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9
2022年第1季度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结分析我院2022年第1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及管理的阶段性评估如下:1.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1.1统计表
1.2 折线图
2022年第1季度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由表1.1、1.2可知,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3月高于规定的标准20%,月平均使用率为23.03%,未达标。
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每月均低于规定的标准40%,月平均使用率为15.11%,达标。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2.1统计表
2.2折线图
由表2.1、2.2可知,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1月高于规定的标准60%,月平均使用率为63.11%,未达标。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月均不达标,月平均使用强度为71.25DDDs,高于规定的标准40DDDs,因此,今后应加强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考核与管理。
3.原因分析:
主要还是临床科室对抗菌药物的要求不够重视,虽经过多次培训,大部分医生还没有掌握抗菌药物的各项指标。
4.改进措施
药剂科将联合医务科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督查和处罚力度,以提高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使抗菌药物的各项指标达到标注。
药剂科
2022年4月10日。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for commercial use2012年1月干部老年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一、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1、抗菌药物使用率 1月共出院患者56人,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数为22份,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8%,等同于上级规定的不高于40%的比例。
2、青霉素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6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7.2%.3、头孢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10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45。
45%。
4、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6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7。
2%.5、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4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18。
18%。
6、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2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9.09%。
7、碳氢霉烯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5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2.7%。
8、二联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10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45。
45%,应用的抗菌指征和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均较正确合理,但存在1例用药时程过长。
综上所述,我科住院病人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总体上看较为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二、总结从病历的情况来对我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我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日趋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
1月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8%,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1。
2 %,说明了我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工作已制度化规范化,但存在1例用药时程过长,因此,提请各位临床医师注意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的规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率,以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2012年2月干部老年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一、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1、抗菌药物使用率 2月共出院患者45人,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数为18份,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等同于上级规定的不高于40%的比例。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原因分析背景抗菌药物是医疗领域中重要的治疗工具,但过高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可能导致多种问题,包括抗药性的增加和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情况。
原因分析1. 缺乏规范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在我院,可能缺乏明确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或者指南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规范的指南能够帮助医生正确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并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
2. 不必要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过度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这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需要加强医生对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理解,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3. 缺乏有效的抗菌药物监控措施我院可能缺乏有效的抗菌药物监控措施,无法及时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
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能够提供数据支持,帮助我们了解抗菌药物使用的实际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解决措施1. 制定和执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制定针对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并确保医生们得到培训并能够有效地执行这些指南。
指南应当包括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菌药物的原则等,从而引导医生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 提高医生对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认知通过教育和培训,加强医生对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认知,确保预防使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医生们应当有足够的知识和理解,能够正确判断何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以及何时不需要。
3. 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监控系统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监控系统,包括收集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和监测耐药性的发展趋势等。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地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增长。
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的原因可能涉及缺乏规范的使用指南、不必要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以及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等。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制定和执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提高医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提高医疗质量,并减少抗菌药物滥用所带来的风险。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过大原因分析引言近年来,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逐渐增大,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文旨在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改善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原因分析1. 缺乏规范管理制度我院目前缺乏明确、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导致医务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时缺乏约束和规范。
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容易导致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进而增加抗菌药物的强度。
2. 临床病例复杂性我院所处的区域性医院,常常接收到一些疑难病例或合并症患者。
由于这些病例的复杂性,医务人员可能倾向于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以确保治疗效果。
这种情况下,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难以避免地增加。
3. 医务人员知识水平不足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医务人员对药物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一。
部分医务人员可能缺乏深入了解抗菌药物的知识,导致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出现。
4. 患者对抗菌药物的需求一些患者对抗菌药物有过度的期望与需求,他们希望通过使用抗菌药物来迅速治愈疾病。
医务人员在面对这些患者时,可能会过度满足其需求,从而导致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
5. 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反馈机制我院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反馈机制。
缺乏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使得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问题难以及时纠正。
解决方案1. 建立规范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明确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规范和约束。
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的了解,确保医务人员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
2. 加强知识普及组织针对抗菌药物使用的专题讲座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对抗菌药物的认识。
鼓励医务人员主动研究,不断更新抗菌药物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3. 加强患者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向患者普及抗菌药物的知识和正确使用的重要性,改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过度期望和需求。
鼓励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加强对其他治疗方法的宣传和推广。
4. 建立监管反馈机制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和反馈机制,及时监测和评估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结果:抗菌药使用率26.39%,急诊和呼吸内科抗菌药使用率最高位48.15%,抗菌药使用频率最高的类别为青霉素类24.71%,使用频率最高的品种为左氧氟沙星12.70%,抗菌药联合应用分析,基本都只使用了一种抗菌药,二联频率为4.25%,没有三联以上的处方。
结论:抗菌药的使用率与WHO推荐的结构相符,抗菌药的使用管理到位。
【关键词】门诊处方;抗菌药;情况分析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之一,随着抗菌药的大量开发及应用,我国存在滥用抗菌药的严重社会问题。
我院是一家区级急救医疗中心,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如何,为此进行门诊处方调查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对我院2012年门诊处方随机抽取2012年1到3月份处方总计2114张,按诊室、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数、各种抗菌药的使用频率、有采取联合用抗菌药的处方数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基本情况总处方2114张,其性别、年龄未作统计。
有10个诊室使用了抗菌药物,10个诊室共有处方1336张,有558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236.39%。
10个诊室处方用抗菌药频率(见表1)。
表一各使用了抗菌药物诊室抗菌药使用频率序号诊室名处方(张)含抗菌药物处方(张)使用频率%1急诊科32415648.15%2呼吸内科1627848.15%3妇产科1386647.83%4内分泌科904246.67%5骨科663045.45%6消化内科542444.44%7五官科542444.44%8外科541833.33%9心内科32810828.12%10中医科661218.18%11其他科77800合计211455826.39%2.2抗菌使用种类及品种分析处方共涉及抗菌药物8类33个品种,各类抗菌药使用频率(见表二)表二各类抗菌药使用频率序号使用种类处方出现次数(次)使用频率%1氟喹诺酮类20031.59%2青霉素类13721.64%3头孢类8711.76%4大环内脂类6810.50%5硝咪唑类6410.11%6氨基糖苷类385.88%7四环素类243.78%8林可霉素101.68%9多肽类50.84%合计633100%统计、分析得出门诊处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用量占首位,占整个抗菌药物的31.59%。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咱今儿就来聊聊这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事儿哈。
我那天去医院探病,一进那医院大门,好家伙,那气氛立马就不一样了。
人来人往的,护士们脚步匆匆,就跟一阵风似的,那脸上的表情都严肃得很,好像每个人身上都背着啥重大使命似的。
我到了病房,看见那病床上躺着的哥们儿,脸色蜡黄蜡黄的,没一点儿精气神儿。
他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堆药,我瞅了瞅,有的药盒子上写着抗菌药物啥的。
我就好奇啊,跟他聊起来了。
“兄弟,你这吃的抗菌药物多不多啊?”我问道。
他有气无力地看了我一眼,说:“多啊,医生给开了好几种呢。
说是得把这病菌给消灭干净。
”我一听,心里就琢磨开了。
这抗菌药物,用得多了到底好不好啊?我又去问护士。
那护士是个年轻的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的,就是忙得不可开交。
我好不容易把她拦住,她有点不耐烦地说:“这抗菌药物啊,得根据病情来用,该用的时候就得用,不能含糊。
”我又跑到医生办公室,想问问医生。
那办公室里啊,围了一圈人,都是病人家属。
我好不容易挤进去,看见那医生正坐在那儿,头发都有点乱糟糟的,估计是忙了一上午了。
我凑过去问:“大夫,这抗菌药物使用得注意啥呀?”医生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说:“这抗菌药物可不是随便用的,得看是啥病菌,得对症下药。
要是用错了,不但治不好病,还可能有副作用呢。
”我这一听,心里就踏实多了。
可我又想啊,这医院里每天那么多病人,这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到底咋样呢?我就去打听了打听。
我找了个在医院药房工作的老朋友,他跟我讲啊,现在这抗菌药物的使用啊,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规范的。
大部分医生都知道该咋用,但是也有个别医生啊,可能为了图省事,或者怕担责任,就多用了点抗菌药物。
我听了就有点生气,这可不行啊!这抗菌药物多用了,对病人身体不好啊。
我就跟我那朋友说:“你得跟你们领导反映反映,可不能让这种事儿再发生了。
”朋友无奈地笑了笑,说:“我也想啊,可这事儿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咱说啊,这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那可是关系到病人健康的大事儿。
我院抗菌药物过高使用率问题的成因分析背景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然而我们院内存在抗菌药物过高使用率的问题。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后果,如耐药性增加、药物副作用加重等。
因此,有必要对我院抗菌药物过高使用率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以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
成因分析以下是导致我院抗菌药物过高使用率的几个主要成因:1. 临床医生的处方行为- 缺乏充分的抗菌药物使用知识:部分临床医生可能缺乏系统的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导致在治疗过程中频繁、不必要地使用抗菌药物。
- 依赖经验和惯例:有些医生可能过于依赖自己的临床经验和过去的惯例,而忽视了抗菌药物的指南和规范,从而滥用抗菌药物。
2. 患者的期望和需求- 对抗菌药物的误解:一些患者可能对抗菌药物存在误解,认为抗菌药物可以治疗所有类型的感染,导致他们主动要求医生开具抗菌药物处方。
- 过度消费行为:部分患者倾向于过度消费医疗资源,包括抗菌药物,以追求即时的疗效,而忽视了长期的健康影响。
3. 医疗体系的影响- 绩效考核机制:某些医疗体系可能过于注重医生的绩效考核,如医疗费用、门诊量等,导致医生为了满足这些指标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 缺乏监管和指导:在一些情况下,医疗机构缺乏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和指导,导致医生在处方时没有相应的限制和指引。
解决策略为了解决我院抗菌药物过高使用率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提高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知识-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生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正确使用的能力。
- 强调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南和规范,促使医生在处方时严格遵守相应的指引。
2. 加强患者教育和沟通- 加强对患者的抗菌药物知识普及,消除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误解,促使他们正确理解抗菌药物的适用范围和使用原则。
- 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并提供替代治疗方案。
3. 完善医疗管理机制- 设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抗菌药物的使用政策和指南。
某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调查分析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情况,分析其用药合理性。
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12年1-5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例,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5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使用率为100%;预防用抗菌药物均属头霉素类;术前0.5~2h给药有85例,占56.7%,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有105例,占70.0%;预防性用药时间≥24h 的占30.0%。
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存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把握不准,预防用药起点高,种类选择欠妥,用药疗程过长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关键词】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4-0014-02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医院目前关注的重点,也是医院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1]。
按照卫办医政发〔2012〕32号文件[2]“卫生部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精神,对某院开展继“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院临床医师在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应用的改进情况,以促进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一步规范,提高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该院2012年1~5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例,包括腹股沟疝修补术50例,甲状腺疾病手术50例,乳腺疾病手术50例。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逐份查阅病历,按自行设计的“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统计表”,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抗菌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用药时间(术前、术中、术后)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1.3评价标准:参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3]和“卫生部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相关内容:1.预防用药指征: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015年度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大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一、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过高的原因:1.使用疗程普遍过长。
(1)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疗程过长根据卫生部38号文, 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建议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Ⅱ类切口手术在无感染情况下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个别情况(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出血多(>1500ml)〔监测网培训〕;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 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 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颈椎、腰椎〕;c.异物植入手术, 如人工关节置换等;d.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70岁)、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可延长至48小时。
而我院外二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远远超过了48小时, 大部分均在3天以上, 有时甚至达5-7天;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如剖宫产术)普遍疗程在3-5天;(2)非手术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疗程过长。
2.无指征用抗菌药物。
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并非由细菌感染引起, 所以一般无需使用抗菌药物;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而我院个别科室仍在无高危因素情况下使用了抗菌药物。
3. 联合用药过多。
例如我院内二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在140-160DDDs之间波动, 一方面, 这与其收治的病种特点多为感染性疾病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 内二科每月联合用药比例均在70%以上, 个别月份高达85%。
此外, 外一科也存在类似情况。
4.重复用药。
例如头孢类药物的口服制剂与注射剂同时足剂量使用。
5.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普遍过大。
6.手术野有污染或污染可能。
清洁手术在术中由于消毒不严格或者环境洁净度未达标,导致手术野污染,势必增加抗菌药物的使用。
二、为降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力争达到卫生部的要求, 现给出以下建议:1.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 使用疗程: 严禁轻度感染使用中、重度感染剂量及疗程, 以减少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天数;此外, 控制好Ⅱ类/Ⅲ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
抗菌药物专项检查第二季度分析报告一、2024年第二季度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务科联合药剂科对各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运用每月进行检查,现将4-6月份的检查情况汇总如下:抗菌药物的门诊使用率、住院患者使用率、清洁手术使用率及使用强度详见下面的曲线图。
(一)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四月五月六月总处方数100100100抗菌药物处方数171614抗菌药物使用率17%16%14%分析: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要求控制在20%以下,我院4-6月份的使用情况:4、5、6月份均低于20%,呈下降趋势。
(二)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四月五月六月总处方数476463398抗菌药物处方数269255217抗菌药物使用率56.51%55.08%54.52%分析: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要求控制在60%以下,我院4-6月份均低于控制线,呈现逐月下降趋势。
(三)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图表3):分析: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应控制在30%以下,我院4-6月使用率均高于30%,但使用率呈逐月下降趋势。
使用率偏高,原因是:1、没有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应用抗菌药物;2、我院感染性手术较多,清洁手术较少,清洁手术多集中于腹股沟疝、闭合性骨折,以上均需应用体内植入材料,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较高。
(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四月五月六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9.8838.3537.74(图表4):分析: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要求控制在40DDDs以下,我院4-6月份的使用强度均低于40DDDs,符合标准。
二、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检查情况2024年第二季度医院对各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1)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疗程不规范、病程记录不及时;更换及停止抗菌药物,病程记录未说明理由;(2)抗菌药物治疗时用法不规范,如疗程过长、频次不规范;(3)越级使用抗菌药物;(4)抗菌药物选择起点较高,预防性使用选择限制级药物,如头孢曲松等。
我院抗菌药物过高使用率问题的成因分析引言抗菌药物作为治疗细菌性感染的重要手段,在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持续偏高,导致了诸多问题,如细菌耐药性的加快发展、医疗资源的浪费以及患者医疗负担的加重等。
为了深入挖掘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的根本原因,本报告将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抗菌药物使用率现状根据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我院在近年来抗菌药物使用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具体数据显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在2019年达到了XX%,远超WHO推荐的10-30%的合理使用范围。
成因分析医生因素1. 知识技能因素:部分医生对药物知识掌握不全面,对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等认识不足,导致过度使用。
2. 临床经验因素:一些医生在临床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倾向于使用抗菌药物作为“保险”。
3. 压力与激励机制: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受到来自医院业绩压力或激励机制的影响,过多地使用抗菌药物。
患者因素1. 患者期望:患者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高,要求使用抗菌药物以期迅速改善症状。
2. 用药习惯:部分患者过去有过使用抗菌药物的经验,习惯性地要求医生开具此类药物。
管理因素1. 抗菌药物管理政策:医院层面可能对抗菌药物的管理政策执行不严,导致药物过度使用。
2. 监管机制不健全:抗菌药物监管机制可能存在漏洞,如处方审核不严、用药监控不力等。
社会因素1. 市场推广:药品生产企业的销售策略和市场推广可能影响医生的处方决策。
2. 公众认知:公众可能对抗菌药物存在误解,认为“贵的药就是好药”,导致不必要的使用。
对策建议加强医生培训1. 定期组织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生的合理用药意识。
2. 增加临床实践机会,提升医生的临床经验。
完善管理制度1. 强化内部监管,制定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政策和处方审核流程。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为了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办法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对我院二季度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如下:
一、相关数据统计:
1、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3%;门诊处方合格率为83.3%。
2、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100%。
3、产科抗菌药物使用率97.8%。
使用强度为62.8。
4、妇科抗菌药物使用率97%。
使用强度为108。
二、抗菌药物使用量排序:
三、分析:
1、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金额排序可以看出我院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较多,其中头孢类排居首位。
2、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控制较差,均未达到相关要求,住院医师要加强对抗菌药物管理的学习,严格把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
3、药师要严把处方质量关,认真进行业务学习,提高用药实用性审核水平,不合格处方及时通知医师予以纠正。
医务科。
1-1
页脚内容1
2012年下半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为了掌握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做综合分析。
全面评价2012年下半年住院手术患者、住院非手术患者及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
理性,为有效开展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
全与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约有限的医药资源提供依据。
一、 门诊病人用药情况分析
抗菌药物使用率
对2012年9月、10月、11月、12月的门诊处方,每月抽取200张处方进行点
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是14.5%、13.5%、26.5%、28%,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有增长趋
势,11月和12月超过卫生部规定的“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的规
定,可能于冬季患者发病率高有关,全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9.87%,低
于卫生部的不超过20%的规定。
二、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
1 住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35%,符合卫生部规定的综合医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
率不超过60%的规定。抽查住院病历32份,主要是外科、骨伤科、泌尿外科,抗菌
药物使用率为87.5%。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中,一联使用抗菌药物为59.37%,二联
使用抗菌药物为25%,三联使用抗菌药物为3.13%。在抗菌药物使用目的中,预防用
1-1
页脚内容2
药为12.5%,非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为50%,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为50%,特殊级抗
菌药物使用为18.75%。
2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情况
2012年我院住院患者实际应用的抗菌药物(包含滴眼剂、软膏等外用制剂以及
抗真菌药),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单位DDD/100人天)是43.39,高于卫生部
规定的综合医院抗菌药物药物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的要求。
2012年下半年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表
科室
三季度DDD 四季度
DDD
医院控制
指标使用强度
(DDDs/10
0床日)
妇科
106.4
7 109.33 80
泌尿外
科
102.8
6 80.83 60
内一科
86.0
55.05 50
1-1
页脚内容3
3
肛肠科
72.18 41.40 70
内科
67.15 56.86 60
肿瘤科
27.75 17.12 50
眼科
53.08 24.76 50
外科
57.29 44.12 50
心血管
科
43.62 38.42 20
骨伤科
42.16 33.03 20
皮肤科
27.76 37.59 20
风湿免
疫科
12.81 10.27 10
内分泌
16.22 11.86 10
1-1
页脚内容4
科
肾病科
12.79 12.70 15
高血压
11.75 6.92 10
周围血
管科
6.34 8.53 4
针灸科
0.41 0.10 0
3 使用药物强度情况
三季度各类抗菌药物强度及构成比
序号 分类 AUD 构成比
(%)
1 头孢菌素类 17.18 39.32
2 青霉素类 4.9 11.22
3 喹诺酮类 3.67 8.40
1-1
页脚内容5
4 抗真菌药 3.33 7.62
5 氨基糖苷类 3.32 7.60
6 头霉素类 3.18 7.28
7 硝基咪唑类 3.04 6.96
8 林可霉素类 1.91 4.37
9 大环内酯类 1.14 2.61
1
0 四环素类 1.04 2.38
1
1
β-内酰胺酶
抑制药
0.92 2.11
1
2 磺胺类 0.04 0.09
1
3
糖肽类
0.02 0.05
1-1
页脚内容6
四季度各类抗菌药物强度及构成比
序号 分类 AUD 构成比
(%)
1 头孢菌素类 9.8 29.86
2 头霉素类 5.21 15.87
3 喹诺酮类 3.43 10.45
4 青霉素类 3.34 10.18
5 抗真菌药 2.78 8.47
6 硝基咪唑类 2.61 7.95
7 大环内酯类 1.5 4.57
8 氨基糖苷类 1.26 3.84
9 四环素类 1.04 3.17
1-1
页脚内容7
1
0 林可霉素类 0.89 2.71
1
1
β-内酰胺
酶抑制药
0.83 2.53
1
2 糖肽类 0.06 0.18
1
3
磺胺类
0.06 0.18
1
4 其他抗生素 0.01 0.03
三、Ⅰ类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抽查了 23份Ⅰ类清洁手术病历,合格率为52.17%,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
平均预防用药时间为2.52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0.52天。
四、综合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应用
1制订制度,宏观调控
1-1
页脚内容8
成立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专家组,制定医院年度抗菌药物用量控制总计划,根据
各个科室相关抗菌药物应用特点,参照比例,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成立由医院感染科、
医务科、和药剂科组成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督组,为使医院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和抗菌药物占患者药品支出比例,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制定考核办法。
2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和建立信息化计算机系统
根据我院临床 实际情况,结合不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特性,同时依据细菌耐药性、
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建立抗菌药物计算机管理系
统,设置二、三线抗菌药物审批计,机算机系统自动提示语,系统设置为3 d 后自动
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通过计算机系统,使医院感染科、药剂科可查到各临床科室
对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各个科 室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对照分 析,从而
达到合理综合干预抗 菌药物使用的目的。
3对临床各级医师进行知识培训
联合我院和外院感染科、药剂科、临床药学方面的专家,组成培训专家组,通过岗
前知识训练、举办药学多媒体讲座和强化班介绍新特抗菌药物等多种形式,对临床医师
进行全面培训。重点培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和《临床合
理用药考评标准》等,使各级临床医师都能依据规定自觉合理地 选用抗菌药物;让护
士了解 各种抗菌药物的配制要求,做好各种细菌微生物培养标本的留样和送检工作,
强化做药物敏感试验的用药观念,提高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综合素质。此外,
对 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1
页脚内容9