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战略

我国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战略

我国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战略
我国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战略

中国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战略目标众所周知,我国野生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拥有高等植物达3万多种,居世界第3位,其中特有植物种类繁多,约17000余种,如银杉、珙桐、银杏、百杉祖冷杉、香果树等均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我国有药用植物11000余种和药用野生动物1500多种,又拥有大量的作物野生种群及其近缘种,是世界上栽培作物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还是世界上著名的花卉之母。

虽然我国植物资源丰富,但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部分贪图利益的人毁灭性的开发,物种的利用已超出了可承受限度而面临枯竭甚至濒危,需要抢救性保护;相当多的物种已不具备作为经济资源的条件,必须将野外资源主要作为生态资源对待,实行普遍保护。因此,必须用发展观点来做好保护工作,加强野外资源保护,大力发展野生植物资源的人工培育,促进由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培育利用人工资源为主转变。

我国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目标主要是通过转基因技术等生物工程手段来提高植物有用成分的产量。为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增强我国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对于我国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必须用发展观点来做好保护工作,加强野外资源保护,大力发展野生植物资源的人工培育,促进由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培育利用人工资源为主转变。

2、加强濒危药用植物的研究,建议成立一个国家濒危药用植物工作组,负责组织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拟定珍稀濒危程度评价标准和种类的确定,制定积极可行的保护措施。

3、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推广作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与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分不开的。

4、对于野生资源,大量开发使用的药用植物,研究它们成熟的栽培技术,建立产业化生产基地,是保证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最有效的手段。

5、对每一种正在开发利用的野生药用植物,都应未雨绸缪,研究它们的栽培技术,建立起相应的人工生产基地。

6、加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实行植物的就地或迁地活体保存;

7、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库或新建专用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

进行种质的低温保存;

8、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分布集中的地域,建立自然保护区;

9、有效控制对野生药材资源的采挖,开展致危因子,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论如何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论如何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人类衣食住行的保障,对于调节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可以有效开发利用森林资源,还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不论是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还是生态环境角度来看,森林资源都具有巨大的价值。为此,从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森林资源的功能、保护森林资源的意义及如何开发利用森林资源这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述。 标签:森林资源;重要性;保护;开发利用 森林资源既在生态平衡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森林资源具有双重的利用价值。但如果人们在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只重视它的经济效益而忽略对森林的保护,就不能保证森林的调节生态的功能,反之亦然。所以要注重森林开发的协调性,合理有度利用森林资源。 1 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1.1 森林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森林是最重要的陆地资源,是众所周知的大自然的调节器。它可以提供氧气、土壤等生态多样性的支持,是大自然的保护伞。陆地上的野生资源基本都是在森林中生存的,并且多数的生物和资源也都存在于森林中,对气候和环境产生影响,进而调节生态的平衡。近些年来,世界都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因此,森林资源更是可以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铺好道路。森林资源对大气的调节,对水土的保持,对风沙的抵御,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2 对经济的重要影响 森林资源对于经济的发展是不容小觑的,从历史资料的调查中不难发现森林资源对经济的影响,它是保障国家经济稳步发展的保障。近些年来,森林资源不论是在规模还是在数量上都在稳步增长,林业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与买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影响。要想更好的发挥森林资源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化管理体系,促进森林产生发展的规模化、科学化,进而更好的实现它的经济价值。 2 森林资源的功能 2.1 森林资源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材料 森林可以为人类提供居住条件,为人类提供丰富的事物素材等。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生产者,人类依靠它提供的有机物进行生产生活,如森林中蕴含着丰富的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 策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 约、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 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57.5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12.18万人,土地面积518.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5.2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7亿m3,最大为30.43亿m3,最小为5.26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

增,最大为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 0.34m3/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续表单位:亿m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精)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 水资源是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及发展的必要物质, 很难想像, 地球上没有了水会是怎样的一种光景, 同时, 水资源也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它的作用包括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种类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时程变化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 循环性、有限性及分布的不均一性 ; 利用的多样性。水资源对于人类的发展如此重要, 但是水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此外, 基于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这样的基本国情, 人均水量相当有限,我们更改懂得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water resources一词虽然出现较早,随着时代进步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水资源的概念却既简单又复杂, 其复杂的内涵通常表现在:水类型繁多,具有运动性,各种水体具相互转化的特性;水的用途广泛,各种用途对其量和质均有不同的要求; 水资源所包含的“量”和“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 人们从不同角度的认识和体会, 造成对水资源一词理解的不一致和认识的差异。目前, 关于水资源普遍认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既具有数量要求和质量前提的水量,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资源开发利用, 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个方面, 其目的是发展社会经济。最初开发利用目标比较单一,以需定供。随着工农业不断发展,逐渐变为多目的、综合、以供定用、有计划有控制地开发利用。现在各国都强调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必需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很广,诸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能、航运、港口运输、淡水养殖、城市建设、旅游等。防洪、防涝等属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另一方面的内容。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在以下一些问题上,还持有不同的意

植物资源开发复习题

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植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它的开发利用方面来看,它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地域性多用性分散性再生性近缘种化学成分相似性采收利用时间性可栽培性 2、植物资源按用途进行分类,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法,吴征镒系统按植物的用途将植物资源分为五大类: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保护和改造植物资源植物种质植物资源 3、我国资源植物极为丰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的重要条件是:辽阔的疆域中纬度和大陆东岸地理位置起伏多山的地形土壤多种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4植物体内的油脂主要属于各种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还有少量的非甘油酯类化合物,如粘蛋白淄醇色素蜡维生素磷脂游离酸等。 5、植物化学成分主要的分离纯化方法:结晶法透析法萃取法分馏法沉淀法盐析法透析法层析法 6、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要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的和谐和统一。 7、引种驯化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工作中须注意以下几点:气候相似论、北种南移比南种北移容易、草本比木本容易。 8、植物纤维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各部分,按其存在的部分不同分为以下类别: 韧皮纤维种子纤维果壳纤维木材纤维根纤维叶纤维和茎干纤维。 9、中药的炮制方法有:洗、漂、泡、渍、煅、炒、煨、灸、蒸、煮。 二、名词解释 1、芳香油:亦称精油或挥发油,它与植物油不同,主要化学成分有掂烯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直链化合物和含硫含氮化合物等,其中掂烯类是最重要的成分,是一类取之于植物原料,不溶解于水,能随水蒸气蒸发的具有芳香气息的油状液体。 2、鞣质:又称植物单宁,它是分子量500~3 000,能与明胶及其他蛋白质产生沉淀的水溶性多元酚的衍生物,是鞣制生皮革的一种化工原料,是一种棕黄色到棕褐色的物体,呈粉状、粒状、块状或浆状,工业称栲胶。 3、中药的炮制:是药物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对药用植物的清洗、整理和根据医疗需要进行加热处理等的加工过程。 4、纤维植物资源:是指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纤维组织的一类植物。从广义上还包括目前农业中广为栽培的棉、亚麻、苎麻等经济作物。 5、药用植物资源:是指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医疗用途,可以作为植物性药物开发利用的一群植物。广义的药用植物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及产生药物活性的物质。 6、生境片断化:是指原来覆盖面积很大的生境,由于道路、农田、城填及其他较大的人类活动场所而分割成小块。 7、天然树脂:是指由动植物分泌物所得的无定形有机物质,树木的生理分泌物和光合产物,存在于植物的特殊管道、乳管、瘤、及不同部位的储藏器官中,是固体或半固体、假固体的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物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松香、琥珀、虫胶等。 8、香精:按一定的方法将两种以上乃至几十种香料(有时也加入适宜的溶剂或载体)混合,调制得到调和香料叫香精。 9、活性炭:具有发达孔隙结构,具有大的内表面积,强吸附能力的炭。 10、天然色素:是存在于自然界的有色成分,可用于食品、药物、化妆品等的着色。包括动

谈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谈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摘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林业资源是调整我国生态系统不平衡的系列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在有效利用林业资源的同时,也需要保护好林业资源环境,以实现其长 足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资源;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林业资源是由林地资源和森林资源这两部分组成,林地资源主要是用于生产 和再生产森林资源的土地,是最基本的林业生产资源,林地资源也是森林资源的 载体,而森林资源不仅仅指林木,林区的一切都属于森林资源[1]。 1林业资源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林业资源主要包括林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但可用的森林资源占地 面积较小,因此提高森林资源的覆盖率,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主要方法。林地资源涵盖了林地、宜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林地、苗 圃地等,它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森林资源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 条件。森林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财富,还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土 流失、阻挡风沙等功能,而且森林里还蕴含着大量珍稀动植物。根据我国森林资 源清查数据显示,全国的森林覆盖面积为2.08亿hm2,森林覆盖率21.63%,我 国国土面积大,但是森林覆盖率较低,西北地区与东北、西南地区相比覆盖率差 异变化较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显示,人类的活动是造成森林资源减少的 主要元凶。由于人们对林业资源开发的认识不够,使得林业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遇 到很多问题。管理体系不完善、技术水平不达标等都制约着林业资源的开发。多 年来,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尤其是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稀缺,科技力量不足 导致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入瓶颈。随着天然林保护政策的实施,商业性采伐 的停止,木材加工企业相继转型,林业产业开始转型生态林业。全球化的林业资 源浪费问题在我国也普遍存在,人们只看重眼前利益,不为长远发展谋划,导致 林业资源枯竭,可再生资源也逐渐变为不可再生的恶性循环。 2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举措 2.1完善机制合理开发利用 要提高对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在思想上将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高度,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林业资源相关政策,有效遏制乱砍滥伐现象,强有力的保护天然林及濒危动植物资源,很多濒危动植物都需要相对特殊的 生存环境,生存环境的破坏无疑是对这些动植物产生致命的打击。调整林业资源 相关政策,为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创造优良环境,加强林区之间的监督管理,使林业资源的保护无盲区、无盲点。建立林业资源的数据信息存储系统,及 时准确的开展工作。确保各环节密切联系,保证工作的高效可持续。对林业资源 进行分类,按照分类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保证林业资源管理的合理性。在保 障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生态效益,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放宽林业资源 相关政策,完善经营体制,对林地产权的继承、转让、使用等方面进行思考,保 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明确所有权、放开投资权、激活经营权,实现有主、有权、有责、有利,激发广大参与者的积极性,促进林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多年来, 我们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一定的误区,但是只有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才能达到优质利用林业资源的目标,要从单一的砍伐加工销售模式,转型为培育 绿色经济作物、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开发模式,因地制宜,使 林区的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作用。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一)当地水资源量 按1956~2003年48年地表水资源量系列计算成果,衡水市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6.13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5.71亿,地表水资源量0.73亿m3,重复计算量0.31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4.4亿m3。 衡水市人均水资源量148 m3,仅为河北省省人均水平319 m3的48%,全国人均2238 m3的6.6%,世界人均7300 m3的2%;亩均水资源量76 m3/亩,远低于农灌需水量,是河北省省乃至全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衡水市大规模地兴建引蓄水工程开始于1958年,经历了“63.8”洪水的衡水人民开始大规模开挖排沥河道、兴建除涝工程。进入七十年代后,相继修建了大量闸涵和排灌扬水站,增加了蓄水能力,减少了自然灾害。截止2012年,初步形成了以衡水湖为中心的引、蓄、供、排、灌工程框架体系,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建成卫千引水、中线引黄、中线引江、岗黄应急引水等调水线路;形成了以衡水湖为主的蓄水体系,全市主要河道及较大支流河道上共有主要闸涵199处,其中各河主要闸涵37处,小型闸涵47处,分干渠道以上的闸涵115处。全市支渠以上河渠总长度5739 km,正常蓄水面积约86 km2,蓄水能力可达到3亿m3;全市3亩以上坑塘6018处,蓄水

能力可达3亿m3。9条骨干排沥河道按照正常水位蓄水能力可达1亿m3左右。机井保有量总数达7.5万眼,咸淡混浇井组12500组,地下防渗管道达27000 km。 按统计,近三年年平均供水总量为17.42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2.87亿m3占16%,地下水开采量13.95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3.95亿m3,深层地下水10亿m3)占80%,微咸水0.6亿m3占4%。全市近三年年平均总用水量17.42亿m3,其中城乡工业生活用水2.34亿m3,农田用水14.2亿m3,河道外生态用水0.08亿m3,河湖坑塘生态调蓄补给0.8亿m3。农业用水比重较大,占总用水量的82%。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部署,科技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海洋局共同制定了《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统筹部署水安全科技创新工作。根据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总体安排,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2018年度指南主要支持实施方案提出但在2016年和2017年指南未覆盖的任务,持续围绕综

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开展科研部署。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2018年拟支持不超过20个项目,国拨经费约3.2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0个。 本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 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不同供用水模式下的公共建筑供水系统效能评价方法及基准指标体系;甄别公共建筑节水关键环节与用水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综合节水集成技术与系统供水设计技术方法;研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并开展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建立公共建筑水系统节水效能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形成公共建筑节水集成技术和节水系统设计方法,开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5台(套)以上,

关于彬长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汇报

关于彬长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汇报 彬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东南,属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塬梁沟壑区的一部份,海拔850—1200m,泾河穿越矿区中部,地势从黄土塬梁向中间泾河谷地倾斜,塬梁破碎,沟壑纵横。全县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8镇8乡247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盛产苹果、梨、大枣、核桃等名优水果和干杂果,是“省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基地”。主要支柱产业为果业和煤炭、化工,2006年全县GDP为18.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0元。 一、煤炭资源概况 彬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煤炭、土、油母页岩、石英砂等1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32.6亿吨,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系组,含煤系数17.4%,分上、中、下三个含煤段,共含煤4层。煤炭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储量大。目前,已探明煤炭储量达32.6亿吨,远期储量40亿吨。二是煤质优。已探明的煤炭资源,是低灰(8.87-33.24%)、低硫(0.13-2.9%)、特低磷(0.002-0.129%)、中高发热量(6800---8200大卡/千克),与我省其它地区的煤质比较,更为突出的是煤田形成于侏罗纪,被称为“年轻的煤”,是良好的工业气化、液化、水煤浆和低温干馏用煤。三是储存条件好。煤田煤层储存稳定、构造简单,埋藏深度300~500

米,最深达700~800米,煤层平均厚度10.64米。开采技术条件属简单~中等。 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煤炭工业的开发与建设已具雏形,已形成1万吨/年的生产规模。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县煤炭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了具有转折性、标志性和历史性的大突破:一是全县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2007年煤炭产量预计达到1000万吨,同比增长33.3%;二是煤炭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35 %。 回顾煤炭工业发展的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煤矿建设成效显著。彬县境现有煤矿为:大佛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MT/a,井田面积86.3平方公,储量1249.92MT,可开采储量765.68MT,服务年限92.5年,目前已形成3.0MT/a生产规模;下沟矿井2.10MT/a,井田面积11.0平方公里,储量176.54MT,可开采储量 76.49MT,目前已形成3.0MT/a生产规模;官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 MT/a,井田面积30.9平方公里,储量173.72MT,可开采储量112.92MT, 服务年限76年,目前按0.45 MT/a建设;家河矿井0.45 MT/a,井田面积23.0平方公里,储量34.66MT,可开采储量24.26MT, 服务年限38年,目前按0.45 MT/a建设;水帘区其他乡镇矿井井田面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资料

1.系统研究法的理论根据,系统研究法的研究方法及程序。民族植物学方法的起源和研究程序。 (1)地球上千千万万的生物,虽然差异很大,但都是同源的。物种之间亲缘关系有远有近,亲缘关系愈近,其体内的有用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愈相近,这就是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 (2)1.确定目标;2.资料搜集;3.植物分类研究;4.同类或亲缘关系最近的种类及分布研究;5.采集样品,植物化学研究;6.与既定目标比较研究;7.生产工艺研究;8.应用效果试验研究;9.应用推广。 (3)㈠任何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地区长期居住,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对当地的植物进行广泛的开发利用,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对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丰富的经验。民间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是寻找新药物、新型食品、新的工业原料等的巨大宝库。 ㈡共分3个阶段: 1.描述阶段①目标确定(如药用、食品、工业原料、花卉等);②文献资料研究(查找或考证);③调查设计;④民间调查访问(地方调查,集市贸易调查等);⑤野外调查和证据标本采集;⑥鉴定分类和资料整理⑦描述、总结、编目。 2.解释阶段①在描述阶段完成4个“W”的基础上,再研究2个“W”,即由谁用(by whom)和为什么用(why);②民间解释;③科学解释;④应用市场分析研究 3.应用阶段①应用市场分析研究。③拟定开发利用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④项目实施; ⑤产品进入市场,取得效益。 2.引种与驯化的意义是什么?我国引种驯化的历史可分哪几个阶段? (1)意义:一、增加了新的资源种类;二、以良种代替劣种,提高了效益; 三、扩大栽培范围,形成商品生产基地,保证市场供应;四、保护野生和珍稀濒危植物资源 (2)1.国内引种时期,从原始农业的萌芽到公元一世纪。 2.陆路引种时期,从张骞出使西域到元末明初。丝绸之路的开辟。 3.海道引种时期,从明代到新中国成立。郑和七下西洋(1405年首次出发)。 4.计划引种时期,新中国成立后。 3.我国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在我国,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植物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将不断增加,我国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我国经济还不发达,不能大量从国外进口木材,我国对木材的大量需求仍将作为对植物 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一种巨大威胁长期存在。 ②虽然我国森林覆盖率下降的趋势被扼止子,但天然林的减少并未停止。 ③树种单一的人工纯林增加并不能弥补天然林缩减,人工林在生产力、林副产品种类及贮 量,尤其是生态效益上难以与天然林相比。 ④正在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生产力水平大多较低,这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⑤一些大型工程对植物资源影响也不容忽视。如三峡水利工程使该地区植被大面积被淹, 人口迁移及农田、城镇上移会使未淹地面的植被急剧下降。 4.试述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1.开发利用植物资源一定会或多或少消耗资源,减少资源的贮藏量,而保护则是为了保证资源贮藏量不减少,因此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 2.人类保护植物资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开发利用资源,离开这个目的,把一草一木都当作绝对保护对象,保护资源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这一对矛盾中,开发利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考虑问题时应首先从主要方面考虑。反过来,如果没有开发利用产生的效益来为保护资源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资源的保护就是无源之水,不能持久。因为没有开发利用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只能让植物资源自生自灭,浪费,也不能持久。 3.植物资源具有再生性,生物物种的种群在遭受外界力量破坏后,破坏的强度在一定限度内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及对策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 约、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 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万人,土地面积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亿 m3,最大为亿m3,最小为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增,最大为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部分以洪水形式流走;入境水由于没有相应的调蓄工程,再加

(完整word版)“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2016年2月,科技部发布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围绕“十三五”水资源安全保障急迫的、基础的和涉及重大战略布局的重点流域水利调度、水沙调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乡水安全等研究任务,设计19项内容,资助31个项目。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本专项实施方案,2017年将持续围绕综合节水等六大方面开展科学技术研究。 本专项2017年度指南拟支持项目约覆盖专项实施方案任务的1/3。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执行期3-4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典型应用示范类任务,中央财政资金不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

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8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5个。 本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现代灌区用水调控技术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灌区用水多过程调控理论,研究灌区用水实时调配技术与产品,开发灌区用水测控技术与设备,构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调控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系统解决方案与配套技术,典型示范面积6万亩以上,与当前国内最好水平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率提高10%以上。 1.2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农田灌排协同排水控盐理论,研究农田水盐诊断预测及排水再利用评估技术,研发农田排水调控工程技术与产品,建立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农田节水减排控盐系统解决方案与标准体系,典型示范面积2万亩以上,排水再利用率提高20%以上,作物增产10%以上。 1.3生活用水新型实用节水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生活用水对象,研究节水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用水终端、水系统设计、水系统全流程影响,研发城镇各类

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薛庆远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徐州 221008) 摘要 依据全国第三轮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及统计预测成果,从整体上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勘查研究程度、生产开发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并就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制定能源政策、布局煤田勘探、煤炭工业建设和煤炭生产、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持续协调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煤炭资源 资源开发 资源利用 资源保护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P618.11 作者简介 薛庆远 男 33岁 硕士 讲师 煤田地质 1 我国煤炭资源的统计预测和远景评价 资源统计预测和远景评价的结果是制定国家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必备基础,是合理布局煤炭基地建设和能源工业生产、超前部署煤田地质基础研究、合理安排煤田勘查规划的必要前提。 按照我国矿产资源分类规范和系统分级的原则,结合地质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及物探、钻探的实际控制程度,可将我国煤炭预测资源量划分为:预测可靠级(E 级)、预测可能级(F 级)、预测推断级(G 级)三级[1] 。 根据地矿部系统组织的全国第三轮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公布的统计结果(1994年发表,资料截至 1990年底)[2]:我国境内埋深在2000m 以浅的煤炭资源预测总量为53287亿t,位居世界第二。如按地质研究的可靠程度E 、F 、G 三级分别为17633亿t 、22624亿t 、13029亿t ,分别占33.1%、42.5%和24.4%。如按不同成煤时代统计:华南早石炭世为154亿t,占0.3%;华北石炭二叠纪14940亿t,占28%;华南(含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2578亿t ,占4.8%;晚三叠世95.4亿t ,占0.2%,北方早中侏罗世33598亿t,占63%;华北及东北早白垩世1593亿t,占3%;第三纪为329亿t,占0.6%。如按煤种统计:褐煤1430.5亿t ,占2.7%;低变质烟煤28835亿t,占54.1%;烟煤14308亿t,占26.8%(其中焦煤2330亿t,占4.4%);贫煤2271亿t,占 ANALYSES OF COAL PETROLOGY AND QUALITY DATA SUPPORTED BY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Dai Shifeng Ren Dey i Tang Yuegang Hou Huimin Ai T inanjie (Beijing Graduate Schoo l ,China U niversity of M ining and T echno logy )zhang Jianhua liu Xuqiang (Wuda Coal Bureau o f Inner M ongolia) Abstract T aking the W uda Co al M ining Dist rict as an ex ample,the po ssibility ,fundamental pr inciple,method,advantag e and pr ospect of G eog raphical Infor mation System in co al petr o lo gy and qua lit y data analyses ar e intr oduced.In the analytical pro cess,var io us ty pes o f geo lo gical data ar e linked in a scient ific and systematic manner using the softw ar e o r G IS sy stem and "dBA SE Ⅳ",ther eby pro viding a simple and co nvenient w ay o f utilizing t his infor matio n . Keywords g eog ra phical infor mation systems;database;co al petr og ra phy ;nature o f coal ? 23?第24卷第6期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6《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 (C) P12 A、季节性特点 B、空间性特点 C、地域性特点 D、时间性特点 2.西南区的主要药用植物资源有()(B)P18 A、党参、甘草、半夏 B、黄连、贝母、厚朴 C、枸杞、人参、何首乌 D、雪莲、肉苁蓉、伊犁贝母 3.西洋参的原产地是()(D) P26 A、英国 B、印度 C、芬兰 D、美国 4.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分成()(B)P26 A、2个 B、3个 C 、4 个 D、5个 5. 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是植物体内有用成分在植物界中分布与植物系统发育的() (A) P28 A、相关性 B、相异性 C、排斥性 D、融合性 6.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是()(B) P69 A、巴西 B、中国 C 、美国 D、哥伦比亚 7.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特点的是()(C) P21-25 A、易受威胁性 B、成分的相似性 C、不可栽培性 D、可再生性 8.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取样数目公式n=V2 /P2中的V代表()(C)P41 A、所需要的样方数 B、要求的标准差 C、所测得的标准差 D、所测得的样方数 9.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目标是()(A) P28 A、零级开发 B、一级开发 C、二级开发 D、三级开发 10. 热量条件、降水和生长期内降水的分布、霜冻特征和越冬条件统称()(A) P57 A、气候 B、生境 C、季节 D、环境 11. 世界上应用天然药物最多的国家是()(D) P79

A、南非 B、俄罗斯 C、中国 D、印度 12. 阳坡分布的植物为()(B)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13.缓冲区的周围最好划出相当面积的() (D) P69 A、核心区 B、休憩区 C、旅游区 D、实验区 14. 野生植物资源的二级开发主要针对的是()(C) P26 A、发展面积 B、发展原料 C、发展资源产品 D、发展产量 15.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常用种类”属于() (A)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6.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较常用种类”属于() (B)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7.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一般民间利用”属于() (D)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8. 公式“贮藏量×达到采收标准的比率”所计算的是()(B) P44 A、年允收量 B、经济量 C、单株产量 D、单位面积产量 19. 我国闻名世界的三大名花之一是() (B) P390 A、合欢 B、杜鹃 C、茉莉 D、鸢尾 20. 宁夏枸杞的药材商品名是()(C) P128 A、茨果子 B、明目子 C、枸杞子 D、茄果子 21. 野生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手段侧重于()( D) P28 A、工业生产方式 B、可持续利用性 C、农学和生物学方面 D、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 22. 阴坡分布的植物为() (A)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23. 组织培养技术所利用的原理是() (A) P32(2.3)

天然林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天然林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国家经济的转型发展对各行业和领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加大了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并出台了保护政策,实现了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循环发展。要将森林资源的功能和作用体现出来,做好天然林的保护工作,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好基础工作。要制定科学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措施,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促进森林资源价值的发挥。 一、天然林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的现状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林业经营管理也出现了一些极其不和谐的状况。传统的森林经营模式通常仅仅关注于对更多的树木进行商业化的采伐,提升经营目标的实现。然而这种毫无长远目标的砍伐直接导致了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发展,因此,每一名森林资源从业者都必须提高警惕,采取对应的手段来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发展与壮大,利用地区森林的发展状况作为依据,确保森林资源的长效发展。 二、天然林保护措施与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措施 1、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首先,从提升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入手。在具体的工作中不仅要对相关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同时在砍伐的设计中必须要对所涉及坡度进行降低处理,避免采伐面积的过度扩大,另一方面还应对整个森林资源做好分类与调查,确保对管辖区内的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统计,对于有明显缺陷的树木出材率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抽查。根据上级资源政府部门的需要开展上报制度,为后续的采伐、生产提供数据支撑与保证,最大程度上降低生态破坏,确保自然森林资源的治愈水平。 2、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森林资源基本都经历过过度采伐的伤害,随着环境的破坏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森林资源可再生的重要性,其不仅可以保证植树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在一个特定时间内实现森林植被的再次恢复。这种状态下便可将森林资源的可利用价值进行放大,通过有目标、有节制的科学开发,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保证森林资源的循环利用。与此同时,森林资源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国家各项森林政策的扶持,各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部门必须要时刻跟上国家政策的指引,确保森林可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因此,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手段,不仅能将森林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应用,同时还能对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开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加强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升与自然资源持续发展的进行,很多利益关联方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则是其矛盾的主要焦点,相关部门以及主要管理者对于森林资源的强制性管理、林区保护观念的绝对性等都直接或间接对各级森林资源关联方的自身利益产生了影响。所以在实际的森林资源保护中,必须要对一些技术手段与作业水平进行科学提升,主要可以从 3 个方面入手。 第一,将森林经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抓,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森林不仅是提供工业生产的原料,同时也是人类生态环境下不可替代的环保资源,在日常的森林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其商业价值,同时也要确保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真正做到左手抓经济、右手抓环保,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第二,要做好规划,对下级森林保护区域进行妥善保护,特别是要重视人的因素,必须要加大力度引进更多森林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的专业精英人才参与到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1水资源状况 4.1.1水资源分区 水资源分区采用区域区划的有关规定和方法,在高级分区中以水 资源中地表水的区域自然形成(流域、水系)为主,在低级分区中,考虑供需系统及行政区域,水资源分区与行政区域有机结合,保持行政区域和流域分区的统分性、组合性与完整性,适应水资源评价、供需分析、合理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等工作的需要。 根据贵州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分区成果,石阡县全境属于长江流域一级水资源分区;二级水资源分区包括乌江和洞庭湖水系;三级分区包括乌江思南以上和洞庭湖水系的沅水浦市镇以上;四级分区为思南以上的余庆河~石阡河、沅江浦市镇以上的施洞以上四级分区。结合石阡县河流分布状况,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特点,综合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今后规划等因素,将石阡县划分为6个水资源五级区:直汇乌江区、余庆河区、本庄河区、黑滩河区、石阡河区、汇入沅江流域区。石阡县全县面积为2165.49km2,其中境内乌江流域面积为2070.51 km2,占全县面积的95.6%,境内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为94.98 km2,占全县面积的4.4%。石阡县河流水系及水资源分区见图 1和图2。各水资源区面积见表4.1.1-1。 表4.1.1-1石阡县水资源分区表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分区面 积 (km2) 长江乌江思南以上 余庆河~石阡 河 直汇乌 江 36.84

(2070.51km 2 ) 余庆河 336.11 本庄河 171.23 黑滩河 79.24 石阡河 1447.09 洞庭湖水系 沅江浦市镇以上 施洞以上 (94.98km 2) 汇入沅江 94.98 4.1.2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4.1.2.1 降雨的时空分布特点 根据石阡县境内站网布设状况,选择石阡气象站、石阡水文站、石固雨量站、坪山雨量站、聚凤雨量站、本庄雨量站、白沙雨量站、扶堰雨量站、甘溪雨量站、中坝雨量站、尧寨雨量站等站进行分析,依据各站实测资料,并以石阡气象站为参证站,对各站降雨资料进行插补延长,计算各站多年平均降雨量成果见表4.1.2-1。 表4.1.2-1 石阡县境内雨量站情况表 站名 降雨量均值(mm ) Cv 观测项目 备注 石阡气象站 1103.3 0.16 降雨、蒸发、气温等 Cs=2Cv 石阡水文站 1093.4 0.16 降雨、径流等 石固雨量站 1016.9 0.19 降雨 坪山雨量站 1191.4 0.21 降雨 聚凤雨量站 1069.0 0.18 降雨 本庄雨量站 1145.6 0.17 降雨 白沙雨量站 1141.2 0.18 降雨 扶堰雨量站 1150.2 0.21 降雨 甘溪雨量站 913.6 0.17 降雨 中坝雨量站 1051.0 0.16 降雨

国土部发布《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全文

国土部发布《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 行)》全文 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2012-9-27 10:25:04 我要投稿 所属频道: 火力发电关键词: 国土资源部煤炭煤炭企业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国土资源部关于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三率”指标要求(试行)的公告 为强化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促进矿山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煤炭资源,依据《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现予以公告。 附件: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2012年9月20日 附件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是指煤矿采区回采率、原煤入选率、煤矸石与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是评价煤炭企业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经研究,确定其指标要求如下: 一、“三率”指标要求 (一)煤矿采区回采率。 1.井工煤矿。 薄煤层(<1.3米)不低于85%;中厚煤层(1.3~3.5米)不低于80%;厚煤层(>3.5米)不低于75%; 对于采用水力采煤技术的井工煤矿,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的采区回采率分别不低于80%、75%和70%。

2.露天煤矿。 薄煤层(<3.5米)不低于85%;中厚煤层(3.5~10.0米)不低于90%;厚煤层(>10.0米)不低于95%。 (二)原煤入选率。 煤炭矿山企业的原煤入选率原则上应达到75%以上。 (三)煤矸石与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国家鼓励煤炭矿山企业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煤矸石以及与煤共伴生矿产资源。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也要对煤层气、黄铁矿、镁、铟、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出指标要求。其中 煤矸石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均应达到75%以上。 二、监督管理 (一)本指标要求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煤炭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依据。 (二)本指标要求是编制和审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的依据,新建或改扩建的煤炭矿山企业的“三率”指标应达到本指标要求。 (三)生产矿山要在本指标要求发布之日后两年内达到本指标要求规定的要求。达不到本指标要求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组织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标的矿山企业,不予通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受地区煤层、技术等客观条件限制达不到本指标要求的,矿山企业应说明原因,并提交具备设计资质的单位出具的论证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原采矿权登记管理机关要对矿山企业提交的论证报告予以审定。 (四)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煤炭矿山企业执行本指标要求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不定期开展抽查和检查,定期公告符合本指标要求的煤炭矿山企业名单,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 三、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 (一)煤矿采区回采率。 1.定义。 煤矿采区回采率:是指采区实际采出煤量与采区动用资源储量的百分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