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XX届高考语文考点归纳复习教案:常见古诗意象例释
- 格式:doc
- 大小:18.15 KB
- 文档页数:7
2020 年高考语文复习案【古代诗歌中六大类意象分析】1.送别类意象 (或表达恋恋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想念)名称简析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其他依依之情交融在一同。
“柳”与“留”谐音,先人在送杨柳别之时,常常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其他深情,以致很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哪处?杨柳岸,晨风残月”等古代路旁设有亭子,供行旅暂停休憩或饯别送别。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长亭包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停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悲凉,对长亭晚”等“南浦”常见于南方水道送其他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有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中“与子交锋兮东行,送佳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浦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以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显然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加广泛,如唐朝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酒除调解愁绪以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同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酒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可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分离之情2.思乡类意象 (或表达对家乡的想念,或表达对亲人的惦念)名称简析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月亮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希望人长远,千里共婵娟。
”从优秀的祝福出发,写兄弟之情,境界豁达爽朗,语重心长,用深沉无底而又美好无量的自然境地领会人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天奋力飞回故巢的情形经常惹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所以诗人经常借鸿雁抒怀。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
诗人在抒发主观情感时,往往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这些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成了“意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而多个意象构成“意境”。
一、意象(景象)(一)意象的含义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寓意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的品质。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葱茏绿竹代表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格或象征隐士君子。
如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3.柳——“柳”者,“留”也。
柳枝依依,缠绵悱恻,古人常借柳抒发送别怀人的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分别时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杨柳依依的岸边,词人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是君子。
如宋代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歌颂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诗词鉴赏是高考常见的题型之一,也是考生感到难度大、失分多的一项,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对诗词中的意象蕴涵缺乏应有的正确理解,因此,为了帮助即将走入高考考场的考生,比较全面地掌握高考诗词鉴赏中常见意象的内涵,例举如下。
【月亮】是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在中学阶段就学过大量包含“月亮”的诗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
从中,不难看出古人是在望月思人,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情。
另外,婵娟也是代表姿态美好的意思,多用于形容女子。
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梅花】在诗歌中一般象征着高洁的人格,美好的事物。
如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卢梅坡的《雪梅》:“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张谓的《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旁傍溪桥”等。
【柳树】因为“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古代,特别是汉代以来,人们常常以折柳表达分离之意,并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愁。
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是送别的代表作品: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可奈何,只能暂时借杯酒来驱遣离愁。
既然不能挽回,那就好好保重身体。
除了死亡没有比分别更痛苦的了,春风就不要吝啬那长长的柳条,让分别的人们尽情地攀折吧!【松柏】在诗歌中常用来象征孤傲耐寒的品格。
如(东汉)刘桢的《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陈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于濆的《烧金曲》:“积土培枯根,自谓松柏坚”;刘禹锡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山浦的“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意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
附录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及寓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仙人掌欧·亨利一般而言,消沉的人最容易沉溺于对往事的回忆,而一个人能在脱手套这会儿功夫重温一下求婚的整个过程也不是什么难以置信的事情。
特里斯戴尔伫立在他单身公寓的桌子旁,做的正是此事。
桌子上放着一个红色的陶罐,里面栽着一株形状奇特的绿色植物。
它属于仙人掌的一种,长长的叶子宛如触手一般,微风拂来,不停地摇曳,似乎在向人招手致意。
特里斯戴尔慢慢地脱着手套,几个小时前发生的那令人揪心的一幕仍在他的脑海里闪现。
教堂里那一簇簇鲜花的芳香,丝丝缕缕,依稀可闻;宾客们彬彬有礼的低声交谈言犹在耳;而牧师那拖长语调的话语一直萦绕在他的耳边,挥之不去。
它宣告了一个无可挽回的事实:她与另一个男人结合了!这沉重的一击让他陷入绝望,但他仍想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失去她,又是怎么失去的。
他突然发现自己正面对着以前从未正视过的东西——一个潜藏在他内心深处,纯粹的、真实的自我。
他看到,以前穿在他身上那虚伪自负的华丽外衣如今破烂不堪,贻笑大方。
他看到,当她缓缓走过教堂的过道,走向圣坛,当那个男人牵着她的手时,她抬起头来凝望着新郎,目光里流露出的是幸福和安详。
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要被遗忘了。
这种目光,他也曾领略过,其中的意味,他自然心领神会。
他的自负已经崩溃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他们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一次也没有……可是,局面突然变得不可收拾。
几个月前发生的事件又在他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回放起来。
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往)高考语文答题的注意事项一、开考前5分钟1.发卷前,首先暗示自己:这只是一次平常测验!我自信,所以我成功!2.接到试卷,请不慌不忙地在规定处按要求写上姓名、填涂考号、贴好条形码,然后检查试卷、答题卡是否有缺漏、破损情况。
3.接下来快速浏览全卷,大体弄清试卷的板块结构、各种题型,此时切忌一边看题一边急着抢时间考虑答案,因为你不能指望哪道题可以一眼看出答案。
对于作文,无论是什么题型,无论是否熟悉,都不必深想,要相信自己一定有话可说,一定可以写好。
这样大体浏览一遍,心情就会慢慢放松,等到答卷铃响,就可集中精力答卷。
二、开考后前40分钟1.开考后首先集中精力完成客观选择题(10题),时间不少于30分钟,也不能多于40分钟。
做选择题力避两种倾向:一是一味抢时间、求速度(平时测验中有些同学就只用了20多分钟),这样势必导致审题不严,思考不周密,从而出现不应有的失误;二是速度过慢,太过谨慎小心,甚至反复徘徊不敢选。
其实这是没必要的,只要你明确考察意图,据熟点迁移,冷静比较,应该果断作决。
因为你必须着眼全局,保证完成全卷。
2.选择题审题要细,一定要看清选是还是选非,可以在题目的“正确”与“不正确”等这样一些字眼上加上着重号。
3.做选择题要有一次成功的意识,既注意考点设置,又要凭借语感,如有二选一时干扰性极强的情况,也一定要在认真辨析的前提下,定下一个预选答案,这时可在题号前打一个问号,以备做完后有针对性地检查。
4.选择题每做一题,必须在题号前写明答案,切忌在选项上打“√”,这样可能导致填涂失误;也不要选定一个便手忙脚乱在卡上填涂一个,这样会阻碍思维。
5.选择题全部做完后,便集中时间填涂答案,要注意:首先在所选答案的方框内一次性做好记号,如打小“√”,或者涂黑点,并按题号再一一核对无误,然后一次性按要求规范填涂。
三、开考后40--90分钟1.第四、五、六主观题应力争在50分钟内完成,即开考后一个半小时内要完成作文以外的所有试题。
高考复习专题:高考诗歌鉴赏诗词中的意象举隅高考复习专题:高考诗歌鉴赏诗词中的意象举隅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意象还体现了中国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审美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
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
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下面,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一、花草类1、花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表面写相逢的惊喜,实则感慨万千。
这固然体现在今与昔的对比中,也全浓缩在“落花时节〞这四个字里了。
想当年,歧王宅里、崔九堂前,杜甫和友人正值青春年华,意气风发,壮志凌云,大唐也正处于其全盛时期。
如今,诗人和友人历经时世艰难,流落江南,他们已经到了人生的“落花时节〞;大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江河日下日益衰微,也到了“落花时节〞.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恨一齐涌至心头,怎不感慨万千!(1)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高考语文诗歌意象知识点诗歌是语言的精髓,是一种通过节奏、韵律和形象来表达深层意义的文学形式。
在高考语文中,诗歌常常成为阅读理解和鉴赏题材之一,因此掌握诗歌意象知识点对于高考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诗人通过描写、形象和比喻等手法所创造出来的形象,用以表达复杂、抽象的思想感情。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元素,通过意象可以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内在意义。
二、诗歌意象的分类1.自然意象:自然景物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如山、水、花、草等。
自然意象常常被用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心境或者讽喻等。
例子: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里的山、河、海都是自然意象。
2.人物意象:人物是诗歌中另一个重要的意象,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表特征、内心情感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例子: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赋》中写到了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通过对他们的刻画,表达了乱世中人物的不同命运和处世哲学。
3.物象意象:物象是指具体的物体形象,通过描绘物象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例子:现代诗人顾城的《乡愁》中写到了“那古老的、熟透的、沉甸甸的、小孩子的夏天”,这里的夏天通过形容词的修饰,呈现出了童年迷失的感觉。
4.音象意象:音象是通过声音的描绘来创造出的意象,用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等。
例子: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伤逝》中写到了“窗外有低沉的欢送声”,这里的低沉的欢送声通过声音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死亡的悲哀。
三、诗歌意象的作用1.丰富意境:诗歌意象透过色彩、声音、形状等形象描写,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更多的美感和情感。
2.凝练思想:意象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少量的形象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使诗歌更加深入人心。
3.增强表现力:诗歌中的意象可以通过形象和比喻等手法,使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得到直观的表达,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四、如何理解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意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考虑上下文:理解意象首先要考虑上下文,通过分析诗歌中其他的描写和情感表达,从而把握诗歌意境。
高考语文古诗词基础知识及意象汇总高考语文要想考出好成绩,平时就要好好积累!我为大家提供高考语文古诗词基础知识及意象汇总,大家自己总结一遍的话就更完美了。
高考语文古诗词基础知识及意象汇总一、诗歌分类体裁――――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写作风格――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二、常用鉴赏术语表达方式――抒情、描写(人、物、景)、叙述、议论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表现手法――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绘景角度――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三、常考意境(主旨)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壮美(豪放雄浑阔大、高山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优美(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时、玲珑婉约凄恻)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四、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
高考语文古诗词《自然类》常见意象解读
水水柔和清冷,常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水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用以喻愁。
如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月月圆象征着人的团圆,月缺象征着不圆满的分离,故“月”有思乡之意,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又因月色银白,冷色调倍添凄凉,故又有怀人之感、苍凉之意,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月千年不变高悬夜空,而人寿命短暂,故月又有永恒之感,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云烟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烟一般象征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如柳永《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
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
”。
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5.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XX届高考语文考点归纳复习教案:常见
古诗意象例释
附录七常见古诗意象例释
.植物类
菊花:品格坚强的斗士;气质清高的雅士;孤芳自赏的文人。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不愿同流合污的冰清玉洁的品质。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树:坚强、正直、高洁的品质;孤直耐寒的品格。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梧桐:凄凉悲伤之愁情。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柳树:表送别、留恋之情;伤感春天的美好;寄托依依惜别之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柳”多种于檐前
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灞桥折柳”为送别典故;《折杨柳》曲子为送别之曲。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芳草:喻离恨思亲之情;表达生命力强、生生不息的意思;荒凉、偏僻之处的草则暗含身份、地位的卑微之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2.动物类
燕: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
①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②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③表现世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⑤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杜鹃:凄凉、哀伤的爱国、思亲、思乡、思归之情。
典故“望帝啼鹃”,表忠贞爱国之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鹧鸪鸟: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寒蝉:气氛悲凉之景、凄惨别离之情;喻指高洁的人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表达羁旅的愁思。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枯藤老树昏鸦。
猿啼:是哀愁凄厉的,象征着一种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的悲愁感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3.自然景物类
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或邪恶黑暗势力。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冰雪: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光明磊落的心性。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月亮:思亲、思乡之愁。
人生的圆满、缺憾。
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
其别称有: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水: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来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人文类
宫阙、山林:表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受到重用的象征。
所谓“山林”则是指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的代称。
船:漂泊之感;依据庄子“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还兼有“自由”之意。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关山、大漠、羌笛、琵琶、胡笳、胡杨:为边塞特有之物,表怨战、思乡或渴望建功立业之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南浦:水边的送别之所。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琴瑟:喻夫妇和谐的感情或兄弟朋友的情谊。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投笔: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长城:喻指守边的将领。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楼兰”指建功立业。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尺素:用作书信的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