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进化计算

第七章进化计算

第七章进化计算
第七章进化计算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总结

课题: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 主备人:王东 备课组成员:王慧君王东 第课时总第____课时 备课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3、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4、了解保护色的作用。 5、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复习重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观点复习难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复习过程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呢?产生的过程和条件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1—P53合作交流以下问题。 师:视频播放相关图片并出示以下问题。 1、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 2、科学推测需要有什么? 3、原始大气包括哪些成分? 4.说出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中分别模拟的哪些成分? 5.米勒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阅读课文,思考交流。纷纷交流自己的观点。 师生总结: 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有机物和能量。 科学推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凭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脚的。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4、 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

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5、米勒的实验说明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师:没有人能够亲历生物进化的几十亿年的历史。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7—P60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化石? 2、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是什么?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问题。 师生总结: 1、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2、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是比较法。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是化石。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⑴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⑵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分析动物进化的原因 师:现在请你们阅读桦尺蛾体色变化的事例,找出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 (播放多媒体课件——英国曼彻斯特桦尺蛾的变化历史。) 生:班内答辩,找出原因。 师:桦尺蛾的体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生1:浅体色和深体色的桦尺蛾繁殖的数量开始时大致相当,在黑褐色的树林里深体色的桦尺蛾能逃过敌害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浅体色的桦尺蛾易被天敌发现而吃掉,数量越来越少。这样代代相传,深体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多,浅体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少。最后桦尺蛾形成深体色的保护色。 生2:我不同意,是因为桦尺蛾的体色可能也像树皮一样被熏黑,从而形成与环境一样的保护色。 师:你们支持谁?究竟哪种说法更正确?请同学们讨论。 生3:浅色的变少不一定是被吃掉,还可以从浅色直接变成深色,如青蛙、雷鸟、变色龙等动物,它们的体色随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各界已经达成共识特别是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进步移动设备的成本价格日

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各界已经达成共识。特别是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进步,移动设备的成本价格日趋降低,这为移动设备的普及奠定了更好的基础,这也使得我国家移动设备用户大幅增长。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数据:2012年我国移动设备销售量累计超过10亿部(台),移动互联网发展环境渐佳。 尽管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缺乏盈利方式的问题却逐渐显露出来。由于移动设备屏幕小、移动流量昂贵等问题,移动互联网的广告盈利模式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用户面对这类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最优考虑就是卸载。 根据《2013-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调研显示:85%以上的用户在遇到广告展示的应用后都会把应用卸载(新浪微博等除外)。这也就是说,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第三方广告给用户的体验是极差的,更重要的是给用户遗留了不可信的坏印象。 当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格局逐渐稳定,移动互联网的投资热情也逐渐减退,盈利模式缺失开始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游戏会是移动互联网突破盈利模式缺失的重要突破口吗?最近的微信传言已经开始内测游戏了。显然,作为移动互联网第一阵营排头兵在迟迟找不到盈利模式之后,也选择进入游戏领域。但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但是从其他手游公司的发展来看,微信要取得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但是对于小公司却依然存在推广以及产品更新速度快等问题,耗费巨大。 移动电商其实是移动互联网实现盈利最简单的方式,但是前面说到的移动设备屏幕小、移动流量费用昂贵的问题也制约了它的发展。如果你想在淘宝购买一件衣服,需要消耗100M 的流量吗?其实这是很昂贵的。更何况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电商企业都没有公布移动电商的

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

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移动数据库逐步走向应用,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移动数据库更显示出其优越性。本文研究了移动数据库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了移动数据库在应用中关键点,并指出了移动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有的基本功能。 1. 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发展现状 数据库技术一直随着计算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随着移动计算时代的到来,嵌入式操作系统对移动数据库系统的需求为数据库技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嵌入式移动数据库技术目前已经从研究领域逐步走向广泛的应用领域。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对移动数据实时处理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嵌入式移动数据库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从而被学界和业界所重视。 2. 移动计算与嵌入式移动数据库 移动计算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它使得计算机或其他信息设备在没有与固定的物理连接设备相连的情况下能够传输数据。移动计算的作用在于,将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与中央信息系统相互作用,分担中央信息系统的计算压力, 使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能提供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需要它的任何用户。 所谓移动数据库是指支持移动计算环境的分布式数据库。由于移动数据库系统通常应用在诸如掌上电脑、PDA、车载设备、移动电话等嵌入式设备中,因此,它又被称为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 移动计算环境比传统的计算环境更为复杂和灵活。计算平台的移动性、连接的频繁断接性、网络条件的多样性、网络通讯的非对称性、系统的高伸缩性和低可靠性以及电源能力的有限性等因素对移动数据库的性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移动技术的发展必将对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发展起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发展也能促进移动计算的广泛应用。 3. 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在应用中的关键 移动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解决好数据的一致性(复制性),高效的事务处理,数据的安全性等问题。 3.1 数据的一致性 移动数据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移动终端之间以及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是一种弱连接,即低带宽、长延迟、不稳定和经常性的断开。为了支持用户在弱环境下对数据库的操作,现在普遍采用乐观复制方法(Optimistic replication 或 Lazy replication)允许用户对本地缓存上的数据副本进行操作。待网络重新连接后再与数据库服务器或其他终端交换数据修改信息,并通过冲突检测和协调来恢复数据的一致性。 3.2 高效的事务处理 移动事务处理要解决在移动环境中频繁的、可预见的拆连情况下的事务处理。为了保证活动事务的顺利完成,必须设计和实现新的事务管理策略和算法。 1)根据网络连接情况来确定事务处理的优先级,网络连接速度高的事务请求优先处理。

移动计算复习资料

1.移动计算基本概念 ○1指节点处于移动状态下或非预定状态下的网络计算技术; ○2移动计算是使人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不间断地访问网络服务(数据)的技术的统称-ACM; ○3利用移动终端通过无线和固定网络与远程服务器交换数据的分布计算环境。 2.移动计算主要研究内容 ○1关键技术:移动计算机制、情景感知、移动计算环境、应用任务迁移方法、移动计算软件支撑平台、移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2核心内容:情景认知建模方法、服务自发发现与资源自适应管理策略、用户任务无缝主动迁移方法、面向普适服务的移动应用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移动设备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无线网络技术、移动安全、移动数据管理、人机交互技术、移动商务。 ○3未来五大关键:移动支付、手写笔重生、企业业务、广告业务、语音业务 3.应用领域 ○1信息访问设备:掌上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穿戴计算机、传感器节点、智能家电、智能玩具 ○2军事应用:穿戴计算机(实施快速作战指挥与控制、实施战场侦察探测、作战信息处理、广泛地应用于各兵种);传感器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战场观测与监视、敌方侦察、目标跟踪与分类、核生化攻击检测、有害物质(气体、液体、辐射等)检测、战场可视化、导向系统)。 ○3民用应用:智能交通、智能手机、穿戴计算机、传感器网络 其中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城市交通(高速公路车辆监测、交通状况监测、停车场位置导引、车辆识别);健康医疗(医疗检测与诊断、医疗设备联网、病人状况监测、人体内部情况监测);商务应用(商场保安监测、交易过程监视、工厂内部监视);家庭应用(网络家电监控、家庭保安、儿童监护、智能玩具);环境监测(农田环境监测、土壤监测、气候监测、水文监测、森林火灾观测) 4.环境模型 MH:Mobile Host 移动主机FH:Fixed Host 固定主机 MSS:Mobile Support Station 移动支持站 5.简述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思想 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其主要思想就是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各子载波并行传输。尽管总的信道是非平坦的,即具有频率选择性,但是每个子信道是相对平坦的,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的是窄带传输,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应带宽。OFDM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消除或减小信号波形间的干扰,对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不敏感,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可实现低成本的单波段接收机。

进化计算综述

进化计算综述 1.什么是进化计算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进化计算(Evolutionary Computation)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进一步说是智能计算(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中涉及到组合优化问题的一个子域。其算法是受生物进化过程中“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的影响,通过程序迭代模拟这一过程,把要解决的问题看作环境,在一些可能的解组成的种群中,通过自然演化寻求最优解。 2.进化计算的起源 运用达尔文理论解决问题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这一想法在三个地方分别被发展起来。美国的Lawrence J. Fogel提出了进化编程(Evolutionary programming),而来自美国Michigan 大学的John Henry Holland则借鉴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基本思想,并将其进行提取、简化与抽象提出了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在德国,Ingo Rechenberg 和Hans-Paul Schwefel提出了进化策略(Evolution strategies)。 这些理论大约独自发展了15年。在80年代之前,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关注,因为它本身还不够成熟,而且受到了当时计算机容量小、运算速度慢的限制,并没有发展出实际的应用成果。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遗传编程(Genetic programming)这一分支也被提出,进化计算作为一个学科开始正式出现。四个分支交流频繁,取长补短,并融合出了新的进化算法,促进了进化计算的巨大发展。 Nils Aall Barricelli在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进行用进化算法和人工生命模拟进化的工作。Alex Fraser发表的一系列关于模拟人工选择的论文大大发展了这一工作。 [1]Ingo Rechenberg在上世纪60 年代和70 年代初用进化策略来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的工作使人工进化成为广泛认可的优化方法。[2]特别是John Holland的作品让遗传算法变得流行起来。[3]随着学术研究兴趣的增长,计算机能力的急剧增加使包括自动演化的计算机程序等实际的应用程序成为现实。[4]比起人类设计的软件,进化算法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多维的问题,优化系统的设计。[5] 3.进化计算的分支 进化计算的主要分支有:遗传算法GA ,遗传编程GP、进化策略ES、进化编程EP。下面将对这4个分支依次做简要的介绍。 1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 遗传算法是一类通过模拟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随机化搜索算法,由美国John HenryHoland教授于1975年在他的专著《Adaptation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ystems》中首次提出。[6]它是利用某种编码技术作用于称为染色体的二进制数串,其基本思想是模拟由这些串组成的种群的进化过程,通过有组织地然而是随机地信息交换来重新组合那些适应性好的串。遗传算法对求解问题的本身一无所知,它所需要的仅是对算法所产生的每个染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科学的推测:①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②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③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在36亿年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1.原始地球特点: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表面笼罩着原始大气。 2.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3.生命起源的条件:原始大气、原始海洋、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 4.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5.生命起源的过程: 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6.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 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7.根据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练习〗1.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另外,现在的海洋的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2.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是不谋而合还是大相径庭?说明你的看法。 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对老子原话的理解。如果理解为“天下的任何事物都是从“有”,即现在已经存在的事物中产生的,而这些事物又是从“无”,即目前不存在的事物,而是从别的事物中产生的”,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不谋而合。如果理解为“有生于无中的‘无’,是虚无,是不存在的、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大相径庭。

李庆扬-数值分析第五版第7章习题答案(0824)汇编

第7章复习与思考题

求f (X )= 0的零点就等价于求(x )的不动点,选择一个初始近似值X 0,将它代入X =「(X ) 的右端,可求得 X 1 h%X °),如此反复迭代有 X k 1 二(X k ), k =0,1,2,..., (X)称为迭代函数,如果对任何 X 。? [a,b],由x k 卜h%x k ),k =0,1,2,...得到的序列 〈X k 1有极限 则称迭代方程收敛,且X* =?(x*)为?(X )的不动点 故称 X k q 二(X k ), k =0,1,2,...为不动点迭代法。 5?什么是迭代法的收敛阶?如何衡量迭代法收敛的快慢?如何确定 X k 1 二「(X k )(k =0,1,2,...)的收敛阶 P219 设迭代过程X k 1'h%X k )收敛于 (X)的根X*,如果当k > 时,迭代误差 e k = x k - x *满足渐近关系式 —t C,C =const 式 0 e/ 则称该迭代过程是 p 阶收敛的,特别点,当 p=1时称为线性收敛,P>1时称为超线性收敛, p=2时称为平方收敛。 以收敛阶的大小衡量收敛速度的快慢。 6?什么是求解f(x)=0的牛顿法?它是否总是收敛的?若 f(X*) =0,X*是单根,f 是光 滑,证明牛顿法是局部二阶收敛的。 牛顿法: 当| f (X k )卜J 时收敛。 7?什么是弦截法?试从收敛阶及每步迭代计算量与牛顿法比较其差别。 在牛顿法的基础上使用 2点的的斜率代替一点的倒数求法。就是弦截法。 收敛阶弦截法1.618小于牛顿法2 计算量弦截法 <牛顿法(减少了倒数的计算量) 8?什么是解方程的抛物线法?在求多项式全部零点中是否优于牛顿法? P229 X - m X k 1 =X k f (X k ) f (X k )

教案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材分析: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是科学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学生愿意学习和了解,乐于参与辩论的话题。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本节课的教学,可以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呈现方式,而应根据教师所掌握的材料和学生获取信息的程度和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总的原则是: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能够理解证据和科学推测之间的关系,能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证据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并以此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从中体验到探索生命起源的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能力目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起源的教学,达到对学生的无神论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准备 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过程:

课堂巩固: 1、下列哪项是原始大气的成分:()

A、甲烷、氨气、水蒸气、氧 B、甲烷、氨气、水蒸气、水蒸气 C、甲烷、氨气、二氧化碳、氧 D、氨气、水蒸气、氢气、二氧化碳 2、原始生命可能诞生的环境 是:() A、原始海洋 B、原始大气 C、火山附近 D、原始陆地 3、生命的起源过程包括: ①原始大气,②原始生命,③有机大分子物质,④有机小分子物质,⑤多分子体系,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⑤② D、②③④①⑤ 4、研究生命起源,可通过科学推测,但不能依*:() A、确凿证据 B、凭空想像 C、严密逻辑 D、丰富想像和联想 5、地球上最初生命,其食物来源最有可能是:() A、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B、水中的细菌 C、水中的有机物 D、原始大气 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必修课程”。而认识科学的本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教师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时候,应充分注意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的教育内容。在这一节的教学里,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补充了“宇宙大爆炸”、“其它科学家的贡献”、“从有机物到细胞”等科学假说、实验,并特别强调“这些假说只是一家之言,还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其它观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张图文并茂的生物进化树,勾画出了生物进化历程的大致轮廓及总的进化趋势,分别介绍了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使学生形成生物进化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观点。教学中根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动物学、植物学知识,引导学生比较各类生物的特征,分析归纳,抓往能反映生物进化的线索,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同时,教学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生物进化是生物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这个过程是伴随着地球的演变过程进行的。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总结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进一步感悟到生物进化历程 的艰难与辉煌,加深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填写“生物进化树”概述动物、植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移动计算技术

063815移动计算技术32学时/2学分英文译名: Mobile Computing Technology 适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理论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移动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若干移动计算典型案例,重点掌握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以及移动自组网和无线Mesh网的基本组成、 结构、原理、相关协议以及实现与应用,为后续学习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计算机网络 教学主要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 要求学生应预先学习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等相关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包括:计算的 演变、移动计算技术概论、通用计算技术简介、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移动自组 网、无线Mesh网、下一代无线Internet、移动计算的仿真技术以及移动计算的典型应 用案例等。 内容摘要: 移动计算技术是随着无线网络、移动网络以及移动设备的发展而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技 术提升,主要解决不同网络的接入和无缝计算;它是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与 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以移动性为特征的新的计算和问题求解规范,是 下一代分布、移动、开放环境中的工程系统模型,是目前的一个学术研究热点,并在 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课程主要对以上内容进行概念性介绍,使学生了解计

算技术的演变过程,把握信息技术的未来。同时,本课程将系统讲解移动计算的基础 理论、系统结构、关键技术和方法,并描述了移动计算多个应用案例。此外还对与移 动计算相交叉的移动自组网技术、无线Mesh网技术、穿戴计算技术、和移动计算仿 真技术作了详细讲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移动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熟悉若干移动计算典型案例,为后续学习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考核方式: 总成绩(百分制)=平时成绩(10%)+实验(10%)+口头报告(30%)+大作业(50%)。 平时成绩根据上课出勤情况和课堂参与度评定;课程讨论要求每名学生作口头报告并 提交PPT,根据报告难度和质量评定成绩;课程结束时,每名学生需将自己研究方向 与移动计算技术相结合,撰写一个完整、可行的研究计划,根据完成质量评定成绩。课程主要教材: 无. 主要参考书目: [1]《移动计算技术》徐明、曹建农、彭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 [2]《GloMoSim网络仿真-从入门到精通》高振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5 [3]《普及计算》[德]Uwe Hansmann, Lothar Merk 等(著),英春、孙沛(译) 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4-1 [4]《Mobile Computing》Chander Dhawan 世界图书出版社1997 [5]《下一代无线因特网技术:无线Mesh网络》方旭明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5 [6]《Ad Hoc移动无线网络》王金龙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5

进化计算 复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进化计算复习总结 一、选择填空 1.生命的共同特性是_D_____;__C____保证正熵世界中任何生命能延续;有限区域不断膨胀的种群中__B____和_A_____是不可避免的。 A.选择 B.竞争 C.变异 D.繁殖 D,C,B和A教材p4 2.__D____使复杂生命系统更为复杂。 A.非线性 B.多变量 C.环境多变 D.进化 D 3.生物独立进化中某些明显相同的功能对应的__A____结构却是_D_____的,如从软体、节肢到脊椎动物的视觉凝视机制。 A.底层基因 B.表现型 C.多变 D.各种各样 A、D https://www.doczj.com/doc/e011809548.html,marck认为环境引起有神经系统动物变异的过程是___D___。 A.机能→需要→习性→环境→形态构造 B.需要→习性→环境→形态构造→机能 C.习性→需要→环境→机能→形态构造 D.环境→需要→习性→机能→形态构造 D教材p2 5.Medel定律表明:有深层次的__遗传因子____控制着遗传过程。 [遗传因子/基因] 教材p3 6.Weismann用连续切割鼠尾的实验明确否定了__D____的观点。 A.演变和进化是缓慢而连续的 B.演变和进化是连续有突变 C.用进废退 D.获得性遗传 D教材p3 7.Morgen果蝇实验研究了遗传性状的变化与_B_____之间的关系。 A.基因 B.染色体 C.细胞 D.核糖核酸 B教材p3 8.生物体外在表现特征是__D____构成的体现。生物进化本质体现在_A_____的改进上。 A.基因 B.细胞 C.核糖核酸 D.染色体 D教材p3 9.____C__的特异性决定生物多样性,____B__的稳定性保证物种稳定性,____D__的改变决定生物体的变异。 A.基因的杂交和变异 B.基因结构 C.基因组合 D.遗传信息 C,B,D教材p3 10.现代进化论中进化机制本质上是鲁棒的___C___和___B___过程 A.选择 B.优化 C.搜索 D.繁殖 C,B教材p3

(完整版)第三章生物的进化测试题修改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原始大气层与现在大气层成分明显不同的是没有()。 A.水蒸气 B.氨气C.氧气C.甲烷 2、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 A.古代节肢动物B.古代鱼类C.古代爬行动物D.古代鸟类 3、化石证据表明,有的物种只存活了短暂的时期就绝灭了。下列哪种说法最准确 ()。 A.这些生物体缺乏可遗传的变异B.它们的生活环境太恶劣 C.这些生物体的食量太大D.它们的生殖能力太弱 4、现在长颈鹿的颈部都很长,这是由于()的结果。 A.常用颈部B.人工选择C.不断变异D.自然选择 5、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A.遗传和变异B.生殖C.生长和发育D.环境的变化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为鸟类,鸟类再进化为哺乳类 C.过去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低等的化石,现在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高等的化石 D.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7、根据科学家对鸟的起源的研究,将古代的某种爬行动物、始祖鸟、辽西鸟、孔子鸟四 种动物按进化顺序排序,最先排的是()。 A.古代的某种爬行动物B.始祖鸟C.辽西鸟D.孔子鸟 8、青蛙与下列哪类动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A.节肢动物B.鸟类C.鱼类D.哺乳类 9、鸟的种类多种多样,家鸡有蛋鸡、肉鸡、观赏鸡等,这些现象是()。 A.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C.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10、下列是自然选择的选择者和结果是()。 A.人类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 B.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C.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应人类的各种需要 D.树叶的多少短颈长颈鹿的死亡和长颈长颈鹿的存活 11、下列关于生物起源的推测正确的是()。 A.上帝创造的B.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产生的 C.由原始的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的 D.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12、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哺乳动物B.类人猿C.鸟类D.猕猴

进化计算

进化优化研究领域 由于优化在工程应用问题的广泛存在,数学家和计算领域的专家已经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并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广义上来说,这些优化算法可以分为两类:精确和随机算法。精确算法包括分支限界算法和动态规划算法等等。但是,当出现问题的规模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先验知识较少或者问题的复杂性较高的情况时,这些算法的性能会急剧下降,甚至出现失效的情况。特别地,对于NP完全或者NP难问题的解决上,精确算法的应用非常有限。 ★随机算法中的进化算法(Evolutionary Algorithm)是一类算法框架灵感来源于自然的算法。相比于精确算法,进化算法具有以下特性:(1)无需先验过多问题先验知识;(2)对于问题是否线性可微、可导和连续没有要求;(2)自动采取设定机制对抗各种约束条件;(3)优化性能优秀。因此进化优化领域研究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实验室工作主要包括:(1)面向大规模优化应用的进化计算研究;(2)进化算法应用于电力系统经济负载调配应用;(3)应用于数字IIR滤波器涉及的进化计算研究;(4)最优化软硬件协同设计研究。 进化算法能够做什么? 图 设计一个有鲁棒性的算法可以在未知高维空间中寻找出最小值。

应用领域: 面向大规模优化的进化计算研究 在生产实践与科学研究中,存在许多大规模优化问题。例如,大规模电网配置与调度[1]、移动通信网络设计、生物医学信息处理、以及数据挖掘等等。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决策空间维数很高,一般在102~104量级。维数的增高在导致决策空间急剧增大的同时,也会造成问题求解难度的迅速增大。例如,有些优化问题的局部最优的个数会随着维数增加呈指数

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物的进化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七单元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测试题 班级:姓名:座号: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原始大气层与现在大气层成分明显不同的是没有()。 A.水蒸气B.氨气C.氧气C.甲烷 2、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A.8亿年B.12亿年C.10亿年D.46亿年 3、原始生命分别形成原始的藻类和原始的单细胞动物,主要是由于()不同。 A.生殖方式B.营养方式C.生活环境D.营养物质 4、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 A.古代节肢动物B.古代鱼类C.古代爬行动物D.古代鸟类 5、化石证据表明,有的物种只存活了短暂的时期就绝灭了。下列哪种说法最准确()。 A.这些生物体缺乏可遗传的变异B.它们的生活环境太恶劣 C.这些生物体的食量太大D.它们的生殖能力太弱 6、现在长颈鹿的颈部都很长,这是由于()的结果。 A.常用颈部B.人工选择C.不断变异D.自然选择 7、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A.遗传和变异B.生殖C.生长和发育D.环境的变化 8、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最先从水中登陆的脊椎动物是()。 A.节肢动物B.两栖动物C.鸟类D.爬行动物 9、生物生存必然发生生存竞争的原因是()。 A.生物好斗的本性B.竞争是自然存在的 C.生物生存所需要的食物、空间等有限D.为了产生更好的后代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为鸟类,鸟类再进化为哺乳类 C.过去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低等的化石,现在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高等的化石 D.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11、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进化速度最快的是()。 A.鱼类B.爬行类C.鸟类D.哺乳类 12、根据科学家对鸟的起源的研究,将古代的某种爬行动物、始祖鸟、辽西鸟、孔子鸟四种动物按进化顺 序排序,最先排的是()。 A.古代的某种爬行动物B.始祖鸟C.辽西鸟D.孔子鸟 13、青蛙与下列哪类动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A.节肢动物B.鸟类C.鱼类D.哺乳类 14、现存的下列生物类群中,可能最接近原始自养生物的是()。 A.原生动物B.真菌类C.藻类D.苔藓类 15、原始的生命具有了叶绿素就标志着原始生命具有了()。 A.自养能力B.异养能力C.同化能力D.异化能力 16、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外界原因是()。 A.环境的改变B.其他生物的影响C.气温的变化D.人工选择的结果

移动计算考试重点1

******第一章**************** ●ISO七层参考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节点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 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 ●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 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的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主要功能: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为数据在 节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连接;实现网络互连功能。 ●传输层主要功能:向用户提供可靠端到端(end-to-end)服务;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 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关键传输问题;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会话层的主要功能:负责维护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链接,以便确保点-点传输不中断; 管理数据交换。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数据格式变换; 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 ●应用层的主要功能: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网络服务;应用层需要识别并保证通信对方的可 用性,使得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同步;建立传输错误纠正与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控制机制。 ●对OSI参考模型的评价:层次数量与内容选择不是很好,会话层很少用到,表示层几乎 是空的,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有很多的子层插入;OSI 参考模型将“服务”与“协议”的定义结合起来,使得参考模型变得格外复杂,实现困难;寻址、流控与差错控制在每一层里都重复出现,降低系统效率;数据安全性、加密与网络管理在参考模型的设计初期被忽略了;参考模型的设计更多是被通信的思想所支配,不适合于计算机与软件的工作方式;严格按照层次模型编程的软件效率较低。 ●对TCP/IP参考模型评价: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不很清楚,一个好的软件工程 应该将功能与实现方法区分开,参考模型不适合于其它非TCP/IP协议族;TCP/IP参考模型的主机-网络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必要和合理的,但是TCP/IP参考模型却没有做到这点。 ●无线通信通常影响OSI中的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物理层:无线系统中 关键资源是无线频谱,物理层重点是设计如何有效利用频谱资源的调制、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信号检测等技术。链路层:重点是如何在时间上、频率上或空间上共享频谱,其中MAC层协议的设计尤为重要。网络层:重点是路由和服务质量。 ●跨层设计的思想就是使任意两层之间能够互相提供和利用有用信息。 ●自适应是跨层设计的核心思想,所谓自适应就是指协议栈能够分析和提取所需信息,并 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正确反应的机制,它既包括协议栈的上层对下层变化的自适应,也包括下层对上层要求的自适应。 ●移动计算:是一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不间断访问数据的能 力。 ●游牧计算:人们在不同的地点要求连续同样的工作,这些地方是固定的工作场所,在移动 过程中不要求工作.工作环境:计算机+ 互联网 ●普适计算又称普存计算、普及计算(英文中叫做pervasive computing或者Ubiquitous computing)这一概念强调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计算,而计算机本身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

2014第三章:生物的进化测试题(最新)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2013?德州)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法解决的问题,便于提高效率、获取证据.依据如图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 B . 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 . ③内模拟了原始海洋 D . ④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 2.(2013?临沂)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A .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B . 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 .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D .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2013?黑龙江)原始大气与空气相比较,没有的气体成分是( ) A .氢气 B . 甲烷 C . 氧气 D . 二氧化碳 4、(2013?长沙)下列对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复杂到简单 B . 由简单到复杂 C . 由水生到陆生 D . 由低等到高等 5、(2013?常德)米勒的实验说明了( ) A . 原始大气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B . 有机小分子能够转变为有机大分子 C . 有机大分子能够转变为原始生命 D . 原始大气成分能够转变为原始生命 6.(2013?泰安)如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类和乙类都只生活在水中 B . 丙类体温恒定,是两栖动物 C 、丁类是由古代丙类进化来的 D . 鸟类最高等,因为可以飞行 7.(2013湖南益阳)有的科学家推测:“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外星球。”下列支持该假说的证据是( ) A .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 B.在月球上发现了原始生命 C .米勒的实验为该推测提供了证据 D .“露西”少女骨骼化石提供了证据 8、比较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常用的方法。右图是物种甲化石和物种乙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情况示意图。下面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物种甲是由物种乙进化而来的 B .物种甲比物种乙更复杂、更高等 C .物种甲形成的时间比物种乙要晚 D .与物种甲相比,物种乙生活的年代距今时间更长 9.(2013?淄博)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由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 B . 由体型较小的生物到体型较大的生物 C . 由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 D . 由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 10.(2013?威海)农民用某种杀虫剂消灭棉铃虫,开始使用时效果不错,但长期使用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 该杀虫剂的药效不稳定 B . 棉铃虫经过长期努力,适应了有该杀虫剂的环境 C . 少数抗药性强的棉铃虫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 D . 杀虫剂使棉铃虫的基因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11、(2013?淄博)下列植物中,最低等的是( ) A 、葫芦藓 B . 海带 C .满江红 D . 小麦 12、(2013?东营)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角马,繁殖季节雄性角马往往用尖锐的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如图).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角马的角发达的原因是( ) A . 代代使用的结果 B . 发生了定向的有利变异的结果 C . 繁衍后代的结果 D . 角发达的雄角马有机会繁衍后代而保留下来 微山万亩荷花的壮丽景观,北有汶上莲花的争奇斗艳.据不完全统计,仅济宁市内栽培荷花就有四十余种.你认为品种繁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各县气候条件稍有差异的结果 B . 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的结果

(完整版)数值分析第7章答案

第七章非线性方程求根 一、重点内容提要 (一)问题简介 求单变量函数方程 ()0f x = (7.1) 的根是指求*x (实数或复数),使得(*)0f x =.称*x 为方程(7.1)的根,也称*x 为 函数()f x 的零点.若()f x 可以分解为 ()(*)()m f x x x g x =- 其中m 为正整数,()g x 满足()0g x ≠,则*x 是方程(7.1)的根.当m=1时,称*x 为单根;当m>1时,称*x 为m 重根.若()g x 充分光滑,*x 是方程(7.1)的m 重根,则有 (1)() (*)'(*)...(*)0,(*)0m m f x f x f x f x -====≠ 若()f x 在[a,b]上连续且()()0f a f b <,则方程(7.1)在(a,b)内至少有一个实根,称[a,b]为方程(7.1)的有根区间.有根区间可通过函数作图法或逐次搜索法求得. (二)方程求根的几种常用方法 1.二分法 设()f x 在[a,b]上连续,()()0f a f b <,则()0f x =在(a,b)内有根*x .再设()0f x =在 (a,b)内仅有一个根.令00,a a b b ==,计算0001 ()2x a b =+和0()f x .若0()0f x =则*x x =,结束计算;若00()()0f a f x >,则令10,1a x b b ==,得新的有根区间11[,]a b ;若 00()()0 f a f x <,则令 10,10 a a b x ==,得新的有根区间 11[,]a b .0011[,][,]a b a b ?,11001()2b a b a -=-.再令1111 ()2x a b =+计算1()f x ,同上法得 出新的有根区间22[,] a b ,如此反复进行,可得一有根区间套 1100...[,][,]...[,] n n n n a b a b a b --????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测试题(最新)说课材料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 1.(2013?德州)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法解决的问题,便于提高效率、获取证据.依据如图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 A.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 B.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③内模拟了原始海洋 D.④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 2.(2013?临沂)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B.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D.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2013?黑龙江)原始大气与空气相比较,没有的气体成分是() A.氢气B.甲烷C.氧气 D.二氧化碳 4、(2013?长沙)下列对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由复杂到简单B.由简单到复杂C.由水生到陆生D.由低等到高等 5、(2013?常德)米勒的实验说明了() A.原始大气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B.有机小分子能够转变为有机大分子 C.有机大分子能够转变为原始生命 D.原始大气成分能够转变为原始生命6.(2013?泰安)如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和乙类都只生活在水中B.丙类体温恒定,是两栖动物 C、丁类是由古代丙类进化来的D.鸟类最高等,因为可以飞行 7.(2013湖南益阳)有的科学家推测:“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外星球。”下列支持该假说的证据是() A.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 B.在月球上发现了原始生命 C.米勒的实验为该推测提供了证据 D.“露西”少女骨骼化石提供了证据8、比较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常用的方法。右图是物种甲化石和物种乙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情 况示意图。下面的判断错误的是() A.物种甲是由物种乙进化而来的 B.物种甲比物种乙更复杂、更高等 C.物种甲形成的时间比物种乙要晚 D.与物种甲相比,物种乙生活的年代距今时间更长9.(2013?淄博)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由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B.由体型较小的生物到体型较大的生物 C.由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 D.由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 10.(2013?威海)农民用某种杀虫剂消灭棉铃虫,开始使用时效果不错,但长期使用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 A.该杀虫剂的药效不稳定 B.棉铃虫经过长期努力,适应了有该杀虫剂的环境C.少数抗药性强的棉铃虫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 D.杀虫剂使棉铃虫的基因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11、(2013?淄博)下列植物中,最低等的是() A、葫芦藓B.海带C.满江红 D.小麦 12、(2013?东营)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角马,繁殖季节雄性角马往往用尖锐的角作为争夺配 偶的武器(如图).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角马的角发达的原因是() A.代代使用的结果 B.发生了定向的有利变异的结果 C.繁衍后代的结果 D.角发达的雄角马有机会繁衍后代而保留下来 13.((2013?菏泽)对下列观点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其生活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 . 人们对“超级细菌”无可奈何是抗生素质量下降的缘故 . 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 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是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14、(2013?济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济宁市在荷花上大做文章,南有 微山万亩荷花的壮丽景观,北有汶上莲花的争奇斗艳.据不完全统计,仅济宁市内栽培荷花就有四十余种.你认为品种繁多的主要原因是() A各县气候条件稍有差异的结果B.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的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