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娱乐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16
中国古代文化之娱乐休闲娱乐活动是古今中外社会中一直存在的文化现象。
休闲与娱乐二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很难有明确的界限。
原始社会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表现为:欢呼雀跃、歌唱和舞蹈、于岩壁上绘画、在陶器上刻虫鱼鸟兽等。
中国古代的休闲行为或表现为皇家的狩猎、行宫、园林避暑消闲,或表现为游赏山水、寺庙、园林;或放松于市场、茶馆、酒楼、戏院、赌场、妓院之间,或隐居泉林、闭门读书、习字作画、下棋弹琴、玩赏古玩珍宝;或宴集宅第,吟诗作赋,或参加放风筝、打马球、滑冰、赛马、斗蟋蟀等民间游艺竞技体育活动。
……总之,他们的休闲行为体现了休闲的精神感受,也从中寻找和体验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快乐。
所谓文学的娱乐功能,也就是文学活动使人们获得快乐的效用。
鲁迅在世纪之初接受了西方文学观念后曾经指出:“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
”他强调的也正是文学等“美术”即艺术所包含的娱乐性。
文学的乐趣主要在于通过审美得到自由享受与审美快感。
正如韦勒克所说:"文学给人的快感,并非从一系列可能使人快意的事物中随意选择出来的一种,而是一种'高级的快感',是从一种高级活动、即无所希求的冥思默想中取得的快感。
"从这一点来讲,文学和其他娱乐活动的娱乐功能并不能等同;文学的娱乐功能与审美功能也不能够完全等同,不能因为由审美而产生快乐,便认为审美即等于娱乐,文艺的本质特点就是娱乐性。
文学的这些娱乐功能并不能也不应该取代其它娱乐方式的作用。
因此也不应该要求文学和其他娱乐形式例如麻将、扑克发挥一样的娱乐功能。
这种要求是不适当的,也是不现实的。
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意识,就容易助长文学生产中的媚俗倾向。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娱乐功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危机四伏,人们畏避灾祸,而道教正兴,佛教也已传入中国而发展尤盛,宗教信仰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灵魂不死、轮回报应、鬼神显验、肉体飞升等思想成为极其普遍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表现出的情感愿望是对俗世之外的向往。
文学的功能,指文学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各种作用。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是为满足社会的一定需要而存在的,在这种社会需要中,即包含着文学的种种功能。
1、文学功能的整体性
文学最基本的功能是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凝聚功能、益智功能、心理补偿功能等。
文学功能不是孤立存在的单独个体,而是一个相互渗透的整体,他对人的情感、理想、信念、道德、人格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文学的认识功能
认识功能是指文学具有帮助人获得社会和人生知识、加深对于人和社会的理解的功能,他是社会、历史和人性的百科全书,是人获得间接知识的主要渠道。
3、文学的教育功能
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指文学作品具有影响思想情感、净化心灵世界、增强生活勇气和信心的功能。
广义上来说,还包括文学所具有的政治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启蒙和教化功能。
4、文学的审美功能
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指文学具有沟通文学活动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美感和情感需求,使人获得精神对于现实的超越进而实现审美理想,推动和促进个性和才能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5、文学的娱乐功能
文学的娱乐功能指的是文学可以带给人身心愉悦和精神自由,会让接受者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快乐感。
文学的娱乐功能有多方面的含义,他是生理的满足,有着益智特点,并且最终指向高雅的格调。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名词解释引言:文学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文字为媒介,通过故事、诗歌、戏剧等方式传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点。
本文将对文学的价值与功能进行详细解释,深入探讨文学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的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价值解释1. 美学价值:文学作品通过诗情画意、生动形象的描写,让读者领略到美的感受和审美体验。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
2. 文化价值:文学作为文化的载体,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文明,塑造了民族和个体的身份认同。
通过文学作品,读者能够了解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风貌、思想与信仰,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3. 教育价值:文学作品蕴含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价值观。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能够接触到各种生活经历和个别人物的思维方式,从中汲取启示与教益,帮助塑造人格、拓展视野。
4. 情感价值:文学作品触动人们的内心,唤起共鸣和共情。
它能够激发人们对人性、爱情、友谊等情感的思考和深入理解,为读者提供情感的舒缓和审美愉悦。
第二部分:功能解释1. 记录与反思:文学作品通过反映现实与历史的片段,记录了人类的经验与故事。
这些作品帮助人们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并为未来提供启示。
同时,文学还通过对社会问题、道德伦理等的探讨,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的反思。
2. 团结与共鸣:文学作品以普遍的人性和情感为基础,将个体与集体联系起来。
它能够唤起读者的共鸣,促使人们相互之间更好地理解和包容。
文学作品也可以成为人们共同的话题,为社会交流提供素材,加强社会凝聚力。
3. 娱乐与放松:文学作为娱乐形式的一种,提供了人们逃离现实的渠道,带来放松和愉悦。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忘却烦恼、陶冶情操,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
文学作品也可作为休闲活动的选择,为个体提供放松和娱乐的机会。
4. 影响与启发: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和存在。
它们能够激发想象力,并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文学的价值与功能是多方面的,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解释:1. 拓展视野和想象力: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文化和社会,扩展我们的视野和想象力。
例如,阅读小说可以让我们进入作者创造的虚构世界,了解不同的人物、情节和背景,从而增加我们的阅历和体验。
2. 增强情感共鸣:文学作品可以触动我们的情感,使我们更深刻地体验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一篇优美的散文、一首动人的诗歌、一本描写爱情的小说,都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人生的不同方面。
3. 培养人文素养:文学作品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学习文学欣赏和批评的方法和技巧。
4. 传递价值观念:文学作品还可以传递作者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引导读者思考和探索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一些文学作品关注社会问题和伦理道德,可以引起我们对社会现实和人类生存的深思。
5. 塑造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助于我们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6. 娱乐和审美:文学作品可以带给我们娱乐和审美享受。
阅读小说、诗歌、戏剧等作品,可以让我们沉浸在美的艺术氛围中,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
7. 传承文化: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可以传承和弘扬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等重要信息,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总之,文学的价值与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和想象力,增强情感共鸣,培养人文素养,传递价值观念,塑造世界观和人生观,提供娱乐和审美享受,以及传承文化。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文学的价值与功能,积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第四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1、价值和价值观价值:一事物对主体的踊跃意义,即事物所拥有的可以知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价值观:人们对于价值实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论标准、评论原则和评论方法的看法的系统。
2、文学价值及其生成文学价值是指文学作品知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
作家和读者共同创建的:作家为文学价值的实现供给了基础,读者的阅读接受为使文学价值得以实现,所以,文学价值的生成包含两个方面,即,文学价值的创建和文学价值的实现。
3、文学价值的稳固性和不确立性文学价值既有客观的相对稳固性,又会跟着时代、环境的变迁以及阅读、责备者个人的阅读体验的不一样而表现出不一样的价值。
4、xx 古代文论中对文学价值的见解:“诗言志”、“以化整天下”、“兴观群怨“、“经国之大业”、“补察时政”与“泄导人情”、“抒愤”5、文学价值的多样性和主导价值一、文学价值的多样性两个方面: 1,文学作品自己价值的多样性(审美的、教育的、科学的、认识的);文学不一样门类致使的多样性(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2,读者接受中所显示的价值的多样性(时代、环境的变迁的原由、读者个人的识见、道德准则等)二、多样性价值中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比方审美、认识、教育、娱乐等价值,但作为一个整体看法,文学的主导价值就是一准时代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表现。
三、今世 xx 文学的主导性价值: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时期全部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时期全部文学活动的价值观的核心。
6、文学的 xx 价值① 文学的真:文学要经过符合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切情况、人生的真切面目、作家的真挚体验等表现出来,即,反应真切、表现真情、追求真谛。
② 文学的善:文学要反应出对生命的尊敬,对人性的健康发展的追求,对人类和平、幸福的神往,以及对人类与环境的和睦关系的珍惜等。
文学作为人类追求真谛的一种方式,必定要尊敬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惜人,“以人为本”,表现人文关心。
1. 诗歌创作是语言娱乐功能的一个例子诗歌概述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
“诗言志,歌咏言”(《尚书尧典》)“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
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
”(《汉书艺文志》)诗歌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孔子提倡“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
劳动者也重视诗的作用,“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我国历来强调“诗言志”。
言志的诗必须具有从思想感情上影响人和对人进行道德规范的力量。
“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艾青:《诗论》)诗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思想内容的集中性。
诗歌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表现。
“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
”(吴乔《围炉诗话》)诗歌思想内容的集中性主要体现在:它是通过创造意境(诗的形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
意境,就是内情与外景的水乳交融,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就是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力的富于诗味的艺术世界。
(二)表达方法的抒情性。
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样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毛诗序》)诗贵真情。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
”(别林斯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白居易)“诗的创作贵在自然流露。
诗的生成如像自然物的生存一般,不当掺以丝毫的矫揉造作。
我想新体诗的生命便在这里。
”(郭沫若)诗歌的抒情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抒情相比较,其表现特别强烈。
(三)语言形式的音乐性。
诗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毛诗序),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基本特点。
马克思说:“既然你用韵文写,你就应该把你的韵律安排得更艺术一些。
”鲁迅要求:“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
总之,诗的本质是:通过精心制作的语言,形象地表现独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从特殊中显示一般,使自我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
文学审美功能
文学的功能,指文学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各种作用。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是
为满足社会的一定需要而存在的,在这种社会需要中,即包含着文学的种种功能。
1、文学功能的整体性
文学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重新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除此之外除
了汇聚功能、益智功能、心理补偿功能等。
文学功能不是边缘化存有的单独个体,而是一
个相互扩散的整体,他对人的情感、理想、信念、道德、人格都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文学的认识功能
重新认识功能就是指文学具备协助人赢得社会和人生科学知识、增进对于人和社会的
认知的功能,他就是社会、历史和人性的百科全书,就是人赢得间接科学知识的主要渠道。
3、文学的教育功能
文学的教育功能就是指文学作品具备影响思想情感、净化心灵世界、进一步增强生活
勇气和信心的功能。
广义上来说,还包括文学所具备的政治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启蒙
运动和教化功能。
4、文学的审美功能
文学的审美功能,就是指文学具备沟通交流文学活动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美感和情感
市场需求,并使人赢得精神对于现实的打破进而同时实现审美理想,促进和推动个性和就
可以全面而民主自由的发展。
5、文学的娱乐功能
文学的娱乐功能所指的就是文学可以领略到人身心惬意和精神民主自由,可以使接受
者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欢乐美感。
文学的娱乐功能有多方面的含义,他是生理的满足,有着益智特点,并且最终指向高
雅的格调。
结合作品分析《红楼梦》的认识、教育、审美、娱乐功能,说明文学《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
作者往往只用了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活生生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形象“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对凤姐出场的描写;薛宝语言的圆滑事故知礼,林黛玉语言的尖酸刻薄人性。
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红楼梦》全篇弥漫着浓郁的诗词色彩,第一回的《题金陵十二权》;《好了歌》;《葬花词》;诗社里的诗歌对垒等。
作者曹雪芹能文会诗,工曲善画,博识独见,书中生花笔俯拾皆是。
诗文中无不揭示小说蕴意。
开头的一首《石上偶》“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表明作者创作《石头记》的缘由。
诗中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医世济时,被弃置世间,半生凉倒,一事无成,只好转而著书,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与成小说《红楼梦》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作诗人"的感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正是“伤心一首葬花词,似成真自不如。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疱续红丝?”内容美无论是情节跌宕起伏还是人物性格的丰富刻画,或错中复杂的内容吸引读者,或荒诞怪异吸引读者等等。
好的文学作品内容是价值之根,没有作为内容的依托,文学美是不存在的。
《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
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封建官惊家庭政治上的腐败,四大家族生活的穷奢极欲揭露封建家族必然衰萎。
以牺牲和压抑个性去迎合封建道德文化的悲剧。
小说中的薛宝就是一个典型的按照封建礼教规范自己言行的封建淑女,她为了达到人人喜欢的要求,不惜磨灭自身的各种人性的欲望。
文学的功能和作用文学的价值与功能是文学对人与社会的意义和作用的集中体现。
在历史和现实中,文学对于提升人的精神素质、满足人们文化需求并由此推动社会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充分认识文学的价值与功能,有助于深化对文学性质及其规律的认识。
文学的功能是指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一、文学的认识功能,是指文学具有帮助人获得社会和人生知识、加深对人和社会理解的功能。
文学是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百科全书”,是人们获得间接知识的重要渠道。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不仅要再现生活,而且要高于生活。
这就决定了文学的认识功能主要不在于探求客观真理,而在于用艺术的形式实现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把握。
就作家方面来说,文学的认识功能是通过作家在饱含情感的审美状态中进行文学创作来实现的。
就读者方面来说,文学的认识功能是通过读者的审美活动和获得的体验来实现的。
二、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指文学作品具有影响思想情感、净化心灵世界、增强生活勇气和信心的功能。
广义地讲,文学的教育功能还包括文学具有政治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启蒙和教化功能在内。
文学的教育功能,实质上就是一种提升和净化人的心灵的功能。
文学作品的任何教育功能都必须通过文学的审美和娱乐功能去实现。
文学的教育功能植根于文学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于文学反映和表现的对象本身具有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在于文学对生活的反映和表现中渗透着作家爱憎赞否等思想感情倾向,自然成为一种对读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指文学具有沟通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美感和情感需求,使人获得精神对现实的超越、实现审美理想,推动促进个性和才能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功能。
文学审美功能是由文学的审美本性决定的。
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文学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存在和发展的,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讲,审美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
在文学的各种功能中,文学的审美功能往往居于主导性的地位,一是因为审美功能实际上是文学实现其他功能的中介;二是审美功能又是个整体性的概念,它是文学各种功能协调统一的前提性条件。
第四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第四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1、价值和价值观价值: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价值观: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2、文学价值及其生成文学价值是指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
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作家为文学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基础,读者的阅读接受为使文学价值得以实现,因此,文学价值的生成包括两个方面,即,文学价值的创造和文学价值的实现。
3、文学价值的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文学价值既有客观的相对稳定性,又会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以及阅读、批评者个人的阅读体验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
4、中国古代文论中对文学价值的看法:“诗言志”、“以化成天下”、“兴观群怨“、“经国之大业”、“补察时政”与“泄导人情”、“抒愤”5、文学价值的多样性和主导价值一、文学价值的多样性两个方面: 1,文学作品本身价值的多样性(审美的、教育的、科学的、认识的);文学不同门类导致的多样性(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2,读者接受中所显示的价值的多样性(时代、环境的变迁的原因、读者个人的识见、道德准则等)二、多样性价值中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比如审美、认识、教育、娱乐等价值,但作为一个总体概念,文学的主导价值就是一定时代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
三、当代中国文学的主导性价值: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的价值观的核心。
6、文学的真善美价值①文学的真: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即,反映真实、表现真情、追求真理。
②文学的善:文学要反映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健康发展的追求,对人类和平、幸福的向往,以及对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的珍惜等。
文学作为人类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一定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功能。
它不仅承载着人类智慧与情感,也激发着人们的思考与想象力。
首先,文学具有审美价值。
文学作品通过优美的语言、精细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被其独特的风采所吸引,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与情感的共鸣。
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傲慢与偏见》等,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艺术性,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美。
其次,文学具有艺术功能。
文学作品是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体现,它通过艺术性的手法,表达着作家内心的世界与情感。
文学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让人重新思考生活、世界以及人性的问题。
作家的构思和创作过程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过程,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示,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的独特魅力。
再次,文学具有情感功能。
文学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人们感同身受地体验和感受作家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在其中一种程度上体验到作家的情感,增进对人性的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文学作品也能够成为人们心灵的寄托,帮助人们排解内心的压力和苦闷。
此外,文学还具有思想启迪与宣传教育的功能。
文学作品中常常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和主题,通过作品的描写和情节,作家可以传达自己对社会、人性、伦理等问题的思考和观点。
文学作品能够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道德的观念以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同时,文学也是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作品展示社会现象和问题,反映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最后,文学还具有娱乐功能。
文学作品是人们闲暇时消遣和娱乐的良好选择,它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乐趣。
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暂时摆脱现实生活的压力和烦恼,沉浸于作品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也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综上所述,文学具有审美价值、艺术功能、情感功能、思想启迪与宣传教育功能以及娱乐功能等多方面的价值与功能。
所谓文学的娱乐功能,也就是文学活动使人们获得快乐的效用。
鲁迅在世纪之初接受了西方文学观念后曾经指出:"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
"他强调的也正是文学等"美术"即艺术所包含的娱乐性。
我国的文学传统历来强调"文以载道",对文学娱乐功能的认识较多局限于小说、戏曲等非正宗样式的领域里。
现代文学的发展中,则长时期强调文艺的政治功利性,忽视、排斥乃至绝对否定文学艺术的娱乐功能。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文艺的娱乐功能才逐步受到正视和重视,昔日文学死板的面孔也变得和蔼可亲起来了。
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认识误区。
片面强调文学娱乐功能在生理层面上的实现快乐是一种心理现象,导致快乐产生的原因和获得快乐的途径是多样的。
由视觉、味觉、听觉等引起的生理快感,并非人类所独有,动物也有这种本能性的功能,只是这种快感本身并无社会内容。
而美感作为人类所特有的感觉,则伴随着丰富的社会内容,是一种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相联系的精神愉悦。
娱乐是人类在基本的生存和生产活动之外获取快乐的非功利性活动,它包括生理上获得快感,更主要是指心理上得到愉悦。
将娱乐仅仅归结为感性的消遣、感官的快乐,认为娱乐活动所满足的仅仅是一种低级的生理欲望,而不可能是高级的心理需要,是一种过于狭隘的认识。
我们不排除人类的某些娱乐方式或某些人的娱乐活动只局限于生理快感的层面上,但也不应该由此得出结论认为所有的文学作品的娱乐功能都只能或应该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更不能因此认同庸俗、丑陋甚至伤风败俗、扭曲人性的娱乐方式和趣味,而放弃提倡健康、高雅、完善人性的娱乐方式和趣味。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具有明显的娱乐功能,但毕竟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出现和存在的,是人类多种实践活动的一种。
它贯穿着人自由自觉的特性,应该与人的基本生存要求相符合,对社会人生的生存发展完善有益,达到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
因此,在文学活动中,娱乐性与理性、娱乐的个体性与社会性都不应是对立的,娱乐并不等于排斥理性的思考,也不等于排斥社会性的内容。
文学等艺术形式和其他娱乐一样,当然可以使人得到一定的感官的满足。
但这种感官的满足既可以引起人们思想的疲乏,也可以引起思想上的震撼和思考,关键在于作品有无深刻的思想性,在于作家写什么,怎样写。
在我们当前的文艺生产中,不少人热衷表现男欢女爱,突出乱伦、通奸、凶杀,津津乐道高级宾馆、海滨浴场、豪华别野墅,以此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和听觉,引起强烈的生理反应。
其目的当然和由此引起的商业效应相联系,但也和对娱乐功能的宣传误导不无关系,其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将文学的娱乐功能与教育功能孤立开来,对立起来有人认为过去文学发挥的主要是政治教化功能,现在应该主要是娱乐功能了。
这种看法有片面性。
文学的娱乐功能不是偶然的、外围的功能,也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功能。
它是文学的审美观照功能必然带来的普遍性效果之一,是文学多种功能的一种。
文学的社会功能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系统:第一个层次是审美观照功能,这是由文学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社会功能。
只有具备了这种基本性质和特点,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活动;也只有具备了这种功能的因素才成其为文学的社会功能。
第二个层次是由文学的审美观照功能而必须产生的其它一些社会功能,这主要包括认识、教育、娱乐和交际功能。
至于第三个层次,则是由第一、二两个层次派生出来的受到一定时空限制的文学功能。
例如:文学作为阶级斗争的武器的功能,文学作为宗教宣传的工具的功能等等。
在这个系统中,娱乐和教育都是由审美观照功能派生出来的功能。
如果将它们当作文学基本的功能,就可能导致忽视以至抹煞文学的自身特点,从而削弱文学的社会功能。
文艺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欧洲文艺史上一个长久争论的问题。
快感,教益,还是快感兼教益?三种答案都各有很多的拥护者。
应该说,还是后者较为符合一般情况。
正因为文学作品不可能不体现作者对世界人生的思考,所以文学作品也就不可能不对读者和观众产生思想的影响即发挥思想教育功能。
样板戏有娱乐功能,《戏说乾隆》一类所谓纯娱乐片也有思想教育功能。
虽然有个别的艺术样式或艺术作品基本不涉及思想性,例如杂技带给人们的基本上是纯技艺的欣赏。
但文学却是各种艺术中最具思想性的样式,试想如果抽掉文学作品中鲜活深厚的思想内容,完全消解它的思想性、社会性而只剩下娱乐性,其所能实现的娱乐功能的品位和价值也要大打折扣。
将文学的娱乐功能等同于一般娱乐活动打球是娱乐,打牌是娱乐,看戏是娱乐,看小说也是娱乐,各种娱乐形式所起的作用有一致的地方,即引起快乐,而且这种活动和人的具有明确功利性目的的活动有所区别,如在极度疲劳时睡觉、在饥火烧肠时饱餐,都可以获得极大的快乐,但一般并不将这些活动视为娱乐活动。
同时,在参与或观赏这些似乎摆脱现实、忘记一切的纯娱乐活动的过程中,人们也获得一定的自由享受的乐趣,并且也有可能获得对现实的某种超越性的体验。
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是在这些纯娱乐性的活动中,也完全可能包含审美的因素,娱乐和审美显然不是绝然对立的。
但是,各种娱乐活动在获得快感的性质、产生的作用等方面又有不同。
麻将、台球、扑克等纯娱乐活动带给人们生理上的刺激,但也很难说仅仅是生理上的快感。
整天坐着不动打麻将、甩扑克,生理上未必舒服,人们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的主要还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愉悦和振奋。
和上述纯娱乐活动不同的是,文学的乐趣主要在于通过审美得到自由享受与审美快感。
正如韦勒克所说:"文学给人的快感,并非从一系列可能使人快意的事物中随意选择出来的一种,而是一种'高级的快感',是从一种高级活动、即无所希求的冥思默想中取得的快感。
"从这一点来讲,文学和其他娱乐活动的娱乐功能并不能等同;文学的娱乐功能与审美功能也不能够完全等同,不能因为由审美而产生快乐,便认为审美即等于娱乐,文艺的本质特点就是娱乐性。
文学的这些娱乐功能并不能也不应该取代其它娱乐方式的作用。
因此也不应该要求文学和其他娱乐形式例如麻将、扑克发挥一样的娱乐功能。
这种要求是不适当的,也是不现实的。
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意识,就容易助长文学生产中的媚俗倾向。
片面强调文学创作活动的自娱功能忽视文学娱人的社会效果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文学界有人强调文学的自娱功能,视文学为作家的"游戏",所谓"玩文学",所谓"写作便是我的娱乐方式"之类的说法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
文学确实不但有娱人的功能,也有自娱的功能。
白居易曾经这样描述自己和诗友之间的关系:"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
"可见即使是在相当强调文学功利性的古人那里,写诗读诗也可以是一种娱乐;但是,作者写作自娱是个人的事情,写作与朋友互娱是个人之间的事情,外人往往不知道也难以置评;而多数作家的作品却不是只给自己或少数几个人看的,通常总发表或出版,要公众阅读、购买,要达到娱人的功效。
而自娱和娱人并不互相脱离,有什么样的自娱追求,自然会有什么样的娱人效果。
这样一来,自娱趣味的高低文野之分便不能不和娱人的社会效果连在一起。
不同受众的娱乐要求是不一样的。
娱乐的内涵本来就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就个人的娱乐兴趣而言它也是多层次多侧面的。
因此,文艺作品是否能够发挥娱乐功能,能够发挥何种娱乐功能,发挥多大的娱乐功能,不但取决于作品本身,而且取决于接受者的态度,即接受者如何看待作品、对待作品。
就社会群体而言,需求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交响乐的欣赏者和通俗音乐的追星族,都从各自的欣赏活动中得到乐趣。
街头巷尾的对弈者和高尔夫球的搏杀者,都从各自的参与中得到乐趣。
西方现代派文学和中国古典小说的读者,都一样从白纸黑字中欣赏到文学的奇光异彩。
但是,这些乐趣又都有明显的差异。
作者不应忽视读者趣味和要求的多样性而俯就低俗者,更不应该将自己的并不高尚健康的艺术趣味强加于读者。
毋需讳言,在克服多年来禁欲主义偏向的同时,生活中和文化上的享乐主义倾向正在我们的社会中滋长。
享乐主义将追求感官快乐作为人生的惟一价值目标,而文化上的享乐主义则将满足感官快乐视为文化的惟一功能和最高目标,将高级的、复杂的审美过程解释成为简单的、粗鄙的感官刺激和反应。
文学上对娱乐功能的种种片面认识,正适应了这种文化享乐主义发展的需要,妨碍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
中文期刊网回答:2005-03-15 06:48论小说的娱乐性2010-08-25 20:55娱乐性是小说文本意义外的一种重要构成属性,是小说进入社会流通领域的重要手段。
中国传统小说从发生到成熟,娱乐性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五四”新文学以后的现代小说在普遍意义上夸大了小说的社会教喻启蒙功能,娱乐性被放逐到了小说创作的边缘位置。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小说在娱乐性上的几次重大消长,构勒出中国小说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的历史进程和选择线路,并从文化大众化的方向上立论,提倡创作“雅俗共赏”的小说文本。
到今天为止,小说至少在三个层面上拥有它的现代审美形态,即小说的文学性、教育性和娱乐性,三者之间是有机联系的,或者说是互为依据的。
娱乐性并不属于小说的文本意义范畴,它只是小说文本意义的一种外延,属于小说的外部功能。
但其在小说中的构成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或者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在实际上制约着小说的生产和流通,乃至小说教喻作用的最终形成。
(一)娱乐性在小说中的作用首先,小说的娱乐性是小说大众文化功能的重要载体,小说的教育性是和娱乐性密切相联的,没有小说的娱乐性,那么小说的大众文化功能和教育启蒙作用将无从谈起。
晚清思想家梁启超把小说的社会作用概括为“熏、浸、刺、提”,即小说对读者的熏陶、默化、刺激、提升的作用,在这里,梁启超的着眼点是小说对社会的教育启蒙和大众文化功能,他看中的正是小说对社会大众的巨大娱乐作用,并认为传统社会的“状元宰相思想”、“佳人才子之思想”、“江湖盗贼之思想”都来自小说,徐念慈在他的《余之小说观》中也说:“小说者,文学中之以娱乐的,促社会之发展,深性情之刺激者也。
”可见小说对社会大众的教育,只有依附在娱乐性上才能最终进入社会并产生教喻影响。
其次,娱乐性是小说进入社会流通领域的重要手段,小说的娱乐性是读者和小说文本之间进行的一种互动的情感交流和对话时所产生的一种愉悦感,娱乐性最终体现为阅读主体和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流。
小说的生产流通必须依靠自身对阅读主体的取悦和诱俘才得以展开,单纯依赖小说的文学性是很难让读者产生阅读****的。
阅读主体的阅读期待必须由小说的娱乐性直接诱发,小说缺乏必要的娱乐性,读者群必然越来越少,小说将无法生存,也就失去了小说作为大众文学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