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需求分析,飞机研制引言系统工程以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高质量产品为目的,是一种使系统能成功实现的跨学科方法和手段。
系统工程能够把所有学科和专业群体综合为一种团队的努力,形成从概念到生产再到运行的结构化开发流程。
1.国外MBSE应用情况国外航空航天及防务领域几十年的发展经验表明,系统工程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实践是解决复杂系统研制问题的基础保障。
空客公司在A350系列飞机的开发中全面采用 MBSE,在飞机研制中逐层细化需求并进行功能分析和设计综合。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采用 MBSE 来统一进行需求管理和系统架构模型,并向后延伸到机械、电子以及软件等的设计与分析之中。
从国外航空研发企业对系统工程的应用情况来看,系统工程面向生命周期,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强调更好和更加完整的定义需求,促进系统研发模式转变和效率提升。
1.国内MBSE应用情况为了推动推航空产品开发能力从跟踪发展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从而形成满足系列化、信息化、体系化发展先进航空装备的开发模式,航空系统大力推进MBSE应用,通过从系统、子系统、组件的系统工程信息化应用迭代与递进,实现需求、功能、架构的共享、协同、集成,与国际航空航天和防务企业MBSE 信息化应用对接,提升航空产品创新能力。
行业内主机、机电、航电各家单位都已开展各层级的功能逻辑建模工作,实现需求规格、产品规范和接口控制文件的自动生成和层层传递。
武器装备体系的体系结构与体系效能
卜广志
【期刊名称】《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年(卷),期】2006(28)10
【摘要】武器装备体系的体系结构是武器装备体系构成的依据,可以用组成元素和结构要素两方面表示.其中,组成元素可划分成传感器类装备、指挥控制类装备、通信类装备和行动类武器装备四类;结构要素可分成武器装备系统组成、指挥控制结构、通信网络结构、编配与部署四个方面.根据对体系结构的分析和体系对抗过程,建立了体系效能的数学模型.应用案例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总页数】5页(P1544-1548)
【作者】卜广志
【作者单位】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10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917
【相关文献】
1.基于体系作战效能的武器装备体系评估 [J], 张亮;赵振南;王利
2.武器装备体系实验室体系结构与技术框架 [J], 倪忠仁;王月平
3.武器装备体系实验室体系结构与技术框架 [J], 倪忠仁;王月平
4.基于体系结构产品的武器装备体系成本配置方法 [J], 赵华;刘开宁;林鹏
5.以数据为中心的武器装备体系结构开发方法 [J], 李志淮;陆万宏;朱刚;许道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装甲兵器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一、引言兵器是以非核常规手段杀伤敌有生力量、破坏敌作战设施、保护我方人员及设施的器械,是进行常规战争、反恐、应对突发事件、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
装甲兵器是指各种用于地面突击与反突击作战的集强大火力、快速机动力、综合防护力和信息力于一体的武器系统。
装甲兵器在传统上统称为坦克装甲车辆,以主战坦克为典型代表,包括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装甲侦察车、装甲指挥车、装甲抢救车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外延的拓展,装甲兵器还包括地面无人作战装备、两栖装甲作战装备、多栖装甲作战装备、轮步装甲作战装备等。
装甲兵器按照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分为重型装甲装备、轻型装甲装备、两栖装甲装备、空降装甲装备和新概念装甲装备。
重型装甲装备以主战坦克为代表,突出优点是其优秀的越野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和重型化的乘载能力,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环境和条件下使用;轻型装甲装备以轮式装甲步兵战车为代表,突出优点是公路机动性好,自身具备战略机动能力,全寿命周期经济性好;两栖装甲装备以两栖履带装甲突击车为代表,突出优点是其海上机动性和抗风浪能力,以及对岸强大的突击和占领能力;空降装甲装备以履带式空降战车为代表,突出优点是重量轻、体积小,便于空中投送,战略机动性好;新概念装甲装备以地面无人作战装备为代表,突出优点是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长时间的值守能力,是有人装备的有效补充。
装甲兵器按结构形式分类见图1。
2014—2015兵器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装甲兵器技术)图1 装甲兵器按结构形式分类综 合 报 告装甲兵器按用途可划分为装甲战斗车辆、装甲指控车辆和装甲保障车辆等。
装甲战斗车辆是地面突击的“先锋战士”,担负打击和消灭敌方坦克、装甲车辆、反坦克及炮兵武器,摧毁敌方构筑的工事和障碍物,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等作战任务,一般包括: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装甲突击车、装甲输送车等;装甲指控车辆是地面突击的“大脑中枢”,负责获取、融合、处理地面战场信息,调动和指挥作战资源,根据不断变化的战场态势,制定和下发作战计划,完成各阶段的作战任务,一般包括装甲侦察车、装甲指挥车、装甲信息车、装甲通信车等;装甲保障车辆是地面突击的“持久增剂”,用于抢修和恢复战场上损毁的车辆,补给作战车辆的弹药、油料,救护战场伤员,保障作战装备持续发挥使用性能和作战效能,一般包括:装甲抢救车、装甲抢修车、装甲补给车、装甲救护车等。
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稳健评估方法及其支撑技术研究黄炎焱【摘要】: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增加,军方对武器装备采办与论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是武器装备采办与论证的核心问题之一,评估结论通常是采办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为此,作战效能评估工作务必具备可靠性、可信性。
而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给作战效能评估结论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影响,这增加了对采办决策产生误导的可能性。
本文由此提出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风险的问题,并说明在效能评估过程中缩减评估风险的必要性。
分析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的过程要素,指出目前缩减评估风险的主要困难有:缺乏可指导完成合理的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模式;缺乏足够多的可信的评估数据源的支持,也缺乏对这些多评估数据源有效融合处理的方法;缺乏有效的评估风险测度与控制手段。
而目前依赖的传统解析法、专家评估法以及仿真评估方法仍难以有效地解决作战效能评估风险缩减问题。
研究评估风险问题的重点在于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评估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最终取得稳定可靠的作战效能评估结论。
为此,本文给出稳健评估的概念,并针对评估风险的缩减问题,提出一种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稳健评估方法论。
稳健评估以缩减评估风险,求取可靠的评估结果为重点,研究的内容包括: (1)在通常的效能评估结构与效能概念的基础上,归纳并提出一套合理的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指导模式及其实例化方法。
(2)为取得合理可信的评估数据,提出仿真数据采集单的数据采集方式,建立适当的仿真系统结构以及实验设计方案;为分析仿真结果数据的可信度,提出基于证据理论的仿真数据可信度校验方法。
(3)鉴于稳健评估需要尽可能多可利用的评估数据源支持,将多种评估数据源如作战仿真数据源、专家经验及理论数据等进行融合评估,求取作战效能。
本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扩展贝叶斯法的多数据源融合评估方法。
(4)针对评估风险的测控的困难,借鉴元评估的思想,构建评估风险的测控框架;并探讨以作战效能评估结果波动分析为主的风险测度模型。
2007年6月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Jun.2007第21卷第2期M ilitary Operati ons Research and Syste m s Engineering Vol.21No.2论武器装备体系的配套建设袁良斌,孙琰,张卓(军械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3)摘 要:科学优化武器装备体系,加强装备配套建设,是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前提。
武器装备的体系配套建设,是一项涉及武器装备需求论证、体系优化、研制生产以及装备调配、管理、训练、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武器装备;体系优化;配套建设中图分类号:E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211(2007)02-0074-0420世纪80年代后期,针对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许多武器装备论证专家强调用大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武器装备建设问题,提出了武器装备体系的概念。
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一方要想获胜,不但要有“杀手锏”武器,更要有体系配套的武器装备作支撑,科学配套的武器装备体系可以使武器效能倍增。
装备体系配套是指装备体系结构合理、组织健全、系统完整、功能完备、层次均衡、协调紧密,涉及到装备技术层、武器系统层、装备体系层、作战能力层和保障能力层,关系着部队战斗力的形成、保持和提高,关系着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和国防资源利用效率,是一项涉及武器装备需求论证、体系优化、研制生产以及装备调配、管理、训练、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在战争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适应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探索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武器装备作战需求,开发适用于信息化战争的高新技术,加速武器装备体系配套建设,逐步实现武器装备信息化,是我军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方向。
1 加强武器装备体系配套建设的必要性1.1 加强装备体系配套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军队信息化建设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关键。
Vo1.36。No.11 Nov,2011 火力与指挥控制 Fire Control&Command Control 第36卷第l1期
2011年l1月
文章编号:1002—0640(2011)11—0151—05
武器装备体系结构的能力视图 李志猛,谈群,董栋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长沙410073)
摘要:以能力为核心引导军队建设和装备研发的观点已经得到广泛认同,武器装备体系结构能力视图研究为“能力分析” 提供崭新的视角。介绍了能力视图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分析了能力视图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重点阐释和界定了能力视图的 相关概念,包括了能力视图及其产品的定义、能力视图核心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为后续能力视图开发与应用研究奠定了基 础。 关键词:体系结构,能力视图,能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N945.1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Capability View Concepts of Armament Architecture LI Zhi—meng,TAN Qun,DONG Do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Management,NUDT,Changsha 410073,China)
Abstract:It’s popularly agreed that capability is the key factor which conduces to military building and equipment development,the study on capability view provides a new angle of view for capability analysis.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study on capability view,expatiated the essentiality and value of study on capability view,and paid most attention on defining and distinguishes interrelated concepts of capability view,which contained the definition of capability view and its productions,key elem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It contributed to further study on capability view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architecture,capability view,capability analysis
引 言 人类社会正处于发展的新阶段,在经历了“还原 论”的辉煌和瓶颈之后,螺旋式地回到“整体”的问题, 更多地面对复杂大系统或称为“体系级”的问题,解决 体系问题的关键在于“总体技术”的发展。现代武器装 备的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对抗需求和装备之间的 复杂关系,具有典型的体系特征,对“总体技术”的需 要紧迫性日益增强。体系结构技术具有描述规范性和 综合性的特点,它的提出和应用为现代武器装备的总 体技术突破提供了重要理论方法,为现代武器装备体 收稿日期:2010-07-18 修回日期:2010—10—19 *基金项目:国防科技预研基金(5142107O3O4KGO1);武器 装备预研基金资助项目(9140A220106) 作者简介:李志5(1978一),男,安徽宿州人,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军事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武器装备体 系结构。 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以能力为核心引导 军队建设和装备研发的观点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基于 能力分析的研究为顶层设计和总体技术发展提供了 崭新的思路,而体系结构能力视图研究就是将这两者 结合起来,有效弥补各自的技术劣势,从而可以更有 效地为武器装备顶层设计提供规范、系统的方法论指 导。 本文在介绍外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 武器装备体系结构的能力视图定义,分析相关核心要 素,给出了描述框架和主要定义,并对能力视图的应 用提出了展望。
1 研究现状 “体系结构”是“组成系统各部件的结构、它们之 间的关系以及制约它们设计和随时间演进的原则和 指南’,[¨。针对“烟囱式”的系统在海湾战争实际应用 中出现的问题,美国国防部自1991年开始研究体系 ・152・(总第36—2196)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1年第l1期 结构技术,多年来相关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取得很大进 展。2004年9月,美国防部外公布了《国防部体系结 构框架1.0版》,应用范围扩大到了整个美国防部各 领域。此外,英国、挪威、澳大利亚、北约等国家和团体 参考美军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对体系结构 技术进行了研究 ]。体系结构技术得到逐步发展,其 产品在不断丰富的同时规范程度在不断地提高,使用 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 同时鉴于影响作战胜负的因素日趋复杂,部队建 设和装备研发需要得到有效的引导,“能力分析”已经 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焦点。美军《联合作战科学技术 计划》[3 和《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制度》L4 中以联合作 战能力建设为核心来指导作战相关因素的改革,开发 关键技术,确保部队得到恰当的装备和保障。在联合 作战科学技术计划中提出了13项联合作战能力目 标,并指出联合作战的能力目标是科学技术计划的重 要核心,进而实现例如通过国防技术目标来加强和指 导科学技术投资的重点。美国防部的“联合能力集成 与开发制度”是一个严格的分析程序,以确保需求提 案符合未来联合作战需要,而不是单一军种的需要。 如果军种的需求提案不能适度(或不能强力)支持未 来联合作战所需要的作战能力,将会被拒绝或被打回 军种再作补充。它的运行,使美国防采办进一步走向 集中。澳大利亚军方也提出了“能力项发展和分析制 度-Is],通过对能力需求的分析得到需要优先发展的 “能力选项”,即部队改革措施或装备研发的目标,用 来指导部队建设。 体系结构技术具有描述规范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将其应用于能力分析之中有独特的优越性,美军和英 军已经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文献i-6-1中提出了7个“能 力分析体系结构报告”(Architecture Reports for Capability Analysis,简称CR)。英军在美军体系结 构三视图的基础上增加了“战略视图”(Strategic Views)和“采办视图”(Acquisition Views),其中“战 略视图”用来支持对国防部战略目标所需作战能力的 分析和优化[7],包括了与能力相关的6个产品。但值 得注意的是,相关研究的具体细节和实际应用情况被 美英军视作机密,内容不得而知。 国内已有许多单位深入开展了体系结构的相关 研究,集中体现在在体系结构基本理论方法、设计与 验证方开发工具等方面卓有成效。同时也逐步展开了 作战能力的研究,尤其对各种装备系统作战能力和效 能的评价方面已具有了初步的理论成果。其中国防科 技大学在作战能力概念、能力评估方法、能力缝隙度 量等方面进行较深入的研究Ⅱ¨引,为进一步进行能力 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相关研究目前还比较零 散,成果不够深入和系统,还无法对如何实施能力分 析,支持武器装备总体技术提升给出系统的解决方 案。 本文在借鉴外军相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体 系结构的能力视图概念,面向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实际 界定了相关定义,给出较系统的能力试图概念框架和 基本应用途径,为深入开展能力研究、支持武器装备 总体技术突破提供给出基础支撑。
2 能力视图的概念 本文中,能力是作战能力的简称,指军事力量遂 行作战任务,达到一定作战目标的本领。一般认为,对 具体能力的定义需要明确两点 ]: 1)能力的定义必须包含必要的属性以及对效用 适当的评价方法(例如时间、距离、结果、规模、完成的 困难); . 2)能力的定义应该容易认知,不能影响到决策过 程和任务的执行,其定义应该详细到一定粒度,以便 可以对能力的完成情况可以评估。 能力具有可度量、层次性、潜在性、境遇性、动态 性的特点,影响“能力”的因素包括了“装备能力因素” 和“非装备能力因素”两类。 武器装备体系结构的能力视图是指描述体系结 构中为完成作战使命而具备的作战能力及其之间关 系和演化过程,以及与作战能力相关的活动、节点、系 统的视图产品。能力视图不仅描述了能力本身相关的 一些要素,还将前3个视图中的要素通过能力联系起 来,能力成为贯穿体系结构各产品的一条主线。 能力视图建立在包括作战视图、系统视图、技术 视图的3视图体系结构之上,是对体系结构技术应用 的进一步拓展,图1显示了能力视图与其他视图间的 关系。
图1能力视图与其他视图间关系 其中,能力视图中能力目标是根据作战视图中作 战需要得到,又通过作战视图描述的作战活动、信息 流程等作战要素来实现;能力视图同时依靠系统视图 中描述的装备系统的支撑来实现,并且指导系统视图 李志猛,等:武器装备体系结构的能力视图 (总第36--2197) ・153・ 相关要素的建设;能力目标需要关键技术的支撑来实 现,并且指导关键技术的开发。 这样就构成包括能力视图的4视图体系结构,4 个视图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体系结构进行了描述,它 们强调的重点不同。4个视图之间存在逻辑上的联 系,这些联系用来确保体系结构实际上可以开发和评 估。 其中能力视图的研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它提供 一条描述贯穿各作战要素之间的主线,便于对作战效 能影响因素的全面把握,可为武器装备的论证、研制、 生产、应用等各个环节提供宏观指导,同时支持量化 分析,为体系建模、仿真与评估提供基础,提供不同粒 度的分析,应用到具体装备体系的可操行性强。 3 能力视图的描述框架 同其他体系结构视图一样,能力视图同样需要定 义其核心元素,这些核心元素构成了能力视图描述的 基本内容,体现为若干视图产品的定义,如图2描述 了能力视图的框架,其中视图产品从实际应用中提 取,又在应用中得到验证。视图产品的构建基础是体 系结构中的核心元素,视图产品是这些核心元素及其 关系不同角度的描述,是核心元素与外在形式结合的 表现。 实际应用 视图产品 定义 核心元素 概念 图2能力视图的描述框架 3.1 能力视图的核心元素 能力视图中核心元素包括能力要素、能力目标、 能力结构等,论文对这些概念的界定如下: 定义1能力目标(Capability Goa1):对能力发展 概况的设想,是作战能力较高层次的描述。它用文字 的方式描述了所需能力内涵,提供了一定时期下能力 的需求以及相对应的作战目标。 定义2能力要素(Capability Element):是对能 力目标的细化,实现能力目标的手段、方法或措施。能 力要素也可能是多层次的,根据应用需要它应该分解 到能够和作战活动或武器系统相对应的粒度。能力要 素包括了对能力评价的能力属性,属性是指度量能力 的期望特征,例如:时间、距离、效果(包括比例)及要 克服的障碍等,在没有明确作战任务和作战环境时属 性没有确切的值。 定义3能力结构(Capability Configurations): 提供了能够影响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了装备能力因 素和非装备能力因素。能力在作战活动的完成中得以 体现,与之相关的不仅是装备或系统平台,还包括了 装备保障、有效的装备配置、作战需求的明确、指挥体 制的手段和方法等因素。 定义4装备能力因素(Equipment Capability Factor):是指武器装备的能力。它是武器装备在特定 的环境下,为完成作战任务而遂行作战活动所具备的 本领。 定义5非装备能力因素(Non—equipment Capability Factor):是除武器装备水平以外和作战能 力相关的要素。主要包括条令条例、组织、训练、物资、 教育、人员、设施 能力同装备系统一样有从产生到消亡的生命周 期,周期的每一环节伴随着能力作用的发生。 定义6能力生命周期(Capability Life Cycle): 能力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包括了需求、分析、获得、 应用、退役5个过程,诠释了能力产生和消亡的原因、 方法,生命周期如图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