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 格式:pdf
- 大小:162.19 KB
- 文档页数:2
小儿疝气术后,怎样护理及相关注意事项小儿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只有加强治疗和护理才能够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关于小儿疝气及其术后的护理知识吧。
一、小儿疝气概述(一)小儿疝气的基本知识小儿疝气指的是人体内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且通过先/后天形成的薄弱点、孔隙或缺损进入到另一部位,主要包括腹股沟疝、先天性膈疝以及脐疝等类型。
其中腹股沟疝又包括斜疝与直疝,但直疝相对少见,会导致患儿出现腹痛、频繁呕吐以及哭闹不止等症状;先天性膈疝是由先天性缺损造成的,会导致部分腹腔脏器会穿过膈肌进入到胸腔中,继而导致患儿出现心慌、气急、呼吸困难、反复肺炎、腹痛、呕吐等症状;脐疝指的是腹腔内组织通过脐环突出形成柔软的肿块,会导致患儿出现呕吐以及剧烈腹痛等症状。
从实际情况来看,若小孩经常哭闹、慢性咳嗽或剧烈咳嗽、长期便秘、剧烈运动就可能会引发疝气。
如果小孩出现异常情况就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即通过X线检查、超声检查等手段判断是否存在疝气并分析是哪种类型的疝气。
(二)小儿疝气的手术方式手术是治疗小儿疝气的关键手段,包括多种方式。
第一,腹股沟斜疝手术。
小儿腹股沟疝的自愈可能性较低,只能通过手术进行根治。
而当前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式有传统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等,其中传统开放手术又包括腹股沟管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术,主要目的是结扎腹内脏器进入疝囊的通道,而腹腔镜手术是常用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不会遗漏隐性疝等优势。
第二,先天性膈疝手术。
若小儿属于先天性膈疝就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将胸腔内的腹腔器官放回腹内并闭合膈肌上的缺损孔洞。
第三,脐疝手术。
一般情况下,脐疝都优先通过保守方式进行治疗。
但如果小儿超过2岁且脐环直径在1.5cm以上或小儿超过5岁且脐环没有闭合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即通过梅式手术法或儿童脐疝手术进行治疗。
二、小儿疝气术后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在完成手术后需要将患儿送至病房并将患儿放置在病床上。
手术发现: 左侧腹股沟内环口处均见约1.5cm大小疝环口与腹股沟管相通,疝内容物已回纳;右侧隐匿疝,结肠充血水肿,腹腔内少量积液,。
手术步骤:
1.患者仰卧位,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
2.开放建立气腹,植入腹腔镜电视操作系统,术中探查如手术发现。
3.于内环口腹腔侧0.5cm处用腹腔镜修补针引入7号丝线,于腹膜前间隙环形绕疝囊颈一周,,排出疝囊内气体后收紧丝线结扎,高位结扎疝囊。
4.检查结扎良好,无活动性出血及血肿,清点器械无误,缝合脐旁伤口白线及皮下,对合皮肤,无菌包扎。
术后安返病房。
腹腔镜微创手术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相关学科的融合为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加上医生越来越娴熟的操作,使得许多过去的开放性手术现在已被腔内手术取而代之,大大增加了手术选择机会。
后腹腔镜手术传统方法是在病人腰部作三个1厘米的小切口,各插入一个叫做"trocar"的管道状工作通道,以后一切操作均通过这三个管道进行;再用特制的加长手术器械在电视监视下完成与开放手术同样的步骤,达到同样的手术效果。
目录两孔法后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是创伤很小,仅需2个小口,瘢痕很小,这一点对年轻人及爱美的女性来说更值得注意。
第二,手术为单刀直入的进入,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至最低,术后发生粘连的机会变小。
第三,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明显减轻。
第四,住院天数较少,有的只要2-3天即可出院,7天即可完全恢复健康并投入工作,从而使患者负担费用大大减少,同时医院病床周转率加快。
两孔法后腹腔镜及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目前可以用于下列泌尿外科治疗中,如肾囊肿切除术、隐睾的睾丸引降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等。
二、哪些手术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深受患者的欢迎,尤其是术后瘢痕小、又符合美学要求,青年病人更乐意接受,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的总趋势和追求目标。
目前,腹腔镜手术的金标准是胆囊切除术,一般地说,大部分普通外科的手术,腹腔镜手术都能完成。
如阑尾切除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疝气修补术、结肠切除术、脾切除术、肾上腺切除术,还有卵巢囊肿摘除、宫外孕、子宫切除等,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腹腔镜医生操作水平的提高,几乎所有的外科手术都能采用这种手术。
三、如何使用腹腔镜进行手术?腹腔镜到底是什么呢?专家介绍,它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
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将腹腔镜镜头(直径为3-10mm)插入腹腔内,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
疝气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疝气手术一般为择期手术,手术时机要合适,才能有效规避手术禁忌症。
对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长期咳嗽、手术部位皮肤感染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都要暂停手术,术前加大对患者基本情况的排查。
术后也要注意控制不能过量活动,维持大便通畅,摄入易消化食物,能预防术后发生便秘,避免用力过度使腹腔压力过大,导致疝气再次复发。
以下对疝气术前、术后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疝气术前注意事项疝气在实施腹腔镜疝修补术以前,对患者的血压、血糖等水平变化进行监测,控制各项指标正常范围,术前一晚禁食水,术后2周戒烟。
术前完成心电图、胸部X光等检查,术前使用药物要谨慎选择,避免发生感染。
疝气虽然具有自愈性,可是患者如果年龄过大,病情严重,就要及时安排手术治疗,临床最常见的是腹腔镜疝修补术,做好术前准备,了解术前注意事项。
对患者血压值、血糖值进行监测,尤其是老年疝气患者在术前加强对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变化观察,控制正常范围内,才能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预防发生意外。
一般高压控制<160mmHg,低压控制<100mmHg,空腹血糖控制<11.3mmol/L。
术前禁食,术前晚上8点后禁食,手术当日晨起后不可饮水,确保空腹下接受全身麻醉。
术前2周开始戒烟,预防抽烟引起咳嗽、咳喘等症状,对手术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术前安排患者接受多个项目检查,完成心电图、X光等检查,预防术中出血过多。
血常规检测可以检测出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患者自身合并气管、支气管炎等疾病时,要提前使用抗炎药,消除炎症,确保手术效果。
术前一周谨慎用药,对阿司匹林等药物要避免服用。
疝气术后注意事项疝气术后在患者麻醉药效消除以后,恢复下床适量活动,一般术后6-8h可下床活动。
对患者术区上方放置500g盐袋,实现加压操作,能有效预防血肿发生。
术后1-2日可以出院,术后1周回院进行复查。
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要注意休息至少1周时间,针对患者个体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例如:骑行、散步等运动方式。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配合(器械护士配合)胆囊为一梨状器官,分为底,体,颈和胆囊管4部分。
胆囊位于肝的脏面,其表面为脏腹膜所覆盖,是左,右肝叶的标志性分界点。
胆囊颈上部囊性膨大的部位称为Hartmann袋,胆囊结石易在此带留。
胆囊管是由胆囊颈延伸而成,多锐角汇入肝总管的右侧壁,但也常出现解剖学上的变异。
胆囊三角(Calot三角)是由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是由胆管动脉穿行,是胆道手术易发生误伤的区域。
胆囊管与肝总管相汇处夹角的上方的胆囊淋巴结是术中寻找胆囊动脉和胆囊管的重要标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用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疾病,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特点。
在胆囊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越来越普及的趋势。
(一)手术用物准备1.常规布类手术盆、治疗巾、手术衣、剖口单、桌单。
2.手术器械腹腔镜普通器械、腹腔镜特殊器械。
3.一次性用物(1)常规物品:仪器防菌隔离罩1个、纱布5张、纱球5个、一次性安尔碘棉签1袋、灯罩1_-_(2)特殊物品:钛夹、结扎钉或生物可吸收夹、1-0抗菌薇乔、标本取出袋。
(二)体位采取头高脚低位:(1)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中线,头部垫一软枕,双侧膝部用束脚带固定。
(2)建立静脉通道侧上肢外展平放于搁手架上,另一侧上肢使用中单包裹、保护固定。
(3)电凝器负极板贴于患者体毛较少、肌肉丰富、血运丰富,靠近手术区域处。
(4)头架横放于床头。
(5)打孔成功后,采用头高足低30°,左倾斜10—15°。
(三)铺台配合1.消毒液:碘伏524541524152412541522414411414、2.消毒范围:上至胸骨上窝,下至耻骨联合。
左至腋前线,右至腋后线。
3.治疗巾4张铺切口,并显露脐部、剑突和右侧肋缘。
4.口单和桌单,桌单覆盖托盘。
(四)手术配合1.特殊物品准备:连接用物:连接并固定冷光源、气腹管、电凝线、摄像头(用仪器防菌隔离罩包裹)、腹腔镜镜头。
2.建立人工气腹:递尖刀切开皮肤和皮下后,将气腹针刺入腹腔,向腹腔内注入CO2。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护理教学查房查房目的:1•掌握阑尾的局部解剖。
2.掌握“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一一洗手护士配合要点。
3.掌握"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一一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4.掌握“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查房重点:1•阑尾的局部解剖。
2.“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一一洗手护士配合要点。
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一一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4.“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思考题:1.试述阑尾的在腹腔内的解剖位置。
2.阑尾的血液供应有哪些?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有哪些?护士长:各位同事,下午好!今天,我们进行一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配合进行护理查房,请大家结合手术病历一起复习阑尾的局部解剖,熟悉手术步骤,重点掌握手术配合及专科护理新知识,以提高该类手术护理配合质量。
下面请洗手护士汇报病历。
洗手护士:汇报病历资料患者张某,女性,38岁,诊新:急性阑尾炎。
因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发热1天于20XX年5月6日收入院。
入院体查:T38.8C,P88次1分,R18次1分,BP120∕7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神志清醒,呼吸平稳,语声乏力;全身皮肤及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增大。
外科检查: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及胆囊未触及,Murphy征阴性,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轻度腹肌紧张,无板状腹,肠鸣音亢进。
辅助检查:白细胞16.83X101,中性粒细胞88.11%,红细胞4.1XIO2/L,血红蛋白120g/Lo 施行手术:于当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二护士长:好的。
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普外科急腹症之一,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阑尾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护士A:急性阑尾炎的病因主要包括:①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
造成阻塞的常见原因有淋巴组织明显增生、粪石、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阑尾的解剖结构异常,如管腔细长,开口狭小,系膜短致阑尾卷曲也可引起阑尾管腔阻塞导致阑尾炎。
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及肝总管空肠吻合术手术护理配合施葭洵【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根治胆总管囊肿手术的配合要点。
[方法]对2011年6月—2015年12月37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 Roux y 吻合术的手术配合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7例均完全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无中转开腹。
术后近期无胆瘘、肠瘘等并发症,术后6 d~8 d 出院,手术时间3 h~4 h。
[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效果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作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术式,术中的精心配合能缩短手术时间、防止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6(014)027【总页数】2页(P2856-2857)【关键词】胆总管囊肿;腹腔镜;Rouxy吻合术;儿童【作者】施葭洵【作者单位】215003,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园区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小儿常见的胆道发育畸形。
胆总管囊肿彻底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标准术式。
然而开腹手术切口长,创伤大,并发症多,影响患儿的术后恢复。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1995年Farello等首次报告腹腔镜下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1],之后在世界各地许多医院陆续开展了这种手术。
2002年王锋等[2]报告国内首宗病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但由于该种手术难度较大,开展并不普及。
自2011年来本院为3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经腹腔镜辅助下胆道造影后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37例患儿,其中男10例,女27例;年龄2个月至15岁(49.8个月± 28.6个月)。
临床表现间断性上腹痛17例;恶心、呕吐11例;黄疸、白陶土样大便6例;腹部肿块1例;产检发现1例。
腹腔镜手术设备及器械的正确使用和保养腹腔镜手术是一类高度器械及设备依赖性的手术操作,与普通器械相比,腹腔镜手术器械及设备在使用与保养上有着更高的要求。
为使手术顺利开展、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延长器械及设备的使用寿命,本文着重介绍了腹腔镜手术设备及器械正确使用的操作要点以及保管保养措施。
标签:腹腔镜;使用;保养腹腔镜设备是将现代电子、光学、器械融为一体的精密仪器,手术是在密闭的体腔内,医生借助于监视屏幕上的图像进行操作的。
因此要成功地进行腹腔镜手术,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除术者的技术水平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手术设备及器械的质量和性能。
腹腔镜设备多为进口配套装置,价格昂贵,维修难度大,修理费用高,正确使用及良好的保养极其重要。
我院于2004年7月购入奥林巴斯腹腔镜设备一套,现将其正确使用及保养方法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我院自开展腹腔镜手术3年多来实施了400余例手术,手术种类分别为普外科213例,其中,胆囊切除术203例、胃穿孔修补术3例、阑尾切除术3例、膈疝修补术4例;泌尿外科手术115例,分别为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15例、经腹膜后肾上腺切除术12例、肾囊肿去顶术8例、肾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手术)、应用腹腔镜设备中的摄像成像系统及高频电刀进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78例;妇科手术95例,分别为卵巢肿瘤剥离术37例、输卵管及盆腔粘连分离松解术46例、多囊卵巢电凝打孔术5例、子宫肌瘤剔除术7例。
所实施的400余例手术无一例因设备仪器问题而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2 腹腔镜设备及器械的正确使用2.1 设备的准备和摆放位置腹腔镜设备由五大系统构成,分别为影像系统、光源系统、人工气腹系统、高频电刀系统以及手术器械。
手术时各种仪器设备的准备和摆放位置将影响手术者的操作,因此手术前应按手术要求准备好术中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和物品,正确摆放位置。
腹腔镜专用架上层放置监视器;第二层放置图象处理系统;第三层放置冷光源;第四层放置CO2气腹机;第五层放置高频电刀;腹腔镜专用架及另备一台监视器的位置,以便于手术操作及满足手术医生的视野为原则,按手术部位的不同放置于相应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