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4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陈超波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13 页。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探索活动过程,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要素名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理解长方体的棱和面的特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纸盒。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平面图形,现在老师考考你们,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吗?课件出示学生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
师:太棒了!掌声送给他。
我们把这些图形统称为平面图形。
师:除了平面图形以外,我们还认识了很多立体图形。
谁来说说,我们认识过什么立体图形?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
生2:还有圆柱体。
师:不错。
现在老师考考你们,你们能从这些立体图形当中很快地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吗?课件出示各种立体图形,学生从中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太棒了!掌声送给他!以前呀,我们只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初步的认识。
今天,同学们想不想对它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评析】学生在一年级就直观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第一学段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本节课要让学生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在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上是一次飞跃。
教师在这里设计了回忆平面图形和在立体图形中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活动,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由浅入深,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1.从实物到图形,初步了解面、棱、顶点。
师:同学们想一下,在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呢?生1:牙膏盒。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引入师:同砚们照过像吗?你们的相片都放在什么地方呢?生:夹在相册里。
师:同砚们想一想,你的相片可以被夹在相册里,那你这个实实在在的人能夹在相册里吗?生1:因为人太胖了,太大了。
生2:因为像片上的人是在一个平面上的,而实实在在的人有厚度,占有较大空间,所以不能夹在相册里。
师:刚才这位同砚说的好,这是因为相片上的人是平面的,而实实在在的人是立体的。
(板书:平面、立体)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等都是平面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都是立体图形。
师:我们这一节课就来进一步学习长方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明白评析:用相片上的人和实实在在的人作比较,来展现平面和立体的不同,自然而有新意,使学生能够初步意识到平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
(二)新授1、传授长方形的特性。
(1) 举例师:在平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多不多?谁能举几个例子?生1:牙膏盒、冰箱、音响。
生2:一幢大楼、电脑主机。
(2)制作师:同砚们能不能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呢?你们准备用什么质料来做呢?生1:橡皮泥。
生2:萝卜。
生3:梨。
生4:土豆。
生5:拆开的纸盒。
师:老师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小组互相合作来制作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看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标准。
(小组合作制作长方体形状的物体,西席巡视。
)(3)评价师:老师收集了几个小组制作的长方体模型,同砚们觉得他们制作得怎么样?生1:我觉得用橡皮泥做的那一个角不尖。
生2:用梨做的那一个的边不直,有的地方凹下去了。
生3:用土豆做的那一个面不平。
师:其他小组做得怎么样呢?每个小组也对自己的作品自我评价一下。
评析:此处让学生用多种质料制作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特殊投入。
议决制作和互相评价,可以看出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初步感知到长方体的特性,这为学生下面的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础。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人教版新课标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由线到形,由形到体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认识它吗?<课件出示一条线段>生:线段师: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看<课件出示4条线段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师:谁能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一个长方形。
师:谁能说的更完整一些?生:4条线段组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4条线段,是吗?我们把首尾相接的连接方式称为“围成”。
你能完整的说一说吗?生:4条线段围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长方形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我们可以称它为一个面。
师:请同学们继续往下看。
你又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6个面围成一个长方体>生:4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组成了一个长方体。
师:刚才我们说了首尾相接的这种连接方式叫······?生:4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围成了一个长方体。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
师:真棒!这是一个立体图形,前面我们已经对长方体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2、举例生活中的长方体生1:喝奶的盒子生2:牙膏盒师:像我们这样说下去能说的完吗?生:不能师:看来长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是吗?生:是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看一看,在这些图片上面你能找到长方体的影子吗?<课件出示生活中的长方体,加入背景音乐>师:你看到长方体了吗?生:看到了3、导入新课师:我们看,这些物体的大小一样吗?生:不一样师:而且它们的形状也不是完全相同,可它们都是长方体,那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阅读教材,独立探究师: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习材料,认真阅读上面的内容,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画下来,如果有不明白的用“?”作个标记。
最后完成2、3两个问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课堂实录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0—42 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唱生日歌师:同学们,我常听咱们班的音乐老师周老师夸咱们班唱歌好听。
咱们唱一首给在座的老师听,好吗?师:听,这儿(师放《生日歌》,并和学生一起唱)生:好师:听,这儿(师放《生日歌》,并和学生一起唱)师:嗯,果实名不虚传,唱得真好听。
2、讲故事——老虎分蛋糕师:刚才呀,老师听你们唱生日歌的时候,想起了一个故事.(出示课件)这一天呀,是老虎森森和林林的生日。
老虎妈妈给它买了两个非常漂亮蛋糕。
看,这是一个正方体蛋糕,这是一个长方体蛋糕,可是他们俩却吵了起来。
森森说:“你的蛋糕大!”林林却说:“你的大!”就这样,他俩越吵越凶,连老虎妈妈都没有办法了。
师:到底谁的蛋糕大呢?你有办法帮他们解决一下吗?生:称一称....师:这个办法不错。
用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体积单位。
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把它们切成体积是1 立方厘米的小蛋糕,看谁的蛋糕含的小蛋糕多?谁的就大?师:这个办法好。
我们来切一切吧。
(课件)把他们切成体积是1 立方厘米的小蛋糕。
现在,(让学生思考)看一看,谁的蛋糕大?生:一样大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生:这两块蛋糕所含小蛋糕的个数都是8.师:观察的真仔细。
3、导入课题师:蛋糕可以切,要求冰箱的体积(课件出示冰箱),还能把冰箱切开吗?生:(齐)不能。
师:这就是需要我们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了,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潍坊市潍城区永安路小学高玉敏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人教版)20~21页例1、2及练习五1~3题.二、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讨论、探索、动手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3、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过程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点、线、面的有关知识,现在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演示)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几条线段围成一个平面,(长方形变成长方体)问:这还是一个平面图形吗?像这样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
如:(演示)这些都是立体图形,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形状叫长方体。
你知道上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吗?对!它们都是形状不同的长方体。
想一想,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揭题: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长方体,要根据它的特征来判断。
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 新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仔细观察一下,用手摸一摸,平平的是长方体的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1、自己独立思考一下,它的面、棱、顶点各有多少个?怎样数才不会漏数?都有什么特征?2、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组内的其他成员,并把你们共同的结论记录下来。
3、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
(展示台)画一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体,你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能试着把你看到的长方体画出来吗?(展示台)老师也画出了一个长方体,咱们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它的面、棱、顶点好吗?(演示:6个面前、后、左、右、上、下面的名称按顺序数一数6个面展开图6个面棱小结面、棱、顶点的个数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边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讲解:由于摆放位置的不同,长方体的长、宽、高也有所不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五篇模版)第一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包装盒上的数学,导入新课(5分钟)1、师:同学们,先让我们走进生活,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数学。
(课件播放)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包装盒,这样的包装盒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
其实,在包装盒上就有数学知识,同学们想想看,这上面有哪些数学知识呢?生:提出有关图形、面积等的问题。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是本节课我们就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基本的“图形问题”开始研究!大家请看,这几个包装盒是什么形状的呢?(出示课件)生:长方体,正方体师:现在我沿着这些物体的外沿给它“画个像”,然后把它藏起来,就得到了这样的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3、师:要想研究立体图形,我们还得借助手中的实物来研究,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学具摸一摸,然后用手指沿外沿滑动“画个像”,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不能想象出这个立体图形的样子呢?(生活动)4、师:好了同学们,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刚才摸到了什么?生:说一说,同时(课件展示:面、棱、顶点的形成过程)在数学上给出专门的名字并板书。
(板书:面、棱、顶点)(简单介绍面、棱和顶点)二、循序渐进,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第一篇: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济南市机场小学刘永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知道我姓什么吗?生:刘。
师:怎么称呼我?生:刘老师。
师:你们欢迎我吗?生:欢迎。
师:怎么欢迎?生:鼓掌。
师:同学们,鼓掌有很多学问呢。
师:手掌相对,(演示)有上下相对,还有左右相对。
师:双手交叉,这样能鼓掌吗?(不能)师:这叫前后相对。
相对是一种位置关系。
十根手指插在一起也是一种位置关系。
生:相交。
师:相对和相交是非常重要的两种位置关系,今天的课堂我们就会涉及到。
师:上课。
一、复习旧知1、由线到形,由形到体师:请看大屏幕。
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一个点)生:点。
师:再看。
(课件出示连点成线的过程)生:线。
师:你有什么发现?生:连点成线。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直线,在直线上截取两点,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生:线段。
师:再看,有几条线段啊?生:4条。
(课件出示 4条线段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生:4条线段组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我们把首尾相接的连接方式称为“围成”。
你能完整的说一说吗?生:4条线段围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长方形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我们可以称它为一个面。
师:请同学们继续往下看。
你又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6个面围成一个长方体)师:这叫围线成面。
(课件出示6个面围成一个长方体)生:6个长方形组成了一个长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价值。
3、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对知识进行内化。
4、培养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一、情境引入。
1、师: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请欣赏一组图片。
2、师: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生:文具盒。
生:我家的冰箱和衣柜。
生:砌墙用的砖。
3、师:既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的关系这么密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小世界吧。
(揭示课题,引入新课)4、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师:看来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很多,那你们对长方体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长方体有6个面。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摸一摸它的面。
(生摸)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体,请位同学上来数一数它的面。
(生数)师:我们通常把正对着我们的面叫前面,和它相对的面叫……(师指,学生依次说出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师:请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看看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生:3个。
师:你的眼力真好!现在请你说说你看到的是哪三个面?生:上面、左面、前面。
师:(请另一学生)你呢?生:上面、前面、右面。
师:所以我们在画长方体直观图的时候,通常把能看到的三个面用实线来表示(点击课件,显示实线表示的长方体直观图),看不到的三个面用虚线来表示(点击课件显示长方体直观图)。
师:你们对长方体还有哪些了解?生:边,长方体有12条边。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体的边。
(生摸)师:这位同学所说的边,我们在数学上叫做棱,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课件演示长方体直观图中的棱并显示棱的概念)。
师:对于长方体,你还知道什么?生:角;长方体有8个角。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体的角。
(生摸)师:这位同学所说的角,你们知道在数学上叫什么吗?生:顶点。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设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所以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亲自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空间观念。
为后面学习表面积和体积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我的设想是通过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亲手摆弄实物或图形,运用电脑课件来重点展示图形的面、棱、顶点的特点,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学生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
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
比如:(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学生举例)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评析:用学生熟悉的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充分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设计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最新资料推荐------------------------------------------------------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这屏幕上除了老师的信息之外,你还看见些什么?(屏幕上有 7 个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生:长方体和正方体师:为什么这些图形是长方体,而这些不是呢?生:(不能用语言来形容)师:说明他们有一些特有的特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探究: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师(出示土豆):同学们,这是什么呀?(土豆),这是我从市场上买来的土豆,可不是让你们吃的瘦哈,(生笑),是让你们切忽的。
请大家按照老师的要求竿(课件演示切土豆的方法),把土豆从上往下切,切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生切土豆,老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师:请同学们凹摸一摸切下来的面,这是什嚅么样的面?(平平的面),现在请大家把这个平面朝下滑,竖着再切一刀(师课件演赝示)。
(生切土豆,老师敦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师:1 / 9切了第二刀,有什么变踪化?生:出现了两个面。
生:出现了这个(生用手摸纫棱)。
生:(补充)这个⑥ 叫做棱。
师:(追问)这消条棱是怎么形成的呢?生桀:是这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师(演示):现在我们把刚诫才切的这个面朝下,竖着方攸向切下去,这一次非常关键慑哟,切错了就没有机会了哈跋。
(生切土豆,老师巡视皤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师盍:请大家仔细观察,切了第款三刀,出现了三个面,三条圆棱,而且这三条棱相交于一幡点,我们把这个点就叫做顶曩点。
如果我们用这个方法再脒切,(ppt 演示),就切慨出了一个长方体,那长方体俎有几个面呢?几条棱,几个咒顶点呢?请大家拿出长方体┟ 数数。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教材下册85—88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式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
教学难点:
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师: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课件。
生:直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问题质疑(5分钟)
出示问题生成单:
(1)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哪些?你知道他们的哪些知识?
(找两名学生说一说)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一般是从图形的特点、周长、面积等方面来学习的。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找两名同学说一说)
师:我看同学们带来了一些举起来给我看一看,(生举)我也带来了一些,快看,我的小筐一点空都没有了,像长方体、正方体这样占据空间的图形叫立体
(3)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生:特点、面积、周长、体积……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我们先看长方体(板书:长方体)
二、问题探究(10分钟)
1.自主学习,初步探究
师:拿着你的长方体学具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面、棱、顶点(指一指)
师: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们一起来切萝卜,仔细观察:切一下就形成了面,换个方向接着切,面与面相交就出现了棱,换个方向再接着切,棱相交就出现了顶点。
(完成板书:面棱顶点)
2. 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师:我建议大家发挥小组的力量,把你发现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及时汇报给组长,组长做好汇总和记录。
三、解疑分享(10分钟)
1.共同释疑
(1)长方体的面
师:观察长方体的面,你们组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其他组认真听,及时补充。
生:①它有6个面②每个面是长方形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把大家的发现梳理一下(看课件)
(2)长方体的棱
观察长方体的棱,你们组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其他组认真听,及时补充。
①长方体有12条棱
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用课件小结棱的特点
(3)长方体的顶点
观察长方体的棱,你们组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其他组认真听,及时补
长方体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不同
师小结:
通过观察得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老师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师指生说。
(变换摆放的方位)
师:刚刚这条棱的长度是这个长方体的长,怎么现在却变成它的高了呢?
生:放的位置不一样了
师:也就是说长方体的长、宽、高是随着摆放的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我们把水平方向的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前后方向的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宽,竖直方向的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高。
2.小结提升
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这是长方体吗?这个特殊的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生: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有8条棱相等。
师:我们用表格把我们的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出示课件:长方体面的特征、棱的特征、顶点的特征)
四、思维拓展(8分钟)
1.自主学习正方体的特征
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自主学习。
②全班交流,说出你们观察讨论的结果,最后将学生的发言归纳在表中。
(完成板书)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
(课件出示表格)
得出结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用集合图来圈一圈)
五、课末检测(7分钟)
1.课件出示检测题
2.即时反馈,查漏补缺。
3.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合作情况等方面的收获。
)
结束语:我发现咱班的同学特别的会学习,希望你们继续保持这种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6个面6个
12条棱12条
8个顶点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