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薄膜蒸发实验、吸收实验

薄膜蒸发实验、吸收实验

薄膜蒸发实验、吸收实验
薄膜蒸发实验、吸收实验

实验九 薄膜蒸发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管升膜蒸发器的结构和流型。 2.观察在垂直管内汽液两相的流型。

3.掌握不同流型下的对流传热系数及蒸汽的干度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垂直管内汽液两相的流型一般可分为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以及环 状流。泡状流是指在液相中有近似均匀分散的小气泡的流动;弹状流是指大 多数气体是以较大的枪弹形气泡存在并流动,在弹性泡与管壁之间以及两个 弹性泡之间的液层中充满了小气泡;搅拌流是弹状流的发展,枪弹形泡被破 坏,成狭条状,流型较混乱;环状流则是指含有液滴的连续气相沿管中心向 上流动,含有小气泡的液相则沿管壁向上爬行。

图19-1 垂直管内两相流流型示意图

影响汽液两相流型的主要因素有流体物性(粘度.表面张力,密度等),流道 的集合形状、放置方式(水平、垂直或倾斜)、尺寸、流向以及汽液相的流速 等,对于垂直汽液两相向上流动得升膜蒸发器,当流道直径及物料性质固定 后,各流型的转变主要决定于汽液流量,而关键参数为汽速。环状流的出现一 般是在汽速不小于10m/s, 此时料液贴在管内壁拉曳成薄膜状向上流动,环状 液膜上升,必须克服其重力以及与壁面的摩擦力。 本实验通过在单管升膜蒸发器中以水为物料,通过改变加热功率来观察 它们的不同流型,计算出他们的传热系数、干度,由此结果分析总结出它们 的规律。

根据物料衡算,有

质量衡算:Fx 0 =(F-W)x 1 (9-1) 式中: F —原料液流量 L/h x 0—初始液浓度

W —蒸发量 L/h x 1 —完成液浓度

热量衡算: )(b w t t S Q -??=α (9-2)

)

(b w t t S Q

-?=

α w/m .2.o C (9-3)

e L d S ??=π m .2 (9-4) l

g g W W W X +=

(9-5)

其中: α—对流传热系数 w/m .2.o C Q —传热量 W t w —内壁温度o C t b —主体温度 o C S —传热面积 m 2 d —测量管内径 m Le —有效管长 m X —干度(无因次)

W g —蒸发器内流出蒸汽量 W l —蒸发器内流出液体量

三、实验装置及流程

图-2 单管升膜蒸发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实验装置面板图见图-3

图3 设备面板图

四、实验步骤

1.实验前准备工作:

(1)关闭水箱底阀,箱内充满待测液体,泵出口回流阀处于全开状态,转子流量计下的流量调节阀门全部关闭。

(2)将蒸汽发生器内注入四分之三的蒸馏水。

2.实验步骤:

(1)合上电源开关,打开冷却水,启动泵,开启转子流量计调节阀,调节流量为所设定的流量值。待蒸发管内充满待测液体后,关闭进料阀。

(2)把蒸汽发生器通电加热100V电压左右,注意观察蒸汽的产生过程。

(3)当有蒸汽产生后,通过玻璃段观察管内流体的流型并将液体流量调整到到8 l/h。

(4)稳定操作30分钟以上,开始记录下观察到的流型、进料流量、内壁、主体及蒸汽进出口温度、加热电压、电流及真空度等。

(5)记录蒸汽冷凝量为300毫升时所用的时间。

(6)记录从冷凝器下端出口测取的蒸汽冷凝液量和冷却器下端出口液体冷却液的量。

(7)启动真空泵,调节真空度为0.01Mpa,观察实验现象,适当提高加热电压使蒸汽出口温度维持在100度左右。稳定后测取实验数据。

(8)再次改变真空度,待操作稳定后重复上述操作。

(9)实验结束,先切断加热电路、关闭流量计调节阀、停泵、最后切断电源。

五、实验数据

表-1 原始数据记录表

序号主体出口

温度℃

蒸汽入口

温度℃

蒸汽出口

温度℃

壁温

水量

L/h

电压

V

电流

A

真空

Mpa

蒸汽出口冷

凝量ml

1

2

3

4

表-2 数据处理结果

序号回水量

mm

冷凝量

mm

现象

时间

分钟

蒸发量

kg/s

传热量

kJ/s

换热面

积m2

传热系数

KW/m2*s

干度

1 1

2

3

4

六、思考题

1.影响汽液两相流型的因素有哪些?

2.你认为本实验装置的关键部分是什么?为什么?

实验十 填料吸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性能和特点,练习并掌握填料塔操作方法;通过

实验测定数据的处理分析,加深对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基本理论的理解,加深对填料塔传质性能理论的理解。

2.掌握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练习实验数据的处理

分析。

二、实验内容

1. 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在一定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

气速。

2. 固定液相流量和入塔混合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液泛速度下,取两个相

差较大的气相流量,分别测量塔的传质能力(传质单元数和回收率)和传质效率(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吸收总系数)。

3. 进行纯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用空气解吸水中二氧化碳的操作

练习,同时测定填料塔液侧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三、实验原理

1、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

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压强降与气、液流量均有关,不同液体喷淋量下填料层的压强降P ?与气速u 的关系如图一所示:

u , m/s

1

2

3

L 3L 2L 1

L 0 =

>>0

图一 填料层的P ?~u 关系

当液体喷淋量00=L 时,干填料的P ?~u 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P ?~u 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这两个转折点将P ?~

ΔP , k P a

u 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既恒持液量区、载液区及液泛区。

2、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实验测定可

获取吸收系数。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收

系数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侧和液侧的吸收质A 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

气膜 )(Ai A g A p p A k G -= (10-1) 液膜 )(A Ai l A C C A k G -= (10-2) 式中:A G —A 组分的传质速率,1-?s kmoI ;

A —两相接触面积,m 2;

A P —气侧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

Ai P —相界面上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 A C —液侧A 组分的平均浓度,3-?m kmol

Ai C —相界面上A 组分的浓度3-?m kmol

g k —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112---???Pa s m kmol ; l k —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1-?s m 。

以气相分压或以液相浓度表示传质过程推动力的相际传质速率方程又可分别表达为)(*-=A A G A p p A K G (10-3)

)(A A L A C C A K G -=*

(10-4)

式中:*A p —液相中A 组分的实际浓度所要求的气相平衡分压,Pa ;

*A C —气相中A 组分的实际分压所要求的液相平衡浓度,3-?m kmol ;

G K —以气相分压表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或简称为气相传质总系数,112---???Pa s m kmol ;

L K -以气相分压表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或简称为液相传质总系数,1-?s m 。

若气液相平衡关系遵循享利定律:A A Hp C =,则:

l

g G HK k K 1

11+

= (10-5) l

g L k k H K 11+= (10-6)

P 2=P A2 C A2 ,F L

P A

P Ai

C Ai

C A P A C A

P A +d P A C A +dC A

P 1=P A1 C A1,F L

图二 双膜模型的浓度分布图 图三 填料塔的物料衡算图

当气膜阻力远大于液膜阻力时,则相际传质过程式受气膜传质速率控 制,此时,g G k K =;反之,当液膜阻力远大于气膜阻力时,则相际传质过 程受液膜传质速率控制,此时,l L k K =。

如图三所示,在逆流接触的填料层内,任意载取一微分段,并以此为衡 算系统,则由吸收质A 的物料衡算可得:

A L

L

A dC F dG ρ=

(10-7a )

式中:L F ——液相摩尔流率,1-?s kmol ;

L ρ——液相摩尔密度,3-?m kmol 。

根据传质速率基本方程式,可写出该微分段的传质速率微分方程:

aSdh C C K dG A A L A )(-=*

(10-7b )

联立上两式可得: A

A A L L L C C dC

aS K F dh -?=

*ρ (10-8)

式中:a ——气液两相接触的比表面积, m 2·m -1; S ——填料塔的横载面积,m 2。

本实验采用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且已知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溶 解度较小,因此,液相摩尔流率L F 和摩尔密度L ρ的比值,亦即液相体积流

dh 相 界 面

距离

液 膜

气膜

浓度

率L s V )(可视为定值,且设总传质系数K L 和两相接触比表面积a ,在整个填 料层内为一定值,则按下列边值条件积分式(8),可得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公 式:

0=h 2.A A C C = h h = 1A A C C =

?-?=

*12A A C C A

A A

L sL C C dC aS K V h (10-9) 令 aS

K V H L sL

L =

,且称H L 为液相传质单元高度(HTU ); ?

-=*1

2A A C C A

A A

L C

C dC N ,且称N L 为液相传质单元数(NTU )。

因此,填料层高度为传质单元高度与传质单元数之乘积,即

L L N H h ?= (10-10)

若气液平衡关系遵循享利定律,即平衡曲线为直线,则式(9)为可

用解析法解得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式,亦即可采用下列平均推动力法计算填料 层的高度或液相传质单元高度:

Am

A A L sL C C C aS K V ?-?=

2

1Z (10-11) S

K V H N L sL

L L αZ

Z =

=

(10-12) 式中m A C .?为液相平均推动力,即

2

211221121.21l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m

C C C C C C C C C C In C C C -----==???-?=?**

*

* (10-13) 其中:1110A A C Hp Hy p *==, 2220A A C Hp Hy p *

==,0P 为大气压。

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常数:

E

M H w

w

1

?

=

ρ 13--??Pa m koml (1014) 式中:w ρ——水的密度, ;3-?m kg

w M ——水的摩尔质量, 1-?kmol kg ;

E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享利系数,Pa 。

因本实验采用的物系不仅遵循亨利定律,而且气膜阻力可以不计,在 此情况下,整个传质过程阻力都集中于液膜,即属液膜控制过程,则液侧 体积传质膜系数等于液相体积传质总系数,亦即

Am

A A sL L l C C C hS V a K a k ?-?

=

=2

1 (10-15)

四、实验装置及流程

T1

吸收液水箱

解吸液水箱

收塔

解吸塔

8

9

C2

气 0.06--0.6

气 0.25---2.5

C1

P 1

P2P 3P 1

P4

图六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1- CO2钢瓶;2- CO2瓶减压阀;3- 吸收用气泵;4-吸收液水泵;5- 解吸液水泵;6-风机; 7- 空气旁通阀;8-解析塔压力传感器;9-U 形管压差计

图七实验装置面板图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工作:

实验前将吸收液水箱、解吸液水箱充满去离子水,将空气流量调节阀门7全部打开,关闭转子流量计下的阀门。检查二氧化碳气瓶和减压阀是否安装好并测试是否漏气。

溶液、指示剂酚酞和0.1M的盐酸溶液,配置0.1M的Ba(OH)

2

准备150ml三角瓶若干、20ml、10ml移液管、酸式滴定管、铁架台等化学分析仪器所用的仪器。

2. 测量填料塔干填料层(△P/Z)~u关系曲线(只做解吸塔):

打开空气旁路调节阀7至全开,启动风机。打开空气流量计,逐渐关小阀门

7的开度,调节进塔的空气流量。稳定后读取填料层压降△P 的数值,然后改变空气流量,空气流量从小到大共测定8-10组数据。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在对数坐标纸上以空塔气速 u 为横坐标,单位高度的压降△P /Z 为纵坐标,标绘干填料层(△P /Z)~u 关系曲线。

3. 测量填料塔在喷淋量下填料层(△P /Z)~u 关系曲线:

启动解吸液体水泵P3,打开解吸液流量计F4下流量调节阀调节其流量为350 l /h (水流量大小可因设备调整),采用上面相同步骤调节空气流量,空气流量从小到大进行调节,稳定后分别读取并记录填料层压降△P 、转子流量计读数和流量计处所显示的空气温度,操作中随时注意观察塔内现象,一旦出现液泛,立即记下对应空气转子流量计读数。根据实验数据在对数坐标纸上标出液体喷淋量为400 l /h 时的(△P /z )~u?关系曲线(见图2A ),并在图上确定液泛气速,与观察到的液泛气速相比较是否吻合。 4. 二氧化碳吸收传质系数测定:

(1)启动吸收液水泵P2将液体经流量计F3计量后进入吸收塔中,流量为210( l /h )左右,启动解吸液水泵P3向解吸塔输送液体,进入解吸塔流量应与进入吸收塔的液体相同。开启风机6对解吸塔液体进行解吸。

(2)开启风机2调节空气流量为0.5—1.5m 3/h ,然后打开二氧化碳钢瓶顶上的减压阀2,向吸收塔内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流量控制在0.2m 3/h 左右。

(3)吸收操作达到稳定状态20分钟后,测量塔底的水温,同时在塔顶、塔底取样,测定两塔塔顶、塔底溶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4)二氧化碳含量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0.1M 左右的Ba (OH )2溶液10mL ,放入三角瓶中,并从塔底附设的取样口处接收塔底溶液10 mL ,用胶塞塞好振荡。溶液中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摇匀,用0.1M 的盐酸滴定到粉红色消失即为终点。 按下式计算得出溶液中二氧化碳浓度:

溶液

-V V C V C C HCl

HCl OH Ba OH Ba CO 222)()(22

l m o l

六、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表一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10-5,Kpa

气体

温度,℃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60

CO20.738 0.888 1.05 1.24 1.44 1.66 1.88 2.12 2.36 2.60 2.87 3.46 表二干填料时△P/z~u关系测定

( L=0 填料层高度Z=1.30m 塔径D=0.10m)

序号填料层压强降

(Kpa)单位高度填料层压强降

(Pa/m )

空气转子流量

计读数

(m3/h )

空塔气速

(m/s)

1

2

3

4

5

6

7

8

9

表三、湿填料时△P/z~u 关系测定

( L= 350l/h 填料层高度Z=1.30m 塔径D=0.10m)

序号填料层压强

降(Kpa)单位高度填料层压强降

(Pa/m )

空气转子流量

计读数

(m3/h )

空塔气速

(m/s)

1 2 3 4 5 6 7 8 9

表四:实验装置填料吸收塔传质实验技术数据表:

被吸收的气体: 空气+CO2混合气体; 吸收剂:水; 塔内径:100mm序号 1 2

1 填料种类不锈钢鲍尔环

2 填料层高度(m) 1.30 1.30

3 CO2转子流量计读数(m3/h)

4 流量计处CO2的体积流量(m3/h)

5 空气转子流量计读数(m3/h)

6 水转子流量计读数(l/h)

7 中和CO2用Ba(OH)2的浓度M(mol/l)

8 中和CO2用Ba(OH)2的体积(ml)

9 滴定用盐酸的浓度M(mol/l)

10 滴定塔底吸收液用盐酸的体积(ml)

11 滴定空白液用盐酸的体积(ml)

12 样品的体积(ml)

13 塔底液相的温度(℃)

14 亨利常数E 108(Pa)

15 塔底液相浓度C A1(kmoI /m3 )

16 空白液相浓度C A2kmoL /m3

17 CO2溶解度常数H 10-7 (kmol/m3*Pa)

18 Y1

19 吸收塔入口气体浓度y1(%)

20 平衡浓度C A1* (kmol/m3)

21 Y2

22 吸收塔出口气体浓度y2(%)

23 平衡浓度C A2* ( kmol/m3 )

24 C A1* - C A1

25 C A2* - C A2

26 平均推动力△C Am (kmolCO2/m3)

27 液相体积传质系数KXa( m/s)

28 吸收率( %)

三效蒸发器安全操作规程讲解

三效蒸发器安全操作规程 一开车: 1、首先开启循环水,各个水泵的冷却水(进料泵、出料泵、一效循环泵、 二效循环泵、三效循环泵、冷凝水泵、真空泵), 检查冷却水出水口是否有冷凝水流出,在冷却水未开启前,禁止开启设备。 2、打开进料泵的回流阀,开启进料泵,物料经预热后进入一级分离器,进 到指定位置时,开启一效循环泵,保证进二效分离器、三效分离器的阀门在开启状态,向二效、三效分离器进料,当各个分离器内物料的液位保持平衡后,开启二效、三效强制循环泵。 3、开启真空泵,三效分离器负压到0.09-0.095Mpa 时,开启蒸汽主阀门,然 后开启冷凝水泵,缓慢的使一效蒸发器升温至75-85℃。 4、系统运行时,要经常查看各效的温度表、真空表。若三效分离器温度偏 低时,应调小循环水量,温度偏高时应加大循环水量,使三效分离器温度始终保持在45-55℃。 5、一效加热时,负压不得低于0.01Mpa ,低于0.01Mpa 时,调小蒸汽阀门。 若低于0.00Mpa ,会出现设备超压。 6、废液经三效浓缩后,检查出料口的浓度,看透视镜,若出现结晶体说明 已达标,即可打开出料阀,通过出料泵输送至结晶罐。进料时要及时打开结晶罐搅拌。 7、

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先关闭蒸汽总阀,再处理故障。 8、三效浓缩蒸发器不允许段料操作。若段料后,必须停止使用设备。 二停车: 1、停车前,首先关闭主蒸汽阀,然后关闭分气阀,打开蒸发分气缸底部排 气阀。 2、等每效的温度降至35-45℃后,关闭所有的泵。 3、停机后将一效、二效、三效蒸发器、分离器内的物料排净。 4、物料排净后,依次按照进料程序加入自来水,开启循环泵,清洗设备, 然后放净,防止设备内部结垢。

薄膜蒸发器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薄膜蒸发器安全操作规程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708-30 薄膜蒸发器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安装 1.产品出厂前已经进行过整体试车,用户可把设备整体吊装至设备基础上。 2.设备应整体找平,找平的位置可参考减速机机架上平面。并把设备固定在楼面上或钢架上。 3.对于规格较大的设备为了增加设备的稳定程度,可在底法兰上部适当部位,增加水平方向辅助支撑,辅助支点只限制设备径向位移,不限制其轴向位移。 4.按工艺要求配制好管道,排清异物,清洗置换设备,接通电源。 二.开车前准备 1.产品出厂前已进行过水压试验和试运转,指标符合图纸要求。 2.启动电机,检查搅拌是否符合图样要求的旋转

方向,俯视图顺时针转,不得反转。 3.在机械密封处测定轴的径向摆动和轴向串动量,是否符合图样要求。并检查机械密封上端并帽是否旋紧,并帽应处于旋紧状态。 4.检查减速机油位情况,油位应在正常液面之内。 三.正常开车 1.先开启循环冷却水泵,使水力喷射冷凝器处于运行状态。打开浓缩液容器,抽真空阀。 2.打开进料阀,从高位槽中依靠真空度把料液抽进设备中。 3.接通电源,启动旋转薄膜蒸发器的电机,观察电机转动方向是否正确。 4.缓慢打开蒸汽阀,让蒸汽进入夹套,从旁通阀排除夹套内不凝性气体后,再接通疏水器。调节蒸汽压力在0.15Mpa左右。 5.从底部视镜观察出料情况,严禁在设备内部充满液体情况下运转。 6.系统稳定5分钟后,取样分析浓缩液浓度,调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实验报告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上机实验报告 目录: 一、概述 二、主要上机实验内容 1.数据库的创建 2.表的创建 3.查询的创建 4.窗体的创建 5.报表的创建 6.宏的创建 三、总结 一、概述 (一)上机内容: 第七周:熟悉Access界面,数据库和表的创建,维护与操作 1. 熟悉Access的启动,推出,界面,菜单,工具栏等; 2. 练习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创建空数据库; 3. 练习创建表结构的三种方法(向导、表设计器、数据表)、表中字段属性设置; 4. 练习向表中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 5. 练习创建和编辑表之间的关系; 6. 练习表的维护(表结构、表内容、表外观) 7. 练习表的操作(查找、替换、排序、筛选等) 第八周:练习创建各种查询 1.选择查询(单表、多表、各种查询表达式) 2.参数查询 3.交叉表查询 4.操作查询(生成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 第十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窗体 1.自动创建纵栏式窗体和表格式窗体; 2.向导创建主|子窗体

3.图表窗体的创建 4.练习通过设计器创建窗体 5.练习美化窗体 第十三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报表 1.自动创建纵栏式报表和表格式报表; 2.向导创建报表(多表报表、图表报表、标签报表) 3.练习通过设计视图创建报表(主|子报表、自定义报表) 4.练习在报表中添加计算字段和分组汇总数据 第十五周:综合应用 1.了解Access数据库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 2.课程内容的综合练习; 3.编写上机实验报告、答疑 (二)上机完成情况 第七周:熟悉Access界面,数据库和表的创建,维护与操作 完成了创建表,向表中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创建和编辑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表的维护,修改了表的结构、内容、外观,最后进行了表的操作,查找、替换、排序、筛选等。 已完成 第八周:练习创建各种查询 练习选择查询、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然后练习并操作查询,生成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等。 已完成 第十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窗体 自动创建纵栏式窗体和表格式窗体,向导创建主|子窗体和图表窗体,练习通过设计器创建窗体,美化窗体。 基本完成 第十三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报表 自动创建纵栏式报表和表格式报表,向导创建报表,练习通过设计视图创建报表,在报表中添加计算字段和分组汇总数据。 已完成 第十五周:综合应用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

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 2011 ~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名称数据库实验 姓名谢志兴学号20104030342 专业电气信息类班级1003班 地点8—209教师刘征海

实验 1 认识DBMS

一、利用管理工具创建数据库、表和表间关系 (一)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熟悉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的基本操作,进一步理解数据库、表、表间关系的概念。 注意事项: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时应认真,如果出现错误,应相应地修改结构或删除。 (二)实验内容 (1) 利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创建数据库,名称为【学生选课XXXX】。XXXX为各位同学的学号中的最后四位 (2) 在【学生选课XXXX】中建立数据表,表的定义如下所示。 学生XXXX(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院系名称,备注); 课程XXXX(课程号,课程名,选修课,学分); 选修XXXX(学号,课程号,分数)。 要求定义每张表的主码,为属性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决定是否允 许为空,为【性别】和【学分】属性定义默认值。 (3) 定义表之间的关系。 (4) 分别为表录入几行数据记录,同时练习数据的修改和删除操作。 (三)实验步骤 (1)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连接数据库服务器,进入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主界面。 (2) 右击【对象资源管理器】|【数据库】,选 择快捷菜单中的【新建数据库】命令,弹出【新建数据库】窗口,在各属 性页中设置新建数据库的属性,包括设置数据库逻辑名、所有者、文件 的逻辑名、文件的物理名、文件类型、文件增长方式、文件的路径、文 件组等属性,如图下所示。

三效蒸发器操作规程

三效蒸发器操作规程 1. 工艺要求1.1 产出合格的水;1.2 达到废液浓缩要求;1.3 做好液体平衡工作,控制处理量、接收量、排放量平衡;2.岗位任务接收精冶工段、化验室废水,利用炉前岗位蒸汽热能,通过本岗位设备,将废液中水利用蒸发冷凝分离出回用,浓缩后废液再处理的工艺。3. 开、停车程序及注意事项3.1 开车前准备3.1.1 确认在试水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设备均已检修完毕,通知公用工程准备开车;检查所有放空、放净、取样、冲洗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3.1. 2. 协调前工段操作人员准备向本工段进料。 3.1.3. 检查一次水已经供至车间,各用水点排气完毕,水质无明显的铁锈及杂物。3.1. 4.打开各泵的机械密封冷却水的阀门,机械密封不能在无冷却液的情况下运转。3.1. 5.检查循环冷却水供水压力(0.4MPaG),打开间接冷凝器进口管线CWS01阀门和出口管线CWR01阀门,并调整阀门开度,检查循环冷却水上水压力(PG05)、温度(TG05)及回水温度(TG06)仪表示参数是否准确。3.2 上料3.2.1 打开原料泵入口阀,启动原料泵,打开泵出口阀并调节阀门的开度,关闭上料管线旁通PL0102上的阀门,并将冷凝水预热器进料口和出料口处于全开状态,缓慢开启原料流量计上游阀门至全开,然后用流量计下游的阀门调节流量,开始向蒸发系统进液。输送液经过冷凝水预热器进入一效加热室(E02),并开启上料管线PL04、PL05和PL06的阀门分别向二效加热器和三效加热器进液。3.2.2 当一效分离室(V02)内液位达到中视镜时,开启一效轴流泵进行强制循环。然后打开一效出料管线PL11过料阀,向二效分离室进料。3.2.3.当二效分离室液位达到中视镜时,关闭上料管线PL07的阀门,开启二效轴流泵(P04)进行强制循环。然后打开二效出料管线PL15的过料阀,向三效分离室进料。 3.2. 4.当三效分离室液位达到中视镜时,关闭上料管线进PL17上的阀门,开启三效轴流泵进行效强制循环。3.2.5通过调整上料阀门,及各效的过料阀门的开度,使各效分离室的液位维持在工艺指标。3.2.6须要注意:在正常蒸发过程中,冷凝水预热器进料口和出料口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上料管线PL04上的阀门处于打开状态时,必须关闭冷凝水预热器冷凝水进、出口阀,打开冷凝水管线旁通上的阀门。防止冷凝水预热器管内积液过热损坏设备。 4 .开启真空系统4.1. 开启真空泵工作液管线RW06上的阀门;4.2.关闭真空泵(P07)进气管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2-3

实验2.3 视图的定义和操作 一、实验目的: 理解视图的概念,掌握视图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过程 1.对应HRM 数据库,参照前面实验中完成的查询,按如下要求自行设计视图: 1)基于单个表按投影操作定义视图。举例:定义一个视图用以查看所有员工的编号、姓名和出生日期。 CREATE VIEW Departments_View AS SELECT* FROM Departments 2)基于单个表按选择操作定义视图。举例:定义一个满足sex=’true’的员工的所有信息的视图。 CREATE VIEW Employee_view AS SELECT * FROM Employee WHERE Sex = 'TRUE'

3)基于单个表按选择和投影操作定义视图。举例:定义一个视图用以查看部门号码为‘2’的所有员工的姓名、电话和邮件地址。 CREATE VIEW Employee_view1 AS SELECT Name, PhoneNumber, EmailAddress FROM Employee WHERE DepartmentID = '2' 4)基于多个表根据连接操作定义视图。举例:定义一个视图用以查看所有员工的姓名、部门名及工资。 CREATE VIEW Employee_Departments_Salary_View(Name, Department, Salary) AS SELECT https://www.doczj.com/doc/df14031801.html,,b.DepartmentName,c.Income-c.OutCome FROM Employee a, Departments b, Salary c WHERE a.EmployeeID = c.EmployeeID AND a.DepartmentID = b.DepartmentID;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南京晓庄学院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一SQL Server 2005常用服务与实用工具实验 所在院(系):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班级:14软工5班 学号:14551204 14551206 姓名:花元凯罗文波 1.实验目的 (1)了解Microsoft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的发展历史及其特性。 (2)了解SQL Server 2005的主要组件、常用服务和系统配置。 (3)掌握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图形环境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使用“SQL Server 2005 联机从书”获取帮助信息的方法;了解“查询编辑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模板的使用方法。 2.实验要求 (1)收集整理Microsoft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的相关资料,总结其发展历史及SQL Server 2005主要版本类别和主要功能特性。 (2)使用SQL Server配置管理器查看和管理SQL Server 2005服务。 (3)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连接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帮助系统获得 所感兴趣的相关产品主题/技术文档。

(4)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查询编辑器”编辑并执行Transact-SQL查 询语句。 (5)查看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模板,了解模板的使用方法。 (6)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步骤、结果和总结实验步骤/结果 (1) 简要总结SQL Server系统发展历史及SQL Server 2005主要版本类别与主要功能特性。 SQL Server是由Microsoft开发和推广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最初是由Microsoft、Sybase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并于1988年推出了第一个OS/2版本。1996年,Microsoft 推出了SQL Server 6.5版本;1998年,SQL Server 7.0版本和用户见面;SQL Server 2000是Microsoft公司于2000年推出,该版本继承了SQL Server 7.0 版本的优点,同时又比它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SQL Server 2005 是一个全面的数据库平台,使用集成的商业智能(BI) 工具提供了企业级的数据管理。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引擎为关系型数据和结构化数据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SQL Server 2008是一个重大的产品版本,它推出了许多新的特性和关键的改进,使得它成为至今为止的最强大和最全面的SQL Server版本。目前最新版本是SQL SERVER 2014。 1,SQL Server 2005学习版当保护和管理应用系统内外部的信息变得至关重要时,通过提供一套免费、易于使用和健壮的数据库,学习版帮助开发人员建立强健的和可靠的应用系统。

三效蒸发器操作规程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1915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三效蒸发器操作规程正 式样本

三效蒸发器操作规程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 工艺要求 1.1 产出合格的水; 1.2 达到废液浓缩要求; 1.3 做好液体平衡工作,控制处理量、接收量、 排放量平衡; 2.岗位任务 接收精冶工段、化验室废水,利用炉前岗位蒸汽 热能,通过本岗位设备,将废液中水利用蒸发冷凝分 离出回用,浓缩后废液再处理的工艺。 3. 开、停车程序及注意事项 3.1 开车前准备

3.1.1 确认在试水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设备均已检修完毕,通知公用工程准备开车;检查所有放空、放净、取样、冲洗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3.1.2. 协调前工段操作人员准备向本工段进料。 3.1.3. 检查一次水已经供至车间,各用水点排气完毕,水质无明显的铁锈及杂物。 3.1. 4.打开各泵的机械密封冷却水的阀门,机械密封不能在无冷却液的情况下运转。 3.1.5.检查循环冷却水供水压力(0.4MPaG),打开间接冷凝器(E05)进口管线CWS01阀门和出口管线CWR01阀门,并调整阀门开度,检查循环冷却水上水压力(PG05)、温度(TG05)及回水温度(TG06)仪表示参数是否准确。 3.2 上料

薄膜蒸发器原理和规格

薄膜蒸发器(无锡海源) 一、概述 薄膜蒸发器是通过旋转刮膜器强制成膜,并高速流动,热传递效率高,停留时间短(约10~50秒),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降膜蒸发的一种新型高效蒸发器。 它由一个或多个带夹套加热的圆筒体及筒内旋转的刮膜器组成。刮膜器将进料连续地在加热面刮成厚薄均匀的液膜并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低沸点的组份被蒸发,而残留物从蒸发器底部排出。 二、性能特点 ·真空压降小: 物料汽化气体从加热面送到外置的冷凝器,存在一定的压差。在一般的蒸发器中,这种压力降(Δp)通常是比较高的,有时甚至高得难于接受。而刮板式薄膜蒸发器有较大的气体穿越空间,蒸发器内压力能看成与冷凝器中的压力几乎相等,因此,压力降很小,真空度可达5mmHg。 ·操作温度低: 由于上述特性,这使得蒸发过程可以保持在较高真空度条件下进行。由于真空度的提高,与之相应的物料沸点迅速降低,因此,操作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降低了产品的热分解。·受热时间短: 由于刮板式薄膜蒸发器的独特结构,刮膜器具有泵送作用,使得物料在蒸发器内的停留时间很短;另,在加热的蒸发器上由于薄膜的高速湍流使得产品不会滞留在蒸发器表面。因此,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蒸发。 ·蒸发强度高: 物料沸点的降低,增大了同热介质的温度差;刮膜器的功能,减小了呈现湍流状态的液膜厚度,降低了热阻。同时,在这过程中抑制物料在加热面结壁、结垢,并伴有良好的热交换,因此,提高了刮板式薄膜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 ·操作弹性大: 正是由于刮板式薄膜蒸发器独有的性能,使其适宜于处理热敏性和要求平稳蒸发的、高粘度的及随浓度提高粘度急剧增加的物料,其蒸发过程也能平稳蒸发。 它还能成功地应用于含固颗粒、结晶、聚合、结垢等情况物料的蒸发和蒸馏。 三、应用领域 在热交换工程中,刮板式薄膜蒸发器得到广乏的应用。尤其对热敏性物料(时间短暂)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验五

实验5 索引和视图 1.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SQL Server管理平台和Transact-SQL语句CREATE INDEX创建 索引的方法。 (2)掌握使用SQL Server管理平台查看索引的方法。 (3)掌握使用SQL Server管理平台和Transact-SQL语句DROP INDEX删除索 引的方法。 (4)掌握使用SQL Server管理平台和Transact-SQL语句CREATE VIEW创建 视图的用法。 (5)了解索引和视图更名的系统存储过程sp_rename的用法。 (6)掌握使用Transact-SQL语句ALTER VIEW修改视图的方法。 (7)了解删除视图的Transact-SQL语句DROP VIEW的用法。 2.实验内容及步骤 (1)分别使用SQL Server管理平台和Transact-SQL语句为studentsdb数据库的student_info表和curriculum表创建主键索引。 (2)使用SQL Server管理平台按curriculum表的课程编号列创建唯一性索引。(3)分别使用SQL Server管理平台和Transact-SQL语句为studentsdb数据库的grade表的“分数”字段创建一个非聚集索引,命名为grade_index。 CREATE INDEX grade_index ON grade(分数) (4)为studentsdb数据库的grade表的“学号”和“课程编号”字段创建一个复合唯一索引,命名为grade_id_c_ind。 CREATE UNIQUE INDEX grade_id_c_ind ON grade(学号,课程编号) (5)分别使用SQL Server管理平台和系统存储过程sp_helpindex查看grade 表和student_info表上的索引信息。 sp_helpindex grade (6)使用SQL Server管理平台对grade表创建一个聚集索引和唯一索引。(7)使用系统存储过程sp_rename将索引grade_index更名为grade_ind。 sp_rename 'grade.grade_index','grade_ind','INDEX' (8)分别使用SQL Server管理平台和Transact-SQL语句DROP INDEX删除索引grade_ind。再次使用系统存储过程sp_helpindex查看grade表上的索引信 息。 DROP INDEX grade.grade_ind (9)在studentsdb数据库中,以student_info表为基础,使用SQL Server 管理平台建立名为v_stu_i的视图,使视图显示学生姓名、性别、家庭住址。(10)在studentsdb数据库中,使用Transact-SQL语句CREATE VIEW建立一个名为v_stu_c的视图,显示学生的学号、姓名、所学课程的课程编号,并利用 视图查询学号为0003的学生情况。 (11)基于student_info表、curriculum表和grade表,建立一个名为v_stu_g 的视图,视图中具有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课程名称、分数。使用视图v_stu_g 查询学号为0001的学生的所有课程与成绩,如图1-9所示。 图1-9 学号为0001的学生的视图信息 (12)分别使用SQL Server管理平台和Transact-SQL语句修改视图v_stu_c,

数据库理论与技术实验报告六

数据库理论与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计科 实验时间: 2012年4月26日 组长:学号:组_______ 姓名:学号:组_______ 姓名:学号:组_______ 姓名:学号:组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六、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实验目的:理解视图的概念和相关命令,并掌握视图相关的SQL语句;理解存储过程的概念和相关命令,并掌握存储过程相关的SQL语句;理解触发器的概念和相关命令,并掌握触发器相关的SQL语句 2、实验要求:掌握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利用数据库jxgl完成实现下列查询的视图。(在SQL SERVER2005上附加数据库jxgl),并运行该视图。 安装好的SQL Server2005没有用户数据库,如果磁盘上有数据库文件,可以将其附加到数据库服务器中。 (1)创建视图,实现查询03物流1班学生的详细信息 (2)创建视图,实现查询“入学成绩”在350到400分之间的学生的姓名和班级(3)创建视图,实现查询students表中现有的班级 (4)创建视图,实现查询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的教师的教师编号和姓名(5)创建视图,实现查询姓“陈”,且籍贯是“宁波”的学生的姓名,出生日期,入学成绩。 (6)创建视图,实现查询课程名称中包含“DB_”的课程的信息

(7)创建视图,实现查询教师上课情况表中还没有安排好上课教师的班级和对应的课程号 (8)创建视图,实现查询全体学生情况,查询结果按所在班级名升序排列,同一班级中的学生按出生日期降序排列 (9)创建存储过程,实现统计03物流1班学生“入学成绩”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 (10)创建存储过程,实现统计各个班级的学生人数,按统计结果做降序排列(11)创建存储过程,实现统计各部门教师的人数,筛选出教师人数在指定人数(参数)以上的部门 (12)创建储存过程,实现查询平均分在指定分数(参数)以上的课程编号 2、将上述查询以存储过程实现,并在后面写出运行该存储过程的语句。 注意:在实验报告中说明查询的目的和对应的语句。 三、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 (1)创建视图,实现查询03物流1班学生的详细信息 create view v1 as 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 class='03物流1' select * //查询视图v1 from v1 (2)创建视图,实现查询“入学成绩”在350到400分之间的学生的姓名和班级create view v2 as select sname,class from Students where mgrade between 350 and 400 select * //查询视图v2 from v2 (3)创建视图,实现查询students表中现有的班级 create view v3 as select distinct class //加上distinct能消除重复选项 from Students select * //查询视图v3 from v3

升膜蒸发器设计计算说明书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目录 一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 1 (1).设计课题 ....................................................................................................................... 2 (2).设计条件 ....................................................................................................................... 2 (3).设计要求.......................................................................................................................... 2 (4).设计意义.......................................................................................................................... 2 (5).主要参考资料 .................................................................................................................. 3 二 设计方案的确定 ............................................................................................................. 3 三 设计计算 ......................................................................................................................... 4 3.1.总蒸发水量 ..................................................................................................................... 4 3.2.加热面积初算 ................................................................................................................. 4 (1)估算各效浓度 ............................................................................................................. 4 (2)沸点的初算 ................................................................................................................. 4 (3)温度差的计算 ............................................................................................................. 5 (4)计算两效蒸发水量1V ,2V 及加热蒸汽的消耗量1S ................................................. 6 (5)总传热系数K 的计算 ................................................................................................. 7 (6)分配有效温度差,计算传热面积 ............................................................................. 9 3.3.重算两效传热面积 ....................................................................................................... 10 (1)第一次重算 ............................................................................................................... 10 3.4 计算结果 ...................................................................................................................... 11 四 蒸发器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13) 五 简图-----------------------------------------------------------------------------------------------------13 (1)工艺流程图-----------------------------------------------------------------------------------------13 (2)细节图-----------------------------------------------------------------------------------------------14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一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实验编号 实验一SQL Server基本操作系别计科系 及实验名称 姓名学号班级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1年4月5日实验时数8 指导教师同组其他成员无成绩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SQL Server2000系统的数据库创建方式。 2、掌握SQL Server2000系统的数据表的创建方式。 3、掌握SQL Server2000系统的数据编辑的基本方式。 二、实验环境及相关情况(包含使用软件、实验设备、主要仪器及材料等) 1、计算机操作系统要求在windows XP以上。 2、并要求SQL Server软件2000以后版本。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1、数据库创建 使用对象管理器创建一个数据库Student,具体要求如下: (1)数据库文件: a)逻辑名:学生信息;b)操作系统名称:d:\学生数据\Student_data.mdf; c)起始大小:10MB;d)最大文件大小:50MB;e)每次递增大小:5MB (2)日志文件: a)逻辑名:学生信息日志;b)操作系统名称:d:\学生数据\Student_log.ldf;c)起始大小:5MB; d)最大文件大小:20MB;)每次递增大小:2MB 2、表的创建 假设有如下一个教学信息关系模型 stu(SNo,SName,Sex,Age,Nation,Native) course(CNo,CName,Pubcompany,TName,Period) grade(SNo,CNo,Grade) 请根据下面的表中字段类型(即域)的定义,在student数据库中使用对象管理器来创建各个表。 stu表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包含简要的实验步骤流程(分步书写各步的SQL语句)、结论陈述) 1、关系图 2、分步书写各步的SQL语句 数据库的创建: create database student on ( name=student_data, filename='d:\学生数据\Student_data.mdf', size=10mb, maxsize=50mb, filegrowth=5mb) log on ( name=student_log, filename='d:\学生数据\Student_log.ldf', size=5mb, maxsize=20mb, filegrowth=2mb) 表的创建: create table stu ( SNo char(8)not null constraint SNo_key primary key(SNo), SName char(24)not null, Sex char(1)not null, Age int, Nation char(20), Native char(20), ) create table course ( CNo char(3)not null constraint CNo_key primary key(CNo), CName char(20)not null, Pubcompany char(20), TName char(24)not null,

三效节能蒸发浓缩器岗位操作规程(最新版)

三效节能蒸发浓缩器岗位操作 规程(最新版) The safety operation procedure is a very detailed operation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in the form of work flow, and each action is described in word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K-AQ-0068

三效节能蒸发浓缩器岗位操作规程(最新 版) 1.操作步骤: 1.1准备过程 1.1.1核对来料的品名、批号、体积。 1.1.2检查各效加热器及蒸发器是否清洁干净。 1.1.3检查仪表是否齐全完好。 1.1.4检查各阀门是否处于正确的启闭位置。 1.1.5检查设备、容器清洁状况。 1.1.6检查清场合格证,核对有效期,取下标示牌,挂生产标示牌于指 定位置,按生产指令填写工作状态。 1.2操作过程

1.2.1.开机 1.2.1.1开启真空泵随后打开真空管道总阀及分阀。 1.2.1.2开进料阀进料,待蒸发器视镜中见到料液时,即关闭进料阀。 1.2.1.3在打开蒸汽阀门前,先打开蒸汽排污阀,将蒸汽管中的残留凝 液排入下水道后,关闭蒸汽排污阀。 1.2.1.4缓缓开启蒸汽阀,进行升温加热,开始进汽压力为0.1~0.15Mpa, 待正常后调至0.09Mpa为宜。 1.2.1.5Ⅰ、Ⅱ、Ⅲ效料液,液面高至视镜2/3为宜。 1.2.1.6补充料液要及时,当料液受蒸发液面下降时,可补充至视镜2/3 正常液面。若间断进料,可开启三个加热器的进液阀,补充料液至正常液位。 若连续进料,视各效蒸发速度,调节阀门开启度,控制进液量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技术实验

实验一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使用初步 姓名:学号: 专业:网络工程班级: 同组人:无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SQL Serve 2005 服务器的安装方法 2.了解SQL Serve 2005 的环境 3.了解数据库及其对象 【实验准备】 1.了解SQL Server 2005的版本 2.了解SQL Server 2005各版本对硬件和软件的需求 【实验内容】 1.安装SQL Server 2005 2.练习启动、停止和暂停服务管组件的服务,了解SQL Server 2005中包括的服务器 组件,掌握服务管理器和使用。 3.练习Microsoft 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ger的使用。 4.练习Microsoft SQL 查询分析器的使用。 【实验步骤】 1.0.准备工作: 测试数据库的加载 本实验需用到测试数据库db_shopping,请按以下步骤完成测试数据库的加载,以便完成后面实验。 (1)将数据库备份文件复制到某一文件夹(如:C:\TestDB)下 (2)启动SQL Server 服务管理器。 通过“开始=>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管理向导”打开“SQL Server

服务管理器”,启动“SQL Server 服务管理器”,并记录当前运行的服务器名。 (3)启动企业管理器。 (4)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右击数据库->选择还原数据库,如下图: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源设备”,如下图

在源设备选项的右边,点击”…”图标,会出现下图所示对话框: 单击添加按钮,在如下图所示对话框中根据备份文件的存储位置选中备份数据库文件,而后点确定。 在弹出对话框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数据库db_shopping,同时在选择用于还原的备份集选项相应位置的复选框中打上勾,如下图:

三效蒸发器安全操作规程

1.目的(Objective) 阐述三效蒸发器的安全操作规程,以便操作工安全有效的进行生产操作。 2.范围(Scope) 适用于三效蒸发器操作的所有人员。 3.职责(Responsibility) 3.1 设备工程部负责本规程的监督检查及管理。 3.2车间主任负责本规程的组织实施并检查规程的执行。 3.3班长、QA 质量员具体负责本规程的监督检查。 3.4操作人员负责本规程的执行。 4.内容(Content) 设备组成 图1所示为蒸汽分汽包图中各部分组件为:1、蒸汽进气阀;2、蒸汽供气阀;3凝水排水阀 1 3 2 图1 蒸汽分汽包

图2中所示各部分组件为:1、一效循环泵;2、二效循环泵;3、三效循环泵;4、真空仪表箱;5、7℃水进口阀;6、7℃水出口阀;7、浓缩液泵;8、洗脱液泵。 4.1设备操作前的检查工作 4.1.1检查冷却水系统、蒸汽系统、真空系统是否正常。 4.1.2检查各阀门是否有渗漏,能否正常开启、关闭。 4.1.3检查三效蒸发器罐口紧固螺丝是否拧紧。 4.1.4检查各仪表完好可归零,在校验合格期内。 4.1.5检查三效蒸发器的器内无异物并已清洗干净。 4.2生产操作 4.2.1打开蒸汽阀门,缓慢对蒸发器进行预热。 4.2.2开启三效蒸发器搅拌。 4.2.3开通连接冷凝器的冷媒水管道。 4.2.4打开真空阀门,抽真空,真空度不得低于-0.05MPa ,真空度越高,蒸发速度越快。 4.2.5加料:依次打开离子交换柱洗脱液暂存罐三效蒸发器的进料阀,利用系统内负压缓慢 将料吸入蒸发器中,通过罐体流量计控制进料流速,速度越慢溶剂蒸发效果越好。同时调节蒸汽加热阀门进气加入量,控制温度在60℃到75℃之间,最高不超过80℃。 1 2 7 3 8 图2 三效蒸发器外观图 4 5 6

薄膜蒸发器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4937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薄膜蒸发器安全操作规 程标准版本

薄膜蒸发器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安装 1.产品出厂前已经进行过整体试车,用户可把设备整体吊装至设备基础上。 2.设备应整体找平,找平的位置可参考减速机机架上平面。并把设备固定在楼面上或钢架上。 3.对于规格较大的设备为了增加设备的稳定程度,可在底法兰上部适当部位,增加水平方向辅助支撑,辅助支点只限制设备径向位移,不限制其轴向位移。 4.按工艺要求配制好管道,排清异物,清洗置换设备,接通电源。

二.开车前准备 1.产品出厂前已进行过水压试验和试运转,指标符合图纸要求。 2.启动电机,检查搅拌是否符合图样要求的旋转方向,俯视图顺时针转,不得反转。 3.在机械密封处测定轴的径向摆动和轴向串动量,是否符合图样要求。并检查机械密封上端并帽是否旋紧,并帽应处于旋紧状态。 4.检查减速机油位情况,油位应在正常液面之内。 三.正常开车 1.先开启循环冷却水泵,使水力喷射冷凝器处于运行状态。打开浓缩液容器,抽真空阀。 2.打开进料阀,从高位槽中依靠真空度把料液抽进设备中。

3.接通电源,启动旋转薄膜蒸发器的电机,观察电机转动方向是否正确。 4.缓慢打开蒸汽阀,让蒸汽进入夹套,从旁通阀排除夹套内不凝性气体后,再接通疏水器。调节蒸汽压力在0.15Mpa左右。 5.从底部视镜观察出料情况,严禁在设备内部充满液体情况下运转。 6.系统稳定5分钟后,取样分析浓缩液浓度,调节进料阀开启量大小使浓缩液达到预定需要的浓度。 7.当浓缩液容器液面将满时,按步骤切换至另一个容器。 8.如果用户条件许可,提高蒸发器的高度,可以不用二个浓缩液容器,或者用自动调速泵直接把浓缩液抽出。 四.正常停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